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课程学习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课程学习总结范文1
高等职业院校十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环节比重一般都达到50%以上。与之相适应,高职院校的网络课程在建设时也需要体现实践教学的功能。网络课程是基于Web传输的为完成某学科或领域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组织起来的相对完整的学习经验体系,它包括围绕特定学习目标而设计组织的系列学习内容、为实施课程而设计的交互性学习活动,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的复合体。《涂料生产》课程是贴近涂料生产实际的一门专业课程,其网络课程的受众除了在校的学生,还有涂料及相关企业的技术人员、业余爱好者等,因此在建设网络课程时也需要满足受众的需求,以充分发挥网络课程在线教育的作用。
一、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撑功能
《涂料生产》网络课程以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研发的网络教学平台作为课程建设的平台,并充分发挥其功能。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来设计和实施。设置了课程标准、教学材料、课程作业、试题试卷库等与学生在线学习息息相关的栏目,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在线学习。课程还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在课程网站中充满丰富的实践教学元素,着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教学材料一栏,提供了根据课程内容精心制作的演示文稿、实验实训教学指导书、实训课操作过程录像以及与课程相关的课外资料的下载与浏览服务。只要具备计算机和网络条件,学习者就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随时随地进行理论学习以及实训观摩。课程最终以学生满意为标准,搭建良好的师生互动平台,开设了课程问卷、答疑讨论、教学邮箱等栏目。通过课程问卷,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对课程的意见、建议,不断完善课程建设;通过答疑讨论栏目,及时在线解答学生的疑问,与学生讨论课程相关的问题,提高效率,同时也与现阶段学生的特点相适应,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邮箱则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私密的沟通渠道。此外,还设置了课程管理栏目,主要是给老师提供一个管理课程栏目、元数据和选课学生等内容的工具。通过该栏目,老师可以不断完善课程的栏目、样式,还可以统计、分析学生在线学习的各种情况,包括进入课程次数、课程讨论区发表话题次数、阅读课程教学材料次数、上交课程作业次数、提问次数以及阅读试卷库试卷次数等等。
二、发挥校企合作在网络课程建设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注重校企合作。网络课程的建设,同样离不开企业的支持,《涂料生产》网络课程就是校企共建的成果。企业技术人员在该课程建设中,在课程内容的选定与编排、教学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实训视频的制作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弥补了学校专任教师在生产实际经验方面的不足。同时,企业技术人员也参与网络课程的答疑讨论,为学生解答问题,尤其是工厂生产实际的问题;回复学生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电子邮件等。由于企业技术人员工作在涂料生产一线,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更具说服力,对学生有着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网络课程学习评价的形式和手段
《涂料生产》课程采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策略。
1.形成性评价
针对网络学习和课程特点,本课程特别注重形成性评价。
(1)平时在线作业评价:一般在线3 次作业(不含专题习作),学生的作业提交情况、评价和成绩在教学平台都有系统的记录,作为总评成绩的主要参考。
(2)网上学习的时间和次数:教师通过课程管理栏目,可查看每个学生在网上学习的时间和次数,学生的网上学习活动记录可作为评定总评成绩的参考之一。
(3)网络答疑和专题讨论的情况:学生参加网络答疑提交问题次数,在BBS 专题讨论区的发文数也都有详细记录,作为总评成绩的参考之一。
2.总结性评价
网络课程学习总结范文2
摘要: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是网络课程实践开发的核心。以《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为例,对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学习环境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等各环节进行探讨,为相关课程的网络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0引言
网络课程是网络教育资源中的核心部分,设计和开发优质的网络课程是我国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而迫切的课题。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是网络课程开发的关键环节,是提高网络教学质量的前提,关乎网络课程的最终质量,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做到精心的设计。本文以《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课程为例,探讨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中的相关问题,旨在为运动人体科学和其他学科的网络课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1《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思路
《运动人体科学基础》是研究人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人体在体育运动影响下的变化规律以及预防运动伤病的一门学科[1],是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在校园网环境下实施《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不仅可以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愿望,同时还可以为广大的体育爱好者提供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以学习者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是网络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设计网络课程时,要在课程中嵌入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更要考虑如何帮助学习者实现有效学习,使学习者能够主动诊断学习需求,形成学习目标,确定学习资源,选择学习策略,并且能够评估学习效果。《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前3级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
2《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
2.1 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导向,又是检验学习者在网络学习活动中达标效果的尺度,为制定教学策略提供依据。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力求使教学目标明确化和层次化,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适合不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并给学生学习建议,让学生根据不同学习内容来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了解体育运动对身体各器官系统的良好作用和增强体质的原理。学会预防运动伤病、掌握简易急救方法。针对不同人群,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和训练;培养沟通交流、教学与育人能力。
2.2 教学内容设计《运动科学基础》选用的主干教材是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校本教材《运动人体科学基础教程》。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全面的分析整理,加入最新的研究成果,按照《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的课程标准精心设计,以运动为主线,突出运动特点,分为“人体有机整体的认知”、“人体运动的执行体系”(骨、关节、骨骼肌),“人体运动的保障体系”(消化、呼吸、泌尿、循环),“人体运动的调节体系”(感官、神经、内分泌)四个课程项目(见表1)。把选定的课程项目进一步分解为十个模块,形成节点,以超文本的形式来编排和组织教学内容,学习者可以依据个人的学习需求通过文本、图形、热区、按钮等超文本链接方式任意选择学习路径。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层次将教学内容用直观的图像、动画、视频和恰当的声音解说等媒体相结合来表现,创造了立体化的教学和学习环境。
2.3 学习环境设计网络课程中的学习环境包括自主学习环境与协作学习环境两部分。自主性是网络学习的一大特点,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空间是实现自主学习的保障。《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采用超文本方式组建模块化知识内容,各模块具有丰富的案例和学习资源能够为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提供示例和帮助,建立的自测题库能为学习者进行自我评价。协作学习是网络教学活动的又一大特点,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通过与人协作可以更进一步地培养其高级认知能力。《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通过搭建交流论坛和常见问题列表,学生之间可以就某论题进行讨论,对于讨论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还可以向教师进行咨询以获得帮助。
2.4 教学策略的设计根据教学目标,网络课程为学生建议一些适宜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组织形式,学习者自己生成学习目标,自己控制学习路径,但是防止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目标相偏离,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设置有关键点,以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而高效学习。学习者可以通过人机交互、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学习者之间的教与学交互活动,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学习、讨论学习和协作学习。
根据建构主义认知理论“情境”是进行意义建构的要素之一。本网络课程利用网络庞大的信息容量和多媒化信息传播方式为学习者创设丰富的资源情境、案例情境、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习者积极参与,积极探索。
网络课程由于信息量庞大、开放性强等特点,使得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迷航现象,设计清晰、明确、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导航系统便必不可少。《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通过课程导航模块对对课程知识结构及其联系总体展示,通过目录树直接选择进入各知识点进行学习,起到认知地图的作用,并且为学习者提供搜索引擎和相关资源站点链接等导航方式,为学习者提供更大的学习自由度和学习空间。
2.5 教学评价系统设计《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教学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教师在实施网络教学活动中利用程序设计技术对学习者的学习状况进行详细记录,获取相关数据和资料,及时了解网络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对网络课程进行改进以及完善网络教学策略。形成性评价的方式主要有讨论、开展学生调查、章节在线测验等。总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完成后对网络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其方式主要有总结性测验和问卷调查以把握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反应。总结性评价的设计过程包括试题库的建立(小练习、章节测验、学期总结试题)、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数据的回收与分析。
3结束语
网络课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注重意境创设,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研发高质量的网络课程是当前现代远程教育的需要,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实践与探索,必然会产生更规范、更符合网络课程质量要求的理论和技术,促进远程教育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网络课程学习总结范文3
在当前课程开放与资源共享运动潮下,在线学习效果优化方法已成为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点。文章通过对当前网络课程应用现状的分析,发现众多课程存在知识模块庞大和聚合度过高等问题,不能有效适应网络学习者特征,学习效果也不能得到充分地保证。针对当前网络课程知识块过于“臃肿”的弊端,文章提出网络课程微型化设计的方法:根据知识细化理论对较大知识块进行重新切割、选择、排序,并按层次进行组织,以符合不同学习者学习需求。在微型学习理念与细化理论指导下,文章对微型网络课程特点、设计原则、知识细化方法、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评价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基于Moodle平台设计与开发了一门微型化的网络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微型化;网络课程;设计;开发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9―458x(2014)04―0089―06
当前网络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之中,国家精品课程、各大院校网络课程相继被大量开发应用,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共享。尤其近期以Coursera、Udacity和EdX 三驾马车为代表的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似乎也满载美国名校的精英课程驶往世界各地。但是现实状况是怎样的?据调查发现,学习者每次登陆精品课程网站学习的时间量不足,76.92%的学习者每次登陆精品课程网站学习的时间“不到1 小时”,而“1-2 小时”者也占总样本的23.08%[1]。 Katy Jordan 博士对MOOC课程完成率调查结果显示:MOOC课程的平均完成率低于7%,且完成率最高的课程是“Scala函数式编程原则”,由瑞士洛桑理工学院在Coursera平台提供,在5万名注册该课程的学生中,约19.2%完成课程;而普林斯顿大学的“1300年后的世界史”,在83000名注册学生中只有0.8%完成该课程 ,完成率最低[2] 。
无论是国家精品课程,还是MOOC课程都难以具有较高的课程质量,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通过相关调查得知网络学习者具有以下基本特征:自控能力差,缺乏时间管理意识;学习依赖性强;学习者信息素养或知识管理能力较低等[3]。通过对相关网络课程的观察不难发现:大多数网络课程都具有知识模块聚合度过高的特点,需要学习者花费较长时间才能将知识点学习才能完成,而在嘈杂的网络环境中显然具有一定的难度。可见,高聚合度的知识模块并不能有效适应网络学习者特征。
我国网络教育以成人继续教育为主,成人学习者对网络课程的要求更高。成人学习者具有如下特点:① 对于成人学习者,更重要的教育目的在于确认其成就感、所获得的能力、寻求工作的意义以及从社会责任中追求自我存在的价值。② 成人学习者时间松散、不紧凑,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解决问题需要针对性强、易操作等性质的课程[4]。传统教育体制中的某些知识、学习方式并不适合成人学习者,网络课程中高聚合的知识模块同样不适合于快节奏生活的成人学习者。相对于在校学生,成人学习者已经参加工作、组建家庭,工学矛盾使其没有过多集中的时间进行学习,其只能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微型化学习能够适应碎片化的学习时间。以现有大学的课时结构,作为网络课程学习的时间尺度,显然会造成人学习者的学习认知负荷超载。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年学习者的记忆识记能力出现衰退,这就意味着需要通过及时学习反馈和增加记忆次数进行知识的保持,如何对知识点及时反馈和多次记忆,微型化网络课程可以发挥自身优势。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微型化的知识主题与学习任务构成的网络课程是能够适应成人学习者特征的课程学习方式。
一、微型化设计相关理论与理念简介
(一)微型学习理念
Theo Hug 是较早界定微型学习概念的学者之一, 他认为“微型学习是处理比较小的学习单元并且聚焦于时间较短的学习活动”。 微型学习所秉持的基本假设是如果信息被拆分成为更小的学习单元,如果学习以小步子进行,那么人们的学习就会更好、更有效、更简便、更加充满乐趣[5]。微型学习(Micro learning)被看作是数字化网络学习环境中一种新型、实用的学习理念。对其更全面的认识是理解其英文原词中“Micro”所具有的微、小、轻、快等多个含义,Micro 既表示学习内容组块的知识含量,也蕴含对这种学习的品性格调特征的描述[6]。基于微型学习理念,根据成人学习者特征,本课程将宏内容进行细化分解,设计微型学习活动,以主题与任务活动的方式进行学习内容的呈现。
(二)细化理论
细化理论主要用于对原有知识的重新选择、排序,使之适应学习者特征。细化理论是由瑞格鲁斯提出的,该理论的基础是认知理论。通常教学组织策略可以分为“宏策略”和“微策略”,宏策略教学原则是揭示学科内容之间的结构关系,也就是各个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7]。宏策略在教学中用于对各知识内容的组织和排序,从全局的视角对知识内容的整体性以及部分之间进行联系。
细化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不同的顺序安排策略是基于教学内容之间不同的关系,内容之间的不同关系对于形成不同类型的知识十分重要;知识是按层次进行组织的,处于较高层次的概念往往抽象程度较高,抽象层次降低则知识层次也降低。细化理论对知识的组织有两个明显特征:知识概念按照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呈现;关注学科内容之间的联系。因此,可以根据知识类型与知识层次,来决定最能促进学习的顺序安排[8]。瑞格鲁斯的细化理论为教学内容的组织提供了符合认知学习理论的宏策略[9] 。
本课程根据细化理论所倡导的知识层次化与微型学习相结合,在微型学习理念指导下根据细化理论对学习内容进行微型化设计。
二、微型化网络课程的设计
(一)开发平台选择
本课程是基于二次深化设计的Moodle网络课程开发平台进行设计与开发的。Moodle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课程管理系统(CMS)之一,由于它是一个开源、免费的应用软件系统,并且教育理念先进、开放,使得全世界的教师和爱好者都可以参与到系统的设计开发中,其功能越来越强大,得到了国际广泛的认可和应用[10]。Moodle课程平台的开放性、灵活性、建构性等特点为实现网络课程微型化设计与制作提供了支架。本课程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
图1网络课程架构
由于网络平台架构已经建设完成,只需对课程进行设计与制作即可,本文重点探讨基于Moodle的微型化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制作。
(二)微型化网络课程特征
微型化设计的的网络课程除了具有一般性网络课程的特征外,还应具有如下特征:
1. 课程学习内容片段化
课程中所要学习内容是微小的知识模块与学习片段,微小的学习片段具有自包性、相对独立性,片段之间具有较为松散的联系。
2. 课程学习时间微型化、离散化
微型化网络课程知识模块学习时间较短,并且学习时间灵活,广泛散布于日常生活之中,一项学习任务可以在多个短的、间隔的时间段之中完成。
3. 学习形式与学习环境个性化
在微型化的网络课程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随时随地地接入互联网进行学习,可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
(三)网络课程微型化设计原则
一般性的数字化课程设计方法对微型网络课程设计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微型网络课程设计具有其独到性,内容设计不仅要迎合不同层次的成人学习者的需求,还要从系统的视角兼顾知识内容的完整性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以保持前后设计一致。基于此,微型化网络课程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 非正式学习原则
非正式学习是相对于正式学习所提出的学习形式。正式学习( Formal Learning) 主要是指通过学校组织、课堂授课等形式实现的学习形态, 它通常是有计划性的, 有明确的目标和课程知识体系,并依托规范化的学习材料实现的[11]。而与之相对的非正式学习通常是非官方的学习,没有正式的课堂、固定的上课时间、非常明确的知识课程体系的学习形态。本网络课程所面向的对象是早已离开学校多年的成年学习者,学习形式通常是没有固定学习空间、时间、课程体系的非正式学习形式。
2. 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强调方法手段与教育理念的一致性。正如乔纳森所提出的,贯一设计并不提倡和假设某种特定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对设计具有内在的优先权,而是提供了一个框架,将不同的设计实践和相关思想的基本信条系统地融合在一起[12]。在网络课程微型化设计中,一致性原则有利于将方法、理念、手段等统合在一起,运用系统化思维方法思考问题,强调方法、手段、理念的统一性,将关注点聚焦于学习活动与任务上。
3. 简洁性原则
简洁性原则强调课程界面和知识架构的简洁性。界面的简洁性可以使学习者迅速将注意力聚焦于知识内容上,而不是被界面的形式所吸引。知识架构的简洁性强调知识呈现顺序与知识之间联系的简洁性,过于复杂的知识结构会大大加重学习者认知负荷,降低学习效果。
4. 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主要指学习活动、学习主题层次的多样性,就主题性质而言,更多的是与学习者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具有一定开放性。就其难度而言,针对不同学习者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活动与主题,既考虑到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又具有一定的难度,促使学习者进行探索。
(四)网络课程微型化关键内容设计
1. 知识模块的细化设计
本课程设计与制作过程中,需要重新对原教材中复杂认知任务和复杂认知结构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分解与排序。对于教学内容的重新分解和组织,通常有两种做法: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如时间顺序、过程分块,每次进行一个模块的学习;按照学习内容的复杂程度进行分解组织,每次虽然教的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但是内容细化与复杂程度不一 样[13]。同时,细化理论认为知识可以分为任务知识(比如课件制作、脚本编写)与领域知识(比如物理、生物领域),领域知识又可分为关于“是什么”的概念和“为什么”的理论。第一种分解方法比较适用于概念理论知识,第二种方法比较适用于任务知识的分解细化。细化完成后,最末节的知识内容就是所要学习的微型化知识内容,并且每个微型知识模块就是一个完整学习系统。为保证细化过程的一致性和系统性,必须注意教学设计“选择”“排序”“综合”“总结”四个环节的密切配合:其中选择是选取达到教学目标的知识点;排序是使教学内容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次序组织安排;综合是为了维护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总结是对知识内容学习完之后所做的保持迁移活动,包括知识点、知识单元的总结。对概念知识的细化排序方法就是产生概念结构图,先学习比较宽泛的概念, 然后逐渐学习更细化的知识内容, 直至所要求的细节为止[14]。对于概念图所列知识内容则按照单元主题的学习顺序,首先学习较为宽泛的概念知识,将某一概念的分支一直细化,直到所要求细节,然后再进行其他知识单元的细化学习,概念知识类细化设计如图2所示。
图2概念知识细化设计
对理论知识的细化方法与概念细化方法类似,首先学习比较宽泛通用的规则,然后学习那些更具体的规则。对理论知识细化的结果同样是产生理论结构图,说明个细化规则之间的关系。理论知识的学习按主题顺序进行,将某一理论的分支一直细化,直到所要求细节为止,然后再学习下一主题。使用知识细化简化条件法(SCM:Simplifying Conditions Method)对任务知识进行细化。使用SCM对任务知识进行细化并非是简单的知识模块的分割,SCM从最简单的版本开始,尽量贴近学习者现有知识水平,逐渐增加任务难度,随着具有不同难度条件的学习任务的完成,逐渐达到教学目标。在使用简化条件法的时候基本都要做两件事情:一是确定现实任务的最简单版本;二是要基于整体性和图式同化的概念,增加复杂限定条件,产生后继完整的、真实的、与前面版本等价的更复杂的任务版本[15]。SCM方法实施步骤如图3所示[16] 。
图3SCM方法实施步骤
2. 微型化学习目标设计
谢幼如老师给出学习目标定义,“学习目标是指对学习者通过学习后应该能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是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的基础,是学习者在网络教学活动实施中应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标准”。[17]学习目标同时也能为教材课程的分析与教学评价提供依据以及为学习者的学习指明方向,并能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等。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分析是教学或学习的第一步。微型化学习目标是针对细化完成的末端知识模块所设计,为每个微型知识块提供学习目标。
本课程采用内部心理过程与外部行为变化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法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内外结合的目标陈述法既克服了行为目标只注重具体行为变化而忽视心理过程变化的缺点,也克服了传统方法陈述教学目标的含糊性和不可操作性的弊端。教学目标采用不同层次设计,目标层次设计分为目标细化和知识点难度层次设计两个维度。学习目标层次的划分是以学习内容分析的结果为基础的,学习内容分析的愈细致,学习目标层次的确定就愈简单,学习目标愈容易达成[18]。本课程将学习目标分为课程目标、章节学习目标、单元主题学习目标、学习活动目标,学习活动目标即是微型知识模块学习目标,与学习者的学习活动直接相关。若干下层目标组合成为上层次学习目标,下层学习目标全部达成,则上层次学习目标也随之完成。难度层次设计为学习者达到基本要求需要完成的目标以及拓展的目标。
3. 微型自主学习活动设计
网络课程学习以自主学习为主,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自主运用和调控学习动机、元认知以及其他一切相关学习行为的学习形式[19]。微型自主学习活动是依据微型化知识模块和微型化学习目标组织起来的学习时间较短的自主学习活动,微型学习活动主要围绕细化完成的微型知识模块和微型学习目标进行。微型自主学习活动是完整的教学系统,活动基本流程按照启动阶段(明确任务、激发动机)、准备阶段(回忆先决技能、学习需要的方法、明确评价指标、准备学习材料等)、知识内化阶段(阅读或观看学习资源)、活动的总结综合评价阶段,四部分进行。为适应不同学习风格学习者和加深学习者对知识理解,本课程中设计大量帮助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多媒体资源,正如迈耶所认为“多媒体学习是一种知识建构,是意义获得的向导,是知识建构的助手”。[20]不同类型学习资源帮助促进学习者的自主思维,适应不同学习者各异的学习风格,拓展学生思维深度。
4. 微型学习评价设计
网络学习评价在网络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学习质量管理的核心模块,是自主学习的动力支持[21]。本课程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即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互动评价,电子学习档案袋评价,多层次的形成性评价是设计重点。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就是将课程任务、作业、测验与期末总结测结合的评价方式。本课程中,形成性评价镶嵌于每一个微型学习活动中,在完成每个知识点学习后,应及时进行知识检测并提供反馈信息,帮助学习者巩固学习内容,由于所针对的是微型化知识模块,所以测试试题通常数量少、难度较低。总结性评价针对章节、单元设计,用于知识体系的检测,试题量较大、难度也较大。设计形成性评价所占分值比重大于总结性评价分值。Moodle平台对学习者的学习踪迹进行全程记录,包括学习时间、登陆次数、发帖回帖数量等,并汇集成个人电子学习档案,对学习者学习活动过程进行评价,是一种适合于网络学习的评价方式。对发帖回帖、回答问题、学习交流等活动,对每种活动类型赋予分值,方便成绩管理与反馈。互动评价包括学习者自我反思评价、学习者之间互评、教师评价三方面。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使用有利于完整、有效地对学习者学习活动、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的进行检测、管理与反馈。
三、微型化网络课程的实现
在图1所示中,本课程内容分为七大模块,本课程着重对学习资源开发、微型学习目标、微型学习活动、微型学习评价进行实现。
(一)学习资源的开发
从网络课程开发的内容来源上看,一类是新编网络课程,所有课程内容都是重新开发, 并非以己有的课程材料为基础。另一类是改编学校课程,就是从现有的课程材料中选择适当的成分加以改进,例如课程内容的选择、补充、拓宽、加深、整合等[22]。本课程采用重新开发与改编相结合的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针对成人学习者特点,对相关教材进行了重新设计与开发,并且针对网络学习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再设计,力求使其效果达到最好。本课程下学习资源包含两部分课程内容、扩展资源(研究案例、研究论文、参考文献、网络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将二者内容有机融合与教学活动中。
本课程在细化理论的指导下对概念知识、理论知识、任务性知识进行细化。例如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学习中:第一步介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宽泛概念;第二部对其子概念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分别进行学习;第三部建立知识点之间的链接进行综合总结,加深学习者对概念的意义理解。对任务性知识采用SCM法,例如在Dreamweaver网站建设学习过程中采用任务简化法,在网站制作准备的基础上,进行主页制作、链接制作、多媒体表格等制作,知识结构如图4所示。每一次任务所完成的都是完整任务,每一步所要完成的任务都是在上一主题基础上增加了复杂限定条件之后的任务。
图4 SCM知识简化示例
(二)微型学习目标实现
本课程中学习目标使用内外结合的编写方法,同时兼顾学习者行为和心理的变化。使用层次目标分析法制定学习目标,不仅可以充分将知识目标层层细化,还可以对重点学习模块的目标进行不同难度层次的设计。例如对教学媒体选择单元的学习目标设计如表1所示,根据完成的知识模块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同时兼顾多层次与不同难度的教学目标设计,使学习者能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进行自主选择性学习。
(三)微型学习活动实施
微型学习活动是完整的学习活动,活动基本流程按照启动阶段、准备阶段、知识内化阶段、活动的总结综合评价阶段四部分进行。微型学习活动围绕细化知识块和微型化层次学习目标进行组织,并以视频、文本、多媒体课件、知识结构图等多种方式对内容进行呈现,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学习习惯。以教学媒体的功能与特性学习主题为例,如图5所示。包含学习目标、多种类型学习资源、总结测验、知识扩展等完整的教学单元,学习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微型知识块的学习并进行测验与及时反馈。
图5微型学习活动示例
(四)微型评价活动实施
在学习评价设计过程中,对基本概念、理论等知识设计为具有固定答案的封闭性测验,针对有多重答案或可能性的知识点则设计成为开放型作业。如图5所示,形成性评价贯穿于微型学习活动中,每个知识块学习完成都要经过测验评价,并及即时反馈,如测验回答错误则给出错误提示并指出需要再次学习的知识点,如图6所示。及时了解自己的检测结果对学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及时反馈比远时反馈具有更好的效果。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结果及时了解,对学习积极性有强化作用,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图6微型学习活动评价示例
总之,本文针对当前网络课程的弊端提出了网络课程微型化设计思路,并在细化理论、微型学习理念指导下针对成年学习者设计与开发了“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通过对已有教学内容的重新选择、排序对知识模块进行细化处理,生成微型化知识块,在此基础上对微型化学习目标、微型化学习活动、微型化评价活动进行设计与实现。本网络课程是针对成年学习者开发设计,但是笔者认为微型化网络课程对于普通学习者同样适用,因为其非正式、微小化、分散化、个性化特征适应了学习者网络学习的非正式、非连续的状态。当然,微型化网络课程还处于设计分析和实际感觉阶段,缺乏系统、严谨的论证与研究。微型化网络课程的有效性究竟如何?需要在长期的学习应用过程中应用准实验设计、调查与研究,开发科学规范的工具与技术,就微型化网络课程的有效性开展系列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佑镁. 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与对策[J]. 中国电化教育,2010,(8):80-84.
[2] Katy Jordan .Not Staying the Course[DB/OL]/news/2013/05/10/new-study-low-mooc-completion-rates,2013-05-10.
[3] 李海龙. 网络学习影响因素及其评价模式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2012.
[4] 孙越. Moodle环境下成人教育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D]. 河南大学,2011.
[5] Theo Hug.Micro learning and narration [R].Fourth Media in Transition conference: The Work of Stories,2005,5.
[6] 张浩. 微型学习:理念、环境与资源[J]. 现代教育技术,2009,(04):50-52.
[7][9][18] 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 教学系统设计[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 [13][14][15][16] 查尔斯・M・瑞戈鲁斯. 细化理论:学习内容选择和排序的指南[J]. 开放教育研究,2004,(2):23-26.
[10] 汪基德,张莉. Moodle国内研究新进展[J]. 远程教育杂志,2009,(05):15-18.
[11] 祝智庭,张浩,顾小清. 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02):10―13.
[12] 戴维・H・乔纳森. 郑太年,任友群译. 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7] 谢幼如,尹睿. 网络教学设计与评价[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9] 张筱兰,欧阳汝梅. 高校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的设计策略[J]. 电化教育研究,2008,(12):8-41.
[20] 理查德・E・迈耶. 多媒体学习[M]. 牛勇,邱香译.商务印书馆,2006.
[21] 闫英琪,阿不来提,郭绍青. 基于Moodle 平台的学习活动设 计[J]. 现代教育技术,2008,(6):70-74.
[22] 武法提. 论网络课程及其开发[J]. 开放教育研究,2006,(2):68-73.
网络课程学习总结范文4
关键词:网络教育 课程开发 应用
21世纪,充满着技术的神奇与活力。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带给人们的是“快乐学习”,是便捷和十分的个性化,是最佳效果。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网络远程教育,促进了国家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进步,改善了教育的环境和手段。其效果绝非以往的常规教育。目前,我国网络课程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有关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的教学应用模式单一,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加速网络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完善。随着网络教育资源的逐步完善,网络教育将迎来灿烂的明天,甚至可以彻底改变我们既有的教学模式。
网络教育是充分利用计算机,通过网络展示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这个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工具软件、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因此,探索和研究网络课程的开发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1、网络教育的构成
网络教育是利用网络进行远程学习的重要手段。根据网上教学的特点和人才培育的需要,它由以下几个系统构成:
(1)教学内容:课程简介、目标说明、教学计划、知识点、典型实例、多媒体素材等;
(2)虚拟实验:实验情景、交互操作、结果呈现、数据分析等;
(3)学生档案:学生密码、个人账号、个人特征资料、其他相关资料等;
(4)学习导航及工具:字典、词典、资料库、电子笔记本、内容检索、路径指引等;
(5)开放的教学环境:包括相关内容、参考文献、资源、网址, 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牌、聊天室、讨论室、教师信箱、问答天地、疑难解答等。
2、网络教育课程设计原则
(1)个性化:在设计网络课程时,要重视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检索方式,提供学习必须的工具软件(如计算器、在线字典、电子记事本等),实现学习过程的自动记录功能等。
(2)协作化:要发挥优势,为网络课程学习提供协作学习和协同工作的工具。
(3)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进步使网络教育的多媒体传输成为可能。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根据需要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内容。
(4)动态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老化的周期日益缩短。为此,在设计网络教育时要遵循动态化设计原则,随时扩充新的知识内容,保证学科内容的先进性。
(5)共享性:网络教育最大的优势在于资源共享。为此,在设计网络课程时要体现共享性的设计原则。提高网络课程结构的开放性,体现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
3、网络课程开发的一般步骤
第一阶段为教学设计阶段,包括构架、分析和设计;第二阶段为开发阶段;第三阶段为评价阶段;第四阶段为阶段。无论哪一种形式的课程开发模式,实质都是系统方法的具体应用,所以它们的框架大同小异,只是在具体设计过程、实际操作步骤中所体现出的设计理念、设计原则不同而已。
(1)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结果是网络课程开发的蓝图,直接决定了整个网络课程的优劣。依据网络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要求在教学设计阶段,以一种介于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和基于环境的教学设计的混合模式来设计网络课程,以期优化教学环境,达到最好的教学或学习效果。 我们理想的设计是重视学习目标实现、基于环境的教学设计。
(2) 课程开发
网络课程的开发阶段实质上是运用网络课程开发工具,将设计蓝图变为网络上虚拟的教学和学习资源的过程。它包括媒体的采集、信息资源的收集、各种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以及系统的集成。
开发网络课程的工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Web开发工具(包括各种网页开发工具、数据库开发工具及脚本语言),这种开发因为涉及到编程和数据库的开发,需要专业人员支持。另一种是网络课程开发工具。它一个简单易用的网络课程开发软件,可以为那些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们建构一个较为完善的网络学习环境。
(3) 课程评价
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在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运用有效的评测手段和其他的反馈手段来调整、修改和完善网络课程。而总结性评价是在整个网络课程开发完成或上网后,根据试验原型的评测结果和实际运行中的反馈信息和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之后对网络课程的质量水平作出价值性判断。
网络课程学习总结范文5
关键词 任务驱动;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8-0130-02
1 网络课程与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以任务为线,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隐含在任务中,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独立或以分组形式来完成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让学生学会去发现、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网络课程里任务驱动教学的应用还在初期探索中,常用于科学类课程,如计算机课程。此类课程的教学是对科学知识的实践与印证,更多地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科的特点,缺乏对创新、反思、批判能力的培养。而在人文类网络课程中,如历史、文学、哲学、社会学等,强调对现象的批判与反思。但大部分此类网络课程还延续传统书本教材的“知识点介绍”特点,以历史章节为顺序,列举每个时期的重点现象,并由教师进行点评,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只能对知识点记忆,而不能真正地思考。同时,此类网络课程在教学设计上只是将静态的书面素材变为动态的网页呈现,教师从录相课里直接灌输知识,学生完成网页浏览,其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得不到监控,“自主”学习转为空谈。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文学类网络课程里的应用如何?笔者参与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网络课程外国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现当代文学的设计与应用,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教学的重点方法实践。
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文学类网络课程中的设计
网络课程里自主学习的实现,可以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首先,网络课程的功能设计上,体现出Web2.0支持的对个性化学习过程的记录与统计过程。然后,关于课程的知识点背景(包时代背景、相关知识回顾)可以采用“资料搜索任务”,学生自主总结出知识点背景。课程的知识点学习后,采用“专题辩论任务”,直接体现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在知识点的测试阶段,采用“作业提交任务”,上传小论文。整个教学模式的学习过程为:会员登录文学史背景资料搜集任务课程学习专题辩论任务单元测试小论文作业提交任务。
学习任务1:文学史背景资料搜集——学生自主进行情境创设
学生自主进行情境创设,是指学习初期,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完成者。如对“二十世纪外国文学”这段历史的描述,教师可以罗列出背景知识点的框架:二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情况、世纪初的普遍情绪、当时名人的传记。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的资料总结与描述,在网络课程的BBS发表。教师对学生的信息进行汇总,并介绍出通行的历史文本。学生在与教师提供的“文本”进行阅读时,已有了前期的理解性情境创设准备,能有一定的批判眼光对待文本,从而产生情感上的交流,达到理解的目的。网络课程里关于知识点背景的介绍,如历史、文学史、社会学史、经济学史、政治史、哲学史等,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学习任务2:专题辩论任务——学生的批判性反思
如对“五四时期新诗的提倡者认为旧诗已是一种无病,必须丢弃古典诗歌”的批判,的观点是当时文艺发展的必然,但放到今天,此观点就值得商榷。在网络课程中,教师可以此经典的观点作为学生辩论的主题,学生以自己的体会在BBS里辩论是否应该放弃旧诗,教师再引入五四时期学者的观点,说明其提出的背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阅读文本。网络课程里对所有人文社会科学原理的介绍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学习任务3:小论文作业提交——学生的综合性反思
除了具体的对文学作品的反思,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后,学生可以对一段文学史进行总体的评论,基本前期对作品的个性化理解,此时的综合评论也是个性化的,从而达到文学史的总体理解。
3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可以分为:创设情境、提出任务;结合实际、分解任务;启发思维、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完成任务;作品展示、评价总结。下面介绍实施过程中的原则。
3.1 任务要有层次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是由浅入深的过程。学习任务的设计要考虑学生对网络课程熟悉程度不够,知识接受能力有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和兴趣等,针对学习的不同程度来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如从“资料搜集”到“资料综述”,再到“阅读”与“反思”,再到“综合论文写作”,就体现出任务的难度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这让学生初次接受任务即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3.2 任务要分散重点、难点
一般来说,课程的知识体系是非常多的,如文学类课程通常包括一个较长时期的文学史。对于每一个章节,不适合全部都设置学习任务。对于一般章节,重在对作品的体会,要强调原文阅读,学生完成读书笔记即可。笔记可以只言片语,只要是真实的体会就行。只在部分章节设置具有难度的学习任务,让学习过程体现张驰有度的学习节奏。
3.3 任务的操作性要好
任务的完成与呈现,操作性要好。如“文学经典在线BBS辩论”,学生在辩论主题的网页对话框输入自己的观点,点击上传,其观点即时呈现。部分课程设置了后台的审核提交功能,使学生无法即时看到自己的观点上传,审校通过后才能呈现,影响学生的成就感体会与辩论在现场感。
3.4 任务设计要问题多元化
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任务设计时要关注任务的可思考空间。任务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如“我喜爱的一部现当代文学作品”就比“我读《伤逝》的知识分子”要多元化。
3.5 关注完成任务时间
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任务,如果学生长时间完不成任务,他们对任务的兴趣就会降低,从而产生畏惧心理,无形中也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同时也要规定完成的时间限制,以免产生学习的惰性。网络课程的使用,可以安排在业余时间进行,但强调在面授课的集中使用,在共同学习的氛围里,规定任务的完成时间,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
参考文献
[1]文涛.“任务驱动”方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计算机与网络,2008(9):65-67.
[2]王春霞.基于网络环境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实践[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89-91.
网络课程学习总结范文6
关键词:灵活应用 网络信息 物理课程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0(c)-0196-01
1 初中生应用网络信息进行物理课程学习的内容和基础
1.1 初中生应用网络信息进行物理课程学习的内容
网络信息在初中生物理课程学习中的灵活应用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老师们的上课效率、减少维持纪律次数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加快了我们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能力,以便于最大程度的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网络信息在初中生物理学习中的应用不仅充当辅助工具的作用,更主要的是激发出大家对物理课程学习的兴趣,以此作为起点,使自身所掌握的物理学习方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初中生的发展需要与时代保持同步,网络信息的应用便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是传统物理课程学习所达不到的,这种方式已经得到大多数同学的认可和喜爱。
1.2 初中生应用网络信息进行物理课程学习的基础
我们在学习物理时,因为物理知识和生活里的现象息息相关,而且具有一定的趣味儿性,所以我们都愿意去挖掘更深奥的知识,而不仅仅是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除了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最重要的是在学习中可以获取快乐,通过应用网络信息便可实现这一目的。物理学习不是一种被动的信息刺激,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凭借现如今强大的网络信息平台来获取自己喜欢的知识,由被动转变成主动,形成一种能动的过程。灵活应用网络信息进行物理课程学习的理论基础正是如此,初中生希望成为物理课程学习的重心,这样才能在课上真正学习到知识,更进一步接近自己未来的愿望。
2 初中生应用网络进行物理学习的两个重要因素
2.1 初中生基本特征的差异
虽然同在一个班级上课学习,虽然由相同的老师教课,但是我们的基本特征都有所区别,包括每个同学的智力水平、应变能力等等都应作为影响网络信息课程学习的主要因素。在进行物理课程学习时由于基本特征存在较大差异,相互之间进行研讨便存在较多问题。所以,在学习之前应该相互了解,这样有助于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所持的看法能够达成一致。与此同时所使用的学习仪器设备以及所处的学习环境都是影响自身能否灵活应用网络信息进行物理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
2.2 学习目标的不同
在利用网络信息进行学习物理课程之前,要对其进行预习,做到心中有数,在上课期间可以有针对性的学习。这种方法固然是好,但是随着我们预习的不断深入,产生疑问和问题的方向会存在较大差异,最终导致上课时只关注自己不会的地方,学习重点的不同便体现出来。一般来说物理学习以活动、实验为主的目标,所以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之间的讨论,在学习重点方面,小组之间经过多次交流和沟通,物理学习过程的高效性不言而喻,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价值观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3 初中生在网络信息物理课程学习的优势
3.1 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媒体技术得到有效的激发
网络信息的灵活应用对于初中生而言就是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比如说在进行物理课堂学习时,经常参观模拟仿真演练,一些看不见、摸不到的事物通过物理模型得到展现,使它在内心中得到形象化和具体化。课堂上对计算机播放视频与动画的观看,有助于大家直观的去了解一些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以便于去深入思考物理知识。
3.2 初中生学习的效率因网络信息环境而得到提高
在如此之大的网络信息环境下,一般主要通过超链接、动态识别库等形式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了解,通过超链接可以自主的选择喜欢的知识,因为超链接具有一个特性,就是能够将物理知识、概念等理论内容与实例、习题或是其他形式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喜欢哪种学习方式就选择哪种模式,因人为宜,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与此同时,也不能忽略及时与教师进行反馈的重要性,有疑问的地方向老师进行询问,这样的话,能进一步提升学习的灵活性,使物理课程的学习更简单、便捷。灵活应用网络信息在初中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
4 初中生在传统与网络信息应用中对物理学习情况的总结
4.1 初中生在传统条件下的物理课程学习情况
传统物理课程学习的内容是指借助教师对教学大纲要求的解读来获取基本物理知识,我们在每次考试中取得的成绩被当做评价学习情况的依据。具体情况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课上学习物理课程大多数是以填鸭子的方式进行的,即使自身对某一方面的物理知识出现疑问,由于教师的极少引导,上课积极提出问题的现象也较为少见。其次,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这一内容,导致无法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这样对于老师们而言,减少了不小的教学负担,但是对于我们而言,物理学习过程较为枯燥,无趣。最后,由于传统物理学习方式、方法单一,导致自身的兴趣普遍偏低,上课与教师互动的情况少之又少。
4.2 初中生在网络信息条件下的物理课程学习情况
网络信息条件下的物理课程学习情况是:我们将物理实验作为学习的重点,相互之间积极研究、探讨物理问题,来培养自身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大多数根据大家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答和总结规律,由此不难发现学生是目前网络信息应用的核心,我们仍然采用传统课程学习中听老师传授知识的方式,课上氛围依旧活跃,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自主将其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内容,通过网络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自身的学习热情比以往有了一定增加。
5 结语
21世纪是信息网络时代,初中生正受到网络信息热潮的吸引,在课程学习方面灵活运用网络信息便是提高初中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方式,与此同时,我们才愿意、主动的进行学习。该文主要初中生在传统与网络信息条件下的物理课程学习情况、初中生在网络信息物理课程学习的优势等方面展开论述。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相信初中生通过网络信息在物理课程学习阶段一定会有更广泛的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