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舞蹈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舞蹈教学范文1
无论是小说、戏剧、音乐、舞蹈,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备三个步骤,开始———发展———结尾。舞蹈的容量是很小的,要想在几分钟的时间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任何一个步骤的构思,都要精心琢磨,巧妙设计,才能引人入胜,获得成功。
(一)舞蹈的开头
舞蹈有一个好的开始,就好比是一个龙头。它的优劣直接决定着观众对整个舞蹈的观赏兴趣。通常舞蹈的开始,是构思时需要精心设计的重要环节。演员怎样上场,怎样调度,而后进入怎样的画面,是先造型后分散再流动起来,还是分几部分依次出现,只需找准一个亮点,就能够引领观众继续欣赏。少儿舞蹈《小小足球迷》的开场就十分抓人,舞台中间是一条横幅“中国队加油”,在哨声人声喧闹声中,从横幅后面窜出一大群孩子,各个瞪大了眼睛左顾右盼。接着,横幅撤下,人群散开,开始了一场生动活泼、趣味十足的看球场面。一个简单巧妙的处理,把观者迅速带进耐看的场景之中。
(二)舞蹈的发展
如果说从开始到结尾是一副骨架的话,那么发展部分就应该是它的血肉,也就是舞蹈的核心。在舞蹈的发展部分,就应该把鲜活的形象、美丽的画面、动人的情景完完全全地呈现给观众,使观众畅快淋漓地享受愉悦之感。来自宁夏地区的儿童舞蹈《下雨啦》,它的核心部分———那一声来自所有人心底的呐喊,就处理得非常令人震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身披黄斗篷的孩子们仿佛在干枯的黄土地上摸爬,一双双向上托起的小手,一对对望向天空的眼睛把久旱盼雨的急迫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一声霹雳,倾盆雨下,孩子们奔跑着,跳跃着,狂舞着。黄斗篷翻转过去,露出里面嫩绿的衣衫,仿佛田野里的禾苗,在痛痛快快地喝饱,长大!从这里不难看出,这段倾心设计、颇具意义的“内核”成为极大的亮点,带给人们无尽的遐想空间。
(三)舞蹈的结尾
舞蹈的构思创作,应牢记“龙头凤尾”,好的开始固然重要,舞蹈的结尾更应该浓墨重彩,巧妙设计。好的结尾,应该是舞蹈发展过后的水到渠成,形象的升华,对意境的延伸。少儿舞蹈《石榴花》,在对服装、道具等能够为观者带来形象联想的设计基础上,着重在结尾处着力雕琢,给人们带来心灵的震颤。尾声部分,孩子们手牵手退至台后一个画架下,大家围堆成一个圆形,头上各戴上一个亮晶晶的透视晃动。远远望去,原来那是一个硕果累累的大石榴,更令人惊叹的是,“石榴”突然裂开,从里面滚出一个舞蹈着的女孩———一个活生生的“石榴仔”。观众的情绪刹那间被调动起来,随着舞蹈进入。这样的一笔画龙点睛,胜过千言万语,不仅点题,更会使舞蹈的境界上升一个新台阶。
二、抓住要点,巧妙设计
学生平时要注意观察生活,体验情感,活跃思维。总体来说,构思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舞蹈有两怕:一怕不知所云,二怕对生活的简单罗列。只看得见动作一个接一个,技巧眼花缭乱,却看不到所要传达的情绪,更感受不到它带给人的心灵震颤,这样的作品无疑是失败的,因为我们看不到它的主题。舞蹈不等于生活,他们之间的距离又近又很远。之所以我们需要舞蹈,是因为舞蹈里表现了更美好、更理想的生活。
(二)构思需巧妙
每个作品都需要编导选择独特的视角以创造熟悉的陌生。同样是表现儿童假日生活的《郊游》,比起前面的《夏令营一日》,其舞蹈构思就独辟蹊径。它的舞就是“走”。利用一块块大积木搭成各种形状,“走出”一个个小桥、山洞、小溪、山道。这些东西都没在舞台上出现,但人们仿佛就是看到了它们的形象,令人兴趣盎然、回味无穷。既满足了人们联想的期冀,又感受了艺术的美好,而这种效果正是编舞者在构思阶段就酝酿好了的。
(三)手段宜新奇
中学舞蹈教学范文2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情感表现力
引言
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在艺术表达上要求舞者具有较强的情感表现力并能够将情感融入到舞蹈作品表演的全过程。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和舞蹈动作向学生进行传授,更加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情感表现力。但也需要看到,很多高校舞蹈教师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情感表现力较为茫然,学生情感表现力提升的现实难度也相对较高。鉴于此,对高校舞蹈教学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并探寻出更好的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教学策略也显得尤为必要。
一、舞蹈教学中学生情感表现力提高概述
高校舞蹈教学中,理论知识及舞蹈动作的讲解是主要教学内容,学生情感表现力提高事宜一直以来并未得到充分关注。从舞蹈艺术的艺术表达和表现上来看,较好地对舞蹈作品进行演绎离不开情感表现力的支撑,舞者对于舞蹈动作的诠释更是会对于最终的艺术表达效果产生很大影响。新时期,高校舞蹈教学的理念出现了很大程度变化,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提高也需要成为整体教学中的基础构成。提高学生的情感表现力一方面需要让学生对于舞蹈艺术有更好的理解,另一方面则需要在高校舞蹈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进行相应调整。从具体意义上来看,在学生群体的情感表现力得到了对应提升后,高校舞蹈教学在开展上能够更为顺利,整体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也能得到很大程度提升。
二、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难点
(一)师生群体对情感表现力提高认识不足
虽然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提升较为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师生群体对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提高缺乏完整认识,学生情感表现力提高相关的教学活动也并未存在于现行舞蹈教学体系之中。某些舞蹈教师在并没有围绕学生情感表现力提高进行教学调整,学生对于自身情感表现力实际水平和短板缺乏足够了解的情形下,也无法将相关的信息反馈给教师。长此以往发展下去,教学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便会越发明显,师生群体对于学生情感表现力提升缺乏应有重视和足够了解时,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情感表现力提升的现实难度也不断增加。更为严重的是,这一状态下高校舞蹈教学的层次会显得极为单一,伴随着教学的机械性和单一性越发明显,学生情感表现力提升事宜在整体教学中的边缘化色彩也会越发浓郁,学生的情感表现力也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二)舞蹈教学方式方法较为单一
高校舞蹈教学中带有很强的机械性,这种机械性不仅体现在教学模式的固化上,更体现在教学方式方法选用的单一上。由于舞蹈教学方式方法十分僵化,课堂教学的占比相对较高,舞蹈教学中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相对较少,舞蹈教师也很难对学生的情感表现力高低与否有较好掌握。舞蹈教学方式方法较为单一时,高校舞蹈教学活动开展中也会缺乏对学生情感表现力进行提升的空间,传统的舞蹈教学法已经被证明无法为学生情感表现力提高作出足够贡献。教学方式方法上的单一性无法得到解决时,高校舞蹈教学中也很容易产生很多次生问题,整体教学效率被严重拖慢的状态下,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提高也会面临更多压力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制约,甚至会导致学生的情感表现力不升反降。
(三)学生的实际舞台表现机会相对较少
高校舞蹈教学的形式相对单一,学生在接受舞蹈教育时虽然能够对理论知识形成较好的记忆和理解并将舞蹈动作规范性的演绎出来,但衡量情感表现力的维度相对较多,很多学生在实际舞台上进行舞蹈表演时,紧张情绪的存在会对情感表现力的彰显产生负面影响。舞蹈教学与实际意义上的舞台表现间存在很大不同,特别是很多学生明显缺乏舞蹈表演经验时,对于舞蹈的理解也会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面上。高校舞蹈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学生在接受舞蹈教育时缺乏表演机会,特别是舞台表演和表现机会也是不争事实。实际表演机会的缺乏导致舞台经验的欠缺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群体情感表现力的提高,高校舞蹈教师也并没有在教学中通过特定教学活动的开展冲淡这一不利影响,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也制约了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提高。
(四)学生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存在偏差
高校舞蹈教学中往往会结合具体的舞蹈作品来进行,但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讲授和舞蹈动作示范的教学策略并不可取,教师并没有帮助学生对舞蹈作品进行理解和感悟,这使得学生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容易出现偏差,进而影响到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提高。很多高校大学生虽然能够对舞蹈理论以及基础动作进行较好地学习,但由于其缺乏舞蹈基础,对于舞蹈艺术的感知能力相对较低,在舞蹈作品理解上也很容易出现一些偏差或理解上的不充分。不同的舞蹈作品会带有不同的情感诉求,舞者在进行舞蹈作品演绎时的情绪,动作,面部表情等也会对舞蹈作品的情感表现力高低与否产生影响。但较好进行舞蹈作品演绎的前提是对舞蹈作品创作背景,情感特征等有一个较好感知,高校舞蹈教师在教学中一直忽略了对学生舞蹈作品感知及理解能力的培养,这不仅使得学生对舞蹈作品的情感化理解能力相对较低,学生的情感表现力在这一状态下也很难得到有效提高。
三、高校舞蹈教学中更好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建议
(一)提升师生群体对情感表现力的认识
高校舞蹈教学中进行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提高首先要让师生群体对情感表现力提高有较好感知,特别是高校舞蹈教师,其对学生情感表现力提升有了较好认识后才能在教学中进行对应的情感表现力提高尝试。舞蹈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进行学生情感表现力理念的融入,更加要对学生的情感表现力实际水平有较好感知。在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表现力提高进行教学努力与尝试时,学生群体也要增进对情感表现力提高的认识并积极对教师进行的教学调整予以配合。在这一进程中,教师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并定期进行教学反馈的搜集、整理与分析从而进行学生情感表现力提高策略选用上的微调。通过提升师生群体对情感表现力提高的认识,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情感表现力提高的内在环境可以得到优化,将与之相对应的一些学生情感表现力提高办法尝试在实际应用上也能更为顺利。
(二)多元化舞蹈教学方式方法
高校舞蹈教学活动的开展会受到教学方式方法选用上的影响,且这种影响会蔓延到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提高上。为了更好在舞蹈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表现力进行提高,舞蹈教师就需要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多元。例如舞蹈教师可以将互动教学法引入并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开展之中,通过在舞蹈动作示范教学中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发现学生群体在舞蹈动作学习以及情感表现力提高上存在的不足。教师也可以对小组合作学习法进行应用,并通过合理地设置学习小组让整体教学更加具有层次性。高校舞蹈教学中对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提高不能对某一种或某几种教学方法进行过度应用,特别是学生情感表现力高低与否时常出现变化,常规教学活动的开展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时。舞蹈教师应当结合学生情感表现力实际水平,情感表现力提高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多元化调整及应用,从而使得舞蹈教学可以更为灵活。
(三)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舞蹈表演机会
舞蹈表演机会,特别是在舞台上进行舞蹈表演的经验对于高校舞蹈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提议,更可以促进学生情感表现力的不断提高。高校舞蹈教学应当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特别是要注重将舞蹈教学活动有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高校舞蹈教师可以借助教学方式方法多元的契机开展一些更为多样的舞蹈教学活动,并让学生能够通过此类教学互动的参加积累一些其它的学习经验。高校舞蹈教师也可以通过定期举办舞蹈表演或汇演活动,让学生能够有登台进行舞蹈作品表演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创设一些登台进行舞蹈表演的机会,更要观察学生在台上的舞蹈演绎表现并进行相应的教学化分析。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特别是在情感表达上存在的一些不足,教师能够制定更为有效的情感表现力培养与提高策略。伴随着登台进行舞蹈表演机会的不断增加,学生对于情感表现力也能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这也能够降低教师在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上的压力,并增强一些情感表现力提高策略的实际应用效果。
(四)引导学生进行舞蹈作品的情感感知
学生对于舞蹈作品的情感感知能力依然处于较低水平,这也是制约学生情感表现力提升的因素之一。新时期,要想在舞蹈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表现力予以全面提高就需要让学生对舞蹈以及特定舞蹈作品有一个更好的感知。例如在围绕某一民族舞舞蹈作品进行舞蹈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将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其表达的情感内涵向学生进行讲述。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舞蹈名家示范视频向学生进行展示并进行优秀艺术家情感表达技巧的运通解读。在具体的舞蹈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也要帮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调整,表情的调整与运用等进行舞蹈作品情感内涵的感知,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进行舞蹈学习时对特定作品有更为全面的了解。一旦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情感化分析及感知习惯,并在进行舞蹈作品赏析时主动地进行情感感知,高校教师便能够更为轻松地对学生情感表现力进行提高。
中学舞蹈教学范文3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舞台表现力;培养措施
一、调整舞蹈教学课程的教学结构
传统的舞蹈教学比较注重对学生舞蹈技巧的培养,高强度的舞蹈技能训练常让学生在机械的舞蹈动作中渐渐失去了对舞蹈的乐趣与兴趣。因此,高校舞蹈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调整舞蹈教学课程的教学结构侧重点,将舞台表现力的训练内容有效的与舞蹈技能训练相互融合,让学生在情感和肢体得到同步的释放,进一步帮助学生真正意识到舞台表现了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教学结构的设计,在学生对舞蹈学习的不同阶段中,对其舞台表现力做出针对性的分析和评估。避免在舞蹈表现力的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课程训练强度的不均衡。不仅如此,评价体系的构建也是教学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总体来说,评价体系是对教学方向和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规范的一种方式。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首先,舞蹈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日常训练与对舞蹈动作学习的具体表现进行融合评价,其次,通过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的具体舞台表现能力掌握情况进行评估。例如,舞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对舞蹈视频中的内容,与自身的舞台表现力情况进行对比和评价,继而帮助学生清楚了解自身学习情况,也让每位舞蹈教室清楚认知每位学生对舞台表现力的具体掌握程度。
二、革新高校舞蹈教学的教学理念
舞蹈教师在学生的整个舞蹈学习生涯中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想要提高高校学生的舞台表现力,高校舞蹈教室对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专业水准的不断提升也是十分重要的。与此同时,舞蹈教室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树立正确积极的舞蹈育人观念,才可以对舞蹈提高统一和深刻的认知,进一步形成自身对舞蹈的独特领悟力。但现阶段我国高校在舞蹈教育方面的培养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大部分老师过于之中学生舞蹈基础技能水平的培养和提升,认为通过反复机械的动作练习来提升学生的舞蹈水平,这种教学效果缓慢且有所偏差的教学理念,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开放性发展,甚至是导致舞蹈教学的艺术价值被埋没。因此,为了进一步改善高校舞蹈教学的教学理念,高校舞蹈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革新,反思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不足,重视对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培养,将这样的创新舞蹈教学理念切实融入到舞蹈课程的相关教学活动当中,帮助学生进一步全面提升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
三、加强学生对舞蹈内容上的演绎
很多舞蹈教师都会认为舞蹈课程是一门以技术为主的课程,但实质上,舞蹈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来深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对舞蹈技能做出熟练的应用和掌握。为了解决部分高校忽视理论知识教学的问题,需要让学生深刻认知舞蹈内容中表现力的重要性。每个舞蹈动作都是对舞蹈内容的理解,并具有自身独特的意义,这也是很多经典舞蹈作品在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衰的原因,通过对舞蹈内容的演绎和表达,深切传达作者自身内涵的同时,也将自己所蕴含的情感能力进行了针对性表达。这种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时间的洗涤下愈发熠熠生辉。因此,学生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对自己所表演的作品内容进行细化的了解,才能与舞蹈创作者的真实意图形成共鸣,继而在舞蹈内容演绎的过程中更加的饱满。高校舞蹈教师需要在舞蹈课程培训前,系统的帮助学生了解舞蹈创作背景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让学生在内容的理解上做出意义内涵的深刻理解,进行舞蹈内容上的二次创作。舞蹈艺术所表现出的意义和情感常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情感有所不同。想要达到舞蹈艺术的更高境界,就需要形神具备的领悟舞蹈内容的真实内涵,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的动作和环节上的展示。只有将自身情感有层次的融入,才可以充分体现出舞台表现力,继而展现舞蹈的魅力。这也是学生需要对舞蹈内容进行理解和演绎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在对舞蹈内容的演绎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避免舞蹈的表现形式过于单一化,需要帮助学生丰富自身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将实际生活内容与学习进行有效的结合,积极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元素融入舞蹈内容中,并包含情绪的形象生动的演绎,才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对于舞蹈表演以及舞台表现力的热情。从根本上提升舞台表现力所为学生带来的正面影响意义。
四、结语
中学舞蹈教学范文4
【关键词】舞蹈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舞蹈是人们在自然活动的基础上对人类活动、生产劳动、娱乐等动作的加工提炼,用规范化、有节奏的动作,通过人体的手势、动作姿态、造型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舞蹈教学作为我国教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创新则成为当下应对挑战的制胜法宝。所以,在我国的舞蹈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目前我国舞蹈教学的现状
(一)学校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认为专业课的开展才是教学的重点,所以学校将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专业学科的建设中,从而忽略了舞蹈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实际舞蹈教学资源欠缺,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舞蹈教学课程的有效开展,同时也严重影响了舞蹈教学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作用的发挥,进而对学生造成严重的损失。(二)教学方法不当,师资力量薄弱。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教学方法理应顺应时展的趋势,不断创新,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很多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和方法,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样的墨守成规无疑会挫伤学生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的主动性。同时,学校具有专业舞蹈教学能力的教师少之又少,且在部分学校甚至出现专业课教师兼任舞蹈教师的情况,这使得学校舞蹈教学的开展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
二、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遵循的原则
(一)可操作性原则。在舞蹈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应遵循可操作性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方式方法要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并且必须保证方法可行;在舞蹈创作类型、背景音乐选择方面,也要有充分的依据,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兴趣开发原则。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舞蹈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有学习的欲望和动力,才能充分调动起思维、记忆等多种学习因素,进入到最佳的心理状态,迸发出舞蹈创新思维的火花。相反,如果学生对舞蹈学习缺乏兴趣,那么他们就没有学习舞蹈的欲望,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导致他们连基本的舞蹈训练都不愿意去做,舞蹈创新就无从谈起。所以,在舞蹈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通过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唤起学生学习舞蹈的欲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三)尊重个性原则。大千世界里,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由于生活环境,语言风俗等的不同,每一名学生在兴趣爱好、习惯特长和个性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有实验结果表明,学生的个性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同时必须摒弃传统的满堂灌、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在充分了解学生个性和舞蹈功底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案,以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舞蹈学习中有所收获和成长。
三、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通过舞蹈教学,学生参与模仿、表演、欣赏,获得感受、体验、理解、鉴赏舞蹈的美的经验,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形象思维得到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由此可见,舞蹈教学在开发学生潜能与创新能力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时期,要大力开展舞蹈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学校要重视舞蹈教学的作用,合理安排舞蹈课程。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舞蹈的创新发展是舞蹈艺术永葆魅力的迫切需要,也是舞蹈艺术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必须重视舞蹈教学的作用,合理安排舞蹈教学课程,以更好地促进舞蹈教学的开展,更好地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舞蹈教学课程安排,需要从两个方面作出优化:一是确保舞蹈课时数量;二是提升舞蹈创编课程在舞蹈课时中的比重。相对于舞蹈理论课程而言,舞蹈创编课程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教师要积极优化教学方法,同时提高自身水平。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我国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新时期,教师必须打破旧的教学模式,积极优化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增加学生的艺术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舞蹈创造等。除此之外,教师也要积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特别是要提升自身在舞蹈创编方面的素养,从而为学生舞蹈创编的学习和实践提供更好的建议。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需要重视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消除学生畏惧、胆怯的心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去创造,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三)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教师在舞蹈教学的开展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那么舞蹈教学常常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耐心地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其解决问题,而不能对学生置之不理,态度冷漠。比如,有的学生常常天马行空地幻想,或是异想天开,此时教师不应该制止,而是鼓励学生,因为这也是创新的一种表现形式,一个人只有敢想,才有能力去创造。由此可见,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兴趣,不仅能够推动学生提升参与舞蹈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四)在舞蹈创编过程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开展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课上,教师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讨论氛围,把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能够针对某一舞蹈作品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认识、分析、理解和鉴赏舞蹈的能力会得到很好的锻炼。此外,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还可以使每个同学都能够进行大胆想象和创造,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结语
综上所述,舞蹈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但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并不是标杆立影、一蹴而就的短期。新时期,舞蹈教学在积极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应自觉摒弃传统“尊师重道”的师生理念,积极优化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开展小组合作等,以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我国舞蹈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轶瑾.高校舞蹈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大众文艺,2015,18:221~222
[2]孙涛.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5,12:132,99
[3]卫志强.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J].大舞台,2015,3:190~191
中学舞蹈教学范文5
摘 要:舞蹈是艺术之一,是于三度空间中以身体为语言作“心智交流”现象之人体的运动表达艺术,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而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表现欲望尤为突出,舞蹈可以丰富学生生活,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知,提高学生身体协调能力,提升自身素质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丰富课余生活。
关键词:舞蹈教学;艺术表演力;中学生
前言:舞蹈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创造美的一种艺术。中学教学中的舞蹈教学,不但是让学生了解舞蹈中的美,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表演能力,教师要通过对学生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来提高学生基础表演能力、艺术的情感表达,更需要舞蹈教师通过实践舞蹈艺术表演,更有效提升中学生综合能力和学生审美能力。舞蹈艺术表演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对舞蹈艺术产生浓厚兴趣,更能使学生自信心增加。
一、舞蹈表演教学中的艺术特点
1.舞蹈表演教学的艺术目的
舞蹈表演教学不是单纯的让我们舞蹈教师传授学习者表演技能,而是希望我们的舞蹈教师对学生通过对舞蹈表演艺术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身体协调、情感协调、舞蹈动作协调[1]。但是我们需要注意,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不同,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舞蹈表演艺术能力的时候,更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色与风格,舞蹈教师要尽可能使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的个人情感与舞蹈动作有效结合,这样才能表演出真正的艺术。对于中学生学习舞蹈来说,中学生学习舞蹈表演的训练过程中,自身对舞表演艺术的理解以及对舞蹈动作的审美界限,还有舞蹈内涵、艺术行为等进一步深化,有效做到学以致用。另外,通过地舞蹈表演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自身素养以及对艺术的感知,还能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定义美的东西都是我们舞蹈教学的目的。
2.舞蹈表演教学的艺术原则
舞蹈表演教学的艺术原则其实就是循序渐进以及在旧模式舞蹈表演教学中不断的创新。
舞蹈表演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不是一成不变,更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的发现、不断的积累、不断的训练,“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是一个坚持不懈长期努力的教育过程[2]。如何充分培养出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积极性进行自我意识开拓与创新,使舞蹈的表演和编排更加新颖,是我们的舞蹈教师所思考的问题。一点一点的深入,加强训练强度,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教育方法,可以有效和积极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的能力,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愿意学习舞蹈,热爱舞蹈,为投身舞蹈表演艺术的行业和事业起到重要促进发展作用。
二、舞蹈教学中学生艺术表演力的培养
1.我们舞蹈老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在学习舞蹈表演艺术审美的特征以及意识。
舞蹈不仅仅是一门表演艺术,更是一门审美艺术,它有着独特的美学特点和美学规律。所以,在舞蹈的编排上以及舞蹈教师在传授舞蹈中,如果要想更深一步的领略舞蹈内涵、掌握舞蹈表演艺术以及便排出更优秀的舞蹈、把我国的舞蹈风采更好的展示出来,就需要要了解舞蹈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和表演规律,这是舞蹈教学中的特点[3]。舞蹈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舞蹈表演艺术的形象性;舞蹈表演艺术的能动性;舞蹈表演艺术的虚拟性。
2.运用现在科学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进行课堂的日常教学。
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舞蹈教学只能通过传授者即我们的舞蹈教师来完成,学生进行舞蹈学习,对于舞蹈的理解、审美的理解显示出局限性,而通过科学的多媒体网络环境对舞蹈的教学可以起到更大的作用。
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学习舞蹈的编创、赏析、舞蹈的产生和历史以及发展、对舞蹈技能等课程的观看和自我理解,可以充分理解舞蹈家的舞蹈风格,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我欣赏能力和了解经典舞蹈作品的意识,让学生可以站在舞蹈历史舞台的高度,作为一个观赏者和欣赏着的角度,学生在对舞台舞蹈中的表演、舞蹈中的音乐、舞蹈中的服饰、舞蹈舞台、舞蹈灯光、等一系列能力的发展。从而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现代化舞蹈人才。当然,舞蹈教师也不能完全废弃以往旧模式教学中的教育理念,毕竟还是要通过舞蹈教师的言传身教,才能使舞蹈教学得到进一步发展,现代多媒体在舞蹈教学中只是起到一个工具的作用,使舞蹈教学能更轻松的完成,而不能替代舞蹈教师的位置。
3.通过舞蹈舞台表演经验的积累注重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舞蹈表演,就是要在舞台才能进行与完成,所以,舞台上的表演经验对舞蹈表演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很明显,这也是我们舞蹈教师需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为积累学生表演经验与想象力打基础。例如:进行影视类的表演实践、话剧类的表演实践等等。
在舞蹈的编排和舞蹈舞台的表演中,想象力和创造力是舞蹈编排和舞蹈舞台表演中的作用和能力的提升与创新重点。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学生的接受能力变强,想象力增加,创作力更加合理,对于学生对舞蹈的自身理解能力以及表演能力和身心全面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4.舞蹈教师需要自我提升以及学生对于舞蹈教学的重视
以往舞蹈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往往只有几种甚至一种舞蹈进行教学,学生没有了新鲜感,自然对舞蹈没有了兴趣,舞蹈教学也就得不到重视,如此恶劣循环,使舞蹈教学发展不前。
舞蹈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了解,只有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舞蹈,才能让学生对舞蹈感兴趣,从而使舞蹈教学更好的完成,加上运用科学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舞蹈的历史、发展,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创作与学习,不能让学生认为舞蹈教学实际就是一个放松身心的过程,而是让学生了解,通过对舞蹈的学习,可以提高自身素养、对美的认知,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5.以文化素质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
文化素养可以通过舞蹈充分表现出来,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内涵可以使舞蹈的艺术表现里得到提升,因此教师要注重对中学生的文化培养,特别是对于我过传统文化的了解,这样才能在舞蹈中体现出中国舞蹈艺术所具有的独特的内涵[4]。
6.坚持对学生人格与心理的培养
舞蹈在一定程度上受舞者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影响,积极的人生观与世界观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能够让观众产生比较强烈的感受。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的个性与特长,让学生通过舞蹈的形式表达出独特的属于自己的舞蹈内涵。这些都能够促进舞蹈的艺术表演力。
结语:近些年来,我国社会发展的脚步日趋加快,国民都会让你干活水平不断加强,人们的审美能力以及个人素质也在相应提高,所以对于舞蹈表演艺术的加强更有了更高的要求,如此,我们舞蹈教师应该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对学生学习舞蹈的表演能力进行加强培养,才能提高舞蹈教育的水平,更深入推动吴国舞蹈表演艺术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韩淑英.民族舞蹈艺术与技巧[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s2).4
[2] 余蓉.试论《舞蹈》辅修课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必要性[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7(10).6
中学舞蹈教学范文6
关键词:高职;舞蹈教学;舞台气质
舞蹈艺术是一门极富有形态之美的艺术,舞蹈者在舞台上所体现出来的魅力和修养不单单是反映舞蹈者的舞蹈功底和技术水平,更为重要的是舞蹈者所散发出来的艺术修养以及情感思想的表达。在高职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舞蹈气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舞蹈功底和艺术涵养。
一、气质的内涵
培养学生良好的舞台气质,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明白何为气质?在你汉语词典里对于气质的解释就是:“人的心理、生理等素质。”由此可见,人的气质可以分为“内在气质”和“外在气质”。同样的道理,舞台气质也是有“内在气质”和“外在气质”两部分构成。所谓“外在气质”主要是指舞蹈者的精神面貌,它包括舞蹈者的装束、姿态、动作以及表情等方面;而“内在气质”相对来说就较为复杂,它不仅仅要求舞蹈者有深厚的舞蹈功底,而且还要求舞蹈者具备精湛的艺术修养和丰厚的文化功底以及德才兼备的艺术涵养。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气质,犹如他本人所具有的性格,例如有的人性格内向,那么他在舞蹈领域里所散发出来的气质给人就是宁静安详的感觉,而外向的人所表现的性格就是个性张扬,热情激昂。因此他们在舞蹈时就是富有活力和生命力。因此一个人的气质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它会随着后天条件的影响下而逐渐改变。早在张载老先生的《张子全书・语录钞》一书中就有提到:“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意思就是说一个人经过不断的学习,就会使原有的气质发生变化。张载老先生他认为人的气质是先天与后天的统一、内在与外在的统一、率真与理智的统一。人的气质会受后天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舞蹈者可以经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从而达到外在的形态美与内在的气质美的完美结合。本文通过培养高职舞蹈学生的外在形体美以及内在气质美进行阐述,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舞台气质”。
二、培养学生的舞蹈形态之美
舞蹈是通过动作来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在舞蹈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舞台气质”,学生在学习舞蹈过程之中首先必须要掌握好舞蹈的基本功,也就是练习舞蹈学生所必须掌握的舞蹈的舞姿之美、节奏之美以及神态之美。需要学生要学会通过领悟教学中所学的舞蹈,与舞蹈创作的作者产生共鸣,进而才能使舞蹈之美体现在自己本身。
(一)舞蹈的舞姿之美
舞蹈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而表达情感思想的艺术,因此,舞蹈形态美必然是舞蹈艺术美感气质的基本要求,可以这么说一个完美的舞蹈离不开它在过程中所表现的造型美,否则它将丧失了舞蹈艺术之美。在舞蹈教学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做到舞蹈造型的基本形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舞姿”。这些富有创造性的舞姿,要按照所表达的内容需求,通过舞蹈步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把它成为一种舞蹈“语言”传递给观众,通过这样的心灵上的沟通去给观众表达某种情感,或传递某种信息,让人们在观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舞蹈的魅力,触发心中之美感并与舞蹈者产生共鸣。舞蹈“语言”结构通常是利用肢体动作来表达舞蹈情感的,因此,在学生舞蹈动作规范化的基础上,要一定要让学生把舞蹈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和动作完美结合,进而使学生们的舞姿更富有感染力与表现力,把舞蹈艺术在学生的舞姿中发挥淋淋尽致,才能激发学生自身的气质之美。
(二)舞蹈的节奏之美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舞蹈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它与音乐是无法分开的,任何一种舞蹈都是具有极强的节奏美,在音乐中感受舞蹈的节奏,在舞蹈中感受音乐的情感,这才是我们所说的“舞歌相应”道理。舞蹈艺术其本身就赋予了它的节奏之美,在表达情感上虽不能像文字那样直接抒感,但都是可以根据舞蹈的形体节奏强烈的表现出来。
(三)舞蹈的神态之美
神态美是舞蹈中最高的形态美感,也是学生在练舞中常常最难掌握的,它主要是舞蹈本身的主人与舞蹈者用艺术的想象力通过加工在舞蹈中表现出的思想境界和艺术特色。在舞蹈气质中,所最能表达的就是舞蹈的神韵之美,它往往能体现一个舞蹈者的领悟能力和审美能力,因此,舞蹈的神态美是培养学生在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气质的关键所在。
三、培养学生的内在气质
情感的表达往往是影响舞台气质的关键因素。首先,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的分析和表达一个完整的舞蹈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掌握动作要点。情感的准确表达需要大量的情感体验,因此,学生要必须坚持练习舞蹈,并通过自己的舞姿感受舞蹈的编导者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并发挥在自己身上。其次,学生也可以间接的体验情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形态优美且富有感染力的舞蹈让学生们去欣赏,并帮助学生解剖其内涵,让学生间接的体验丰富的情感思想,从而使学生在提升舞台气质上更进一步。最后,丰富的演出经验是最有利于培养学生情感思想的表达,在每一次的舞蹈比赛和舞蹈演出中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宝贵的实践经验。学生只有在真正演出时才能发挥自己精湛的舞姿和情感思想的流露,并能很好的体验舞蹈编导者所抒发的审美艺术,进而使舞蹈中所表现的感染力传递给学生。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修为
良好的艺术修为是培养学生舞台气质的根本。学生不仅要掌握舞蹈的形态之美,更要求提高对文化素养的提高,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生们在舞台上的直接反应就是能够压得住台面,要有强大的气场,因此教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舞蹈的欣赏水平和艺术修养。
五、总结
总而言之,在高职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舞台气质上应从多方面考虑,学生要想深入的理解舞蹈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就必须在学习舞蹈时注意教师所提出的细节,注重每个舞蹈动作、舞蹈动态,多多加强舞蹈练习,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进而培养出优雅从容的舞台气质。
参考文献:
[1]丁户祜.高校舞蹈专业学生气质培养途径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214-216.
[2]田丹.浅析高职院校舞蹈教学对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意义[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05: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