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程整合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程整合教学范文1
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和区域环境,2009年学校能源工程学院开设了安全工程本科教育专业。本专业针对陕北地区煤炭、化工、制造、建设施工等产业发展的趋势,调查分析安全人才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专业特色为施工安全、工业安全和矿上安全等方向。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的重中之重,所开设的课程体现了本专业的灵魂[1]。根据我校自身学科领域优势和各行业的安全事故特点出发,针对性的开设化学相关的课程。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在原开设的物理化学课程基础上重新设置物理化学与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该课程具有概念多、公式多、使用条件严格且涉及学科多(大学物理和高等数学)、学时少;大班教学;学生的化学基础参差不齐等特点,这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也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
教学内容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改革教学内容能充分体现物理学化学与分析化学的课程特点并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2.1潜心研究,整合内容,构建教学新体系
2.1.1分析化学内容整合。分析化学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测定方法,树立准确的“量”的概念,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3]。学生在以后学习和工作中遇到有化学分析的问题时,能够通过有代表性的采样、正确地制备试样和分解试样、选择正确的分析化学方法进行测定、正确判断和表达分析测试结果[4]。为了达到这个教学效果,我们有目的地选取了分析试样的采取和预处理、误差与实验数据的处理、滴定分析概论、四大滴定(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和重量分析内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突出重点内容是关于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试样的采取和预处理涉及固、液、气态以及生物试样采取和制备,强化四部分基础知识,重点讲解固体试样的采取和制备。误差与数据处理是“量”和准确度的一把标尺,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理论联系实际,把误差和偏差的计算应用到采样和滴定分析的计算中。四大滴定分析是分析化学的重点内容,内容所占的篇幅偏多。这部分内容和物理化学中的化学平衡、化学动力学及电化学中的原理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安排,即节省了时间又扩大知识的范围。
2.1.2物理化学内容整合。物理化学是理论性强的化学,它是从化学现象与物理现象的联系入手,运用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来研究化学反应规律的学科[5-7]。针对安全专业的特点和课程设置,在教学计划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取舍,气体和液体的性质作为讲授的重点。结果证明,这种有的放矢的教学安排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1.3随堂实验。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设置8课时的随堂实验。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加深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坚忍不拔的科学品质。
2.2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上采取大班授课,学生的化学基础参差不齐,除了在教学内容上进行精选、优化之外,在教学方法上也不应拘泥传统的教学模式,应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8,9]。
2.2.1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我们坚持在教学是实践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过程中使用二维色彩图片、三维立体图形、动画等效果等诸因素来帮助学生更生动、形象地感知和理解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调动师生的教和学的积极性。同时也注意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比较晦涩需要演算的计算过程用采取板书教学,让同学能够有时间思考理解,二者取长补短。
2.2.2坚持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知识框架,从教学的对象的实际出发,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作用,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和各自的特殊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按科学的方法去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提问法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的一种方法,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师生相互对话,既调节课堂气氛,又检查了教学成果。
2.2.3强化训练、抓好习题课环节。由于分析与物理化学概念的认识必须经过一个反复的过程,作为教学的重要补充,思考题、习题和课后讨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做习题,学生可以加深对基础概念、理论和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对某一阶段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在此环节可以对教学中疏漏的知识点作补充。抓好习题课环节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最后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3强化考核方法
考核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和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为了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改变只以卷面分数定成绩的单一考核方式。平时成绩权重为30%,期末考试成绩权重为70%。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通常包括考勤、课堂表现、作业成绩、随堂实验报告成绩,平时成绩总分(百分制)=考勤成绩(25%)+课堂表现(25%)+考勤成绩比例%+实验成绩比例%。同时期末考试的题型要灵活多样,包括主观题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和计算题,还有主观题型如简单题。既能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情况,又能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以真正达到通过考试来检查教学效果的目的。
3结语
课程整合教学范文2
一
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就是要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的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课程整合的探究工具等,将这些“工具”应用于教学中,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教学环节及其各成分重新构建、有机联系、互相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凝聚效益,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具体采用的整合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1.展示式教学模式
展示式教学模式,利用Authorware,PowerPoint或Microsoft Word等微机软件制作课件,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按作者的意图播放,是一种促进学习者认知的教学模式。信息作为英语课程整合的演示工具,是信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初级阶段和最低层次,利用集动、静、音、像、形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进行听说训练,全方位地刺激学生感官,通过文字、图像、声音信号,将语言与实践相互融合起来,突破传统的教学局限,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获取知识,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
2.操练式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使课堂操练的方式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口语操练模式和检测练习操练模式。针对这种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又可将它视为一种“教学工具”的“辅助工具”。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设置一些训练、对话、游戏、测试等教学软件,引导学生进行人机互动,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学生在解答中得到了辅导和帮助,部分学生实现了个别辅导及个别学习的目标。
3.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
把信息技术作为英语课程整合的资源工具: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内容,在课前将所需资源整理成文件夹或内部网站,也可在虚拟光驱上设置各种书面及听力自测题、语音、对话、阅读短文等辅导材料,让学生根据各自需要,有针对性地咨询选择有关信息。
把信息技术作为英语课程整合的交流工具:在具备互联网和局域网的环境下,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兴趣,利用BBS、聊天室等信息工具开展一些英语沙龙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聊天中各抒己见,从而对知识进行全面理解,拓宽视野,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实现师生之间情感上的交流。
把信息技术作为英语课程整合的探究工具:教师可根据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利用“加工工具”,对所呈现的学习内容进行收集、加工、分析、处理,整理成多媒体、超文本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创设一种直观形象、生动有趣、便于理解记忆的语言环境和语言交际情境。在学生学习语言交际词语时,教师向学生提供交际活动的文化背景,把语言和形象联系起来,通过多种感官获取大量的信息知识等。
二
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就是要鼓励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探究、实践、思考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最终达到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目的,但这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实际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目的要明确
在整合过程中,应以英语课程目标为最根本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为目的,把信息技术的应用“毫无痕迹”地融合在课程实施中,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将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
2.内容要适度
计算机最具魅力,集图、文、音、像、画等功能于一体,其以信息量大、传递快的优越性而被广大教师和学生钟爱,优化课堂的作用。但不是说因为效果好,就应该“多多益善”。信息技术要恰当地为课程目标服务,绝不能为使用而使用。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信息一定要适度,内容一定要有代表性,留足时间让学生和教师充分交流。
3.要务求实效
一是不要搞花架子,要把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的应用经常化、习惯化,不要只是偶尔在优质课评比中或公开课中使用。二是要避免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一刀切。计算机确有传统教学工作的一切功能,但是不是说明有了计算机,传统的教学手段都要统统抛掉,像录音机、录像机、投影仪、卡片等都不见踪影,任何一种工具都有它的利与弊,我们要用其长、避其短。三是要实现真正的人机互动。整合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如果只是把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作为综合资料在计算机里的一种简单演示,就变得毫无价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多媒体诱发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为教师提供软、硬件配备
近年来,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显著改善,尤其是在计算机的配置上,大部分学校已做到了人手一机,计算机的运用已经普及,教师的办公条件大大提高。但是有些学校的计算机配置率仍旧非常低,功能不够完善,这是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基础条件,所以,计算机的硬件建设是首要问题,同时教学软件的开发、制作问题也不容忽视。目前市场上有些由计算机公司或计算机专业人员开发的教学软件,有的不符合教学规律,有的不能与教材和教学大纲紧密结合,虽投入很多,却不能被教师广泛接受,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应由软件专家、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及教育技术专家一同合作,研究和制作出高质量、高效率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同时,学科教师利用简便的软件开发工具,针对教学中的个别性问题,自行开发满足个性化需要的软件。
5.开展教师培训
课程整合教学范文3
关键词: 短式电子白板 数学课程整合教学 优越性
近几年来,伴随着小学教育中多媒体教学的不断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以其独有的优势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中受到师生们宠爱的媒体工具。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出现,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快速全面地提升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效整合,而合理、有效地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我校是武进区内较早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学校,我们以《信息技术促进语数英课程目标实现的研究》这一课题为依托,积极研究将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到数学课程整合教学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收获。
现在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我校已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逐渐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工具。原本课堂上沿袭多年的黑板、粉笔、板擦“三位一体”的陈旧教学模式,只要一块电子白板、一支电子感应笔,就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电子白板在师生互动、资源共享、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更是具有较高的优越性。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在现行教育技术上的突破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传统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一方面,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能如同在黑板上一般自由书写、绘制各种几何图形;教师还能延续黑板环境下“边走、边讲、边写”的习惯。 另一方面, 交互式电子白板提升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屏幕演示功能。用视频资料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观察到事物动态发生、发展的过程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常用技术之一。动态的画面有其真实鲜活的一面,这是优势,但是瞬间即逝的画面会让一部分学生来不及清晰全面地观察,尤其是对那些观察力不强的学生来说,更是一种走过场的教学。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真正经历这样的教学过程,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了 “瞬间暂停”“局部放大”“聚光灯”等功能,先把动态的画面在学生需要仔细观察的画面处停下来,让学生观察讨论,如果研讨结论的偏差是由于视频不清晰而造成的,或者是由于少数学生观察不到位造成的,即可以运用“局部放大”和“聚光灯”功能,放大观察对象,集中观察范围,提升视频播放效果。
比如:让学生统计一个路口在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时,我利用电脑把插图变成实景,动画显示出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货车通过一个路口,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的 “瞬间暂停”功能,让学生处在安全的实景中收集数据,解决了课本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注意力集中了,学习兴趣更浓厚了,充分体会到了实地收集数据的乐趣,教学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与新课程标准的全面融合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教学目标首次把知识和技能并列,并且放在首要位置上。首要的技术是学习技能,学生在学校里要学到许多知识,掌握许多技术,形成许多能力。要想达到目标,首先要学会学习,就是运用多种学习技术,掌握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在一节学习乘法竖式课上,我把示范环节交给学生,让几位学生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板书不同的竖式,让全体学生观察、讨论,评出最好的竖式,并且提出修改方案。我还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擦除”、“书写“等功能,根据学生修改意见,不断优化竖式。这样课堂上就一改往日沉寂的气氛,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些见解是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大脑自主思考出来的,并且愿意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主动地与别人合作,探讨竖式的正确写法。应该说在这节课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观察学习、合作学习、探讨学习等学习技能在我精心设计的环节中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和提升。
创新思维是一种高端思维,它是建筑在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等之上的一种高级思维活动。我们在小学教育阶段必须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必须关注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养成。比如:在《找规律》这节课上,先出示1组图形,它们是由1个“”和2个“”组成的,再呈现第2组排列相同的图形,并告诉同学们第3组图形中的“”与“”的顺序与第1组、第2组相同,请问:第3组的第1个图形是什么?接着提出一系列的问题:(1)第3组的第2个图形是什么?(2)第3组的第3个图形是什么?(3)这一大组图形的第7个图形是什么?(4)第10个图形呢?……我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拖动复制”和“图片隐藏”等功能,根据学生的回答不断地呈现图形,验证同学们的猜想。这样的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学生们大致经历了形象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三个阶段。在初步提升了学生思维能力后,我提问:第13个图形呢?第16个呢?同学们思考后很快得到正确答案,少数同学还归纳出一个规律:比被“3”整除的数大l的位置上的图形一定是“”。
三、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内容上的优势体现
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来创造教学的丰富情景,可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形象化、清晰化,使数学知识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创设情境,优化导入,提升兴趣。
教师往往需要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单一的黑板不容易给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PPT的演示有情境,但不能在情境中进行概念的操作。交互式电子白板则可以。例如在教授《倍的认识》这一概念时,我利用白板给学生创设了公园里小红小明和我们一起学习的情景,然后对学生说:“今天,小红、小明和我们一起去公园赏花,大家愿意吗?”这样就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再问学生:“你能从图中看出这些花朵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吗?”(红花比黄花少4朵,黄花比红花多4朵,一共有8朵。)再问: “红花有几朵?黄花有几个红花那么多?”当学生说出黄花有3个红花那么多后,我就照着学生的述说,用白板笔拖动红花和黄花把它们按照3个2摆好,让学生能清楚直观地看到它们之间新的关系――倍的关系。此时再讲解: 黄花的朵数有3个红花那么多,我们就可以说,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3倍。讲清了倍的关系,我再直接拉出“倍的认识”的课题,省时明了。
2.理解概念,突破难点。
小学生思维认识水平相对较弱,尤其是对数学中的一些抽象性的问题很难充分理解,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采用语言表达的手段,但往往达不到期待的教学效果,即使有图片辅助,教师在讲授时也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这种课堂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也毫无兴趣可言,学生积极性也会比较低。交互式电子白板打破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抽象性问题变成形象性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感应笔来替代鼠标在白板上进行随意的拖动、删除、添加,只要动一下手中的感应笔就可以把过程生动形象清晰地示范出来,例如在讲授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一些具体数学问题时,就可以从资源库中拖出有关物体的图片,例如小鸟、蝴蝶、小汽车等,用图片来替代数字,使本来抽象的加减混合问题形象具体化,学生马上就可以理解。
3.建立多种感觉通道,提高理解运用能力。
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内容图、文、声并茂,动感逼真、形象直观地展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接受信息。学习几何图形,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是很重要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就为我们提供了便利条件。例如:在《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平面图形的内在联系,以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为基础,让学生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操作(剪拼、旋转、平移、重合、拼接等),把不熟悉的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很轻松地推导出了平面图形面积公式。
4.轻松练习,主动参与。
相对于其它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而言,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提高课堂教学绩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等方面都有极大的优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制作的教学演示课件,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参与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多方位的展示,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更好地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例如在《倍的认识》这一课的复习巩固设计中,我设计让学生摆一摆:第一行摆2个正方形,第二行摆三角形,请你摆出它的3倍。应该怎样摆?先让学生试着摆一摆,再说一说理由。这一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巩固倍的认识,明确一倍量。不少学生在刚一开始把3倍摆在一起,不分开。我充分利用白板课件对学生进行指导。在学生摆一摆的同时,我请一位学生到白板上来摆,同学们兴趣很高,都目不转睛地盯着白板,清楚地看到摆放过程――2个2个地摆,摆3个2,就是2的3倍。为了强调本节课的重点,我也在白板上摆了1个6,让学生说一说是否正确,学生通过比较,认为不可以,因为没有摆出一倍是多少。于是我进一步指出:摆的时候每个2之间要分开一点,才能看出是2的3倍。学生自己的演示,比老师讲授十遍还要管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把课堂真正地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交互式电子白板都起着其他传统教学或普通多媒体设备所无法代替的作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给课堂教学创设了一个新的环境,改变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发生了变化。
参考文献:
[1]洪礼彬.交互式电子白板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感悟.南京电化教育馆.
[2]谢.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交互式电子白板篇.中学数学月刊,2009,8.
课程整合教学范文4
关键词:定量管理类课程;教学沟通协调;课程整合教学;经济金融统计软件
一、引言
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应用型高校的一个永恒主题和旋律。市场营销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型的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现代企业市场营销运营管理的知识理念、技能方法和流程,并能根据市场需求实施有效、柔性和快速反应的管理,培养出合格的管理人才为企业服务。定量管理类课程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它们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起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作用。选择定量管理类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有助于抓住关键性突破口,从而带动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本文以常熟理工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定量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为研究对象,对定量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举措进行综述,并且对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二、市场营销专业定量管理课程及相关课程之间关联关系综述
常熟理工学院以应用型本科为特色,注重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市场营销专业方面,设置了较多的定量管理类课程,根据近年《常熟理工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定量管理类及与定量管理相关的主要课程有:(1)基础数学类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2)专业基础类课程:管理学、统计学和会计学;(3)专业及相关类课程:宏微观经济学、市场调查、企业战略管理、运营管理、管理预测与决策和财务管理等课程。对于这些课程,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首先的是呈现出层次递进的关系: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应用。所以,基础和专业基础类课程基础打好后,后面专业应用类课程就相对容易了。其次,许多课程的内容相互包含和重复。例如:运营管理课程里有“市场预测”的内容,而企业管理预测与决策课程里也有“市场预测”的内容;市场调查课程里重点是“市场调查”的内容,而市场营销学课程里也有“市场调查”方面的内容,同时,企业管理预测与决策课程里也有关于“市场调查”的内容;运营管理课程涉及“库存管理”内容,企业管理预测与决策课程也涉及“库存管理”内容,甚至财务管理也涉及“库存管理”内容。如此类似的问题,非常多。它导致的严重问题是:教师重复教学,浪费时间;而学生更感无奈。学生上课时间排得太满,空余时间少,理论课占用的时间太多,实践类课程相对不足,从事创新性活动的时间很难得到保证。这些都与教学改革的大方向还不匹配,所以,进行课程教学改革非常必要,尤其是对定量管理类课程进行整合教学改革。本文所谓的课程整合教学改革,就是改变以前那种课程与课程之间没有一定教学关联的状态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不沟通协助的单兵作战状态,即是形成课程之间的前后承接关联,相关教师之间密切配合的教学状态。
三、市场营销专业定量管理类课程整合教学改革的主要举措
1.在调查研究基础上,重新审查培养方案。多年的调查研究表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毕业后欠缺的仍然是实践动手能力,而不是理论知识水平。按照这一调查结论,市场营销专业教师不断修改优化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突出应用性,企业市场营销管理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2.不断适时梳理相关课程群教学时间及内容的前后关系,让课程之间的知识技能内容能够相互支撑,承前启后,打厚基础,突出应用。例如,《概率统计》课程开设后,目的是为学生学习《统计学》打下基础,《统计学》课程开设后,又为后续的课程比如《运营管理》的学习打下基础;反之,学生学习《运营管理》课程,先修课程必须有《统计学》、《概率统计》,这样,课程之间前后关联性建立起来,从而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3.相关教师加强教学沟通、共同备课和相互听课学习交流。仅仅有课程之间的前后关联性还不够,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所以,必须以教师为龙头,组织好定量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改革。目前,除了传统的教研会方式等之外,教师还利用QQ群、微信群等交流平台在课程教学中加强教学沟通、共同备课。这样,统一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教学。4.注重课程与实践实训软件相配合,以软件强化课程教学。定量管理类课程,通常有必要的计算机软件来配合教学。比如,ERP综合实训课程,长期以来成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配套教学软件,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掌握企业运营管理的流程和内容;EXCEL和SPSS成为《统计学》配套教学的软件。通过软件配套教学,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这样,形成一套软件,贯穿多门课程的格局。5.对定量管理类课程教学整合的进一步探索性设想。进一步探索性设想之一是新课程的设置,比如,关于定量管理的核心课程,可以考虑开设《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或《管理统计》课程,配套软件EXCEL、SPSS、EVIEWS,统计R软件。
四、结束语
应用性高校普遍面临着压缩总课时,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程课时的压力,因而优先选择从定量管理类课程进行整合教学改革是适宜的。
参考文献:
[1]张有龙,赵爱荣.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办学特色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05).
[2]聂玉珍.微课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6(15).
课程整合教学范文5
关键词:机械制图;CAD;整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160-02
在高职院校教学开展中,“机械制图”以及“AutoCAD”课程是高职院校工科专业的两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于高职院校教学开展以及教学目标的完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深入,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对课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将“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整体优化、全面整合势在必行。然而,走访发现目前许多院校“机械制图”和“AutoCAD”的课程未能进行切实有效的整合,导致教学中一部分学生对于机械制图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而另一部分对于CAD技术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的偏科情况,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与水平提升,对于学生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也十分不利。针对这一情况,笔者结合教学改革实践,旨在探讨和总结如何将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教学进行有效整合的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两门课程教学目标的双赢。
一、教学目标的整合
在传统教学中,机械制图着重制图理论知识的讲解,CAD注重绘图命令和工具的讲解,把内部有有机联系的两门课程分割开来,虽然说课时增加了,但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机械制图与CAD,看似独立的两门课程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必须在掌握国家标准及制图原理的基础上才能用CAD画出符合机械制图标准的工程图样;另一方面,CAD则是提升制图教学效果的有效工具,教师利用CAD三维建模与二维视图进行对照讲解,有利于突出机械制图的重点、分解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两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要在有限的学时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因此,在机械制图与CAD教学中,应突出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特色,不再强调以学科为中心,不再把学科的严密性、完整性作为第一标准,而是强调与生产实践相联系、强调实际应用,打破传统教学的教学思路。因此,结合高职学校的就业特点和两门课程的内在联系,在整合教学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为主,以CAD绘图为手段作为两门课程共同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的整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保证机械制图与CAD两门课程尽量同步,两相对照,互为补充、互相调节,以机械制图为主,活学活用CAD,将CAD揉合到机械制图中去,使之真正成为一个整体。在课程设置中,考虑将机械制图课程中包含的基本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删减,强调实用性和够用的原则,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果。
1.手工几何作图部分的适当删减。制图基本知识中手工几何作图部分完全可以删减,由于计算机绘图工具的便捷性和多样性,无论多么复杂的平面几何形体绘制出漂亮的几何图形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那么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学习手工几何作图方法上是偏离我们的教学目标的。以圆弧连接为例,手工作图与计算机绘图的原理是不一样的,手工作图要找出连接圆弧的圆心和切点,做图既费时又费力学生还不易理解;CAD中做圆弧连接则显得十分简单,只需按照相切―相切―半径的步骤,最后再修剪一下即可,学生也容易理解。因此,平面几何作图部分可考虑摒弃手工作图内容,代之以在CAD中介绍平面几何作图的各种作图方法,这样省时又省力。
2.机械制图轴测图部分的适当删减。机械制图轴测图的画法部分应大量删减,简要提及即可,把重点放在AutoCAD中进行3D命令介绍。作为一种辅助图样,轴测图相对平面三视图具有立体感,图形直观,但传统教学手工绘制轴测图则非常麻烦,而且只能静态观看,因此轴测图部分内容应适当精简,加强CAD中三维绘图命令的学习,这种三维图形可以动态旋转、多角度观察,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大有益处。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顺序的整合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机械制图与CAD课程合二为一,将CAD融入到机械制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去,围绕着绘图、看图这一总的目标将机械制图和CAD有机融合编排,形成新的课程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空间构思能力和绘图能力。具体来讲,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
1.结合CAD基本设置介绍机械制图基础知识。制图基础知识中首先介绍“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及相关国家标准”。这些传统内容稍显枯燥,可以结合“CAD基础知识”以及“图纸幅面、标题栏、字体、比例以及线型”等CAD的基本设置进行讲解,通过形象生动的演示和讲解既让学生了解了制图的基本规定,又使学生感受到计算机技术在制图学科中的应用和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尺规作图详细介绍三视图画法及绘图步骤。制图基础知识讲解之后介绍正投影法,并通过一些简单的几何形体讲解三视图的画法和绘图步骤,这部分内容教师最好能够在黑板上尺规作图演示给学生,因为这个阶段学生对CAD还比较生疏,很难驾驭CAD这个绘图工具去有效支撑机械制图的练习。而直尺、三角板、圆规等绘图工具是学生最熟悉和常用的,采用尺规作图去熟练机械制图作图步骤是最适合的,有助于学生轻松掌握三视图的画法和投影规律。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尺规作图的环节一定要严谨、规范,给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作图习惯,以奠定绘图的基础。学生绘图步骤熟练之后,完全可以以学生练习的这些实例为载体,详细分析这些几何体的角点、棱边、面的投影特性,由此引入点、线、面的投影,并系统分类总结。以学生熟悉的实体为媒介去分析其上点、线、面的投影,有效回避了点、线、面投影缺乏空间感的特性,使学生对其投影规律更容易把握。
3.穿插CAD课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系统讲解投影规律和点、线、面投影特征期间,由于耗时较长,为了避免学生的厌倦情绪可以穿插几节CAD课程,重点让学生采用CAD平面作图和抄绘机械图样,一是有助于学生熟练作图步骤和CAD绘图工具的使用;二是能让学生体会计算机绘图的高效率;三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在抄绘机械图样这样一个模仿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在抄绘中会逐渐加深对机械制图课程内容的认识,而且还强化了学生对正规机械加工图纸的概念。下一个阶段可以安排基本体投影内容的学习,期间可以采用传统教学进行讲解基本体的三视图,CAD穿插讲授三维建模,两部分内容互相调节。
4.CAD绘图为主、手工绘图为辅的后续教学。经过上述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尺规作图、计算机绘图、投影规律以及三维建模都已经入门,那么机械制图的后续内容,包括立体的表面交线、组合体、剖视图、尺寸标注等都更适合在CAD环境下教学,因为这些内容涉及的形体会更复杂,如果教师采用尺规作图讲授会浪费大量的课堂有效时间,学生手工作图完成作业的效率也会下降。比如“剖视图”这一节,很多同学手工作图时剖面线都画得不够规范,不是间隔不均匀就是线型不一致,或者剖面线倾斜角度不符合要求,那么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练习剖面线的规范画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CAD绘图中剖面线只需利用“图案填充”命令即可完成,这样既节约了大量的绘图时间,学生也不会觉得枯燥无味。在这个学习阶段,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就可以考虑以CAD绘图为主、手工绘图为辅的教学原则。另外,由于立体的表面交线、组合体、剖视图部分内容涉及的空间结构更为多样化,学生在上述有限的学时范围内,空间想象能力尚未很好的构建,此时生硬地让学生去识读、绘制组合体会让学生感到非常吃力,影响学习兴趣的进一步提高。此时若采用CAD教学,教师可以采用视图窗口分割、三视图与轴测图同时呈现在窗口内,在学生构建和识别形体遇到困难时提供有效的帮助,使学生在多次经过构思―对照―反思这样一个思维训练模式中快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总之,CAD极大地丰富了机械制图的教学,改进了机械制图的教学方法,是一场制图教学的革命。作为教师,在整合教学的改革中头脑一定要清醒,没有扎实的制图基本功及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是画不出符合工程技术要求的图样的。总的教学原则一定是以CAD绘图为手段,着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经过近几年《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的尝试,我们收获很多。实践证明,《机械制图》与CAD整合教学实施难度不大,而取得的效果却是立竿见影的。这种整合教学模式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又掌握了实践技能,而且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较好地实现了知识与技能向实际应用的有效迁移,使我们的教学能够更好地与职业需求零距离接轨,真正培养出适应我国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高职人才。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整合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高职学校的《机械制图》与CAD教学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整合教学也必将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随着教学设备和教学技术的进步,《机械制图与CAD》今后的教学还会大有作为,高职学生也会学到更多、更实用的先进技术与技能,只有提高综合素质,才能为他们今后职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程整合教学范文6
【关键词】 教学内容; 无机化学; 改革
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目标现代化、社会化的要求,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要已由“专才”型向“全才”型转化,而学生所学知识的知识面已大大拓宽;学科的发展和知识的丰富,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也越来越多,书越编越厚,然而无机化学的教学时间又大幅度减少,难以完成原有的教学内容,所以无机化学课程中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理论部分的论述比较完整,但利用无机化学的实践活动操作比较困难;元素部分的内容比较琐碎,教师在讲授时困难较大,教学内容繁多,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本着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素质高人才的目标要求, 适当减少基础课学时, 增加专业实践和新知识介绍是必要的。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不大幅度地减少教学内容,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学习、掌握基础知识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这就要求我们从课程改革中挖潜,从课程内容整合中获得。
1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核心。改革与优化教学内容表现为, 剔除那些与中学教学内容重复、陈旧过时或与中学化学教学联系极少的教学内容, 对经典的无机化学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适当补充化学前沿知识[1]。
1.1 课本内容与课外知识有机结合[2]课本上的理论与具体的科技研究成果介绍相结合,既有利于避免教师教学内容的枯燥无味、空洞抽象,也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相应地引入一些化学史、化学重要发现的介绍。例如诺贝尔化学奖中无机化学方面的成就包括了英国化学家W.Ramsay 对空气中稀有气体元素的发现、法国化学家H.Moissan发明氟元素分析法、瑞士化学家维尔纳创立配位学说等。另外,教师还可以将日常生活中与人类息息相关的一些无机化学知识引入到教学当中,例如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等。为适应知识经济的特点,教师还可以将无机化学的前沿领域知识如纳米技术、金属有机化合物等渗入到基础教学之中。这些课外知识穿插于教师的授课过程中,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可在讲授配位化合物的知识时延伸出与配位化学联系密切的人体微量元素与健康、抗癌药物顺铂的发现历程;在沉淀反应中介绍肾结石形成的化学原理;在电化学中介绍燃料电池、电解制氢等新型能源技术;在卤族元素的学习中,介绍感光材料、阻燃材料等的应用。
1.2 改革教材内容, 优化课程结构
1.2.1 着眼课程群建设,调整课程体系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不仅注重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还更注重课程体系的建设。我们在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始终注意与其它课程的协作配合,以逐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统一的课程群模块。该模块包括如下课程:基础化学原理、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这四门课程共同瞄准无机化学这一主修课程在系统中的基础作用及优化这个目标,统一调整教学内容,精简学时,各自侧重完成分工的局部教学任务。基础化学原理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无机化学实验部分让同学们了解化学实验的分析和简单设计;分析与物化课程使学生掌握化学的深层次内容,更大程度上学习化学理论。
1.2.2 运用现代观念,优化课程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课程内容的优化,一是要选择知识,再者一定要加强重点内容的提炼,明确知识点,抓住课程的“三基、三新”,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基础课调整的重点是增加新知识,专业课调整的重点是增加新技术。同时妥善处理好经典内容和现代化内容的关系,做到二者的和谐统一,同时压缩那些起点低、简单重复和陈旧老化的内容,使增加的教学内容与高新技术接轨[3]。
1.3 突出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1.3.1 课程教学突出基础性、前沿性、时代性通过对现在与过去、国内与国外化学类学生培养目标,中、外无机化学教材内容对比分析、学科发展现状复习及发展趋势预测,在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修订教学目标及教学大纲,结合省级精品申报和高教研究中心批准的“十一五”教研课题,更新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内容,探索、实施新的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在强调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适当介绍重要进展。
1.3.2 课程教学突出新知识、新概念和新技术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除了坚持无机化学传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传授,坚持无机化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的原则,加强专业知识与科学方法论相结合,把二十一世纪化学类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在无机化学学科应具有的基础理论和最优化知识作为精品课程的内容依据,着重处理好无机化学基础理论与无机化学前沿的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如绿色化学、微波化学等)的关系,吸收无机化学发展的新知识,强化无机化学的知识结构,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不断完善;能够使学生高效率地掌握无机化学的精髓,并将其转化为创新能力。
1.3.3 课程教学中必须加强创造能力的培养如何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在课程设置时就注重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摆到突出地位。为了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安排每个学期至少一个“研究性课题”;为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和生产实际,安排了“课程实习作业”,为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重要方式和途径。
2 元素化学部分教学的改进
元素化学部分内容繁多难学,为此我们对元素化学每章内容,重点抓住原子结构与族通性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的原理来理解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概括归纳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性,从而突出化学的基本原理在元素化学学习上的指导作用。从学生反馈回来的教学质量调查证明,这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理解和掌握。而对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存在方式、制备、用途等,则着重于学生的自学,让学生查找有关的资料来认识有关化合物的最新用途或制备方法,然后让学生撰写有关这方面的总结文章或论文,这样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知道了最新的一些化合物的研究动向。这样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深受学生的欢迎。
无机元素化学教学难点的解决办法是:①元素部分以元素周期表为主线[4], 深入地讨论主族元素及重要化合物的结构、物理性质、稳定性、氧化还原性、物质的制备及用途。以物质结构原理和热力学原理为基本点,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去学习、讨论和研究无机化学的问题,注重规律性的讨论和总结,从而突出无机化学基本原理在元素无机化学学习中的应用和指导作用,加深学生对无机物性质及反应性规律的理解及对无机化学基本原理的掌握,改变元素化学在学生心目中内容繁多的印象。②以性质为中心讲好重点元素。由于同族元素性质相似,所以在讲授每族元素通性之后,对族内的重点元素必须较为系统地讲解,以便学生对族内其它元素的学习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③密切联系实际。元素化学很多内容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特别是中学化学教学关系十分密切。在教学中主动联系实际问题,教学就会更加深入、生动活泼,学生学习就不至于感到枯燥无味,反而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④善于比较差异,归纳总结规律。元素化学内容多,知识零散,学生总感到难掌握,不易记忆。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对比的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采用归纳总结规律的方法使学生学的知识系统化,这两点都有利于学生记忆。⑤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加强教学效果。计算机辅助教学代表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能帮助或替代教师传递信息,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增大课堂容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强烈的感染力和丰富的表现力,其优势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景,更可毫不费力地将传统教学中难以描述、难以突破的难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3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3.1 案例教学法以讲授为主,通过典型实例教学激发教与学的课堂互动。在课堂讲授中,通常将典型实例和疑难问题作为内容展开的引导和说明,始终关注社会上的热点化学问题,分析其中的化学机理,增强该课理论的实践性、时代性、启发性、通俗性和生动性,便于本科生接受并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课堂还实行课末5分钟学生提问,及时答疑。由此,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3.2 问题教学法适当给予刺激和压力,以各种形式的提问、作业和讨论等辅助手段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提问和作业中,既有要求当场口头回答或书面完成的,也有要求课后完成并提交的,还有仅提供思考的。为了方便学生复习,无机化学教研室编印了供校内使用的无机化学习题集,深受学生的欢迎。
“以问题为中心”讲授与讨论相结合。为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在整合教学中,我们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即设计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做到“三先”, 即先尝试、先讨论、先思考。教师通过点拨、参与、辅导,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尝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达到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的目的[5]。
3.3 多媒体教学法随着现代教学改革的推进,在无机化学的教学中,明显地出现了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我们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通过使用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实物模型实施课堂教学。通过各种课件充实和拓展教学内容,增加了内容的直观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耳目愉悦中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以及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所有教学课件上传在精品课程网站上,有利于学生自学,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实施无机化学内容整合教学的尝试,其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研究教学问题, 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努力探索教学过程各要素、各环节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最优化,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由于调整了无机化学相关内容的衔接与分工,内容突出主干,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无机化学是一门基础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它是大学一年级唯一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后续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影响很大,而提高无机化学教学质量的方法是多样化的,需要我们不断的讨论、探索和实践,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现代化建设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徐家宁, 史苏华, 阎 雁, 等. 努力探索, 全力打造精品无机化学课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3,Z2:6.
[2] 翟林峰,杭国培,王华林,等.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研究[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8,22(1):94.
[3] 黄 滨,王秦辉. 优化课程结构的探索与实践[J]. 教书育人,2002,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