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民币升值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民币升值论文

人民币升值论文范文1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07年更是如此。各行各业都出现了投资的热潮,并且表现尤为突出的是房地产和股市这两大行业。随着经济长期过热的发展,必然会出现经济“泡沫”,自从股市进入牛市以来,经济中的“泡沫”不断膨胀,趋势增强。07年底,随着股市由牛市逐渐过渡为熊市,资本市场上资金的供给已经大量减少,虚假繁荣实质性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加之08年年初的罕见雪灾对全国南方地区造成大面积的重创,国内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速度加快,国内通货膨胀率同时也持续走高。另一方面,美国经济进入疲软发展阶段,经济的不景气直接导致了美元,这一国际强势货币不断走软,相对中国07年以来的发展速度来说更是如此。基于经济上的重大压力,美国呼吁人民币升值的声音就更大了。而其他的一些发达国家因中国长期以来出口的廉价商品直接导致国内企业竞争力不断减弱和失去市场份额而表示出强烈的不满。以美国,日本带头的国家联合起来对人民币施加压力,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以减少中国长期以来对外贸易的顺差,借此方法来减缓国内经济发展的尖锐矛盾。在内外因素的双重压力之下,人民币在对美元的汇率上出现了大幅度的攀升,并且速度不断加快。

二环境现状分析

1人民币对外升值。

汇率即国与国之间货币折算的比率。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至06年以来就一直走低,从07年1月份的7.8到现在跌破7为止,下降了近11个百分点,这在人民币升值的历史上属于比较快的速度。一方面,中国在出口贸易上一直处于顺差,国际上给人民币施加压力。另一方面,美元的走软是造成人民币升值的一个相对原因。中国至05年以来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而在这之中储备的大部分货币是美元。所以美元的任何情况的变化都会在相当程度上对人民币造成影响。但仅仅从美元的走软这一固定标准来说明人民币币值的绝对上涨是不够的,毕竟一国货币在现在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再加之任何因素对人民币的实际情况所造成的影响都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对于人民币而言,导致其升值的主导因素既有国内的又有国外的。之所以说只从对美元的汇率来说明人民币升值是不客观的,是因为从其他国际货币来说也存在着其他货币对美元汇率下降的情形,比如欧元。欧元对美元来说是在不断在升值。而人民币对欧元来说却是在贬值。在从汇率看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上,任何一国汇率对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的说明只有参考的价值。尽管人民币在直观的汇率表中对美元的汇率上升了很多。实际上,人民币的有效汇率升值只有5%—10%①。

2国内通货现况。

CPI,居民消费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影响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由三个方面的指数,包括:居民消费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冲减指数②。而在这三个因素之中,居民消费指数又是最重要和具有说服力的因素,因此本文重在分析第一个因素。从07年以来的CPI分析可知,07年全年CPI平均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08年一月CPI上涨7.1%,2月上涨8.7%,3月份也高达8.3%。同期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年存款利率经过数次加息,截至08年4月18日,年存款利息为4.14%③。通过08年第一季度的平均CPI和年存款利率的直接抵消可知目前中国国内货币的实际币值在以将近3.9%的速度对内贬值。而实际上,银行上调的存款利率是以上一季度或几个季度总结出来的数据为依据的。这说明中央银行上调利率的措施并不是随时随地地按照国内CPI的变化一而变化,并且所有的政策的制定都是以已经发生的数据为基础,同时,这些政策无论是在制定还是在影响方面都具有滞后性。所以人民币实际对内贬值的比率还会多出一部分。

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就具体的经济情况而言,目前国内的通货膨胀情况基本上属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

1)生产资料的稀缺。08年初全国大范围的雪灾是造成资源严重稀缺的一个直接原因。一方面这次雪灾造成雪灾地区农产品大幅度减产,全国范围内的农产品供不应求,直接推动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南方大范围的基础设施遭到破坏,用于修复这些工程所需要的钢材、木材等生产原料的需求量大幅上涨,也拉动了第二产业生产成原料的紧张,由供求理论可知,企业的生产成本必然会随着资源的紧张而上涨。再加上交通运输的基本设施大面积瘫痪,在国内就出现了最需要物资的地方迟迟得不到供给的情况,在当地市场供给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这些地区的通货膨胀率就出现了暴涨的情况。而这一情况同时也就直接大幅度上拉了全国的平均通货膨胀率。国际方面,世界出口大国,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在农作物方面的出口都大幅度的减少。这就造成了国际上基础农产品的供给不足,同时也制约了中国市场对进口作物的需求,造成国内农产品稀缺,价格上涨。

2)国内货币流通量过剩。中国长期以来大量的外资涌入,尤其是在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中国是一个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的国家,引进外资无疑会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而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大量资金的注入。在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整个市场上流动的货币量也大大增加。这的确促进了国内经济的繁荣,但同时,社会生产力总的生产速度并没有比货币增加的速度快。这就使得人民币的总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大于总需求,于是也造成了人民币在有效市场上的流通量过大,直接导致对内贬值,通货膨胀速度加快。

三结论

比较分析人民币币值的实际情况。

中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不够发达。因此不足以用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指标来衡量中国目前通货膨胀的状况。在国际上,6%以上的年通货膨胀率已经普遍被认为是难以接受的范围。中国07年最后一季的CPI为6.63%,08年第一季的CPI为8.03%。这虽然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难以忍受的界限,但中国国内的实际情况并未恶化得那么快。理论上而言,本国货币升值对国内通货膨胀的现象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如果上升的这一部分币值足以抵消国内的通货膨胀率,则通货膨胀不会对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据统计资料表明,人民币的升值对抑制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的实际贡献,在半年内只有0.2—0.4个百分点(1)。如果说升值对抑制通货的作用是滞后的,但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人们并未看到经济过热能被市场的自动调节所压制住的重大成果。如果说中国的市场经济政府管制过多,那么政府制定和颁布的一系列打压经济过热的措施都旨在降低通货膨胀率,而并未对经济的过热起促进作用。根据经济数据的比较分析可知,国内实际通货膨胀率实际比调查的结果更高。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率的抵消效果也不大,实际上人民币实在贬值的。

四国家应采取的措施

经过以上的分析可知,中国目前处于市场经济并不完善的时期,市场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同时,考虑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政府的确应该在政策方面适当的参与经济的管理,以继续压制现阶段的经济出现过度的“泡沫”。

第一继续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通过银行和国债这两大主要工具回收再市场上过度流通的货币。通过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都是国际上公认了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措施,前者目的在于提高融资者的融资成本,进而从投资的源头对货币总量进行调节;后者则作用于货币的乘数效应上,通过减少货币扩张的乘数来平衡货币的发行量和流通量的关系。通过发行国债,直接回笼流通中的货币量是效果最快的措施。

第二合理地运用税收和价格控制手段。税收的目的就是为了财富的再分配和引导社会向公平化发展。对金融行业的从紧税收政策则有收缩和稳定投资过热的作用。价格是直接反映出来的对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示,合理的限制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对社会的稳定必然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价格的变化也应该尊循市场客观的发展规律。只有找到在政府引导和市场发展的过程之中的这个平衡点,经济才能够又好又稳定的发展。

第三对资本市场实行大力监督。尤其是外资大量进入和退出这一投机行为。引进外资无疑是一个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外资本对本国的经济贡献率不容忽视,无论在就业率方面或是在资金筹备方面的促进作用都是相当大的。中国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对外资的需求量很大。但需要注意的是国家不能过度依靠外来资本。尤其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投机的外来资本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某些行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但在这么多压制经济过热政策的背后,政府部门也应该看到这所有的经济政策都具有相当程度的滞后作用,并且一种措施的出台会引起市场经济关系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所以同时也要预见到通货膨胀之后可能出现的通货紧缩的情况并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

参考文献:

①数据来源:21世纪经济报4月第二期

人民币升值论文范文2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这项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曾饱受世界赞誉的政策所得到的评价已是今非昔比。因为坚持“人民币定值过低导致中国出口猛增的同时输出通货紧缩,任何旨在有秩序、有效地刺激世界经济增长并扭转全球通货紧缩的政策都必须包括人民币汇率调整这一环节”的说法,从去年的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马不停蹄地在国际社会上游说,到最近的美国财长约翰·斯诺打破沉默敦促中国实行更灵活的汇率制度,种种迹象表明,包括美国在内的中国主要贸易伙伴正在进一步施加压力,要求中国让人民币升值、放弃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在压力尤其是国际压力不断加强的情况下,维持现有政策的做法可以理解为,中国对自己能够同时实现出口贸易的增长和外汇管理体制的稳定感到满意。这意味着在这次争论中,“稳定派”占了上风。他们认为,目前人民币汇率水平基本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实际,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有益于中国和世界。

中国的这种态度会得到赞同。国际上认为“让人民币升值是个坏主意”的人为数不少,像“欧元之父”蒙代尔、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等。

是谁需要强势人民币?人为地让人民币升值不符合中国利益也不符合“重估派”的利益。正如一些经济学家所说,人民币汇率重估论者的理由有缺陷:一、中国的出口在快速上涨的同时进口也在快速上涨,中国巨额国际收支顺差主要源于资本净流入而非贸易顺差。而且中国出口产品的对外竞争力不是靠贬值得到的,而是来自大量非国企进入国际贸易市场,来自拥有大量低成本、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二、尽管中国对美国保持了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但其中许多是在中国的美方企业或与美国进口商相联系的生意往来。有鉴于此,并不清楚人民币汇率重估将对美国有多大益处,反而有可能伤害美国消费者。三、那种认为因为中国经济比其他国家增长快,所以人民币应该升值的逻辑有问题。谴责中国是世界通货紧缩之源的理由有缺陷。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并非是所谓的“中国输出通货紧缩”之过,这种将国内问题国际化的手段不见得事事有效;自己在十几年前曾吃过货币升值的苦,不能让别人也跟着尝。

人民币升值论文范文3

一背景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07年更是如此。各行各业都出现了投资的热潮,并且表现尤为突出的是房地产和股市这两大行业。随着经济长期过热的发展,必然会出现经济“泡沫”,自从股市进入牛市以来,经济中的“泡沫”不断膨胀,趋势增强。07年底,随着股市由牛市逐渐过渡为熊市,资本市场上资金的供给已经大量减少,虚假繁荣实质性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加之08年年初的罕见雪灾对全国南方地区造成大面积的重创,国内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速度加快,国内通货膨胀率同时也持续走高。另一方面,美国经济进入疲软发展阶段,经济的不景气直接导致了美元,这一国际强势货币不断走软,相对中国07年以来的发展速度来说更是如此。基于经济上的重大压力,美国呼吁人民币升值的声音就更大了。而其他的一些发达国家因中国长期以来出口的廉价商品直接导致国内企业竞争力不断减弱和失去市场份额而表示出强烈的不满。以美国,日本带头的国家联合起来对人民币施加压力,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以减少中国长期以来对外贸易的顺差,借此方法来减缓国内经济发展的尖锐矛盾。在内外因素的双重压力之下,人民币在对美元的汇率上出现了大幅度的攀升,并且速度不断加快。

二环境现状分析

1人民币对外升值。

汇率即国与国之间货币折算的比率。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至06年以来就一直走低,从07年1月份的7.8到现在跌破7为止,下降了近11个百分点,这在人民币升值的历史上属于比较快的速度。一方面,中国在出口贸易上一直处于顺差,国际上给人民币施加压力。另一方面,美元的走软是造成人民币升值的一个相对原因。中国至05年以来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而在这之中储备的大部分货币是美元。所以美元的任何情况的变化都会在相当程度上对人民币造成影响。但仅仅从美元的走软这一固定标准来说明人民币币值的绝对上涨是不够的,毕竟一国货币在现在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再加之任何因素对人民币的实际情况所造成的影响都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对于人民币而言,导致其升值的主导因素既有国内的又有国外的。之所以说只从对美元的汇率来说明人民币升值是不客观的,是因为从其他国际货币来说也存在着其他货币对美元汇率下降的情形,比如欧元。欧元对美元来说是在不断在升值。而人民币对欧元来说却是在贬值。在从汇率看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上,任何一国汇率对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的说明只有参考的价值。尽管人民币在直观的汇率表中对美元的汇率上升了很多。实际上,人民币的有效汇率升值只有5%—10%①。

2国内通货现况。

CPI,居民消费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影响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由三个方面的指数,包括:居民消费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冲减指数②。而在这三个因素之中,居民消费指数又是最重要和具有说服力的因素,因此本文重在分析第一个因素。从07年以来的CPI分析可知,07年全年CPI平均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08年一月CPI上涨7.1%,2月上涨8.7%,3月份也高达8.3%。同期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年存款利率经过数次加息,截至08年4月18日,年存款利息为4.14%③。通过08年第一季度的平均CPI和年存款利率的直接抵消可知目前中国国内货币的实际币值在以将近3.9%的速度对内贬值。而实际上,银行上调的存款利率是以上一季度或几个季度总结出来的数据为依据的。这说明中央银行上调利率的措施并不是随时随地地按照国内CPI的变化一而变化,并且所有的政策的制定都是以已经发生的数据为基础,同时,这些政策无论是在制定还是在影响方面都具有滞后性。所以人民币实际对内贬值的比率还会多出一部分。

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就具体的经济情况而言,目前国内的通货膨胀情况基本上属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

1)生产资料的稀缺。08年初全国大范围的雪灾是造成资源严重稀缺的一个直接原因。一方面这次雪灾造成雪灾地区农产品大幅度减产,全国范围内的农产品供不应求,直接推动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南方大范围的基础设施遭到破坏,用于修复这些工程所需要的钢材、木材等生产原料的需求量大幅上涨,也拉动了第二产业生产成原料的紧张,由供求理论可知,企业的生产成本必然会随着资源的紧张而上涨。再加上交通运输的基本设施大面积瘫痪,在国内就出现了最需要物资的地方迟迟得不到供给的情况,在当地市场供给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这些地区的通货膨胀率就出现了暴涨的情况。而这一情况同时也就直接大幅度上拉了全国的平均通货膨胀率。国际方面,世界出口大国,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在农作物方面的出口都大幅度的减少。这就造成了国际上基础农产品的供给不足,同时也制约了中国市场对进口作物的需求,造成国内农产品稀缺,价格上涨。

2)国内货币流通量过剩。中国长期以来大量的外资涌入,尤其是在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中国是一个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的国家,引进外资无疑会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而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大量资金的注入。在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整个市场上流动的货币量也大大增加。这的确促进了国内经济的繁荣,但同时,社会生产力总的生产速度并没有比货币增加的速度快。这就使得人民币的总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大于总需求,于是也造成了人民币在有效市场上的流通量过大,直接导致对内贬值,通货膨胀速度加快。

三结论

比较分析人民币币值的实际情况。

中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不够发达。因此不足以用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指标来衡量中国目前通货膨胀的状况。在国际上,6%以上的年通货膨胀率已经普遍被认为是难以接受的范围。中国07年最后一季的CPI为6.63%,08年第一季的CPI为8.03%。这虽然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难以忍受的界限,但中国国内的实际情况并未恶化得那么快。理论上而言,本国货币升值对国内通货膨胀的现象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如果上升的这一部分币值足以抵消国内的通货膨胀率,则通货膨胀不会对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据统计资料表明,人民币的升值对抑制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的实际贡献,在半年内只有0.2—0.4个百分点(1)。如果说升值对抑制通货的作用是滞后的,但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人们并未看到经济过热能被市场的自动调节所压制住的重大成果。如果说中国的市场经济政府管制过多,那么政府制定和颁布的一系列打压经济过热的措施都旨在降低通货膨胀率,而并未对经济的过热起促进作用。根据经济数据的比较分析可知,国内实际通货膨胀率实际比调查的结果更高。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率的抵消效果也不大,实际上人民币实在贬值的。

四国家应采取的措施

经过以上的分析可知,中国目前处于市场经济并不完善的时期,市场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同时,考虑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政府的确应该在政策方面适当的参与经济的管理,以继续压制现阶段的经济出现过度的“泡沫”。

第一继续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通过银行和国债这两大主要工具回收再市场上过度流通的货币。通过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都是国际上公认了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措施,前者目的在于提高融资者的融资成本,进而从投资的源头对货币总量进行调节;后者则作用于货币的乘数效应上,通过减少货币扩张的乘数来平衡货币的发行量和流通量的关系。通过发行国债,直接回笼流通中的货币量是效果最快的措施。

第二合理地运用税收和价格控制手段。税收的目的就是为了财富的再分配和引导社会向公平化发展。对金融行业的从紧税收政策则有收缩和稳定投资过热的作用。价格是直接反映出来的对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示,合理的限制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对社会的稳定必然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价格的变化也应该尊循市场客观的发展规律。只有找到在政府引导和市场发展的过程之中的这个平衡点,经济才能够又好又稳定的发展。

人民币升值论文范文4

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向美国的出口额的影响

(一)基于实证的分析

为了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向美国出口额的影响,本文首先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两者的关系。上搜集了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总额(单位:千美元),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上搜集了同时段各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取一美元折合人民币(平均数)。对两个时间序列分别取对数,然后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不能拒绝两者分别不是对方的格兰杰原因的虚拟假设。因此,从实证方面来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向美国的出口额影响不大。

(二)基于美国出口政策的分析

按照国际经济学理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汇率下降,本国货币升值,那么外国出口商品以本国货币标示的价格就会降低,从而外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提高,本国从外国的进口量增加,进口额增加。人民币升值,可以使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变得更便宜,从而增加中国对美国的进口。但是,由于比较优势的作用,我国从美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商品,美国出于政治战略的考虑,对我国从其企业进口该类产品设置了诸多限制。因此,人民币升值不会使我国从美国的进口有很大幅度的增加,从而对我国从美国的进口额不会产生很大影响。

三、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结构的影响

中美贸易是典型的互补型贸易,但是,在这种互补型贸易中,我国处于不平等地位。宗毅君(2006)计算了1990~2005年的中美相互贸易结合度。结果表明:美国对中国各年的贸易结合度都小于1,即贸易联系较松散;而除1990年外,各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结合度都大于2,即贸易关联较紧密。由此可见,中美两国在中美贸易中所处的地位不平等。

其主要原因,一是因为我国出口市场集中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市场,二是因为我国出口到美国的是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从美国进口的却是附加值较高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尤其是高科技产品。而这两个原因又同我国目前的比较优势和贸易形式相关。由于我国技术水平不高,但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价格低廉,我国出口企业长期以来是依赖劳动力成本低带来的价格优势在美国市场竞争,出口的产品大多是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又由于我国的出口贸易形式是以加工贸易为主,在相当数量的高技术产品出口中,我国企业仅仅扮演了装配工厂的角色。即使是在一般贸易出口领域,有些高科技产品如电视机、手机等的确是中国生产,但这些产品的核心部件却全部是中国从国外进口的。因此,我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上主要通过低价大量销售保证利润,由此引起了美国市场上同业恶性价格竞争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形象。

人民币适度升值,将导致出口产品的美元价格上升,势必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这样可以最有效率地把那些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低的、经营管理不善的、成本高且效益低的企业和产品排挤出海外市场,还可以迫使优势企业积极改善经营管理,力争在技术、品牌和营销策略等方面取胜,依靠科技进步、品牌设计和产品质量获取竞争优势。同时,人民币升值会降低先进设备的进口成本,从而有利于促进我国出口生产部门的技术进步与出口结构升级。另外,人民币升值降低了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成本,有利于企业走出国门,进行产业转移和技术学习,从而促使国内产业结构和出口贸易结构升级。

另外,从我国对美国的进口贸易结构来看,人民币升值会使美国的出口产品以人民币标示的价格降低,只要美国对华出口限制政策有所松动,我国就会加大对美国高科技产品的进口力度。

四、人民币升值对中美双边贸易条件的影响

中美双边的商品价格贸易条件为我国向美国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与我国从美国进口商品的价格指数之比。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我国出口商可以选择出口商品以人民币标示的价格不变,以美元标示的价格上升,市场份额减小或者以美元标示的价格不变,以人民币标示的价格下降,利润下降;而美国出口商可以选择出口商品以美元标示的价格不变,以人民币标示的价格下降,市场份额扩大或者以人民币标示的价格不变,以美元标示的价格上升,利润增加。中美出口商面临人民币升值会选择哪种价格调整的方式,取决于出口商品的价格弹性、市场竞争状况以及中美双方的贸易政策等。我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大多是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商品,并且在美国市场上,我国的产品质量要优于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因此,在人民币适度升值的情况下,我国出口商可能会提高出口商品的以美元标示的价格,因为这样并不会使我国在美国市场上的份额大幅度萎缩。而美国出口到我国的商品大多是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商品,且在我国市场上,美国厂商要面临欧日等厂商的竞争,因此,美国出口商会选择以美元标示的价格不变,以人民币标示的价格下降来扩大市场份额。综合这两方面,人民币升值会使我国出口商品以美元标示的价格上升,而美国出口商品以美元标示的价格不变,我国对美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得到改善。

另外,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可改善我国对美国的双要素贸易条件。双要素贸易条件为商品价格贸易条件乘以我国出口品的劳动生产率指数与美国生产我国进口品的劳动生产率指数的比率。人民币升值能促使我国出口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技术进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保持竞争优势,从而有利于改善我国对美国的双要素贸易条件。

五、几点结论和建议

1.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影响,分析的前提是人民币适度升值。小幅度的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进出口额的影响不大,从而对中美贸易收支的影响不大,并且适度的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改善我国出口贸易结构、价格贸易条件和中美双要素贸易条件。这会使我国在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格局中的地位得到提升。

2.由于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不大,而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刚性和良好的经济增长态势又对人民币升值形成压力。从长期来看,这样会造成人民币的恶性盘升。如果这种盘升是大幅度、快速式的,将不仅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而且会超过我国经济的消化能力,给宏观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我国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使人民币升值坚持小幅度、渐进式的原则,而我国企业也应采取措施来应对外汇风险。

3.宏观上,我国政府应采取措施来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包括:逐步取消出口退税,缓解经常项目顺差的压力;大力发展内需,减小外贸依存度;扩大对美国的进口,实行以出口带动进口,以进口促进出口的贸易政策;加大“走出去”战略的发展力度,缓解资本项目持续保持高额顺差的压力;加快建设人民币远期外汇市场以及加大对企业汇率风险的宣传,提高金融衍生品的使用效率;在以一篮子货币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提高“微幅、双向、稳重爬升”的调控艺术,适当放大浮动区间,配合其他政策,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汇率水平向均衡水平的调整。

4.微观上,我国企业要灵活采用金融手段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风险;提高谈判能力,与上下游厂商共同分摊汇率变动的影响;加强管理,提高效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长期来看,企业要加强技术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实现产品升级,打造品牌。

人民币升值论文范文5

现阶段人民币是否升值,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各说不一,笔者认为从中长期来看必升值无疑,但从现阶段来看,还不具备马上升值的条件,以静制动,以稳定币值为当前的主要策略。首先,我国从业人员中,在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占的比重相当高,仅纺织和服装行业从业人员就高达1500万人,还有1亿为其提供原材料的从事种植和畜牧业的农民,加上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例较大,如果此时升值,必然导致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数量下降,失业增加。我国有13亿人口,就业问题一直是“达摩克利斯剑”,城镇失业人口最新公布的数据为4.3%,但更沉重的是2亿农村过剩劳动力的转移。资料显示,我国工业产品每出口增加1亿美元,就可以为1.2万人提供就业机会。其次,国内金融业还没有作好人民币升值的准备。主要是银行业改革滞后,整个金融体系处于从高度管制形态转轨的进程中,金融机构不是真实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包括外汇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也不是真正由市场主体参与其中的金融市场。四大国营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才刚刚开始,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远远不成熟。外汇管制方面,虽然经常项目可兑换已经放开,但资本项目下可兑换还没有放开,目前完全放开的条件还不具备。这就导致了资本输入不存在障碍,但资本输出还存在制度,这种制度安排将维持外资向中国的单边流动。此外,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也很低,同时还缺乏高度市场化的外汇交易场所和交易品种,放开汇率不仅不会“价格发现”,反而使汇率更加变幻无常,但汇率稳定本身不应该作为银行业和金融市场改革进度缓慢的借口和避风港,而应视为稳定名义汇率换取国内金融转轨的不可多得的宝贵时机。再次,人民币升值会使我国持有的美元资产面临风险,到今年一季度,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超过5000亿美元,居民外汇存款超过800亿美元,而且主要是以美元形式存在的资产,而且我们还购买了一千多亿美国的中长期国债,此时升值这部份资产必然会大幅度缩水。同样也会使准备注入建行、中行的400亿美元减值。因此必须逐渐把以美元为形式的资产转换成其它的货币资产,或者购买战略矿产资源储备起来。最后,人民升值应作为国际谈判的筹码,货币是以国家为基础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已经早入整个世界经济的进程,而且汇率的变化经常出现政治化的趋报势,美国的商会正在讨论是否提请美国政府动用“301”条款来迫使人民币升值,欧盟十五国也决定用“普惠制”来对人民币施压,甚至日本、东南亚一些国家也可能一拥而上,采取类似措施逼迫人民币升值,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出发,主动出击,把人民币汇率变动作为与外国政府谈判的筹码,人民币升值可以谈,关键是对方能开出什么有利的条件,尤其是人民币升值后影响对外贸易的各种贸易和非贸易壁垒必须清除,特别是欧美在高科技领域对我国的封锁,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无利可图而且受制于人的事坚决不能干。

二稳扎稳打,人民币中长期稳步升值,在稳定币值的前提下,对一些影响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因素进行调整和改革,为人民币中长期升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1、调整好产业结构为人民升值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国家采取多种措施促使我国的重化工业和高新技术发展,真正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改变目前的出口退税政策对那些技术含量高有广阔市场前途、短时期内需要国家支持的重化工业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退税,这样既可以减轻财政支出压力,又可以从宏观上调控外贸结构,内外资企业的税收政策统一取消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对国内资本提供平等条件。

2.改进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银行结算汇的强制性与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封闭性是导致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缺失的重要原因,使人民币汇率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汇率,因此,应将目前国内企业的强制结售汇制逐渐过度到意愿结汇制,使整个外汇供求有效地出清价格,使价格也能灵活地引导和调节供求,最后达到资本项目下的完全可兑换。在此基础上,再来逐步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化,把人民币变成为名符其实的国际化货币。

3.适当控制储备规模的过度增大。我国外汇储备应当保持在2002年底的水平上,不宜再继续增加。这是因为:首先,鉴于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外汇储备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国际警戒线(尽管这些警戒指标不具备绝对的可靠性,但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表明已具备维护金融安全的能力;其次,我国外汇储备来源的可靠性在逐步增强;再次,近年来外汇储备高速度递增,我国将无法承受如此巨大规模的外汇储备。

其它方面的经济改革也应配套进行。如国营企业的改革,金融市场秩序的规范,国有银行的改制,金融资产的呆坏帐规模大幅度下降,进一步降低财政赤字等都应逐步进行。

人民币升值论文范文6

一、围绕人民币升值所展开的讨论简介

就人民币升值问题发表意见和参与讨论的,除了代表官方声音的有关政府部门官员以外,主要有经济学家、市场分析人士和企业界人士。他们的意见和讨论多见诸于一些经济类期刊、以及报纸和网络的经济版上。讨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1、人民币究竟应当不应当升值

大部分国内学者和分析人士都同意人民币应当在小幅度、可控制范围内升值。普遍的观点是,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国际收支顺差越来越大以及外汇储备大幅增加的形势下,人民币升值是一个必然趋势。人民币长期盯住美元以及币值低估,使得我国贸易条件恶化,资源配置失当,贸易摩擦加剧,不利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提高效益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外汇储备和因结汇造成的基础货币投放的不断增加,严重削弱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最终会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不利于宏观经济的均衡和稳定。

有研究者考察了市场化改革以来,在保持真实汇率不变与物价水平稳定的政策组合下,贸易品部门相对于非贸易品部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更快的情况。发现它所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增长,同时也带来工业/服务业产业结构扭曲、贸易余额扩大、工资水平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指出只有通过重估人民币名义汇率,实现真实汇率上升,从而使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相对价格合理调整,才能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改善外部不平衡,并促进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

不同意人民币升值的意见主要来自国际上几位著名经济学家,如蒙代尔、麦金农、张五常等。他们认为人民币升值并不能解决中国的贸易顺差问题,而是将导致中国外贸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下降,恶化就业形势,压低农产品价格,损害农民利益,造成通货紧缩,进而激化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人民币升值还将助长新的升值预期,刺激国际投机资本的大量流入。

2、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主要来自哪里

主流意见认为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全球经济的失衡。目前全球经济失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美元发行不受约束,全球流动性大大增强,致使真实经济与虚拟经济加大背离;二是美国持续的高消费与低储蓄率,造成其财政和国际收支帐户双巨额赤字;三是中国高储蓄、高投资、出口导向和消费不足导致生产能力急剧扩张和国际收支巨额盈余;四是全球贸易形成了美欧地区以美国为主的净进口和亚洲地区以中国为主的净出口持续扩大的格局。这几方面的结构性矛盾正在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风险,因此需要逐步调整。而美元的贬值和人民币的升值都是调整的应有要求。

有的学者认为,人民币升值压力有两种,一种是短期压力,一种是长期压力。短期压力是内外经济失衡造成的,表现为国际收支持续大量顺差;长期压力是中国经济长期快速增长,劳动生产力不断提高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带来的。

也有学者指出,布雷顿森林体制解体以后,汇率的波动常常是国际各种力量博弈的结果,基本上由金融易主导,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背离实体经济和贸易。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国际游资的投机和炒做,即金融性因素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实体性因素。

3、人民币升值的宏观意义与代价

人民币一定幅度的升值对中国宏观经济具有以下的积极意义:

第一,认识人民币平衡价格,实现内外经济的均衡。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币的确有所低估,但没有人能够精确地说出被低估的幅度,因为各种经济模型研究可以得出迥然不同的结论。而人民币渐进式的升值进程将有助于政府和市场及早发现人民币真正的“平衡”价格,从而更好发挥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第二,缓解贸易平衡压力,减轻宏观经济可能的风险。人民币升值虽然不能解决中美贸易巨大的差额问题,但是有利于压低国内低效益产品的过量出口,释放升值预期,放慢外汇储备增长速度,减轻宏观经济潜在的通货膨胀、流动性过剩和因外部动荡而引起的美元资产缩水风险。

第三,可与扩大内需相互配合,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出口导向型增长导致资源向出口和制造业倾斜,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需。人民币升值将发出转变此种增长方式的信号,如果与降低私人储蓄、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等措施配合起来,将有助于有效扩张内需,促进国内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第四,推动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外汇市场的发展。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中国积极培育和发展外汇市场,丰富交易产品,发展了远期、掉期等避险工具,引入做市商制度和询价交易方式。中国还放宽对居民用汇限制,建立和完善合格境内(外)机构投资者(QDII和QFII)制度,稳步推进着资本项目的开放。

人民币升值也可能付出以下一些代价:

第一,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影响国民经济增长和就业。有人预测,在升值5%,汇率的出口弹性和外资弹性分别为0.8和1的情况下,出口增速将下滑4%,外商投资增速下滑5%,影响GDP增量345亿元人民币,影响就业人数190.6万人。

第二,如果升值幅度过大,因外需骤减,进口剧增而造成输入型的通货紧缩。

第三,短期内破坏汇率稳定预期,造成金融形势更加不稳。

第四,加大地区之间以及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之间的不平等。假定全球农产品市场美元价格不变,那么人民币升值将会压低中国国内农产品价格,从而降低农民实际收入。此外,劳动力的迁移将导致工业部门中非熟练劳动力与熟练劳动力收入差距扩大。

以上仅仅是理论上的分析。许多经济界人士指出,人民币升值一年来,对宏观经济的实际运行,不论从通货膨胀、就业压力来看,还是从进出口贸易数据来看,影响都不明显。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人民币升值幅度不是很大;二是许多企业使用了相关的避险工具来规避汇率波动风险;三是国内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强,抵消了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抑制作用。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经贸发展的影响

1、对外经贸受人民币升值影响的总体判断

不论是赞成还是反对人民币升值,大部分人都认为,人民币3%左右的小幅升值对中国外经贸的影响可能并不大。从当前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环境看,对于人民币的升值,只要是在可控制范围内,应该都是可以接受的。

第一,相对于中国两位数的进出口增长,如果人民币升值3%,即使弹性系数为1时,出口也不过放缓3%,进口也不过加快3%。这对外经贸目前整体发展不会构成多大问题。2005年下半年和2006年上半年的进出口增长形势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中国大部分出口商品是来料、进料加工,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原材料和零部件进口成本也会相应降低。所以进出口受影响程度要比汇率变动幅度小一些。另外,考虑到市场和商品结构,中国相当一部分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应当是比较小的。

第三,不管是在出口和利用外资方面,中国的竞争优势都难以比拟。放眼世界,能够在价格上与中国竞争的对手,往往基础设施、产业集聚度和规模、劳动力素质和供给、国内市场潜力等都不如中国。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相对于一些竞争对手实际上是大幅升值,虽然遇到了很大压力,但是在出口和利用外资方面仍然保持了自身的优势。

有研究者运用数量模型分析方法,对1994-2003年人民币对世界主要货币的加权实际汇率波动与我国进出口之间的长期关系进行分析,证明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存在显著影响,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即贬值(或升值)可以起到增加出口减少进口(或相反)的作用;还证明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进出口的影响存在J曲线(滞后)效应。

2、人民币升值对外经贸发展的正面效应

第一,有利于推动外经贸增长方式的转变。人民币升值将激励出口企业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附加价值,而不是低价竞销占领市场。一些只靠低成本竞争,技术含量低,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可能因为人民币升值被挤出市场。从长远看,这会带来出口结构的改善,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有利于推动一部分出口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沿海地区投资成本升高以后,一些跨国公司不一定就会撤出中国。为了降低成本,他们有相当一部分可能会转向内陆城市和地区发展。内陆地区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近年来已经有了显著改善,完全可以承接这种产业转移。

第三,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降低进口成本。人民币升值可以使以人民币表示的我国稀缺的进口技术、设备、资本品及中间产品价格下降。在钢铁、石油等价格上涨10%的情况下,如果人民币升值10%就可以抵消这个上涨。消费者的实际财富和购买力因进口品价格下降而扩大,有利于扩大国内的消费需求。

第四,有利于加大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的成本下降,这使得他们能以较低的成本“走出去”,根据投资地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全球资源,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建立全球性的生产、营销网络。这有利于造就出中国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第五,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压力。低价竞销和出口受到抑制,放慢出口,增加进口,有利于减弱我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势头,减少一些贸易伙伴对我进行保护主义贸易攻击的借口,创造和保持更加平稳的贸易环境。

3、人民币升值对外经贸发展的负面效应

大多数经济分析人士都同意,如果人民币升值幅度过猛过大,对我国进出口和利用外资将产生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第一,人民币升值将使得以外币表示的中国出口品价格上升,因此削弱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导致中国出口减少及相当一些劳动密集型出口生产企业陷入困境。由于扩大出口是增加就业,带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因此,因人民币升值所造成的出口下降将严重影响我国的就业及经济增长,并进而会对全球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

第二,人民币升值将使外商在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的成本上升,在周边地区存在着引资竞争的形势下,这很可能导致我国引进、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减少,也会影响到国内的就业和经济增长。

第三,人民币升值以后会造成虚幻的财富感,使资产泡沫化。中国现在还没有完成工业化,人均GDP还很低,如果这时就大幅升值,有可能断送某些领域的工业化,造成大量资金不合理外流,重蹈日元升值的覆辙。

第四,汇率波动幅度过大会造成不稳定的预期,影响投资者信心,增加企业经营成本。

4、不同行业、企业和地区出口所受影响不同

就具体行业而言,出口受到影响首当其冲的是纺织行业。有学者称,我国棉纺织、毛纺织、服装的出口依存度分别为20%、27%和60%,而这些行业利润率相对都比较低。经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行业的利润率就分别下降3.19%、2.27%和6.18%。其他附加值较低、利润较薄、仅仅依靠低成本与周边国家竞争的行业出口行业受影响也会相对大一些。

就各类企业而言,国有企业、以出口为主的外贸公司、一般贸易企业出口受人民币升值影响要大一些,而外资企业、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以进口为主的外贸公司和加工贸易企业等由于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自我消化一部分升值因素,因此出口受影响一般会小一些。如果企业自身品牌有一定的优势,且定价能力较强,本币升值后提高产品的外币标价,也可以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就不同地区而言,中西部地区、以能源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作为出口支柱的地区出口受人民币升值影响会比较大,而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和加工贸易比重较大地区出口受影响一般会小一些。

三、应对人民币升值影响的政策和措施

1、审慎地对待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防止其过快升值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目前汇率调整对宏观经济影响甚微。这说明今后汇率波动幅度可以再大一些。有人预测,到2006年年底,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可能会升到7.7:1。

但是,多数经济界人士都指出,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应当坚持自主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当前的最优汇率政策选择。央行在升值压力下进行汇率调整应该小心,应更多地考虑国内经济是不是有相应承受能力,升值是不是能够解决贸易失衡,是不是能解决国内的一些问题,如果不是的话,应该采取更稳妥的措施,以自己的利益为主。

目前一方面需要加大人民币汇率弹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热钱流入的管制。有人建议重新定义热钱。过去房地产投资、基金都不算热钱,现在应当将其纳入热钱行列,并进行适当的管理。有的热钱很可能是通过贸易项目进入的。有的以其他形式进行短线炒做。对此类外资流入,应该重点防范,防止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新的冲击。

2、重视并循序渐进地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

我国政府已经多次表示,我们并不追求外贸顺差,而应当把实现进出口大体平衡增长作为目标。近期应当做出以下努力:

第一,通过转变增长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来缓解低效益出口过快增长的矛盾。针对低价竞销问题,应当制定相应经济政策,适当提高三个成本:(1)提高劳动力成本,强制企业为工人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2)提高国内资源成本,现在资源税太低,应当提高资源税。(3)提高环保成本,让制造污染的企业无利可图,失去出口竞争力。

第二,转变长期实行的“奖出限入”政策,配合扩大内需的有关政策、措施,增加我国稀缺的技术、设备和资源、能源产品等进口。有人认为,有些年份出现逆差也没有关系。

第三,调整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从一般性的对出口倾斜转变为更多地对出口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价值产品倾斜。一般性的出口型外资企业不应当再享受优于国内企业的税收待遇。

第四,加大鼓励政策力度,推动更多有优势的中国企业到境外去投资。

3、在人民币升值同时必须有效地扩大内需

有分析人士认为,近年来虽然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但是与周边经济体相比,中国的贸易条件却显著恶化。这说明中国贸易顺差激增主要不是因为人民币币值低估,而是因为内需不足。某些领域现在已经出现明显的生产过剩。

所以,为了维持内部平衡,人民币升值必须辅之以内部需求的上升。为了扩大内需,一是在政策导向上应进一步向消费,尤其是低收入者的消费倾斜;二是政府应当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提供公共服务、改善社会保障和向低收入地区转移支付的支出;三是进一步改善国内市场流通环境,积极发展服务产业,提高服务业在GDP和吸收就业方面的比重。

为了刺激内需,不宜采取偏紧的货币政策。有的人主张,假若人民币不得不升值,那么最好是维持名义汇率不变,通过轻微的通货膨胀来实现实际汇率的升值。或者是先让轻微通胀出现,然后再让人民币升值。

4、鼓励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努力化解汇率调整的负面影响

有关监管部门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应通过监管方式创新和金融业务创新,为企业压缩经营成本,规避汇率风险提供适宜的环境,鼓励和帮助企业转变增长方式,迎接人民币升值考验。

企业可采取以下措施减低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

第一,变“物美价廉”型的出口为“优质优价”型出口。谈判能力较强的出口行业和企业,可以逐步提高出口产品价格,消化汇率升值造成的利润损失。在创建品牌、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和档次、改进花色和品种、改善营销等方面下更大功夫,也可以收到扩大赢利空间的效果。

第二,加强行业协调。发挥进出口商会等行业组织在资质、总量和价格方面的对企业的协调、自律作用,维护经营秩序,避免因人民币升值产生企业间进口高价竞购和出口低价竞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