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乡文化建议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乡文化建议书范文1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综合性学习 综合素养
一、强化课外专题性阅读,开展综合性学习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材的选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更多地考虑让学生联系现实社会,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经常需要突破课时的局限,教室空间的束缚,以及教材的拘囿,开设专题性课外阅读的综合性学习。专题性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主动探究、自学自育的能力。
例如学生学完《用奇谋孔明借箭》后仍意犹未尽,我又以本篇课文为生发点让学生开展了有关《三国演义》的专题性阅读,设计并上了一堂语文综合活动课。
具体内容如下:
A.【辞海拾贝】1.重在让学生说出与三国有关的成语,如三顾茅庐、七擒孟获、桃园结义等。2.歇后语:出示歇后语的前半部分,让学生说出后半部分。如诸葛亮弹琴,诸葛亮的鹅毛扇……
B.【才华展示】通过讲故事、朗读、表演等形式各施其才。
C.【脑力冲浪】重在让学生写一写、评一评三国人物(诸葛亮、周瑜、曹操、刘备等),通过开展辩论,让学生学会全面评价人物。
D.【开心一刻】三国主题歌,诗词鉴赏(《七步诗》《赤壁怀古》)。
通过课前的准备工作,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创造潜能得到了发挥,互助合作精神得到了发扬。本节课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趣,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越学越想学,越学越乐学。通过课堂活动的实施,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朗读能力、表演能力、评判他人的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等都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受到了我国优秀文化的熏陶。此次综合性学习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得到协调发展。
二、借助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倡“教育就是生活”,意思就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内容,不能脱离解决学习者的生活问题。借助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办报纸、演课本剧、举办诗歌朗诵会、进行书法比赛等。这样的形式有利于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我们还可以带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参观访问;节假日,鼓励学生与家长外出旅游;组织学生作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等,这些综合性学习都有利于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时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依赖于语文这个工具。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扎根在社会生活这个天然教室,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并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到生活中去实际应用,发挥语文的交际功能、传播功能。比如让学生写广播稿、倡议书、借条、招领启事、办手抄报等,也可以让学生为旅游公司设计广告语、导游解说词。这样,综合性学习就能把生活与语文紧密相连,把学生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例如在以“保护水资源”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安排如下活动:
1.访谈。走访当地居民,了解建设工厂掩埋了多少条水渠和池塘以及水污染的情况。
2.调查。调查马路积水、小河浑浊的原因。了解地方管理机构对水资源的管理。
3.讨论。讨论解决水污染问题的对策。
4.写建议书。集体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写成建议书,张贴在社区,提高居民的认识水平和环保意识。
在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走访”、“调查”,便是运用语言跟人交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了解到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并且通过讨论形成共识,把水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案,写成建议书,这便是运用语文解决生活问题。如此,借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就达到了“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效果,加强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
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在儿童的社会生活中有丰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儿童的游戏,儿童的吃穿住行,儿童身边的环境、社区、事物……都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素材。利用周围的各种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前提。天高云淡,秋风送爽,各种颜色、不同形状的叶子像蝴蝶般飞满了果园,飞满了校园和乡间小道。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细心的孩子总爱拣几片漂亮的叶子夹在书中做书签,此时此刻,发动学生采集各种树叶,召开一个色彩斑斓的赏叶会,那是多么令学生开心的事啊。在这个活动会上,学生可将采集来的树叶进行归类(有的按颜色归类,有的按形状归类,有的按药用价值归类),将自己的归类内容说给大家听。在介绍树叶名称和树叶归类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随机识字的能力,丰富了词汇,发展了语言。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的说话、识字、审美、绘画、想象、创造、探究等能力会逐步提高,从而加强了语文学科与科学、艺术、数学学科的整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综合性学习
家乡文化建议书范文2
您们好!
我是滨东小学六年级的一名热爱大自然的学生。我在我的家乡已经整整生活了13年了,家乡的一切变化都被我看在眼里。今天,我之所以冒昧地给您们写这封建议书,是因为我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说。
不知你们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严重的现象:近几年来,我们家乡附近山上的许多树木都被大量地砍伐了,过去一棵棵参天大树没了,只剩下光秃秃的山丘。过去美丽的青山,现如今却成了荒山:的岩石,贫瘠的黄土,残留的树桩。过去我们走进山里,到处生机盎然,鸟语啾啾,流水潺潺。可如今,那里的小动物们都搬了家。每次雨后,大量的泥土就随着小溪流到山脚。大山再也不是我们的天然游乐园了。
是什么导致了这么严重的后果了?是那些滥砍滥伐的人贪图眼前的经济利益;是那些毁坏山林的人只砍树换钱,却没有种树育林;是人们日益增长的一次性用品的需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汤勺、一次性木碗……是人们胡乱挥霍,严重浪费资源的结果。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森林植被!
我们都知道,森林好比一堵天然的屏障,有了它,沙尘暴、龙卷风、干旱、洪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便不敢来侵犯了,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保障。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只有18.21%,相当于世界森林平均覆盖率的61.52%;全国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森林蓄积分别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和六分之一。森林质量不高,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只有84.73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4。86%。这些残酷的数据都在提醒我们:我国森林资源已经少得可怜,怎能再让我们任意挥霍呢?
放眼看看世界人民是怎么对待森林资源的吧!美国是资源大国,他们的国民消费水平位居世界之首。但美国学生的课本是重复利用的,一本教科书要至少用8个学生,平均使用寿命5年。我国课本的使用寿命却只有半年!我国现有在校中小学生2.2亿人,目前人手一册的课本若能连续使用5年,将能节约多少新书,将有多少森林可以幸免于难!
环保局的叔叔阿姨们,求求你们救救那些树木吧!自然界里,如果没有了树木,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那时候,我们这个美丽的大家园——中国将不再美丽动人,到处黄沙漫天,水土流失,没有一点生机,进而,危及到人类的生存。为此,作为中国的一份子的我,对这种浪费资源、不顾子孙后代的做法感到十分焦虑。为此,我特别向你们提几点建议:
一、数据表明: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好纸800千克,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还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减少35%的水污染。落实垃圾箱分类,向广大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的知识,派专人负责可回收垃圾,使可回收垃圾得到2次的运用。这样,我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纸就能集中在一起,重新利用。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和别的生活垃圾共同处理。
二、教育人们节约资源,少用一次性用品,一张纸、一只筷子也不能浪费。
三、在公交车上、马路上等公共场所多做些环保广告,提醒市民们时刻注意节约资源。
四、采用奖励制,对节约资源者进行奖励。如果实在不行,也可以采用强制的监督法,对浪费资源者进行批评、教育。
五、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建议从娃娃抓起,在幼儿园、小学就开始进行环保意识的学习。
六、改变一次性用品的原材料,可效仿日本、韩国等国采用可食用的一次性用品,用完了还可吃下去,吃食环保两不误,何乐而不为了?
敬爱的叔叔阿姨们,我真心的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能生活在一个树木葱茏、绿草如茵的美丽家园里。珍惜资源,保护资源,节约资源,人人有责。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珍惜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一切自然资源,使我们的家园年年春光灿烂……
此致
家乡文化建议书范文3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中指出:“历史与社会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历史与社会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就如何优化作业,提高历史与社会作业的实效性,谈谈笔者的看法与做法。
一、设计层次性作业,尊重个性差异
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知识能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必须有效设计层次性作业,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杜绝“一刀切”。
案例1
[布置作业]教学八年级“秦朝一统”后,教师通常会布置如下作业:
秦始王采取了哪些巩固中央集权国家的措施?造成了哪些影响?
[作业分析]由于上述作业面向全体学生,基础好的学生练习时感到简单、轻松,甚至“吃不饱”,但基础差的学生则无法及时消化、按时完成。
[作业优化]于是,笔者对作业做了以下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秦王扫六合》。
(1)李白在诗中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的哪一位帝王?诗中的“扫六合”指的又是何事?
(2)说说“千古一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了哪些具有深远影响的措施。
(3)如果你有机会见到这位“千古一帝”,你最想给他提的建议是什么?
这一组问题是对“秦朝一统”相关内容的考查,第一问根据材料就能回答,李白诗句中的秦王是秦始王——赢政,“扫六合”就是灭六国、统一中国,属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型作业。第二问需要学生运用综合、归纳等能力,结合教材,整理、归纳出秦始王统一六国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属于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提高型作业。第三问要求学生经过理解、分析,得出秦始王为巩固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进而发挥想象力,提出自己的建议,是面向学有余力学生的发展型作业。经过上述的优化,既通过减少学习难度,帮助差生克服“完不成作业”的自卑和消极等心理,学有所得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促使他们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在层次性作业设计中,要注意掌握学生的学情,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与“保基础、求发展”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步步深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尽所能、都有所获,享受愉悦的成功体验,真正把以学生为本落到实处。
二、设计生活性作业,增强作业的实践性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确实,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只要我们把历史与社会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紧密结合,必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拓展与延伸学生所学知识。为此,我们要将所设计的作业从纯知识性上升到生活性和实践性,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获得情感上的体验与感悟,让作业从脱离学生生活的外在客体成为补益学生精神世界的有效媒介。
案例2
[布置作业]教学“综合探究——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后,通常的做法是让学生思考: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保护遇到了什么困难?保护文物古迹时可能会与哪些方面发生矛盾冲突?
[作业分析]若单纯为了落实知识目标,自然可以简单地让学生从书本上的相关素材中直接找到答案,只是三维目标的达成程度势必大打折扣。
[作业优化]为了有效达成三维目标,笔者改变了常规做法,对作业进行了策略上的优化——补充“生活化素材”。
一是呈现本县有关文物古迹的文本素材,为学生的思维搭建感性的平台。二是组织学生分组对本县的文物古迹状况进行一次社会调查活动,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家乡,关心社会,参与社会实践,从而获取知识、锻炼能力。活动要求:(1)设计一份调查问卷,通过调查收集材料,了解家乡的文物古迹现状,思考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习惯,寻求解决保护文物古迹的对策。(2)设计一条保护文物古迹的广告语或温馨提示,为保护文物古迹制造舆论。(3)向本县市民写一份保护文物古迹的倡议书或向本县政府写建议书,将保护文物古迹的行动落到实处。
在活动中,学生通过有序的调查和探究实践,进一步认识了保护文物古迹的重要性,精心设计出一条条简洁生动、以情感人的广告语和温馨提示,如“有历史才有现在”“唯遗产才知兴衰”“穿越时空的魔法武器——文化遗产”,等等;而学生撰写的一份份符合主题、条理清晰的倡议书和建议书充分证明,学生在融入社会时空的对话中切实提升了自己的责任意识和关爱社会、完善自我的意识。这一切的发生,源于笔者创设了贴近生活、重在实践的作业,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知识得到了应用,能力得到了加强,智慧得到了提升。
三、设计趣味性作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在《论语》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实践证明,设计趣味性作业,能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作业由负担转变为享受,摆脱历史与社会就是简单的读读背背的传统观念,形成作业“在乐中做、在做中乐”的良性循环。
案例3
[作业布置]讲到七年级(下)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时,笔者给学生出示过这样一道预习题:
想一想,半坡居民的生活跟河姆渡居民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作业分析]在课后的反思中,笔者意识到,该题存在的“切口过大”“随意性强”等问题,以致作业效果不佳、课堂教学冷场。产生问题的原因在于,忽视了学生的知识及能力储备的实际,问题过难,让学生一时无从下手,降低了求知欲。显然,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无法取得良好效果就在情理之中。
[作业优化]总结经验后,笔者在再次教学前对预习题进行了优化:
假如你是半坡人或河姆渡人,请简单地介绍一下你一天的生活、生产情况。
课中,笔者组织学生预习课文,查找资料,分组讨论,发挥想象,完成作业。学生普遍对这样的作业感到很新鲜,对问题有较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讨论和研究活动中,笔者惊讶地发现,学生的思维中原来蕴藏着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和美妙的创造力。有位学生写道:“天亮了,我起来穿上野兽皮毛做成的衣服,从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出来。小狗朝我跑来,和我一起尽情地玩耍;接着,我开始摩擦起火做早饭,用鱼纹彩陶盆把粟和蔬菜煮熟,还烤了一块鹿肉。好香啊!然后,带着尖尖的骨叉到河边叉鱼……”描述详尽精彩、合情合理,仿佛这位学生就置身其中,很享受。表明优化后的作业,给了学生一个思维的支点,让他们有效增加了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
四、设计时代性作业,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提出,要“尝试合情合理,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现实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因此,我们要关注当今世界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设计富有时代性的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从而有效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案例4
[作业布置]笔者曾见有人教学七年级“东西部差异显着”后,布置了这样一道思考题:
我国的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存在哪些差异?
[作业分析]笔者认为,该作业内容枯燥,脱离时政热点,缺少时代气息,以致让学生因思维受到抑制而心生厌烦,把作业看成了负担,最终使作业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意义。
[作业优化]经过思考,笔者设置了如下一道题:
家乡文化建议书范文4
关键词:综合实践;内容设定;四个面向;成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项重要的改革与创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也成为学生在新时代学习生活的一种常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旨在推动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分析、思考等诸多动手、动脑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关注生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技能,为学生成才积蓄能量,做好充足的准备。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实现这样的核心目标,我们就需要依据《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明确要求,结合地方课程实施的具体指导意见,认真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结合本门课程实施以来的教学实际,为避免淡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意义,充分发挥本门学科的特殊教育价值,确保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中提升自我、形成技能,我们在平时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设定的过程中始终注重凸显“四面”,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一、面向学生,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磁石效应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主体无疑是学生,综合实践的内容直接影响了课程实施目标的达成,也直接决定了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所能够从中获得多少知识,锻炼多少能力。我们在进行内容设定时,紧紧依据纲要,在教学中始终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作为重要考量要求,坚持面向学生。
小学生对歌唱有着极大的兴趣,他们平时都喜欢哼唱一些流行歌曲,而传统的童歌童谣又因为数量不多且流行不广渐渐被学生忽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将创编、演唱、交流“校园童谣”作为一项活动内容,学生被牢牢吸引。在活动实施的一开始,教师播放一段童谣“小朋友,你别跑,摔伤身体可不好;垃圾桶,对我笑,赶快让她吃个饱。”学生被轻快的旋律吸引,同时又无形中被童谣中的教育内容所教育。教师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听后的感受,紧接着给学生提出活动内容“让我们也来编一编校园童谣”,在学生的童谣出炉之后,教师再结合“配乐唱、表演诵、合作演、共欣赏”等活动内容,放大学生童谣创作的激情与快乐。在这样的活动中,实践内容牢牢拉紧学生关注的目光,学生全身心投入活动,他们的表达能力、思考能力、观察能力、表演能力等都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只要我们的实践内容发学生所想,投学生所好,就能够如同磁石一般,深深吸引着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面向综合,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奶茶效应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本质特征就在于“综合”,这里的综合从第一层面来说是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广泛化、拓展化;从第二层面来看则是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的集中运用,是集合不同学科特点的综合化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显然需要综合考量学生对于不同学科中所习得技能的灵活运用。从这个角度探察综合实践活动,其内容的设定就好比调制一杯清香可口的奶茶,需要将不同的配料进行搅拌,充分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设定时,我们通常是综合学生数学的搜集、分析、推理训练,语文的表达、诵读、阅读训练,音体美的才艺技能展示等,使得学生学以致用,享受综合学习实践的乐趣。针对学生身边“饮用水”使用的客观现状,我们在实践活动中提出开展一次“水的秘密”的调查研究。学生通过走家串户、调查采访等,制作了《家庭用水量调查表》《公共用水走向图》《生活污水的处理》《生活用水建议书》等内容,在班内交流时,学生又采用“小品、演讲、手抄报”等形式汇报了实践的成果。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践中获得了高效锻炼。
三、面向生活,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波纹效应
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是学生接触的两大方面,学校中获得的信息往往与学生在生活中的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需要在学生的家庭与学校之间架起一座连通的桥梁,让学生借助校内的活动来有效影响他们的生活,从而实现“小手牵大手,小家带大家”的波纹效应。
“八礼四仪”是当下学生必须要认真学习并谨记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礼四仪”的施行看似面向学生,其实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生来影响全社会,带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构建出和谐美好的新时代。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照镜子”的活动,让学生结合“八礼四仪”的内容在社会中进行对照,寻找那些“不正之风、不良行为”。学生在调查后再运用“我来说一说、听我讲、曝光台”等形式,将生活中的“乱停乱放、垃圾乱扔、随意浪费”等现象进行了集中曝光,有些同学还找来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学生们在这样的活动中深受震动,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再将这些内容在社区、家庭中进行集中展演,发挥了活动价值最大化。
四、面向地方,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燃烧效应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地方课程。反映地方文化,传承地方传统是本课程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在内容设定中,我们也着力引导学生了解地方文化特色,把握地方文化资源,推进地方文化传统的有序传承,让地方文化这一团火继续熊熊燃烧下去。
例如,我们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习并表演“张家港戏曲”,了解并制作“蓝印花布”的音视频资料,还利用“舌尖上的家乡”活动,利用图片、实物、视频等形式重点推介当地的传统美食等,学生为家乡而骄傲,也牢固树立了建设家乡、奉献才智的决心。
参考文献:
家乡文化建议书范文5
经过10多年的建设,呈贡新区已初步形成4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人口突破40万。
呈贡新区的发展定位为:昆明市的行政文化教育中心、社会服务中心、国际物流中心、会展中心、新兴产业中心;现代新昆明的鲜花之城、山水之城、生态之城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现代新城区。
高楼矗立,大道延伸,蓝天白云,鸟语花香。在翻天覆地的变化之中,呈贡区总工会既尽职履责,又服务于新城区的建设和发展,与时俱进,展示出多姿多彩的工作成果。
“最大的民生问题就是失地农民的就业和安居”
要建新城,先得征地。
从2003年开始,呈贡为建设昆明新城征了13万亩土地,8万多人成为失地农民。
曾经,土地是中国农民最大的依附。而在呈贡,当地农民不仅依靠土地养家糊口,而且种地种得特别聪明。呈贡区人大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尹宏清楚地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呈贡的土地主要用于种粮的时候,辖区内的斗南有3个生产队专门种植大白菜,种菜的收入远高于种粮。
同样是在那个年代,一位农科所的专家开始在斗南自家自留地里种花,农民一看来了兴趣:“你种花整哪样?”专家说:“种着玩,等花开了送朋友。”
随后几年,这位专家仍在种花,花开了就送人。当地农民在和专家的闲聊中,知道种花也可以赚大钱。于是问:“格找得到籽种?”
籽种当然不成问题,就这样,呈贡的花市从斗南开始了。呈贡的农民从种粮到种菜再到种花,土地都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
直到2003年。
征地很顺畅,可是失去土地的农民却很茫然。
他们都是种地的一把好手,他们喜欢种地,失去土地仿佛突然被抽空了心,在百无聊赖地渡过一段时间以后,这些农民意识到,种地仍是自己的强项,于是他们选择离开故土,去外地租地来种。当时,为了鼓励他们外出种地,相关部门还根据租地面积给予失地农民每亩几百元的补贴。
至今,呈贡共有二三万人在外租地,近的到昆明市嵩明县、石林县,曲靖市陆良县,远的到了浙江省,还有的远赴东北……
这个看上去开拓创业的梦想,做起来有不少的艰辛。首先他们得把老人和孩子安顿好,以后出门在外,衣食住行样样要操心,还要忍受对亲人的思念;种地的过程也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租地的合同早就签好了,最初两年,地主收了租金,同时还给呈贡农民当起了小工,可是后来,地主也学会了呈贡农民的技术,他们就算不反悔,也要要求涨地价,可是此时,呈贡农民刚刚搭好的蔬菜大棚还没有收回成本……
而在另一些地方,租种集体土地是需要村公所盖章的,借盖章之机,租金他们要分一半;各种节庆的时候,呈贡农民会收到一份请柬,人可以不去,份子钱是必须到的,一旦不见钱,他们就会觉得你大拽拽的,以后要办事,难了。
当然,这些失地农民在外的遭遇,呈贡相关部门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尹宏在人大的时候,曾经到陆良县调查了解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协调地主和失地农民的租金纠纷,对失地农民的处境深有感触:“在座谈会上,一些农民讲得眼泪汪汪的,调查回来后,我写了一份报告,提交区委常委会讨论,大家意识到,最大的民生问题就是失地农民的就业和安居。”
另有一件事,让尹宏意识到失地农民职业技能提升的问题。呈贡辖区内有很多高校和行政中心,尽管有很多岗位需求,可是当那些失地农民前去应聘的时候,用人单位通常会问:“你有证吗?”没有从业的资质,自然就被拒之门外。
2014年1月,尹宏又担任区总工会主席,他着手通过工会的渠道和资源,解决一些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在那些人员集中的地方,区总工会就地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有多少培训多少,费用全部由工会承担。2014年,区总工会用于培训的费用达到30万元,530人取得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今年,区总工会确保不少于500人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工会开展的“贷免扶补”创业贷款和“小额担保贷款”也为创业和就业助力。去年,区总工会开展“贷免扶补”创业10人,发放贷款70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3人,贷款金额536万元;今年,区总工会继续完成“贷免扶补”10人、小额担保贷款70人的任务,支持失地农民、大学毕业生和转业军人通过创业,实现以创业促进就业的目的。
“两书”好维权
呈贡建设新城可谓是热火朝天,在这个庞大的工地上,劳动者付出的不仅有汗水,甚至有屈辱、热血和生命。
一个来自安徽的农民工在建筑工地上受伤致残,这位农民工求助于家乡的工会和妇联等单位,当地县总工会和妇联派人来到呈贡区,找到区总工会和妇联,各方联动,为这位农民工成功维权。
这事让尹宏感受颇深。
“闹得最多的就是讨要工资”。针对这一情况,区总工会配合劳动、公安等部门,通过现场调查、共同协商等方式,为劳动者讨回了应得的报酬。
昆明市总工会创造性地开展“两书”(维权意见书和维权建议书)维权以后,呈贡区总工会积极行动,通过“维权意见书”和“维权建议书”切实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呈贡怡源打字印务部的职工向工会反映,他们节假日放假和节假日加班的工资都有问题,老板占用了职工假期和周末时间,而且未发放相应的加班补贴。
呈贡区洛龙街道工会联合会接到投诉后,向怡源打字印务部发出了“维权意见书”,要求规范职工的节假日休息时间,发放加班工资。
怡源打字印务部随后进行了认真整改,规范了职工节假日加班作息时间,不再占用周末和节假日进行加班,需要加班时,首先征求职工的意见,加班后按国家劳动法标准记发工资,并对以往的加班工资进行了结算。
呈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职工许明荣、罗健等人2014年4月17日向工会反映,职工楼被地铁站占用后,公司全部职工在外租房困难,而且每月2000元的工资有些偏低,很难满足现在的生活要求。
呈贡斗南街道工会联合会接到反映后,向呈达公司发出了“维权意见书”,要求切实解决职工反映的问题。
呈达公司就工会的“维权意见书”进行了认真答复和处理,事实上,公司职工楼被地铁站占用后,职工在外租房确实存在一段时期的困难,经过公司与政府申请,自筹资金在自有土地上建盖了一栋25层的职工住房,只是这栋住房要到2014年7月才能交房入住,到那时,将彻底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所以现在还需要等一等。
根据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呈达公司及时调整了财务预算,调高了计件单价,保证员工平均工资达到2500元以上。同时完善了员工的福利制度,在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之日起即购买劳动保险,并且每人增加一份意外伤害险。
兴龙园酒家职工周吉祥、马新华、刘寻等人向工会反映,员工月工资收入仅为1600元,工资偏低,住宿条件也比较简陋。
斗南街道工会联合会经过调查了解,提出了工会的维权意见,要求按《劳动法》提高职工工资待遇;考虑到气候情况,对职工宿舍应进行通风、消毒,改善职工的住宿条件。
兴龙园酒家对工会意见进行了及时办理,不仅提高了工资,还购买了新床,更换了窗帘,对职工宿舍进行了装修,职工住宿条件大有改观。
2014年6月,呈贡隆盛基制砖厂职工秦石青、自采云、毕秋菊等人向工会反映,由于工厂离城较远,交通不便,职工出行困难;厂里文娱活动也很少,希望企业在周末多组织一些员工文体活动。
乌龙街道工会联合会经过调查了解,发出《维权意见书》要求企业提高伙食标准,加强食堂卫生管理;多组织职工文体活动,丰富员工精神生活,提升员工凝聚力;同时建议企业缩短职工加班和工作时间。
两天后,隆盛基砖厂对工会意见作出了及时回应,针对职工反映的交通不便问题,厂里专门为员工购买了一辆中型客车,准点发车,方便员工乘车外出;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员工精神生活;食堂的伙食标准得到提高,就餐环境和卫生质量也得到改善;工作时间上实行轮休制度,并尽量减少加班,让员工得到合理休息。
七十二行大练兵
今年3月的一天,由两名职工高举着前进的横幅――“咱们工人有力量”在呈贡新区街头格外醒目,伴随着如潮奔涌的职工队伍,呈贡区总工会启动了“七十二行技术大练兵”活动。呈贡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戚梁萍介绍说:“这是按昆明市总工会的要求,也是为配合省总工会‘一活动一工程’开展的旨在提升职工技能素质的练兵活动。”
根据辖区实际,区总工会开展了“劳动者”杯书画摄影大赛,大学教授和农民都是劳动者,所以在作品展现场,既有功底深厚的学院派作品,也有浑然天成的农民艺术。职工计算机应用竞赛,共有来自50家单位的158名职工参加。呈贡的鲜切花天下有名,从业人员众多,开展插花比赛,既有资源优势,又是顺应职工意愿之举。由于一些专业选手水平很高,比赛分为专业组和业余组进行。在展览现场,五彩缤纷的插花作品别出心裁,巧夺天工。
区总工会联合区园林绿化局开展了园林绿化浇灌、绿篱修剪、乔木种植管养技术大练兵竞赛,与公安分局联合开展了射击大比武竞赛,与教育局联合开展了第二届小学幼儿教师优质课竞赛。
在区总工会带动下,全区各级工会掀起了职工大练兵,斗南街道举行了打字比赛、农林局进行了拖拉机与骑自行车人相撞事故演练、微耕机侧翻伤人应急处理事故演练,洛龙街道开展了临床操作技能竞赛,法院系统举办了演讲比赛,龙城街道开展了汉字录入和找错别字比赛。区总工会为“七十二行大练兵”活动提供了60万元的经费支持,为呈贡区广大职工搭建了学技术、练技能、提素质的宽广平台。
“温暖总要实实在在的体现”
早些时候,尹宏听呈贡的一位县长讲过一件事,县长到七甸看望一位困难户,递上300元钱,这位困难户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同样在七甸还有另外一件事。有一年大雪天,路过的车辆被困在路上走不了,乡政府组织被困人员到七甸中学休息,而且烧来了姜汤,这些人永远记住了呈贡。
所以尹宏说他“命好才到工会工作”,因为工会可以送温暖。“只要帮过一次,他们就会记住你,温暖总要实实在在的体现。”
一对夫妇因为妻子患有先天性疾病,领养了一个孩子,可是后来,他们又生了一个,只是领养的孩子一直没落户口,给孩子的生活和上学带来不少麻烦。丈夫干点苦力,妻子种菜,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十分困难。尹宏去慰问时了解到他们一家的情况后,回来专门找到计生办,让孩子最终落了户口。有一次,在单位门口,尹宏开着车又看见了那个女人,他以为又是孩子的事,谁知那个女人丢了一袋生花生在他车上就跑了。她是用自家的特产表示自己真诚的感谢。
昆明市新闻路原毛纺厂虽已建成一个图书批发市场,但仍有企业职工住在老旧的房子里。有一家三口,只有一间房子,卫生间在室外公用。女儿考上大学后,住在学校。不幸的是,妻子患了癌症瘫痪在床,男人是模范丈夫,久病成医,他自己看书开处方,用大麻袋买来中草药,就这样服侍了妻子18年。这位丈夫还在以前的毛纺厂当过工会主席,那时他也要慰问困难职工。如今,工会上门慰问他们来了,妻子跟尹宏说:“有时我想,最好死了算了,不拖累他们。”尹宏安慰她:“你尽管瘫痪,但还有人喊,我父亲去世了,我自己没人喊了,我们都要争取多活几年。”
尹宏要求工会所有的党员干部都必须与困难户进行挂钩联系,他自己就联系了一名困难职工、一位困难党员、一位农民和一所学校。每到春节,那是必须入户看望慰问的,一圈下来,跑完3家人,要花去自己2500元的工资,“自己多这点少这点不重要,但在别人手上就是救命钱。”
家乡文化建议书范文6
农民工、打工者、外来工、劳务工……称谓在不断地改变,而他们一如既往地沉默。
这个国家的每一栋建筑,每一条马路都由他们建造,他们本应是这个国家最被尊重的群体;但现实中,他们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深受户籍制度、子女教育等问题的困扰。
所幸,在改革开放30年后,一路狂飙突进的大城市终于想起了他们:2008年4月,深圳的劳务工博物馆对外开放;同年5月,打工者文化艺术博物馆在北京东郊皮村成立;2011年10月,中国农民工博物馆在四川成都金堂县正式开馆。2012年9月,广州农民工博物馆在城中村建成。在鲜花和掌声为主导的官方叙事中,不少博物馆悄悄绕过了“工友们”躲不开的梦魇,诸如冲突、伤痛甚至牺牲。
如果说他们的伤痛史不便被提及,那么农民工博物馆究竟应该铭记什么?
颂扬农民工
广州北部,城市边缘,三层的黄石立交如同巨型机械一般矗立。毗邻黄石立交的马务村,被认为是广州典型的城中村。这里交通便捷,房租低,人口密,20余年来,一直是外来务工人员聚居点。
30年前,制衣、制鞋等一大批加工厂进驻马务村,同时为这个村子带来了第一代农民工。如今,传统的工厂已经搬走,租客也换成了在市区工作的白领,在“三旧”改造的大潮中,这个谈不上辉煌的城中村原本逃不过被推倒重建的命运,但主政者一个新的想法让它以另一种方式重生。
2012年9月,广州农民工博物馆在马务联和工业区内开馆,提前开门迎客的农民工博物馆已然吸引了不少游客。这是一栋4层高的旧厂房被改造成博物馆的主体建筑,门前立着一个古铜色的农民工群像,这些雕像昂首阔步,目光坚定,往前迈的步伐整齐划一。
“里面有很多好看的。”11月的一天,头发花白的梁伯站在一层的大堂里,笑眯眯地说。他家住附近,开馆至今,他已经是第五次过来了。梁伯已经退休,出于某种不愿言说的原因,他喜欢“没事的时候来这里逛逛”。
梁伯静静地看着面前一块长七八米的电子屏幕,幕中滚动播放着一段颂扬农民工时代功绩的宣传片,整个大堂回荡着一个慷慨激昂的声音:“他们共同拥有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称谓:农民工。这一张张笑脸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事业的推动者,他们将与中国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历史一道永载史册。”
在生活中备受冷眼的农民工在这个展馆里被视为一个值得铭记的传奇。4层的博物馆,用各种光影技术、场景布置、实物、文本,讲述了一个关于农民工历经艰辛而最后寻得美满结局的故事。
工伤是农民工历史的一部分
但佛山农民工欧昌群在看到这些跳跃光影时,她只感到一阵不可抑制的伤感,她说:“不全是这样的,我们没有过得这么好。”
工伤,这是农民工心中的梦魇,但华美的广州农民工博物馆对此着墨不多。
欧昌群是四川南充人,在2002年,她只身来到佛山南海打工,辗转到过木板厂、五金厂、汽车弹簧钢板厂担任普工,但在打工生涯的第九年,她遭遇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工伤。
2010年1月,欧昌群因拖欠工资问题与厂方发生口角。那几天里,她工作时恍恍惚惚,一不留神整条右臂就被卷进了工作的机器里。当时,欧昌群所在的汽车弹簧钢板厂没有给员工购买社保,工伤发生后,担心“出事”的老板连忙自掏腰包为欧昌群治疗。断臂修复的治疗费可不便宜,欧昌群从1月入院,到6月出院,共花费了10余万元。心痛银子的老板在3月的时候就不愿再支付治疗费,频频催促欧昌群在手术成功后赶紧出院。后来,在当地人社部门介入后,老板才不得不为她支付剩余的治疗费。
但经此一劫,欧昌群不愿再回工厂里打工,她加入了一家NGO,把探访工伤、职业病工友当作了自己的新职业。欧昌群说:“我这才知道,遭遇工伤的工友有那么多,他们的生活非常困难。”
佛山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佛山市(不含顺德区)被认定为工伤者17052人,平均每天47人。欧昌群认为,频繁出现的工伤是农民工历史的一部分,直至现在,依然是许多农民工逃不过的梦魇,但广州农民工博物馆几乎没有关于工伤的展品,让她感到很失望。
“也许很多年以后,工厂里不需要人来干这些活了,那时候的小孩子还以为农民工的历史很美好,他们不知道我们这一代有很多人曾经在工厂里缺胳膊少腿。”欧昌群说。
来自贵州贵阳的农民工安强文也有同感。今年1月,她那在佛山陶瓷原料厂工作了近20年的丈夫,在经过两年治疗后,依然被尘肺病夺去了生命。安强文说,她到广州农民工博物馆参观,就是想去看看有没有跟尘肺病有关的东西,但有人告诉她,没有。
博物馆不要回避时代问题
祥子,中山大学学生,曾自费“卧底”深圳富士康,一直关注“农民工”的话题。今年10月,祥子得知广州农民工博物馆刚刚揭牌,就好奇地去逛了一圈。
但祥子发现,博物馆所表达的、所反映的,与他心目中农民工真实的生存状态有不小的距离:“我只看到国家政策对农民工逐渐改善,以及农民工为我们这座城市所作的贡献等等的美好形象,而没有反映农民工本身遭遇的真实问题,比如农民工生活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户籍制度、子女的教育问题等。”
祥子希望自己能做点什么,促使广州这家耗资不菲的农民工博物馆能展现更多的真实。他制定了一个“三部曲”,第一步,向政府申请公开博物馆筹建思路;第二步,组织困难农民工进馆参观;第三步,公开递交整改建议书。“没错,我就是希望引起关注,让大家通过关注我,进而关注农民工博物馆,再来关注农民工生存困境。”祥子直言不讳。
在两次寄信申请公开农民工博物馆规划及征集展品的具体信息后,10月21日,祥子邀请欧昌群等8名佛山农民工到广州参观农民工博物馆,同行的还有两家纸媒的记者。
但令祥子一行错愕的是,当天农民工博物馆大门紧闭,门口上挂着的牌子赫然写着:星期天闭馆。而按照原来的规定,广州农博馆的闭馆日是周一。远道而来的欧昌群很不满意,她说:“为什么要星期天闭馆呢?我们这些农民工只有星期天才休息啊!”
此后两天,媒体连续的报道让有关部门感到了压力,10月25日,广州市建委在农博馆会议室里约见祥子。当天,来了广州市建委、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广州市文广新局、白云区委、白云区政府、白云区委宣传部以及农民工博物馆7个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共10多人。
赴会的祥子特意穿上了在富士康打工时的工服,同时,他还带上了包括欧昌群在内3名受过工伤的农民工,同时还有多家媒体的记者。“我想,如果政府否认农民工苦难的事实,就让受过工伤的工友发言。”祥子在赴会时已经准备好了可能发生的争辩。
出乎祥子意料,当天会谈的气氛十分和谐。广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主动对祥子的建议表示回应:“你说反映政策背后农民工的故事,这个建议很好,我们会考虑,而且现在也在做一部分。我们已经委托广州市社科院拍了6个口述故事,你说的情况我们会慢慢完善。”
按理说,祥子收获了一个高于预期的效果,但他仍不满意,11月,他又写了一份《三问博物馆建设工作组有关负责人》和一份建议信,建议博物馆方面“从农民工的工作、生活和家庭教育三方面展现农民工真实的生活状态”。
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的许辉是祥子的朋友,他很支持祥子的行动。许辉说,博物馆本身有公众教育功能,希望祥子做的事情可以引发社会的思考。
“广州农博馆展出的信息给我一种‘农民工很伟大’的感觉,但你去问一个农民工,你觉不觉得自己很伟大,他会回答,‘伟大的话我小孩就不会上不了学。’”许辉说,“我希望博物馆不要回避这些时代的问题”。
有一些苦难值得被铭记
在深圳劳务工博物馆主展厅里,静静地躺着31份尘肺病鉴定资料,这些资料上写着同一个名字:“张海超”。有人说,要问农民工职业病维权之路有多难,这些不会说话的材料能给出一个最鲜活的答案。
2009年6月,农民工张海超为了维权,以“开胸验肺”的悲壮之举证明自己患有尘肺病。其实,早在张海超“开胸验肺”前,医生便对他坦承:“凭胸片,肉眼就能看出你是尘肺。”但职业病防治所却为其作出了“肺结核”的诊断,张海超愤怒了,他最终选择用一种极端的方式自证。
2011年4月,张海超把31份工伤鉴定资料,包括X光胸片、职业病鉴定证明、诊断书捐赠给深圳劳务工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因为在2008年4月开馆的劳务工博物馆被认为是中国首家“纪念劳务工群体”的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位于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一处僻静的街角,经常有参观者问工作人员:“为何将博物馆建在如此‘偏远’的地方?”工作人员通常会指着这两栋外表普普通通的灰白色建筑物答道:“这是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的厂址所在地,这里诞生了中国首批劳务工。”
目前,深圳劳务工博物馆已征集了6000多件(份)劳务工史料及文物,其中800多件在主展厅展出。
尽管博物馆以记录农民工历史为己任,但在面对职业病、维权等“敏感材料”时,这家由政府主办的博物馆曾一度犹豫不决。
为“沉默者”记录
989路公交车到达北京皮村西口时,超过半数的乘客会下车,他们大多穿着厚厚的暗色棉衣,身上沾有些斑驳油漆、木屑,还有不少的灰尘。
因政府收回土地,此地方圆10公里都是荒废的草场,还未被拆迁的皮村曾是北京郊区最大的加工、制造厂聚集地之一,大型的加工业吸引了近10万名来自全国的务工者。
大量的打工者催生了浓郁的打工文化,皮村不仅有自发组织的打工艺术团、打工子弟小学,还有一个由打工者与大学生一砖一瓦、亲手搭建的打工者艺术博物馆。孙恒是博物馆发起人之一。
10多年前,孙恒来到北京打工,这位文艺青年把自己的打工遭遇写成歌曲,用吉他弹唱。当单曲《天下打工是一家》登上央视等媒体后,孙恒出名了。一些遭受过不公待遇的工友们会请孙恒帮忙讨个说法。看着工友们展示的老板拖欠工资的欠条、被收容的证明、罚款单等物品,孙恒很受触动,他于是决定建立一个“代表工人历史”的博物馆,给农民工一个“说话”的机会。
2007年,孙恒在皮村的一处废弃的琉璃瓦厂上着手建造他理想中的博物馆。
皮村的打工者艺术博物馆有5个独立的展厅,分别命名为打工者历史、妇女、儿童、打工者NGO和专题调研展示厅。“历史”展厅的一个展柜独立存放了十几本来自广州、广西、北京等地的暂住证和罚款单。孙恒说,这些不起眼的小本本在当年令全国的外来务工者“谈证色变”。
在“妇女”展厅中,一个展柜里存有一封信件和两双拖鞋,3页发白的信纸上写着“我和家人一起编织的拖鞋,赠与打工者博物馆”末尾署名“田玉”。
田玉,前富士康员工,2010年3月17日,她从深圳富士康百合园宿舍楼纵身跳下,制造了富士康“十三连跳”的其中一跳。田玉并没死,她被医生从死亡线拉了回来,但却不幸瘫痪。同年10月,半身不遂的田玉被公司悄悄送回了家乡,为了维持生计,她在网上开设了小店,出售自己编织的拖鞋。皮村一位工友在看望田玉时带回来了一黄一蓝两双拖鞋,打工者博物馆将其收入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