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科学习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预科学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预科学习计划

预科学习计划范文1

小学数学 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A-

0013-01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虽然训练时间有限,但对于每一堂数学课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课堂练习,我们很难保证学生能透彻了解数学的知识内涵和本质意义。然而,笔者在长期调查和实践后发现,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大多把研究和实践的视角放在如何授课、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以及如何设计课后作业上,很少有人关注课堂练习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往往出现依赖课本练习、课堂练习设计随意性、题目不具代表性、结构单调失衡等弊端。因此,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提些建议。

一、针对性:以学生认知规律为导向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教师一般都能够向学生呈现出较好模仿习题模式或类型的练习题,学生虽然表面上表现出对习题已经掌握,但往往还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一方面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课堂练习设计没有考虑到学生对知识把握的要点,没有针对学生的知识漏洞设计出相关的题目,以帮助学生发现不足,改正错误,通透理解数学知识要领。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应当认真钻研和调查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根据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规律及数学教学的特点,在把握课标、教材、学生及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题目。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分类和内角和》第二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时,为了帮助学生完全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在引导学生对三种三角板进行一番探究后,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对“不断变化的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把握有难度,于是可以设计这样两道练习题:

出示一个木制可变动的三角形,通过不断变化三角形的形状来让学生动态理解三角形的三角和问题;

请全体同学根据自己喜好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并利用测角器量出所画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分层性: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基点

个体差异与生俱来。如果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始终以整体化形态出现,把学生看成是类化或物化的一般等同物,要求所有学生完成同样内容、同样难度、同样数量的课堂练习,并高度期望所有学生经过同样的课堂练习能够一致达到对课堂知识的通透理解的学习状态,那么,这不仅将会毁坏学生独有的数学个性表征,还会对处于低层级的学生群体产生致命的伤害。因此,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应当从学生的原始发展状态出发,考虑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设计出难度、内容、数量都具有一定层级性的练习题目,使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富有弹性。

例如,在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时,教师可设计出三层题目:

①全体学生必做题

4.7×6.3-6.3×5.3

5.08×4.5+3.9×5.5

2.5×(10+4.4)

②全体学生选做题

7.8×4.7+7.8×1.3-7.8

2.5×4.4+2.5

③提升题

1.25×8+2.8×1.36+1.36×7.2

5.8×58-4.2×5.8+4.2×58

这三种题目不仅体现出难度的梯级差异,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可选择的平台,包括“乘法分配律”的基本知识和算法,对于巩固学生即时知识和信息,内化“乘法分配律”运算规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趣味性:以学生动机诱发为取向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往往直接取材课本练习题,直接安排学生完成与例题相似的课本练习,一方面减轻学生的课后压力,另一方面直接取材,教师无需耗费太多时间进行准备和设计,但这种做法常缺失创新性,而且只能以文本的形式出现,降低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因此,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应当渗透一定的趣味性,在取材、组织、设计和实践上都应融趣味性和科学性于一体。

预科学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工科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改革;教学实践;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18-0191-02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如化工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等工科相关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对学生科学素质、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对大学化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一直按照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及物理化学这一顺序进行教学,这种传统的课程体系过于强调教学内容完整性,且自成体系,但使得各课程间内容重复度大,不利于目前学生的学习。因此,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建立新课程体系势在必行。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将原来的无机化学(或普通化学)和分析化学进行改革整合而来,目前已有多种版本教材可供选择。各校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改革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结合多年理论课教学经历,谈谈这方面体会。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概况

目前存在的问题有:(1)课时与教学内容的矛盾;(2)教材编写纯理论化;(3)大班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4)生源高中化学基础参差不齐。

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整合的课程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首先在国家一些重点院校中进行,经过近30年的探索和实践已逐渐得到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取得了一定成果,相继出版了多本教材。如197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陈荣三教授主编的《无机及分析化学》一书是我国最早正式出版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是在1975年南京大学自编讲义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它首次将四大滴定融入四大平衡中讲授。再如华东理工大学1992年出版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随后,在1995年,由华东理工大学组织的“面向21世纪理科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项目被国家教委高教司批准为首批教学立项课题。在教育部有关部门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数十所高校教师成立了“全国高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建设与教学研讨会”,历次研讨会对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建设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实现了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整合、优化和教学体系改革,《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四版)于2002年初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针对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现状,我校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进行了调整,并将实验单列为一门课程,建立了相应的考核方式和办法。同时,随着全校新专业的增加,开设《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专业增多,课程建设力度加大,为了提高《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组的整体素质,满足课程建设的需要,加强相关人才的引入力度,逐步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在2005年获得了学院首批精品课程建设的立项资助,在2008年成为兰州理工大学的校级重点课程,建立了精品课程网站。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已建立了科学、系统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体系,并于2008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大力协助下,与五校合作正式出版了《无机及分析化学》。

二、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

(一)潜心研究,整合内容,构建教学新体系

原无机化学教学中包括四大化学平衡,即酸碱、沉淀、配位及氧化还原平衡,而在分析化学中也涉及相应的四大平衡体系,这样的教学安排,既浪费时间,又让学生感到枯燥。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将原理和应用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原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门课程中内容联系最紧密和重叠最多的“四大平衡和四大滴定分析方法”两个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浓缩精简后的课程安排,体现少而精的原则,使得必须掌握的理论重点突出。

由于无机及分析化学内容广泛,涉及现代物质结构理论基础、化学反应原理、溶液平衡、化学分析、元素化学和仪器分析6大部分,这教师必须熟悉教学要求,认真钻研教材,潜心研究教学内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同时,课程内容还引入了无机与分析化学学科近年来所取得的最新成果,注意了知识面的补充和延伸,以满足现代无机及分析化学对各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多平台教学层次满足不同专业要求

对于不同专业,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安排要有所区别,为了保证基本的教学要求和整体教学水平,不同专业开设无机及分析课程要统一界定基本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约占整体的75%)。以多平台教学层次编写教学大纲,提出各专业教学内容的基本点与侧重点,以及相应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环节的要求。

(三)结合实际,改革教学方法

根据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抓好课堂教学,确保教学质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课件中配以大量图片,一些较难的公式推导通过课件可以一目了然,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部分适合自学的教学内容学习中引入自学模式,课前给出自学提纲,并将提纲中的相关部分以提问的方式予以检查,了解学生完成的情况,通过辅导答疑方式,及时了解自学的效果,使学生由被动向主动学习方式逐步过渡。为进一步调动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课开展“部分双语教学”,对章节标题及专业术语标注英文并配以中英文讲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介绍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和发展动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们的新教材中编写了部分前沿知识内容,例如稀土元素化学简论、生物无机化学简论、无机高分子物质简论和化学分离方法,这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结合该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将新方法、新成果融入教学相关部分,激发学生获取新知识、新成果的热情,也有助于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的“授业传道”定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经过近7年的理论课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已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体系,实践证明该体系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今后,还需进一步使之完善,使课程教学质量有更大提高。

参考文献

[1]芮光伟,蒋珍菊,岳松.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7,24,(3).

[2]薛德平.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四版)教材的编写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07,(3).

[3]李英杰,张文治,陈国梁,等.浅谈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建设[J].高师理科学刊,2002,22,(4).

[4]李艳辉,许兴友,马卫兴,等.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考试周刊,2008,(35).

[5]王运,董元彦,张方钰,等.面向新世纪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体系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05,(4).

[6]钟国清.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7,(5).

预科学习计划范文3

本案例出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九年级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包括三课内容(十七课《第三次科技革命》、十八课《现代文学和美术》、十九课《现代音乐和电影》)

二、教学目的

知道现代著名文学作品和艺术成就,了解现代音乐和电影业的发展,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分析科技、教育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热爱科学精神,树立为我国经济发展而努力的意识。

授课类型:初三复习课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播放多媒体课件,播放几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预设情境。

1、第一组: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霍夫的《静静的顿河》等图书。

2、第二组: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和达利的《记忆的永恒》等图片。

3、第三组:爵士乐和好莱坞影片的资料。

4、第四组: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和克隆技术的相关图片。

教师提问:这些图片分别体现那些主要内容。(学生集体回答四块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一是引起学生兴趣,初三课堂相对比较枯燥,出示图片能直观形象的引起学生兴趣。二是帮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课前心中有数。

【出示目标,自主学习】

多媒体出示复习目标:

1、知道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等著名文学作品。

2、了解毕加索等美术家的艺术成就。

3、通过爵士乐、好莱坞等,了解现代音乐和电影业的发展。

4、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师要求:学生自学后,记忆要点,并且要在黑板上书写展示,其他同学要给予批阅量化打分。

学生活动:学生依照目标自主学习课本,并记忆,准备展示。

【自主展示,量化评价】

1、教师课前将复习目标中的知识量化分值,大的问题可以分几个学生板书,每生板书展示一题,每题100分,错一处,扣一分。

2、教师点名先让6名学生上教室的三块上板书展示自己所复习的6个量化知识要点。

3、其他学生可以自主上台对每个展示题进行批阅打分。

下面是教师把四个大目标的量化成10个小问题,让学生分别展示:

1、写出著名文学作品及作者,那一国?2、写出著名艺术家、代表作、国别?

3、写出爵士乐的起源、特点?4、写出好莱坞影片的类型?

5、写出三次科技革命时间?6、写出三次科技革命标志?

7、写出三次科技革命出现的工具?8、写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

9、写出第一次科技革命影响?10、写出第二次科技革命影响?

下面是学生批阅的问题:(举出部分)

1、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美国,学生写成法国,批阅学生改正,批分99分。

2、写出爵士乐的起源是非洲、特点是即兴表演。学生写成既字,批分99分。

3、好莱坞影片的类型有喜剧片、西部片、警匪片等七种,学生写出三种,批分96分。

4、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学生写成60年代末,得99分。

5、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是;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学生漏写了括号中的两处,得98分。

最后,教师指出展示中的要点,从书写、准确度、改正技巧、上讲台的心态等多方面评价所有参与的学生。

【重点探讨,理解记忆】

教师提问:哪个展示内容错误最大?

学生:三次革命的影响。

教师:那位学生能很快记忆这个问题?说说你是怎么记忆的?

学生1:把三次革命的影响合起来比较记忆。

学生2:找出这三次影响的规律。

学生3:三次科技革命都是对生产力(经济)有影响,对政治有影响,抓住这个核心就好记了。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板书的每一次科技影响,并划出学生所说的规律。

1、第一次科技革命出现(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从根本上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建立起来。

2、第二次科技革命使(生产力)得到了巨大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新的变化,使各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阶段)。

3、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并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科技竞争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愈加重要,从而推动(世界经格局的多极化)。

教师让学生根据这个规律再次巩固知识。

教师:课中先表述对生产力(经济)有影响还是先对政治有影响?

学生:对生产力(经济)

教师:为什么每次都先是对经济的影响后是对政治的影响?

学生:因为经济决定政治。

教师总结:所以每一次新科技的出现,都会带动经济的飞跃,进而对政治产生影响,所以我们青少年要从小热爱科学,树立科学意识,努力学习,为发展我国经济、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拓展演练,课堂小结】

1、教师出示中考真题演练。(题略)

2、让学生小结概述本节知识。(略)

四、案例分析

1、情景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本课开头采用多媒体出示图片,马上引起学生浓烈的兴趣,同时学生很快就了解了本课要复习的主要知识,并且学生对照图片,直观形象,非常有利于学生的认识理解。

2、量化评价制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课中教师把知识量化,以分数考核学生,特别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而且学生容易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很好的启发学生的自主思维,同时也有利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很好的实现生本课堂。

3、复习知识的整合有利于节省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本课中教师将第一、二、三次科技革命有机的整合在一起,有比较有分析,学生掌握更容易、更深刻。初三复习不能简单重复,就应将知识分体系整理,分块复习,提高效率。

预科学习计划范文4

口腔健康不仅是全身健康的一面镜子,更是一个人及全社会文明的标志。面对耳提面命的牙齿教育,许多孩子存有抵触心理。教师一味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过于抽象与理论,这无疑将影响学生对护牙新知的建构。再者,良好的护牙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养成,学生记忆有限,课后若不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课堂效果将大打折扣。换言之,如果给学生提供一个自学、复习、巩固的平台,可以随时随地针对不同需要对某个护牙知识点进行查缺补漏,无疑将成为传统护牙课堂的一种重要补充与拓展。

由此,笔者制作了一节以游戏化学习软件作为形式支撑的护齿微课。旨在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某项护牙知识细化,以声音、图像、动画等形式呈现,让学生更好地关注与理解。同时,也方便学生针对不同的需要,对知识点进行个性化学习,或查漏补缺,或巩固拓展,使其更好地掌握新知。

基于游戏化学习理念的微课案例设计

1. 微教学内容分析

笔者选用了人教版一年级下《我换牙了》作为教材,同时参考了课外书籍《拯救蛀牙大作战》作为知识体系的补充扩展,将本微课的教学内容定为牙膏牙刷的选择和使用,以及正确的刷牙方法这两个知识点。

(1)学习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主要是7~10岁的小学生,通过交流,发现他们已经在《品德与生活》中接受了与保护牙齿相关的学习。但侧重于一些陈述型知识,对程序性知识的掌握很少。因此,在案例教学中可以注重程序性知识的讲授。如怎样正确刷牙、怎样选择牙膏和牙刷。

此外,该阶段的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初步具备了逻辑的或言语的思维特点。在教学中不妨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化方式,将护牙知识点以声音、动画、图片、语音的形式表现,吸引学生注意,提升教学效率。

(2)微教学目标分析

《牙博士微课堂》的总体教学目标是:通过基于游戏化学习软件的微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保护牙齿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让学生学会牙膏牙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保健意识;同时让学习者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学习的乐趣。

2. 微游戏资源设计

案例是以一款游戏化学习软件为前提设计。笔者最初的想法是从低段儿童的视角出发,将一系列的护牙知识通过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的形式设计成游戏化Flash《保护牙齿大作战》,实现悦趣学习。鉴于游戏化学习软件在实践中会受到多方限制,如社会对游戏化学习或多或少存有抵触心理;学生一堂课的时间有限等等,故结合微课特征,将知识点进行细化,分割成一段段小Flash的形式,旨在集中说明某个护牙问题或某个护牙环节。

(1)游戏界面设计

图1和图2分别是主要课堂场景。学生座位采用的是口腔牙齿的排列结构,同时设计牙齿模拟课堂上的黑板,牙刷模拟课堂上的板刷,一点一滴,尽量贴近现实生活的真实环境,给学生一定的情感态度体验。

图3是《保护牙齿大作战》开始界面,整个画面基于Photoshop设计,画面中的元素一目了然。用户可以根据下排的一级菜单按钮进入相应的场景游戏,也可以点按岛屿上的相关图标按钮进入场景学习。图4是软件指南界面,新手可根据视频导航或结构图导航进行预览。

(2)游戏音效设计

《保护牙齿大作战》游戏的背景音乐和音效因场景不同而有所变化。软件大部分背景音乐和音效采用网络下载的形式,并通过Cool-Edit软件进行噪音和截取处理。

(3)游戏评价设计

用户会遇到不同的NPC。一些NPC会给用户出题,回答正确则取得相应的分数,累计到一定分数才可以取得护理牙农场资格;一些NPC则需要用户顺利回答出相应题后才可进行下一轮游戏学习。如果顺利通过障碍游戏中每一关的难题,最后将获得“护牙小卫士”的称号,表示其已学会了简单的护牙知识。

3. 微课教学脚本设计

(1)引入课题(40秒)

(2)内容讲授

①选择牙膏很重要。Flash画面呈现3个注意点:选用含氟牙膏;牙膏的用量长度把握 ;使用漱口水代替牙膏问题。(1分30秒)

②选择牙刷的秘诀。Flash画面呈现选择牙刷的3项秘诀:软硬适中的刷毛;刷头的长度选择;牙刷手柄的形状。(1分30秒)

③正确的刷牙顺序。Flash画面呈现:3分钟大扫除――依次呈现正确的8步清洁牙齿顺序。(4分钟)

(3)总结收尾,趣味结课。通过Flash课件学唱刷牙歌。(2分钟)

案例《牙博士微课堂》制作与实现

1. 游戏化学习软件制作

在该游戏软件中,笔者主要采用Photoshop进行素材的创作:儿童的视角、画面构D均以可爱的卡通牙齿为基点,进行相关的延伸创作,旨在实现整体风格的统一以及和课件主题的呼应。同时,笔者也请童声为该游戏软件进行了配音,并利用Cool-Edit软件对声音进行了音效处理,旨在贴近儿童的情感内心。

2. 微课制作

微课采用录屏软件录制的方式。基本方法:利用Camtasia Studio对PPT演示和Flash演示进行屏幕录制,辅以录音和字幕,后期利用视频编辑软件进行相关的剪辑与处理。最后实现的部分画面效果如下图。

案例小结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已然初见成效。它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无疑是传统课堂的一种重要补充与拓展。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使用的技术日益云端化,更为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提供了保障。然而在微课热浪下,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微课不应该仅仅作为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新手段,更应该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表现形式等方面有所创新,应该把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媒体元素加进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游戏化教学作为构建新的教育形式的突破点,其对教育的冲击也日益凸显。然而不可否认,游戏化教学实现趣味学习的同时,也由于游戏本身的特点存在一些局限性。如课堂上游戏时间的把握、游戏程度的掌控等等。

预科学习计划范文5

1 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效果及技术哲学分析

1.1 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效果分析

当前的科学技术得到了蓬勃发展,其对人们的生活及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的进步更能够凸显出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也是一个民族永葆生机的基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使得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入,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在承受着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危害,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环境的不断恶化层面。在目前由于环境的污染恶化造成的伤亡情况已经愈来愈严重,人们也为科技的发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就需要人们进行对科技进步加以严肃的思考,一方面不能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持,同时也要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保障环境的污染最小化,或者在某些领域杜绝由于科技进步造成的污染[1]。

1.2 技术哲学的人文理解分析

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使得人们对此进行了反思,人文学派的技术哲学家对科学技术的人文理解主要从收到时代影响以及社会影响的负效应角度进行的阐述解读。马克思则认为,在科学技术的作用下才引发了工业的繁荣对人性进行了抑制,从而提出异化劳动学说,科学技术的进步不只是客观存在物,并已经逐渐上升到了人类世界构成方式的高度,所以在进行实际的研究时要能够通过辩证的角度思维进行理解。

2 哲学文化发展影响因素与科学技术的联系

2.1 影响哲学文化发展的因素分析

哲学文化发展的科学技术决定论是科学技术兴起和发展的一个结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自身的弊端也在逐渐的凸显,最为常见的就是人们将思维观念和注意力都放置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上,这就促使人们的发展较为片面,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分析。首先在没有现代意义的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就已经存在着哲学文化,主要是通过对周围的自然界想象以及社会的欲望等观念,在这一阶段还没有通过科学技术进行引导也不是将其作为基础的,主要是因为人的欲望而行动的结果,是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结果,所以在这一阶段主要是人为了生存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2]。

另外就是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对近代意义上的科学技术的兴起对哲学文化的发展就有着重要影响作用,并由此出现了与之相应的哲学文化思想流派,常见的是和科学技术不同的非理性活动形成了哲学文化思想。再者的影响因素不仅是包含了人和自然的关系,并也包含了人和人的关系,哲学文化的产生同时也表现为人们的深化幻想的形而上思维结果,对哲学文化产生影响的因素是相互交叉和相融的,所以科学技术对哲学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2.2 哲学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联系

从上文的简单分析中能够看出,哲学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都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有着关系,将两者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时候就要从外延上把科学技术作为是哲学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或者是两者是并列存在的。在对科学技术进行介绍的时候也要对哲学文化进行相关的介绍,从关系上进行分析,主要体现在几个重要的层面。

科学技术作为是哲学文化的重要发展影响因素,它对哲学文化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这一发展不只是从内涵上说起的,而是有着和物理作用所致的发展有着关系。哲学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观念形态产物,其最为重要的还是科学技术,这也是人类物质生产生活的实践,而后对哲学文化进行了提升[3]。另外就是从纯粹的形式逻辑的外延及内涵关系上的分析,哲学文化所包含的重要内容就是科学技术的整体,而其实际的进步就使得人们对哲学文化发展有了更高估价,所以不管在量或者质上都是这样。但是也正如科学史所证明的一般,科学技术的进步不能孤立至此,而是要发生更为深刻和广泛的影响。

另外一个层面的关系就是科学技术是哲学文化间接性的决定因素对哲学文化进行的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是对哲学文化思考有了引出,同时也对其它的一些方面有着影响,对人们的生活的活动改变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又对新的哲学文化造成了影响,这也正如马克思所言,社会生产力决定了一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并对一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确立也有着一定的决定性,从而形成了和其相关的社会意识形态。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受到庸俗社会学的影响,有的论着对科学技术对哲学文化的简化等同于特定社会政治相关的意识形态给忽略了,只对学科技术间接影响哲学文化比较强调[4]。哲学文化对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哲学文化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不仅是作为和特定科学技术相联系的哲学文化为某一特定科学进步提供思维方法,同时也是对旧有的理论范式的破除提供了论证,特别是在科学理论范式转变的时期以及社会制度转变时期更是如此。

预科学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化学探究;激发兴趣;自主探究;大胆质疑

化学是初中教学重点内容,教师的良好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化学又是一门探究性极强的学科,可以给学生以充足的探究机会,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十分重要。本文结合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实际情况,论述如何在化学课堂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1激发探究兴趣,让化学探究更有效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若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就能使学生具有探究的动力,不断产生学习的需要。首先,教师应在教学前布置预习任务,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通过预习猜测问题的答案并对之进行探究,起到督促学生课前预习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通过自由讨论的方式对之解决,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精神高度集中与课堂。最后,教师在课后可以布置探索性问题,鼓励学生通过上网查阅或询问教师的方式解决问题。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因此应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如在教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可以布置预习作业,并提出问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式是什么、有哪些性质等等,提倡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解答问题,完成预习任务。在课堂上可以讲解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让学生探究其原因,例如在下地窖之前,都要先把灯放下去,观察灯是否熄灭,如果灯没有熄灭人才可以下去。让学生思考这是因为什么,在有利于学生学氧化碳的性质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使学生具有更加活跃的思维。在课后提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有哪些异同点”等问题,布置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并在下节课前抽查提问,以达到督促学生的目的。良好的课堂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更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2引导自主探究,让化学探究更有效

想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它不仅与教师的引导密切相关,更离不开学生自身实践。在课上,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可以开展讨论式教学法,注重学生的自学过程,使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提高。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应在课堂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过程,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不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如在教学《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一课时,教师应在课前布置课堂自学任务,指出这节课重点内容为牢记几个常用的酸碱反应方程式,并掌握酸碱反应的实质内容。在课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由讨论,教师负责在班级内巡视,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开展酸碱反应的实验课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将演示实验延伸为探究实验,学生在实验中学习到的不应仅仅是基础知识和定理,而应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可以说,教师对学生的良好引导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论是理论课教学还是实验课教学过程中,都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3鼓励大胆质疑,让化学探究更有效

引导学生质疑能使学生对已学知识产生探究欲望,而探究的过程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更能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对学生今后发展有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避免直接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并督促学生记忆背诵,而应为学生营造推理氛围,使学生能够亲历推理过程,并提倡学生敢于质疑已学知识,使学生通过对自身疑问的探究与解答,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能力。如在教学《燃烧和灭火》一课时,本课重点内容为燃烧的原理和灭火的方法,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外,还要鼓励学生质疑:为什么灭火的方法有隔绝可燃物、隔绝空气和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三种?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要结合生活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不同种类灭火器运用的灭火原理是什么也是课堂教学重点,在开展教学时,教师不应将其单纯罗列下来让学生摘抄并记忆,而应结合生活中各类常见灭火器的分析促进学生理解。又如在教学《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在最后收集氧气时采取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告诉学生收集氧气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或者排水法;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要利用这两种方法?”“为什么不是利用向下排空气法?”等,并鼓励学生探究得出氧气的性质:不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善于质疑是学生必需的能力之一,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有助于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使学生更好地参与探究。

总之,具有一定探究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更有助于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化学是一门探究性很强的学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十分重要,想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注重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以,巧妙引导学生质疑,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探究,并在探究中获取化学知识,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左艳丽;初中化学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再思考[J];考试与评价;2012(2).

[2]宋小燕;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思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2):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