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计算机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计算机教学范文1
【关键词】实践教学;计算机教学;关系;初中
在现代生活中计算机技术可谓是无处不在的,这项技术的普及与不断研发,给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变化,也就是在这种环境之下,计算机技术教育开始逐渐被各中学所重视。在中学进行的计算机技术教学内容难度系数较低,主要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为主,而且由于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较强,老师必须要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就对老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确保计算机教学的质量,老师必须要在教学中,把握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教师应把握好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老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必须要处理好自身与计算机教学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进行计算机技术教学之前,要以计算机教材以及教学大纲的参考,制定出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即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优化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结构。而老师也应以此为基准,对学生开展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并合理把握好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老师必须要在知识教学时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老师在教学时要始终保持着学习者的心态,与学生一起对计算机知识进行探究,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剖析,并使用多种高效率的教学方式,来以达到教学传授的目的,老师要与学生保持朋友关系。老师要在教学中起到鼓励者以及领导者的作用。老师承担着教学的重任,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保持与学生之间和谐的关系,同时还要带领学生、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学习,并要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以及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加专心的投入到对计算机知识的探究之中,主动进行大量的练习,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
二、应把握好知识点传授与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
就本质而言,课堂教学就是“教”与“学”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老师还要把握好自身知识点传授以及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老师应在教学时,按照本班学生的综合计算机学习能力水平,对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方式进行设计,要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并及时对自身的教学进行调整,一切以保证学生的理解程度为主。同时要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要降低固定式教学方式的使用机率,开始运用更多科学化、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对计算机知识进行学习。并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力度,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必须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式,了解知识学习的技巧,进而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都具有极大的助益。老师要尽量在教学中使用开放式教学形式,留o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并通过与学生平等式的交流模式,来对学生的思维能够进行有效的锻炼。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能够敢于在课堂中对教学内容提出质疑,并在老师的引导下,与同学一起到找到相应的答案,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由于计算机属于实践性较强的科目,老师在教学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要使学生可以达到灵活操作常见软件的水平,所以老师更要合理处理“教”和“学”之间的教学占比,要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点时,还可以不断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实现高质量的计算机课堂教学。
三、应把握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
中学计算机教学范文2
关键词: 农村中学计算机教学 教学改革 改革策略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应用知识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各行各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实用知识和操作技能是信息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中学的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决定了计算机教学内容应具有鲜明的应用性,我们绝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而应当采用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具体应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师应重新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以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很好地驾驭课堂,组织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六模块构建‘3+X’建构式课堂”模式,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很好地互动,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主动参与上。
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但要上好课,更要充分应用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他们的思维,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相长。
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基础,突出操作
操作教学(也叫做上机操作)作为中学计算机教学的一部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在教学中常常将其作为理论教学的附属物,导致理论教学和操作教学未能有机结合,操作教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计算机操作教学是整个计算机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教学质量对学生全面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较大影响。为了充分发挥操作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1.合理选配人员,优化操作教学队伍结构。把学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思想作风好的骨干选拔到操作领导岗位上。根据操作教学的需要,配备学历层次高的操作教学人员,培养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有发展后劲的操作教学队伍,这是尤为重要的。
2.以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为出发点,改进操作教学模式。建立创新型操作教学模式必须转变观念,变传统的以理论讲授为主、操作教学为辅的观念为理论教学与操作教学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观念。为此,要大力推进专业操作教学的系统改革:(1)改变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附属关系,形成独立规范的完整的教学体系和登记考核制度。(2)适当增加操作课学时。(3)设计性操作,选题力求实用化、多样化,实行开放性操作教学。
3.精心设置操作课与操作项目:(1)选择实用的、有代表性的、富含先进技术的、可行的操作题目。(2)开展探索性操作:学生自选题目,独立完成操作及论文,进行论文答辩。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与各方面能力。(3)增加具有研究性的综合性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并从中学习、寻找规律,获得书本上没有的结论,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4.合理利用交互式白板,师生互动,取得最佳教与学效果。
三、改进教学方法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广泛使用,应用软件的种类不断增多,功能日趋完善,学生在校期间在有限的计算机课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各种软件用途虽然不同,但是在操作方法上或者某些功能上有相似之处。计算机教师可对学生加强理论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懂得如何利用已有知识学习一些未知的东西,把计算机作为工具,学会利用计算机为实际工作服务,解决实际问题,而不仅仅是单纯地学习如何操作计算机。
2.以学生为主体,采取任务驱动方法设计课程。在中学计算机教材中,无论是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图形图像、应用程序等软件,还是数据库程序设计软件,都设置了一系列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具体任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自学能力和操作技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这种意图并不能完全实现,教师应当认真抓好这一点。
上述情况,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学生自身的原因。一些普通学校的学生整体素质较差,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学生在小学甚至初中并没有开设过计算机课,表现为基础差,学习不主动,不爱动脑筋,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差,不善于学习,不能很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二是教师方面的原因。虽然教材已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但一些教师怕麻烦,加上会考等压力,仍然在用讲说明书的方式给学生上计算机课。甚至为了应付会考,后半学期干脆在教室上计算机课。有些教师不知道如何设计教学过程,如何组织学生,难以控制机房上课局面。
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而不是学生。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计算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技能。对于学习困难学生要循循善诱,一点一滴地抓,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置一些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兴趣,引起他们的操作欲望。例如:文字处理软件以学生感兴趣的电子板报、学习园地等的设计为突破口,程序设计以简单的程序为突破口,在应用程序的设计上应用设置一些较简单的例子,充分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亲自体验自己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后的,也就说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中学计算机教学范文3
一、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层次性,激发学习热情和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就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一般说来,对他们学习兴趣起主导作用的是直接兴趣,作用时间也较长。教师应帮助他们形成直接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时地帮助他们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相对而言,在计算机课程中,学生往往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大,愿意动手操作;而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兴趣就小多了。有鉴于此,不妨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机器来学习新知识。这样,学生特别是中学生在计算机课的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并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内容上,也应力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学阶段,可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识地介绍一些游戏软件、工具软件、优秀的辅助教学软件和作图方法等,让他们在比较轻松的学习情境中了解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程序。教师应增添新内容,培养好学风。多媒体计算机声像效果好,增添一些新的内容,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好问、好学。如DT、TT中的打字母泡、挖地雷、二十四点加减乘除法,等等,既有录音机的优美声音的效果,又有影碟机的画质及使用功能,学生能了解计算机的诸多功能。这样能寓教于乐,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避免了因枯燥无味而对计算机课产生厌烦的心理。为进一步让学生认识计算机的“神奇”,我在适当的时候,打开主机机箱,让学生逐一认识“零件”:碟片是通过光驱播放的;声音是通过声卡、音箱发出的;装有Modem卡即“猫”,还能上网、打电话、收发传真呢!……在讲这些知识点时,我拿出实物、收录机、影碟机、电话机、传真机等,一一与计算机比较,让学生知晓计算机本领真大,包含了这么许多功能。另外结合录音机、影碟机实物与播放程序对照教学,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播放程序的一系列操作方法,因为实物、程序间存在着按键、按钮的相似及相同处,学会其一使用,就相当于全学会了。它们之间是相通的,只不过其一用手指,另一用鼠标罢了,方法一致,教者再不必担心音量“滑块”等知识的“深奥”了。在这里计算机神秘的面纱被揭开,学生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二、提倡理论教学的精讲多练
我们知道以前那种赶鸭子上架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对象。尤其是对于实践性特强的计算机课而言更是如此。理论课并不代表一定要讲满一节课的理论知识。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且图文并茂,大部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故我们提倡教师只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学能力。在授课时不必要讲满一节课,要留下一些时间回答学生在上机中遇到的问题。而上机课只是在一些难懂的地方演示一遍给学生看,其它时间留给学生去摸索创造,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比学生从头到尾在教师的安排、监视下好得多。
三、教师主导性和学员能动性结合
传统的以辅导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辅导教师要起主导作用。这意味着在教学这对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辅导教师。也就是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认为,在教学这对矛盾运动过程的自始至终,其矛盾的主要方面都是辅导教师而不是学员。这种观点不仅违背事物运动的辩证法则,而且与认知学习理论相悖。学员处于具体学习活动的中心,辅导教师则处于教学活动的制高点,学习条件和资源按学员学习的需要加以组织,辅导教师则对学员的学习过程及过程中的各要素进行控制。学员可以利用辅导教师提供的学习条件自主探索、协作学习,达到部分学习目标。
四、构建网络教学的新模式
中学计算机教学范文4
关键词:中学计算机教学;课程改革;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3-3090-03
计算机是20世纪最卓越的科学技术成就之一,它的普及和发展,对人类的传统生活模式和工作模式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蓬勃发展,计算机教育在中学教育中日益普及。中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具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实际中的能力,为适应信息时代打下良好的基础。探究中学计算机课程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中学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为了了解中学计算机教育,笔者在自己所支教的特克斯县乔拉克铁热克乡中学进行调研,这所学校2011年9月起,开设了计算机课程,教学对象为初一和初二年级,授课时间为一个学年,学校的计算机配套设施比较完善,有两个专用多媒体电子教室共90台计算机并连接互联网。课程没有教材,任课老师根据学生情况编写大纲和教案,课程内容主要有开启和关闭计算机、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基本操作、画图软件的应用、Word基本操作等。为了解目前学生掌握计算机的能力及学习情况,笔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中发现有48%的学生家里有计算机,17%的学生基本没接触过计算机,21%学生是通过自学掌握了计算机方面知识。值得关注的是,这21%的学生中,一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文字排版,图像处理等特长。
为了更深一步了解情况,笔者在特克斯县选取了两所中学进行实地调研,这些学校计算机硬件条件相当完善,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的比例较高。课程的计算机教学系统是Win7,学生的基础都比较好,办公软件、网络操作基本都会用,上课过程中不用刻意的进行指导,而学校对计算机课程的总体原则是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技能。
笔者在调研和实践工作中也发现中学计算机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学习情况不容乐观
中学计算机课程教育强调的是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调查中发现,中学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上学生目的不明确,认识不到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上课只是简单应付而已。尤其针对实验课而言,没有自己的思维能力,抓不住概念的本质属性,推理能力较弱。此外,不少学生背负着升学压力,自然而然地就将计算机课视为没有多大用处的科目,在学习兴趣、个人意志和毅力等方面都明显不足。
1.2计算机教学没得到充分重视
目前,大部分中学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无论是重点中学还是普通中学,计算机课多数都是被架空的,在这上面学校实际上没有投入很大精力,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应付检查。在学校对于计算机老师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不能通过计算机教学效果进行准确地评价,这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目前的计算机课程跟高考不衔接,虽然授课的内容完全以学生为主体,课程内容以他们的兴趣为主,但实际上很少学生在计算机课程上投入精力和时间。另外,在待遇和晋升等方面,计算机老师总是不被重视,使计算机教学受到影响。
1.3计算机教学内容更新缓慢
计算机是一门迅速发展的学科,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际应用,其知识体系的变化非常之快,这就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由于当前的现状,一些计算机教师知识体系普遍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跟不上快速更新的课程内容,同时由于教育相关方面的不重视,教师根据自己情况决定教学的内容和教学进度,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所需要的内容,学习变成毫无意义,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和热情,这种任意性导致了教学质量下降。
1.4计算机教材混乱
中学计算机教学至今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早在2000年教育部就对中学计算机教学内容和课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要求,这只是指导性文件而已,所以中学计算机教学没有受到太大的约束。除此之外,我国也没有统一的中学计算机教材,各个中学老师根据个人情况选定课程教材,造成了中学计算机教材杂乱,而且各校所使用的计算机教材大多数都是内容陈旧和过时的,不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更不适应当前计算机教育发展现实的需要,使中学计算机教学难以进行规范。更可怕的是大部分基层中学连教材都没有,这些问题值得让我们思考。
1.5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习热情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讲授中学计算机课程时,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在中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老师虽然也能带学生去机房上课,也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但仍然是以传统的讲授为主,即使学校有多媒体电子教室,但是很难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个性化需求。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压力,一些教师纯粹是为了对付考试而教学,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出好成绩,一方面减少学生上机的时间,另一方面讲授一些计算机知识和概念,不断让学生做习题,学生是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者,他们缺乏动手操作和创新思维的机会。这种教学模式十分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潜能的发挥,这些与中学计算机课程的先进性、开放性很不相称。
2 课程内容改革
2.1课程教材要统一
材,统一课程设置,同时教材要全面及时适应当前中学计算机教育发展现实的需要。对计算机硬件已达到配置标准的中学,应严格依据国家教育部于2000年印发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由县级教委发放统一的计算机教材,进行统一课程设置,同时,中学计算机教材内容要全面及时反映计算机快速发展的现实需求,以更好地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科技人才。
2.2教学内容要实用
中学计算机课程课时少,课程教材内容含量大、难度高,作为教师,我们要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熟悉教材内容,要对教学内容大胆整合,使得内容更系统化、条理化,这样就能减少对教学时间的浪费,更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系统把握。
教学内容上以实用为原则,在知识结构上,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和操作、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以及基本的操作方法、演示文稿的组成与基本制作、网络基础知识及Internet基本操作等。在操作技能上,能够学会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并具有熟练操作、使用微型计算机的基本能力,学会使用应用程序来完成某项具体工作任务。如使用Word进行文字的录入、编辑、排版等,利用PowerPoint制作电子文稿等。
3 教学模式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就是被动的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用的长时间了,就使学生常常处于不用思考和争论,渐渐地丧失了动手和创新能力。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既要学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践技能。基于计算机课程自身的特点和目前在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长期一线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3.1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方法上,建议采用面向任务的综合练习方法,以培养实际的应用能力为主,重点是教会如何使用计算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于部分实践性很强的内容,建议和上机实践相结合,直接在机房上课,教、学、练合一。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技能形成规律,又可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还可以适当设计一些典型应用案例或任务,增加学生上机实践练习时间,强化使用操作技能的训练。
3.2教学方法的创新
中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我们在中学计算机教育中要注重激发他们的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计算机能力,尤其是实践和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演示出来,如用课件将计算机硬件等知识点制作成动画,可提高教学效率。另外,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改变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被动方式教学,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形式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被实践所证明的行之有效的问题式教学法和主题式教学法。在教学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要求设计相关的问题或主题,还可以针对学生在课上提出的问题作为讨论的焦点,让学生围绕问题或主题积极思考,鼓励他们大胆发言,使其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之中,激发他们参与教学的意识。还有,鼓励学生对某些主题进行课堂讲解,而老师主要组织现场的点评和讨论。在这样教学氛围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并提高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加强实践教学
中学计算机教学中,我们要采用案例驱动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是教师设计任务案例让学生在上课的同时去完成,学生通过对任务的分析思考,通过教师的引导去完成任务。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计算机课程中,理论知识相对较为枯燥,运用合适的案例来解读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同时,教师还应当注重独立研究和小组讨论等方法的运用,独立研究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小组讨论则有助于学生集体协作、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二者相互搭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Word软件的教学中,以“制作个人简历”为教学案例,把这门课的知识点贯穿到文档的输入与编辑、文档的格式化、表格处理、图像处理等各个阶段中去,当这个案例完成时,与本课程相关的一些知识点也就讲完了。教师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时,不仅要教给学生计算机应学的知识,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实际需要,独立地组织自己学习新的展示,以获取更深、更广泛、更为实用的专业技能。
4 教师水平要提高
中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变化,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从以前简单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础操作,到现在要求教师很少的学时内讲深讲透,如果没有较高的个人水平和职业素养,要达到这一要求是非常困难的。此外,在教学改革以后,计算机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更加深刻,尤其是理论知识增加很多,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案例的能力,将深刻的理论转变为浅显易懂的案例,使枯燥、抽象的内容生动化、直观化,让学生在轻松的案例学习中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提高素质。当然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首先,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其次,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定期安排老师出去深造和学习。
5 结束语
计算机是一门日新月异的课程,教师的观念也应当在不断的转变之中,针对知识的更新,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从陈旧的,不适宜当前教学要求的教学模式转向新的教学模式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由于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理论性,因此,对教材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要选择适合中学生的教材,针对中学生的特点,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同时,还应当选择有较强实用性的辅助软件,将理论和操作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消化理论知识。以上即是笔者在中学计算机教学改革中的几点认识,相信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中学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实施也会趋于成熟走向完善。
参考文献:
[1] 程颖.中学计算机教育的几点误区[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18).
[2] 高洁.对搞好中学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2(6).
[3] 文先慧.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9).
[4] 郑海波.计算机教学方法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20).
[5] 张大科.中学计算机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风, 2012(19).
[6] 张蕾.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建构主义思想[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10).
[7] 简永强.浅论中学计算机的素质教育[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21).
[8] 杨慧英.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认识浅议[J].学周刊, 2011(6).
中学计算机教学范文5
【关键词】教师专业素质;计算机教学;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的作用要体现在引导上。面对丰富多彩的计算机世界,每一个学生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喜恶。而计算机教师又必须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较繁重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计算机的习惯与意识,了解计算机文化,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协作精神。
1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始终是一个必须重视的课题,而作为计算机教师,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要正确定位中学计算机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必须要能抓住机遇,更加坚定信念,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1.1 建立计算机与教育相结合的结构体系。
计算机教师专业素质的建构要能体现计算机专业和教育专业的结合,强调教师专业上要发展学术研究,撰写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性的教学论文,把学科教学的体验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教育上要体现教学改革,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实现“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实现教学的发展。我们应通过开放性与稳定性的结合,建构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体系。
1.2 要有渊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
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我们必须精通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熟练掌握计算机上机实训方面的技能,还要懂得计算机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式,不断吸取新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大脑,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层次。
1.3 要有较高的实验技能和维修能力。
计算机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目,实验实训在计算机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计算机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实验素质,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探索,获得更深层次的知识。由于在实验过程中机器容易出现故障,计算机教师要能及时地维护和排除故障,从而让实验课正常顺利地进行。
1.4 计算机教师要能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当前,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不断推进,计算机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更要身先士卒。计算机教师应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技术手段,融入课程教学当中,技术与教育相结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 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定位认识
2.1 转变观念。
计算机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属于尖端技术,这使得中学生对计算机有一种疏远的感觉,认为学习计算机知识很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这层观念进行转变,通过实践教学和案例引导,让学生更自然地接近计算机。
2.2 课程设置要合理。
计算机这门学科包罗万象,中学开设这门课程,就必须有所选择,有所侧重,要根据中学学生的发展阶段,挑选适合该阶段学生的知识点,理论与实践并存,进而形成合理的教学课程。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基础,也要培养对计算机有更高领悟力的学生,形成张弛有度的课程体系。
2.3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课堂上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尤其是创造性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做出别出心裁的答案。如何形成这种良性的教学,教师需要更加用心。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环境和条件,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活动课的形式,分别学习不同的内容,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2.4 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的开展离不开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包括教师的“教”,还要融入学生的“学”。计算机是一门技能性课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重视上机实践操作。教师要正确地设计好每一堂上机的内容,上机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要密切相关,任务明确、内容充实,要有布置有检查课堂教学与上机实践要交替进行、合理安排上机实践的内容,既要统管全局,又要注意个别动向,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磨炼自己。重视上机实践就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学生主体性。
3 高素质教师队伍,高效率教学效果
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要想有好的教学建构,教师专业素质就要求不断加强。而好的教学效果,也能够影响教师对教学研究的兴趣,能够主动去思考教学设计的开展。
3.1 计算机教师专业素质高,教学模式就丰富。
专业素质高的计算机教师,就有丰富的知识内涵,在教学设计上有更丰富的思路。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比如:问题式教学模式,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习者通过互相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丰富的教学模式可以让教学变得更加精彩,提高教学效果。
3.2 计算机教师专业素质高,课堂教学就生动。
要开展计算机课程教学,课堂环境的设计很重要,高素质的计算机教师,会懂得在教之前,先创造课堂环境和条件,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为先,之后再展开知识点的教学。比如,采取协作式学习,通过分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教师需要具备新型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学生创造协作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但这要求教师在课前对课堂的所有细节做深刻的思考,以应学生不时之需。学生在课堂中遇到问题,教师要能及时帮助解决问题。
3.3 教学效果好,计算机教师就更有成就感。
好的教学效果,都是教师的努力得来的结果,也只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的时候才会更加用心,挖掘更多的教学模式,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此,教学才会有改进,有发展。
4 结语
计算机这门新兴学科发展非常迅速,各个方面的知识都在不断更新,教师所教的、学生所学的知识可能就已经过时了。计算机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营造更良好的课堂环境,提出更合理的教学模式,提升中学计算机教育的理念,改变片面强调计算机教育工具性的教育观念,根据时代的发展更好地设计中学计算机课程,使其从内容到模式、方法更趋合理,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而又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中学计算机教学范文6
关键词:农村中学 计算机 因材施教 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179-01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它象征着人类时代的跨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今掌握信息技术显得愈加重要。现实让人们看到:掌握不好计算机知识与计算机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的工作与生活。这给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初中计算机信息课程教学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掌握信息技术是时代对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之一。下面,笔者结合自己这几年从事初中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实际,谈谈对计算机教学的几点认识。
1 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因为计算机这门学科在初中阶段是属于常识科目,所以有一小部分教师还不能完全重视计算机这门课,对自己的课堂要求也不够严格,导致课堂松散,学生过于随意。上好计算机这门课程就要求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要像对待主科一样来对待计算机这门课。只有教师的态度端正了,学生才会跟着重视起来,所以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教师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给学生做个好榜样。
2 边讲边练,精讲多练
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性很强, 教学时要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讲解为辅。教学通常采用边讲边练、精讲多练的方式, 上课一般安排在机房, 教师进行随堂辅导。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室先讲解理论知识,学生会感觉很茫然,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教师也会感觉很空洞,仿佛“纸上谈兵”;而盲目的上机练习也难以保证学习效率。所以每当学生学习新的操作内容时,教者会在一堂课的前15分钟讲解、操作示范。教者每讲一个问题时,就让学生上机操作, 然后再布置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等他们掌握了,再讲下一个知识点。
3 耐心辅导,培养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 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我们农村中学中,学生对计算机的接触尤其甚少。每当接手初中一年级的新生时,笔者总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从未使用或极少使用过计算机, 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完全全是个“电脑盲”。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绝大多数是非常简单的问题,如:教者要求学生搜索“信息技术”这四个字,有的学生就无从下手,不知该怎么办,急的抓耳挠腮。让人感觉好笑。但是教者深知: 作为教师, 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作认真的回答。在辅导过程中, 教者注意与学生处在平等地位,小心保护他们心中萌发的兴趣之芽,并加以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成功的信心,培养他们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4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不少学生家长常年在外面打工,家庭条件渐渐好转,又随着近几年来电脑热的兴起,他们就给孩子买了电脑,这样这些学生由于长时间对计算机的摸索,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能力。还有一部分学生呢,家里没有计算机,那么他们对计算机接触的相对就少些,所以在这方面存在个体差异。教者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者在接手新班级时,首先作好了这方面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上机座位都进行合理的安排。
5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大量的事实证明,如果同学们根本就没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即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创新方法和技术,也很难有实际的有价值的创新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者首先要学生认识到:21世纪的青少年必须要掌握的三门技能中,计算机排位第一。在当今社会,计算机具有广阔的前景,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乃至家庭中。学生想知道学习计算机到底有哪些好处,于是就被教师讲解内容深深地吸引,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6 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吉尔福特认为: 经由发散思维而表现于外的行为即代表个人的创造性,创造离不开思维。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为了走出传统教学中重求同,轻求异、重集中思维训练,轻发散思维训练的泥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摒弃应试教育的模式和框架,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注重正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在计算机教学中, 可以通过挖掘教材中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内容, 来引导学生的思维朝多种方向发散, 提出各种设想、用多种方法解答,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7 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