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少年宫交流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少年宫交流材料范文1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地处偏远,这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每年有80%以上农民工离开家乡,到沿海打工挣钱.他们的子女成了留守儿童。而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家庭无人照顾,冬小麦质量差。平时少言寡语,学习情绪低落,成绩偏低,有的甚至因缺乏管教沾染上不良行为习惯,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多年来,学校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积极探索着,用教师辛勤的汗水和无私的博爱为留守儿童撑起了一片爱的蓝天。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1.1以班级为单位,对本班留守儿童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并建立责任包干制度,做到不放弃、不抛弃,全面覆盖。
1.2各班班主任在学生入学伊始便建立好本班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并协同科任老师对本班留守儿童实行责任包干,包括家访、谈话、节假日慰问,与监护人及时沟通等,并进行实时跟踪记录。
1.3以学校"青少年心理咨询室"、"留守儿童关爱协会"为主体,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指导留守儿童工作,逐步建立对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体系。
2.通过学校"幸福小书屋"建设项目,着力培养学生家庭阅读的良好习惯,亲子阅读,努力加强家长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同时对净化社会环境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针对留守儿童兴趣缺失,包括相当部分家长价值取向迷茫,社会风气不太理想等现状,我校从2013年开始着手"幸福小书屋"建设项目。引导家长以屋场为单位建设书屋,对达到标准的家庭书屋进行验收、挂牌,并给予一定的奖补。初步计划建100个,现在已建了50多个。通过开展书屋图书交换和流转,引导亲戚和长辈赞助以及社会人士结对捐助,到旧书市场淘书等活动。目前,书籍最少的家庭小书屋也有100册,多的有400多册。通过该项目其影响已辐射周边三个乡镇十余个村。这一活动的推进已经引起了人民网等媒体的跟踪与关注。
为了踏实推进"幸福小书屋"建设,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学校安排了'六个一'活动。学校每年5月份开展一次读书竞赛或演讲比赛;每年10月份开展一次学生'跳蚤市场'活动;每年寒假前组织一次亲子共读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读书会讲'辩论赛;每年组织一次家庭读书展示活动;每年组织专人到域内小学开展一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令人欣慰的是通过两年的努力,随着"幸福小书屋"的发展,学校留守儿童放假了不再到处乱走,不再进网吧、电游室了。而是喜欢钻进书屋享受阅读的快乐,家长们也不再有事没事进牌馆,更多的是泡杯茶陪孩子一起读书,家长与学生的沟通更多了,关系更融洽了,农村的社会环境也更纯净了。
3.以学校乡村少年宫为平台,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兴趣,陶冶情操
特别是暑、寒假,我校每学期都会免费开展假期少年宫训练营,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更好的关心和帮助。
学校乡村少年宫建立以来就开设了音乐、舞蹈、书画、棋艺、篮球、园艺、摄影等20多个活动小组,其对象覆盖了全部的留守儿童。每个星期三作为专门的青少年宫活动日,聘请专业老师进行指导,暑、寒假免费开展少年宫训练营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留守儿童放假了也不再孤独、不再没味。
学校还与以艺术类著名的重点高中宁乡十三中开展联谊活动,成为了十三中的艺术培养基地学校。无论在师资方面还是资金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和改善,最大限度满足了学校以及周边小学的留守儿童活动的顺利开展。
通过两年多的活动开展,学校的学生课外活动更丰富了,兴趣特长也更了,校园里到处可以看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学校学生参加艺术类比赛多人次获得省市县级奖励。学校今年初三毕业生的特长率达到52.2%,遥遥领先于县内各初中。其中的书画兴趣小组,通过学校"南轩杯书画比赛"现已辐射周边5个乡镇20多所学校,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反响;越来越多的亲子活动使越来越多的家长参与其中,进一步拉近了学生与家长的关系。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多层沟通平台,最大限度拉近了家长、学校、学生之间的距离,努力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无缝链接
部分留守儿童长时间与家长分离,家长与学生之间关系越来越冷漠,监管的严重缺失造成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严重。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学校的"家校通"平台、教育热线、微信平台,通过这些平台,能够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包括,每一次月考总结、每一次班队活动材料、每一次校运会、每一次学生活动展示、每位留守儿童的阶段性情况总结,更有家长给子女的通话、信件、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与嘱咐等等,通过这些平台,留守儿童感觉他们的父母其实就在身边,家长们也感觉到他们的孩子在学校很放心,有了学生、家长们的肯定和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将开展的更加顺利。
以家长学校、关心下一代协会为基地,加强了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留守儿童的扶助。以"家长、学校"为主体成立家长委员会并与关心下一代协会共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学校建立了家长定期培训的机制,经常聘请家庭教育专家进行授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了关爱学校留守儿童,切实帮助困难留守儿童克服经济困难,我校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基金会",由家长委员会与关心下一代协会共同管理,接受广大学生家长的自愿捐款,用于资助学校的贫困留守儿童、重大疾病留守儿童或因遭遇突发事件而急需帮助的留守儿童,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帮助贫困家庭的留守儿童顺利完成学业。
5.创新推出"作业包"计划,解决了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作业抄袭或者不做作业的问题,扎实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往许多学生特别是家里没人管的留守学生回家后不做家庭作业,每天一清早到校后就借成绩好的同学作业抄袭,虽然学校想了很多办法,但依旧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家长、老师都为此苦恼。结合GTD任务管理模式,创新地推行"作业包"计划,每天放学后,由学生干部收集各科作业,制成"作业清单"书写在黑板上,全班同学抄写在专用的本子上。学生回家后,对照作业清单一一将作业完成,然后将已完成的作业放入专用的袋子中,也就是"作业包",第二天到校后,第一件事就是将作业包放入教室外指定的作业收集箱中,任何人不得打开作业包和带进教室。因为作业包在专人检查作业之前是密封在教室之外的,从根本上杜绝了学生抄作业的时间和空间。
此举推行一段时间后,学校又根据部分学生作业完成困难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改进。为了帮助不会做作业的学生,学校推行小组培训的模式,检查作业之后,老师和组长对本组成员错误较多的题目开展小组讨论及指导,最终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6.爱心呵护,加倍体谅,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
乡村少年宫交流材料范文2
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建筑师孟建民先生,请他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就建筑设计当前的一些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问为本刊记者,答为孟建民)。
问:改革开放已有20多年了,中国建筑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您是如何看待这个前进过程的?
答: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可以说是我国建筑业学习发展的时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力度也在加大,建筑界受国外建筑思潮的影响也更深、更广。从早期的“现代”、“后现代”到“解构主义”、“KPF”的风行,从“重技派”到“新古典”,阵阵流行之风盛行。在建筑理论被长期禁闭之后,似乎国外建筑思潮流行到我国后,更有强化、夸大之势。而在国内,紧跟“潮流”如赶时髦,不少建筑师唯恐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在建筑师中,曾形成一股强大的追随国外建筑思潮的趋势。我认为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过程,就女口同赛跑一样,当赛手落在后面时,首先要与竞争对手看齐,然后才有超越可言。
经过“仿学”阶段后,21世纪初中国建筑设计进入了原创时期。我国的建筑师们开始强调个性、强调原创。这个时期的强调自我与以前相比有了质的不同,建筑师更注意从整体上把握对设计理念的阐述和表达。除了对建筑形式的表现外,建筑师也更加注重了对人性化的关心。此外,建筑与环境、建筑与技术、建筑与发展等问题更加引起建筑师们的关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外建筑师的交流也更加密切,相信通过不断学习,中国建筑师的水平将会有更大的提高,与国外建筑师的差距也逐渐在缩小,中外建筑师并肩赛跑的时期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来到。问:随着中国建筑师的进步,创新特别是原创的提法越来越引人关注,您如何看待建筑的原答:我认为现在提倡原创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前20年的奋斗,前辈建筑师已经为我们打下了一定基础,新技术、新材料的进步,特别是人们在观念上有了很大进步,这也为建筑师的原创提供了必要保证。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和影响,现在许多建筑师非常容易陷入“产品生产”的过程之中;当然,做好生产是一个企业发展的追求,但是上升到较高的层面之后,建筑设计更应作为一种“创作”来理解。建筑师应出“作品”而不是“产品”。
立足自己,不断创新,是推动我国建筑创作发展、创作特色作品的基本途径。女口果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看不清这个趋势,不懂得齐白石老先生常说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道理,一味跟着西方建筑的潮流走,那么我们的作品就只能停留在很低的层面上,建筑创新及走向世界恐小白只能是句空话。
问:深圳是青年建筑师倍出的地方,可有的人在深圳取得了一些成绩再回到内地后反而不如在深圳时了,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
答:只有敢于否定自己,建筑师才会不断进步。有的人在设计单位是骨干,觉得在做设计时干活顺手了,其实这种顺手实际上是一种不断重复自己的表现。
为了避免自我简单的重复,我有时会有意在一段时间内停做设计,而这段时间就用来反思自己,查找问题,调整思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进步。如果只是按过去的思路去做,可能会表现的日渐成熟,但却已少了新意。
问:继承传统与搞好现代化的结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对中国建筑师而言这更是没有完结的题目,请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谈一谈个人观点?
答:探讨继承传统是与学习现代是同样重要的话题。我喜欢对传统的东西进行研究、学习,不喜欢仅是对其外形的东西进行研究。现代与传统的结合也应尊重事实,尊重环境,不是每个建筑都要按照一个固定的模式去做。
这几年,我所尝试的几项设计是寻求将“传统”与“现代”这一对矛盾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用现代的功能要求、现代的观念手法、现代的技术材料来展现或隐含传统文脉的“形”与“意”。
在合肥市新图书馆的设计中,如何结合地形地貌,在“现代”建筑中再现“徽派”建筑风格成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设计中,“现代”与“传统”之交融是本设计所追求的目标,那么所谓在“现代”方面的表现,除了功能方面外,在建筑形式上:高耸的钟塔、圆顶的门棚、凸出的窗体、敞亮的中厅等都为现代建筑设计的常用手法和表现形式,而粉墙黛瓦、马头墙退台及牌坊阵列又都透出传统徽派建筑的精神。当然,对徽派要素的运用绝非为原形的照抄照搬,而是在原形基础上进行精炼、提高,形成一种新的形象而用之。
深圳会议展览中心基地周边有锦绣中华、民俗村等景区,而此景区皆以中国文化背景进行营造,新建的会展中心在建筑形式上应与这一大背景形成对比,同时更应与其协调呼应。此工程方案通过现代化的张拉膜结构形式的运用,构成最具中国建筑表现形式的“大屋顶”的空间造型,一方面满足了受力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传达了中国传统建筑文脉的隐义。从总平面看,建筑的平面形式完全是根据功能要求自然“退”成的,建筑主体四边向中心退成舒展的凹形四边形,在此体形上通过三维空间的张拉与延伸,又生成一种具有现代气息的“生态大棚”;这种“生态大棚”与中国传统“大屋顶”的“形”与“意”不谋而合,这正是本人在设计过程中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问:随着各种因素的制约,建筑与环境的矛盾会愈加突出,建筑师如何做才能处理好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答:齐康先生曾说:不懂城市的建筑师不是一个完整的建筑师。宏观控制对建筑师是很重要的,建筑师应将建筑或是建筑群放在城市的大环境中加以考虑。建筑师不能像艺术家那样,只在一张纸上挥洒自如,要使建筑达到能够与环境对话的要求,就要站在高处、站在大的空间中考虑建筑。我在大学学的是建筑,研究生时学的是城市规划,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学习,所以在日后的工作中才会比较得心应手。如果不懂城市与城市建筑的关系,缺乏对景观环境、形态、交通、物流、物业管理的了解,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就无法处理好。一些建筑师没有受过这方面的训练,缺少经验,以致出现问题。
建筑师不应只看到自己所要从事设计的基地,而更应该看到基地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想到如何与周边处理好这种关系,脑子里要有城市大的概念与要求。
问:这就引发出另外一个话题,如何看待建筑的个性和环境的融合问题?
答:这实际不是矛盾,只是要把握住建筑如何来表现个性就可以了。现在强调的原创更加强调与环境融合,强调个性与环境的结合,在环境中突出个性。国外一些建筑很有个性,但放在城市环境中并不觉得;中突。国内则有些过了,有的建筑师只强调自我,不管不口周围环境的结合,似乎个性十足,但却给人以混乱之感。
问:在当前提倡原创的同时,是否精品的概念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
答:强调原创的同时,要强调建筑师的精品意识。现在很多建筑师太浮躁,这有很大的社会原因,如机制或是环境的制约等。因为大环境即是如此,建筑师也难免俗。国外一个项目的设计周期,是按年来计算的,而我们则是按月、按周来计算,其设计周期很短。为了完成任务,建筑师只好去抄杂志上的东西。有时,一个人同时做四、五项工程,这时的建筑师就变成了机器,这种设计已经枯竭了他的创作思想不口灵感,相当多的是在不断重复或抄杂志,以至有一个时期有人称中国建筑师为“杂志建筑师”。建筑师必须要冷静下来,要仔细考虑问题。精品意识的树立不是简单的说说而已,而是要通过建筑师的努力去实现。
问:那我们何时才能步入真正的建筑精品时代呢? 答:我认为,这绝不仅仅是建筑师自身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这是一个社会性的综合问题。
首先,我们要认真反思我们所走过的路程,从自身应当负起我们的责任。如果将问题全都归于社会,归于客观条件,则是缺乏自信和不负责任的表现。我认为建筑师应当勇于承认自身的不足和差距,只有敢于否定自己,才有可能有新的作为。只有不断进取,忘我地追求,精益求精的设计,我们才能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建筑佳作。
其次,建筑过程是一个多环节的过程,材料、施工、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对建筑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如建材的优劣,不仅在功能不口性能上会决定建筑的质量,在视觉不口触觉上也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感受。在建筑创作过程中,倘若没有其它环节的配合,造就建筑精品也就变成了一句空话。可以说,精品意识是建筑行业务整体水平提高的标志。再则,提高全民的建筑鉴赏水平与素养是产生精品的必要土壤。在我们现实社会中,还非常缺乏建筑常识、建筑艺术的普及宣传教育,由于缺乏正确的社会引导,从而使很多人对建筑知识处于一种无知、盲目的状态。之所以有一些业主对建筑师提出一些过分或俗气的设计要求,之所以一般群众与建筑师在建筑鉴赏方面存在差异,这些都与不重视全民建筑素养的教育与培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全社会形成一种鉴别、评论、追求精品建筑的习惯和风气,那么在我们周围才会更容易产生好的建筑作品。种子要有好的土壤,才能发芽、生根、开花,最后结出好的果实。(执笔:李沉)收稿日期:2002年3月 孟建民,1958年2月生于山东,198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获硕士学位,1990年获东南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总建筑师。
主要建筑设计作品:杭州紫云山庄、合肥明珠广场、深圳南油月亮弯小区规划设计、合肥乡村花园规划设计、北海中心图书馆、昆明世纪广场、深圳市少年宫、深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投标)、合肥市新图书馆、温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徐州市图书馆、深圳市基督教堂、深圳市宝安体育馆。主要发明专利:
微型多功能建筑单元(2000年国家专利号:002021900)
作品获奖情况:
1.淮安纪念馆(1993年)获国家教委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
获江苏省优秀工程一等奖
(合作者:齐康、张宏)
2.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心(1991年)获全国建筑设计竞赛二等奖
合作者:曹斌、张宏、陈宁)
3.中国文化宫(1991年)获全国首次建筑作品设计大赛三等奖
(合作者:曹斌、张宏、陈宁)
4.合肥世界城城市设计(1994年)获全国第二届建筑师杯优秀建筑设计奖
(合作者:任思远)
合肥市新图书馆局部
温州国际会议中心东南角局部鸟瞰
温州国际会议中心旅游入口局部透视
温州国际会议中心西南角局部透视
深圳少年宫夜景(效果图)
深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方案)内景
合肥市新图书馆外观
温州国际会议中主入口局部透视
深圳市基督教堂内景
深圳少年宫
深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方案)模型
深圳市督教堂侧面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建筑师孟建民
温州国际会议中心效果图
(图5部分)深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平面交通分析
(图7部分)深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竖向交通示意
深圳广播电视塔(方案)
深圳广播电视塔(方案)
深圳市督教堂外观局部
4.深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方案)
(图5部分)深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平面交通分析
6.深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分区及流线示意
(图7部分)深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竖向交通示意
8.深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基地照片
乡村少年宫交流材料范文3
一、目标任务
根据《区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优质、高效地完成市教育局和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具体目标任务如下:
(一)学前教育。全区幼儿三年入园率达到93.5%以上;新建、改扩建4所镇乡中心幼儿园。
(二)义务教育。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99.5%以上;毕业率达到100%;“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5.5%以上。初中:入学率达到98%以上,巩固率达到98%以上;毕业率达到98%;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升学率达到86%以上。
(三)普通高中教育。普通高中招生4000人;普高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各科合格率达90%以上。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统筹规划,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学前教育普惠化。
推进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加快公办标准化幼儿园建设,按照幼儿园建设目标及任务,如期推进建设进度。继续抓好公办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安全管理、软件资料管理,加大对新建中心幼儿园的扶持力度,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建立体系,逐步开展学前教育质量检测督导评估。结合城乡对口帮扶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区学前教育教学研究。规划我区2所较大规模、规范性幼儿园积极争创2015年市级示范性幼儿园。
2、义务教育均衡化。
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工作规范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做好中小学学籍管理工作,严格异动手续,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生的巩固率。继续推进学校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将条件具备的小学和初中整合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做好2017年迎接省政府教育督导室“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验收准备工作。
3、高中教育优质化
根据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将高中招生任务分解到各学校,制定好学校招生计划,落实定向计划,加强招生过程管理。抓好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学分认定工作。加强对高中教育教学视导,认真组织高中毕业班诊断性考试,对诊断性考试的问题及时总结,研究策略,加强高考考点的分析研究,全力做好高三备考工作。深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推动普通高中优质化、特色化发展。
(二)强化精细管理,增强区域教育综合能力。
1、树立法治观念,形成依法治教新格局。加强法制宣传和培训,提高教育系统法律素养,进一步规范教育执法行为。突出校长带头,破解学校内部管理陈旧的“人治观”、“德治观”,树立依法治教新意识,抓住教育综合改革与法治工作的契合点,处理好教育法规与学校规章制度的关系,进一步改革学校内部管理新模式,完善民主科学决策机制,坚持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实施依法办学。
2、打造生态教育,强化教育管理效能。按照区域内生态教育建设目标,指导各校树立“三全”、“三特”的办学思想(“三全”即“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全面提高”;“三特”,即“学校要有特色,教师要有特点,学生要有特长”),认真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四条禁令”、“三个一制度”、“三条底线”、“三项治理”、“两个计划”等制度相关要求(“四条禁令”即:禁止乱收费、禁止赌博、禁止酗酒、禁止走读;“三个一制度”即:坚持每周召开一次行政办公会,每周召开一次教职工大会,每周召开一次学生会;三条底线即:安全底线、稳定底线、质量底线;三项治理即:开展干部作风专项治理,解决执行力不强的问题;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治理,解决满意度不高的问题;开展学校管理专项治理,解决办学水平不高的问题;两个计划即:干部队伍建设计划,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加强教育行风建设,促进校长提高管理工作效能,促进教师改变教育教学行为。深入推进校长“高峰论坛”、骨干“名师论道”、教师“大练兵”等活动。继续实施校级干部交流机制,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
3、落实常规督查,狠抓教学质量提升。各直属学校、镇乡教育管理组要严格执行教育局制定的常规管理相关规定和要求,做到细化管理措施,强化管理细节,加强检查评比,提升管理效果。督促各校进一步加强毕业班及非毕业班教学工作质量的全程监控与指导。进一步完善并执行《区2015年幼儿园、小学、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综合考核办法》,加强常规管理,落实教学质量评估、年终绩效考评制度,采取有效的竞争激励措施,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进一步强化质量立校意识,促进全区教育教学质量大提升。
4、打造校园文化,优化校园育人环境。2015年为全区中小学“校园特色文化品质提升年”。各校要从组织领导、经费投入、文化设计、内涵发展上狠下工夫,进一步抓好校园文化建设。马鞍九义校、一小、二小、七小要充分发挥省、市、区级校园文化建设典范学校、特色学校的示范作用,继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质,并带动区域内各级学校共同建设发展。各镇乡教育管理组要在普遍抓好所属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一至二所重点学校,为其他学校提供学习的榜样。
5、创建示范学校,树立办学优质品牌。规划指导镇中心小学、保和镇中心小学、四小等学校创建“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规划指导镇初级中学创建“市校风示范学校”,七小创建“市校园文化特色学校”。指导已经创建达标的市、区级校风示范学校,市、区级示范性小学、示范性初中、示范性普通高中、示范性九义校继续巩固创建成果,不断提升办学水平。
(三)规范办学行为,推进教育健康均衡发展。
1、加强招生管理,严格教育三乱治理。全力保证义务教育入学率目标任务完成,制发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收新生入学工作文件通知,按照新生入学原则,严格招生纪律,严禁违规招生,严禁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严禁分重点班、实验班、快慢班。成立2015年招生工作宣传小组,积极化解城区中小学入学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继续加大违规办学行为查处。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资雁教发〔2013〕22号),按照行风建设“五条禁令”要求,规范师德师风,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结合依法执教,严格教育三乱治理,继续开展“减负万里行”活动,维护中小学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2、迎接督导评估,加快教育均衡发展。结合2017年迎接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契机,进一步加快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稳妥推进城乡中小学布局调整,具备一定条件的学校有效整合为九义校。指导各校对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细则》要求,统筹安排,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岗位责任,完善相关材料,加强自查整改,进一步加强经费、人员、设施的投入,减小区域内薄弱学校发展差异系数,开展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互相结对帮扶。指导各校尽力进行班级均衡化资源配置,保证教育的公平性。
3、巩固“两基”成果,加强学籍统一管理。组织开展2015年“两基”成果巩固提高自查工作。坚持控辍保学工作“五落实”。进一步加强对教育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籍管理规定的学习,提高师生、家长对学籍管理的知晓率,切实规范中小学生学籍管理,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生的巩固率。
(四)推进课程改革,深化教育内涵品质。
1、加强课改宣传,转变教师观念。2015年为全区中小学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年,各校要强力推进课程改革,大力宣传课改意义,转变教师的传统思想和畏难思想,提高课改意识,大刀阔斧开展活动实践,做到“学校要校校参与,教师要人人行动”。继续推进各校“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与使用,深入开展各种课改活动,加强学科组研究,加强教师集体备课,有效使用导学案,促进教师进行多层次的研讨、交流、碰撞,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高效、快乐的学习乐园。
2、深化课改培训,提升教师能力。本学年将继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切实加强对学校各科教学骨干教师、教研员、学校领导的培训指导。将邀请知名专家、课改基地一线教师到讲学;3月将邀请知名专家李镇西到开展《课改-班主任的角色》专题讲座;同时继续选派校长、教师到山西太谷、广州深圳、广西、宜宾、广元等课改优秀示范基地进行实地考察,观摩课改现场。2015年,将在老君镇、东峰镇、迎接镇等3个乡镇学校开展片区课改研讨会,促进农村区域课改经验交流。指导各校强化参培教师回校后组织有效二级培训,把学到的课改经验运用于教学实践,带动全校教师共同开展课改实践。
3、落实课改措施,构建管理体系。全区各级各类学校要增添课改具体措施,落实课改专项经费,强化教师课改培训,切实开展课程改革主题活动,教研工作要服务课改,课改工作促进教研,进一步完善课改管理制度,加大对教师课改工作的考核力度,加强区域生态教育建设课堂研究,要大胆探索研究切合本校实际的课改新模式,强力打造生本课堂,构建课改管理体系。要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负责人的课改工作领导小组,至少构建三层管理网络:以校长为核心的决策层,以教导处(教科室)为重点的管理层,以课改教研组长,一线教师为主体的执行层。实行层层负责纵向管理,使课改各环节得以真正落实。
(五)狠抓课堂效率,提升普通高中教学质量。
1、层层督查到位,狠抓高中教学常规。认真做好高中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局机关包联人员坚持督查到位,区教研室坚持专项视导到位,各校负责人坚持目标管理到位,各学校领导蹲班联系指导到位,各科任教师包联督促关爱学生到位。落实“高一抓起、一抓三年”的管理措施。做好普通高中招生工作,认真组织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工作。
2、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学习成效。指导各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努力构建“以生为本”的生态课堂,一方面研究适宜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以先学后教,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的课堂导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学习能力训练的综合培养,全力打造快乐高效生态课堂。另一方面要坚持抓好高三复习课、讲评课的教学指导,进一步强化集体备课,以此提高课堂效率与复习课效率。同时组织好各年级学科教学研讨会,进一步提升学校课程管理能力和教师课程实施能力。
3、加强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管理督查。根据市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区3所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要认真做好复核确认验收工作。2015年3月,市教育局将对我区三所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进行复核确认,学校要再次整理相关资料,及时梳理整改初验反馈的问题,确保顺利通过市教育局的复核验收。
(六)坚持立德树人,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队伍建设。各校干部、教师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及“中国梦”系列重要文件精神,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认识和政策理论水平。抓好德育骨干及班主任队伍的培养,加强未成年人“心海护航”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
2、加强阵地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要保证德育工作经费的投入,加强德育阵地建设,配置基本设备设施,提供物质保障。各校要利用各种渠道,充分发挥校园电视、广播、网站、校报、橱窗、板报等阵地的育人作用,打造班级文化建设,挖掘校园文化内涵,强力打造校园文化,营造优美育人环境。
3、开展主题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各校要做到有标语、有专栏、有活动、有记录。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爱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三节教育;组织“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月”活动,加强禁毒教育和法制教育,举办法制警示教育巡回讲座,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学雷锋“五个一”活动,大力选树宣传先进典型;继续开展“日行一善”志愿服务活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爱心小天使”、文明礼仪教育等活动。组织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进行国家版图意识教育。
4、加强德育课堂教学及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德育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上好《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挖掘各学科蕴含的德育资源,把德育有机渗透到各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中。各中小学必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做到有课程、有教师、有教材、有教学、有效果,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5、抓好社会实践及校外教育工作。各校要继续加强校外德育基地建设,建立学生校外实践园地;落实学生参加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各环节管理;大力推进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建设,加强师资配备和培训,确保5月份投入运行。已建成的“乡村学校少年宫”要加强日常使用管理,制定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定期定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保证学生人人参与、周周参与,注重少年宫软件资料建设,认真筹备2015年5月召开的全区学校少年宫建设工作现场会。
6、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及特殊群体学生关怀。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建设。要做到有牌子、有阵地、有队伍、有措施、有记载。全区拟于3月下旬召开中小学家长学校建设工作推进会。继续组织指导多所学校进行“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创建工作,指导二中作好“全国优秀家长学校”迎检准备。各校要与社区、家庭配合,特别关注留守学生、残疾学生、失依儿童、单亲学生、贫困学生、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有心理疾患的学生及后进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抓好“留守学生之家”的建设、管理和使用。
7、加强德育教科研工作,规范德育目标管理。加强德育科研立项课题研究,德育教研活动的评比、竞赛,德育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究。继续推行学校德育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对德育工作成绩显著的学校进行表彰或奖励,对德育工作薄弱的学校责令限期整改,督促各校严格执行学生期末德育成绩考核评价。
(七)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学校体育工作。
一是继续规范体育常规管理工作。今年将继续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确保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上报率达100%,确保学生体质健康成绩逐年上升;抓好“体育艺术2+1项目”(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的推进工作,抓好全区中小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和长跑活动;督查指导各中小学校开展丰富多彩、强身健体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组织好相关体育比赛(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各校要认真实施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确保开足、开齐体育课程和课时,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二是认真组织好运动会、艺体节、体实考项目和各项比赛。指导各校做好迎战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的准备工作和比赛期间的工作;认真组织开展“新华文轩杯”第六届中小学生艺体节;选拔优秀运动员参加市教育局2015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组织开展全区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加强过程管理,严格考试纪律。认真开展好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和新增项目的训练,积极参加省、市、区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体操等比赛。
三是认真实施学校体育艺术工作五年行动计划。认真贯彻〔2012〕53号、川办发〔2013〕6号、川教〔2014〕71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五年行动计划(2014—2018年)>的通知》(资府办发〔2014〕50号)等文件精神,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切实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问责机制。各学校要尽力改善体育教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齐开足体育课程、落实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规定、实施学校体育评价制度,逐步实施本校体育艺术五年行动计划。
四是积极开展体育工作评估、阳光体育学校创建工作。开展对学校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质监测工作的常规检查、指导。督促各校10月底前完成国家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等工作。继续开展市级和省级“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并逐步把“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列为评估各类示范性学校的必备条件。2015年指导二小和马鞍九义校创建省级“阳光体育学校”,指导三贤九义校、绵阳中学育才学校和老君镇初级中学创建市级“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力争年内圆满通过评估验收。
五是开展足球教学,创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指导有条件的学校积极组织中小学足球教学辅导,规划指导中学、七小等6所学校积极争创“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2、学校卫生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学校卫生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着力抓好学校健康教育,落实健康教育每学期不少于6-7课时,达到有课时、有教材、有教师、有教案、有考核、有评价的“六有”要求。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深入开展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组织实施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落实岗位职责,加强保护学生视力工作。狠抓学校爱国卫生工作,继续开展校园内公共场所禁烟活动,创设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开展预防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及禁毒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加强学校重点疾病防控工作。
3、学校艺术教育工作。
规划指导七小创建省级艺术特色学校。开展全区中小学开齐开足艺术课程专项督查。组织中小学参加省第十一届中小学生优秀艺术人才大赛和区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班级合唱和校园集体舞,使中小学生在校期间学会使用一至二种乐器、培养一至二项艺术爱好。继续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和戏剧进校园活动。指导各校搞好“五四”、“六一”、“元旦”的庆祝活动;继续组织全区中小学生硬、软笔书法比赛。组织好“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及全区中小学生诵读比赛和合唱比赛,“牵手国寿,梦想家园”少年儿童绘画评选和“美丽中国梦”第三届国家版图知识竞赛和少儿手绘地图大赛。
4、科技教育。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及《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以活动为载体,督促指导各学校以节能减排为主题,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月、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日活动,活动要有方案、有总结、有简报、有过程记录。与区科协密切配合,认真组织开展第三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全区中小学中认真开展好“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征文与制作评选活动。做好科普调查统计工作。
5、学校国防教育。
认真落实学校《国防教育法》规定,提高国防教育在地方课程中的开课率和军事训练的开课率。进一步贯彻《高级中学学生军训教学大纲》,确保高中阶段新生参加军训面达100%,有条件的初一新生也要组织军训,同时要提高军事理论的开课率,增强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认真开展国防教育日活动,进一步增强师生关心国防、支持国防、自觉履行国防义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开展双拥工作,落实《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配合区人武部做好征兵宣传、文凭审核等工作。
(八)以教科研促发展,彰显学前教育特色。
1、以科研为契合,促进城乡幼儿园双向互动发展。
在省级课题《区域推进镇乡中心幼儿园建设实践研究》中期成果的基础上,调整思路,有针对性地继续深入开展城乡六片区结对帮扶活动,实现六片区城区示范园与镇乡中心幼儿园双向互动发展。一是强化城区示范性幼儿园精细化管理。细化教学过程管理,突出游戏化、特色化教学效果,充分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引领全区幼儿园健康、优质发展;二是规范镇乡中心幼儿园园务管理工作。新建幼儿园在初始阶段管理工作必须套模发展,常规管理基本制度要求基本一致,达到规范化的基础后再进行变通发展;三是加大中心园教学教研工作专项辅导。建立完善园本培训制度,定期组织教研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参与教学竞赛、教师技能比赛等。
2、加强内涵提升,努力追求优质化发展之路。
以“片区推进,个体培育,特色发展”为原则,在统一要求镇乡中心幼儿园规范化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搭台子、引路子,促进优质化、特色化发展,提升幼儿园的内涵。指导一些教学条件成熟的中心幼儿园,开设本园特色教育活动,挖掘乡土资源,大胆构建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建设,进一步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
3、狠抓幼师队伍建设,不断增强教育发展后劲。
继续抓好幼儿教师队伍专业培养,组织公办幼儿园教师专题全员培训,举办第四届幼儿园园长高峰论坛会。进一步加强镇乡中心幼儿园转岗教师的专业技能学习。邀请省级知名专家赴讲学,专题辅导幼儿园教材教法,定期组织全区公、民办教师开展幼儿教学研讨课、片区交流观摩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全区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
乡村少年宫交流材料范文4
一、房山区城市化的现状
近年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房山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城市化作为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区域城镇空间体系初步形成。2007年初,《房山新城规划(2005--2020)》获得市政府正式批复,“首都西南枢纽、友好产业新区、山水文化名城”功能定位的明确。为全区加快城乡规划体系编制工作、推进城乡空间资源优化配置奠定了坚实基础。围绕新城规划,在原有城镇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了以良乡、燕房两大新城组团为核心,以长沟、窦店、琉璃河、韩村河四个中心镇及长阳、阎村、青龙湖等众多建制镇为重点的城镇体系,初步建立了新城、重点镇、一般建制镇、中心镇四级城镇空间结构体系,为优化城乡空间资源配置确定了方向。
二是城镇综合承载功能不断提升。近年来,房山区始终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的方针,全区道路交通承载力进一步提高,多宝路、阳光大街、长虹路、西潞大街等市政道路先后实施,大件路、长周路已经建成通车,轻轨房山线、六环路正在加快建设,连接市区、沟通乡镇的快速交通网络正在形成。通过实施“引磁入房”、“引万入良”、良乡污水处理厂等大型市政工程,加快长沟、长阳等乡镇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加大文化、卫生、教育建设投资力度,城市综合承载力进一步提升。通过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创卫”工作取得圆满成功,长沟镇和长阳镇分别获得“国际生态安全示范镇”和“首都园林式小城镇”称号,全区城镇面貌发生了较大改观。
三是城镇经济带动效应日趋显现。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全区始终把发展城市经济和园区经济摆在重要位置,随着城镇综合服务功能的提升,城镇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2008年,“三街九镇”完成税收19.8亿元,占23个街道、乡镇税收的88.3%。以城镇发展为依托,全区产业园区发展步伐明显加快,2008年,园区(基地)内企业累计达到3321家,上缴税金18.5亿元,占区域税收总额的32.6%,初步形成带动区域发展的有效载体。
四是城镇吸纳人口能力不断增强。随着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速度呈现加速趋势。2008年底,全区已有非农业人口39万余人,占总数的51.6%。特别是“三街九镇”以不足39%的区域面积,集聚了65.5%的区域人口,仅良、房户籍非农业人口就达14.7万余人,占全区非农业人口总数的37.4%。
尽管城市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受城乡二元体制和农村发展水平的制约,房山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相比,与首都城市发展新区的功能定位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现为:
一是全区城市化水平与全市整体水平差距仍然较大。受思想认识、交通瓶颈等因素制约,全区上下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首都意识不强,不善于从全市发展大格局中把握房山的功能定位,更没有把城市化作为全区发展的总体战略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房山融入市区的广度和深度远远不够,加之建设资金缺乏等因素制约,全区城市化水平与全市整体水平差距仍然较大,比全市84.9%的城市化水平低了33.3个百分点,城市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尚未充分显现。
二是新城形象和城市功能与首都城市发展新区的要求还不相称。近年来,房山区虽然加大了新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但由于新城建设尤其是良乡组团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较晚,市政配套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欠账较多,与新城发展还不同步。燕房组团一些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较差,供电、供气、供水、供热改造仍有大量工作要做,图书馆、体育馆、影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存在着数目较少、档次不高的问题,与建设生态宜居新城的目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三是城镇统筹发展能力还需进一步优化。受土地资源制约影响,全区新城规模偏小、空间不足的问题仍很突出,建设档次、环境面貌、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与发达地区和先进兄弟区县还有较大差距,新城占全区经济总量的份额仅为31%,与重点乡镇相比不占据明显优势,应有的集聚、辐射和主导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城镇方面来看,由于缺乏区域总体规划的协调、指导,各城镇之间横向联系不强,特色不够突出,职能分工互补不明显,难以发挥各自优势,城镇间的相互协调、整合较困难。
四是城市化与功能区尚未形成互动发展的良性态势。受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的影响,园区(基地)发展缓慢,整体优势还不突出,对城市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不足。2007年,全区园区全部工业产值、技工贸收入、税收仅占全市的3.7%、1.7%和1.8%,与海淀、朝阳、顺义等区县的园区经济实力差距较大。
二、房山区加快推进城市化的基本思路
按照国际经验,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1000--2000美元、城市人口超过30%时,将进入城市化加速期。2008年,房山人均GDP达到3585美元,城市化水平达到51.6%,已经进入了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为全面加决城市化进程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首都发展大格局中准确把握房山的功能定位,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促进现代化,使房山全面融入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实现房山跨越发展。
(一)总体设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三个北京”要求,加快推进“三化两区”进程,按照“两轴、两带、多点支撑”的区域经济布局,抓住轨道交通房山线开工建设的重大契机,加速融入市区,全面对接首都,充分发挥房山新城在承接市区产业、吸纳市区人口、涵养首都生态的重要功能,坚持并依托重点功能区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新城和重点镇的综合承载与要素聚集功能,促进人口、产业、资金、技术向城镇集聚,最终形成“点状分布、组团发展、带状拉动”的空间发展格局,推进房山区域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
两轴:指京石高速发展轴、良乡和燕房连接线发展轴。
两带:指西部浅山区发展带、东部轻轨房山线发展带。
多点支撑:指在两轴、两带交汇的重要节点,以功能区为支撑,形成多个带动区域发展的特色经济中心,支撑新城组团和中心镇发展。
(二)主要目标
通过努力,到2012年基本实现以下目标:
――城市化率明显提高。全区城市化水平达到70%,年均增长4.6个百分点;新城居住人口达到40万人,重点镇中心区人口达到3万人,人口集聚率达到
40%。
――城市要素聚集和经济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城市化成为全区发展的第一拉动力,城市经济在区域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新城创造的GDP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50%。镇均财政总收入超过1亿元,每个中心镇形成1个产业功能区,培育1--2个优势产业集群,形成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镇域主导产业。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突破新城建设的瓶颈制约,缩短与市区在时空上的距离。形成与市区的文化、信息、人才等高端要素的无障碍交流,建成比较完备的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供气和污染治理、防灾减灾等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形成较为完备的文化、教育、艺术、新闻、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等城市文明设施和法制健全、管理有序的城市管理体系。
――“两轴、两带、多点支撑”的城市布局基本形成。建成以新城组团为中心、重点镇为骨干、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规模结构组合有序,功能定位优势互补,空间布局科学合理,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化城市体系。
三、加快房山区城市化进程的对策措施
在首都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阶段,我们要按照建设“三个北京”的新要求,紧紧抓住首都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契机,遵循大都市郊区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加快推进城市化,努力建设产业友好、生态宜居新房山。
(一)全面对接市区,加速融入首都
将全面对接市区、加速融入首都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任务,作为推进“三化两区”战略的根本导向,按照“主动对接、全面合作、互利共赢”的要求,以观念转变为先导,以交通接轨为突破,以功能融入为根本,在全市发展大格局中明确房山定位,在全面接轨市区中彰显区域特色,努力推进房山城市化的跨越式发展。
1、转变发展理念。紧紧抓住首都建设“三个北京”、推进城乡―体化发展的重大机遇,淡化行政边界,突破地域限制,强化“三种意识”,从更高层次、更大空间上谋划房山的发展。一是强化首都意识。广泛宣传发动,使全区上下充分认识全面对接市区、加速融入首都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全区规划体系的优化完善和“十二五”规划的前期工作,进一步完善区域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融入首都的指导思想、目标、重点和具体措施,从城市功能、产业布局、资源配置等方面真正把房山的发展纳入到首都整体发展格局中,并加快由规划阶段转入实施阶段,尽快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二是强化开放意识。尽快与市区建立起有效的交流合作机制,通过区县合作、园区共建等方式,有效引导市区优质要素向全区转移,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同时,积极参与南城及西南部地区的区域合作,加快与周边兄弟区县形成“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兴、优势共享”联动发展机制,深化在功能区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沟通合作,共同推动京西南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三是强化品牌意识。着力加强城市形象的总体策划设计与推介工作,充分借鉴发达城市在地区形象总体推介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与全国知名传媒合作,进行总体策划,整体包装,全面打造CSD――中央休闲消费区的房山品牌新形象,切实提升房山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扩大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
2、突破交通瓶颈。以强化房山交通枢纽功能为目标,按照对内大循环、对外大开放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新一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加快形成贯穿全境、辐射京冀的“主干线网”交通框架,使首都乃至京冀地区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能够陕速进出房山,为推动区域发展创造更加便捷的交流通道。一是进一步畅通进京通道。以轻轨房山线建设为龙头,加快启动京良路和丰良路两条延长线建设,继续抓好六环路建设,主动配合做好京石第二高速筹备工作,加速形成多条对接市区的快速通道,实现各类交通设施与市区的无缝对接,使房山更多的区域纳入首都城市布局,用快速交通通道形成的同城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的城市化。二是完善区域内部交通体系。启动重大交通骨架项目建设,着力构建覆盖全区的“七横、八纵、十放射”的区域公路网络体系,加快建设黄良路、良乡东路延长线等连通周边新城、连接重点乡镇的道路工程,积极筹备胜南路等南沟和北沟快速通道建设项目,加快形成以良乡、燕房新城为中心,以青龙湖、长沟、琉璃河、阎村、窦店等为节点的综合交通运输通讯网,在推动城市化过程中充分发挥城市景观走廊和经济大动脉的作用。
3、彰显新城特色。认真落实“首都西南枢纽、友好产业新区、山水文化名城”的新城功能定位,努力打造与市区同等的公共服务和优于市区的生态环境,通过“三大转型”,尽快融入首都城市发展进程,使房山成为与市区既有空间组团的相对独立,又有各类资源要素无缝对接的现代化新城区。一是实现由通道型向枢纽型转变。充分利用房山连接京冀的区位优势,积极参与周边兄弟县市合作与发展,启动区域物流商贸中心建设,增强各类要素的集聚和扩散能力,形成新城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洼地”效应,逐步把全区建设成为服务首都、对接河北的“京冀枢纽”。二是实现由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变。充分发挥生态人居环境一流、科教文化发达的优势,积极承接市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加快培育发展人才培训、软件开发、信息工程、新型物流、文化创意等新型业态,实现城市经济由传统加工业为主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转变,将房山建设成为首都西南的科研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高端物流商贸基地,成为全市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区域。三是实现由资源型向生态型转变。充分发挥独特的风景旅游资源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保护以森林、山体为屏障的近郊生态圈,开发以沿河为主线的城市生活生态岸线,通过建设区域性旅游服务中心,加快培育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文化休闲等生态产业,将房山建成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旅游度假胜地与宜业宜居新城。
(二)坚持强化功能,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
以良乡、燕房两个组团为龙头,以中心镇为依托,坚持城市外部规模扩张与内部功能完善相统一,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集聚、整合和统筹城乡资源,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
1、老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并重,强化新城组团的龙头带动功能。坚持新区建设与老城改造双轮驱动,拉开新城建设发展框架,继续完善新城空间结构,着力提升城市核心功能。一是加快新城区建设步伐。良乡新城组团东区要依托紧邻首都主城区的区位优势,以长阳、拱辰等轨道交通房山线沿线区域为轴心,通过高端住宅小区、核心商务圈、现代文化创意聚集区等重要功能区建设,使之逐步成为房山新城东部发展主轴上的重要一极,减轻老城区过于集中的人口压力,带动城区产业、人口均衡布局与发展。二是推动老城改造升级。良乡新城组团要将老城区各项功能的调整、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用地结构的调整有机结合,有序推进拱辰街道一至五
街改造工程,着力增强老城区在商贸、金融、信息和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功能,同时大力改善老城区居住环境,提高居住质量,集中力量在老城区建设各具特色的花园式建筑群,彻底改变老城区面貌;燕房新城组团老城区要加快启动改造工程,通过狠抓城市集中供暖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凝聚人气、商机,打造商贸、住宅和第三产业集中区,全面提升城市品位。三是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以关注群众日常生活的功能配套和满足群众的各种需求为重点,在巩固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城市道路、供水、园林绿化、环卫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文化馆、少年宫、影剧院、图书馆等社会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主体,包括新城综合医疗中心、妇幼保健院、中医医院和疾控中心在内的新型卫生服务体系,为新城居民营造―个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生活空间。
2、突出特色与完善功能并举,强化重点城镇的综合承载功能。加快重点城镇建设,充分发挥小城镇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和联结城乡的纽带作用。一是以特色兴镇。结合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脉、风土人情等方面因素,综合考虑产业特色、建筑特色、自然特色、功能特色和文化特色,推行多样化、差异性的城镇发展战略,有针对性地在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户籍、用地等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在全区尽陕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商贸镇、工业镇、旅游镇和生态镇。二是以功能强镇。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突出抓好供水、供电、供气、防洪、治污配套基础设施,完善金融、科技、文化、教育、医疗等服务设施,按照产业集聚、人口集居、资源集中的思路,实现产业园区(基地)与城镇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着力提高城镇核心区域、重点部位、节点地区的建设水平,真正形成并发挥好城镇在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功能,有效地带动广大乡村的发展,形成区域联动的辐射力。
3、迁村并点与村庄改造同步,强化新农村宜居宜憩功能。坚持以城市化的思路推动新农村建设,不断完善村庄功能,提升村庄形象,促进村庄向社区转变,推进农村与城镇对接。一是积极开展迁村并点工作。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集中、调整规模”的思路,加快中心村建设和空心村改造步伐,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山区人口搬迁工作,除少数不宜撤并的特色村外,对地质条件恶劣、规模偏小、布局分散的村适当进行撤并搬迁,把零星分散的自然村落集中建成较大的居民点或中心村,实现城乡人口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建设用地的集约集聚利用。二是加快村庄改造升级。按照“生态优先、完善功能、保持特色”的要求,以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不断加快农村地区水、电、路、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文化、教育、医疗等服务设施,加快农村地区与城镇地区在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上的对接,将城市功能引入到农村腹地,努力建成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宜居宜憩新村,切实让农村群众过上与城里人同等质量、甚至优于城里人的生活。
(三)坚持产业化与城市化互促并进,以功能区建设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把城市建设与产业集聚紧密结合起来,依托功能区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布局调整,在全区形成三个特色鲜明的功能区域,为全面加快城市化步伐提供有力支撑。
1、打造东部城市经济带板块。通过良乡高教园区、物流基地和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形成横通良乡、燕房两个新城组团,包括长阳、阎村等重点城镇在内的城市经济带,形成推动城市建设和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核心区域。良乡新城组团东部地区要借助良乡高教园区高端人才、技术、信息汇聚的优势,着力打造高校教学、高档居住、高科技产业园三大功能区,加快发展产品研发、文化创意、职业技术教育、高端酒店等服务业;西南区域要借助良乡物流基地等优质载体,加快建设物流设施、物流信息、物流配送三大平台,重点促进购物休闲、商贸会展、物流配送、仓储批发、电子商务等业态发展,打造京西南物流集散中心。通过加快良乡高教园区和物流基地建设,推动整个良乡新城组团的城市化进程。燕房新城组团要以建设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为目标,紧紧抓住燕房合作契机,全力为燕化的发展做好服务,依托燕化的产业链,积极开发下游产品,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落户,形成石化产业集群,壮大区域经济实力。沿轻轨房山线发展带要充分利用紧邻首都主城区的区位优势,将住房建设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加快普通居住区和开发度假型住宅区建设,打造一批特色鲜明、造型美观的精品小区;特别是尽快启动轨道交通周边―体化建设,依托中核集团北京科技产业基地和中央休闲消费区,加快轻轨沿线地区的配套开发,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高端商务设施,吸引高端消费群体,拉动周边地区房地产、旅游餐饮、医疗康复、酒店会展和物业服务等产业发展,促进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为主体的城市公共服务产业发展,使之成为房山连接市区的发展主轴,承接市区产业转移的重要窗口。
2、打造南部平原区经济板块。充分发挥城镇基础设施和信息、政策等优势,积极引导园区、产业、资金、劳动力向城镇集中,加快形成以重点园区为龙头、各类特色专业市场为依托、规模化农业产业区为支撑的城镇经济格局,形成推动城乡协调发展、联结新城组团和西部山区的重要板块。一是加快重点功能区发展。坚持把功能区作为推动城市化的重要区域,深化与中关村科技园区、亦庄开发区合作,主动接受市区的辐射。窦店现代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要抓住一期收购德尔福项目成功的契机,加快运作,加快土地一级开发,逐步形成房山乃至首都经济的新支撑;琉璃河农业示范产业基地加快与中粮集团合作,打造高端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形成立足北京、面向全国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示范和带动京冀农业产业化发展。二是加快培育各类专业市场。依托京石高速和其他主干道路,全面整合升级全区各类专业市场,加快贮藏、包装、运输、信息物流配送中心等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面向首都的市场销售网络,尽快形成京冀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最具吸引力的建筑建材、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和从业场所,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城镇建设。
3、打造山区经济板块。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山区的龙头产业作用,围绕旅游目的地建设,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和城市服务设施建设,努力构筑吃、住、行、游、购、娱的配套环境,加快山区城市化步伐。一是加快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建设。紧紧抓住世界地质公园揭碑开园的机遇,借助区域旅游集散地的优势,充分发挥房山区的品牌优势,全面整合北京人遗址、金陵遗址、云居寺、石花洞等旅游资源,以综合旅游产业为主导,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历史人文、地质科普四个旅游品牌为重点,力争利用3,_-5年时间,把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建成集中体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要求、带动区域发展、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的首都重要功能区。二是以浅山区重要节
点建设带动深山区发展。加快培育南沟、北沟“两带”发展区,南沟发展带以长沟为综合服务管理基地,北沟发展带以青龙湖西部为综合服务管理基地,充分利用交通、信息和区位优势,主动顺应旅游业深层次、宽领域、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加快观光型旅游向商务型、会展型旅游转变,带动餐饮服务、商贸物流、交通运输、房地产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加速形成纵贯南北两沟、辐射京冀的生态旅游经济带,将房山建设成为有特色、高品位、国际化、大客流的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更好地承担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
(四)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着力破解城市化进程中的难点问题
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在创新投融资机制、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城中村改造等方面取得突破,建立起有利于加快推进城市化的政策机制和运作机制。
1、深化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破解融资难问题。逐步放开城市建设领域,努力改变由政府包揽城市建设的做法,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逐步放开城市建设的投资领域,引导、鼓励社会力量直接投资城市建设,形成多元参与的城市建设融资格局。一是建设多元化资金筹集模式。在争取更多国家和市级建设资金投入的基础上,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开发谁经营”的原则,积极探索BOT(建设―经营―转让)方式和TOT(转让―经营―转让)方式等特许权经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二是畅通城市土地资本积累渠道。充分发挥政府统一征地、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管理的职能,探索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推行公开招标出让和拍卖出让,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促进城市资本的保值增值和滚动发展。三是盘活城市存量资产。对确能受益并能计价的基础设施,将公共停车场、城市公交线路、垃圾处理中心的经营权和道路、广场、花园的保洁权,将文体场馆、标志性建筑的冠名权,城市重大活动的广告权、赞助权等,实行公开招标或拍卖,扩大城市发展的资本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