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储量管理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储量管理论文范文1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水池储水量设计
随着社会生活和经济技术的发展,体现城市时代特征的高层建筑亦进入繁荣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矗立于现代都市之中。随之而来的高层建筑火灾形势也越来越严峻。
高层建筑火灾,立足于自救,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的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到火灾的扑救效果。而消防水池是消防给水系统设计中的重要设施。因此,对于如何经济、合理、科学地设计高层建筑消防水池的储水量,以及什么条件、什么情况的补水才算作火灾延续时间摧消防水池的补水量等的设计变得相当敏感且责任重大。如何把好这个尺度,这是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与消防部门之间的一个焦点。本文中,笔者将以规范为指导,结合我国国情和具体工程的设计及消防建审工作实践,就消防水池储水量的设计问题进行探讨,有些想法仍不很成熟,提出来供大家研讨。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3.2条和7.3.3条对消防水池的设置及设计储水量作出了如下规定:“当室外给水管网能保证室外消防用水量时,消防水池的有效容量应满足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消防用水量的要求;当室外给水管网不能保证室外消防用水量时,消防水池的有效容量应满足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消防用水量和室外消防用水量不足部分之和的要求。”
对以上规范的规定,各个地区在理解及执行上有不同的作法。在福州市,室内及室外消防用水量均必须储存在消防水池中,原因是市自来水公司无法保证市政供水的安全性,这显然增大了消防水池的容积;在厦门市,当室外给水管网能够保证室外消防用水时,消防水池的储水量只须满足室内消防用水量。设计的通常做法是:从不同进水方向的两根市政给水管上引两根进水管构成室外环状供水,以保证室外供水的安全性,地下消防水池的储水量则只考虑室内消防用水量,但不允许考虑火灾时水池的补水量;而在上海则允许部分在室外市政给水管网能满足火灾时消防用水的流量与压力的高层建筑的消防水泵直接从市政自来水管网上吸水,而不需要再设置消防水池了。在我国其他一些地区,在室外给水管网能满足消防用水的情况下,也有仍然坚持要求设置消防水池并储存足够的消防用水量。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要求和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作法,每一幢高层建筑都应设有一个消防贮水池。目前许多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比较全,火灾时设计消防用水量也相当大,如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设计,每幢建筑都要设不小于864m3的消防水池(这里还不包括其它灭火系统的用水量,如再加上水幕系统、保护防火卷帘的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发电机房的水喷雾灭火系统的用水量,则消防水池的储水量将大于1000m3),消防水池一般设在地下室,也有设在室外的,贮存着火灾延续时间内的全部消防用水量(如消防水池与生活水池合用,则水池的储水量还要加上整幢大楼的生活调节水量)。城市高层建筑大部分为宾馆、饭店及公用设施等综合性建筑,水池容积的大小和位置的确定直接影响着建筑总体布局和建筑面积的合理利用,也是设计中的关键问题。针对城市用地相对紧张的情况,大部分高层建筑都是利用地下箱式基础作为贮水池,这样可以节约地上部分,也充分利用了地下室也可使用的面积。水池及水泵房设于地下室也可满足水泵自灌,有利于消防水泵及时启泵,满足消防要求。
以我省福州市在建的某幢大厦为例(建筑高度99.8米,地下三层,地上二十七层,建筑内部设有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水幕保护系统等),设计在报审消防设计施工图纸的同时也报上了消防水池储水量的设计计算书,消防水池的设计储水量由以下计算得来,共1629.6m3。
1、室外消火栓:30L/S*3h(灭火延续时间)=324m3
2、室内消火栓:40L/S*3h(灭火延续时间)=432m3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30L/S*1h(灭火延续时间)=108m3
4、代替防火墙的防火卷帘两侧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30L/S*3h=324m3
5、水喷雾灭火火系统:20L/min.m2*20m2(保护面积)*0.4h(灭火延续时间)—9.6m3
6、水幕保护系统:2L/S•m*3h*20m=432m3
对于目前高层建筑消防水池的设计,笔者以为存在以下不妥之处:
一、投资不经济。以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工程为例,其地下室储存了2600吨的消防用水(这里边还不包括生活用水),水池占地890平方米,光造价就增加上百万元;
二、用水不卫生。消防、生活水池在设计中常采用合建水池,在理论讲有利于水质经常保持新鲜。但在实际上,由于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量相差太大,如一幢高层或超高层的办公楼,它的消防用水(包括室内消火柱系统、自动喷洒系统、水幕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等)贮存的专用水量是生活用水量的几十倍。而一般水在贮水池中要停留好几天或更多的时间,水中的余氯已经衰竭,细菌开始繁殖。这样的水质根本无法满足钦用水的要求;
三、管理不方便。每一幢高层建筑的地下都有一个这么大的消防水池,定期的水池、管道清洗将是物业管理人员的一大负担;
四、资源太浪费。消防水池的定期换水,无意中造成水源的浪费;
五、由于设计时已将高层建筑火灾时所有的消防及水量全部考虑并储存在消防水池中,导致设计人员往往把对如何将高层建筑内部设置的熟练可靠的消防给水系统与室外其它消防水源连接的问题忽视了,导致火灾时消防水池的水一量无法供给,室外消防水源也无法及时补充进来。
因此笔者认为,目前消防水池储水量的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一、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加强消防水源的建设与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八条明确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道、消防装备等内容的消防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负责组织有关主管部门实施。《福建省消防条例》第十条规定:城市消防安全布局和消防站、消防给水、消防通道、消防通讯等公共消防设施,应与其他市政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因此,做为城市的规划主管部门,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时就应当考虑到整个城市的消防水源的规划及建设,大到整个城市,小到街区、高层建筑群等的消防给水均应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为城市高层建筑的灭火救提供的完备的消防水源,而不应将城市的消防水源零碎地分摊给城市中的每一幢高层建筑。尤其是室外消防用水量。相反,熟练可靠的消防给水系统如专用消防用水管道等才是高层建筑消防给水设计最应当解决的问题。
二、政府应加大消防投入,加强自来水公司的责任度,保证城市消防供水的安全可靠性。
目前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一样拔地而起,如果每一幢高层建筑都因为市政自来水公司无法保证市政供水的安全性,而来增大消防水池的容积,建造一个贮水将近1000m3的消防水池来储存火灾时的消防水量,这显然是不科学、不经济的。现代化的城市,就应具有完善的城市供水设备来保障城市的安全,如我国的香港,市政供水管就可提供充足的消防水源。又如在我国个别地区对室外消防条件满足的情况下也允许消防水泵直接从市政自来水管网上吸水,它只须做好回流污染的措施,就能减去了消防水池构筑物,既节省了投资,又能防止水质二次污染产生,还可充分利用室外给水管网的剩余水压。因此,当高层建筑的室外市政管网的流量能满足高层建筑消防用水量的要求时,应当允许消防水泵直接从室外的市政管网中抽水,因为发生火灾时,前来灭火的消防车也是直接从市政给水管网抽水。既然市政管网可以让消防车直接抽水,那么,也应该允许消防水泵直接从市政管网抽水,何况,当城市内的某一幢建筑物发生火灾时,自来水公司应与消防部门密切配合,通过对市政供水的调度来保证着火建筑室外市政供水管的流量和压力的。当然,这关键还是需要政府加大消防投入,通过自来水公司来落实、完善市政供水管网,最终达到保证消防用水的要求。换句话说,取消每幢高层建筑的消防水池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三、相邻建筑、高层建筑群可以考虑合用消防贮水池。
这种作法应该说对建设方有利,为什么执行不下去,主要还是在规划以及自来水公司等部门的一些具体规定上,使得这个问题变得很不好协调。因此,在高层建筑规划建设时应加强规划功能,有关市政、自来水、消防等就应进行现场实地勘察、合理地规划控制,对邻近高层建筑或高层建筑群共用消防水池,并对共用水池进行合理地管理。比如,同一街区上的几十幢高层、超高层建筑,每一幢都在地下层设有一个1000m3左右的消防水池,如果在旧城改造时早作规划,在街区内规划出一个或两个大型喷泉(当然这类喷泉在水量、水质及火灾时的取水均应能满足消防用水的要求),既节省了投资,又保证消防水源,同时在城市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生活景观。又如对邻近的两幢高层建筑则可分别设500m3消防水池,将两个水池连通,中间用阀门分隔,平时便于管理,互不干扰,消防时打开阀门,合并使用。
四、设计单位应科学、合理地进行消防水量的设计计算。
高层建筑投资规模大,建筑使用功能复杂,使得对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防火安全的设计。我国如今经济还不发达,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当中既要考虑到控火及灭火的安全性,又要考虑到投资的合理性。因此,设计人员在消防水池储水量的设计上应进一步明确的一点是高层建筑内部最大可能同时动作的消防灭火系统并不一定是大楼内所有的灭火系统全部动作。退一步说,因为系统功能不同,即使全部动作。也还是有一个时间差的问题。所以设计在计算消防用水量时,应结合概率进行科学的测算评估。而目前许多消防水池储水量的设计基本上是高层建筑内所配置的灭火系统的用水量之和,这明显是不科学的。另外,设计还应充分考虑火灾时消防水池正常补水的几种可能,如正常的市政供水管网的补水,屋顶高位水箱游泳池及甚至空调冷凝水、循环冷却水池内的水(在能保证不被动用的前提下)均可在利用之列。
五、增设高层建筑的进水旁通管,从市政给水管引入旁通管加大火灾时消防用水的补水量。
当城市内的某一幢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应该允许周围建筑物的水压降低。这种作法便是在高层建筑从市政给水管接入的进水管上另外加设旁通阀,使得火灾时,打开旁通阀,市政给水管就能最大可能地给高层建筑的室外消防给水管补充消防水量。目前,这种作法已经在福州地区推广,但因其高昂的费用问题仍使开发商望而却步。
六、消防水池储水量的大小,与高层建筑所处位置、周围的消防水源分布情况及消防中队的位置有关。
对高层建筑而言,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应立足于自救,且以室内消防给水系统为主,因此,消防水池应保证的是室内消防用水,室外消防用水除城市边缘市政管网不足的外,在市区中心的高层建筑建议可以不储存室外消防水。加之离消防中队比较近,火灾能得到及时控制,因而储水量可适当减少。相反,对于位于城市边缘的高层建筑,如其四周的市政给水管尚未成环状的情况下,消防水量就应严格按规范设计。
七、建议《高规》根据高层建筑的不同类别及实际情况对高层建筑的火灾延续时间给予修改。
因为消防用水量是根据火场用水量统计资料、消防供水能力和保证高层建筑的基本安全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消防装备先进程度、灭火作战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对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也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加上建筑设计人员对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经验也不断丰富,因此,是否需要将每幢高层建筑的灭火延续时间都确定为3个小时,笔者以为值得探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3.3条中对火灾延续时间的分类应只是一种参考,更重要的是应从实际建筑物内部燃烧物的种类、火灾荷载及发生火灾、火灾蔓延的可能性、火灾扑救的难易程度、建筑内部消防设施的完备及先进、自动化程度,加上使用人员的素质、熟悉程度及建筑功能、性质、物业管理水平等进行综合权衡考虑。有些场所虽然重要,比如高规一类的科研楼,如果只是对一些非燃的丁类物品戍类物品进行研究,建筑内燃烧物数量不多,火灾的机率不大,即使火灾,也不可能发生大面积蔓延,这种情况下,笔者以为可以将火灾延续时间减小,而不是3个小时,建议规范对此作出修改。
以上观点,纯属抛砖引玉。希望能从保证城市消防供水安全,降低高层建筑工程造价及方便管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最终达到经济、合理地设计高层建筑消防水池的储水量为同行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97年版
储量管理论文范文2
【关键词】市政工程;质量;管理;对策;目标
1、 当前市政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当前我国市政工程质量管理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践经验,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思想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需要改进。中层管理不善于学习,心浮气躁,管理手段、方法落后,整体素质待提高(2)人员的结构不合理,施工管理人员太少且技术包量低,后勤人员过多,人浮于事,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跳动不起施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施工管理中,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施工管理人员随意性大,想当然干工程,没有明确的行为规范,管理混乱,记录松懈。(4)劣质材料的不利影响。市政工程中的材料,如石子、沙子、白灰、沥青、水泥等用量比较大。往往由于急需,加上把关不严,使劣质材料源源不断地用到工程上去,从而造成了工程质量的大问题。
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实现改进,笔者就此提出相关对策
2、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1)质量教育工作。对于施工企业的员工质量教育工作,可以从两个方面抓起:①增强质量意识的教育和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教育。以此强化全体员工“质量第一、信誉为 、顾客至上”的观念,克服对质量认识上的错误,以使全体员工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管理方法,有一普遍的了解和掌握,并结合本职工作灵活地加以运用;②专业技术教育和培训。这种教育和培训要结合员工的专业工作特点,进行专业的技术教育和操作技能训练,以提高员工的基本功和技术业务工作水平,以适应新设备、新技术等技术进步的客观要求。
(2)需强化工程质量意识。首先应该增强工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每一项市政设施都是城市整个系统的一个零件,若缺了它,城市就像少了一条腿。若质量上出现问题,也将给国家和群众的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二是要学习和运用抓工程质量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质量水平;三是要用反面教材,给建设者们敲质量的警钟,“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口号应化为参与市政工程建设者们抓质量的自觉行动。
(3)标准化工作。做好企业的变准化工作,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又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②全员参与;③充分运用现代管理技术;④保持各部门标准的连贯一致,成龙配套,并定期修订;⑤标准成文,内容明确具体。
(4)计量工作。市政企业计量工作的重点是测量仪器和试验化验仪器的配备。要求做到工地上需要的测量仪器配备齐全、量值准确、专人管理,试验室的化验、分析仪器、试验设备质量稳定、示值准确一致。所有的计量器具都要定期进行检定,损坏的计量器具要及时修复,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测定计量方法。建立健全各种计量管理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计量器具检定制度、分级管理制度、量值专递制度、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等。做好计量检定制度工作。另外,计量器具要有专人妥善保管,更新和报废要及时。
(5)市政工程的原材料抽检、半成品检测及技术鉴定是实施市政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的重要手段,因此,对市政工程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检测,不仅要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项目的数量和批次进行自检,而且监理单位要严格要求进行见证取样,确保市政工程原材料、构配件的使用安全。
3、推行目标管理制度
目标管理法是由员工与主管共同协商制定个人目标,个人的目标依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及相应的部门目标而确定,并与它们尽可能一致;该方法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工作结果作为衡量员工工作绩效的标准,以制定的目标作为对员工考评的依据,从而使员工个人的努力目标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减少管理者将精力放到与组织目标无关的工作上的可能性。
(1)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公司每年都要制定质量目标,公司质量目标以后,各部门、单位都要用时进行分解,制定出各自的分目标,每个分目标都要服从于公司的总目标。在制定质量目标的过程中要注意三点:一是目标必须是需要努力才能达到的,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而是目标要尽量做到明确、具体、数量化、可测量,便于组织实施和检查考核;三是下一级目标项目必须对上一级目标项目构成全面支撑,并根据实际情况充实相应的措施。
(2)把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结合起来,在考核奖惩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民主公开的原则,通过会议、文件等形式,对质量目标考核结果进行,使全体员工认识到企业的总目标与每个人的工作都有紧密的联系,形成团结一致、努力工作的良好氛围。绩效考核为管理者提供一个机会,各级管理者可以和员工以回顾工作业绩,肯定成绩,找出差距,还可以检验管理者对员工的激励是否有效,在沟通的过程中,管理者与员工可统一思想认识,使员工正确对待问题和差距,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4、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内部建立的、为保证产品质量或质量目标所必需的、系统的质量活动。它根据企业特点选用若干体系要素加以组合,加强从设计研制、生产、检验、销售、使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并予制度化、标准化,成为企业内部质量工作的要求和活动程序。
储量管理论文范文3
关键词:施工项目管理工程质量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4-005-03
1工程概况
大唐国际锡林浩特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储煤场工程主要包括储煤场暗道及挡墙、三个落煤塔,包括储煤场暗道的土方开挖。设计采用三个料堆直径为88m的封闭落煤塔储煤场方式对三个品种的原煤分别进行储存,储煤场下设有暗道,储煤场内的煤通过给煤机给入暗道内带式输送机运往装车站。主要技术参数:总储量:150kt;物料粒度:0~150mm;堆料能力:3000t/h;回料能力:5000t/h;料堆直径:81m;料堆高度:32m;挡墙高度:5m;挡墙直径:86m;落煤塔直径:6m,落煤塔高度:48.5m,暗道长:404m,暗道净断面:9*4.8m。
该项目工期紧、任务重、气候条件恶劣。项目合同工期11个月有效施工时间仅为5个月。特别是三个落煤塔的施工,最高处达到地面以上55米,该地区常年风力在8—10m/s左右,施工难度之大超乎所有人的想象。经过大家半年的努力,该项目提前一个月完工创造了大唐国际建设工程的奇迹,得到了业主、设计、监理单位的一致好评,并获得2010—2011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
2项目组织机构管理
施工项目组织机构管理与企业组织机构管理是局部与整体关系。在项目管理中合理设置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高校的组织体系和组织机构的建立是施工项目管理成功的组织保证。
首先要做好组织准备,建立一个指挥灵便、运转自如、工作高效的组织机构——项目经理部。其目的就是为了提供进行施工项目管理的组织保证,效地完成施工项目管理目标,有效地应付各种环境的变化。我们在实践中建立了体系完善、部门齐全的项目组织机构,在工程施工中各职能部门之间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监督的分支机构。在施工过程形成人人负责的管理局面,如果因某个人的管理出了问题整个部门都将会受到问责,这样一来大家都会自觉的相互监督起来,做到齐抓共管。
3工程质量管理
3.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为全面系统把质量工作落到实处,重要的是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系统,制定质量方针、管理目标,使之更具有指令性、系统性、协调性、可操作性、可检查性。
3.2人、材料、机械的控制
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应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控制的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加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这里所说的人不仅指项目管理人员,也包括一线施工人员,一线工人才是主体。
材料是产品质量的根本。显然在工程项目中,抓住了对材料的质量控制就是从源头上抓住了对产品的质量控制。
施工机械是现代化施工项目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选好、用好机械设备至关重要,特别是混凝土拌合站的使用。
3.3实体质量控制
在实体质量控制上由总工牵头,实验室负责把关,责任落实到个人。并实行奖罚制度,对于实体质量好的单位给予经济奖励,另一方面对那些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单位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
3.3.1精准的施工测量是质量保证的关键
输煤系统主轴线全长404米施工测量无法通视,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测量人员24小时监控,特别是基础放线要求多家单位进行验线确认无误后方可继续施工。特别是安装设备的预埋件更是不能忽视的关键点,上万记的预埋螺栓及3000多块预埋件设备安装要求位置及倾斜度均零误差。工作量之大超乎每一个人想象,一个螺栓的微小误差就可能造成整个生产系统设备无法安装运转,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设专人全程盯控、分级验收;确认每一个螺栓安装无误后方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在工程验收设备安装时我们的预埋件精准度得到了业主及设备安装厂家的一致好评。
3.3.2大体积混凝土在负温度环境下的质量控制
三个落煤塔基础的底板厚度为2.5m、边墙厚度为2.1m、顶板厚度为2.3m,每次混凝土的浇筑量在500m3左右,技术要求C30、S6抗渗,每次浇筑均为大体积混凝土。这种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高、收缩量大、容易开裂等特点再加上外界环境温度低,在施工过程中作为重点和难点进行对待。在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施工配比及施工工艺上都进行了严格的控制,特别是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内外温差的控制上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控制。在混凝土拌合站搭设保温棚并砌两个煤火炉,混凝土拌合用水进行加热处理,混凝土泵送管全部用棉被进行包裹,施工现场周围每5米设一个点点燃火炉并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表面全部用电热毯进行覆盖,在混凝土中预埋封底钢管进行人工测温监测。在应力集中的部位适当配置构造筋以分散应力防止混凝土开裂。
3.3.3模板的施工
模板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混凝土施工质量,成为本工程能否创造国家优质工程的关键。输煤暗道及挡墙大体积混凝土高标准的施工必然要求模板安装的高标准。在施工过程中均采用木模板一次成型,为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周转率支撑体系采用钢管脚手架并配备专业的施工队伍,施工人数控制在600人左右,保证流水作业。
墙体模板支撑体系参数:主龙骨(外楞)钢管48*3.5、间距600mm;次龙骨(内楞)木楞50*100mm、间距300mm。
顶板底模支撑体系参数:主龙骨(外楞)钢管48*3.5、间距600mm;次龙骨(内楞)木楞100*100mm、间距300mm。
模板测压力采用下列二式计算并取最小值:
F=0.22ct012V1/2
F=cH
式中:F——模板最大侧压力(KN/m2)
c——混凝土重力密度(kN/m3)
t0——混凝土初凝时间(h)
1——外加剂影响修整系数(1、2)
2——混凝土塌落度影响系数,塌落度小于50mm取0.85;50-90mm取1;110-150mm取1.15
底模验算其抗弯强度和挠度,计算原则是按照模板底支撑的间距和模板面的大小。强度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 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的影响。则:
M=KMql2
=Mmax/W﹤fm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0.521ql4/100EI﹤[]
3.4落煤塔滑膜的施工
三个落煤塔是本工程的重点控制性工程,也是本工程的难点所在。落煤塔身高48.5m、内径6m、壁厚30cm,每个塔仓壁设16个2?m的落煤口共计48个,内壁设置0.5?0?0cm预埋件,间距1米全壁埋设,在29.8米处设一个圆形平台。施工工艺采用滑膜法施工,每个落煤塔配备50吨汽车吊一台。
落煤塔滑膜施工的成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败,因此我们在加大管理力度的同时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以保证滑膜的质量。模板选用1200mm高的钢模板,模板宽度可选用100mm、200mm转角,洞口挡板、模板的形状尺寸进行特殊加工。根据圆筒仓的结构形式及规范要求,提升架间距1600mm,在模板上下口设两道围圈间距600mm,上下围圈用∠40?角钢作腹杆形成桁架,提升架采用14个“开”字架,28根支撑杆,支撑杆用28的钢筋。落煤塔外壁以托板为操作平台,下吊架宽度0.65m,内壁挑三角架宽度1.2m,下设吊架宽度0.65m。内挑三角架根据内力计算采用∠63?角钢,吊架采用18的钢筋,下设∠63?角钢,满铺55mm厚脚手架板。开字架上搭设长4m,宽3.3m的平台材料采用10#的槽钢。
混凝土浇筑前先浇一层20mm厚的水泥砂浆,然后分层浇筑混凝土,每层浇筑厚度为200-300mm,分四次浇筑满900mm高的模板,时间最快不少于4小时,然后开始滑升一个行程,看能否顺利起滑,如有个别地方未起可用千斤顶顶一下,继续滑升至200mm高即完成一个行程。在滑升过程中混凝土应分层、分段、交圈均匀浇筑,且保证混凝土表面有两道横向钢筋。滑升脱模后的混凝土表面设专人抹压、修补,外表面刷一道1:0.5(水泥:881)聚合水泥浆,待混凝土表面凝结后喷刷Mq混凝土养护剂进行封闭养护。
滑升过程中由于各种力的影响平台可能发生倾斜或扭转,在滑升2-3个行程时需观察一次,发现异常应立即纠正。为了控制操作平台的水平相差,在四个方向的提升架支撑杆上安装限位器。垂直度的控制采用经纬仪法,并辅以线锤法。
4工程进度管理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就是编制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并根据计划落实到各个施工环节按照总体部署进行施工的项目活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进度控制涉及到施工合同环境、施工条件、施工方案、劳动力和各种施工物质的组织与供应等多项内容,应围绕合同工期,选择和运用一切可能利用的管理手段,实现合同规定的工期目标。
基坑开挖6万m3仅5天时间就具备了验槽条件;钢筋用量达2400吨且大多是28、32型号的Ⅱ级螺纹钢,施工中我们将接头全部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有效的提高了工程的施工进度。在实际施工中,由于该地区气温偏低,每年的十月一日至次年的五月一日为供暖时间,整个工程的施工时间几乎都在冬季施工中完成。为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项目部采取多种措施进行保温保暖。对拌合站进行搭建保暖大棚来保温,对工程产品进行电热毯覆盖,或周围点燃煤炉进行保温。对一线工人分发棉大衣棉帽做到了人性化管理,对一线工人的关心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即便是下着大雪在-10皛-20暗幕肪持幸驳膊蛔と烁苫畹娜惹椤?
为赶工期必须保证施工现场24小时不停,我们采取人停机不停的管理办法。大家分班分组轮流作业,保证每个工点每时每刻都有人作业。在实际实践中没有一个人偷奸耍滑,每个班组都有一名领导值班,在任何时刻都能看到他们在一线忙碌的身影。为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大家不畏严寒,即使下着大雪也挡不住大家的工作热情,领导到工地视察有时候都分不出哪个是工人哪个是管理干部,只能看到大家不畏艰苦埋头苦干的身影。
5工程项目的效益管理
5.1建立规范、统一、标准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
施工项目经理部是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工程成本管理的主体是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作业队全体施工人员,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主体的核心领导,这样形成了一个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对成本管理体系中的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要进行明确的界定;赋予相应的权利,以充分有效地履行职责;在责任支配下完成工作任务后,需要用一定物质奖励去刺激,彻底打破那种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格局。这样层层落实,逐级负责,使成本管理工作做到责权利无空白,无重叠,事事有人管,责任有人担,杜绝了推诿扯皮,一切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使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
5.2从质量成本管理上要效益
对施工企业而言,并非工程质量越高越好,超过合理水平时,属于质量过剩造成成本投入质量效益比例失衡。无论是质量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需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加以控制。
质量管理的成本一般包括质量预防费、质量检验费、质量损失三个方面。质量成本管理就是在三者交叉的作用下找到一个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
正确处理质量问题几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就要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也不能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而使工程全面出现质量过剩现象,导致完成工程量不少,经济效益低下的被动局面。
另一方面,加强质量控制,必须减少返工率。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各级质量自检人员定点、定岗、定责、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自检和管理工作,采取防范措施,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
5.3完善成本管理办法
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根据工程项目本身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项目成本管理办法,如项目质量成本管理办法、工期成本管理办法、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合同评审管理办法、材料使用控制办法等管理办法。这些管理办法应是责任到人、切实可行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办法,使项目的成本控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6劳务管理
在工程项目施工中,架子队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现代化的项目管理,劳务分包已是普遍现象。选择一个好的劳务队必将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相反,那些在工程还未完工就开始扯皮的劳务队到最后必将两败俱伤。
(1)打破传统的思想观念,破除那些宁可自己“少、慢、差、费”地组织施工,也不愿把自身不具优势的专业工程分包出去,缺乏利用外部资源为企业增效的经营思想。专业工程分包有利于施工企业提高效率和应变能力,最大限度的利用社会资源。
(2)建立劳务队伍管理档案。对于那些有管理能力、能打硬仗、信誉良好的劳务队可以长期利用;对于那些信誉评价过低、没有实体能力的劳务队计入黑色档案。
(3)善待劳务队伍。不管是劳务发包还是劳务承包,都是双向选择、互惠互利的,善待别人等于善待自己。总包项目部一方面给予分包商施工管理上的帮助,另一方面又可以从分包商获得资源配置上的支持,有利于分包合同的顺利履行。
参考文献:
[1]朱维益.建筑工程师施工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