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机废气治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机废气治理范文1
中图分类号: [U49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石化、汽车、火上家电、精细化工等行业快速增长,工业有机废气污染成为环保工作面临的新问题。而这些有机废气排人大气层,使环境质量迅速下降,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危害。所以了解治理有机废气,是保护环境的一大挑战和责任。
一、有机废气的形成及其危害
有机废气是我国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之一,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有机废气的排放量迅速增加,排放种类也变得复杂,包括了各种烃类、醇类、醛类、酸类和酮类等。行业来源也日益广泛,涵盖了石油化工、塑胶、玩具、电线加工、家具、印刷、涂料等。
有机废气组成也变得日趋复杂,通常含有烃类化合物、含氧有机化合物、含氮、硫、卤素及含磷有机化合物等一种或多种毒性污染物质。有机废气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后,可能给人的呼吸、血液、肝脏等系统和器官造成暂时性或永久性病变,能使人体直接致癌。同时,有机废气也是形成光化学烟雾;造成臭氧层空洞,引起温室效应和恶臭污染等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
二、有机废气治理技术概述
根据有机废气的成分特性,研究人员目前已经研发出了许多适用的治理技术。按照污染物的去向形式,可将有机废气治理技术分为两大类:一是采用吸收、吸附、冷凝、膜分离等方法将有机废气中低浓度的挥发性有机物浓缩回收再生;二是利用光、电、热、催化剂、等离子体或微生物等作用将有机废气中低浓度的挥发性有机物彻底分解转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从而达到去毒化的目的。
二、我国有机废气治理行业的发展环境
目前,我国面临着工业污染控制的严峻挑战,工业过程排放的废气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工业排放的污染物通过传输、沉降进入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与生态安全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已引起政府与公众极大的关注。由于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的问题日趋严峻,针对工业有机污染的排放控制,对关键技术、净化设备和工程应用都有很大的需求,但要达到美国、欧洲目前的限控水平,尚需时日。
三、行业经营发展状况
据2011年的不完全统计,国内从事有机废气治理的企业数量约200家。由于企业规模小,数量多而分散,规模较大企业的产值也就是在3000万至1.3亿元左右,要准确地统计有机废气治理行业的经营状况非常困难。2011年由于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上半年很多企业的业务被推迟,下半年才逐步恢复。行业中的10多家骨干企业的总产值预计在7亿~10亿元之间,利润约为1.5亿元;从业人员在2000~3500人之间。个别企业具有少量的出口产品,主要是面对东南亚国家。与其它的环保行业如废水治理、脱硫和除尘行业等相比,有机废气治理企业的规模目前还非常小,并且分散,尚未形成大的规模。
四、有机废气治理的几项主要技术研究
(一)高温燃烧法
燃烧法包括直接燃烧法和催化燃烧法。直接燃烧法是指多数情况下,石油化工业排气浓度高,所以利用燃气或燃油等辅助燃料燃烧,将混合气体加热,使有害物质在高温下分解为无害物质;本法工艺简单、投资小,适用于小风量及高浓度的废气,对安全技术和操作要求较高。催化燃烧法是以催化燃烧代替传统的火焰燃烧,从而降低了燃烧温度,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二)生物处理法
有机废气生物处理过程实质上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变成简单的无机物(如CO2和H2O)及细胞物质等进行生化法处理有机废气。
生化法处理有机废气一般要经历3个步骤:1)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首先同水接触并溶解于水中(即由气膜扩散进入液膜);2)溶解于液膜中的有机物成分在浓度差的推动下进一步扩散到生物膜,进而被其中的微生物捕获并吸收;3)进入微生物体内的有机污染物在其自身的代谢过程中被作为能源和营养物质被分解,经生物化学反应最终转化成为无害的化合物。
(三)冷凝回收法
冷凝法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饱和蒸汽压这一特质,从而采用降低系统温度或提高系统压力,使处于蒸汽状态的那些污染物冷凝并且从废气中分离出来。利用冷凝法可使废气得到高程度的净化,但操作要求也很高,一般室温下的冷却水无法完成,需要降低冷却水的温度,从而增加了费用和处理的难度。此方法适用于风量小、温度低、有机废气浓度高的工业情况。需要附属冷冻设备,主要应用干印刷企业和制药及化工行业。
(四)光催化氧化法
光催化氧化的基本原理是在一定波长光照下,光催化剂使H2O生成-OH,然后-OH将有机物氧化成CO2、H2O。由于气相中具有较高的分子扩散能力、质量传递速率和较易进行的链反应,光催化剂对一些化学污染物的活性通常比水溶剂中高得多,因而一些气相反应的光效率接近甚至超过液相反应。国外科学家利用臭氧作为辅助氧化剂,进行了光催化氧化苯的研究,研究了各种光催化氧化反应为补偿技术,治理含苯、甲苯、二甲苯、乙基苯等的废气,研究表明,光催化氧化反应同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法等补偿技术相比,具有经济潜力。
五、结语
目前,我国有机废气的治理任务艰巨,对技术的需要日益迫切,而各种治理技术纷繁复杂,都存在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也均处在发展和提升阶段。如何扬长避短、突破技术瓶颈,整合各种技术资源,真正实现有机废气的高效治理是所有科研工作需要正视的问题。因此,要重视技术的实效性,重视技术的环保、节能、低廉,开发环保节能,成本较低的有机废气治理技术;另外,基于生物法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今后应当将其列入有机废气治理领域的主攻方向。
【参考文献】:
[1] 何宁学,控制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革新方法[J],污染防治技术,2009年12月;
有机废气治理范文2
[关键词]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3-0159-01
随着社会科学进步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工业生产等多领域中,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挥发性有机废气的治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挥发性有机废气,也称VOCs,主要包括烃类、氨、硫化物等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其室温下饱和蒸气压超过133.3 Pa,沸点在50℃到260℃之间。不仅气体本身作为一次污染物会危害人体健康,并且可以和N02反应进一步在紫外线的参与下形成光化学烟雾生成二次污染。光化学烟雾,是一种有害的淡蓝色烟雾,它可以引起大气污染、影响建筑材料、导致农作物减产,并且和人体多系统疾病有关。因此,]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刻不容缓,我国也已经出台了相关法规政策治理挥发性有机废气的排放。本文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分析实践实例,对治理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加以介绍和分析。
一、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
吸附法是常用的治理技术之一,将流体中的某组分吸附浓缩在多孔性固体表面,从而分离该组份。通过技术的不断完善,已基本实现自动化控制,净化效率满足常用要求,就是对于高浓度的气体的吸附效果不佳。这里要强调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吸附剂。良好的吸附剂,如活性炭等,密孔面积大,成分稳定,耐性佳。具体而言,颗粒状活性炭结构不如活性炭纤维效率快。近来研究发现,氧化后活性炭有效传质系数更大,性能更佳。
催化燃烧处理技术也是净化废气的好方法,催化剂使得废气中未燃净的成分在较低温度下充分氧化分解。该技术对废气中的可燃组分效果好,反应安全,温度要求较低,辅助燃料消耗少。但是尘雾会影响催化剂寿命,因此应用环境要求严格。技术的使用步骤复杂,需要对废气进行净化前处理。具体流程是:气体在预热室加热升温,燃烧净化后气可以通过热交换回收部分热量。或者对有机物含量较高的废气,进行热平衡反应。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低浓度低温度的废气,可以先吸附浓缩后再催化燃烧。整个反应过程中,在热量回收率高时,热平衡要综合考虑废气不同成分和不同浓度放出的不等的热量,不同催化剂导致的起燃温度的高低不同。从而实现无需添加额外热源的经济环保的废气净化技术。目前在化工、环境工程等多行业中用于净化挥发性有机废气和处理汽车尾气。提高催化剂性能是进一步深化应用的必由之路。
另一种处理方法:液体吸收法在消除废气的同时,还可以再回收利用部分物质,该技术的废气去除率较高。液体吸收法通过区分吸收剂液体中废气的溶解度等差异,净化废气。选择与有机物相似相溶的溶剂如柴油等,对废气进行吸收,再对溶剂进行解吸处理回收部分物质。技术工艺流程简单、投资费用低,但对塔式吸收设备要求较高。液体吸收技术在大流量高浓度的废气处理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其缺点是易受腐蚀,并且存在二次污染。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方向是探索无毒无害、解吸率高、可以反复使用的新材料。
另一项新兴的技术,是生物处理技术。该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微生物具有适应污染、吸收再生、投资费用低的优点。微生物将挥发性有机废气作为代谢底物,降解处理效果好,并且生物处理技术的投资、运行费用相对较低,并且没有二次污染。技术基本流程是将生物膜覆盖在过滤器中,在膜中生物相和废气发生生物化学反应,有机降解废气。微生物的生存需要控制适宜的PH,同时对有机溶液也有一定的选择性。生物处理技术对难处理的恶臭物质、有毒有害物质、挥发性有机物降解效率佳,对含氯较多的分子效果较差,适合于处理气体流量大的气体。进一步研究方向是对特定污染的特定微生物的培养,对填料、生物膜的适应性优化以及建立相关数字模型以系统计算废气处理相关流程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光催化氧化法。光催化氧化具有选择性,其用料可以循环使用,反应条件要求低,经济成本低。活性炭纤维作为载体的负载型的纳米Ti02光催化剂是一种非常便利的新产品,产品的比表面积大,稳定性高,抗光腐蚀性强,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光催化综合性能好,不需更换再生,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发生反应速度快,具有抗菌效果。该技术还处于实验室阶段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发展方向上可以使用贵金属沉积、复合材料等多种制备方式对材料进行进一步效率优化,采用气相沉积法等多种手段,对实验条件进一步优化,将微波场等先进技术和光催化相耦合,从而进一步提高光催化效率。实验表明,一些纳米技术的应用大大推动了这一技术的进步,如纳米级粉体材料氧化还原性能极强,总之,该技术具有极大的经济潜力。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是利用等离子体物理化学反应的原理,借由高能粒子处理废气。常用的有电子束照射法等。低温等离子技术的能耗低,使用便利,不产生副产物、放射物,适于处理有气味气体。其发展方向是:进一步减少水蒸气含量的影响,提高处理反应效率,降低初始设备投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挥发性有机废气集成治理技术
集成治理技术是指除了上述挥发性有机废气处理技术的单独使用外,将上述生物处理法、光催化氧化法、液体吸收法、吸附法、催化燃烧法、低温等离子处理法等针对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运用。目前广泛应用的例子有:将吸附法和液体吸附方法联合运用,回收高浓度苯乙烯废气;利用等离子体与催化反应的协同效应对废气进行处理等等。实践证明,集成治理技术处理提高了处理效率、降低能耗,其效果良好,发展前景广阔。
三、总结和展望
在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中,上述技术各有千秋。总体而言,治理技术的发展总体方向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技术,提高设备容量,简化操作步骤,研发高效无毒的新兴材料和新技术,避免形成二次污染,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处理材料的重复使用率,扩大应用领域,降低反应条件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本文查阅相关文献和实例分析,对生物处理法、光催化氧化法、液体吸收法、吸附法、催化燃烧法、低温等离子处理法等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立足上述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可行性发展建议,展望了发展前景。总之,整体学术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助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有助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对于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豪, 李彦旭与卢姿, 生物法处理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的研究. 广东化工,2009(08): 第125-127+124页.
[2] 张娇, 挥发性有机废气生物滤池净化实验装置的研制. 实验室科学, 2017(01): 第188-190页.
有机废气治理范文3
[关键词]微波技术;环境保护;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X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7-0313-01
一、 废气污染的主要成分和排放标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工业生产和化工业生产总量都在不断增加。但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废气、废水的排放给环境治理带来了很大影响。废气中主要的污染物成分有氧化氮、氧化硫、重金属和微颗粒等。因此对于废气治理工作成为我们主要的环境治理工作之一。我国对于废气排放标准有具体的规定。
二、 微波技术在废气治理中的特点
微波是一种超高频电磁波,在微波辐射下,物质内部的分子相互摩擦发热并发生反应最终吸收热量。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够被微波加热,对于可以进行加热的材料我们一般称之为电介体,因此微波加热也被成为介电加热。自然界中大部分的物质都是由两种分子组成:一种是极性分子,另一种是非极性分子。通常极性分子的自然的状态下呈现的运动和排列方式毫无规律可言(如图一)。但当极性分子处于电场中就会进行重新排列(如图二)。
随着电场频率的增加,分子转动速度加快从而使体系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达到很高的温度。微波加热时分子在电磁场的交互作用而直接传送到物质内部,而不依赖于表面的热扩散,可以达到快速的加热效果。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微波加热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快速高效。2、节能并且设备体积小无废物生成。3、热源和加热材料不直接进行接触。4、能进行选择性加热并且便于控制。
三、 高频电磁波对燃煤废气脱硫脱硝
废气中除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外,还有大量的氮气、水分子、二氧化碳和氧气。一些研究项目中表明,微波具有高能性,能对废气中的化学物质进行激发和电离,形成各种活性基团和自由电子,从而对二氧化硫和氧化氮进行处理。例如,某研究人员利用微波对燃煤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进行直接处理,在辐射的作用下形成活性基团与其相结合,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达到处理目的。
四、 微波催化处理废气
利用微波辐射法直接对氧化氮进行处理,Fe/Na ZSM―5作为辅助催化剂,进行对反应温度、氧气浓度、一氧化氮浓度和湿度等因素的研究。结果证实了该催化剂对氧气浓度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60%以上的一氧化氮都能转化为氮气。
在进行微波辅助光催化氧化法与PCO处理乙烯的差别实验时,Kataoka 通过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02/ZxO2,在湿度为17%时,微波辅助光催化氧化法的氧化速率比单纯光催化氧化法高出27%,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微波辐射有利于去除催化剂表面的水分,处理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天然气引起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硫化物的影响,硫化物会使水露点升高,影响天然气的存储和运输并且对其热值也有影响。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各种硫化物均可以转化为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同时里面还存在酸性气体会对设备和管线进行腐蚀,因此在处理天然气采用脱硫处理。我们在进行微波辐射加热硫化铁催化分解硫化氢的实验研究时,研究结果表明:浓度、催化剂、微波辐射时间与硫化氢分解有很大的关系,在满足所有条件的基础上分解转化率可达到92%。
微波辐射不仅可以处理废气,而且还能够收集废气中的有用物质进行资源利用。在进行相关的对硫的回收利用的实验中,通过三氧化二铝为催化剂利用微波辐射法对二氧化硫气体进行处理,结果发现生成了二氧化碳和硫,达到了实验的目的。
五、微波活性炭处理废气
微波活性炭处理废气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微波―炭还原处理废气
对微波辐射能的吸收活性炭是一个非常好的材料。利用可以吸收微波射频能的活性炭为还原剂制成炭床在常温下对二氧化硫和氧化氮进行吸附达到饱和,在进行处理,结果发现其转化为单质硫和氮气,而炭转化为二氧化碳,去除率高达98%并且单质硫可作为化工原料进行重新利用。微波脱硫脱硝与传统的湿式石灰法和电子束法相比,具有处理效率高,无二次污染、耗能低等优点。随着进一步的实验发现,炭的表面积随着炭床脱硫脱硝微波循环辐射次数的增加而逐渐扩大,而且吸附能力和速率有较大提升。如图三中显示的活性炭还原处理。
(二)微波改性活性炭处理废气
微波改性活性炭对于改善活性炭表面的物理结构和化学物质具有时间短、吸附能力强等特点。在进行对微波处理对活性炭表面化学的改性的研究中,研究结果表明:炭表面的大多数含氧基团在氮气的保护下被去除,而且炭的PH值有明显的提升。微波处理相对于传统加热处理而言,具有耗时少、无二次氧化等特点,使酸性炭转变为氧含量相对较低的碱性炭。微波加热主要优点有:耗时短、惰性气体和能量消耗低等特点。采用微波改性活性炭进行脱硫的研究,目前还没有相关单位进行结论总结,但是对于活性炭和活性炭纤维进行高温热处理用以提高脱硫能力的研究,国内外均以成立相关的研究机构并且研究结果也达到预想的目的。结果表明:提高炭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对二氧化硫的吸附催化能力,可以在高温下进行表面缺陷的去除以形成二氧化硫的活性点,达到微波加热改性活性炭对脱硫能力的提高。
六、 微波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微波技术虽然在废气治理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整体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1、微波对人体的影响。从微波的作用原理上来说,人体也会吸收微波,并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不良后果。因此,在使用微波时,必须确保使用安全,以排除出现特殊情况后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2、微波场中温度场的分布问题。微波技术在对环境进行保护主要用于它的热效应,所以对微波场中温度场的分布情况的测定或计算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很理想的计算方法。
七、 废气治理中微波技术的应用前景和优势
微波技术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利用,同时利用微波技术在时间和能源节约等方面的应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但是,微波技术在环境工程的相关领域中的商业化应用并不是太多。造成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缺少关于电介性质材料的基本数据。这些基本数据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微波加热设备技术研究工作相对落后。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来看,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促进微波技术在工业和化工业等方面大规模进行引用。在进行微波处理时,在时间缩短的同时还大量的节省了能源,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进行处理时不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微波技术在以后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对微波加热技术的研究中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2、完善各种材料的介电参数。3、设计并开发微波技术的加热设备。4、实现加工操作与控制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5、进一步的推广应用。6、将这一技术广泛的与其他技术相结合,进行相应的开发与利用。
通过对以上废气治理中微波技术的应用前景和优势的分析,对其在发展中主要可以达到两个目标:一是可以对环境做到有效的保护,二是能够加大微波加热技术在技术上的创新。
八、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波技术在废气治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微波泄漏对人体的影响、微波场中温度场的分布问题等。笔者通过对微波处理挥发性有机物的处理以及微波活性炭的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在最后进行废气治理中微波技术的应用前景和优势进行分析,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提高我国废气治理中微波技术的应用工作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杰.废气治理中微波技术的应用前景和优势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13:289-290.
有机废气治理范文4
关键词:含铁尘泥;DRI工艺优选;废弃污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X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伴随着我国的钢铁冶炼技术的提高,钢铁产量也在迅速的提高,在冶炼钢铁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也在逐渐增多,不能正确的加以利用和回收,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威胁。钢铁在烧结过程中进行系统回收含铁的废弃物可以达到数千万吨,但是有一部分的尘泥还是没有达到最优化处理。合理利用大规模数量的含铁资源,不但是保护环境和减少堆放场地使用问题,还关系到是否能够合理解决重金属资源,避免大量消耗原生资源,具有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指导价值意义。
1.含铁泥尘的配入烧结产生的问题
冶炼钢铁过程中,经过严格的高温冶炼过程中所产生的含铁尘泥中含铁量,含量普遍比炼铁对烧结矿含铁量的要求要低,因此在使用较高含铁量铁精矿时需要进行配矿,这种冶炼钢铁的方式增加烧结生产原材料的成本。不但如此,含铁尘泥的粒度一般比较细,不到那影响了烧结的结料层透气性,对烧结矿强度也会有所影响。最后,含铁尘泥含有金属杂质锌的含量相对较高,锌步入烧结阶段对高路的炼铁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原因是在高炉冶炼中锌容易形成一种炉瘤附着在锅炉内,限制了锅炉内的气体与固体的流动性能,在高炉中锌的负荷是要低于0. 2 kg/ t 铁的标准的。所以,这就导致了在冶炼钢铁和炼钢中需要手机尘泥是不适合作为烧结的结配料使用的。
2.冶炼钢铁中含铁尘泥的处理现状
2.1应用现状
在过去几十年中普遍使用的是高炉瓦斯灰,被广泛应用在东烧烧结过程中。东烧厂浮选赤铁精矿中经过配人定量热瓦斯灰,可以调节反浮选赤铁精矿中的水分,进而改善其特性。但是瓦斯灰含有一定量的铁与碳,二者的波动比较大,导致在烧结的混合料的含碳量成分不均匀,烧结矿的铁与氧化亚铁的含量由此也变得不稳定。不但如此,在配加过程中可能会形成二次污染,并且情况会很严重。选矿工艺经过严格的改造之后,精矿的水分会大幅度的降低,东烧停止使用瓦斯灰。但是最几年使用的烧结一次的混合机喷浆,受烧结的混合原料的原始水分影响作用,最后烧结成为混合料是以水分限制和泥浆的沉降影响,此时对泥浆的处理贵受到严重的限制。由于出去水分的污泥板结成了块状,不能够直接作用于原料使用中,污泥不能进行合理的运用,经过碾压之后干燥的五分成为粉尘到处飞,严重破坏了环境。所以,这个阶段的冶炼过程是进行废弃污染防治的首要课题。
2.2现存问题
利用含铁尘泥进行返回烧结是一种途径的,但是方法单一,其利用效率不是很高,是一种粗放利用。含铁尘泥的返回烧结的利用,很难除去一些有害物质,尘泥的存在不但影响了作业环境,长时间也会导致环境的污染。并且这种烧结方法,铁矿的质量不高,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3.在进行处理含铁尘泥的DRI工艺优选
3.1 DRI工艺优选
在对含铁尘泥思路设计过程中,需要把铁氧化物质、ZnO、PbO比铁熔点低的环境下被还原成为单质Zn与Pb气体,并和铁物质分离。这种分离铁物质的方式就是直接还原铁工艺技术的范围内(DRI)。DRI如果应用在高炉炼铁的生产中没有相关环节,其产品主要作用于铁熔点以下的还原到固态的金属铁,其中还包含着矿石成分,俗称海绵铁。这种海绵铁的优点就是有害物质的含量相对较低,废钢没有这种优点,所以被广泛应用与废钢的替代品,是冶炼钢铁的优质原材料。
3.2处理含铁尘泥的DRI工艺优选
处理含铁尘泥的DRI工艺主要有煤基还原与气基还原两种形式,都被得到相应的应用发展。在技术较为成熟的MIDREX 气基还原工艺使用的依然是还原气,这种气体是以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的裂解过程,产生氢气与一氧化碳物质。在我国的天然气资源的总体水平比较差基础上,所进行的以天然气作为主要原理啊的工业受到了限制,不适用大规模的推广。但是煤基还原技术还原剂是煤粉,其还原成本相对较低。在多年来的煤基还原研究下,从褐煤到无烟煤的非结焦煤都能作为煤基还原剂使用,以次烟煤最优。由于我国的煤炭资源相对丰富,所以煤基还原技术工艺相对优越。煤基还原技术工艺中使用的设备主要包括:转底炉、隧道回转窑。在长期使用中发现转底炉的占用面积小,节省空间,原料的使用没有强制性的要求,生产时间也比较短,因此被应用在处理钢铁中的铁尘泥中。
4. 废弃污染防治工作
4.1废弃的特征
在转底炉中废弃温度会达到900~ 1 100摄氏度,除尘步骤之前需要进行严格的降温,目的是减少除尘器机械损伤,在废气中可燃性的气体一氧化碳含量在2%~ 12%左右,二氧化碳、氮气和水含量之和超过了总量的四分之三,所以废弃用作燃料回收价值作用不大,粉尘主要是ZnO,PbO 和 FeO,需要通过高效除尘设置进行防治处理。在转底炉的高温环境下,还原过程一般不会产生挥发性的有机物。
4.2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粉尘的控制防治
使用脱硫技术,再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大量推广低硫煤,在转底炉末端设置废弃处理装置;进过充分燃烧一氧化碳,将余热进行合理利用;严格二次燃烧。
结束语:
现阶段处理含铁粉尘和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处理方式相对单一。需要进一步的开拓渠道,做到经济实用,充分利用废弃物,使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达到最优。
参考文献:
[1]兰涛;张晓瑜;武征;孙愿. 处理含铁尘泥的DRI工艺优选及废气污染防治[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2(05-10).
有机废气治理范文5
一、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的现状分析
(一)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现状分析1998年国有企业改革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着较大的规模和较高的增速,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我国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总额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投资比重一直很高,2000年为50.1%,超过半数;2001~-2004年分别是47.3%、43.4%、39%和35.5%。在2005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774亿元,其中,城镇投资7509647,元,仅在城镇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就达40047亿元,占全部城镇投资的53.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5.1%。2006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完成109998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为45212亿元,占41.1%(见表1)。所以,由数据可知,国有企业仍然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主体,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决定着我国企业投资效率的方向和趋势。
(二)国有企业投资效率分析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为了面对国内需求不足而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逐步得到回升。但是,不断提高的企业投资率却伴随着较低的投资效率,这给我国经济长期的健康发展带来隐患。如图1所示。自1996年以来,我国实际增量资本产出比一直保持在4.5―5.0的高位上,这意味着增加4.5至5.0元的资本才能增加1元的GDP产出,说明伴随着中国企业投资率的不断上升,企业的投资效率却在降低,即我国目前的高投资率是以牺牲资本利用的效率为代价,过高的投资率导致了大量的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在我国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中,国有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尤为严重。30%的国有企业却占有几乎70%的国家信贷,投资效率低下,浪费了巨大的社会资源。从1983年到2003年间,我国国有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为223464亿元,但至2002年底,国有工业企业的全部净资产却只有35741.27亿元,这说明国有企业投资而不形成资产,投资而不产生效益。2002年国有企业的资产利润率是2.7%,整个社会的资产利润率是3.5%,而银行一年期的贷款利率是5.31%。即国有工业企业的资金利润率仅为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一半左右,比整个社会低0.8个百分点。不仅如此,由于很多国企的利润来源都是垄断行业和垄断领域,因而,如果没有垄断,国企的投资效率还会进一步降低。
二、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成因分析
(一)内源融资软约束及理财目标错位导致国有企业投资行为变异 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投资决策行为的目标遵从于企业的理财目标。但是,在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国有企业的投资行为往往并不是以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为准绳。相反,由于我国国有企业长达十几年的利润不分红政策,导致了国有企业拥有大规模的留存收益,这些留存收盎受到严格的审核监督,因而从内源融资能力上使企业投资具有非市场化动机,产生了背离理性预期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一是投资目标的多元化。在我国国有企业的投资行为中,缺乏正确统一的理财目标作指导,导致投资目标多元化,再加上投资预算的软约束,最终导致国有企业投资行为发生扭曲,造成国有企业在配置和使用稀缺投资资源上的低效率。二是在规模上求大。几乎所有的地方政府都制定了宏伟的经济发展计划,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才能得以实现,于是大规模的醇存收益便成为国有企业进行非效率投资行为的资金保障。三是在结构上求全。长期的“条块”分割所形成的“万事不求人”和“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导致“大而全、小而全”的建设投资格局。四是在效果上急功近利。快速发展的愿望往往使国有企业将能在短期见效的当前热销产品的生产作为投资对象,不合理的重复投资建设由此层出不穷。
(二)现有股权结构下的“内部人控制”导致国有企业严重的过度投资行为倾向 在我国国有企业投资决策的股东、内部管理层冲突中,由于国有大股东一股独大、所有者缺位的客观存在,形成了国有企业投融资效率低下的现状。由于国有企业对资本成本的片面理解,只重视企业发行公司债券甚至银行借款形成的债务资本成本,而忽视国有企业留存收益等权益的资本成本,从而形成了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过度投资的偏好,资本使用效率低。而且国有产权的直接代表人是国资局以及各级地方政府部门,他们拥有控制权却缺乏剩余索取权,缺乏监督经理人的动机。我国的经理人市场也不完善,针对企业经理人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国有企业不存在一个完善的公司控制权市场,即使国有企业绩效较差,也没有被恶意收购的威胁存在,这些都使得内部经理人缺乏有效的约束,具有较大的权力,从而形成了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并导致我国国有企业投资行为中普遍存在基于内部管理层利益的过度投资行为倾向。
(三)债务融资对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失去相机治理作用在我国国有企业的投资决策中,由于国有企业的股东和债权人国有商业银行之间的同源性,导致负债失去了对国有企业的相机治理作用。在我国,国有企业债务按照融资的渠道不同可以分为银行借贷和公司债券两大类。由于我国债券的发行受到企业债券计划管理体制的约束,债券市场发展较慢,使得我国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比较单一,即我国国有企业的负债主要来自银行借款。而我国国有企业的银行贷款又主要来自国有银行,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之间存在着产权结构的同构性,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都是政府的下属部门,国有产权表面上是具体的,但任何一位国有企业或国有银行的资本代表者都并不是真正的产权所有者。因此,国有企业不是真正的债务人,经理和股东并不为国有企业的负债承担责任;而国有银行也不是真正的投资者,国有银行给企业贷款往往是由政府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的债权实际上是政府对企业的股权,从而使我国国有企业中的债务失去了对国有企业
非效率投资行为的相机治理作用。
三、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治理建议
(一)完善国有企业分红制度建设,有效制约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倾向国有企业分红制度的设计要以国有企业股东财富最大化为根本目标,以国有股权要求报酬率为依据,结合国有企业的投资机会,按照“剩余利润分红原则”和“自由现金流理论”来确定国有企业的分红比率,并确保国有企业进行的投资决策符合经济布局调整的思路和方向。遵循剩余利润分红原则,企业在任何一年的股利支付均可通过使用剩余模型来计算。剩余利润分红模型的利润分红计算公式如下:利润分红=企业可供分配利润一新投资所需的股权资本融资=企业可供分配利润一目标股权资本比率×目标总资本预算。这样,国有企业利润分红的金额决定于企业投资机会与企业当年的可供分配利润情况。投资机会越多,满足投资需求后用以支付利润分红的可供分配利润额越少;反之,投资机会越少,满足投资需求后用以支付利润分红的可供分配利润额就越多。对于依据“剩余利润分红原则”制定的国有企业分红制度,由于企业可供分配利润的计算依据是权责发生制原则,企业的可供分配利润与企业的现金流量可能会出现时间上的不同步问题,对此,本文认为可以设置已分配现金红利的借贷机制,即国有企业按照剩余模型计算的利润分红金额全额支付给股东。但在支付过程中,可以允许国有企业向股东进行负债融资,来解决企业的资金暂时短缺问题,同时支付利息。这样有利于国有企业正确对待利润分红以及负债融资的资本成本,有助于治理国有企业过度投资的非效率行为。
(二)优化股权结构,实现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治理首先,对国有企业目前的“一股独大”问题,国有企业可以适当地减少国有普通股的比重,代之以优先股。由部分优先股取代国有普通股,降低国有股的表决权比重,同时引入其他法人股或者机构投资者,形成有效的股权制衡机制。其次,在保证国有股控股地位的基础上,可以逐步通过用国有法人股替代国家股的方式优化控股股权类型。由于优先股是以放弃表决权,不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为前提来换取利润分配和公司破产时剩余资产的优先索取权;因此,国有普通股适量地向国有优先股转化,既可以固定地获取收益,保障国有企业的收益总量,也可以大大减少政府对国有企业不必要的干预。有利于国有企业提高决策和经营效率。在国有股中,国有法人股明显具有比国家股更好的治理效率,但不改变国有企业中国有股控股地位,因此,在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安排上,可以逐步采用国有法人股替代国家股的控股股权类型,更多采用国有法人股控股的形式来实现国有股的控股地位。这样,既保证了国家在国有企业中的控股地位,同时又通过国有法人股控股形式加强了公司治理效率,有利于国有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有机废气治理范文6
1、心里的时间有他自己的道理,不是理智客观就可以的理解的。
2、心灵世界自有其理,非理智所能企及。法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哲学家,帕斯卡所讲。是不是说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可以把自身的品德放在第一位,与人为善的,建立在双方情感的基础上,最后运用理智的思维来处理事情会高明的多。倘若一件事情处理的残酷不堪,在你认为极不合理。那就有可能,对方的品德不佳,你与他感情不好,最后理智的判决很残忍。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