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锻炼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锻炼论文范文1
作者:钱光田 单位:红河学院体育学院
少数民族地区蒙自市山区中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场所主要集中在学校体育场所和自家庭院占到调查人数的91%。因为山区中学教师的住宿都在学校里,家离锻炼场所不远,方便易行,不但能休闲健身,还能促进邻居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乡镇公共体育场所、乡镇广场和乡镇空地选择锻炼的人数比较少占到调查人数的9%,可能是健身条件单一简陋,干扰因素较多。因此,当地乡政府应加大投入健身活动中心,改善体育锻炼环境。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蒙自市山区中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根据调查,从少数民族地区蒙自市山区中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形式上看出,大多数人采取与朋友和同事、家人一起锻炼,其次是个人单独进行锻炼,参加学校组织锻炼和乡镇组织的锻炼占19%。表明山区中学教师参加体育活动多是自发性的,学校和乡镇组织的体育活动与教师的健身需求不成正比,严重影响了教师的锻炼热情。同时也说明少数民族地区山区体育发展缓慢,缺乏群众体育组织和体育工作管理落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蒙自市山区中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少数民族地区蒙自市山区中学教师选择的锻炼项目排在前面的是散步和慢跑,中间是民族健身操,后面是球类运动。
根据调查,说明选择散步和慢跑则对场地和器材要求不高,体育锻炼方式比较单一,主要原因在于受运动比较小,不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要求,而且便于实施,是一种大众化的运动方式;而排在中间位置是民族健身操,原因是此项目需要一定的场地限制,同时要一定的经济消费,排在后面几位是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和排球,原因是球类运动专业技术要有一定的水平,受到年龄的限制等,从事者的年龄段相对在青年和中青年,主要受体能,运动强度,身体的对抗等因素限制。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蒙自市山区中学教师对体育锻炼的体育消费投入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和体育劳务消费资料的数量,它反映人们在各种体育消费行为中所能承受的物质与精神的支出能力,通常以实际货币支出量来衡量体育消费水平的高低[4]。根据调查显示,少数民族地区蒙自市山区中学教师对体育锻炼的体育消费水平主要集中在每年100元内占63%,几乎没有占20%,100~200元占14%,300元以上占3%,说明山区体育运动场地设施简陋,制约了他们体育消费行为。影响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蒙自市山区中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体育锻炼意识的强弱对体育锻炼行为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是促进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重要条件,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不是天生的,是人们在后天受家庭、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亲身参与体育活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而学校教育是体育锻炼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素[5]。因为此,根据调查显示,产生少数民族地区蒙自市山区中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授课负担重,余暇时间少占调查人数的53.3%。其次是学校领导不够重视,健身条件简陋,场地器材不足等占调查人数的20.5%。再次是对参加体育锻炼没兴趣占调查人数的15.2%。最后是锻炼方法的缺乏无人指导占调查人数的11%,影响了参加体育锻炼兴趣的积极性。当地有关部门应根据这些影响因素积极引导山区中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重视他们的健康,充分发挥多种功能的体育项目及地方性民族项目,为山区中学教师构建良好的锻炼环境。
(1)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蒙自市山区中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每周周次和锻炼时间普及程度不高,每周参加3次以上锻炼的教师占调查人数的13%,锻炼时间30min以下占调查人数的64%。为了身体健康,娱乐身心与缓解压力成为他们锻炼的主要动机,占调查人数的62%。(2)方便易行,家离锻炼场所不远,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蒙自市山区中学教师选择学校体育场地的锻炼方法。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主要选择参与朋友和同事一起锻炼占调查人数的49%。(3)在体育锻炼项目上,由于工作任务重和家务事繁忙,时间有限,大多数山区中学教师选择散步占调查人数的46%。(4)由于体育场所奇缺的现状,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蒙自市山区中学教师对体育锻炼的体育消费水平主要集中在每年100元内占63%,制约了他们体育消费行为。影响山区中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授课负担重,余暇时间少占调查人数的53.3%。建议(1)关心体育就是关心健康,大力宣传和和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扭转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蒙自市山区中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意识淡薄的现象,提高山区教师队伍的整体健康水平。(2)上级领导要加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蒙自市山区中学场地、器材及资金的投入,建设一定规模和数量的教师体育活动中心,满足当地山区中学教师体育锻炼的需要。(3)加强培训健身指导员,并积极推广适合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山区中学教师的健身运动项目。(4)加强体育组织管理工作,根据地域性、地方性特色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蒙自市山区中学教师定期开展有特色的小型、多样化的体育活动,逐渐形成一个良好的体育氛围。
体育锻炼论文范文2
(一)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的分析
学校重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人真贯彻有关规定,使学生正确认识到体育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积极意义。
(二)家长对子女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
通过对部分学生家长的访问中了解到,绝大多数家长对于子女参加体育锻炼都表示支持,说明家长对于体育锻炼对子女身心发展的重要性有一定的了解。但家长支持子女参加体育锻炼是建立在不影响文化学习成绩的前提下,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对文化学习是否产生负面影响成为体育锻炼与文化学习的主要矛盾。
(三)影响学生文化成绩的因素分析
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学习成绩不仅仅是智力水平的反应,也包括心理素质在内的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人际交往中的自卑感、心神不安、明显不自在以及人际交流中自我意识太强或消极的期待,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影响学习中的交流,遇到问题不能及时向他人请教,因而学习成绩不佳。苦闷的情感和心境,对生活兴趣减退、缺乏动力、丧失活力对前途悲观失望,导致学习动机受损、学习技能丧失及应用障碍学习效率差,考试成绩亦差。学习努力认真、自尊心强、争强好胜,具有不屈不挠战胜困难、取得成绩的顽强意志,从而学习成绩较好。
(四)学校体育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健康包含身心两个方面。体育教育的实践性、紧张性、竞争性、公开性、协同性和集体性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学校体育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内容、形式和手段,结合有意识、有目的的心理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学校体育形式和活动的多样化可以满足不同个性发展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不同的体育项目又可以培养不同的个性。体育锻炼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在总体水平上有较大的改善,其改善主要集中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几个方面上。
(五)适量的运动对学生学习精力的影响
适量的运动就是时间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要符合学生现下的身体与心理特点,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一系列身体练习。调查结果表明(表2):每天参加一定时间的适量体育锻炼,大部分学生能保持充沛的精力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大多数学生在初期会出现疲劳的感觉,但能较快的适应。只有极少数学生会出现精力不足的状况,这与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和疾病紧密联系。以上数据很好的说明了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使学生精力充沛,更好应对紧张的学习和繁重的功课。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生精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总体上看,学习精力越充沛,学习成绩相对越好。
二、总结
(1)适时的体育锻炼与文化学习并不冲突,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能使学生保持充沛的学习精力。学校体育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途径,学校开展体育活动都是占用学生在校期间课余时间进行组织,并不占用文化学习时间。适时合理的体育锻炼,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再有体育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监督,有计划的安排学生进行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使学生锻炼后具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2)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学生意志品质。为克服学习中困难奠定心理基础,适当的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是人体发育接近成人的最关键时期,也是性格,特别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阶段。体育锻炼,不仅能使参与者保持健康的身体,而且还能使其意志坚定、顽强。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参与者具有坚持不懈的品质,体育运动更是一个不断战胜自我和他人的过程,对参与者意志品质的培养有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参考文献:[1]叶志明、张晋碚、王玲、肖小琴、陈安、刘闯.影响中学生学习成绩的相关因素探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7,6(4):269~271[2]孙成福.体育锻炼对学生文化学习影响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2,(03):60~61[3]叶松梅.我县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与文化知识学习矛盾的调查和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2007,(30):242~243(作者单位: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浙江绍兴,312000)常用的录屏软件有懿文德、snagIt、频幕录相专家等。这种录制方法对于教学内容和环节没有限制,熟悉软件操作后,可以让自己的微课更加的美观、丰富。如懿文德软件的“突出放大”功能就可以很好的讲解生字词的结构、笔顺。4.白板屏幕录制目前很多电子白板都带有录制功能,即电子白板可以记录书写及讲授过程中的语音、痕迹,可以直接用电子白板录制。
三、微课录制过程中的主要注意事项
体育锻炼论文范文3
关键词:留守儿童;身心健康;体育锻炼
一、研究目的
(一)什么是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我国一类特殊群体的简称,指离开父母与其他人群单独生活的一类儿童群体。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为了更好地生活,农村青年父母离开农村到城市务工,却没有经济条件将孩子带在身边,只能将孩子留在农村老家由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代为看管,这就造成孩子不能在父母的关怀下健康成长的局面,使得孩子在心理和生理上产生了一些问题。我通过到学校周边的家庭进行走访调查得知,可以把留守儿童的类型分为三种情况。(1)“单亲家庭”现状。由一方父亲或者母亲外出打工,孩子单独跟着父亲或者母亲生活,他们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缺乏父爱或者母爱;(2)“双亲家庭”现状。父母为了生计均外出务工,将孩子托付给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代为看管,孩子缺乏父爱和母爱;(3)父母都外出务工,将孩子寄宿在看管机构。父母出看管费,孩子在寄宿机构成长,由寄宿机构代替父母照管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二)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现状分析
通过调研、走访和谈话,以学校教育为切入点,我们可以归纳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教育问题,儿童上学、下学的安全必须备受关注;(2)身心健康教育问题,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有一些问题,生理上营养跟不上,心理上存在一些疾病等;(3)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缺乏正确的引导和鼓励;(4)学习问题,缺乏课后指导和帮助。其中,身心健康教育是最重要的问题。在心理健康方面,留守儿童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他们很孤僻,比其他儿童更缺乏自信,表现出了自卑。特别是在偏远的农村环境和缺乏较好的教育体制下,孩子极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影响学习和生活,形成不良的心理疾病。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本校100名留守儿童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其中男生、女生各占50人,年龄选取在13到15岁之间。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据统计法。
(三)具体的实施过程
1.准备阶段:根据研究的需要,和留守儿童以及代为看管人进行简单交流,并以问卷的形式记录,然后向教师了解情况,通过专家的建议,确定研究标准。2.实验内容:选取体育锻炼项目。以篮球为主要项目、有氧运动为主体的体育锻炼。3.实验过程:一组参加以篮球为主要项目、有氧运动为主体的中等运动量;另一组不参加或基本不参加体育锻炼。每周进行三次分开的训练,每次锻炼的总时间约60分钟,其中有效运动时间约35分钟。坚持训练一学期。4.实验测试指标:身高、体重、肺活量、收缩压、舒张压。技术关键:(1)各实验组健康状况(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实验前后的指标的测定;(2)各实验组体质状况(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坐位体前屈);(3)实验前后指标的测定;(4)研究实验后不同运动量(强度)组之间体质状况指标的测定。
三、结果
第一,篮球锻炼能够增强留守儿童的活动力度,拔河等比赛能够培养留守儿童的团队合作意识,踢毽子、赛跑等能够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优越感。第二,体育锻炼有助于儿童体重的增加。同时,他们的肺活量也变得更大了,免疫能力和抗呼吸道疾病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第三,体育锻炼起到了一个提高留守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孩子们在篮球活动中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增强了团队意识。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体育锻炼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篮球运动可以观察到孩子们的跑步、合作、身体灵活度等,有氧呼吸运动可以检测到孩子们的肺活量等。2.篮球活动可以让孩子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孩子团队合作的意识,点燃孩子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减少生活中的孤僻、忧郁等不良情绪。3.拔河、踢毽子、赛跑等一些运动能够发挥每个孩子的优势,使得每个孩子都能够找到自信,发挥自己的长处。4.在篮球、踢毽子等比赛中,教会孩子发挥自己的特长,进行竞争,得到荣誉,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信;在篮球、拔河比赛中,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让他们赢得比赛,享受集体荣誉感。
(二)建议
体育锻炼论文范文4
论文关键词:体育锻炼;脑力劳动者;健康水平
1前言
通常我们认为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忽视了规律适当的体育锻炼对机体健康所产生的积极作用,特别是脑力劳动者尤为突出,对机体规律性体育锻炼所产生的延缓生理老化、保持智力和体能、维护身心健康、纠正病理性的紊乱、调整重要脏器的功能,重建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等作用知之甚少。
2研究对象与方法
1)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天津中医药大学教职工496名(204名男性,292名女性)
2)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医学实验检查、文献资料分析。
3结果
3.1对被测者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的问卷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与年龄的增长基本成正比,这可能与被测者可支配时间与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加与提高有着密切关系。同时被调查者有时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而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始终存在于各个年龄组别是31—50两个年龄组中,41—50岁阶段参加体育锻炼的百分比降到了50%,随着年龄的增长参加体育锻炼的百分比又逐渐回升到70%、79%,直至7l一80年龄组开始下降至67%。
3.2对被测者健康现状的检查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清楚各年龄组发病情况及所占的百分比。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发现31—50岁年龄组心肌缺血的发病率猛然由6%增长到38%,在51—60岁年龄组心肌缺血的发病比率最高,6l—80年龄组也存在较高心肌缺血的发病率。在4l—60年龄组而总发病率也高于其他年龄组。
在表3表4中可以看到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以临界高粘血脂症,甘油三脂,胆固醇检验指标较高,发病年龄集中在41—60年龄组。远超各年龄组位居首位。
比较男性与女性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可以看出,被测者30岁之前患病人数比率极低处在健康状态,到3l—40岁年龄临界高粘血脂症与总发病率陡然上升,而到4l—50岁年龄组总发病比率猛增到各年龄组之首,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比率略有下降。男性与女性脂肪肝发病率最高,特别是在41—60岁年龄组。总发病率也在5l—60岁年龄组达到最高均,比较而言男性的病发律要略高于女性。
4分析
4.1对496名脑力劳动者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的问卷调查的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2l—30岁年龄组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最高,反映了这个年龄阶段人群精力旺盛、可支配时间充裕,绝大多数被调查者愿意参加到体育运动,而从3l—40岁年龄组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略有下降,大部分被调查者正处在一个工作重要时期精力、体力充足但可支配时间较少,致使在这个年龄阶段参加体育锻炼比例略有所下降,随着年龄增加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开始增长,这部分人群集中在41—70岁年龄组,这与他们个人经历、素质、健康意识、可支配时间的增多有着密切的关系。
4.2对496名不同年龄脑力劳动者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
从心电图检查中可以看到,心肌缺血的发病率从3l—40岁年龄组的6%,骤然升高到41—50岁年龄组的38%而后居高不下,成为被检查的四项中发病率最高的一项病因,41—60岁年龄组正处于家庭、事业双重压力的阶段,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巨大的生活、工作压力、不良的膳食习惯以及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都是造成这个年龄组出现大比例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
4.3对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分析
临界高粘血脂症,甘油三脂,胆固醇发病率较高,而高粘血症发病比率居其他几种病症之首,其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这与被测者的生活习惯、工作压力、不参加体育锻炼有着密切关系。脑力劳动者工作性不尽相同,机体长期处在一种紧张状态,体育锻炼的时间又非常少,个人的膳食习惯不佳,生活习惯不规律,使得能量的摄取与消耗失衡,形成高脂血症造成对机体的隐秘性损伤,逐渐在组织、器官血管末端开始形成病变、血液粘稠增高,血流缓慢,血液中过多的脂质沉积于血管壁,形成粥样板块,长期会使血管形成狭窄,血流不畅造成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4.4对腹部B超检查结果分析
在超声波的检查中可以清楚看到发病率同样集中在41—60岁年龄组,其中脂肪肝发病率最高,如果利用体育锻炼特别是有氧运动能够改善代谢紊乱,利用脂肪供能消耗体能多余脂肪,减少脂肪细胞过剩堆积在肝细胞上,积极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促进蛋白质合成胆汁分泌功能,胆汁是肝内脂肪分解代谢所必需,胆汁增加可以使脂肪蓄积在肝细胞内形成脂肪肝的机会大大降低,避免出现脂肪肝病症。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在被调查的496名脑力劳动者中不难发现,年龄越小愿意参加体育运动的人越多,这与身体健康状况,精力和可支配的时间有着密切关系,当年龄增加往往可自由支配时间越来越少,工作生活压力增加、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和膳食摄入以及参加体育锻炼的意愿降低都造成了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降低,导致心肌缺血、高脂血症、脂肪肝患病率的迅速攀升。在41—60岁年龄段患有心血管疾比率最为突出,成为了各年龄段患病率的高危年龄段。
体育锻炼论文范文5
本文作者:张超越史臻申鸿鹏曹丽娟工作单位:吕梁学院
体育社团的规模山西省体育类社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并得到高校师生的普遍认可。根据山西省学生团体联合会的最新统计,目前山西省高校共有48所高校,共有注册学生社团1068个,其中体育社团235个,占到所有社团总数的22%,涉及到篮排足、乒羽网、武术、游泳、户外、轮滑、舞蹈等众多项目。体育社团的成员结构调查结果显示,社团成员主要集中在低年级,高年级的同学参与的人数所占的比例较低,主要原因是:招新的主要对象为低年级同学,高年级的同学面临实习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大下降,人员流失情况严重。在成员结构中,除了不同年级的差异,也存在着性别上的差异,总体上男生比女生多。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动机及原因分析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在对山西省体育社团参与者参与动机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参与社团的动机明确且呈现多样性,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体育社团功能的多样性。大多数学生参加体育社团是因为体育运动本身的魅力,目的是在运动过程中体验乐趣(29%),还有的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目的是丰富课余生活(14%),提高运动技术水平(14%),健身、美容(13%)以及扩大交际范围(10%)。体育社团活动的运作方式体育社团工作具体体现为社团活动的运作方式,以社团活动的精心组织,内容丰富、合理安排作为社团良好运作的重要标志。训练、辅导(42%),基本能够满足社团成员对体育锻炼的需求,社团内部的练习赛(32%),为社团成员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校际间的友谊赛(13%),在比赛交流的同时还能扩大社团的自身影响力,但是由于社团经费等方面的原因,校际间的友谊赛次数相对较少,其他活动(14%),可能包括纳新表演或者迎新晚会等。总的来说,山西省大部分体育社团的活动内容相对固定、单一,缺乏创新。体育社团活动的频率对山西省部分高校体育社团活动频率的调查显示,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平均每周两次(39%)、平均每周一次(31%)、不固定(19%),活动频率在平均每周一到两次的占到了70%。值得注意的是19%的成员选择了不固定,说明有一部分社团在活动时间的安排上随意性比较大。访谈中许多体育社团负责人也表示,社团有学期活动计划,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真正能按计划落实的并不多。体育社团收取的会费对山西省高校体育社团会费的调查显示,依次是:10~20(50%)、20~30(25%)、≥30(17%),≤10(8%),会费在10~30占到了75%。说明我省高校体育社团所收取会费,还是相对比较低的,在同学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山西省高校体育社团日常活动经费山西省高校体育社团日常活动经费基本是采取训练AA制(40%)拉赞助(38%),原因:社团统一,支出使用的一般是收取的会费,这是社团经费比较固定的来源,但是收取的社员费极其有限,其中还有部分需上交学联,对于校园内学生的活动,学校拨款针对的主要是学生会组织的校内大型的、全院型的活动,而对社团提供的资金支持很少,由于社团活动主要局限于校内,活动的规模小、层次不高,影响力小,获得社会赞助的机会极少,有的社团举办活动有时自筹经费,多是由社团干事支出,学生是无经济收入群体,如果靠自筹经费举办活动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一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的参与,不利于体育社团开展全民性的活动,表明高校体育社团经费缺乏保障,大学生体育消费能力及态度山西省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人均每年支出情况在500元以上的占到了74%,被调查同学一个月平均生活费在600元以上的占到了43%,这说明山西省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能力已经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尤其是近些年“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的确立,使大学生对体育功能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了,参加各种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日益增多,体育产品的消费量也随之增加,因此,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以购买实物为主。57%的同学赞成体育社团引导学生进行有偿体育锻炼,25%的同学赞同学校投资,支持同学们在社团的引导下进行体育锻炼,总之,同学们还是赞同高校体育社团引导学生们进行有偿锻炼,同时表示,收费社团要收费合理。大学生体育消费内容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体育消费内容中,购买运动服装的消费比例最大,占42%,处于所有消费内容的首位。其原因是: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在上体育课时,教师要求上课必须身穿运动服装,从而使得运动服装的消费量增大。另一方面,在一部分学生中存在着攀比心理和名牌意识,这就使得这些学生的运动服装消费量大大增加。运动器械和体育书刊的消费很少只有9%和4%。这主要是由于他们进行体育活动所需的器械大多数都是学校免费提供的或者是培训班负责提供的,从而减少了学生自己购买器械的支出。调查发现,大学生在精神生活方面的追求变得合理化,同学们在观赏和参与性方面所占的比例较大,27%和19%,仅次于运动服装,而且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与体育社团的关系对影响山西省高校体育社团发展因素的调查显示: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经费缺乏保障(33%)、活动场地不足(30%)、成员流动快(18%),这是影响体育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活动层次低、领导重视不够等一些其他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体育社团的发展。大学生人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体育消费的主要群体之一,他们的体育价值观、消费动机、消费能力对体育市场的发展影响甚远。同时大学生的健身和价值观念也在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提高。虽然高校体育社团有种种制约因素,然而高校体育社团仍然拥有众多优势。集中了一大批高学历、技术全面、高水平的专业运动员和体育专业学生,他们有良好的运动竞技能力和组织能力,也有丰富的科学训练和指导健身经验,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有着良好的体育市场开发人脉资源,具备引导学生进行有偿锻炼的操作能力。高校体育设施有偿服务系统与体育社团发展的关系从体育资源服务对象的经济基础来看,大学生是一个弱势群体,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同学平时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恶习,但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没有基本的固定收入,主要还是依靠父母,有的还需通过学校提供的各种勤工俭学来满足其生活消费,他们对体育消费的实际承受力颇为有限,经济因素仍然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对于经济基础薄弱的大学生来说,高校体育各种资源的不同收费形式会对“养成”起到消极的作用,长此以往,大学生将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态度对待有偿体育活动,因而运动的质量就不言而喻了,从而影响体育是“终生投资”的这一理念。高校体育设施的有偿开放是以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和教职员工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这与体育功能多元化发展趋势相吻合。大学生消费习惯容易受到身边消费者的影响,表现出消费的跟随性,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对促进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1)山西省高校体育社团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动机呈现多样性,但是成员结构不合理,高年级的同学脱离社团现象严重。体育社团的发展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体育生活,同时也带动了全校体育活动和健身活动的健康发展。(2)社团每周活动的频率在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收取的会费比较合理,但是社团日常活动的经费来源比较单一,缺乏保障。体育社团的发展过程受到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人文因素等制约,影响了高校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同学们还是希望通过社团引导进行合理的有偿体育锻炼,对社团还是非常信任的。(3)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体育消费能力在逐年提高,但是仍然以购买实物为主,学校和社会体育消费场所的改善而发生变化,使同学们体育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已不再单一地选择用实物性体育消费来展示自己的形象和魅力,在观赏与参与性方面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从而使体育消费结构逐步趋向合理。预计山西省大学生体育消费将向着运动健身消费、营养健身消费和休闲娱乐消费密切结合的趋势发展,这样就为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带来了可喜的福音。(4)目前,山西省普通高校体育设施有偿服务系统严重短缺,是制约大学生有偿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但是高校凭借着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和人文环境的优势,随着高校的扩建和扩招,体育事业的发展将会推动高校体育社团与学生有偿锻炼互动的发展。(1)学校应加大对体育社团的投入和支持,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使社团活动的开展更加规范化,社团自身要加强内部管理,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丰富日常活动内容,提高社团活动的层次,调动成员参与的积极性,积极争取高年级的同学参与,从而增强社团凝聚力,同时做好社团的宣传工作,争取更多的体育爱好者参加到社团中来,要积极调整“引导”策略,在发展大学生多元化体育锻炼方面,既要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理念,还要积极通过体育社团这个平台和载体,以加强多元化中的“体育”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投资素养与操作能力,真正丰富体育的内涵。(2)要不断变换学生与社团的“合作”方式,社团要立足“自主”,提高领导和组织能力,让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有兴趣,在体育中享受与人合作的快乐,突出体育氛围,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体育社团的正确引导和宣传,调动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积极向上的体育运动氛围。(3)积极推进学校体育有偿服务的发展,鼓励高校体育社团与学校体育设施有偿服务体统多种形式的合作。学生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体育运动,学校可以提高声誉和社会影响力,社团既可以解决经费短缺问题,又可以提高高校体育社团设施的装备水平,丰富校园体育活动内涵,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4)提高体育社团运动竞技水平,社团的发展需要较强的竞技能力作为依托,各高校体育社团结合自身的地域,人文特色,发挥社团优势,结合区域性的特点开展特色体育项目,还要体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大力开发体育运动竞赛表演市场。
体育锻炼论文范文6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锻炼 习惯养成
一、前言
培养体育锻炼习惯多年来一直被列为我国学校体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学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体育习惯养成过程起到了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把握体育课教学的特点,创新体育课教学策略,通过学生参与运动项目的学习与竞赛,以及对体育这一特定的操作性知识的学习与体验过程,达到身心愉悦、巩固兴趣、坚定爱好,从而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二、 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分析
1.体育锻炼习惯
所谓习惯是指经过多次重复或联系而巩固下来并转变为主体需要的"行为方式"。与熟练技能紧密相连,它可在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基础上养成,也可以在多次无意义重复中形成,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行为方式。而体育锻炼是指人体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和方法,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体育锻炼对参与的个体健康是有益的,但是锻炼能够给个体的这些效益并不是凭空产生或通过一、二次的活动可以获得的,它需要个体的亲自参与并加以坚持。因此体育锻炼只有成为习惯才能对人们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一般认为体育锻炼习惯的概念是指人们在不断的健身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自觉的,经常的,稳定的身体锻炼行为并构成现代人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然而反思当前的体育课教学,我们却恰恰未能在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上有所建树,体现在理论研究多、完成教学任务为主要目的,而忽略了教学效果实际教学效果差。然而很多学生在身体素质项目考试结束后,拿到体育课成绩,得知不需要再上体育课而欣喜解脱的感觉,他们既没有自己非常喜欢的运动项目,也没有抽出时间走向运动场的欲望;不少学校的体育课在很大程度上被改造成身体锻炼课,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一些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一些学生干脆就对体育没有兴趣,由此可见,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习惯并没有真正养成。
2.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一般性规律
体育锻炼习惯是人们为实现某种锻炼行为的一种"主体需要"。通过对其规律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正确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根据需要动机理论,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主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2.1 体育锻炼的发现与培养
兴趣是指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这种意识的倾向是人们引起和维持注意的一种重要因素。
当学生被某种体育活动及某项运动本身吸引而产生学习和参与的一种愿望时,就会对某项运动的学习或参与的运动项目显示出浓厚的兴趣,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意志努力是体育锻炼得以持久的一个根本原因。人们之所以坚持锻炼并获得预期目的,收到生理和心理的效益,是对体育活动有兴趣是基本出发点。事实上很多人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在锻炼中很少享受到体育带给他们的"乐趣",而对体育感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了。具不完全统计世界上锻炼身体的方法有2万余种,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爱好去发现和培养对某些运动项目的兴趣,体验运动带给自身的快乐,将是引起锻炼行为并得以具有长期精神动力的关键。
2.2体育锻炼动机的确立
动机是指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人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具有始发功能。
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他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意愿来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式,并具有明确的目的性。1986年盖拉尔德.肯雍,首先提出一个解释身体锻炼动机的理论模型。该模型认为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至少有六个方面,分别是为强身健体而锻炼、为消遣和寻求乐趣而锻炼;为丰富社会经验和交往能力而锻炼、为审美经验而锻炼、为精神发泄而锻炼、为磨练意志而锻炼等。
2.3锻炼行为的不断重复与坚持
锻炼行为必须经过不断的重复和长期的坚持才能上升为习惯,才能给个体带来真正的效益。兴趣爱好重复巩固提高对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能否将意识倾向化为行为行动并坚持到底是每个进行自我体育锻炼者面临的难题。根据"最佳状态"学说:"一个人的中心需要就是要从事一项活动,并在行动中成功地迎接一系列挑战。当发现技能与挑战处于平衡时最佳状态就产生了。太弱的挑战使人感到乏味,太强的挑战使人产生“焦虑”。因此在锻炼时要不断的通过“自我定向”和“任务定向”来成功的完成一系列的挑战,并沉浸在运动带来的乐趣中,使锻炼者始终保持一种锻炼下去愿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锻炼水平的提高终将使锻炼主体从胜利和心理上都产生一种锻炼的需要。
2.4身体锻炼需要的产生
身体锻炼需要:是指主体因缺乏而引起的内部紧张状态和不舒服感。
随着体育锻炼的不断重复巩固提高,锻炼者从生理和心理上对锻炼行为将产生一种如饥似渴的强烈需要,只要环境,条件允许他就会积极,主动的去从事体育锻炼,产生一种自觉的自动化行为。为此体育锻炼习惯已初步形成。
2.5深刻的认识到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
通过经常性的练习,人们会逐渐加深对体育锻炼的作用,目的,本质的认识,从而更加强化了体育锻炼的动机,坚定了信念。因而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通过主观上的努力能使锻炼继续得以坚持。
体育锻炼习惯是属于积极性习惯,它是在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基础上逐渐养成的,但有时人们总会受到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对体育锻炼的热爱和由此产生的深刻认识将帮助我们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创造条件进行锻炼,重新体验成功的乐趣,并使这种锻炼行为贯穿于一生,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养成相对稳定不变的锻炼行为---体育锻炼行为习惯。
三、 导致学生不能坚持体育锻炼的原因
1.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充分
通常学生把身体素质训练当成体育锻炼,并且学校组织锻炼身体的方式无非是广播体操和晨跑2个项目,因此学生们会本能的认为跑步就是体育锻炼。
2.没有养成良好体育锻炼的习惯
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迫于升学的压力,学校虽然安排体育课,但大多数没有实施,即使上体育课也大多是学生自由活动、放松心情、减缓压力,学生几乎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只是对相应单一体育项目的热衷、爱好,几乎有1年以上没有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
3.家庭因素
目前很多家长看到很多媒体和网络对运动员的负面报道,认为体育运动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浪费了主干课学习时间,认为孩子可以通过观看体育比赛就能达到兴趣培养就够了,不希望自己的小孩从事运动员生涯,因而也减少了体育锻炼的时间。
四、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对策
1.加强体育锻炼认识教育
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培养,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功能性;从认识体育观念到感受到体育魅力,充分意识到坚持终身体育锻炼于国、于民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我们还要做好学生体育观念的转变工作,贯彻“以身为本、教育育人”的宗旨,抓住入学教育和平时体育课教学,讲解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作用和价值。明确体育不仅是个人生存、享受、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学生对此的认识水平提高,对体育的热情、兴趣和爱好就愈大。
2.从课堂上培养兴趣,激发学生锻炼的动力
改变传统的体育课教学内容,开设多样化社会健身体育项目课程,如太极球、健身球、空竹、花样毽球等,改变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老、陈、旧”和项目单一,激发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好奇心,增强体育课的凝聚力,可使学生精神专注,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体育课的学习和课外体育活动中来。在欢快的节奏下,舒展潇洒的动作,学生觉得既熟悉又新奇,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在轻松、愉快、欢乐活泼的氛围中达到了锻炼上、下肢力量,提高协调性,发展跳跃能力,增强耐力,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要不断变化形式,使其具有新鲜感,生动感,保持体育课堂的魅力,以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将课堂体育带入课外体育活动中去。
3.创新教学方法手段,突显学生主导地位
体育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勇于创新,大胆让学生自练、自娱、自己组织竞赛、自己担任裁判,在各项活动中自己管理自己,教师在旁指点。如足球赛、排球赛、篮球赛、接力赛、乒乓球赛等等,各项比赛中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裁判,自己总结。还可采用激励性教育法,如:当学习某一新教材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大脑皮层初步建立动作表象后,可让其进行尝试练习,教师及时予以评价、指点,纠正错误动作,尽快使学生建立初步的动力定型。这时总会有几个较早地掌握动作的学生,对这些学生可安排其进行与本次课教材无关的一些新颖的练习。如篮球、排球、羽毛球、足球等练习,留下的学生应想去“尝新”,会更加认真体会动作,刻苦练习。这样可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也可活跃课堂气氛,可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区别对待,重点辅导。通过这些手段与措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他们掌握科学的自我锻炼方法和独立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每次体育课,都能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尝到“成功”的喜悦。
4.积极开展各项竞赛,塑造体育明星和明星集体
体育教师是各项竞赛的组织者,不仅要组织校内各种体育比赛,如,传统项目、运动会大型健美操、大型体育舞蹈、趣味运动会比赛等;还要组织各类比赛,如PK赛、擂台赛、巡回赛、表演赛等;让学生走出去,向外校学习技术和经验,扩大学生的视野观,组织校与校之间的交流赛,取各家所长避各家所短,让学生们增长见识。通过校内、校外的各项比赛,大力宣传体育明星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们思想上重视,行动上主动,逐步培养学生们锻炼的主动性、持久性,培养他们终身体育意识。
5.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学生做表率作用
体育教师以自己丰富的知识、熟练的运动技术技能,伴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学生产生一种羡慕感和积极的学习欲望。体育教师不但要重视仪表美,而且要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端庄朴实的仪表,热情活泼的性格,沉稳大方的举止,以能热爱生活、追求真理、渴求知识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去感染和影响学生,使学生懂得真、善、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向榜样靠拢。多开展校内及参加地区、市、省乃至国家级的教学、体育、科研比等,达到“比、先、敢、帮、超”的目的。
6.发挥课外体育活动的潜力 促进体育锻炼的意识
目前大多数学校开设的体育课年限都不能贯穿整个始终,不能够完全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而且一周一节的体育课对学生的身体而言,也略显不足,如何满足学生自身锻炼的要求,就必须要在课外增加学生活动的次数,单独开设课外俱乐部对课堂教学起补充作用。课外体育活动,既能提高和完善学生对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使他们体会到体育锻炼对自己的重要性,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调节情绪、陶冶情操,为奠定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对学校体育教学实现课内外一体化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
五、总结
体育课是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起点,然而这不仅是体育锻炼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锻炼全民族体质的需要,更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共同需要。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思想指导下学校体育,不仅对学校体育作用、目的以及对教师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将对学校体育课程、体育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只有认真研究与探讨体育锻炼习惯养成下学校体育教育内容的创新,树立终身体育教育观,才能使学校体育成为实施体育教育全过程中的基础阶段。
参考文献:
[1]刘彬.王倩.李应伟 体育课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实效性研究 [期刊论文] -大家2010(11)
[2]杨桂志 体育教学中学生悟性的培养途径 [期刊论文] -体育师友2009(2)
[3]叶学球 教师情感在促进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期刊论文] -惠州学院学报2008(6)
[4]刘树权 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原因与应对办法 [期刊论文] -南北桥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