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作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当代文学作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当代文学作品范文1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现当代文学作品;价值追求

我国茶文化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高度。作为中国的特色文化,茶给人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愉悦,更表现在茶文化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中。当前中国茶文化已经通过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传播到整个欧亚大陆上,受到中国文化深远影响的日本也开枝散叶,根据中国茶文化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茶文化。中国的茶文化作为人类精神的传承,仍在深深对中国人造成影响,其中的一方面就体现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本文通过对茶文化的探索,分析茶文化在中国现当代作品中的表现。

1茶文化的内涵

茶在中国人心中素来是高雅和礼仪的象征。在过去一直是上流社会流行的饮品,茶的高低贵贱体现了主人的尊严地位;去友人家登门拜访时,友人也常常找出上好的茶叶供客人品尝,体现的是对来客的尊重。由于人们对茶叶质量的高要求,好茶的产量极低,因此,可以从对喝茶的品味中透露出人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质。喝茶的工序繁多复杂,一杯好茶的产生,从茶叶的生长就需要精心照料。之后通过采茶、烘茶,到煎茶工具,泡茶器具都有各自的讲究。除了对茶叶和水的挑选,还有对用具的挑剔。中国人在喝茶时还需平心静气,端坐在桌前。喝茶礼仪是时刻不能少的。然后在喝茶时最好有令己欢心的宾朋,三两老友谈天说地,低头啜饮,给内心以片刻的宁静。品一杯香茗,揽一缕清风。茶给人带来的是精神上的美好,是心灵的净润。茶香萦绕,热气氤氲,捧上一卷书,坐在冬日的午后,看茶丝在水中上下跳跃。与外界纷纷扰扰全部隔离开,对烦恼避而不见。体会的是只有自己一个人的安宁和美好。茶文化融合了儒佛道等多家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追求,以敦厚仁慈的状态体现出来。提到茶文化,首先想到的是譬如“清”“静”“空”等字眼,这些特征也表明了茶文化的追求。茶文化的这些特点对人影响巨大,它影响了人的性格,让人们变得更加稳重成熟,性格更加温和,让人的杂乱心情得到梳理,灵魂得到洗涤。在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在人对茶文化的探索。茶伴随着人的精神生活,作为一个无形的导师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追求。一杯好茶,尝尽人生的酸甜苦辣。茶虽清苦,却能体验出人生不易的感慨。“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叶充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着茶叶的种植和技术的改进,茶不仅仅是上层人物所能享用的珍贵物品,它也渐渐被普通大众接受并填充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在过去经常可以看到,在清晨的薄雾中,上班的男人骑着黑色自行车,车筐里放着一大杯泡着茶叶的茶水,奋力地向单位赶去;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也经常泡上一杯茶水,在休息之余品尝茶的清香,给我们的身体短暂的放松;我们还经常可以看到,在一些人的家里,在阳台的窗前摆着一套茶海,茶海上放着一只茶宠,桌子旁还有一两个盆景。在如此忙碌的现代生活中“偷得浮生半日闲”,让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无不是一个当代人消遣的生活方式。茶文化以其自身的价值追求,融合对儒释道的独特理解,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2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表现

无人不爱茶。茶影响了作者的生活,故而也会体现在作品中。其中最家喻户晓的当属老舍先生的《茶馆》了。《茶馆》描述的是三个时代的兴盛与衰亡。小小的裕泰茶馆是观察整个社会的窗口,它通过茶馆这一个小社会,来来往往的茶客,各形各色的人物来表现社会的变化,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大茶馆的兴衰和变迁反映黑暗的现实,一个似乎脱离了世界的乌托邦仍旧被历史的洪流席卷。茶馆,在北京城本来是司空见惯的娱乐场所,人们到茶馆点上一壶茶,和朋友或者陌生人谈天说地,茶馆不看社会地位,只要有钱,就可以进来坐坐,因此,这里也就成为三教九流混合集中的地方。在这里各种戏剧生活都会上演,人们也早已见怪不怪。正是这么一家茶馆,以茶作为了联系各种人和事物的纽带,茶作为全剧的中心,所有事情都是在喝茶中展开。因此可以得出:茶道就是人道。同时,在老舍先生的作品里,选择茶馆作为小社会的背景,也正是代表了他对茶的喜爱,不然为什么不写成裕泰酒馆、裕泰饭馆呢?而且在剧中也确确实实透露出很多茶文化。比如对民族性的体现。在剧中描写的三个时代里,老北京存在着清朝遗留下来的满族旗人,还有众多汉人。无论是哪个民族,都是爱来喝一口茶的。而旗人对待茶要更加讲究,要自带“叶子”,喝的都是优质茶叶。即使是家庭没落的旗人,在喝茶这件事情上也不能不讲究。其他一些普通百姓,则没什么要求。这正是茶文化影响下的不同民族的不同习惯。《茶馆》还有时代性的体现。在过去,清朝旗人是不屑于去茶馆喝茶的。只要家里比较富裕,就必然早起洗漱,然后开始喝茶。只有愿意自降身份的破落户才会去大茶馆点上一壶茶。而到了清朝末年,满族旗人没有了从前的特权,收入减低,没有了之前的阔绰,也就只能去大茶馆喝茶了,久而久之也就不觉得这是个降低身份的事了。时代的变化影响人们方式的变化,茶馆处处体现着茶文化,茶文化又处处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老舍先生的一部《茶馆》,用茶勾连起了多少兴衰往事!说了北方的茶馆,接下来说说南方的茶馆。这个说当然不是由笔者介绍,而是由著名的“吃货”大师———汪曾祺来说。汪曾祺先生在其散文《泡茶馆》中描述了云南昆明地区的茶文化。这个大概就体现出了茶文化的地域性。昆明的大茶馆中有一个特色:吃围鼓茶。一帮对戏剧有兴趣同好的人,在闲散时候常来茶馆里唱围鼓。唱围鼓的演员并没有报酬,只是因为对同一件事的喜爱而聚集在了一起。而茶馆正好可以借此来招徕生意。这种喝茶配上围鼓,想必在老北京是不曾见到的吧。除了大茶馆,昆明还有小茶馆。小茶馆没有了大茶馆的精致,确有其特色的地方。昆明的茶馆,配的小吃众多。从花生米到云南特产,酸角、拐枣、泡梨、葛根等特色食物均可当喝茶时的点心使用。汪曾祺先生认为,泡茶馆对当时的联大学生有很多影响,比如养浩然之气。通过泡茶馆让学生们改变性格,保持本心,不落污泞邪套。还能聚集众多人才,像现在的一些咖啡厅一样,成为了学生们学习的理想地点。还可以让他们早点接触社会。

3茶文化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茶文化充斥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作为故事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影响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茶文化在文学作品中的功用远不止这些。接下来我将简要说说茶文化对文学作品还有什么影响。

3.1使作品更贴近真实生活,使读者感到亲切

茶作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对茶的存在早已经习惯。甚至如果没有茶,可能还会觉得生活少了一味调和剂。作家通过在作品中对茶的描写,能够让人体会到故事里的世界,感到作品的真实,减少了读者与作品之间的距离,使读者对作品没有了疏离感,更能对故事情节产生共鸣,感同身受。

3.2提高作品的审美特性,增强作品文化底蕴

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样博大精深。在作品中加入了茶文化,能够提高作品中的文化底蕴,让作品更具有观赏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对茶文化有深刻认识的作者,受到茶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后,一定会对人生有自己特定的一套看法。茶文化中蕴含的哲学道理可以运用在一些故事情节中,起到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也会让文学语言更生动雅致,避免死板无聊。

当代文学作品范文2

关键词:文学作品;跨文化;异化价值

目前应用最多、最广泛的翻译策略是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在翻译现代文学作品时,通常译者会比较倾向于异化翻译。异化翻译是以源语中的语言文化为导向,尽可能保留源语中的“异质成分”。异化翻译能够做到在保留源语文化色彩的同时,让读者体会到原汁原味的异国文化,不受异入语的语法习惯和文化特征的干扰。

一、文学作品和跨文化意识之间的关系

当前,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交流不断加强的同时,也带动并促进了世界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因而,不同语言文字的现代文学翻译活动日益增多。

文学作品大多都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展示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风俗和习惯等。同样,英语文学中也反映出英语使用国的价值观念和人文风情。跨文化意识不仅要求语言学习者能够对异国文化进行主动了解,还要求其将异国文化和本国文化进行对比,发现两者间的相同点和差异化,进而提高自己的文化敏感度。除此之外,文学作品所承载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其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例如,一部以人物为主体的文学作品,在讲述人物主角的成长历程和人生故事过程中,必然会交代其生活的背景,而这些背景便可以反映出相应时期这个国家的整个社会发展情况,而人物的精神也是相应时期社会精神的体现。由此可证,在赏析英语文学的同时,亦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跨文化意识。

二、异化翻译在作品翻译中的处理思维

在文学领域,读者通常希望能够摆脱常见的文学形式和文学内容,感受新鲜的艺术魅力,这就是翻译文学阅读的“陌生化”诉求。简单来说,就是希望翻译文学的内容中存在“有异于我”的东西,而异化策略是满足这种“陌生化”诉求的有效手段。以大家林语堂先生所写的一部关于旧中国社会的英文小说――《京华烟云》为例,此书中大量采用了异化法处理中国特色的文化习俗,林先生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为西方读者解读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使其固有的文化思维模式受到一种猛烈的冲击,同时也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绽放四周。例如,书中对“大小姐”“二小姐”“三小姐”不仅分别音译,还在括号中加上注释,让读者了解中国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与西方国家的不同之处。又如,俗语“赏门包儿”是一种旧习俗,林先生在书中对其实质和含义均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使读者对旧中国“赏门包儿”的民间习俗有一定了解的同时,还引发了读者对中国习俗产生一种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感,这正是对异化翻译策略的成功运用。

三、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价值及其意义

1.保留了原语风姿,也丰富了语言内涵

翻译工作者的使命不仅是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同时也包括让读者了解异国文化。比如,《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能传播于世界各地,有赖于一批优秀译者的出色翻译,其中异化手段的应用也使其翻译最大限度保留了原语的风韵,让西方读者领略到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风采。具体地说,任何民族均有其独特的、灿烂的文化。而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翻译,对源语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异域文化的描写进行了最大程度的保留,其将原文中有别于自身的文化思想和艺术特色在译文中进行了还原式再现,使译语读者对原文特殊的表达方式和独特的异域文化有了深刻的感受,从而促进且实现了不同文化的交流。

2.缓和了文化冲突,有助了解异国文化

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必然有着不同的文化形式。文化形式间的差异从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异域文化之间的交流。异化翻译由于历史环境、社会制度、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不同,不同语言所承载的含义也就不同。正是这种差异使人们在阅读译语文化的作品时产生了障碍。异语翻译可以让读者直接接触异国语言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缓和文化冲突;还可以使读者了解并吸收有别于自身的文化,进而促进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交流。语言即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同时,它具有很大的包容能力和吸收能力。成功的异化翻译有利于吸收外语中的新元素。比如,“因特网”、“沙发”、“啤酒”一类常见的生活词汇,实际上并不存在于中国汉语词汇中,其本属于英语的语言内容。翻译者通过异化翻译使这些词逐渐被社会接受,并得到人们的广泛传播和应用,极大地丰富了语言的内涵。

跨文化翻译不仅要求译者能够较为全面的掌握异国文化,还要求其能够对异国文化和本国文化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两者间的相同点和差异化。基于上述可知,异化翻译有其一定的适用条件,不可能完全代替归化翻译。译者应综合考虑个中优势和劣势,选用最合适的翻译策略,以求最理想、最完美的翻译效果,尽可能地保留源语中的“异质成分”。

参考文献:

[1]秦楠.浅析<京华烟云>中的异化翻译策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4).

[2]张健.谈归化与异化在英汉互译中的有效性[J].办公自动化,2012(8).

[3]何玲秀.试析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选择[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当代文学作品范文3

关键词:中西方 儿童文学 创作风格

儿童阶段是人类成长的初级时期,在这一时期就开始注重对儿童精神世界的引导及启蒙教育有助于为儿童后期成长奠定基础。儿童文学的出现正好满足了人们对儿童教育的需求,通过儿童文学的阅读有利于培养儿童早期阅读的良好习惯,还有利于熏陶和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促进儿童真诚品质的形成,同时还能锻炼儿童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中西方儿童文学中,不乏有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但由于社会环境与文化环境不同,中西方儿童文学作品创作风格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从而构成了中西方儿童文学不同的艺术魅力。

一、群体和个体

中国儿童文学以教化和树人为主要发展目标,为了使儿童文学作品能够完成传递本民族文化传统、培养儿童健全社会人格的重大使命,我国儿童文学需要以社会群体需求为出发点,以实现政治伦理思想的传播,进而树立儿童健康的精神意识。我国儿童文学具有群体意识与规范意识的创作规范,在创作儿童文学作品时,作家需要以凸显时代意义与社会群体精神为创作目标,其作品的主题性质、题材范围、情节构思、人物塑造、语言表达等方面要符合政治与伦理的需求。以《大林和小林》为例,这部儿童作品就是以群体生活为创作背景,注重对群体生活及体验的描述与揭示,这种创作模式就是为了满足理论信念与政治需求而形成的。

而西方儿童文学则注重突显作品的审美性与趣味性,注重培养儿童的人文精神。因此,西方儿童文学以个体性原则为主,作者在创作时更加注重挖掘创作主体的内心世界,注重对自我情感、主观思考、生活体验的传递,其作品的个性色彩浓厚。以安徒生的童话创作为例,其作品以人道情感为主线、个体为主要对象,从自身的梦想追求、生活体验、自我实现等获取创作灵感,流露出的情感体验常常触动读者的心灵。西方儿童文学注重个体意识,纵使20世纪中期生存命题要求儿童个体与种族群体相结合,哲学化的群体意识也影响着儿童文学哲学内涵的构成,但是西方儿童文学依旧从儿童个体的生存状态出发,帮助儿童个体从生存困境中走出来,让其树立坚强的生存意志。中西方儿童文学分别以群体、个体为表现对象,因而形成了创作风格的差异。

二、伦理和哲理

伦理意识在我国神话时代就已初步形成,经过数千年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伦理意识更加深入的根植在我国文化与民众的思想中,至今仍影响着我国文化的发展、社会生活的进程。因此,伦理意识也深深影响着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要求儿童文学作品应引导儿童树立理想的人格,使儿童继承先人的道德模范,成为一个遵循伦理道德的良好公民。在我国,一直流传着许多歌颂先人伦理道德的故事,如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谦虚谨慎、甘于奉献等,受其影响儿童文学在创作中也延续了这一文风,在构思故事与塑造人物时也尽可能的突显伦理道德精神。这种儿童文学创作风格能够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儿童尽早树立道德规范意识,以抵制各种有违伦理道德的思想、欲望和行为,进而净化儿童的心灵。

而西方儿童文学更加注重个体及个体命运的关注与探索,道德评价与伦理启蒙相对弱化。基督教主义及中世纪玄思哲学对西方人思想意识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启蒙主义者及浪漫主义学派作家将这种哲学思想融入的西方儿童文学创作中,进而赋予西方儿童文学作品深厚的人文韵味、极具哲理性的精神意识。到了20世纪中后期,西方儿童文学又进一步将哲学思想渗透到作品创作中,开始关注儿童的生存状态与精神生活。这一时代的西方儿童文学作品主要以生存为主题,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类别,一种是关注儿童的心理困惑,揭示儿童生存的孤独、忧郁,对儿童生存状况进行思考;一种是描写少年儿童在社会与家庭的影响下,其个性与精神的形成过程;一种是借助儿童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进行引导与关怀。而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在第一类作品中表现的最为鲜明,成为西方儿童文学创作文风的主流。

三、中庸和个性

造成中西儿童文学作品创作风格的差异性原因有许多,如传统导向、内在动机、创作目标、创作心理等都是造成差异性的因素,但其中还有一个因素不容忽视,那就是审美标准的不同造成中西儿童文学美学审美的差异化,进而呈现出不同的审美特色。和谐、平衡是中国儿童文学作品体现出来的审美标准,要求儿童文学创作要将教育与审美相结合,在遵循一般规范的同时突出个性创作,使现实生活与想象和谐平衡,注重平易与怪诞的协调平衡。实质上,这种审美标准主要是由“中庸”思想所决定的,注重适宜美,我国在神话时代就逐渐形成了中庸审美尺度,经过我国民族文化的世代相传与弘扬,这种审美标准早已深入人心,构成了我国儿童文学的审美准则与创作风格。

而西方儿童文学则注重突显个性美,推崇个性解放、发挥无限畅想。因此在西方儿童文学作品中常常讲述那些神秘而怪异的故事,荒诞、离奇色彩浓厚。这种审美准则的形成也是由西方传统文化与思想所决定的,个体至上、民主、开放、浪漫、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对冒险的向往等影响着西方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思想,于是他们所创作的儿童作品都充满了多姿多彩的美学风貌,充斥着奇异怪诞、热闹活泼的想象,且情感丰富,激情洋溢、忧郁感伤等都能够感受得到,就如《敏豪森男爵》、《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等。在这里,审美个性得到了自由发挥,天马行空的幻想可以实现,而这种个性化的创作风格是我国儿童文学作品需要借鉴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田华.中西方儿童文学的差异[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9-31.

当代文学作品范文4

关键词:中国 现当代文学 现状 发展方向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文学在历史岁月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时代的发展过程当中,文学也进行着自身的改变和进步,在接近七十年的发展、努力和探究之下,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情况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伴随着越来越多人对现当代文学的兴趣和学者们坚持不懈的努力研究,现当代文学也得以更加细致和全方位的展现,相对应的是不断提升的学科地位。但是面临着现代化社会信息爆炸的现状,迅猛发展的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网络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侵略,使得现当代文学偏离了其原来的发展路线,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渐渐暴露出来的大部分问题,对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和生存起到了严重的阻碍。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和发展过程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

将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进行结合,统称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在一般情况下,现代文学指的是从到一九四九年之间的文学,当代文学指的是一九四九年以后的文学。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发生的时间点,它们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而产生,而中国社会变革的实质是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从农业社会转型为工业社会,也就是我们说的现代化历程。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过程

在中国现代文化的视角来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指的是文学革命时期,从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二七年,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是该时期最为重要的两个文学社团,文学作家的代表人物是郭沫若和鲁迅。第二个十年是革命文学的十年,指的是一九二八年到一九三七年六月。这一阶段的代表作家是巴金、和老舍等自由主义作家或左翼作家,而伴随着矛盾的作品《子夜》的发表,文学的形式也进行了创新。第三个十年指的是抗战时期,指的是一九三七年七月至一九四九年九月,鲜明的时代特点被注入了该时期的文学作品当中,将社会背景通过文学作品进行反映出来,在这其中,国统区最为优秀的作家是钱钟书和张爱玲,而解放区最为优秀的作家以赵树理为代表。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现状

(一) 、商业化的文学创作

在现代社会,市场化的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侵蚀了当代文学创作者的文学创作,推动了当代文学的巨大变化,朝着文学功利化的方向发展,文学成为了谋取利益的工具,成为了名利的附属品。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刺激下,“纯文学”逐渐消失,伴随着大众文化在网络等传媒方式大肆发展,导致严肃文学对文学地位受到“俗文学”的挑战。文学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启蒙、审美甚至教化功能,被逐渐放大的仅仅是文学的娱乐功能,抑制了文学作品中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严肃文学逐渐的被边缘化,仅仅被一部分的精英分子所接纳。伴随着文学的功利化,越来越多的作家进入到了市场和名利的竞争当中,他们希望各种奖项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而获得,想让自己在文学界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更加希望市场被自己所创作的文学作品进行主导,并且从中赚取大量的财富,文学创作根据市场需要来进行,庸俗化、名利化和市场化占据了文学创作过程,扭曲了原本正常的文学创作状态。

(二)缺少自我审视精神

对于“自我”的认真反思和审视,是文学研究和批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方式,我们传统文化的延续指的是“自我”。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根基应该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当代文学创作的营养应该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汲取。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殊阶段,自我的反思和审视被我们忽略甚至放弃,文学的发展自由散漫。因此,当代人深刻的心理,没有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缺少自我审视精神是文学极端化的表现。

(三)缺乏创新研究

通过分析人们现在的生活情况可知,人们的生活被都市文化和网络文化填满,社会发展阶段非常迅猛且日新月异,在这个阶段,发展较快的是纯文学和先锋文学,并且成为目前文学领域方面研究方向和热点。举例来说,底层写作、革命小说和乡土文学。与此同时,在时展特征的影响之下,深刻的变化也在文学研究方面发生,造成了研究领域和形式的便捷化,导致功利性占据了文学领域的研究。在目前的时代社会环境中,我国大多数学者都在积极努力的对现当代文学发展进行研究,这种现当代文学研究热度的提高,虽然将文学研究领域进行了拓展,人们的文学视野和文学角度得到了增强,但完全没有体现出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意义,并且将现当代文学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行了缩减,造成了降低研究深度的后果,在大家忽略了社会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研究之下,文学创新研究更是迟缓,学术研究的负担过重的现象层出不穷。

三、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方向

(一)民族化的文学模式

在当前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要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回归传统,就必须要发展民族化的文学模式,与中国文学发展规律进行相符合。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西方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但是民族文化还没有被一些当代文学作者忽略。举例来说,现当代文学当中,部分作者创作的白话诗歌,它们的来源多是描述民间的真实生活,或者是一些关于民间生活的歌谣,将民间的这一生活群体进行了细致的刻画,表现出了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民族化精神的体现。与此同时,现当代文学创作者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弘扬的心理,也在民族文化的描写和中华民间产物的汲取过程当中体现出来,积极地推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的过程当中,对于外来文学的借鉴必不可少,但是中国传统的特色也要在创作过程当中得以体现,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的基石是传统文化和民间精神,这样,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深层次发展才会得到保障和促进。

(二)世界化的文学模式

将创作现当代文学的时代背景作为出发点,在今后的发展过程当中,”西方化”的观点要从中国现当代文学当中进行剔除,文学发展的模式要走向世界化。作为一种精神上的文化承载体,文学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它的发展应该能够将人类的精神内涵和审美情趣进行反映,而不是将人的价值观进行否定或者是从中获利。文学没有国家的界限,也没有阶级的区别,所以,在今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当中,一种世界性的交流模式亟须被建立,只有这样,每个国家之间的文学和文化交流才能够得以保持,我国现当代文学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才会更好的促进。值得注意的是,在此^程中,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创作者和研究者要明辨是非,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发扬长处避免缺点,头脑要时刻保持清醒,不是将创作动力基于西方文化,也不是固执地发展传统文化,而是要将一种具有特殊文化内涵和创新动力的新文学精神进行建立,积极健康的文学精神是具有创新性的,看待世界文学要用整体的眼光,才会促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

(三)人性化的文学模式

通过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发展史可以得知,中国的文学创作者在挖掘人性本质特征的时候,会按照自己的思想和方式,也会树立起一些人性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对于文学创作者来说,发展人性化的文学模式,要有以下三个步骤:第一,中国当代作家不能忽视重读经典的文学作品,只有将经典进行重读,才能将新文化达到更好的衔接,才能更好地传承我国民族文化。第二,要持续扩大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术氛围,在扩大的过程当中,还要持续的深入研究传统的古诗词和戏曲,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进行深刻的体会和感悟。与此同时,还要重视社会变革或转型期的市民文学,将它的文学特性和社会效应进行认真分析,使得文学发展的平衡可以得到保持。第三,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缺少的是感动人心的语言,面对这种现状,中国当代文学作家一定不能将自己的意识进行禁锢,要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将生命的意义进行寻找,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社会发展过程,用独一无二的方式进行重绘或记录。发展人性化的文学模式,使得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四、结语

当代文学作品范文5

[关键词]英语世界;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现状与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4-0149-02

前言

所谓翻译,即是指把一种语言文学用另外的语言去进行精准而又完整的描述以表达文学的真正含义。也就是说不同的语言能把同一个词或同一段话的大意内容概括出来(语言转换)。英语世界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翻译,也就是将中文翻译成英语。也唯有这样,才能将中国文学传播出去,向外国传递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同时,这也是在响应我国政府所提出的“文化走出去”战略。本文着重讲的就是英语世界里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并理性的作出分析。

一、英语世界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的现状

每个译者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其所遵循的翻译原则以及翻译习惯是各有风格的,那么,根据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英语世界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模式可以划分为:

(一)学术翻译模式:学术派系的翻译者所翻译的文学作品都是针对于出版社、在校学术以及学术研究者进行的,翻译的作品一般都会有注释,导读,或是与原作品相关的背景信息,评论。一般说来,这种类型的作品所附加的内容是挺有学术价值的,但是,对于一般读者而言,却会显得多此一举。

(二)商业翻译模式:这类型作品的翻译者大多是希望能够通过生动的译文来带动读者阅读的积极性,目的是吸引读者以创造争取商业价值的最大化。一般都是译者、文学商或者出版社所推崇的翻译模式。虽说现在英语世界里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还存在着许多争议,而且,并无多大效果。

(三)政治翻译模式:一般都是有出版社选取原著文学价值非常高或是文学价值并不高却有着很浓重的政治因素的文学作品进行翻译。

(四)个人翻译模式:个人翻译模式一般是因为读者本身对这一文学作品有着浓厚的兴趣,从而想将此翻译出来以供更多的人去流传阅览;或是作者本人想要让自己的作品广泛流传并被他人所熟知。这一类型的译者不会是为了商业利益而进行翻译的。

近年来我国的翻译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研究视野也相对开阔。但在理论建构上,研究深度以及创新型仍旧还存在缺陷,很多人在翻译的过程中有着“求全责备”的心理,希望能够通过一本就反射出原著的中心点,这在现在的诸多译作中几乎是没有的。而且,还有一部分人总是一味地强调研究深度,而违背了研究目的;有的译者片面地强调理论而忽略实践,使得文学研究陷入了“无本之木”的境地。虽说英语在我国是有着一定的统治地位的,但是国家之间存在的差异不仅仅是文化之间的,还有各地的习俗、地域风情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英语世界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翻译水平。

二、英语世界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中的所存在的问题

(一)在英语世界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翻译者可以划分为3类:以汉语作为母语的译者、以英语作为母语的译者、汉语与英语为双母语的译者。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政治经济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文化在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将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成为英文译本来传播中国文化,以帮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将汉语翻译成英语的译者是有着无可忽视的功劳的,但是,从前文对英语世界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翻译现状分析来看,是不容乐观的。在外国市场,尤以美国突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英译作品的市场空间是非常小的,当然,这不仅仅只是中国,而是整个亚洲的文学作品在整个美国市场空间都不被外国人所认同。另一方面,因为中国与美国关系的特殊性,使得美国学术读者对亚洲国家的文学作品有着一定的排斥心理。整个中国(包括台湾、香港)的小说文学以及诗歌的译本也脱离了原著的文学古典优美的味道,而使得美国读者对这些文学不感兴趣。一般情况下,有些出版商可能因为对中国的某位作家欣赏或是某篇文学有着一定的兴趣而就此出版英译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但是,他们能对此投入的热情也远远不够他们在美国市场上进行推销以及拓展市场。英语世界里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还有一种翻译形式是区别于个体翻译以及共同翻译之外的,就比如是翻译的团队里包含了从事汉英文学翻译却不了解中国文化,并且与会汉语的学者一起进行文学翻译,但是由于受到翻译者能力不一的局限性,也使得翻译的质量参差不齐。

(二)文学译本缺乏系统性。有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现当代众多的文学作家中鲁迅、老舍、萧红的文学作品是相对受到英语翻译人员的追捧的,英译版本里尤以鲁迅的文学作品数量最为突出。如今最典型的文学翻译代表当属张爱玲的作品了,当张爱玲被夏志清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一书中誉为“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后,张爱玲的作品就陆陆续续地被翻译为英文版本。其中还包含著名的外国翻译者Karen Kingsbury,Julie Lovell,Andrew Jones等,经典代表的译本有《金锁记》、《倾城之恋》、《流言》、《色戒》等。其它被重新经典化的现当代作家还有沈从文、钱钟书、金庸等人。具有代表性的译本就有《边城》(Border Town)《围城》(Fortress Besieged)《鹿鼎记》(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A Martial Arts Novel)等现当代文学翻译作品。与中国大陆文学作品相比,香港和台湾的文学作品较之文学英译发展空间更为宽广,就有美国翻译家JohnBalcom一直致力于台湾文学诗歌著作的翻译,洛夫的诗集《漂木》(Driftwood)的英语翻译版本就相对繁荣。这主要是归功于台湾蒋经国基金会对中国文学翻译成外语计划的支持。目前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已经出版的台湾现当代文学作品就有三十多部,其中郑清文的《三脚马》和朱天文的《荒人手记》就分别获得了美国“桐山环太平洋书卷奖”以及美国翻译家协会年度翻译奖。与此同时,台湾还开设了《台湾文学英译丛刊》以及《中国笔会》两家刊物来就台湾文学英译作品进行刊登,这两个刊物的文学译者大多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专家学术学者,译作质量基本是相对优质的。中国现当代的诗歌同比小说的翻译比例是占了很小的一部分,即便如此,早期朦胧派诗人(北岛、杨炼、顾城、多多等)积极寻找翻译者将其所著诗歌进行英译,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一些外国学者对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喜爱,从而自主的将这些诗歌翻译成为英文版本。因为中国文化的限制,有些文学作品的内容会涉及到中国社会的一些敏感禁忌类的话题,以至于在中国大陆被禁止流传。但恰巧的是由于外国人的冒险好奇精神,使得这些禁忌文学作品被西方出版社所吸引。最具代表的文学作品就有阎连科所著的《丁庄梦》被翻译成英文版本(Dream 0f Ding Village)于2011年度入围了“英仕曼亚洲文学奖”的决选名单。即便是这样,也不代表是因为外国出版社看重了该文学作品的文学价值,有时候仅仅是利用读者的好奇心理来通过满足读者的好奇心从而获取商业利益。被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选中的文学作者现在主要包括莫言、苏童、余华、毕飞宇和高行健。之所以会选中这些作家还是因为他们在世界的影响力:根据他们的著作改编的电影在国际上也受到了良好的评价,其中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余华的《活着》、苏童的《妻妾成群》均是因为改编的影片被西方人所熟知后并引起西方人的兴趣才得以翻译成英文版本的。归根结底,虽说翻译作品选材广泛,但是被选的文学作品并不具有系统化(均衡)。一是因为文学作品的选择受到学术界的影响(主要是由于作家的作品能否被翻译学术界对其文学地位加以肯定),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备受外国出版社关注并且被翻译成英文版本,这与夏志清在?现代中国文学史?对其文学创作的中肯是脱不了干系的。

当代文学作品范文6

当下的大学生培养,一方面要注重于专业知识的提升,另一方面则是要加强人文涵养的培育。专业知识及技能是大学生立足于社会的资本,而却不是其学习的终极目标,大学教育应以培养具深厚人文素养的人才为目标,即培养大学生的文气。古人常言,“气”需要养,而养大学生的“文气”,则需要文学作品的熏陶与教育。文气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语言文学的长久浸润。现当代文学具有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的优势,是对当下社会生活的观照,利用现当代文学培养大学生的文气,势必将具重要作用。

1.现当代文学能增长大学生的才识,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大学生文气的体现,首先表现在文学素养方面,一个满嘴脏话的人必是文气不足之人。现当代文学以其丰富的知识内容和人文内涵,培养了大学生的书卷气质,使他们能出口成章,满腹才华。文学修养的提高能促进文化素养的提升,使大学生在文学创作、思想水平、语言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同时还能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促进其他科目的学习。

2.现当代文学能提升大学生的气质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便是饱读诗书,学有所成,才华横溢之人。人的气质的培养需要知识的涵养,特别是文学的熏陶。现当代文学以其简明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使大学生能更方便地进行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吸纳作品的文气,增强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从而提升气质,培养大学生成为儒雅、得体、智慧之人。

3.现当代文学能培养大学生的人文情怀,提高其对社会道德的认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文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大学生应吸纳文学作品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思想,提高对社会的认识。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富含多样而生动的人文主题,书写了现当代人的人性、思想和个性追求,表达了对社会苦难、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积极进取等内容的关注,同时,作品中还刻画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或高尚,或勇敢,或坚毅,或狡诈,或软弱,或虚伪……不论是作品中的思想主题还是人物形象,都将引发大学生对人性的思考,对真理的追寻,对社会生活的反思,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正能量,提高其人文情怀,促使其成为一个关心国家和社会的人。

4.现当代文学能助力于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文学的审美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富大众化,其影响也更深、更广。而现当代文学则体现了当下社会的审美情趣,与大学生的生活体验同步,更能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和认知感悟。经典的现当代文学作品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情节跌宕起伏,内容丰富饱满,语言生动凝练,主旨含义深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学感受,使其获得审美体验,陶冶情操,锻炼创造力,丰富想象力,促使其追求美好、和谐之事物,提升他们的精神层面。同时,现当代文学通俗易懂的语言,作家独特的表达风格,既能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能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其用语词汇,提升个人魅力。

二、利用现当代文学培养大学生文气的方法

从古至今,人们充分认识到了文学之于人的价值,文学在培养人的学识、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情感、规范人的德行等方面皆具重要作用。文学作品以及作家本身,都是很好的教育资源。可以说,文学是培养人的利器,更是培养大学生文气的法宝。现当代文学与现今社会有着密切联系,是对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的反映,其所负载的思想和文化信息均能成为大学生的精神食粮,滋养大学生的文气,洗涤他们的身心。

1.阅读现当代文学经典著作,吸取文学精华

经典是人们在长期反复大量阅读鉴赏之后挑选出来的文学名著,具有很高的文学水准和艺术表现力,其思想深度必能引起人们心灵的触动,使人有所启迪,有所感悟。文学经典,体现了社会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审美意识和道德理念,以生动的形象、丰富的情感感染读者,弘扬人性的真善美。读沈从文的小说能使人感受人性之淳朴,阅余秋雨的散文能使人体会历史之厚重,诵徐志摩的诗歌能使人品味真、善、美之纯净……阅读经典,并使大学生读懂经典,深刻感受经典中的人文情怀、思想魅力、审美情趣,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品味和个人修为大有助益。大量经典作品的阅读,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诗书气质,丰富其心灵,滋养其精神,提高其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使其顺畅地直抒胸臆、下笔成文,成为文气味十足的天之骄子。

2.举办现当代文学欣赏读书会,增强大学生的文学交流,深化对作品的理解与认识

文学观照着社会现实,大学生在作品阅读中往往会有着不同的感悟,其思想和情感体验也将不同。通过读书会,大学生可增强阅读体验的交流,探讨作品中的主旨和深刻内涵,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在这样的交流中,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将得到提升,在思维方式获得拓展之余,情感体验也将更为丰富。读书会既是对读书心得的交流,也是大学生情感的交流,更是对知识的交流。文学的对话,艺术的交流,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开阔视野、加强人文情怀都十分有益。让大学生沉浸在文学的熏染下,能促进其文气的提升。

3.编演作品,亲历人物,感受作品的深层魅力

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和戏剧,往往通过典型人物形象体现作品的主旨和深刻内涵。因此,编演现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或作品中的经典段落,能加深大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大学生可组建成小的表演团队,挑选出喜欢的作品,并在自己的理解上对作品进行加工再创造,进而进入角色体验。例如,可将戏剧作品中的经典桥段进行表演再现,实践体验剧本中人物的真实情感,深刻理解作品。这种体验式的文本阅读,能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感知,助益于大学生文气的培养。

4.朗读作品,体验语言的魅力

现当代文学中不乏精美的诗章和优美的散文,朗读这些作品,动用全部感官来体验作品中的语言,能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如,在阅读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时,默读定比不上大声的朗读来得畅快淋漓,作品中的爱国之情也只有在朗读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宣泄,也就在这读中,读者的爱国激情才能尽情迸发。因此,朗读作品对于增强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十分有益,对于学生“文气”的养成大有裨益。

5.抄写作品中的经典段落,记录阅读体会

摘抄经典句段,不仅能积累文学素材,还能加深对经典文本的理解记忆,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涵养和文学修养。而记录阅读体会,既是大学生的文学创作行为,也是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研究,对于提升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文学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有帮助。现当代文学中富有许多思想极深刻、语言极精妙的诗歌、散文,摘录这些句段,书写阅读体会,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学感受力和精神气质都具积极意义,长此以往,大学生的“文气”必会得到提升。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