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A-0044-02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77、78页。

1.知识目标: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教学目标:

正确地读、写百分数,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

2.能力目标:提高自学、探究、观察、比较、归纳等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百分数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教学方法:“以问导学”和“先学后教”两种方法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知探究

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板书课题)。

2.师:看了这个课题,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1)什么样的数是百分数?

(2)百分数有什么意义?

(3)百分数什么写?

(4)百分数是不是分数?

(5)百分数的用途是什么?

(6)百分数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教师出示课题之后,引导学生从课题中思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探索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3.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归纳为以下四个问题并板书出来。

(1)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2)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3)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4)百分数的用途是什么?

(设计意图:围绕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筛选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板书出来,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4.教师让学生带着以上三个问题看课本第77、78页的内容,在书上边看边圈一圈、划一划,思考上面提出的问题以及第77页出现的百分数表示的具体意思。给学生的自学时间是3分钟。

(设计意图:以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学课本,让学生在圈一圈、划一划的过程中,自己寻找想要的知识,从个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看书自学的能力。限定学生自学3分钟,一是为了节约教的时间,二是为了提高学生自学的速度。)

5..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对学困生给予指导和帮助。

6.让学生汇报自学和解决问题的结果。

学生汇报解决问题(1):

学生:像上面这样的数,如18%、50%、64.2%……叫做百分数。

师: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都有一个符号(百分号)。

教师:百分数后的这个共同的符号叫百分号。

学生: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师:“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说明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具体的数吗?

学生:不是。是两个数的关系,两个数量的关系。

学生汇报解决问题(2):

教师根据学生的读、写和板演情况进行讲评并让学生更正错误。

学生汇报解决问题(3):

学生:百分数有百分号,分数没有百分号。

师问:百分数与分数还有什么不同?

学生:百分数表示两种数量的关系,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或一个数量。

教师出示:一堆煤17/1000吨,运走了它的3/4,运走了它的75%。

提问:说一说上面的三个数具体表示什么意思?

师:(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归纳二者之间的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一个数或一个数量。百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汇报解决问题(4):

师:(学生结合生活事例说出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后)出示如下表让学生计算其优秀率,并说一说哪一个班的期末测试成绩好一些,为什么一下子能得出哪个班最好?(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百分数的用途和好处)

(设计意图:教师巡视指导,让学生通过自学能初步解决问题;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朋友,增强师生的情感。让学生汇报自学和解决问题的结果,并通过追问等方式引导学生解答,让学生真正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读、写百分数的方法,区分百分数与分数的不同点,知道百分数的用途。)

二、练习巩固

1. 让学生完成课本做一做第1、2、3题。(第2题以开火车的方式来读)

2. 教师出示题目:“一支铅笔长17/1000米,也可以说成“17%米。”让学生思考、讨论此题正确与否,并说明理由。

3. 说一说下面哪些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形式。

(1)一块布长89/100米,用去它的85/100。

(2)我国某地六月降水量为351/100毫米。

(3)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100。

(4)今天我们班的出勤率是100/100。

4.判断。让学生在括号内打“√”或“×”。

(1)某工厂今年产值是去年产值的108%,说明今年产值比去年多。( )

(2)百分数与分数的意义完全相同。 ( )

(3)百分数的单位是1%。( )

(4)最大百分数的是100%。( )

5.让学生完成练习十八第1—4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技能技巧,提高辨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小结全课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请用一个百分数表示今天自己学习的满意度。

(设计意图: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本课主要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学生的记忆。给学生用一个百分数表示今天自己学习的满意度,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学习自信心。)

反思:

教学设计上,我融合了“以问导学”和“先学后教”的方法来教学。主要把握了以下几点:

1.问。这是教学的基础。教师通过提问:“我们今天学习百分数,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提出并确定问题:(1)百分数的意义;(2)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3)百分数的用处;(4)百分数与分数的不同点。这就使教和学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2.导。这是教学的关键。教师以问题的方式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和引导学生去分析和解决自己提出来的问题。这样既能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又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和引导的作用。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2

作为小学基础教育的数学科怎样提高小学生的素质呢?我认为:小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而且更重要的在于能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到数学方法、思维方法以及数学思想,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关键在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一、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环节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边,是在教师主导下学生学习的认识过程,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知识为载体,通过精心设计,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学习主动性,思考问题的严密逻辑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儿童的潜能.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环节,一个是教学设计,二是教学过程.前者是教师在备课中应着重解决的问题,后者是课堂教学中具体的实施.

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理论认为: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不仅在于一种知识的积累,而是知识结构的转换和思维结构的转换.从建构思想出发,把小学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知识结构,教学设计着眼点也在于帮助学生组建这个结构,并且努力转换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以此迁移而形成的认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体现教学设计的思想,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发现和获得,把外部活动内化,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此外,教学要注意“深度”和“广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比如学习兴趣,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毅力,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二、遵循认知规律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积极帮助学生组建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数学教学就是把数学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质是认知的组建和完善过程,在学生组建知识结构过程中学到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提高数学素质.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到学生的认知规律,要立足于帮助学生建构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按照数学科学知识结构构特点,把它分为建构初始阶段和发展阶段.

教材这方面的内容很多,例如:小数的四则运算和整数的四则运算,归一题和较复杂的应用题,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等.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可利用迁移规律和同化原理来组织教学,展现旧知识和新知识的种种关系,通过比较异同,尽量使学生用原有认知结构来学习新知识,使原有知识结构进一步扩展延伸.例如在讲百分数应用题时,让学生明白,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解题思路和方法类似,在本质上都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的倍数关系,其特点都是一个具体数量对应一个抽象的分数(百分数),抓住数量之间一一对应关系都是相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相异的是用百分数表示两个数量关系更加一目了然,便于比较,更加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之中.学生通过异同比较,使旧知识同化新知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又有分化,充实并发展了原有知识结构.

三、创造学生活泼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要有意识地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

学生是一个主动的知识构建者,小学教育有责任培养儿童自觉、能动、创造的精神,教学生想学,教学生会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动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1.导思和探索

这个教学环节,教师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促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知识过程的探索.例如学习百分数这个概念.百分数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但课本内容比较简单、抽象.它与分数有密切联系,但又具备本身的特点.如何引导学生去理解掌握这个概念呢?为了使学生顺利建构,我补充设计学生思维的素材,让出时间、空间,让学生思考,步步深入引导:

(1)五年级一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2)数学科成绩优秀率比去年增加1.5100.

(3)三好学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4)某水泥厂五月份完成月计划的119100.

(5)修路队上半月修路98100千米.

第一步排队除第(5)题,分离出第(1)(2)(3)(4)题的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第二步排除第(3)题的分母不是100.

这些分数的共同点都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且分母都是100,我们把这类数称为百分数.在抽象出百分数这个概念之后,为使学生更深一层理解,又引导学生和以前学过的分数进行比较,进一步认识百分数有如下特点:能约分的不约分,分子可以是小数,分子可以大于或等于分母,百分数后面不能带计量单位等.为了表示百分数和分数的意义不同,在书写上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有自己特定的书写格式.教学的过程自始至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主动积极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2.质疑和议论

质疑和议论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是帮助学生健全心理的有效途径.我常常鼓励学生把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提出来,并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有一个充分表现的机会,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精神.例如,在讲完“比的应用题”和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之后,我出了一道思考题:“商店运来桔子、苹果和梨一共320千克,桔子和苹果的比是5∶6,梨的重量是苹果的7/18.桔子比梨多多少千克?”这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把见解提出来讨论,要求学生“每个人的意见都要倾听,联系自己的学习见解,有不同意见可以接着发言”在教师的鼓励下,他们都想积极表现自己,学习气氛浓郁.学生在紧张、活泼、和谐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这正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效果.

3.练习和反馈

练习和反馈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我能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智力方面的差异,进行有效的针对性的练习,基础练习是让学生在新知识初步掌握的情况下作为巩固练习,要求全体学生完成,作为教学效果的检查,便于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新旧知识综合练习主要是帮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理解,对所学知识了解“为什么”问题,变学生的“练知识”为“知识链”;智力题是为了强化知识而设置的有一定难度的练习,主要是让优生也能“吃得饱”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解答.分层练习既能培养学生个体素质优势,又兼顾差生,摆脱考什么学什么,练什么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同时我注意做好练习后的信息反馈,通过及时的、有目的的、有效的反馈,引导学生从知识结构的角度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而且,反馈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一环,要好好地运用这个教学环节去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数学;小学;打折问题;教学

一、教学内容

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第8页例4和“练一练”。练习三的第1-4题。

二、设计理念

打折问题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看到的问题,但他们还不能从数学的角度加以分析和理解。本课要引导学生把“打折问题”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以及“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百分数应用题进行联系。在教学设计上,重点是让学生加深对百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理解,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引入学生身边发生的实际活动。在学生熟悉的实践活动中搭建起数学学习的桥梁,理解打折问题。然后结合具体的信息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解释,最后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打折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联系百分数的意义认识打折的含义,在已有知识“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基础上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以及与打折有关的其他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交流、汇报,正确理解“打折”的意义,明白购物中的优惠方法。正确理解、应用,做个智慧、理智的消费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打折与百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

五、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购物中的优惠方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1.教学例4

①认识打折

课件出示商场商品打折促销图片,学生观察。

师谈话:我们在购物时,常常在商店里遇到把商品打折出售的情况,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打折问题”。

板书:打折问题。

师:关于“打折”,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回答。

学生可能会说:打折可能会比以前便宜;打折对于购买者来说可能比较合适;打折可能就是降价;打折就是处理……

师: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学了本课就知道了。

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例4的场景图。

师:你们从图中获取到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

师生小结:A.所有图书一律打八折销售。B.小晴买一本《趣味数学》用了12元。C.小洪买一本《成语故事》用了10元4角。

师提问:你们知道“所有图书一律打八折销售”是什么意思吗?你还会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小结:商店有时要把商品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出售,通常称“打折”出售。打“八折”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降价20%。打“八三折”就是按原价的83%出售,降价17%。

师课件出示练习:

三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六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五五折是( )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八二折是( )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小组合作完成,交流、汇报。

师生小结:“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②探索解法

教师出示例4中的问题:《趣味数学》打八折是12元,原价是多少元?

师启发:

小晴花多少元买了一本《趣味数学》?

学生回答:12元

师再启发:这里的12元是《趣味数学》的现价还是原价?

学生回答:现价

师追问:现价与原价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师小结:原价的八折(80%)是现价;现价是原价的八折(80%)。

师再追问:80%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

学生回答:现价与原价。

再追问:比较时要以哪个数量作单位“1”?

学生回答:原价

师提出要求:讨论原价、现价、折扣之间的关系。

学生讨论后师板书:原价×80%=现价

师:你们能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吗?

教师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并板书:

师:你们能根据线段图列方程解答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学生回答并板书:

解:设《趣味数学》的原价是x元

x×80%=12

x=12÷80%

x=15

答:《趣味数学》的原价是15元。

师:根据线段图用算术方法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板书:

12÷80%=15(元)

答:《趣味数学》的原价是15元。

师追问:为什么用除法做?学生回答。

师生小结:因为12元对应的折扣刚好是八折。

③引导检验,沟通联系

师再追问:结果是不是正确,我们应该对这个结果进行检验,怎样检验呢?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总结,师板书:

验证折扣――用现价÷原价

验证现价――用原价×折扣

④教师质疑

师:一本《趣味数学》原价15元,现价12元。你能算出打了几折吗?怎样算?

学生独立完成。

师生小结: “打几折”:现价÷原价

2.指导完成练一练。

教师出示问题:《成语故事》的原价是多少元?

要求:先写等量关系,再画图,最后解答。

学生独自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

原价×80%=现价

方法一:

解:设《成语故事》的原价Y是元

Y×80%=10.4

Y=10.4÷80%

Y=13

答:《成语故事》的原价是13元。

方法二:

10.4÷80%=13(元)

答:《成语故事》的原价是13元。

3.巩固练习:第9页的第1、2、3、4题。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时辅导、点评。

4.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1、打折是什么意思?你们在课前的猜想都对了吗?

2、一件商品的原价、现价、折扣之间有什么关系?

3.观看板书,同样是原价的80%,为什么《趣味数学》和《成语故事》的价钱不一样?

5.布置作业

课后抽时间到附近的商场或超市去看一看,收集一些有关商品打折的信息,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进行解答,正确理解购物中的优惠方法。

九、板书设计(略)

参考文献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接受美学;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接受美学理论概述

20世纪60年代,德国文学史专家、文学美学家姚斯和伊瑟尔提出了“接受美学”,倡导“读者中心论”,认为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是主动把握作品传达出来的文学信息的,注重文学作品最主要的特质是能被读者吸收同化。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恰好与“读者中心论”的观点相契合。“接受美学”的“期待视野”和“召唤结构”观点,前者是指在阅读一部作品时读者的文学阅读经验构成的思维定向或先在结构。[1]读者的兴趣、文化素养、个人理想和世界观等方面在读者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时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与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相结合,最终表现为一种审美期待。“期待视野”包括“定向期待”和“创新期待”。“定向期待”是指读者通过脑中已经存在的期待视野赋予作品自己独有的理解;“创新期待”是指打破“定向期待”,寻找新的“期待视野”。后者认为文学作品的“空白”将读者和作者联系起来,同时,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得到充分而有效的施展,即“填补文本的种种意义空白并给予其一个稳定的意义”[2],“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3]这些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期待视野”对教师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会有很大影响。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了解学生脑中原本的认识,合理利用学生的“期待视野”实施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经学生和教师密切交流、相互配合而形成的结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空白内容,学生对空白内容进行填补和确定,使整个教学过程完整且有一定成效,这也就是“召唤结构”。

二、接受美学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设计应注重学生学习的自发性和主动性,教学设计的意义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而把“期待视野”和“召唤结构”的观点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设计中,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一)遵循学生身心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数学学科有它自身的特性,而学习数学的小学生也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时,除了需要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外,还需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思考模式。设计更多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探究的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比如在设计“认识七巧板”一课时,基于小学生好动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设置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七巧板的环节,通过学生自己在铅画纸上画出七巧板的形状、剪下各块七巧板、最后涂色,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熟悉七巧板,知道七巧板由七个图形构成,其中包括一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相同的大三角形、两个相同的小三角形和一个中等大小的三角形。自己动手制作彩色七巧板这一环节,除了帮助学生了解七巧板的构成,还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将这七个图形拼成一个正方形的欲望。

(二)依据学生不同的“期待视野”,调整教学设计方式

由于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与实际生活有很大的联系,因此,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知识,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他们积累的与所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体会,而这些构成了学生学习数学时的“期待视野”。学生的“期待视野”还随着学习的深入、身心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接触的事物、周围的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教师不仅要针对不同班级学习特点的不同、“期待视野”的不同进行教学设计,对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内容的选择等,也要随着学生所处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当然,教师也需要判断学生的“定向期待”是否正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纠正或补充,建立“创新期待”。比如“四则运算”的教学顺序是先教加法,再教减法、乘法和除法,这是利用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教授加法,使学生脑中形成“定向期待”,而后才能更好地实施剩下的三则运算的教学。以加法和乘法为例:这是因为乘法可以表示为“加数相同的加法”。学习过加法后,学生脑中已经存在相应的“定向期待”,他们知道“1+1=2”,而“1×2”就表示“当1作为加数时,两个1相加”或是“当2作为加数时,一个2相加”。在此基础上学习乘法,学生更容易理解,相当于构建学生关于乘法的“创新期待”。

(三)形成小学数学教学的“空白”,构建学生的“召唤结构”

小学数学是“由教材编写者经过教学法加工处理将抽象的科学数学知识转化为适合小学阶段儿童学习的形象化的学科数学知识”[5]的学科,但它仍有抽象和逻辑严密的特征。“空白”也恰恰是因为这种抽象而产生,当学生对这些“空白”产生疑问时,若不将这些“空白”填满,他们的情感态度、学习进程就会受影响。填补这种空白需要学生具备钻研的精神,如果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给学生自行思考的机会,会削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师可通过学生的“召唤结构”,利用这些“空白”组织教学,如在新授课“平行与垂直”中,由于学生不能用自己的已有知识理解教材中平行线的定義——“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会产生“怎么样的两条线是不相交的”这一“空白”。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草稿纸上画一画,从而使学生对“平行线”这一概念有初步理解,形成部分“召唤结构”。接着,继续抛出“空白”,举一些例子,让学生判断下图中的几组线是不是平行线。学生通过先“辨一辨”再“辩一辩”,得出“①是平行线,②③④⑤不是平行线”的结论,将“平行”这一概念的“空白”填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召唤结构”。

三、接受美学观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选好预习例题,唤醒学生对新数学知识的“期待视野”

小学数学与日常生活有很大联系,因此,设计预习时,可以让学生寻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一方面,例子能使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浅层了解,从而产生“定向期待”;另一方面,学生在寻找例子的过程中会有所发现,从而打破“定向期待”,建立“创新期待”。在生活中寻找例子,也能帮助他们在课堂学习时更容易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在上“圆的认识”这一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出现的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此基础上,将圆与多边形进行比较,突出“圆是曲线图形”,接着将圆和椭圆进行比较,让学生领悟到圆的饱满、圆润之美,例如指出“橘子是圆的”说法的不严谨。最后通过教学生用圆规画圆体会圆的均匀对称,真正理解圆的内外特征,即“在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处处相等,这也是圆如此匀称、饱满的原因”。如此,学生在课前对“圆”这一概念有了“定向期待”,教学时,教师利用学生找到的这些例子指出学生对圆的不严谨认识,通过深入剖析,纠正、补充,巩固学生对圆的认识。

(二)巧设教学“空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

有意识地设计教学“空白”,能提高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将整个教学活动转变成一个不断变化的由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反馈等有机结合形成的过程。如在“角的分类”一课中,基于学生先前对角这一概念的学习和认识,在学习锐角的特征(小于90°)和如何畫锐角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学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特征和画图,并将下表补充完整。学生在教材中会找到红字标识的“1直角=90°”“1平角=180°”“1周角=360°”。继而,教师可进行启发性提问:“那么这五种角存在什么样的大小关系呢?”“直角、平角、周角这三种角之间又有什么数量关系?”通过对五种角的比较和分析,学生获得“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和“1周角=2平角=4直角”的答案。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提高了自信心,同时获得了不一样的课堂体验。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分数;百分数;倍数关系

一、揭示研究百分数的必要性

百分数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及各种实验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进行调查、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百分数,所以我们才有必要研究和学习百分数。这期间涉及百分数的意义,它看似容易理解,但在实际教学中百分数的意义并非教师想象的那样能让学生接受,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究竟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给学生讲解清楚它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不妨我们做如下解释。

二、探讨问题,形成概念

(一)分数和百分数的差别

分数主要是表达出个体占总体的一个比例,区别于百分数,分数的分母是随意的,多用于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习惯表达;分数有时候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也可以表示一种关系,即两个数的比:××吃了1/2块蛋糕,××吃了这块蛋糕的1/2;××喝了1/3瓶的水,××喝了这瓶水的1/3;而百分数,它的分母固定为一百,是形容部分占总体的一个比例,但因为百分数可以很方便地转化为小数,也很容易相互之间比较大小(因为分母是相等的嘛),所以书面上即官方上表达个体占总体的比例时,在分数的基础上又以100做基数,发明了百分数。

所以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采用符号“%”(叫做百分号)来表示:像90%、80%、75%、45%、100%、22%、117.5%等这样的数就是百分数。

(二)探索百分数的倍数关系

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1)某校五年级的1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问三好学生人数占五年级的百分之几?(2)一个工人从一批产品中抽出100件,经过检验有49件合格,问这批产品中合格产品占产品总数的百分之几?结合例1、例2,利用我们所学知识很容易解决像17%,49%应该注意它的读法和写法,写的时候先写数,再写百分数;读的时候先读%再读数。但是我们有时也会遇到这类问题:(3)你爸爸的年龄是36岁,你的年龄是12岁,爸爸的年龄是你的年龄的几倍?学生很容易做出答案:36÷12=3(倍一般不作单位名称)这个问题不难;试着再问:(4)爸爸的年龄是你年龄的百分之几?学生思考后,仍然列出算式:36÷12=3=300%。那这里,怎么理解这个得数300%呢?它仅仅表示一种关系,这种关系首先要求教师对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结合3倍和300%倍,教师把这两者的迁移、变通明确后,再循序渐进地建立“关系”的概念,切不可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需要慢慢渗透这种关系。“我和××是师生关系”“××和××是朋友关系”“你和××是母子关系”等,这种关系看得见吗?摸得到吗?学生回答:看不见,摸不到。教师需要解释这种似乎离我们挺遥远的,但实际上离我们又那么近的问题。这种数学中的倍数关系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从生活中提取和抽象出来的。可以理解为:一堆煤,运走了50%,还有50%没有卸;一盘水果,同学们吃了它的30%,还有70%没有吃;花园里有盛开的鲜花,有40%是红色的,有60%是黄色的;姚明投篮的命中率是46.8%;一件衣服的棉材料的含量是80%;一个班级的出勤率是90%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向学生讲解,一点一点灌输这种关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悟,自己的语言把百分数的意义讲得透彻,讲得灵活,因为生活需要数学的眼光去发现,数学的思维模式去始终贯穿于生活。教师在教给学生具体、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同时,更要大胆尝试和引导,引导孩子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用一颗激情和火热的心去迎接数学中的种种问题,克服数学中的困难;教给他们知识,带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遨游,乐此不疲地投身于数学的研究与探讨中,真正地理解并热爱这门学科。“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境界。

而分数和百分数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百分数仅仅表示一种关系,不表示具体的数量。如果我们通常讲:一段绳子长29%米,这堆煤有70%吨,有70%个苹果等都是错误的,在教给学生做选择或判断的时候,必须明确百分数是一种关系,它不能带表示计量的单位名称。如果这样说是正确的:陆地的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21%,我国发射人造卫星的成功率是100%。在这里我想稍做一点解释:语文中常提到倍数和分数。表示数目减少,一般用分数,表示数目增加,一般用倍数。可我们数学中,我认为有些区别,表示数目减少,也可以用分数,也可以用百分数。如:今天看节目的人数比昨天减少了1/5(20%),减少了――不包括单位“1”的量即昨天看节目的人数,意味着今天看节目的人数减少了,减少到单位“1”的量,即昨天看节目的人数的4/5(80%)。今天看节目的人数比昨天增加了100%,――增加了不包括单位(“1”)的量,昨天看节目的人数。如果改为:今天看节目的人数是昨天的200%,这意味着今天看节目的人数增加了,增加到单位“1”的量即昨天看节目的人数的200%,也就是今天看节目的人数是昨天的2倍。而这里的2倍恰恰就是200%倍,由上面的例子更容易得出结论: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三、浅谈“1”的问题

1.如果另一个数是单位“1”,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实际就是求一个数占单位“1”的百分之几,或几分之几。

2.生活中的百分数有时小于100%或等于100%,比如说:种子的发芽率,产品的合格率,班级的出勤率,小麦的出粉率,可能小于100%或等于100%;生活中的百分数有时大于100%,比如说:老师布置了10道题,小明完成了15道题,小明完成题目占布置题目的150%,就大于100%;小麦比去年增加20%,今年是去年的120%,大于100%;棉材料占衣服材料的80%,涤纶材料占衣服材料的20%,果汁的质量占总质量的100%。教师在解决这些问题要有意识地强调“1”的重要性和如何选择“1”。

在百分数的认识中,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相转化,百分数的简单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对于今后的百分数应用题有很大帮助,对以后涉及的利息、成数及折扣的问题都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问题,体会数学价值这也是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品质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及教育制度的改革的不断推进,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有耐心,要做学生的知心人,教育学生教师要细心,而且要有事业的决心。下面就此四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的耐心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一、耐心

一是耐心引导,关注学生的意志品质。不少学生对数学的印象是枯燥、难懂,教师则信奉“严师出高徒”的古训,对待学生的学习缺乏耐心细致的引导,造成一部分学生讨厌数学,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更谈不上使学生具备克服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的意志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考虑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意志力,注意给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有机会经历克服困难的学习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既获得成功的体验,又有面临挑战的机会和经历,从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持之以恒、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应该有足够的耐心。

二是耐心辅导,关注后进生的发展。后进生是迟绽的花蕾,是待开的资源。后进生是相对的,是变化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后进生,后进生是可以转化为好学生的。那么,如何转化后进生呢?对后进生要充满爱心,只有热爱后进生,才能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这就是说,对后进生要动之以情,要细致耐心地进行辅导,使他们的心在温暖的关怀中渐渐融化,点燃他们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

三是耐心答疑,培养学生好问的学习习惯。高中数学是基于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在提出问题的前提下解决问题。其实,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认真、细致、耐心地回答好各种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使每一位同学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够得到满意的答复,甚至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古怪的莫名其妙的问题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千万不可敷衍了事,更不能置之不理。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在答疑上多花时间、多下功夫。

二、知心

当你在作业反馈或单元测试后发觉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想温故而知新时,它已失去了知识的新鲜度也对教学时间提出了更多的需求。一年级小朋友在认识“前”“后”“左”“右”的方位概念时,老师们常喜欢让小朋友上台做游戏,老师说“举起左手”“向后转”,学生在老师的号令下准确无误地做起动作。而当熟练了这些动作后,教师又说“老师说左,你就向右,老师说举起右手,你就举起左手”,逐渐对学生提高要求,发展学生的反向思维,这种训练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教学六年级教材《百分数的认识》这堂课时,对“百分数的意义”的教学设计我也实际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先让学生通过自我阅读书本,初步对百分数的意义有个粗浅认识,带着这点认识让学生打开数学课本一同说说自己所了解的百分数的意义,接着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定义:“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为百分数意义做了总结,进而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百分数,再对其中的百分数探究其表示的意义。

这样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生学得好,掌握得也好。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过程中一定得注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规律,由浅入深,逐步渗透,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做到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保质保量。

三、细心

学生做题时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美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算是非智力性错误的一种。看似是一时马虎,学生自己也极容易原谅自己,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克服粗心大意、培养严谨细致的思维品质是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并且好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首先,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教师要善于总结经验、归纳方法。比如我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想,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方法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要盲目地进行简便运算。再次,要教育学生养成验证的习惯。看所得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符合题目要求,代数式的变形是否符合逻辑,考虑问题是否全面周到。另外,对于常见的易于马虎的地方要经常性地强调,并要提出要求,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比如分式的分母不为零、对数式真数位置大于零、直线的斜率等问题。然而,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思维品质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潜移默化作用是相当重要的,老师自身的教学必须是细心的、严谨的。

四、事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