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影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娜卡列尼娜影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娜卡列尼娜影评范文1

凯拉·奈特利,这位被评为全球百位最性感明星之首的女演员,似乎总带着一种不安。

“在我小时候,妈妈十分想再要一个孩子。父亲和她说,除非你能卖掉一个剧本,那我们才有钱再供养一个。于是母亲拼命地写,我在一旁拼命地哭闹。”

奈特莉的母亲是剧作家,父亲是演员,大她4岁的哥哥也是演员。走上演艺之路是她的自主选择。她1985年出生于英国,早在6岁的时候,她就央求父母给她找个经纪人,7岁时,她便如愿走到了镜头前,在电视剧中出演了一名近乎路人甲的角色,“那个孩子,她偷了点钱,然后又发现了一具尸体”。14岁时,她在《星球大战前传一:魅影危机》中饰演阿米达拉女王的替身,但并没有被人所熟知。

她小时候有阅读障碍,这对于她的演艺之梦,无疑是一块绊脚石。有一天她的妈妈带回了一份爱玛·汤普森写的《理智与情感》的剧本,奈特莉想读但无法读。

她的妈妈告诉她:“如果爱玛碰到困难,一定会想办法克服,你要向她学习,必须读书。”后来奈特莉真的克服了自己的阅读障碍。她成了爱玛·汤普森的粉丝,养成了阅读的习惯,简·奥斯汀(《理智与情感》的作者)的作品也和她结下了缘分,2005年,她出演了简·奥斯汀另一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傲慢与偏见》,入围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

但她的演艺之路谈不上顺利,至少她的心一直是忐忑的。“因为你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红,被人需要,或地位一落千丈,被人遗忘。”

2002年奈特莉首次担任影片主角。她在《我爱贝克汉姆》中扮演了一名追逐足球梦想的少女,齐耳短发、短裤T恤的造型运动感十足。这部小成本电影在足球风不太盛行的美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她后来推测导演选择她的理由时提到,“也许他们看到我很年轻,身材又纤细,所以觉得我适合这个角色,事实远非如此。我只是有好的基因罢了。最令人头疼的便是他们让我到处跑,我总是喘着粗气然后晕倒!”

奈特莉曾告诉过媒体,在生活中她是个极为懒惰的人。回顾她当年的演技,她认为自己演得“很烂”,“我没有上过戏剧学校,也没有接受过任何表演方面的训练。我也不知道自己那时候在干什么。我假装自己能行,而每个人都认为我不行。”

当她告诉她身边的人,她要拍一部假小子踢足球的电影时,别人听了都觉得很可笑。等她告诉他们,她要出演一部配合迪斯尼乐园主题公园的电影时,身边的人还是笑话她。“听起来不错。祝你好运!”谁也没想到这部名为《加勒比海盗》的电影会席卷全球。

在加勒比海盗的拍摄现场,奈特莉天天担心自己可能被炒鱿鱼。“我拍别的电影时都挺有自信的,但对《加勒比海盗》却一点谱都没有。经纪人给我推荐这个剧本时,我还一个劲对他说,给我看这个干吗,他们不会要我的,而且这剧本看上去不知所云。”

剧组在2002年1月前往洛杉矶的圣佩德罗港拍摄主要场景,其中“黑珍珠”号(船名)伸出的窄木板的场景的镜头,奈特莉和约翰尼·德普在那里拍了3天。木板距离海面有15英尺,周围没有任何保护,奈特莉回忆时提到,“那个木板只有跳水板大小,站在上面只有风声水声,稍有动作就会上下颤动,我被吓呆了。”

奈特莉在《加勒比海盗》三部系列影片中,演绎了纤弱的总督女儿伊丽莎白·斯旺,一步步成长为刚毅果敢的女海盗首领的过程。伊丽莎白的古典美,被奈特莉演绎得淋漓尽致。而多少由于自身的气质,奈特莉后又在《傲慢与偏见》、《公爵夫人》、《救赎》以及最近2012年底的《安娜·卡列尼娜》等影片中有着出色的表现。但她所扮演的角色,又多少加入了自己的理解。

出演《傲慢与偏见》时,奈特莉与导演乔·怀特的见面颇为不顺,后者飞机延误,情绪十分暴躁,和奈特莉的谈话中还讲了脏话,“最后,会面以相互咆哮结束。真是场灾难。”好在奈特莉出演电影《幻灵夹克》的导演梅步瑞打电话给怀特,奈特莉这才和怀特在伦敦有了第二次会面。怀特想找“不太符合女性传统的、伶俐而又有些难以相处”的感觉的演员扮演剧中人物莉齐,“可当我遇见凯拉,发现她的疑问层出不穷,就像个假小子。凯拉思维活跃,极富幽默感。在拍摄期间,她仍在不断地让我感到惊讶。”而奈特莉也承载了不小的压力,这对她来说是巨大的机遇、巨大的挑战,“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个属于自己的莉齐。”

《安娜·卡列尼娜》,讲述了女贵族安娜离开性情冷漠却又无可指摘的“官僚机器”的丈夫,投身年轻的军官沃伦斯基的不归路,现实和让她嫉妒、发疯,直至自杀。这部改自列夫·托尔斯泰名著的电影服装预算惊人,奈特莉扮演安娜的华美服饰中,价值200万美元的香奈儿钻石饰品及巴黎世家的复古服装仅占少部分。但她独特的气质对得起这身衣服。

在电影的一张剧照中,暗色的高礼帽和长裙在背景中随着火车站的蒸汽若隐若现,安娜一身暗蓝,虽然都是冷色调,但她帽子上的精巧的羽毛和衣服布料的反光,已经把她拉近。安娜在街灯下边侧着脸,似乎在预期着、思考着什么,优雅而揪心。

“发生在安娜身上最大的悲剧是,她从未认清自己面对的是什么。这部电影是对小说的一次非常戏剧化的重述。”奈特莉18岁就读过原著,为了拍这部电影,她又捧起书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年轻时她觉得这是部曲折的爱情小说,后来她才意识到,这本小说“非常黑暗”。奈特莉在演绎安娜的时候,展现得更多的是一个亲手毁灭自己的女人。

《安娜·卡列尼娜》开拍时,距离奈特莉首次银幕触电已经有十年之久。她现在对于角色的塑造游刃有余,“我确实从皮肤里感到更自在了。”而一步步滚雪球的成功并未给奈特莉带来过多的喜悦。在一次采访中,当记者问到她最值得炫耀的事情时,她答道:“是我两年前买的伦敦住所。我7岁开始工作,从那时起就开始攒钱买房子了。爸妈总是说:‘你一有钱就买个房子,这样有个遮蔽之所。如果遇到大的变故,至少你不用睡在桥下面。’”

2005年她提名奥斯卡的时候,还在忙碌于拍摄《加勒比海盗2》。“我们在夜里拍海盗的电影,拍了大约1个月,然后我听到我被提名了。我只觉得很累,而且那么遥远,不像是真的。我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按时拍完电影然后赶去颁奖现场。”但是她还是如约到了现场,那晚是她“活到现在最超现实的经历之一”,她不知道台上的人都在干什么。

“走过奥斯卡的红地毯,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只得了大奖的狮子狗,所有的人都会根据我的衣着来给我打成绩,没有人会在意我究竟有些什么才华。奥斯卡颁奖典礼实际上就是一场热闹的狗走秀,在我看来,谁有可能成为当晚最大的赢家在某种程度上完全取决于那晚你穿的衣服、戴的珠宝首饰是不是恰巧迎合了影评人的口味。这感觉真的太可怕了。”

奈特莉很少看自己的影评,看到正面的影评,她会忍不住往下看,而一旦遇到恶评,她就会担心这些恶评在头脑中挥之不去。

虽然被评为百位最性感明星之首,但在一次采访中,被问到希望改变自己身上的什么部位时,她回答说希望全部都改,她最希望改变自己的腿,希望它们更长、更直,她也希望她臀部的曲线柔和一些,“最简单的是直接去整形,不过我不想去整。”

而奈特莉身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低胸了,但她不在意,而且低胸并不妨碍她的气质所带来的性感,英国观众说过,“我们爱她,她竟敢把自己毫无内容的胸部袒露,专挑低V领的裙子穿。她真自信!真够味儿!”

但奈特莉曾害怕见到影迷,“怕他们说我胳膊那么细,一点儿也不性感,压力很大。”《加勒比海盗》首映礼上,她的身材被媒体猜测为她患有进食障碍,奈特莉对此很反感,她将两次声称她患有厌食症的《每日邮报》告上法庭,并取得了胜诉。

她的胸部在《加勒比海盗》的剧照中被PS过,制作方把第一份副本给她看时,奈特莉十分不满,“我不管你们做多大,但你不能给我一个见鬼的下垂胸部!它们像你们祖母的胸部。在后来的海报中它们变成了C罩杯。”那时她说不在乎被修改,但2008年出演《公爵夫人》时她已经底气十足,完全不允许“加工”她的胸。她的低胸出现电影的海报中,丝毫没有“不协调”的感觉——金色的外衣,高高盘起的头发,海报中更多展现了女贵族的雍容华贵的气质。

如果影片需要,奈特莉也不羞于露点,但她有自己的原则,不会。在2005年的影片《幻灵夹克》中,奈特莉和男主演艾德恩·布洛迪(2003年凭《钢琴家》获第75届奥斯卡奖最佳男演员)有一场激情戏,虽然奈特莉答应双乳,但她要求导演在拍摄这些镜头时清场,“最终拍摄时现场只留下了导演、摄影师和调焦员,加上我一共4个人。”

在2008年的影片《爱的边缘》中,有一个场面,奈特莉扮演的角色一高兴就把胸罩撕掉了。但奈特莉却不愿意在片中唱歌。唱歌对于奈特莉是个槛。奈特莉最糟糕的一次试镜经历就和唱歌有关。参加电影版《歌剧魅影》的试镜时,“我不记得我为什么会去了,但当我一开口,也许就让房间里的所有人意识到,我完全不会唱歌。”

2013年初美国电视节目《吉米晚间秀》中,奈特莉也出了点小丑。她在摄像机前抽取了写着“用小提琴演奏《划船歌》”的卡片,然后硬着头皮拿起小提琴演奏,让队友猜歌名。“我连怎么拿小提琴都不知道。”

安娜卡列尼娜影评范文2

[关键词]英美电影;片名;转译;概译

在中西方电影文化相互传播的过程中,电影翻译的质量好坏则直接关系到受众对电影主题的理解。作为首先扣动观众心弦的电影片名,它的翻译质量直接决定了电影的票房成绩和观众的心理期待,优秀的译名能抓住观众的好奇心理,促使观众进入影院去探知究竟,同时还综合概述了电影主题和文化艺术,使观众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去体验不同的文化语境。虽然英美电影片名的类型繁复多样,仍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以人名作为片名,或者是以主人公的名字作为片名,如英文电影Forrest Gump等;或者是把人名与描述词汇相结合,如Lawrence of Arabia等。

一、电影片名的功能

片名的目的在于精炼概括出电影的故事情节,凝练电影主题,激发观众的好奇心理和想象思维。因此,电影片名的功能可以具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导视功能”,电影片名就相当于一张名片的作用,在花样百出的电影广告宣传中,片名总是最惹人眼球,位于海报的突出位置,便于观众粗略了解影片的类型和情感基调,同时也实现了宣传的功能;其二“导审功能”,通过生动且优美的语言词汇为观众营造一个引人入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影片的审美价值和文化特性;其三“导唤功能”,抓住观众的心理期待和情感体验,激发观众的观影热情,从而提升影片票房成绩。在这三个功能中,前面两个功能都是为“导唤功能”服务的,无论是片名的审美特性还是文化价值,最终都是为了促使观众去影院消费,实现商业利益。正因为电影片名受到这三个功能的共同影响,所以片名往往都是言简意赅,且精炼简洁,再加上人们的注意力本身就很短暂,所以只有短小精悍的电影片名才能被人们在不经意之间就记住。片名的翻译要求新颖且独特,只要符合影片内容,实现了电影的审美性、文化性以及商业性就达到了片名的功能。普通的人名只要运用于电影中营造的特定文化背景,那么人名也在无形之中增添了特殊的文化身份。纵观英美人名类影视作品,虽然同样作为代表女性的人名,但Jane Eyre就是影视文学中构建的经典人物形象,是一个拥有坚毅性格且独立的女教师;Madam Curie则是科学领域中令人赞赏的女科学家;Milan是动画电影中拥有率真性格的女性英雄形象。从中无疑可以看出,以人名为电影片名不仅强化了人物的银幕形象,且适用于各种不同题材的电影,它简洁凝练,与西方传统的简明审美观念相一致,能让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重点信息,且综合概述了影片的基本信息,激发观众探求欲望的同时激发观众进入影院才能一探究竟的奇妙心理感受。

二、英美人名类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

(一)直译法

直译法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运用,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片名的审美性,且给受众带来原汁原味的视听感受。因此,直译法也常常用于人名类的英美电影片名的汉译中,没有任何语言修饰的片名往往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人名本身所代表的意义上,而很多的英美电影是根据名著改编而来,所以在片名的拟定中就沿袭了原著主人公的名字,例如电影Emma、Anna Karenina等就是分别根据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和俄国著名小说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进行影像化的改编,这些世界著名的文学小说对中国读者群来说耳熟能详。当英国电影Emma于1997年上映的时候,并进入我国电影市场后,市面上就根据这部影片内容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片名翻译,其译为《芳心爱漫游》,这一片名基本上就道出了影片的故事内容,并暗示了女主人公喜欢帮人牵线做媒,但是这个译名则在很大程度上缺失了经典名著对影片的宣传作用,因为从表面上看这个片名,很难让人联想起在简·奥斯汀笔下曾经塑造过名叫“艾玛”的女性形象。另一个片名的翻译来自于台湾,且进一步丰富了片名的内容,采用描述性的词汇进行加工创作,且明确指出了故事的最终结局。而内地版本的翻译则采用了直译法,直接把原片名Emma译为《艾玛》,从某种意义上这种简单明了的片名翻译能激发观众对影片的期待,试图去挖掘影片是采用何种手段去塑造这一经典的文学形象。另一部经典电影Anna Karenina的片名翻译也各有不同的效果,来自于香港和台湾的翻译都在原著情节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加工,从而采用了意译的翻译策略来处理原片名,因此,译名分别为《爱比恋更冷》和《浮生一世情》。从这两个译名的翻译效果来看,虽然在翻译中充分发挥了想象的作用,而且也突出了影片主要讲述的是爱情主题,但站在对原著忠实的程度来说,同样让国内观众很难从译名中联想到列夫·托尔斯泰笔下令人赞叹的文学作品。另外,这两个片名具有广泛的运用性,可以笼统地概括出爱情悲剧的影片,而不是仅仅针对安娜·卡列尼娜这位女性形象。因此,要有效发挥电影片名的导唤功能,翻译者应该采用直译法对原名进行直接的转换,这样才能在国内观众群中掀起狂烈的追捧热潮,提升票房的号召力,从而实现电影的商业利益。

(二)转译法

由于英美观众对于一些英美电影中的主人公名字都很熟悉,但我国观众的认知程度存在差异性,所以对于英美文化中的特殊人名并不完全熟悉,在这种情况下,翻译者应该采用转译法来巧妙地转换片名,主要体现在保留电影主人公的身份特征,而缩减一些陌生且繁杂的人名。例如经典电影Cleopatra就是以女主人公的名字为题,音译为克利奥帕特拉,这一人物是埃及王朝的女王,但中国观众并不是十分了解这个人名,且难以接受名字背后所涵盖的历史文化。因此,翻译者在处理这个片名的时候就采用了转译法,把这个陌生的人物名字省略,且对人物的身份特征进行了描述和概括,译为《埃及艳后》,显得简洁且生动形象。美国电影Evita也是以女性人名作为片名,音译为艾维塔,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在阿根廷人民的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她是贝隆的妻子。人们对于她的认识更多是政治色彩,她是政治上的一位闪耀的女性人物,而且她的婚姻也注定她成为阿根廷的第一夫人,所以对原片名的翻译中应该突出主人公的身份特征,或许提到艾维塔这个人名很少有人知晓,但提到贝隆夫人会让人肃然起敬,因此译名则转换为《贝隆夫人》更具影响力。另一部美国电影Bonnie and Clyde是一部犯罪类型的影片,它的创作也是根据真实的人物和故事改编而来的,电影片名包含了两个人名,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的大萧条时期,Bonnie Parker和Clyde Barrow疯狂抢占银行钱财,但最后被警方当场击杀了,这一事例成为美国轰动一时的新闻。但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对这两个人名并不十分了解,如果只根据原名翻译,就无法让观众体会到犯罪类型电影的刺激感,因此,通过转译法可以译为《雌雄大盗》,则更能突出影片的题材,且吸引观众的眼球。

(三)概译法

有很多的英美电影片名把男女主人的人名作为电影片名,例如好莱坞电影Forrest Gump、Thelma&Louise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主人公的人名并不曾在历史文化或文学作品中出现过,所以采用直译法并不符合片名的规范要求,且难以满足观众的审美期待。翻译者在处理这一类电影片名翻译的时候,应该突破音译或者直译等策略的制约,而应是在充分理解影片主题内容的基础上采用简洁的词语综合概括剧情,这种翻译称为概译法,且往往能起到独特的审美体验。以美国电影Somersby为例,影片汇集了朱迪·福斯特和理查·基尔两大主演,其译名采用了概译法把它综合概括为《似是故人来》;台译名则译为《男儿本色》,从这两个译名出发,对原名的翻译都采用了概译法,且继续深入加工,与直译人名相对比,显得更加生动形象。但从中选取一个最恰当的译名应该是港译名,《似是故人来》显得意蕴无穷,其中一个“似“字就生动概括出男主人公孤身在外七年的现状,不仅符合文化性和审美性的翻译要求,而且与中国观众的语言审美保持一致,提供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另外一部美国电影Forrest Gump的译名一直被翻译界连连赞叹,影片进入我国的电影市场后就有内地译名和港台译名之分,且无论是哪一种译名都被称为成功的人名翻译。在对Forrest Gump的片名翻译中,翻译者主要借鉴了香港早期的电影名《阿飞正传》,因此,译名的前两个字主要是根据“Gump”音译而来,这样的处理就极大缩减了西方人名的繁杂性,而译名的后两个字“正传”则表明了影片主要围绕“阿甘”这一主人公展开故事叙述,反映了影片是人物传记的题材。除此之外,这个译名在实际的翻译中还充分关照了现实的因素,由于这部影片是由美国同名的畅销书改编而来,所以在影片还没有放映前,观众已经对“阿甘”的传奇故事具有一定的了解,所以电影片名的选定也与书名保持一致,在无形之中就增强了电影的感染力和传播力度。而在我国,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认知是从公映后并获得了诸多奖项的情况下才开始受到观众的青睐,也就是说观众在欣赏这部影片之前是不了解相关信息的,因此,翻译者在实际的翻译中也受到电影人物的影响力和观众认知程度等方面的影响,所以这种情况下的人名类电影片名的翻译并不适合采用直译,而是借助概译法的作用弥补片名的文化信息。

三、结语

当前,我国的电影市场迈向了繁荣的发展时期,且英美电影也不断被引入我国,国内观众可以借助各种传播媒介欣赏国外电影,使电影翻译备受大众的关注。其中电影片名翻译质量的好坏显得尤为突出,它同时要兼顾文化性、美学性以及商业性等方面,因此,翻译者可以根据英美人名类电影片名的不同,分别采用直译法、转译法和概译法来传递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 董海雅.小议人名类英美电影片名的汉译[J].电影评介,2008(20).

[2] 黄秀红.英语电影片名中译的文化意象重构与审美意义[J].电影评介,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