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辞职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辞职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辞职信

护理辞职信范文1

关键词:经颅磁刺激;广泛性焦虑;心理护理;成本控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6年12月-2018年6月我院60例经颅磁刺激治疗广泛性焦虑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26岁-68岁,平均(46.14±2.18)岁。对照组男性9例、女性21例。年龄21岁-70岁,平均(45.22±2.69)岁。两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每天刺激激发3个序列,每个序列间隔为10min,治疗10d。在对照组基础的常规护理上给予心理护理:第一,治疗前1d对患者介绍经颅磁刺激治疗原理、目的以及不良反应、配合的方法、治疗前准备等,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并积极回答患者和家属关于经颅磁刺激的疑问,消除其顾虑。第二,在经颅磁刺激治疗期间需及时对患者进行安慰和解释,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促使其持续配合治疗和减轻焦虑[2]。第三,住院全程安排疾病知识宣教、组织活动及有奖问答、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如种菜、手工活、剪纸等。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广泛性焦虑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护理前后患者焦虑症状自评量表,评分越高则患者的焦虑症状越明显。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分析数据,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护理前后焦虑症状自评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焦虑症状自评评分相似(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症状自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平均住院天数比较

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6.38d,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为23.45d,观察组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护理辞职信范文2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不良反应;护理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PICC)为患者建立一条无痛性治疗的中心静脉通路,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有效避免了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所带来的血管损伤和局部组织刺激,保证用药全过程的顺利进行。【1】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科对790例行PICC置管病人进行观察及护理,取得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PICC置管静脉选择

主要选用肘部静脉:首选贵要静脉,次选肘正中静脉,第三选择头静脉,最好选择右侧路径【2】。

2.置管方法

2.1询问患者准确的身高、体重或为患者进行测量。

2.2取仰卧位,拟穿刺上肢外展90°,操作者用尺子测量。从穿刺点至右侧胸锁关节,向下反折至第三肋间的距离为体内留置长度。

2.3留置PICC导管后协助患者进行胸部X线透视,确认导管头端位置于上腔静脉(superior vena cava,SVC)内。

3.血管评估【3】:0级静脉血管明显凸起于皮肤表面,能触摸到粗直静脉,柔软、有弹性、固定;Ⅰ级静脉血管较充盈,能隐约触摸到静脉部分,血管变硬、易滑动;Ⅱ-Ⅲ级静脉血管不充盈或塌陷,静脉触摸不到,血管变硬、静脉炎、滑动。

4.注意事项

有出血倾向的病人要注意加压止血。穿刺前应了解静脉走向及静脉情况,避免在疤痕、静脉瓣处穿刺。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放松,以确保穿刺时静脉的最佳状况,穿刺时避免损伤静脉内外膜,以免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或渗漏。注意避免穿刺过深而损伤神经,注意避免刺入动脉。穿刺进针角度约20~30度,直刺静脉,见回血后降低角度,进针少许,再送套管。退出针芯之前,务必先松开止血带,压迫套管尖端1cm处的血管后,撤出针芯送导管。

5.术后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意事项,做好宣教工作,签订PICC协议书,保持进针部位皮肤的清洁干燥,穿刺后的第一个24小时更换1次敷料,以后每周常规更换敷料2次,敷料不粘或污染时应及时更换。保证管道通常,注意正压封管,限用10ml注射器进行封管,静脉推药时速度不要过快,用脉冲式冲管,肝素帽(正压接头)每周更换一次,5~10ml盐水(肝素液)封管。

6.穿刺后的记录

导管名称、编号、导管长度、型号、所穿刺静脉名称、穿刺时是否顺利、穿刺日期、臂围、穿刺者姓名。

7.不良反应的原因与护理

7.1液体不滴:表现为接通输液管后,液体不滴或速度很慢,挤压输液管时无阻力感,改变肢置可见点滴通畅。

7.2导管堵塞原因:⑴纤维蛋白导管内沉积(输血)。⑵血小板及纤维蛋白粘堵。⑶活动后回流过久,肝素盐水冲管。在输血、血浆蛋白、脂肪乳、高刺激性药物等液体后用盐水冲管3~5分钟。

7.3静脉炎:发生原因与自身静脉条件、导管柔软度有关。处理:地塞米松湿敷、喜疗妥霜外涂,抬高肢体,限动。

7.4穿刺点出血或液体外渗、漏血多见于置管24小时,肢体活动过早和用力过猛,有出血倾向、全身状况差的病人血管及皮肤弹性差,置管后周围组织包裹不严,组织液从穿刺点渗出。处理:可压迫穿刺点止血,出血停止后,给予换膜,凝血机制差的病人,按压时间增至5~10分钟,并24小时内限制穿刺肢体活动,同时增加机体营养的摄入。

7.5心律失常:导管尖端达右心房,可刺激窦房结而诱发患者胸闷、心悸、甚至心律失常,【4】则重新调整导管,达上腔静脉内。

7.6全身感染:立即拔除导管尖端作细菌培养(无菌剪下导管前端0.5~1.0cm),同时为病人做血培养。

7.7血栓形成:由于PICC导管较长,又长期漂浮在血管中,会使血液形成涡流而产生微血栓(有报道血栓形成平均时间为65天)。若有阻力切勿用液体加压冲洗,可用链激酶或尿激酶溶栓。

8拔管

当治疗过程结束或出现并发症应及时拔管:操作前向病人讲述拔管过程,仰卧位,外展穿刺上肢,去掉敷料并消毒局部,指导病人做深呼吸动作,与皮肤平行缓慢拔出一小段后,在慢慢拔出导管,如遇拔管困难切忌用力拔管,应调整病人手臂或热敷手臂,喝热饮料,输入温盐水再拔。导管拔出后,观察导管是否完整,以防导管断裂在血管内,拔管后按压穿刺点不少于5分钟,并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口24小时,嘱拔管后24小时内尽量减少穿刺肢体活动,以免再出血。

小结:PICC置管前应对患者血管及病情全面评估,置管过程中合理选择静脉,掌握穿刺及送管技巧,尽可能做到穿刺一次成功;置管后规范化维护;出现不良反应,仔细分析原因,给予相应处理,才保证PICC置管的护理质量,达到PICC置管长期使用。

参考文献

[1]简黎,陈影洁,李钰燕,等.9例经股静脉穿刺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8):102-103.

[2]吴倩,PICC置管引起的静脉炎的相关临床因素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08,16(2):324-325.

护理辞职信范文3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输液护理人员80例,对所有护理人员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统计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结果: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的过程中,其心理素质对患者静脉穿刺的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二者密切相关。

结论:护士的心理素质与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的质量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心理素质越好,最终的穿刺质量越高。

关键词:护士心理素质静脉穿刺质量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484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28-01

在医院中护理人员最为基础的护理操作便是静脉穿刺,其在临床所有的护理工作中占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对于患者而言,不论是对其进行输液或者输血,都需对其进行静脉穿刺。如果在对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对其输液的成功与否与最终的抢救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护理人员作为社会的一份子,社会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自身也会受到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疾病的影响,在此种情况下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也会经常失衡。如果护理人员存在这样的心态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存在非常大的可能最终造成了穿刺的失败,进而给患者带来了非常大的痛苦,严重的情况下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1]。对此想要最终有效提高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的质量,要求将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进行提高至关重要,现将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对患者进行的静脉穿刺质量影响的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输液患者68374例,男29521例,女38853例;成人62191例,儿童6183例;对患者进行穿刺一次成功的患者65156例,穿刺的成功率为95.29%,一次穿刺失败的患者3218例,穿刺的失败率为4.71%。统计因为心理素质造成对患者穿刺失败的患者2915例,所占的百分比为90.58%;因为技术原因导致失败的患者57例,所占的百分比为1.77%;患者不配合护理人员导致失败的患者106例,所占的百分比为3.29%;因为患者血管的原因导致最终穿刺失败的患者140例,所占的百分比为4.35%。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11月80例输液护理人员,最小年龄为21岁,最大年龄为49岁,护理人员平均年龄为(30.2±2.65)岁;患者护龄最短为3年,最长为21年,护理人员的平均护龄为(11.3±2.5)年。

1.2方法。针对我院急门诊输液80位护理人员,在对患者穿刺的过程中存在的内心状态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心理素质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质量产生的影响。

2结果

2.1调查80名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的质量产生的影响可见下表。

2.2调查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最终失败的原因可见下表。

3讨论

3.1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产生的影响。

3.1.1护理人员压力源的原因。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操作环境噪音过大,并且患者自身及其家属挑剔情况非常严重,经常责备护理人员,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有着过高的要求。患儿的体重过度肥胖,因此护理人员在对其进行静脉穿刺时拥有非常大的心理压力。

3.1.2护理人员个性的原因。个性水平具有的积极程度会对个体的行为以及心理活动造成直接的影响。一些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噪音较大,如果人员走动较多就会导致患者的注意力有所分散,因此在操作的过程中无法集中精力,进而导致操作的失败[2]。

3.1.3护理人员情绪的原因。对于情绪而言,其对人们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都会有着很大的影响。即使情绪只出现了细微的变化,但是仍然会对最终的穿刺质量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工作疲劳、在操作之前遇到某些事影响了工作的心情,如果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的过程中不能够进行自我调整,心情非常压抑,在这种情形下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就会不认真选择血管,很难达到一次成功的效果。并且往往对患者不能一次静脉穿刺成功,往往需要多次才能够成功。

3.2护理人员操作技术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产生的影响。护理人员在准备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之前没有进行充足的准备,因此在工作时会感到手忙脚乱,导致不能够一次完成穿刺。并且如果护理人员没有精准的穿刺技巧,穿刺技术不高超,也会造成穿刺的失败。

3.3患者不配合或者对患者进行血管穿刺较为困难产生的影响。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穿刺的过程中,如果患者不能积极配合就对护理人员的顺利工作造成了阻碍,并且如果穿刺难度较大时,同时会对护理人员的内心造成非常大的压力,进而导致穿刺失败。

总而言之,要求护理人员必须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与综合素质以及创建轻松的工作环境,最终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的成功率[3]。

参考文献

[1]王莎,田宁宁,郭春梅.护士心理素质对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1,10(15):195-199

护理辞职信范文4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诊PCI;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197―01

急性心肌梗死为一类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的疾病,应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该类疾病,恢复快,成效显著。我院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5月共行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1例,成功挽救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生命,有效降低了该类疾病的病死率与并发症,改善心功能,也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1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45-76岁,冠脉造影示:前降支、回旋支等单支病变14例,各植入支架一枚,多支病变7例,植入支架2枚者5例,2例为植入3枚支架。手术均为股动脉穿刺,术后再灌注良好,皮下血肿有1例。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由于该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病人常有濒死感,加之对治疗及预后认识认识不足,常常会产生恐惧、焦虑心理[2],护理人员应耐心解释,以娴熟的动作、专业的讲解来赢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在最短时间内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为疾病的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与氛围。

2.1.2术前准备:术前完善各项检查、检验项目: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碘过敏试验等,并遵医嘱给予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一般无出血倾向予以口服拜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并予以双侧腹股沟备皮、指导禁食4小时,训练床上大小便等。备齐抢救器材及抢救药物,将病人护送至DSA,与导管室护士做好交接班。

2.2术中护理:在术中应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重视病人主诉,并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抢救器械与药物均处于备用状态,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及时准确处理。

2.3术后护理

2.3.1局部伤口观察:拔除动脉鞘管前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皮下血肿,并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每半小时观察记录一次,连续4次,如穿刺处渗血,汇报医师予以压迫止血及加压包扎,如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皮温下降、颜色苍白,应通知医生予以适当松解弹力绷带。本组患者有一例出现皮下血肿,予以加压包扎后症状缓解。

2.3.2全身情况监测:重视病人主诉,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包括心律、心率、血压、神志及临床症状,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易发生低血压[3],更应严密观察血压,严防低血压,同时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胸闷、胸痛主诉,并加强心理安慰。

2.3.3拔鞘管的护理:术后4-6小时予以拔除动脉鞘管,拔管时指导病人平卧,下肢伸直,忌屈曲,并备好阿托品、多巴胺、间羟胺药物,配合医生做好观察与抢救工作,一旦出现迷走反射,立即处理。同时注意多与病人交谈,以分散病人注意力,行心理疏导。拔管后病人绝对卧床6小时,局部伤口予以1kg砂袋压迫6小时,卧床休息24小时,继续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严防出现渗血及皮下血肿,卧床期间,予以行肢体被动活动与腰肌按摩,以防下肢血栓及腰部不适。

2.3.4饮食护理: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即指导病人进食进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泄。饮食以低盐低脂,易消化、少产气的食物为宜,少食多餐。

2.3.5排便护理:患者由于卧床时间长,活动限制及思想负担重,往往会出现便秘,予以提供隐秘环境,必要时予以缓泻剂使用。

2.3.6药物护理:急诊PCI术后常规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7-10天,观察全身及局部出血征象,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做正确处理。抗生素一般常规使用3天,观察局部伤口及体温情况。

2.4出院宣教:指导病人改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心态,防感冒,坚持锻炼,注意强度,以不劳累为度,坚持服药,定期检查。

3小结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核心是尽早解除冠脉梗阻,最大限度减少心肌坏死,以期快速缓解症状,防止心室重塑、变大,从而减少心衰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在传统治疗中,只能保护未梗心肌,等待自然病程,梗死部位心肌坏死彻底,并发症多,急性期死亡率高,心功能差。而施行急诊PCI术后,可有效恢复冠脉血供,为心肌梗死病人获得再灌注的首选治疗措施,通过12例该类病人的护理,我们感到完整、细心的术前护理以及严密周到的术后观察与指导,对于提高该类疾病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皓,黄从新,王凤,等.青年急性冠脉综合症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瘸交特点研究[J].中国医学文擅・老年医学。2007.16(3):174―17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61―263

护理辞职信范文5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59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52-0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病症,该病发病较为疾骤,且病情度比较严重,可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或者心源性休克等,更甚者可引发心功能衰竭而致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有效治疗AMI的方法之一,在临床中应用较多。本研究分析了急诊PCI治疗AMI的效果,并分析总结了治疗中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2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AMI患者175,其中,男149例,女26例;年龄31-82岁,平均为(579±113)岁。78例心肌前壁梗死,65例患者为下壁梗死,22例患者为下壁以及正后壁梗死,10例患者为下壁梗死合并正后壁以及右室梗死。其中,有9例患者并发左主干以及三支病变,另11例患者并发左主干以及双支病变。患者的合并症有:68例合并有高血压,37例合并有糖尿病,5例合并有室壁瘤。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按照Sedinger法进行穿刺,穿刺部位为右股动脉,成功穿刺以后,常规置入6F或者7F动脉鞘,对于存在Ⅱ度Ⅱ型患者、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或者下壁AMI并发有缓慢心律失常的患者,予以经静脉留置起搏器。然后进行冠脉造影,明确病灶部位以后实施PCI治疗。

2结果

本组175例患者中,167例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8例患者行单纯PTCA治疗,89例患者术中置入保护性的临时起搏电极,患者均取得一次性手术成功,手术时间为(754±236)min,术后卧床时间为(168±34)h。术后并发症情况:6例患者发生严重出血,29例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包括室颤及室速等。未出现肺栓塞、脑梗塞、急性左心衰等不良反应。患者经精细护理后均恢复良好。

3临床观察及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术前心理护理AMI患者由于起病危重,加之存在持续胸痛不适症状,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甚至濒死感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主动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的知识,并疏导可鼓励患者,以消除减轻其心理压力。

312术前准备接诊后,应立即嘱患者卧床休息,并予以血压及持续心电监测,并予以吸氧和床旁心电监护。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并急查血常规、生化、血型、凝血常规以及传染病筛查等。做好会及双侧腹股沟备皮,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同时进行泛影葡胺过敏实验,术前遵医嘱予以口服05g阿司匹林泡腾片及06g氯吡格雷,如出现呕吐症状,应酌情补服。

32术后护理

321常规护理所有患者术后均予以平卧位休息,并对术肢进行制动,直至其股动脉鞘管拔除24h后,立即进行床旁心电监护。并视患者的心功能予以饮用适量温开水,有利于快速排出造影剂。对于存在尿潴留或者排尿困难的患者,可予以留置尿管。常规予以抗凝治疗,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征象。本组抗凝治疗中,13例患者发生牙龈出血,5例患者存在肉眼血尿,3例患者发生穿刺点少量渗血,上述患者均未实施特殊处理自行止血。

322血压及心电监测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以免发生低血压,并根据血压水平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给药剂量。密切监测心电情况,以便及早发现和处理室速、室颤等严重的心律失常症,一旦发现患者有室颤征象,则应立即实施非同步电复律,并应用适量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本组中,有29例患者在术后出现室速或者室颤,予以150-300J同步或者非同步的电复律后,静脉推注75-150mg胺碘酮稀释液,或者以1-3mg/min的速度静脉泵入利多卡因后转为窦性心律。

323足背动脉搏动以及伤口护理本研究中,患者的穿刺部位均为股动脉,穿刺后需注意观察期伤口处是否发生渗血、出血或者血肿等症状。在患者进行咳嗽时,告知其应以手轻轻按压伤口,切忌用力咳嗽,以免张力过大造成伤口崩裂而出血。此外,还应观察其下肢的皮肤颜色、温度以及关节活动情况等,注意在制动期间需间断性地按摩其下肢,以避免形成静脉血栓或者发生肢体缺血等。本组大部分患者在拔除动脉鞘管之间,存在轻度伤口渗血,其中出血量较少者均在短时间内自行止血,而量多者予以一定的药物止血,有4例患者经拔管加压包扎以后伤口出血,另有4例的发生大面积血肿,及时予以重新加压包扎后迅速止血。

324起搏器护理临时起搏器的参数设置应合理,并密切观察其感知功能是否正常。起搏器应牢靠固定,以防移位、脱位,从而却确保安全起搏,每天更换穿刺处敷料,并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本组有87例患者使用临时起搏器,于次日拔除,未发生并发症。

4小结

急诊PCI治疗AMI可快速持久地恢复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及时挽救缺血心肌,并可缩小梗死的范围,有效降低病死率,且该疗法创伤较小,不影响患者的抗凝抗血小板的聚集强度,且无限制,能够从而减少并发症等。加强护理措施对防治并发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一旦确诊为AMI,应立即进行相关必要检查,并迅速制定治疗及护理方案,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加强术中及术后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电及伤口情况,积极进行抗凝治疗以及恶性心律失常处理,加强基础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于佩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的全程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1378-1380

[2]陆敏智,陈新军,郑若龙等经桡动脉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护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0,08(11):1478-1479

护理辞职信范文6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我院发生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3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首次窒息的程度、羊水污染的程度、再次复苏的效果,分析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与窒息程度及羊水污染的关系,探讨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发生原因。结果 重度窒息患儿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患儿,羊水污染严重的患儿再次呼吸道阻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羊水清的患儿。发生再次呼吸道阻塞后喉镜下清除呼吸道的成功率为90.6%。结论 新生儿窒息时吸入粘稠污染的羊水或者窒息情况严重时,呼吸道深部的黏液或窒息物不易吸出,很容易发生再次呼吸道阻塞,故对于羊水污染严重以及重度窒息的患儿在复苏后应加强病情观察和监护,防止再次发生窒息。对发生再次呼吸道阻塞的患儿,应立即喉镜下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如清理后呼吸困难症状未改善,应考虑其他原因,及时做出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再次呼吸道阻塞,护理体会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可以导致胎儿呼吸的改变,继而引起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等方面的改变[1],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2]。大多数窒息患儿经抢救能恢复呼吸,部分患儿在复苏后再次出现呼吸道阻塞,如不及时处理,易引发严重并发症。笔者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3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方法,总结了相关临床经验。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我院共发生新生儿窒息183例,胎龄在37~41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8.92周;体重在2 700~4 300g之间,平均体重为3806.95g;发生重度窒息39例,轻度窒息144例;伴有羊水污染46例,无羊水污染137例;183例患儿经初次复苏均成功,有32例发生再次呼吸道阻塞。发生再次呼吸道阻塞时,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加快、鼻翼扇动、呼气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喉镜下可见咽喉部及气管内泡沫样分泌物。

1.2 抢救方法 : 新生窒息经复苏后,应严密观察病情,如出现呼吸加快、鼻翼扇动、呼气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喉镜下负压吸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操作过程中注意动作轻柔,减少对新生儿的刺激。呼吸道分泌物粘稠不易吸出时注意轻轻转动并上下提拉吸痰管,并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稀释分泌物,每次吸引时间不能超过15秒,两次间隔不能少于3分钟。并保证插管和间歇时输常氧,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后立即给予面罩吸氧,氧流量调节在6~8L/分,注意严密监护新生儿呼吸、心率、肤色、肌张力及呼吸困难改善情况,如出现呼吸困难或其他异常情况即刻通知医师,寻找病因并立即处理。

2 结果

2.1 抢救成功率 : 32例发生窒息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患儿,经喉镜下清除呼吸道分泌物,29例呼吸困难症状消失,成功率为90.6%;3例症状未改善,经儿科医师会诊,转入儿科治疗。

2.2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发生与羊水污染的关系: 32例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患儿, 28例伴有羊水污染,4例无羊水污染。统计结果见表1

由表中可以看出,重度窒息的患儿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的患儿,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3],如治疗不及时可对患儿的智力发育造成巨大的影响。大多数窒息患儿经复苏抢救可恢复呼吸,部分患儿窒息程度较重时羊水被吸入细支气管或肺泡内,复苏时不能被吸出,或者因羊水污染,污染的羊水粘稠,黏附在呼吸道粘膜上不宜吸出,正常情况下,当新生儿建立自主呼吸后,吸入的羊水很快被肺泡毛细血管吸收,如羊水粘稠则肺的清除功能不能完全将吸入的羊水排出呼吸系统,导致呼吸道的再次阻塞。而由于呼吸道再阻塞的症状不明显,大多无口唇紫绀等症状,如复苏后观察病情不及时,则容易被忽略[4],所以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应对患儿皮肤颜色、体温、呼吸、心律、血压、肌张力及神经系统的情况进行严密监护。本文研究发现,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发生与窒息的程度及有无羊水污染的关系密切,所以,如胎儿娩出后有羊水污染或窒息严重,应特别注意观察呼吸道是否通畅,听诊观察呼吸音有无异常,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防止再次呼吸道阻塞的发生。喉镜下负压吸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较气管插管操作简单,对患儿呼吸道刺激性小,且成功率较高,是治疗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有效方法。复苏成功后立即吸氧对改善新生儿缺氧状况十分重要,不可忽视。另外,由于新生儿窒息时吸入污染的羊水,应注意抗生素的应用,防止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参考资料

[1] 崔炎.儿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116~118.

[2] 刘云荣. 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复苏后的临床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02,10.9(10):958.

[3] 尚萍.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 中国民间疗法,2010,10.18(10):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