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教学反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曹冲称象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范文1

一、解读文本,提炼转化思想

小学数学教材体系是按两条线索编排的:一条是写在教材上的明线索,即数学基础知识;另一条是蕴含在教材背后的暗线索,即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基础知识容易理解,数学思想方法不易看明;数学基础知识是教材写什么,数学思想方法是明确为什么要这样写. 因此,文本解读,就要做到苏步青教授所说的:“看书要看到底,书要看透,要看到书背面的东西. ”这背面的东西,就是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解读“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一教学内容的教材说明,我们知道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小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的关键是应用商不变的规律,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很明显新知的教学中隐含着转化思想,因此,在定位教学目标时,就要把渗透转化思想融入目标中. 这样,教学目标有了转化思想,教学就能以目标为导向,目标是灵魂的落实才有了可能.

二、故事引入,揭示转化思想

在课的导入环节,为了让学生对转化思想有个初步的体会,笔者把学生带入到曹冲称象的故事情境中. 当学生听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后,笔者提出了这个问题:大象很重,当时又没有这样大的秤,怎么办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曹冲建议把大象带到一艘大船上,船承重之后下沉,在船的边上刻下记号,再将大象换成石块,使船沉到记号处,这样称出石块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笔者在黑板上板书出如下图:

这时,我指着板书趁机设问:曹冲应用了什么方法巧妙地解决了大人们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生:曹冲应用了转化的方法,把大象重量转化成石块的重量,从而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解决了难题.

师:曹冲聪明在哪里?

生1:曹冲应用了转化的方法,把不能直接称的大象变成能直接称的石头.

生2:曹冲善于思考.

师:是的,曹冲的聪明就在于应用了转化的思想,化难为易. 看来,转化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数学解决问题时,我们也经常用到转化的思想. 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要用到转化思想.

三、经历过程,体验转化思想

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在总结他的学习经历时指出:对书本的某些原理、定律、公式问题,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应该记住它的结论,懂得它的道理,而且应该设想一下人家是怎样想出来的,经历多少曲折,攻破多少难关,才得出这个结论. 只有经历这样的探索过程,那么数学的思想方法才能积沉、凝聚在这些数学结论上,从而使知识具有更大的智慧价值.

从华教授的总结中,我们不难看出:只有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蕴含在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才能让学生体验得到. 过程孕育思想,出示例题列出7.98 ÷ 4.2算式后,笔者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算式和前面学过的小数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顺势揭示课题: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师:这个算式新在哪里?

生:除数是小数.

师:遇到新问题,你们想到了故事中的谁?

生:曹冲.

师:你们能不能也借助曹冲的聪明,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然后推导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呢?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及时了解情况. 接着汇报交流:

生1:我们组是把7.98元和4.2元转化成角作单位,算式变成79.8 ÷ 42,目的是把4.2转化成42,这样变成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就可以解决了.

生2:我们组是这样想的,除数4.2是一位小数,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变成42,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7.98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一位变成79.8,这样也把新的知识转化成旧的知识.

师:这两组的同学在解决这个算式时,有什么共同点?

生:他们都是运用了转化的方法把4.2转化成42.

师:你们不愧是曹冲第二,遇到新问题也能把其转化成旧问题解决. 还有不同的声音吗?

生3:我们组根据曹冲解决问题的方法画图表示:

师:你们组能运用曹冲称象中蕴含的转化方法来表示今天学习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原理,非常ok!

从以上学生探究新知的过程来看,大部分学生已能用转化思想解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在交流时,教师重点凸显转化的思想,让学生从中体会转化的价值.

四、解决问题,运用转化思想

通过故事引入、经历过程两个环节的渗透,学生对转化思想应该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此时学生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 这时只有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体会,才能使学生深入地领会转化思想,把应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转化为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最终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为此,本节课笔者设计了四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转化思想.

第一,专项练习. 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如0.15 ÷ 0.3 = ( ) ÷ 3,51.51 ÷ 1.7 = 515.1 ÷ ( ),专攻转化部分,体现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思想.

第二,口算练习. 如3.2 ÷ 0.2,5.6 ÷ 0.07等,先让学生说口算过程,凸显转化过程.

第三,改错练习. 设计因没有转化引起错误的练习,如11.5 ÷ 4.6 = 0.25等,先让学生分析错因,感悟转化的重要性. 第四,竖式计算. 如4.83 ÷ 0.7等,先让学生说说转化的过程,再在竖式上体现出转化的过程,体验转化的重要性.

以上四层练习,紧扣转化思想这根弦,让学生在每个环节的练习中都体验到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五、反思小结,提升转化思想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范文2

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平时的听课记录及课后反思,列举一些高中数学新课引入的教学情境案例与广大教师共享。

1.创设生活情境

案例1:等比数列前n项和

同学们,我愿意在一个月(按30天算)内每天给你们1000元,但在这个月内,你们必须:第一天给我回扣1分钱,第二天给我回扣2分钱,第三天给我回扣4分钱……即后一天回扣的钱数是前一天的2倍,你们愿不愿意?

问题一出立即有人说“愿意”,每天1000真的很诱人啊!有的同学却开始沉默了:这真的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吗?

案例2:分段函数

某人买西瓜,价格表是这样的:6斤以下,每斤0.4元;6斤以下9斤以上,每斤0.5元;9斤以上,每斤0.6元,此人挑了一个西瓜,称重后店家说5元1角,1角就不要了,给5元整数。可是这位聪明的顾客却说,你不仅没有少要,还多收了我的钱……请问,顾客是怎么知道店家坑人的呢?

总结:通过创设生动又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增强了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明确的求知目标投入到新课学习中,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2.设置推理悬疑

案例1:二项式定理的引入

今天是星期四,那么从今天开始2015天以后是星期几呢?

案例2:集合的性质引入

在一个村子里,只有一位理发师,他为自己定下了这样一条规矩:“我只为那些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那么问题来了:理发师该不该为自己刮胡子呢?

总结:通过在学生的认识冲突中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欲知而后快”的期待情境,激起不断探求的兴趣,既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愉悦,又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

3.参与游戏环节

案例1:“二分法”的引入

在央视“非常6+1”中有一个栏目叫“竞猜价格”,“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议论,趁机我拿出准备好的手机:大家看过来,这款通讯设备采用最先进的水滴型造型,外观精美,画质优良,哪位同学能以最快的速度竞猜价格呢?

案例2:“几何概型”的引入

拿出事先设置好的转盘游戏:规定当指针指向某区域时,甲获胜,否则乙获胜。求甲获胜的概率是多少?

总结:通过一些生动活泼、有趣简单并与本节课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游戏,创设教学情境,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强求知欲。

4.讲述有趣故事

案例1:等比数列求和的引入

据说,有位印度教宗师见国王自负虚浮,决定给他一个教训。他向国王推荐了一种在当时尚无人知晓的游戏。国王当时整天被一群溜须拍马的大臣包围,百无聊赖,很需要通过游戏方式排遣郁闷的心情。国王对这种新奇的游戏很快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兴之余,他便问那位宗师,作为对他忠心的奖赏,他需要得到什么赏赐?宗师开口说道:请您在棋盘上的第一个格子上放1粒麦子,第二个格子上放2粒,第三个格子上放4粒,第四个格子上放8粒……即每一个次序在后的格子中放的麦粒都必须是前一个格子麦粒数目的倍数,直到最后一个格子第64格放满为止,这样我就十分满足了。“好吧!”国王哈哈大笑,慷慨地答应了宗师的这个谦卑的请求。这位聪明的宰相到底要求的是多少麦粒呢?最后这个国王能不能兑现他的承诺呢?

案例2:“算法”的引入

“曹冲称象”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当时年仅6岁的曹冲用一个极其简单的方法解决了许多大人都无法解决的问题。谁能给大家描述一下“曹冲称象”的故事?请用自然语言描述“曹冲称象”的步骤。

总结:生动的故事引入,不但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让学生真切领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提出了示范。

5.动手操作实验

案例1:“椭圆的概念”的引入

课前准备道具:纸板一张,图钉两个,绳子一根,铅笔一支,上课要求两个同学一组在纸板上画出椭圆。钉线法实验画椭圆,让学生研究这一曲线的定义和范围、对称及离心率对椭圆形状的影响等。

案例2:“指数”的引入

一张A4纸最多可以对折多少次?

尝试一下可以发现,无论你怎么努力,也不能令第八次折得上去,为什么呢?

总结:运用实验进行教学,往往能把学生带入问题的世界,激发其探索欲望。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善于运用实验操作,使学生“欲知而不得,欲说而不能”。

6.融入诗词史话

案例1:三视图的引入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哪位同学能说说坡是怎样观察庐山的吗?都有什么感觉?”

“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都得到不同的效果。”

坡的一首《题西林壁》把同学们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达到了一定的效果跨越学科界限,再从诗歌中提炼出隐含的数学知识(如何观察物体)。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人文意识,还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中的“美”。

案例2:不等式中的恒成立问题的引入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不等式问题是高三综合复习中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不等式能成立问题、不等式恰成立问题,对于这三个问题大部分同学的感觉就是这首诗描述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种伤感,一种无奈,却又流露出一种征服的情感。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范文3

然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弱,而数学的许多思想和方法都是逻辑性强、抽象度高,小学生不易理解的。由此,数学教师要结合数学知识特点和教材内容安排,深入地钻研教材中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应当重视显性的数学知识的传授,而且应当重视隐性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培养。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交流反思等学习过程中,感悟、感受、发现、体验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数学的一些基本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和培养呢?在此,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看法和做法。

一、情景中感悟转化的思想方法

转化的思想是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和所学习的新知识点,转化为一个简单的、熟悉的问题。这样,学生一是利用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不会被新知识点难住;二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易接受、好思考、有兴趣。教师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学素材,创设有吸引力的情景。学生在观看与思考之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和价值。

如在教学“数学广角――等量代换”一节,在新课引入之时,以《曹冲称象》的故事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涛,提出:“聪明的曹冲是利用什么方法称出大象重量的呢?”通过《曹冲称象》动画片的观看,并提出与知识点有关的问题,把学生带入情景观看与思考之中。学生体会到:石头的重量等于大象的重量,称出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小组交流之后学生说出:大象的重量转化为石头的重量;称出石块重量还原成大象重量。

然后,教师设问:遇到新问题不能解决时,就设法把它转化成已经会解决的旧问题,曹冲就是利用这种数学思想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你们能不能利用这种方法来解决一个新问题呢?今天我们学习“数学广角――等量代换”,就要运用转化思想去进行探讨学习。

二、活动中感受统计的思想方法

发展学生的思维,不只是给学生一个思维结果,而是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去学习、去思考问题,真正学会用正确的思想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这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办法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体会统计的思想方法。

如在教“统计――最喜爱吃的水果”一课时,在组织学生对生活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与统计的过程中,采用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不同颜色积木代替不同的水果,而一块积木代表一位同学最喜欢的水果,在搭积木的实践活动中渗透统计的思想。积木要放在同一桌面上,这样能看得出哪种颜色积木搭得高,同样在统计中也要用横线表示相同的起点。哪种颜色积木搭得最高,表示喜欢那种水果的人数最多。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在“做数学”中,学习统计的简单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在学生自己的活动中,感受到统计思想和简单的统计方法。

三、探讨中发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是充分利用“形”,把一定的数量关系形象的表示出来。即通过作一些线段图、数形图、长方形面积图或集合图等等,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量关系,使问题简明直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来帮助学生发现、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

四、交流中体验组合的思想方法

组合思想是把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合理的分组,并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一一求解。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情感交流、信息传送的阵地,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阵地,在知识和信息的互动交流中,使学生能体验和领悟到组合的思想方法。

如:在下面的乘法算式中(图略),相同的汉字代表相同的数字,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求这个算式。

教师要求: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思考,也可以动手写一写、试一试,想好了再交流。

生1:由于五位数乘4的积还是五位数,所以被乘数的首位数字“从”只能是1或2,但如果“从”=1,“学”×4的积的个位应是1,“学”无解。所以“从”=2。

生2补充道:想出“从”代表几,是解题的突破口。

生3:在个位上,“学”×4的积的个位是2,“学”=3或8。但由于“学”又是积的首位数字,必须大于或等于8,所以“学”=8。

师:一步一步分析下来非常有道理,思路清晰,好!下面又该去想哪一位上的数字呢?

生3:在千位上,由于“小”×4不能再向万位进位,所以“小”=1 或0。若“小”=0,则十位上“数”×4+3(进位)的个位是0,这不可能,所以“小”=1。

生4:在十位上,“数”×4+3(进位)的个位是1,推出“数”=7。

生5:在百位上,“爱”×4+3(进位)的个位还是“爱”,且百位必须向千位进3,所以“爱”=9。

故欲求乘法算式为

2 1 9 7 8

× 4

──────

8 7 9 1 2

师:我们在解决这个“数字谜”问题时,用到了怎样的思考方法?

生3:好象是把这个五位数分组进行思考。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范文4

    我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为了上好一节课,熬夜、辛苦,我毫不在乎,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只想全力为大家呈现一节成功的课。上完本节课后,自认为有两点还算满意:

    一、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预设。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每上一次公开课,我制作PPT的水平就会得到一次提高。说心里话,制作PPT是一件很累、很熬人的事,但我每次坚持自己从网上找图片,精心制作,就是为了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堂。

    当然,由于我个人能力有限,虽然我的心劲儿很高,但本节课仍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

    一、前置性学习,是我本节课最纠结的地方:因为我不知出示课题、解题、检查前置性学习,出示学习目标,它们的条理到底应该怎样安排?有人说前置性学习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检查就可以了,但我又想扎扎实实地检查一下词语、读读课文。由于我对这一块的操作心里糊涂,所以费时较多,

    教学反思《《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我曾在一次教研活动后向韩老师取宋校长的真经,韩老师很有耐心地一点一点给我讲解,可能是由于我天资不聪慧,我不能马上驾轻就熟地把握运用,所以我深深体会到“万事开头难”这句话的含义。

    二、由于前置性学习费时较多,以致后面的教学环节有些紧张,本应出示的内容:您也想到其它别人没想到的事情吗?课下我问学生,他们都说得很好,说到了:曹冲称象、冲气雨衣、爱迪生救妈妈......尤其是王婧祺说到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她说于亚铮同学在上数学课时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分解法,解出了这道数学题。我很感动,孩子们能想到这么多;我也很遗憾,没有给孩子们一个公开展示的机会。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范文5

一、教学观的转变——“有价值数学”的反思

众所周知,什么样的教学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这充分说明了适应新课程的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部分学生点头表示理解,总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表情茫然,同一课堂的学生为什么会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呢?

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同事的讨论、反思,认清了我在教学中把传授知识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这是狭隘的教学观。而这种狭隘的教学观在部分学生和家长中,甚至像我这样的教师中是有一定的市场的,因为学生可以考高分嘛。但从一些学生的一脸茫然中折射出现代及未来学生需要的真正有价值数学的含义。

我认为,有价值的数学就是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是指知识所承载的规律、方法、思想、观点等内涵。 这也是新的教学观。

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性,在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联系实际,特别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另外要更多关注学生各方面的需要,在课上多给学生展示自我观点、个性特长的机会,利用生与生、师与生之间多角度的沟通达成共识,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在知识的获取中充分挖掘知识的现实意义 ,知识的丰富内涵,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以此来促进学生如何认知、如何思考、如何学习。同时也设计一些开放式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自身的层面出发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正确答案,进而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一)学“活知识”,学“有生命力”的知识

二、 教学目标的转变——“拖堂课”的反思

以前,我的课堂教学老是出现拖堂现象,什么原因呢?从内心讲,我总是想把所教的知识讲透彻一点,为了达到透彻的效果,总是引用了许多例子加以解释,惟恐学生听不明白,可往往事与愿违,越认为讲得透彻,学生越觉得糊涂,学生越觉得不明白就越讲,形成不良性循环,导致经常出现拖堂现象。其实,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做“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什么,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体验了什么,除了那些结论外,学生还在其它方面有哪些发展……我们关注得很少。正是因为这样,才使不少学生不能顺利的接受所学的数学知识 。那么, 主宰我们教学的到底是教学计划还是学生的发展?!学习了新课标,我们可以脱口而出: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也力争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可实际操作自然不自然地以教师为中心了,让学生围着我的思路走,把那几十位学生的思维锁定在教师一个人的思维之下,出现了一节课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现象。经过深思,笔者认为,要克服拖堂现象,教师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转变:

1:教师思想观念要转变

2:教师心理观念的转变

3:教师要把握好新的小学数学教程

三、如何对待双基——“教教材”还是“用教材”的反思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范文6

关键词: 物理 课堂 教学质量 提高

教学是一种专门组织起来的认识活动(教和学),存在着教师、学生和被认识的客观事物这三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因而教学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认识活动的过程,他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呢?

一、构建开放式的学习课堂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设置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总目标,他明确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通过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猜想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那种教师独占课堂“一言堂”教学方式,探索新型的开放的物理学习模式和物理教学方法。看到这幅图片,同学们是不是想到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曹冲称象。教师结合动画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回忆曹冲称象的过程: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在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石头就知大象的重量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从中知道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曹冲真聪明。还有的说,不管船装的是石头还是大象,它们都是漂浮的,两种情形的总重量都和浮力相等,由于排水一样多,所以大象的重量等于石头的重量……通过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案

精心设计每节课堂是物理老师上课的基本前提。设计教学案时,教师既要熟悉每堂课教材的内容、体系特点,又要熟悉学生实际,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创造性地设计和编写教案。教师既要用好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敢于对教材内容进行范围、顺序上的调整和增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制造热点、攻克疑点,形成科学的教学流程。可见,设计教学案的过程是一种智慧的启动过程,她需要教师学习、分析、研究和思考。通过备课,教师对教学的流程烂熟于心,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达到了如指掌。

再说,现代课堂教学最大特点是从封闭走向开放,这种开放是全方位的。包括思维开放、情感开放、内容开放和方式的开放等,这给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课堂必须成为开放学生智慧的天堂。

三、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也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设计科学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物理学科是研究自然界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一门科学,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教师应当重视和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给不同水平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创设公平竞争的机会和追求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价值和成功乐趣,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有力的心理保障。

四、交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本领

在学生的学习中,技能和智慧比知识更重要。“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我们教给学生学习物理课的基本方法,就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质量。而物理教学方法是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物理教学目标,根据物理教学内容,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的总和。学生掌握了好的物理学习的方法后,就可以在生活中更多地了解和掌握身边的物理知识,探索更复杂的物理奥秘。

物理学科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大到天体,小到微观粒子都是物理学研究的对象,都要探索他们自身的规律,学生一般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就是因为客观世界具有物质性、科学性、规律性、运动性、抽象性等特点。物理学科和其他学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所以在教学方法既有共性又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方法。比如物理往往与生活实践联系很密切,所以进行教学时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但可以培养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有一次我在讲密度时让学生计算需要几个相同的瓶子来装油时,学生计算结果是需要5.2个,一部分同学都采取四舍五入,答案是5个。我让他们从实际出发分析5个瓶子能不能装下时,还剩下一些怎么办?从而使学生知道,物理中有时不能生搬硬套数学原则。而对于物理上抽象的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这类问题用多媒体辅助物理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有了多媒体的辅助,利用计算机设计的图形,特别是动画结合多媒体优势,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物理过程,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习效率,难教与难学在一定程度上必然有所缓解。如在《滑轮》教学时,单凭课文插图和语言文字,学生难以体会滑轮组的省力原理,特别是提取物体所用的力到底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学生的体会可能比较肤浅,叙述也只能是对课文的复述而已。此时我借助多媒体播放录像,将课文内容用字幕显示在录像下面,配上解说。学生一边看录像一边仔细理解,参与学习,由被动进入主动,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我提醒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提问到底有多少种方法,可以得出结论,从而有效地克服了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开拓型人才。

五、采取快速反馈信息的措施

学习效果的检测,既是一种外部行为更是一种自觉行动。课堂效果有赖于我们对学生认知水平进行检测。我们必须重视教与学的即检测,可以确定下一步的教学思路如何调整。这就要求教育者切实做好认知水平检测这一教学环节,也是对课堂效果的自测。

首先让学生自己对本堂讲授的内容一起回顾总结、讨论、交流、体会,尽量消化、巩固、掌握新学习的课堂内容,激励学生举一反三,增大课堂容量。然后布置适当基础性和开放性的作业。通过作业检测,及时发现学生在40分钟内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有一点就是教师也要做好课堂反思。教师是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上课的效果教师最明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次再创造。师生之间的互动所产生的思维的撞击,容易产生各种灵感,出现绝妙的点子。下课后,有必要补充在备课笔记上。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自己在备课时意想不到的变故,使教学出现曲折,甚至失败,这也需要课后及时加以思考研究,找出对策,以便在下一节课中加以改进。这样,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有了现实的保障。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改革,呼唤着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不断创新,也呼唤着教师不断地探索与思考。

参考文献:

[1]姜立冬.新课背景下的物理低效教学行为分析.物理教师,2007,VOL28,(6).

[2]陈旭.课改,怎样进行――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效益的讨论与思考.教育科学论坛,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