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辞职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食品辞职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食品辞职信

食品辞职信范文1

**开发区食品综合检测中心,经过近一年的积极筹建和认证准备工作,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均已达到了国家法规要求,顺利通过了省质监局组织的计量认证,具备了对外出具公正数据、以第三方地位为企业和社会服务的前提条件,我代表全市质监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借此机会,向前来参加庆典仪式的各位领导、来宾以及多年来给予质监事业大力支持的上级机关、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诚挚的谢意!

“民以食为天,我为民把关”。**开发区食品综合检测中心是应**市实施创建中国食品名城的战略而建设的,是落实国家总局、省质监局执政为民、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部署的具体体现。食品综合检测中心的建成,对开发区质监分局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从源头抓好质量将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对整体提升开发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必将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开发区工委管委领导把开发区食品综合检测中心的筹建任务,交给开发区质监分局,充分体现了开发区领导科学发展、科学规划的理念,同时更是对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的极大信任和无私援助。在此,我代表市质监局党组和全市质监系统干部职工,向你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在未来工作中,市质监局、各县市区质监局及市局各直属机构,都要大力支持开发区质监分局和食品综合检测中心开展工作,从人、财、物等各方面提供帮助,从政策、技术等各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调动全市质监系统的潜力服务于开发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

开发区质监分局更要以食品检测中心揭牌为契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局、市局的各项工作部署,充分发挥质量技术监督在标准、计量、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扎实工作,强化措施,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运行安全。特别是要组织和领导食品综合检测中心科学、公正、廉洁、高效地开展好各项检测服务工作,力争在短期内创建一流实验室,不断壮大检验检测实力,为打造半岛加工制造业基地、助推开发区的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嘉宾的莅临指导,希望得到你们今后对质监事业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帮助!祝各位领导、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食品辞职信范文2

辞职可以说走就走?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封辞职信的信笺抬头是“河南省实验中学”,应该属于事业单位。如果这名员工属于“占有事业编制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的工作人员,适用国务院颁布的2014年7月1日起施行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该条例第十七条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双方对解除聘用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如果这位员工属于“不占有事业编制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工作人员,适用《劳动合同法》。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法专家、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杂志主编周斌解释,根据我国劳动法,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必须具有法定理由,而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是不需要说明理由的,这是劳动法对于劳动者的倾斜性保护,但劳动者仍然应当提前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如果因为劳动者未履行法定的提前通知义务,迫使单位紧急从外地调人,或者不得不安排企业员工加班的,新员工到岗所需的交通费、住宿费或者其他员工加班费的差额等,就是劳动者违约辞职给公司带来的实际损失,公司可以要求赔偿。

因此,劳动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是否提前30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很重要,对于是否履行了这一程序一定要留有证据,劳动者在递辞职信时,一定要保留用人单位签收的证据,以证明确实提前书面辞职。

辞职要付违约金吗?

周斌介绍,《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除了因提供专项培训费用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所约定的服务期以及竞业限制这两种情形之外,不得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提交辞职后能反悔吗?

先看一个案例:2011年4月袁某进入上海某食品公司工作,双方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合同期限至2013年3月31日。2012年5月1日,袁某提出辞职,并提交了辞职报告,称其将于2012年5月31日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食品公司表示同意,并着手安排相关人员接手袁某的工作。2012年5月20日,袁某突然向食品公司反悔其辞职行为,要求继续履行双方的劳动合同。食品公司不同意,并于2012年5月25日为袁某办理了退工手续。袁某不服,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恢复劳动关系,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食品辞职信范文3

其实,早在1993年柯达就开始拥抱数码潮流。更早的,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就是柯达自己于1975年研发成功的,柯达多年来还积累了1000多项数字摄影专利。但柯达在数码时代到来前又显得决心不足、犹豫不决,担心新技术冲击自己的根基。柯达高层并非完全没有意识到数码相机的价值,只是他们已习惯了胶片带来的巨额利润,以至于成为它的负资产。

短短十年间,数码摄影用摧枯拉朽的气魄几乎全部取代了胶片摄影。柯达虽然战胜了对手,却不能在这个时代战胜,说明以“一招鲜”来“吃遍天”,早已成为过去。没有创新,就失去了支撑,没有创新,被时代抛弃是迟早的事。只有不断地追逐具有领先水平的科技生产技术,并且不断向消费者提供高新技术产品,企业才有可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向来有“百年老店”之美称的柯达宣告破产,让人们对一个“企业巨人”的现状和命运唏嘘。柯达之殇,是一份重量级教材,值得企业界反复研读。

淡水河谷:“全球最差公司”

瑞士可持续发展集团伯恩宣言和环保组织“地球之友”1月底报告称,巴西矿业巨头淡水河谷获得“全球最差公司”称号。淡水河谷因建电站致4万人迁居,在共约8.8万人投票中,以25042票居首。东京电力公司因核泄漏事故处理不力,居次席。排名第三的是劳资关系处理不善的韩国三星。此后依次是:巴克莱资本、瑞士先正达、美国自由港。

高盛:“有毒”激起轩然大波

有着百年历史的高盛一直是华尔街的象征,但高盛前主管格雷格・史密斯(Greg Smith),用一记漂亮的“扣杀”打得老东家措手不及。他日前发表的辞职信炮轰高盛企业文化“有毒”、对客户利益毫不在意,高盛的贪婪似乎已到了连自己人都看不过去的地步。

家乐福:登3・15晚会黑榜

在今年央视3・15晚会上,这家知名的跨国零售连锁巨头以次充好,并将过期食品重新包装销售的行为遭到曝光。郑州花园路家乐福店在销售当中还可能存在管理不当,有意用低端产品冒充高端产品销售等问题。

食品辞职信范文4

1987年11月,邢亦明出生在沈阳市。其父邢逸林是市政府的公务员,母亲裴茹宁是沈阳第一制药厂的技术员。夫妻商议,要让儿子受最好的教育,把儿子培养成一流的人才。有了共同的目标,夫妻二人恨不得学龄前就教会孩子一切。

1994年,亦明上学了,父母更是抓紧教育,连亦明玩耍的时间都剥夺了。儿子连续多年的班级考试第一,回报了邢逸林夫妇的努力。

2000年夏,亦明考上了沈阳市赫赫有名的初中。开学后不久,他回家讲述班级竞选班长的过程:“他们那么吹嘘自己,我都替他们脸红!”

邢逸林问儿子:“那是你当选了?还是勇于表现的同学当选了?”

亦明低着头,嗫嚅着:“当然是自吹自擂的同学当选了。我没敢报名,也觉得和他们那样争没意思。”

那一刻,邢逸林突然意识到,自己和妻子多年来只关心儿子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竞争教育。邢逸林与妻子商量要转变对儿子的教育策略,要让儿子懂得选择和竞争。

此后的六年,邢逸林夫妻想尽办法强化对儿子的选择与竞争意识教育,卓有成效。

2006年夏,亦明以高分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工商自动化管理专业。次年寒假,亦明向父母报喜。刚开学,亦明就考进了文学社。一个月后,校报招聘记者,亦明知道这个工作可以接触很多教授学者,能丰富人脉,为此,他做足功课,终于打败了竞争对手如愿以偿。同时,他不再参加文学社的活动,因为他觉得那里对其今后没有丝毫帮助。

儿子在选择和竞争中当机立断并初战告捷,邢逸林夫妇非常高兴,多年耳提面命的灌输终于见了成效。

半年后,亦明全力竞争校广播站播音员,因为那个位置能锻炼各方面的才能。就这样,大学期间,邢亦明“跳槽”达16次,每次都热情饱满全力争取,理由都是为未来发展锻炼才能。

半年“抛弃”13个单位

2010年6月中旬,拿到毕业证的亦明赶到广州,应聘进入一家大型机电设备制造公司。当天,他向父母报喜:“我击败了27个对手,是我的能力、口才和获奖证书让评委当场就录取了我。相信我,我会在这里大展才华。”

得知儿子第一次应聘就马到成功,邢逸林和妻子喜上眉梢,并在电话里鼓励道:“好样的,凭你的才干肯定会受到赏识。只有我儿子跳槽的份,哪有他们甩我儿子的份!”

不过,三天后,亦明闪电般辞职了。原来,部门主任向他交待工作,三个月内要熟悉六个操作岗位,并通过考试,才能正式上岗。亦明当时就急了:“我是来当工程师的,竟让工人的活,这不是资源浪费吗?我可是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

部门主任非常吃惊,这种用人方式在公司运行多年,即使硕士、博士毕业生也不例外。这位主任当即接受了他的辞职。

不过,亦明可不害怕,他和父母通电话时愤愤不平地抱怨:“就那点操作规程和技术,我半个月就能弄明白,还向操作工学习?我可是去管理他们的!”同时,告诉父母,他早有防备,第二天就去新公司应聘。

看着妻子忧心忡忡的样子,邢逸林却非常乐观,他相信儿子的实力并欣赏儿子的作为,“爸爸支持你,一定要找个让自己满意,能大展才华的公司工作。”

两天后,亦明出现在一家物流公司的招聘会上,这次他应聘的岗位是运输调配自动信息管理中心的助理工程师,又是一举夺魁。不过,这次他还没来得及向父母汇报,当天就辞职了。

原来,应聘成功后,亦明胸有成竹地被带到工作岗位,领导刚刚交待完他的工作,还未说明试用期和考核办法,他就急了:“你们信息管理中心的助理工程师,一个中学毕业生都能干,让我这样的名校大学毕业生来干这个?”

这位领导没有生气,而是心平气和地看着亦明:“我的同学在航天中心工作,那里的名校博士毕业多年都在进行数据整理工作。惊天的壮举具体到每个人的工作都是简单重复的。”

亦明粗暴地打断了领导的话:“你招聘有耐心的人才吧,我需要马上就能彰显我智慧与才能的工作岗位。”

一个月内,邢亦明应聘成功四次,却都是工作不满一周就“闪辞”,理由都是对方没把他当人才对待。

2010年7月下旬,亦明成为广州一家大型外资化工集团公司自动化管理中心的分析师。

亦明工作非常刻苦,他用一个月的时间拿出一份五万字的报告。不过,自动化管理中心的主任却告诉他这份报告无的放矢。他认为主任是忌妒他的才华,又把报告交给总工程师。结果,总工程师也“忌妒”他。他不甘心一个多月废寝忘食写的报告竟被说成一钱不值,于是直接闯到总经理办公室,上呈报告。

第二天,报告回到亦明的办公桌上,总经理的批示是:“年轻人想法大胆新颖,精神可嘉。不过,所有构想无异于空中楼阁,不具有可行性。建议你多学习多请教,多了解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多做些具体细致的工作……”

还未看完批示,亦明腾地站了起来,自言自语:“这么大的集团公司,老总都这么守旧古板,肯定没有发展前景。”他坐下来,立即写了辞职信。

到2010年年底,亦明先后“闪辞”13次。裴茹宁非常担心儿子的状态,力劝他脚踏实地。不过,自信满满的亦明并不买账。

闪辞闪进精神病院

2011年1月初,初到北京,又是马到成功,亦明成为某计算机集团公司的市场调研员。来到市场开发部,经理让亦明跟老调研员荀健实习,试用期满,再给荀健做一年助手。

跟随荀健仅一周,亦明就认为已经掌握了市场开发的基本情况。不过这回在母亲的劝说下,他变得低调多了,开始留意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并偷偷查看荀健的报告。这一看,他差点笑出声来:这也太简单了吧。

没多久,亦明把近两万字的分析报告交给了市场开发部杜经理。杜经理连看都没看:“荀健这样的资深调研员,三个月做一个市场调研,已经是非常艰难了。你仅用半个月就完成一份调研报告,数据是否经得起推敲,可想而知。”

又是平庸自大、压制人才的领导,亦明选择直接找总经理。总经理看过报告后亲自找亦明谈话:“看得出来,你很有头脑也很乐于钻研。可是,工作太不扎实了。”

虽然不认可总经理的批评,可总经理亲自点拨自己,亦明觉得很有面子,“我要在半个月内再拿出一个调研报告出来。让总经理明白,过去市场调研部的人都是庸才!”

他不再跟着荀健实习,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查看大量资料并认真分析总结。1月底,亦明又拿出一份市场调研报告直接送交总经理。这次总经理不客气了,在报告上批示:“仍是与现实市场无关的一份报告。小伙子,要想在本集团工作,请听从杜经理的安排,跟着优秀市场调研员荀健一步一个脚印地好好实习。”

亦明想不明白,这样一个著名的企业,老总的思想也如此僵化?亦明才不想在这里白白浪费时间呢,辞职是他的不二选择。

春节前,亦明回到沈阳,见到父母就生气地说:“那些大企业的领导,徒有虚名,不识才也不会用才!”

裴茹宁耐心地告诉儿子,“如果一个企业不重视人才压制人才,是有可能的,可那么多大公司都不重视人才,都是庸才当道,那绝对不可能。一定是你的认知有了偏差。”

虽然不甘心承认儿子眼高手低这个事实,可邢逸林也不敢再拿儿子的前程冒险了。这时,他也开始劝儿子踏实一点。

在外面处处受到“不公正对待”,回到家里父母又这样批评,亦明没有醒悟更没有反思,而是倔强地认为自己是对的。他板着脸对父母说:“借我两万元,我再闯荡半年,就不信没有我的用武之地。”

春节后的三个月,亦明在上海先后又跳槽10次!

5月中旬,亦明到上海一家大型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应聘。主考人员问他毕业一年从事过什么工作。亦明像打了兴奋剂似的,大讲24次跳槽的“辉煌”经历。主考官冷冷地打断他:“我们公司的水太浅,养不了你这样的蛟龙。”

这是亦明大学毕业求职以来第一次没被录用,不过,他的情绪仍很亢奋:“我是龙,不是小鱼小虾!”

当听到儿子在电话里大讲特讲“蛟龙之说”时,邢逸林夫妇都被吓坏了。他们要接儿子回来,可被拒绝了,儿子不肯告诉他们住址。

随着求职碰壁次数的增多,亦明渐渐感到绝望:所有的单位都不识他这条“蛟龙”,父母不但不认可自己还要来上海领人。他的心里全是怀才不遇的迷惘与屡次碰壁的痛楚,“他们都是些有眼无珠、忌妒贤能的家伙……”他绝望地咆哮着。

终于明白儿子出了大问题,邢逸林后悔得直打自己耳光。他和妻子飞到上海找儿子。儿子的手机停机了,上海那么大,就像大海捞针。

在上海半个月,没找到儿子,邢逸林只好回沈阳等待。

6月中旬,接到上海救助管理站电话,儿子已疯疯癫癫。夫妇俩把儿子接回家,儿子仍是叫喊:“我是蛟龙,你们养得起我吗……”

之后,亦明因患精神分裂症被送进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治疗。邢逸林追悔莫及。

点评:晓梦斜阳(心理咨询师 )

有这么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

想成为一个英雄很难,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并不难。可多数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被功利心裹挟,总希望子女出人头地,名列前茅,成为接受掌声的英雄。

食品辞职信范文5

蓦然惊觉

2005年5月15日,北方滨城大连初夏湿润的季风没能滋润该市大学老师文安忠焦躁的心情。这天,他收到区法院的一张传票。

文安忠是个遇事怕树叶砸脑袋的主,一心钻研业务,怎会惹上官司呢?他放心不下,托熟人到法院一打听,竟然是有人要他聪明、伶俐的儿子监护权。他有些朦了,儿子是自己辛辛苦苦抚育5年多的心头肉呀,那人一纸诉状来要儿子,这跟“抢”有什么区别?

当晚,他把法院传票之事说给在市医院骨科当医生的妻子阮静静听,阮静静脸上呈现惊恐、愤怒之色,端在手中的茶杯失落在地,文安忠心中那根脆弱的弦立即颤动了,用近乎哀求但夹裹着愤怒的口气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阮静静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她知道纸终究包不住火,艰涩地说:“圆圆,确实不是,你……”话未说完,文安忠像一头受到嘲弄的狮子,男人的耻辱、丈夫的怨恨一齐涌上心头,一拳把妻子打倒在地……

1998年3月,29岁的文安忠与23岁的阮静静经过一年多交往,在秋风送爽的季节里步入了渴望许久的洞房。

阮静静是个爱幻想、心性高的女子,婚后的平淡使她感到了无趣,丈夫是个业务迷,成天忙于工作,冷落了她,阮静静心中有了失落感。

2000年1月的一天,阮静静收治一位40多岁的男性病人,叫吴国民,他在驾驶自己的轿车时被撞致骨折住院。吴国民一住进医院就摆起了谱,花高价租住一套病房,要吃最好的进口药。阮静静对于他的举动有些惊讶,还是竭尽全力为他治病。

两个月后,吴国民病愈出院,他怀着感激之情邀请阮静静到他的酒店坐坐,阮静静答应了。当晚,阮静静一踏进吴国民的大酒店时,立即被它的富丽堂皇所吸引。席间,吴老板发现脱掉白大褂的阮医生更加俏丽,心里对她又多了一份渴求。两天后,他打电话再次邀约她,阮静静非常痛快地答应了。这天,吴国民开着大林肯轿车接她时,阮静静激动的神情让他心里很是得意。

席间,在柔和的灯光下,流畅的音乐中,吴老板谈起他的家庭时,泪水涟涟。媳妇是个没有多少文化又很泼辣的女人,而且不能生育,偌大的百万资产无以传后。透过他的泪光,阮静静好像能够读懂他苦涩的内心世界,心灵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后来,他俩开始频繁约会。

此时,尽管阮静静心里觉得对不起丈夫,但每当看到文安忠没有时间顾及自己,而是专心致志研究电脑软件开发,而吴国民满是一副殷勤相时,那颗寂寞的心又活泛起来。

2000年4月的一天,她被吴国民带到一个雅间,别有用心的他,用酒把单纯的阮静静灌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趁着她神志不清,吴国民乘机占有了她。阮静静昏昏然地失了身,事后她后悔不迭,从此断绝了与吴老板的交往。

2个月后,她觉得身体不适,时有呕吐,作为医生的她知道自己怀孕了,她担心是吴国民的孽种,但又抱着侥幸心理,很快打消堕胎的念头,一种天然的母性使她留住了肚中的小生命。

孩子出生一刹那,从儿子稚嫩的脸庞上找到了吴国民的影子,但她立即排除了这种不祥的念头。文安忠为当上爸爸很兴奋,对儿子又亲又吮,稀罕得不行,阮静静那颗担忧之心才安定下来,一心一意操持着家。

节外生枝

打破家庭的平静毁于阮静静的一次大意。

2005年4月5日,多年没有联系的吴国民打电话邀她出来聚会。这段时间,阮静静丈夫刚好到外地出差讲学,为防意外,她带着孩子鬼使神差地去了。几年过去,吴老板的生意是越来越红火,可人却显得越来越老态了。彼此打过照面,看她儿子很面熟,调侃地说:“这孩子长得真像我呀。”听完他的话语,阮静静一脸的尴尬与惊慌,半天说不出话来,两个人只是简单闲聊几句后,阮静静就匆匆地告辞了。

第二天,吴国民突然想起昨天阮静静惊慌的表情,不禁有些心潮澎湃,立即驱车找到阮静静,开门见山地问:“圆圆是不是我儿子?”阮静静态度坚决地矢口否认,但狡黠的吴国民从她恐慌的神情中找到了答案。之后,他亲自去圆圆幼儿园查找小孩的出生年月、血型等,再次找到阮静静时,他用充满威胁的口气说:“我调查过,圆圆确实是我儿子!”阮静静不想失去这些年如履薄冰般维系的来之不易的幸福家庭,更不想这个家轻而易举地被人践踏,身体一软,跪倒在吴国民脚前,哭着哀求:“求求你了,放我一条生路吧,我不能没有这个家,不能失去丈夫和儿子啊。”这些年,吴国民一直为没有子嗣而暗自神伤,老年得“子”,他怎肯失去这个天赐良机,恶狠狠地说:“你要是不给儿子,那我们只好上法庭了。”说完,扬长而去。

2005年8月15日,经法院判决,吴国民付给文安忠、阮静静夫妇共6万8千多元的抚养费,圆圆最终判给吴国民抚养。听完判决结果,阮静静当场昏厥。她知道,这个世界上和自己最亲的两个人都将离开自己:儿子和丈夫。

这天晚上,文安忠和阮静静回到凄冷的家,文安忠闷闷不乐地收拾自己的东西,当拿起当年他俩的订婚照片时,手像被扎了一下生疼,当年幸福、天真的微笑深深刺伤了他。文安忠狠狠地把镜框摔在地上,玻璃的碎响惊动了阮静静,她从厨房里跑了出来,文安忠冷冷地说:“明天到街道办理离婚手续。”

阮静静愣在那里,尽管她知道丈夫要走,但没想到会这么快,从内心里希望他留下来……她那双美丽的眼睛浮上了一层水雾,她透过那层雾,怔怔地凝视着丈夫,眼睛一眨也不眨。终于,那层水雾凝成了泪,大滴大滴地滑落下来。文安忠听到了泪水滴滴嗒嗒的声音,这声音如此地熟悉又如此地遥远,他的心有些酸楚,倏忽间又硬实起来,转身执意要走,阮静静伸出手拉住他,哽咽着说:“安忠,吃完饭走吧。”文安忠使劲甩了甩胳臂,逃离瘟疫似的躲避着什么,阮静静积蓄多日的情感猛然间爆发了,哀求道:“安忠,我对不起你,说什么都晚了,当时我是在不省人事的时候被他糟蹋的呀!我无颜留在你的身边,只求你陪我吃这最后一顿晚餐,好吗?”文安忠一直深爱着妻子,根本没有想到含辛茹苦养大的儿子却是别人的,这不仅仅是做丈夫、当男人的耻辱,更是对自己人格的侮辱!文安忠没法平衡这口怨气,更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他狠劲地一抡胳臂,头也不回地走了。

懵懂的圆圆被带到吴家后,来到陌生的环境,又哭又闹地要回家:“我要我妈妈爸爸。”吴国民老来得子,心里甭提多兴奋了,他放下酒店的生意买来如山的食品亲近圆圆,拿着虾条说:“圆圆,我给你好吃的。”天真的圆圆认真地摇头:“我妈妈说了,不吃别人家的东西。”旁边的人怂恿道:“这是你爸爸,快叫爸爸。”圆圆说:“他才不是,我有爸爸,我爸爸叫文安忠。”说完,就哭着嚷嚷要妈妈要爸爸,搞得家里乱成一团。

过了一段时间,心理失去支撑的阮静静,疯狂地想着圆圆,不顾一切地来到吴家看望儿子,可是,吴家为了防备她的探访,早已把圆圆转移至亲戚家了。

阮静静的精神几乎垮了,丈夫含愤离去,儿子不见踪影,她整天在郁闷中度日。由于过度悲伤和忧愁,她在为一位15岁的小女孩作右小腿骨折手术时,因为注意力不集中,造成手术失败,被患者家属上告,医院领导找她谈心,对她的处境深表同情的同时,要求她不能影响本职工作。要强的阮静静一气之下竟向院方递交了一封辞职信,成为一名失业者。

2006年5月18日,吴国民开办的酒店被有关部门查封。经过执法部门缜密的侦破,这些年来,吴国民的这家酒店偷、漏税款达190多万元,同时,他还容留妇女等犯罪事实,吴国民得知消息后,当夜狼狈不堪地只身逃走,昔日不可一世的大款成为法律的漏网之鱼。

这年6月初,阮静静得知吴国民的酒店被查封、吴国民畏罪潜逃的消息,立刻想到了圆圆,当她搭车赶到吴家时,昔日的风光已被破败环绕,吴妻蓬头垢面的样子显得很可怜,圆圆瘦了许多,蔫蔫地坐在屋角,一脸脏兮兮,阮静静看到这儿,心里一酸,颤颤地轻声叫道:“圆圆。”小圆圆听到熟悉而陌生的声音,抬头见是妈妈,“哇”地一声大哭起来,边哭边扑进阮静静怀里,阮静静泪水涟涟地紧紧拥住屡遭坎坷的孩子……

当阮静静提出收回圆圆的抚养权时,吴妻没有阻拦:“你领回去吧,这是个‘灾星’,自从他来到我们家,这个家就没安宁过。”

没有了工作的阮静静,也就断了经济来源,原先一个人可以凑合着过日子,可圆圆回来了在生活上不能紧窘他呀。生活重压下的阮静静,白天参加街道组织的缝制皮件活计,工钱虽不多,但足够圆圆零花用的;晚上到电脑培训班学习,为自己多掌握一门生存本领努力着。

2006年9月20日,文安忠因劳累过度、经常性头疼住进阮静静原来所在的市医院内三科。半个月前,他研制、开发的一个电脑软件被北京一家电脑公司购买。18天后,他的病情有所好转。这天,他闲着无事在院区溜达,刚好碰到在这家医院工作的昔日同窗好友,文安忠想起阮静静,问起她的情况,同学说:“她可惨了,几个月前下岗了,听说儿子被她要回来了,日子过得不甚舒坦。”文安忠心里生出一半幸灾乐祸一半怜悯的复杂情绪,叹了声气默默走了。

这夜,他在床上翻来覆去烙起了“锅贴”,脑海里闪现着阮静静母子俩的身影,特别是阮静静那双美丽、忧怨的眼睛使他不能忘怀。他原以为与她离异后,自己能够把她忘得精光,但是,在不经意间,心里仍牢牢地维系着她的一切!

他决定去看看她。

破镜重圆

2006年10月5日,文安忠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敲开阮静静家的门,开门的却是虎头虎脑的圆圆,圆圆见是朝思暮想的文安忠,惊喜地叫道:“爸爸!你跑哪去了?这么长时间也不来看我!”文安忠心头一热,轻轻把他拥在怀里,两行热泪夺眶而出,猛然间,他意识到自己父亲的角色有些荒唐,一把推开孩子,圆圆不明缘由,怯怯地问:“爸爸怎么啦?我犯错误了吗?”文安忠黑着脸一语不发,吓得孩子哇地哭了起来。

这时,阮静静的母亲从屋内走了出来,见是文安忠,脸上有点不自然,老人把文安忠让进屋,幽幽地说:“安忠哪,孩子是无辜的,他不能选择谁是他的亲生父亲。”文安忠默默地点了点头,红着脸问阮静静哪去了,阮母说:“她现在三八广场市场替人看摊。”言完,一股酸楚涌上心头,两行老泪纵流,文安忠安慰她几句后走了。

文安忠心里惦记着阮静静,来到熙攘的农贸市场,打老远就看到身材颀长、健美的阮静静在那忙碌着,他的心有些痛。

一批顾客走了,阮静静的摊位冷清下来,忙得不亦乐乎的她正要舒展一下腰身时,猛然碰到了文安忠的眼光,四目相对,凝噎无语。

阮静静擦掉激动的泪水,颤颤地说:“来了。”文安忠道:“你辛苦,受累了。”

彼此询问了一些近况,阮静静真诚地说:“你整天忙于业务,赶紧找个如意的伴儿照顾你吧,这样我心里会好受许多。”一席话说得文安忠心里很是感动。

其实,在文安忠离婚后不久,本校计算机系一位叫许美莹的辅导员,她非常倾慕文安忠的学识,大胆地向他表露了自己的真情,文安忠坦诚地把自己不成功的第一次婚姻告诉了许美莹,她说:“我不在乎你的过去。”于是,两个人开始试着交往。

许美莹是个纯洁、善良的女孩,她见文安忠成天钻研于电脑软件,无法顾及生活的琐碎,于是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照顾他饮食起居上,文安忠看着她的身影,心里显现的却是阮静静的模样,他知道自己根本无法抹去对阮静静的思念。

恰巧,这天晚上,许美莹从家里拿来一保温桶的炖鸡汤,笑意盎然地对文安忠说:“趁热喝了吧,这是滋补身体的。”文安忠内疚地对她说:“小许非常对不起,你我之间是不会有结果的,请你另栖高枝吧。”许美莹愣了好一会儿,当明白什么意思后,哭着转身跑掉了。

真爱感天

2006年11月的一天,文安忠再次从阮静静的摊位回来后,更加相信他还是爱阮静静的。现在时常回忆起的全是一家三口的天伦之乐,夫妻相敬如宾的恩爱,以及相互体贴时的和谐。

文安忠看到阮静静处境不是太好,非常同情她。2006年元旦前夕,他找到阮静静说:“我们学院对外开办了一家电脑打字部,我跟院里说了,你到那上班去吧。”阮静静压抑心中的激动,兴奋得不住地点头。

阮静静调入后,文安忠时常到打印部看望她,帮助她。两个人又恢复了从前亲热的关系。

一天,他俩漫步于校园幽静的林间小道时,旁边的人对他们指指点点,依稀听到“戴绿帽子”的议论声,文安忠脸色难看极了,气得真想冲上前去揍那说闲话的人,阮静静也气得脸色煞白,但她还是冷静地拽住了心爱的血性男人,不要他有冲动之举。事后,阮静静真诚地对吴国民说:“我们不要接触太多,这样对你不好。”文安忠成熟了许多,他说:“你不要怕他们瞎扯淡,我们的交往光明正大,谁也别想再拆散我们了。”

2007年3月的一天,文安忠躺在偌大的床上,感到从未有过的落寞和孤独,他想:这屋的女主人该回来了。

这天中午,他气喘吁吁地跑到阮静静家,拉着阮静静的手说:“你今天很忙吗?”阮静静有些不解地望着他,这时圆圆从里屋跑了出来,高兴地说:“爸爸来啦!”文安忠笑嘻嘻地说:“爸爸今天接你们回自己的家好不好?”圆圆高兴得直拍巴掌,阮静静有些呆了,热泪盈眶,许久,她一头扎进吴国民的怀里畅快地放声大哭起来!

2007年11月18日这天,从幼儿园放学回来的圆圆在吃饭时忽然想起了什么,天真地问道:“妈妈,什么是野种啊?”阮静静心头一惊,生气地说:“小孩子别乱说话。”“大班的同学说我是野种。”听到这里,文安忠和阮静静心里都不好受,相对无语

食品辞职信范文6

她爬上山顶,发现那里开满了一大片蓝色、紫色和粉色的鲁冰花。她采来一大捧花种,边走边撒,撤在公路和乡间的小路边,撒在空地和高墙下,每天出门就到处去撒种子。

第二年春天,整个小镇都开满了美丽的鲁冰花。从那以后,她每年都不停地播种,开出了更多、更美丽的鲁冰花,直到她头发都白了。很多人都慕名前来向她讨要花种,大家都亲切地叫她‘花婆婆’。妈妈,我怎么觉得这个‘花婆婆’就是你呢?”2009年母亲节,儿子蔡啸在电话里,给妈妈刘苏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电话这端,刘苏那个幸福啊,从脸上一直流啊流到心窝里。

截止2009年3月,刘苏在山东省血液中心的档案被定格为:刘苏,女,55岁,B型,献血总量86000毫升。

蔡啸是在一次找书时,在橱子的最底处发现那块铜牌的。他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呀妈妈?”刘苏说:“妈妈献血的奖牌。”

“什么是献血,为什么要献血?”

“献血就是把自己的血抽出来,给生病缺血的人用。献血能救人命的。”刘苏轻描淡写,蔡啸似懂非懂。

几天后,蔡啸放学回家,又问妈妈:“献血疼不疼?我问我们同学了,他们都没献过血。”

“他们是小孩,当然不能献。”

“那我们老师也没献。”

“献血是自愿的事情,不愿献就不献呗。”

“那我长大了能献血吗?”

“当然能。”

几天后,同学对蔡啸说:“蔡啸,你妈上报纸了,她献了这么多血,真伟大啊。”

“我妈?伟大?啥呀,她又不是。”

那是1996年,蔡啸15岁,上初三。那一年,刘苏拿到义务献血铜质奖章。

在蔡啸心里,妈妈实在称不上“伟大”,因为妈妈说了,献血和吃饭、睡觉一样,谁都可以献,没啥了不起。

简单的刘苏

刘苏也没把献血当成啥了不起的事。想做就做了,就这么简单。

刘苏从小就是个简单的人。16岁,她瞒着父母报名去了内蒙古兵团。凌晨三点起床到黄河边上推淤泥打土坯,顶着大太阳在盐碱地上开荒种水稻,深更半夜赶着骆驼运羊粪,一边干还一边唱。战友受不了这苦,开始托人造病历要往回调,在卫生院工作的刘苏却不闻不问。我又没病,我不走。”

外公是个老,老人挂念家里最小的丫头,就向组织提出要刘苏回来照顾他的生活。这是政策允许的,于是,一纸调令把一头雾水的刘苏招回了济南。得知自己回来的“秘密”,刘苏急了:“既然让我回来照顾你,我就在家当护工。”直到老人去世,刘苏才到离家几百里外的胶南计量局上班。

九年后,母亲得了尿毒症需要人照顾,刘苏二话没说交上辞职信就回到济南,在母亲病床前侍候了四年……

母亲安详地走了,刘苏丢了“铁饭碗”。但刘苏一点也不后悔:能陪母亲这几年,心里踏实着呢。如果母亲需要我的时候我不在,就算每月给我一万块钱,我也会良心不安。

刘苏就是这样一个人,简单,执著,不背离自己的心。

对刘苏性格影响最大的人,是她的奶奶。

奶奶是沂蒙老区走出来的“红嫂”,有着大地一样宽广的胸怀。邻居有什么事,都喜欢找奶奶帮忙,奶奶总是放下手上的活,乐呵呵地先帮别人做。在刘苏的记忆里,奶奶从来没发过脾气,即使刘苏调皮捣蛋,她也从来不打不骂。小时候,奶奶家经常有一些穿得破破烂烂。说着各种稀奇古怪方言的“亲戚”,奶奶总是端出热平乎的饭菜让他们吃个饱,临走还会送他们一些干粮和旧衣服。刘苏听邻居说,那些都是“要饭的”,就去问奶奶,奶奶说,“他们都是些可怜人,给他们一顿饱饭就等于救他们一条命啊。遇到有难的人,就得尽力帮衬,这样活着才有用。”

奶奶的话,像一颗种子,种在了刘苏的心里。

快乐的刘苏

妈妈走了,刘苏想到这些年在医院里看到很多没钱治病的老人,只能选择回家等死时,心里就酸酸的。她开始自费学习中医按摩,挨家挨户地给社区里的老人打针、针灸、拔罐子。很快,大家都知道了热心肠刘苏。居委会改选干部,刘苏被选为主任。

一天早晨,上班路上,刘苏遇见一个老大娘在向路人哭诉,就停下来听。大娘是荣成人,陪老伴到省城看病,到邮局取家里寄来的住院费时不小心弄丢了,眼看要耽误老伴手术,大娘不敢回医院,在街上呆了一夜。

刘苏二话没说,拉起老人就回了家。她翻出全家仅有的670块钱,又从邻居家借了二百多,凑齐一千塞到老人手里:大娘,你快回医院,别让大爷着急。

大娘千恩万谢地走了。邻居拉住刘苏你咋这么傻呢?这年头,这种骗子太多了。刘苏笑了:救人要紧,管不了这么多。

五年后,当大娘辗转找到刘苏还钱的时候,刘苏半天没想起她是谁。老人说,当年多亏了刘苏,老伴及时进行了手术,病好了,现在身体好着呢。

每次讲起这事,刘苏都忍不住地笑出声。不是为了钱,是这件事让她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快乐。

从那以后,刘苏就随身带着一个“红包”,那一千元成了她的“救急基金”。遇到邻里邻居有难事,就赶紧从里头抽几张送去。这些年,红包厚了薄,薄了厚,记不清帮了多少人。花出去的钱有两万多,相当干她到居委会以来的全部收入。

刘苏看电视上介绍“春蕾活动”,那些穷苦家庭的孩子小小年纪就不能上学,刘苏又坐不住了。拉上“哥儿们”老公来到济南商河的小村庄实地考察。

计划中的一个变成了四个。回来的时候,刘苏的口袋空了,但心里满满当当,沉甸甸的全是责任。

半年后,蔡登水下岗了。一家三口的日子好应付,但还有四个孩子呢?刘苏急了:这些孩子把命运交到自己手上,可不能把他们撂地上。刘苏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像烙饼,瞪着眼睛想办法。最后,她决定把自己家的房子租出去,自己一家三口到外面找房子住。刘苏家的房子在一楼,临街,给人家做门头房,能租个好价钱。

当刘苏把这想法告诉丈夫的时候,蔡登水想了一会,说了一个字:行。转身出去找房子。

“新”房子找了一处又一处,刘苏总是嫌贵。最后,在山大路找到了一处不到十平米的楼房,顶层,没有煤气,没有暖气,厕所是公用的,租金只要几十块钱。刘苏说,就它吧。

顶楼的房子夏天像蒸笼,热得透不过气来,冬天寒气一冻就透,穿着厚棉袄还直打颤。特别是楼梯,又窄又黑,一次只能过一个人,白天上楼也得拿着手电。但刘苏觉得挺开心,她把小家收拾得干干净净,还插上了一把野花。

就这样,靠着房租的差价,刘苏不再

犯愁4个孩子的学费。

坚持的刘苏

刘苏献血,是从1994年开始的。她从报纸上看到,因为血源不足,每年都有很多病人得不到及时救助失去生命。她跑到血站门口,见人就问,我能献血吗?别人像看外星人一样盯着她看了一会:星期天不上班,周一再来。

换了别人,这事也许就放下了,可刘苏不。她想好的事,没有不做到底的。几天后,她又去。这次很顺利,她眼看着自己的血把一个小袋子慢慢地装满,刘苏像放飞了一个希望。

从那以后,每隔21天,刘苏都会像时钟一样,准时出现在山东省血液中心。

献血献了三年,刘苏愣是没告诉丈夫蔡登水。开始她是怕他担心,不敢告诉他,后来时间久了,又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秘密被新闻记者揭穿。刘苏献血量全省第一,血站向社会通报。记者找到蔡登水,问他:“你对妻子成为献血女状元怎么看?”

“献血?状元?”蔡登水目瞪口呆。望着排成一堆的献血证书,他惊讶得十几分钟没吱声。

刘苏下班回家,蔡登水沉着脸不说话。

刘苏拉起老公的手:哥儿们,听我给你讲个故事。

那是1977年6月的一天早晨,刘苏和往常一样晨练后回宿舍,看见同事小王趴在床上,疼得直打滚。她急忙蹬起三轮车把小王送到急诊室,医生说小王是宫外孕,情况危急,手术需要输血。

刘苏在兵团里查过血,知道自己和小王一样是B型血,她立即挽起袖子。抽完血,刘苏扒在手术室的门玻璃上往里瞅,看着自己的血一点点流进小王的身体,慢慢地,小王的嘴唇由青变红,脸色由雪白变红润。

那是刘苏第一次献血。她记住了:血能救人命。

“哥儿们,我没有别的本事,献点血,就能救一条人命啊,对自己身体也没什么影响,你说,我该不该献啊?”

了解妻子的犟脾气,蔡登水叹了口气,说:“你还以为你十几岁啊,居委会工作这么忙,你的身体受得了吗?”

“你放心吧,我身体好着呢。”刘苏调皮地冲老公挥了挥胳膊。

2001年,血站开始单采血小板。

单采血小板是用血液成分单采机采集来自一个献血者的血小板,每份单采血小板约相当于8―10袋常规浓缩血小板的总量。

刘苏听说,单采血小板最大的优点是相对安全,受血者只需要接受一个献血者的血小板即可达到治疗量,这样能降低发生HLA同种免疫反应和输血传染病的风险几率。她决定,改献血小板。

第一次坐在了采集机前,刘苏心里也有些七上八下。看着自己全身的血在采集机里一遍遍地循环过滤,抽出来,再流回去,再抽出来,再流回去。采一次血小板,血要在体外循环6次,直到从鲜红变为淡黄。

血小板不易保存,要随时用随时抽。每月初,刘苏都要先到血液中心做血液化验。合格,就回家待命。一旦有人要用血小板,一个电话过来,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酷暑寒冬,刘苏总是第一时间赶到血站。

这期间,不能吃任何油腻的食品,就怕分离出来的血小板上有厚厚的油脂,血小板就浪费了。所以,等待期间,刘苏炒菜连油也不敢放。

血小板又献了十年,刘苏记不清自己挨了多少针,两个胳膊弯内侧,留下两片硬币大小的疤。

幸福的刘苏

自从知道刘苏献血的事,每次看到妻子忙碌的疲惫,蔡登水就心疼地劝她“我不是不让你献,可你也几十岁的人了,献这么多也够了。好事不能让你干完,也得让别人献点爱心吧。”

有一次洗衣服时,刘苏从丈夫的口袋里发现了一张血液化验单,检查报告“血脂高”。刘苏紧张地找他去问,蔡登水像个小学生一样不好意思地搓着手:“本来是想通过实际行动支持你,没想到检查却不合格,唉,我这人吧,人不坏,血坏。”

刘苏目不转睛地盯着丈夫看,一下子眼里全是泪:哥们儿,你可真够意思!

这些年,刘苏最愧疚的人是老公和儿子。她记得蔡啸高考的前一天晚上,半夜两点,小区里一对小夫妻闹矛盾,吵吵嚷嚷着敲响自己家的门,非要刘苏给他们评评理。刘苏赶紧起床去“灭火”,一边的蔡登水急了:“居委会也不能二十四小时开门啊,要是他们的孩子明天高考,他们还能这么干吗?”

那是刘苏记忆中老公唯一一次为了工作的事发脾气。好在蔡啸争气,成绩没受影响,顺利地考入军校。

凭蔡啸的成绩,可以选择很好的一类大学,可他自己决定要上军校。他对刘苏说,“妈,上军校我就不用花家里的钱了,你和爸爸的日子也不会这么紧巴了,我走了,你们也得时常买点肉吃。”

再坚强,乐观的刘苏,也忍不住鼻子一阵发酸,赶紧转过身去抹了抹眼。

这些年,为了捐助那几个孩子上学,日子过得紧巴,平时儿子想吃点肉也舍不得买,买上一块肉,只给儿子吃,自己和老公跟着喝点汤。

蔡啸18岁生日那天,刘苏陪着儿子去泉城广场献血,完成了儿子的成人礼。上了大学的蔡啸,每次放假回济南,总会呼朋唤友,和一帮同学一起去献血,这成了他们的固定活动。

军校毕业,蔡啸分到部队,四五年功夫,已经成了营级干部,在部队的口碑,跟妈妈在居委会一样。红红的无偿献血证,也已经积累了厚厚的一打。

长大后的蔡啸还是不承认自己有一个“伟大”的妈妈。他说,妈妈做的都是很平常的小事,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但很少有人能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妈妈能够做到,是因为妈妈是一个有爱心的人。

后记:

55岁的刘苏到了献血的“退役”年龄,她的献血量被定格在66000毫升。

86000毫升,以每个成人血液总量4500至5000毫升计,比18个正常人的血液总量还多;如果再按每个病人输400毫升算,这些血就流进了二百多人的身体里。

当我把这笔账算给刘苏听时,她乐了,她说我从来没想过这些。

这些年,刘苏好事做了一大堆:献血、捐助、扶危,助人为乐,从来不求回报。有很多人说她“傻”,也有人说她“出风头”,可对于刘苏来说,这一切,就像吃饭睡觉一样简单、自然。

刘苏不傻,她心里算过这样一笔账: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所得到的幸福和内心的喜悦,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她说,等有一天我老了,坐公交车,有人主动给我让座;我走不动了,有人会扶着我上楼梯;就算有人对面走过,给我一个开心的笑容,对我来说,比给我一大把钱都宝贵。

可是,当你放着自己温暖的家不住,在租住房里冻得发抖;当你把钱给了别人,自己却合不得给孩子买块肉吃;当你看着别人穿金戴银,自己却只能从地摊上买几块钱一件的衣服时,你真的没觉得苦吗?

真的不苦。人这一辈子,吃什么都是一顿,躺下都不过三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要这么多钱有什么用?再说,有那么多事让我偷着乐,谁能知道?

幸福的事有很多:从居委会退下来,因为无偿献血被血站聘为宣传员;后来,电视台一个栏目采访她后,非要把她请到栏目组工作,在电视台帮忙做剧务,更想不到的是,二十年前在胶南工作过的单位,因为她当初的表现,还给了她退休职工的待遇,连年过节都来看望她。

上一篇职员辞职信

下一篇仓管辞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