人民币升值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民币升值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民币升值论文

人民币升值论文范文1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07年更是如此。各行各业都出现了投资的热潮,并且表现尤为突出的是房地产和股市这两大行业。随着经济长期过热的发展,必然会出现经济“泡沫”,自从股市进入牛市以来,经济中的“泡沫”不断膨胀,趋势增强。07年底,随着股市由牛市逐渐过渡为熊市,资本市场上资金的供给已经大量减少,虚假繁荣实质性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加之08年年初的罕见雪灾对全国南方地区造成大面积的重创,国内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速度加快,国内通货膨胀率同时也持续走高。另一方面,美国经济进入疲软发展阶段,经济的不景气直接导致了美元,这一国际强势货币不断走软,相对中国07年以来的发展速度来说更是如此。基于经济上的重大压力,美国呼吁人民币升值的声音就更大了。而其他的一些发达国家因中国长期以来出口的廉价商品直接导致国内企业竞争力不断减弱和失去市场份额而表示出强烈的不满。以美国,日本带头的国家联合起来对人民币施加压力,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以减少中国长期以来对外贸易的顺差,借此方法来减缓国内经济发展的尖锐矛盾。在内外因素的双重压力之下,人民币在对美元的汇率上出现了大幅度的攀升,并且速度不断加快。

二环境现状分析

1人民币对外升值。

汇率即国与国之间货币折算的比率。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至06年以来就一直走低,从07年1月份的7.8到现在跌破7为止,下降了近11个百分点,这在人民币升值的历史上属于比较快的速度。一方面,中国在出口贸易上一直处于顺差,国际上给人民币施加压力。另一方面,美元的走软是造成人民币升值的一个相对原因。中国至05年以来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而在这之中储备的大部分货币是美元。所以美元的任何情况的变化都会在相当程度上对人民币造成影响。但仅仅从美元的走软这一固定标准来说明人民币币值的绝对上涨是不够的,毕竟一国货币在现在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再加之任何因素对人民币的实际情况所造成的影响都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对于人民币而言,导致其升值的主导因素既有国内的又有国外的。之所以说只从对美元的汇率来说明人民币升值是不客观的,是因为从其他国际货币来说也存在着其他货币对美元汇率下降的情形,比如欧元。欧元对美元来说是在不断在升值。而人民币对欧元来说却是在贬值。在从汇率看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上,任何一国汇率对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的说明只有参考的价值。尽管人民币在直观的汇率表中对美元的汇率上升了很多。实际上,人民币的有效汇率升值只有5%—10%①。

2国内通货现况。

CPI,居民消费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影响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由三个方面的指数,包括:居民消费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冲减指数②。而在这三个因素之中,居民消费指数又是最重要和具有说服力的因素,因此本文重在分析第一个因素。从07年以来的CPI分析可知,07年全年CPI平均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08年一月CPI上涨7.1%,2月上涨8.7%,3月份也高达8.3%。同期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年存款利率经过数次加息,截至08年4月18日,年存款利息为4.14%③。通过08年第一季度的平均CPI和年存款利率的直接抵消可知目前中国国内货币的实际币值在以将近3.9%的速度对内贬值。而实际上,银行上调的存款利率是以上一季度或几个季度总结出来的数据为依据的。这说明中央银行上调利率的措施并不是随时随地地按照国内CPI的变化一而变化,并且所有的政策的制定都是以已经发生的数据为基础,同时,这些政策无论是在制定还是在影响方面都具有滞后性。所以人民币实际对内贬值的比率还会多出一部分。

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就具体的经济情况而言,目前国内的通货膨胀情况基本上属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

1)生产资料的稀缺。08年初全国大范围的雪灾是造成资源严重稀缺的一个直接原因。一方面这次雪灾造成雪灾地区农产品大幅度减产,全国范围内的农产品供不应求,直接推动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南方大范围的基础设施遭到破坏,用于修复这些工程所需要的钢材、木材等生产原料的需求量大幅上涨,也拉动了第二产业生产成原料的紧张,由供求理论可知,企业的生产成本必然会随着资源的紧张而上涨。再加上交通运输的基本设施大面积瘫痪,在国内就出现了最需要物资的地方迟迟得不到供给的情况,在当地市场供给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这些地区的通货膨胀率就出现了暴涨的情况。而这一情况同时也就直接大幅度上拉了全国的平均通货膨胀率。国际方面,世界出口大国,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在农作物方面的出口都大幅度的减少。这就造成了国际上基础农产品的供给不足,同时也制约了中国市场对进口作物的需求,造成国内农产品稀缺,价格上涨。

2)国内货币流通量过剩。中国长期以来大量的外资涌入,尤其是在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中国是一个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的国家,引进外资无疑会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而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大量资金的注入。在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整个市场上流动的货币量也大大增加。这的确促进了国内经济的繁荣,但同时,社会生产力总的生产速度并没有比货币增加的速度快。这就使得人民币的总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大于总需求,于是也造成了人民币在有效市场上的流通量过大,直接导致对内贬值,通货膨胀速度加快。

三结论

比较分析人民币币值的实际情况。

中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不够发达。因此不足以用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指标来衡量中国目前通货膨胀的状况。在国际上,6%以上的年通货膨胀率已经普遍被认为是难以接受的范围。中国07年最后一季的CPI为6.63%,08年第一季的CPI为8.03%。这虽然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难以忍受的界限,但中国国内的实际情况并未恶化得那么快。理论上而言,本国货币升值对国内通货膨胀的现象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如果上升的这一部分币值足以抵消国内的通货膨胀率,则通货膨胀不会对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据统计资料表明,人民币的升值对抑制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的实际贡献,在半年内只有0.2—0.4个百分点(1)。如果说升值对抑制通货的作用是滞后的,但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人们并未看到经济过热能被市场的自动调节所压制住的重大成果。如果说中国的市场经济政府管制过多,那么政府制定和颁布的一系列打压经济过热的措施都旨在降低通货膨胀率,而并未对经济的过热起促进作用。根据经济数据的比较分析可知,国内实际通货膨胀率实际比调查的结果更高。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率的抵消效果也不大,实际上人民币实在贬值的。

四国家应采取的措施

经过以上的分析可知,中国目前处于市场经济并不完善的时期,市场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同时,考虑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政府的确应该在政策方面适当的参与经济的管理,以继续压制现阶段的经济出现过度的“泡沫”。

第一继续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通过银行和国债这两大主要工具回收再市场上过度流通的货币。通过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都是国际上公认了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措施,前者目的在于提高融资者的融资成本,进而从投资的源头对货币总量进行调节;后者则作用于货币的乘数效应上,通过减少货币扩张的乘数来平衡货币的发行量和流通量的关系。通过发行国债,直接回笼流通中的货币量是效果最快的措施。

第二合理地运用税收和价格控制手段。税收的目的就是为了财富的再分配和引导社会向公平化发展。对金融行业的从紧税收政策则有收缩和稳定投资过热的作用。价格是直接反映出来的对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示,合理的限制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对社会的稳定必然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价格的变化也应该尊循市场客观的发展规律。只有找到在政府引导和市场发展的过程之中的这个平衡点,经济才能够又好又稳定的发展。

第三对资本市场实行大力监督。尤其是外资大量进入和退出这一投机行为。引进外资无疑是一个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外资本对本国的经济贡献率不容忽视,无论在就业率方面或是在资金筹备方面的促进作用都是相当大的。中国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对外资的需求量很大。但需要注意的是国家不能过度依靠外来资本。尤其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投机的外来资本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某些行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但在这么多压制经济过热政策的背后,政府部门也应该看到这所有的经济政策都具有相当程度的滞后作用,并且一种措施的出台会引起市场经济关系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所以同时也要预见到通货膨胀之后可能出现的通货紧缩的情况并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

参考文献:

①数据来源:21世纪经济报4月第二期

人民币升值论文范文2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这项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曾饱受世界赞誉的政策所得到的评价已是今非昔比。因为坚持“人民币定值过低导致中国出口猛增的同时输出通货紧缩,任何旨在有秩序、有效地刺激世界经济增长并扭转全球通货紧缩的政策都必须包括人民币汇率调整这一环节”的说法,从去年的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马不停蹄地在国际社会上游说,到最近的美国财长约翰·斯诺打破沉默敦促中国实行更灵活的汇率制度,种种迹象表明,包括美国在内的中国主要贸易伙伴正在进一步施加压力,要求中国让人民币升值、放弃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在压力尤其是国际压力不断加强的情况下,维持现有政策的做法可以理解为,中国对自己能够同时实现出口贸易的增长和外汇管理体制的稳定感到满意。这意味着在这次争论中,“稳定派”占了上风。他们认为,目前人民币汇率水平基本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实际,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有益于中国和世界。

中国的这种态度会得到赞同。国际上认为“让人民币升值是个坏主意”的人为数不少,像“欧元之父”蒙代尔、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等。

是谁需要强势人民币?人为地让人民币升值不符合中国利益也不符合“重估派”的利益。正如一些经济学家所说,人民币汇率重估论者的理由有缺陷:一、中国的出口在快速上涨的同时进口也在快速上涨,中国巨额国际收支顺差主要源于资本净流入而非贸易顺差。而且中国出口产品的对外竞争力不是靠贬值得到的,而是来自大量非国企进入国际贸易市场,来自拥有大量低成本、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二、尽管中国对美国保持了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但其中许多是在中国的美方企业或与美国进口商相联系的生意往来。有鉴于此,并不清楚人民币汇率重估将对美国有多大益处,反而有可能伤害美国消费者。三、那种认为因为中国经济比其他国家增长快,所以人民币应该升值的逻辑有问题。谴责中国是世界通货紧缩之源的理由有缺陷。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并非是所谓的“中国输出通货紧缩”之过,这种将国内问题国际化的手段不见得事事有效;自己在十几年前曾吃过货币升值的苦,不能让别人也跟着尝。

人民币升值论文范文3

一背景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07年更是如此。各行各业都出现了投资的热潮,并且表现尤为突出的是房地产和股市这两大行业。随着经济长期过热的发展,必然会出现经济“泡沫”,自从股市进入牛市以来,经济中的“泡沫”不断膨胀,趋势增强。07年底,随着股市由牛市逐渐过渡为熊市,资本市场上资金的供给已经大量减少,虚假繁荣实质性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加之08年年初的罕见雪灾对全国南方地区造成大面积的重创,国内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速度加快,国内通货膨胀率同时也持续走高。另一方面,美国经济进入疲软发展阶段,经济的不景气直接导致了美元,这一国际强势货币不断走软,相对中国07年以来的发展速度来说更是如此。基于经济上的重大压力,美国呼吁人民币升值的声音就更大了。而其他的一些发达国家因中国长期以来出口的廉价商品直接导致国内企业竞争力不断减弱和失去市场份额而表示出强烈的不满。以美国,日本带头的国家联合起来对人民币施加压力,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以减少中国长期以来对外贸易的顺差,借此方法来减缓国内经济发展的尖锐矛盾。在内外因素的双重压力之下,人民币在对美元的汇率上出现了大幅度的攀升,并且速度不断加快。

二环境现状分析

1人民币对外升值。

汇率即国与国之间货币折算的比率。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至06年以来就一直走低,从07年1月份的7.8到现在跌破7为止,下降了近11个百分点,这在人民币升值的历史上属于比较快的速度。一方面,中国在出口贸易上一直处于顺差,国际上给人民币施加压力。另一方面,美元的走软是造成人民币升值的一个相对原因。中国至05年以来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而在这之中储备的大部分货币是美元。所以美元的任何情况的变化都会在相当程度上对人民币造成影响。但仅仅从美元的走软这一固定标准来说明人民币币值的绝对上涨是不够的,毕竟一国货币在现在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再加之任何因素对人民币的实际情况所造成的影响都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对于人民币而言,导致其升值的主导因素既有国内的又有国外的。之所以说只从对美元的汇率来说明人民币升值是不客观的,是因为从其他国际货币来说也存在着其他货币对美元汇率下降的情形,比如欧元。欧元对美元来说是在不断在升值。而人民币对欧元来说却是在贬值。在从汇率看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上,任何一国汇率对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的说明只有参考的价值。尽管人民币在直观的汇率表中对美元的汇率上升了很多。实际上,人民币的有效汇率升值只有5%—10%①。

2国内通货现况。

CPI,居民消费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影响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由三个方面的指数,包括:居民消费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冲减指数②。而在这三个因素之中,居民消费指数又是最重要和具有说服力的因素,因此本文重在分析第一个因素。从07年以来的CPI分析可知,07年全年CPI平均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08年一月CPI上涨7.1%,2月上涨8.7%,3月份也高达8.3%。同期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年存款利率经过数次加息,截至08年4月18日,年存款利息为4.14%③。通过08年第一季度的平均CPI和年存款利率的直接抵消可知目前中国国内货币的实际币值在以将近3.9%的速度对内贬值。而实际上,银行上调的存款利率是以上一季度或几个季度总结出来的数据为依据的。这说明中央银行上调利率的措施并不是随时随地地按照国内CPI的变化一而变化,并且所有的政策的制定都是以已经发生的数据为基础,同时,这些政策无论是在制定还是在影响方面都具有滞后性。所以人民币实际对内贬值的比率还会多出一部分。

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就具体的经济情况而言,目前国内的通货膨胀情况基本上属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

1)生产资料的稀缺。08年初全国大范围的雪灾是造成资源严重稀缺的一个直接原因。一方面这次雪灾造成雪灾地区农产品大幅度减产,全国范围内的农产品供不应求,直接推动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南方大范围的基础设施遭到破坏,用于修复这些工程所需要的钢材、木材等生产原料的需求量大幅上涨,也拉动了第二产业生产成原料的紧张,由供求理论可知,企业的生产成本必然会随着资源的紧张而上涨。再加上交通运输的基本设施大面积瘫痪,在国内就出现了最需要物资的地方迟迟得不到供给的情况,在当地市场供给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这些地区的通货膨胀率就出现了暴涨的情况。而这一情况同时也就直接大幅度上拉了全国的平均通货膨胀率。国际方面,世界出口大国,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在农作物方面的出口都大幅度的减少。这就造成了国际上基础农产品的供给不足,同时也制约了中国市场对进口作物的需求,造成国内农产品稀缺,价格上涨。

2)国内货币流通量过剩。中国长期以来大量的外资涌入,尤其是在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中国是一个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的国家,引进外资无疑会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而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大量资金的注入。在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整个市场上流动的货币量也大大增加。这的确促进了国内经济的繁荣,但同时,社会生产力总的生产速度并没有比货币增加的速度快。这就使得人民币的总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大于总需求,于是也造成了人民币在有效市场上的流通量过大,直接导致对内贬值,通货膨胀速度加快。

三结论

比较分析人民币币值的实际情况。

中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不够发达。因此不足以用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指标来衡量中国目前通货膨胀的状况。在国际上,6%以上的年通货膨胀率已经普遍被认为是难以接受的范围。中国07年最后一季的CPI为6.63%,08年第一季的CPI为8.03%。这虽然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难以忍受的界限,但中国国内的实际情况并未恶化得那么快。理论上而言,本国货币升值对国内通货膨胀的现象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如果上升的这一部分币值足以抵消国内的通货膨胀率,则通货膨胀不会对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据统计资料表明,人民币的升值对抑制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的实际贡献,在半年内只有0.2—0.4个百分点(1)。如果说升值对抑制通货的作用是滞后的,但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人们并未看到经济过热能被市场的自动调节所压制住的重大成果。如果说中国的市场经济政府管制过多,那么政府制定和颁布的一系列打压经济过热的措施都旨在降低通货膨胀率,而并未对经济的过热起促进作用。根据经济数据的比较分析可知,国内实际通货膨胀率实际比调查的结果更高。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率的抵消效果也不大,实际上人民币实在贬值的。

四国家应采取的措施

经过以上的分析可知,中国目前处于市场经济并不完善的时期,市场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同时,考虑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政府的确应该在政策方面适当的参与经济的管理,以继续压制现阶段的经济出现过度的“泡沫”。

第一继续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通过银行和国债这两大主要工具回收再市场上过度流通的货币。通过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都是国际上公认了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措施,前者目的在于提高融资者的融资成本,进而从投资的源头对货币总量进行调节;后者则作用于货币的乘数效应上,通过减少货币扩张的乘数来平衡货币的发行量和流通量的关系。通过发行国债,直接回笼流通中的货币量是效果最快的措施。

第二合理地运用税收和价格控制手段。税收的目的就是为了财富的再分配和引导社会向公平化发展。对金融行业的从紧税收政策则有收缩和稳定投资过热的作用。价格是直接反映出来的对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示,合理的限制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对社会的稳定必然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价格的变化也应该尊循市场客观的发展规律。只有找到在政府引导和市场发展的过程之中的这个平衡点,经济才能够又好又稳定的发展。

人民币升值论文范文4

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向美国的出口额的影响

(一)基于实证的分析

为了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向美国出口额的影响,本文首先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两者的关系。上搜集了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总额(单位:千美元),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上搜集了同时段各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取一美元折合人民币(平均数)。对两个时间序列分别取对数,然后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不能拒绝两者分别不是对方的格兰杰原因的虚拟假设。因此,从实证方面来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向美国的出口额影响不大。

(二)基于美国出口政策的分析

按照国际经济学理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汇率下降,本国货币升值,那么外国出口商品以本国货币标示的价格就会降低,从而外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提高,本国从外国的进口量增加,进口额增加。人民币升值,可以使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变得更便宜,从而增加中国对美国的进口。但是,由于比较优势的作用,我国从美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商品,美国出于政治战略的考虑,对我国从其企业进口该类产品设置了诸多限制。因此,人民币升值不会使我国从美国的进口有很大幅度的增加,从而对我国从美国的进口额不会产生很大影响。

三、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结构的影响

中美贸易是典型的互补型贸易,但是,在这种互补型贸易中,我国处于不平等地位。宗毅君(2006)计算了1990~2005年的中美相互贸易结合度。结果表明:美国对中国各年的贸易结合度都小于1,即贸易联系较松散;而除1990年外,各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结合度都大于2,即贸易关联较紧密。由此可见,中美两国在中美贸易中所处的地位不平等。

其主要原因,一是因为我国出口市场集中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市场,二是因为我国出口到美国的是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从美国进口的却是附加值较高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尤其是高科技产品。而这两个原因又同我国目前的比较优势和贸易形式相关。由于我国技术水平不高,但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价格低廉,我国出口企业长期以来是依赖劳动力成本低带来的价格优势在美国市场竞争,出口的产品大多是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又由于我国的出口贸易形式是以加工贸易为主,在相当数量的高技术产品出口中,我国企业仅仅扮演了装配工厂的角色。即使是在一般贸易出口领域,有些高科技产品如电视机、手机等的确是中国生产,但这些产品的核心部件却全部是中国从国外进口的。因此,我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上主要通过低价大量销售保证利润,由此引起了美国市场上同业恶性价格竞争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形象。

人民币适度升值,将导致出口产品的美元价格上升,势必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这样可以最有效率地把那些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低的、经营管理不善的、成本高且效益低的企业和产品排挤出海外市场,还可以迫使优势企业积极改善经营管理,力争在技术、品牌和营销策略等方面取胜,依靠科技进步、品牌设计和产品质量获取竞争优势。同时,人民币升值会降低先进设备的进口成本,从而有利于促进我国出口生产部门的技术进步与出口结构升级。另外,人民币升值降低了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成本,有利于企业走出国门,进行产业转移和技术学习,从而促使国内产业结构和出口贸易结构升级。

另外,从我国对美国的进口贸易结构来看,人民币升值会使美国的出口产品以人民币标示的价格降低,只要美国对华出口限制政策有所松动,我国就会加大对美国高科技产品的进口力度。

四、人民币升值对中美双边贸易条件的影响

中美双边的商品价格贸易条件为我国向美国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与我国从美国进口商品的价格指数之比。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我国出口商可以选择出口商品以人民币标示的价格不变,以美元标示的价格上升,市场份额减小或者以美元标示的价格不变,以人民币标示的价格下降,利润下降;而美国出口商可以选择出口商品以美元标示的价格不变,以人民币标示的价格下降,市场份额扩大或者以人民币标示的价格不变,以美元标示的价格上升,利润增加。中美出口商面临人民币升值会选择哪种价格调整的方式,取决于出口商品的价格弹性、市场竞争状况以及中美双方的贸易政策等。我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大多是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商品,并且在美国市场上,我国的产品质量要优于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因此,在人民币适度升值的情况下,我国出口商可能会提高出口商品的以美元标示的价格,因为这样并不会使我国在美国市场上的份额大幅度萎缩。而美国出口到我国的商品大多是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商品,且在我国市场上,美国厂商要面临欧日等厂商的竞争,因此,美国出口商会选择以美元标示的价格不变,以人民币标示的价格下降来扩大市场份额。综合这两方面,人民币升值会使我国出口商品以美元标示的价格上升,而美国出口商品以美元标示的价格不变,我国对美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得到改善。

另外,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可改善我国对美国的双要素贸易条件。双要素贸易条件为商品价格贸易条件乘以我国出口品的劳动生产率指数与美国生产我国进口品的劳动生产率指数的比率。人民币升值能促使我国出口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技术进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保持竞争优势,从而有利于改善我国对美国的双要素贸易条件。

五、几点结论和建议

1.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影响,分析的前提是人民币适度升值。小幅度的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进出口额的影响不大,从而对中美贸易收支的影响不大,并且适度的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改善我国出口贸易结构、价格贸易条件和中美双要素贸易条件。这会使我国在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格局中的地位得到提升。

2.由于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不大,而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刚性和良好的经济增长态势又对人民币升值形成压力。从长期来看,这样会造成人民币的恶性盘升。如果这种盘升是大幅度、快速式的,将不仅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而且会超过我国经济的消化能力,给宏观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我国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使人民币升值坚持小幅度、渐进式的原则,而我国企业也应采取措施来应对外汇风险。

3.宏观上,我国政府应采取措施来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包括:逐步取消出口退税,缓解经常项目顺差的压力;大力发展内需,减小外贸依存度;扩大对美国的进口,实行以出口带动进口,以进口促进出口的贸易政策;加大“走出去”战略的发展力度,缓解资本项目持续保持高额顺差的压力;加快建设人民币远期外汇市场以及加大对企业汇率风险的宣传,提高金融衍生品的使用效率;在以一篮子货币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提高“微幅、双向、稳重爬升”的调控艺术,适当放大浮动区间,配合其他政策,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汇率水平向均衡水平的调整。

4.微观上,我国企业要灵活采用金融手段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风险;提高谈判能力,与上下游厂商共同分摊汇率变动的影响;加强管理,提高效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长期来看,企业要加强技术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实现产品升级,打造品牌。

人民币升值论文范文5

现阶段人民币是否升值,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各说不一,笔者认为从中长期来看必升值无疑,但从现阶段来看,还不具备马上升值的条件,以静制动,以稳定币值为当前的主要策略。首先,我国从业人员中,在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占的比重相当高,仅纺织和服装行业从业人员就高达1500万人,还有1亿为其提供原材料的从事种植和畜牧业的农民,加上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例较大,如果此时升值,必然导致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数量下降,失业增加。我国有13亿人口,就业问题一直是“达摩克利斯剑”,城镇失业人口最新公布的数据为4.3%,但更沉重的是2亿农村过剩劳动力的转移。资料显示,我国工业产品每出口增加1亿美元,就可以为1.2万人提供就业机会。其次,国内金融业还没有作好人民币升值的准备。主要是银行业改革滞后,整个金融体系处于从高度管制形态转轨的进程中,金融机构不是真实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包括外汇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也不是真正由市场主体参与其中的金融市场。四大国营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才刚刚开始,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远远不成熟。外汇管制方面,虽然经常项目可兑换已经放开,但资本项目下可兑换还没有放开,目前完全放开的条件还不具备。这就导致了资本输入不存在障碍,但资本输出还存在制度,这种制度安排将维持外资向中国的单边流动。此外,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也很低,同时还缺乏高度市场化的外汇交易场所和交易品种,放开汇率不仅不会“价格发现”,反而使汇率更加变幻无常,但汇率稳定本身不应该作为银行业和金融市场改革进度缓慢的借口和避风港,而应视为稳定名义汇率换取国内金融转轨的不可多得的宝贵时机。再次,人民币升值会使我国持有的美元资产面临风险,到今年一季度,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超过5000亿美元,居民外汇存款超过800亿美元,而且主要是以美元形式存在的资产,而且我们还购买了一千多亿美国的中长期国债,此时升值这部份资产必然会大幅度缩水。同样也会使准备注入建行、中行的400亿美元减值。因此必须逐渐把以美元为形式的资产转换成其它的货币资产,或者购买战略矿产资源储备起来。最后,人民升值应作为国际谈判的筹码,货币是以国家为基础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已经早入整个世界经济的进程,而且汇率的变化经常出现政治化的趋报势,美国的商会正在讨论是否提请美国政府动用“301”条款来迫使人民币升值,欧盟十五国也决定用“普惠制”来对人民币施压,甚至日本、东南亚一些国家也可能一拥而上,采取类似措施逼迫人民币升值,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出发,主动出击,把人民币汇率变动作为与外国政府谈判的筹码,人民币升值可以谈,关键是对方能开出什么有利的条件,尤其是人民币升值后影响对外贸易的各种贸易和非贸易壁垒必须清除,特别是欧美在高科技领域对我国的封锁,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无利可图而且受制于人的事坚决不能干。

二稳扎稳打,人民币中长期稳步升值,在稳定币值的前提下,对一些影响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因素进行调整和改革,为人民币中长期升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1、调整好产业结构为人民升值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国家采取多种措施促使我国的重化工业和高新技术发展,真正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改变目前的出口退税政策对那些技术含量高有广阔市场前途、短时期内需要国家支持的重化工业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退税,这样既可以减轻财政支出压力,又可以从宏观上调控外贸结构,内外资企业的税收政策统一取消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对国内资本提供平等条件。

2.改进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银行结算汇的强制性与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封闭性是导致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缺失的重要原因,使人民币汇率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汇率,因此,应将目前国内企业的强制结售汇制逐渐过度到意愿结汇制,使整个外汇供求有效地出清价格,使价格也能灵活地引导和调节供求,最后达到资本项目下的完全可兑换。在此基础上,再来逐步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化,把人民币变成为名符其实的国际化货币。

3.适当控制储备规模的过度增大。我国外汇储备应当保持在2002年底的水平上,不宜再继续增加。这是因为:首先,鉴于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外汇储备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国际警戒线(尽管这些警戒指标不具备绝对的可靠性,但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表明已具备维护金融安全的能力;其次,我国外汇储备来源的可靠性在逐步增强;再次,近年来外汇储备高速度递增,我国将无法承受如此巨大规模的外汇储备。

其它方面的经济改革也应配套进行。如国营企业的改革,金融市场秩序的规范,国有银行的改制,金融资产的呆坏帐规模大幅度下降,进一步降低财政赤字等都应逐步进行。

人民币升值论文范文6

一、人民币升值预期产生的原因。美国深感中国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便以中国工人抢了美国工人的饭碗、巨额贸易顺差造成其损失为理由对中国进行经济“敲诈”,力主人民币升值。日本要对人民币施以“广场协议”,目的是阻止中国提高重要基础产业钢铁业和汽车业的竞争力。我国经常项目持续盈余和巨额外汇储备,直接导致了人民币升值。再次,对中国人民币升值幅度预期指标的推进,心理预期对投机市场的客观影响早已成定论,人民币升值已非中国经济和政策调整意愿和需求的反应,一些外资金融机构不断调高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这刺激和拉动了人们的心理预期。

二、人民币升值预期对经济的现实影响。(一)人民币升值预期综合症。人民币升值预期使国内投资者坚信人民币“守不住”,遂迅速开始投机金融资产,使资产价格与真实经济走势背离,货币政策进退两难、无能为力;一旦资产价格泡沫破灭,银行坏账堆积如山,失业问题雪上加霜,虚拟经济和真实经济都将陷入长期萧条。金融市场变化,有一个著名的“预期自我实现”现象:资产市场价格极易受各种消息的左右,如汇率、股价、期货等,其价格变动与真实经济几乎完全脱节。一些市场“大鳄”,一边消息,一边开始买卖,吸引其他资金进场,极易将股价、地产价、汇率推倒他们“精确预测”的水平。人民币升值预期,与美国总统、议员、财长、国际金融机构大有关系。升值预期一旦触发,各种资金就会跟进买卖,预期很快自我实现。我们真实地看到人民币的升值预期,给了国际黑钱以可趁之机,并以房地产为平台,掠夺中国民众的财富。(二)人民币升值预期使外贸企业陷入危况。中国加工制造业企业正在经历汇改两年多来最困难的时刻,2008年一季度出口增长比去年同期下降6.4%,贸易顺差下降10.6%。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影响是利润下降,一部分企业已到生死边缘,服装纺织、鞋帽、玩具等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三分之一企业面临倒闭之痛。当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达到6.5时,将有25%-30%的纺织企业被逼转型,在当前形势下,将有50%的企业在2010年前倒闭或转型。

三、政策着力点:打破夸大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一)明确人民币年升值的上限,打消国际游资投机动机。我国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国际游资要通过迂回、隐蔽的渠道投机人民币,加上其损失的机会成本(购买美国政府债券),交易成本不会低于8%,只要我国政府以行动表明每年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的上限(不应高于8%),就会有效的打消国际游资投机人民币的动机,控制升值预期。(二)加强经常项目、资本项目资金流入监管。人民币升值的强劲预期,使我国出口企业压低成本提高出口价,造成贸易顺差的“虚增”,增加了我国外汇的供给,故应加强对经常项目下外汇收入的真实性审核。同时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必要时可实施国际上的无息存款准备金措施,抑制短期投机性资本的进入。(三)实施“藏汇于民”,鼓励境外投资。目前巨额的外汇储备集中在中央银行,国家承担了主要的汇率风险。我国可在对适度外汇储备规模测算的基础上,考虑实施“藏汇于民”。到国外去投资是将来解决人民币升值压力问题时要重点考虑的。德国是世界上出口最多和贸易顺差最大的国家,但其境外投资是贸易顺差的几倍以上,故这方面的压力就很小。(四)完善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机制,促进市场汇率的形成。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汇率向均衡的调整,化解升值预期,从根本上解决人民币升值压力问题。(五)从出口主导转变为内需主导。运用一定的外汇储备改善目前并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和养老体系,解决居民增加消费的后顾之忧,逐步增加内需而且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金融体系来降低隐性的交易成本,解决巨额外汇储备与剩余劳动力共存的状况,使其转变为有效投资,而非大部分购买美国国债、甚至美国“次贷”。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经常账户顺差并带来实际及名义汇率升值。(六)政策建议:可考虑采取人民币一次性贬值对策,打消升值预期。2008年5月中国银行高级研究员谭雅玲指出,政策管理层可考虑采取一次性贬值对策,打消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以维护中国经济调整和企业利益需求,保护中国金融、财富资源以及政策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