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技术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统计技术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统计技术论文

统计技术论文范文1

1.1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统计学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统计工作基本以统计人员的手工劳动为主,因此无论在信息量,还是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及时效性都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而在信息化时代,从统计方法的选择到统计工作过程,即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在遵循客观规律和实事求是原则基础上,每个环节都需要渗透计算机技术,尤其是最后对海量数据分析阶段,需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需要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得出有用的决策方案和评价结论。离不开计算机软件处理,有的甚至需要编程寻求数据结果,数据结果的一般也是在通过该网络平台上进行的、所以,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统计学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1.2计算机技术推动了统计学的发展

就统计数据本身而言,其不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数据量也快速增加,即所谓海量数据的处理,这就对统计学的发展和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对一些理财产品的选择和风险投资领域,对这些数据处理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快而准,唯有如此才能抓住盈利的时机,而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真正提供了这种可能性。计算机作为一种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便是数据处理分析,不但能在时间复杂度上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同时在完成基本数据运算之余,更能通过分析技术对数据做出合理分析,并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对数据的整合完成对所关心对象未来发展的预测。所以,计算机技术不但能实现对数据的快速处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统计学的发展。

1.3统计学为计算机信息处理提供数据保证

在信息化时代,数据日新月异,层出不穷,计算机技术只是为信息时代的数据处理提供了高效手段,但只有信息是准确和可靠的,才能得出正确的处理结论,而这些数据是否真实、准确、可靠,完全依赖于统计学的调查方法和手段,依赖于统计学的不断发展。只有统计学,才能为计算机技术进行准确和及时的数据处理提供保证,也才能更好地促进信息社会的发展。

2计算机技术在高校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统计学,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核心理论支撑,包括诸如随机过程、抽样推断、时间序列、多元统计分析等各个细小分科,而作为与数据打交道的统计学,在通过数据挖掘来探求事物本质,发展状况与走向时,对数据的依赖是不容忽视的,对于海量数据的处理需要计算机技术、统计分析方法和统计软件。而在目前高校统计学教材和统计学学习中,学习的核心仍旧放在理论方面,在应用上投入时间少,尤其是对较为实用,较为前沿的技术介绍不够。下面介绍几种简单的计算机处理技术如何在统计学中进行应用。

2.1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EXCEL是WINDOWS的成员,学习起来非常方便,极易被人们所接受,因高校中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对此有所了解,因此尤其适合高校统计学中深入学习。EXCEL软件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数据分析与管理系统,它提供了大量的函数,比如统计学中经常涉及到的平均指标(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志变异指标(标准差、方差、标志变异系数)、回归系数(一元、多元)、极值计算(最大值、最小值、峰值)、抽样推断(样本个数、置信区间)以及编制变量数列进行统计分组等等,都可以进行处理和计算,很直观,也很适合统计人员使用。另外,还具有很强的制图制表功能,同时可以对经济预测提供相应的数学模型,是目前高校统计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数据处理工具。

2.2SPSS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SPSS是StatisticalPackageForSocialSciences的缩写,即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是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统计软件包之一,主要分布在保险、医疗、制造、银行、证券、科研院所等各个领域。SPSS主要功能包括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图表分析和数据输出等,集数据管理、分析与一体。主要内容包括均值比较、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等,每类中都有多个细小的专项统计方法。SPSS也有专门的绘图系统,可以根据数据绘制各种图形。具有操作简便、编程方便、功能强大、全面的数据接口、灵活的功能模块组合等优点,为统计人员处理数据提供方便。

2.3SAS软件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SAS是StatisticalAnalysisSystem的缩写,即统计分析系统,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大型的模块化集成软件系统,融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于一体,具有数据仓库管理、数据挖掘和集成数据访问等功能,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经济学、政府、农业、教育部门等各行各业,几乎满足任何类型的数据和任何应用的需要。具有易学易用,操作简便、完整可靠的特点。在统计学方面,可以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方差和协方差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决策分析和经济预测等等。SAS具有绘图功能,能把存储的数据以图形的形式非常形象和直观地显示出来,不仅可以绘制直方图、散点图、扇形图等,而且还能绘制地图。另外,本身还有函数系统,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块。SAS提供了几乎所有最新的统计分析方法,其分析技术先进可靠,非常值得在统计学中学习和推广。

3统计软件运用过程中的相关建议

统计技术论文范文2

1.较高的有效性新兴起来的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其在经济统计领域的应用受到了良好的效果,其稳定的工作性能,不仅能够对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更能深层次地开发出更多的有用信息,在实际的应用中展现出较高的有效性。

2.综合应用性强数据挖掘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统计工作中的多个领域,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据挖掘技术不仅是一种综合应用性强的技术手段,同时又能满足统计数据使用者的特定数据需要。因此,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对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定向的整理和开发,为数据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3.宏观型的数据库有利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当前,我国的经济统计大多还是采用传统的经济统计方法,统计收集的数据信息不能形成有机整体,在对数据进行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经济统计工作需要能够提供数据整理开发的新技术。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库,为数据挖掘技术的开展提供了平台。数据管理系统的经济统计信息要正确无误,然后经过数据挖掘技术的整合,就能得到更丰富的数据资源。

二、数据挖掘技术的运用

数据挖掘技术的特性决定了其对经济统计数据整理的重要性,经济统计所得到的数据信息要求必须有实用性和真实性,数据挖掘技术的特性正好满足了经济统计工作的需要。数据挖掘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方法:

1.预处理方法首先,要对统计数据进行预处理。由于经济统计信息在收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收集到的数据存在缺失和模糊现象,这种有缺憾的数据信息不能作为数据挖掘的基础,因此一定要对数据挖掘对象进行事先的处理。其中包括对基础数据中不正确、不真实、不准确和偏差较大的数据进行甄别。

2.集成化处理方法其次,要对统计数据进行集成化处理。经济统计过程中,会出现对多个数据源进行重叠统计的现象,这就要求对数据进行挖掘之前,要有一个统一整理的过程,即数据的集成化处理。数据集成在统计中被广泛的使用。经过数据集成处理的统计信息更加全面,更加真实,可以作为数据挖掘基础信息。

3.转换方法再有,要对统计数据根据需要进行转换。经济统计数据的描述形式比较单一,为了满足数据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就要对数据进行转换,使其的表现形式具有泛化或是更加规范。这里所说的泛化指的是利用更深层次和更加抽象的定义来代替原有的低层数据。

4.决策树方法除却上述四种处理方法外,还有决策树方法,指的是对庞杂的经济数据进行分类,把有利用价值的统计数据提炼出来,这种数据挖掘形式能够对分析对象进行体现,并能快速的对信息进行分类处理,能够解决在经济统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结语

统计技术论文范文3

数据供应链管理体系

1数据供应链的构成

信息系统环境中的统计数据与和制造环境的物质产品具有相似性,把统计数据视为信息系统中的产品,这样,就可以采用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原则、方法和技术来进行数据质量管理[4,7];可以采用制造环境中供应链的管理体系来构建数据产品的管理体系,我们称之为数据供应链。实际上可以把统计数据的制造和消费过程看作一种业务流程模型,它由数据提供者、数据生产者、数据管理者到数据消费者的价值链组成,完成由数据消费者需求开始到提供给数据消费者以所需要的产品与服务的整个过程[8],这就是数据供应链。数据产品的制造过程包括:原始数据采集、中间数据生成、成品数据生成、数据消费等四个阶段,它涉及四种角色:数据提供者、数据生产者、数据管理者、数据消费者[4]。数据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也是数据的增值过程,随着数据(信息)的价值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数据产品的开发和利用将会得更多的关注。从某一个数据生产者内部来看,它的数据生产过程也构一个内部供应链[9],这个供应链比较简单(见图1)。外部供应链还包括数据生产者的数据供应市场和数据消费市场,数据供应市场由一个或多个数据提供者和它们的数据供应市场构成,数据消费市场由一个或多个数据消费者和它们的数据消费市场来构成(见图2)。

2内部数据供应链的管理组织模式

随着企业信息建设的推进,现代信息系统从MIS发展到企业商务智能系统。商务智能系统采集业务数据原始数据,经过数据清洗,形成支持决策和分析的数据仓库,数据的采购与处理过程见图3。可以看出,现代企业(或组织)内部的统计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过程是可以由企业商务智能系统来完成,并提供给相关的数据消费者。

3外部数据供应链的管理组织模式

完整的外部数据供应链是围绕满足用户的数据需求来构建的,它存在一个核心机构(或组织),并起着核心管理作用。构建一个数据供应链的同时也意味着一个统计体系的形成,它将数据提供者、数据生产者、数据管理者、数据消费者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是开放性的、以团队工作为组织单元的有机整体[10]。采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来实现整个统计体系的管理,就是对一个统计体系中各参与组织、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流与资金流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等,目的是通过优化提高数据生产过程的速度和确定性,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效益。对比制造环境的供应链管理,数据供应链管理更简单,它所关注的只有数据(或信息)及其价值,没有物流过程。数据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对象是数据产品流,数据产品流由供应市场流向消费市场。数据供应链的信息流包括数据的需求、数据处理状态和传递状态等信息,评价与反馈流包括对数据产品的评估和评价信息等。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数据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数据产品流、信息流、评价与反馈流的统一管理,以实现对数据供应链的全面管理。

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

1系统框架

现代信息系统具有高效的计划、控制、反馈机制,高效的数据处理与传输能力,为构建DSCMS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信息网络时代,统计数据质量的监控与预警系统是统计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份[3],可采用企业资源计划(ERP)、全面质量等管理思想构建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框架,以有效避免目前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中易受中间环节的人为干扰。图4给出了DSCMS的系统框架。

2系统功能与管理控制的实现

DSCMS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统计数据管理系统,它实现方案设计、数据采集、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与等统计工作各阶段的信息化管理;二是评价与反馈系统,它负责系统的控制、评价与反馈,是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的实现。两者有机结合,融入计划控制、全面质量管理等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面解决方案。按系统的功能实现,可分成以下6个部分:(1)方案设计系统。实现统计工作方案设计,包括任务和目标的制定,数据收集、处理方案的制定,以及数据标准和要求的设定等。方案设计将结合目标与实施方案,做出完整的实施计划与控制策略,是DSCMS的控制中心,并通过评价与反馈系统来实现整个管理体系的计划、过程控制和评价功能。(2)数据采集系统。在跨组织的数据供应链中进行数据采集,需考虑时间和空间对数据采集产生的影响,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分布式集成数据采集系统不仅能提高工作的效率,也可以有效的减少数据逐级传递过程中的人为干扰。面向服务架构是分布式系统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核心集成技术之一[11],它可以对数据供应者的业务系统进行有效的集成,实现数据采集过程的自动化。(3)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采用集中处理方式来完成,各级数据生产者和管理者经过授权可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相关的统计数据,以供本级数据消费者使用。数据处理包括抽取、转换、装载等过程。(4)数据分析系统。数据分析可结合统计方法、数据挖掘技术、联机分析处理技术(OLAP)对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可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并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与反馈。(5)信息系统。统计数据或分析结果可通过网站向社会公众或相关用户,并通过网站收集用户的反馈信息。(6)评价与反馈系统。通过构建科学的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反馈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统计数据质量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到数据质量控制框架及数据生成的各个部门(或环节),以便于及时进行修正、完善。

统计技术论文范文4

类似于固定中继系统,移动中继系统由基站、移动中继和用户终端组成。其中,基站和移动中继之间的链路为回程链路(BackhaulLink),移动中继和用户终端之间的链路为接入链路(AccessLink)。若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状况良好,还可以考虑直连链路(DirectLink)。移动中继可以选择放大转发和解码转发等模式。由于移动中继具有运动性和随机性,而这种特点与性能密切相关,如何建立合理的移动中继运动模型是移动中继系统研究领域的首要问题。当前研究中有的采用较简单的随机游动模型,或采用二维泊松过程来表示用户终端的放置位置,使用M/M/∞排队模型来表示用户终端的移动性。在实际部署移动中继系统时,需要考虑不同的应用场景。在3GPPR11版本中,高铁是主要应用。在文献[8]中,主要考虑以下两种典型场景:场景1移动中继服务静止用户场景说明如图1所示。在该场景下,中继被安装在交通工具的顶部,中继天线被分别放置在车辆的内外,分别用于和基站与用户终端通信。若不使用中继辅助传输,该场景下的通信将会面临许多问题,如严重的车体损耗,多普勒频移,小区换带来的大量开销等。反之,则可以将较差的信道分为两段传输条件较好的链路,从而很好地解决了该场景下的通信问题。与直接传输相比,中继辅助传输的掉话率明显降低,为车内用户提供较高的吞吐量和较低的小区切换失败率,从而提高了通信质量,改善了用户体验。场景2移动中继服务非静止用户场景说明如图2所示。在该场景下,中继也被部署在车辆顶部,不过其目的不是为了为车内乘客提供服务,而是为街道和公园提供覆盖。闹市区的街道和公园,是行人比较集中的地方,通信业务量大,属于“热点”地区。在经过这些地方的公交车上部署中继,则可以增强覆盖,提高吞吐量,具有实际意义。

2移动中继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2.1信道建模与估计对于移动中继来说,由于其移动的特点,而且可能是高速移动,因此研究的首要问题是移动中继的信道建模问题,主要包括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的建模。不同链路的信道模型与各网络节点采用的天线数目、中继的转发模式和中继的运动模型密切相关,信道建模的准确度会极大地影响系统性能。如文献[9]分析了不准确的路径损耗模型对移动中继系统性能的影响。此外,基站到移动中继的信道会随着车辆的运动而急剧变化,同时车辆的运动会引起多普勒频移问题,因此在实际的移动中继系统中采用合适的信道预测和估计方法也是非常必要的。如文献提出了一种采用在车辆顶部使用预测性天线的信道预测和估计方法,从而较好地解决了移动中继的信道估计问题。

2.2中继选择在实际的移动中继系统中,可能会存在多个移动中继。现有研究表明,根据信道状态信息选择一个最好的中继进行协作,可以较低的复杂度获得满分集增益。因此,机会中继选择技术是移动中继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信令开销是中继选择算法的首要考虑因素。对于快速移动的用户,基于信噪比的方案会产生大量的信令开销,而基于位置或距离的选择方案在高速场景下开销较小,因而适用性更强。上述方案都是基于单个参数的选择,实际信噪比和时延等参数会同时影响中继选择,为此,文献[13]提出了一种具有服务质量(QoS)保证的多参数联合中继选择算法。由于信令开销和系统复杂度与每个目标用户的候选中继的数量成正比,文献[14]考虑了如何减少候选中继的数量而不影响使用中继带来的系统性能增益。文中所提算法限制了每个目标用户的数量从而减少了反馈开销。文献[15]提出了一种三步选择算法。该算法在保持中继增益的同时可以使中继信令开销维持在较低水平。虽然中继选择可以提高系统性能,但是不适宜的选择会引起频繁的中继切换,从而影响系统的整体性能。文献[16]从这个角度出发,提出了使中继活动时间最长和中继切换率最小的两种中继选择算法。研究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案相比,所提方案在不降低系统吞吐量的情况下可以获得较低的中继切换率和较长的中继活动时间。

2.3资源分配在中继系统中进行功率和带宽等资源的分配可以有效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目前得到了广泛的研究。(1)功率分配。最简单的功率控制方法是开关算法。所谓开关功率控制算法就是给中继分配一定功率或者不分配功率。该算法可以提高小区吞吐量和覆盖范围。文献[17]根据不同的数据速率要求提出了一种最优的功率分配算法。该文献考虑了中继的移动性,建立了移动模型,使用所提出的最优功率分配方案可以提高数据速率。仿真结果表明,在一些实际的数据速率下该算法可以带来3dB增益。文献[18]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的功率控制算法用以提高平均小区吞吐量。文章考虑了在多小区环境中,通过使用分布式移动中继功率分配方案,与传统的系统相比,平均小区吞吐量得到了改善。同时,也提升了小区边缘吞吐量,因此对小区边缘用户来说,该方案有助于改善其用户体验,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2)带宽分配。对于不同的运营商分别安装不同的中继显然并不是高效的,文献[19]基于此提出了共享频谱分配算法来解决此问题。该方案中不同运营商使用相同的移动中继为某一区域内的用户服务,并根据链路质量为不同运营商分配相应的带宽,从而实现了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借助于纳什均衡理论,该方案可以将吞吐量提升近20%。文献[20]以IEEE802.16j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子信道分配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文中提出了重叠子信道分配(OVSA)和正交子信道分配(ORSA)两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案的小区吞吐量高于不使用中继情况下的吞吐量。文献[21]则利用博弈论理论联合考虑了动态服务选择和带宽分配的问题。为了获得更好的服务质量,移动中继执行基站选择和传输模式的选择,基站则为不同传输模式分配不同的带宽。当移动中继和基站的策略相互影响并且需要作出动态决定时,这将面临着挑战。为解决这个问题,该文提出了一个两层的基于进化博弈和微分博弈的博弈结构。在下层,动态服务选择可以建立为一个进化博弈模型;在上层,基站端的动态带宽分配可以形成一个微分博弈模型,最后得到了一个闭环纳什均衡。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了动态博弈带宽分配策略的有效性,并且系统性能和覆盖范围的优势得到了加强。

2.4小区切换在移动中继系统中,由于中继的移动性以及中继一般为多个用户同时服务等原因,如何设计中继高速移动情况下的小区切换策略便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文献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高速运动场景,大量用户很可能需要进行频繁的小区切换,因而如何保证较低的链路失败率和较高的切换成功率,将直接影响用户的通信服务质量和通信体验。对于移动中继系统的小区切换问题,现在比较好的一种方案是使用具有两根分布式天线的移动中继,即在车辆首尾分别装有天线。移动中继通过选择具有较好接收信号质量的天线作为接收天线。当车辆进入重叠区域时,前置天线执行切换至目标基站,后置天线将和服务基站保持连接。当前置天线完成切换后,再由后置天线将工作频率转移至目标基站。如果切换失败,后置天线将执行第二次切换。因此,这种切换方案使通信在切换过程中不会被中断,实现了通信的无缝体验,而且降低了切换失败率,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案。

2.5移动中继的其他问题使用移动中继来改善车辆用户的服务质量和吞吐量的效果明显,除了以上提到的关键问题外,仍然有其他的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解决。首先是移动中继的移动性管理问题。这主要包括不同基站间移动中继的切换和不同移动中继间用户的切换。但是,现有LTE系统中没有针对移动中继的移动性支持,因此有必要修改当前的系统结构用以提供有效、可靠的移动性管理。目前,为了支持移动性管理,是在当前的固定中继架构上修改还是提出新的架构尚在讨论中。其次,由于移动中继的使用,干扰管理也是一个新的挑战。中继技术的优势在理论上已获得共识,但在实际部署中中继节点的引入必然导致更加严重的干扰问题。尽管接入链路干扰较小,但对于回程链路来说,不同移动中继间以及中继与宏小区用户间的干扰使问题变得复杂。预测性天线的使用将提高CSI的准确性,从而可以在回程链路中使用高级的干扰避免和干扰消除方案。

3结束语

统计技术论文范文5

1.创造性地再现内容在书籍设计中,可以用到的设计元素有千千万,且设计师还能凭借自己的经验创造出更多的视觉符号元素。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中国画和道家的太极,除了表现“形”与“色”等外在的视觉形式,还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气韵和神韵,均有其独特的审美意境。在书籍设计中,我们要做的是对这些传统的视觉符号进行选择与重构,取之形态,延其意蕴,从而将传统文化传神的意蕴传达给受众;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和设计原理,对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进行一系列提炼和改造,赋予其一定的时代性,或是将传统的中国元素与现代工艺有机结合在一起,呈现出视觉上的趣味,在传统与现代中找到一个契合点,体现出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审美价值。

2.对意境的创造性的表达当代设计思想和制作表现手法与传统视觉元素的有机结合,可以使传统的纸质形态书籍拥有更为强大的生命力和更为深刻的内涵。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一个重要载体,用水墨和笔触的方式追求独特的意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中国画的水墨效果应用到设计中,如《姹紫嫣紅<牡丹亭>》一书的封面设计用的是传统行书与色彩艳丽的中国画中的笔触晕染开的底色,呈现出一种带有写意的既传统又现代的视觉效果,图中没有写实的人物,只是用水墨的笔触传达其中的意蕴,这种对意境创造性的表达与主题极为契合,可以说是做到了意境的“神似”。

二、试析传统元素的视觉创新

1.传统图形的重构与书籍设计自新石器时代的人面鱼纹彩陶到商周时期象征权利的青铜器,从京剧脸谱到民间剪纸艺术,这些具有浓厚内涵的中国传统元素是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社会生活的完美映射,而这些传统元素的人文价值毫无疑问成为今天的设计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设计素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新兴技术的诞生使中国传统的视觉符号元素在原有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新技术以不同的形态呈现在观者面前,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设计师要在探索现代书籍装帧时继承传统文化元素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创新,才能使书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吕敬人先生设计的《浣溪沙》一书,传统纹样被大量地应用在书籍封面和内页,这样的设计不仅能使文字和内容达到统一,使书籍的内容得到有力的衬托,更能使读者的心境和书籍统一在一个境界中。还有张卫设计的《寓言十家》一书,剪纸的原形赋予其浓厚的民间色彩,散发出浓浓的乡土气息,传统符号在书中表现出来的节奏感是“有意味的形式”最真实的写照。

2.汉字的创新与书籍设计汉字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其特有的线条造型具有天生的审美价值,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已经不仅仅承载着继承文化的重任。在现代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尝试对汉字的结构进行打散和重构,使汉字图形化、视觉化,最终由实用性升华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在现代书籍设计中,可以说汉字是最能体现中国书籍装帧设计民族性的一种手段,将汉字书法进行修饰运用在书籍设计中已经成为中国书籍设计的一大重要标志,而汉字本身的应用可以使得书籍的整体格调变得典雅质朴,同时还不缺乏现代感。

3.传统色彩的提取与书籍设计色彩在书籍设计中是设计师极为重视的一个重要环节,越来越多的设计追求外在的视觉冲击力,色彩作为视觉元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书籍设计中也占据了半壁江山。在书籍设计中,色彩运用得好更容易吸引读者的眼球,而一本书的色彩大概就能使读者感受到这本书的性质。中国杰出的书籍设计家邱陵先生指出:“中国的书籍装帧要以含蓄淡雅取胜,以此来反映中国文化的东方气质。”中国传统色彩包括青花蓝、中国红、中国黄等最常见的颜色,中国传统的“五行五色”中的“五色”包括黑、白、红、青、黄。这些都已经变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色彩总能让人寄托美好的情感,在书籍装帧设计中,设计师若能充分应用传统色彩的丰厚资源,挖掘出这些色彩背后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并且充分考虑中华民族数千年的色彩应用习惯和人们的色彩心理映射,如,中国红的强烈而又不轻浮,青花蓝的清幽淡雅,都散发着强烈的民族特色。红与黄的色彩搭配不仅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渲染出热烈的气氛,还能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底蕴。

三、结语

统计技术论文范文6

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各个行业所采用,大到政府部门机关、国际金融机构,小到居民P2P个人线上工商经营都开始利用计算机技术所带来的通信优势在日常工作的处理、企业的贸易管理等方面加以利用。

1.1计算机通信技术在计费系统领域的应用计算机系统在计费系统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由于不管是什么样的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都是不开成本与收益的,而这其中就要需日常的收支进行详细统计。计算机通信技术被利用最为广泛的行业主要是财务行业、金融行业、通信行业。例如:在企业的日常账目管理系统当中经常会开发数据收集和数据处理系统,其能够有效的将企业最基层所开发的业务处理系统的数据进行收集。再例如,移动通信公司的主体是应用其自主研发的叫做“ACS”的系统。这一系统是基于计算机的J2EE技术和共同的对象的请求的一种结构技术。它能够实现更加清晰和快速的通信漫游清算,从而能够确保整个通信服务网络顺畅运作。

1.2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领域的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多个方面,例如:经理决策系统,事务处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等等。这些系统的开发和研制都离不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支持。计算机通信技术通过将信息进行互助传递实现了这些系统的工作,通过高频率的接受、分析、反馈达到了这些系统设计的初衷。再例如:目录搜索方式的代表为雅虎和搜狐网络公司,它通过对web网站的实施分类和分级的处置,位于数据库系统之中依据内容的不相同对之各个网络的页面进来简要描绘,从而使得关键字以及分类信息能够实现出一个良好匹配。

1.3计算机通信技术在客户管理领域的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在客户管理领域应用的也非常广泛,最为常见的就是移动、联通、电信的网上营业平台。例如,3G无线通信系统技术同上两代差别在于数据传输以及声音处理传递速率实现了显著的提升。ARM这种处理器让移动终端研发的丰富应用得以实现。另外,其借助嵌入电脑Windows操作系统和手机的安卓系统,让其能够进一步令手机终端走向智能化、科技化、现代化方,为3G通信乃至4G通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当代计算机通信技术已经不再高深,并根植于千家万户被更多的日常消费者所广泛利用。

2计算机通信的未来发展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