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结对徒弟发言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师徒结对徒弟发言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师徒结对徒弟发言稿

师徒结对徒弟发言稿范文1

大家好

今天我们相聚在一起,举行希望之光工程新老教师师徒结对仪式,有幸成为徒弟代表,我深感荣幸。首先,请允许我向给我们提供这次学习机会的校领导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且向即将在以后工作中对我们进行悉心指导、耐心帮助的老教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开学两个多月来,老教师们对于学生的爱心、细心、耐心、关心,强烈的责任感、分析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无一不让我们惊叹,使我们受益匪浅。作为年轻教师,我们深知自己存在很多的不足:教学理念有待更新,业务水平有待提高,教学经验有待丰富,管理模式有待创新。这一切与学校的期待相比,与老教师的学识相比,都还有很大的差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迫切的期待在老教师们的带领下,尽快地胜任并出色地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

作为徒弟的我们需要进步,需要成长,我们是带着诚心和决心走进希望之光工程的。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制定好计划,明确发展方向,向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走下去。在结对期间,我们定会虚心学习,定会勤学多问,尽快提高自身水平。诚心、精心、是我们拜师学习的态度;勤学、勤问、是我们拜师学习的方法;成长、成功是我们拜师学习的目的。

二、加强学习。学习师傅们爱岗敬业、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学习师傅们班级管理独特的管理方法;学习师傅们与时俱进的班级管理理念。

三、及时总结,认真反思。在今后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或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有耐心细致的观察总结才会有所进步,希望师傅们多给与批评和指正。

师徒结对,就像是一条无形的纽带连结在我们师徒们之间,让我们有了更多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师傅们,从今天起你们的身边又将多了一位学生,希望你们多指出我们的不足,不管是教学上的不足,还是为人处事方面的欠缺,对我们千万不要吝啬你们的批评。我们一定会虚心接受,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作为徒弟的我们一定会牢记师傅的教诲,决不辜负师傅的栽培和期望。

师徒结对徒弟发言稿范文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去年新入职的一名化学教师,很荣幸今天能作为新教师代表在此发言,首先非常感谢学校和领导的关心和培养,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成长平台,同时感谢教研组全体老师对我的支持和帮助。

去年九月,我抱着对未来既憧憬又有些忐忑不安的心情踏上了教师这个工作岗位,说实在的,当时根本没有充分的心情准备,也没有给自己的将来一个明确的定位。刚来就带了三个班的化学课,还担任的一(15)班的班主任工作。这对于没有教学经验和班级管理经验的我来说着实是一个挑战。还记得刚来上的第一节课是紧张不安的,第一周带班是有点慌乱的。学校“师徒结对”活动的适时举行,犹如雪中送炭给了我希望和信心。我很幸运的成为我们化学教研组长秦娇娇老师的徒弟。我的师傅平易近人,悉心指导,对我的专业成长帮助很大,也将我从慌乱中解救出来。经过青年教师的起步课,成长课,优质课的进行,经过多次的听课,评课,我在各个方面成长了很多,从原来的慌乱到现在的忙而不乱,这都归功于校领导的关怀,师傅的指导和同事的帮助。

作为新教师,我们年轻热情,充满活力,然而我们还很稚嫩,缺乏经验,在教书育人这片沃土前,一下难以开垦,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虚心地向老教师请教,以诚心和用心的拜师态度,以勤问、勤听的拜师方法去学习,以实现自我的提高和完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我们要坚持做到八个字“多学,多听,多做,多思。”

首先,多学。我们要学习师傅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学态度,学习他们教书育人、严谨治学的教风,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经验。

其次,多听。我们要在教学业务上多听老教师的意见,多听他们的课,多做总结,有问题及时向师傅请教。听好课的同时,做好听课记录,认真分析总结。

第三,多做。就是在多学,多听的基础上努力将自己的行动付诸于实践,积极参加教育实践活动,投身教学工作中。踏踏实实听好每一节课,认认真真备好每一节课,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

    第四,多思。在学习师傅经验的同时,与自身特点相结合,学以致用,多探索,多积累,力求在师傅的指导下,尽快找到符合自身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我认为作为一名班主任,想管理好一个班级,最首要也是最基本的就是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与此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找到严和爱的切合点,做到从爱护学生出发,严格地要求学生,才能让学生在班主任的真诚关爱中启迪心灵,在班主任的严格要求中奋发成才。此外要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在了解学生的同时也从学生身上了解自己,针对学生的意见反馈可以适当调整班级的管理方式和上课模式。

以上仅仅是自己参加工作一年以来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不当之处,望领导与各位同行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