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服务器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服务器实训总结范文1
1电子职校计算机公共实训室建设及运作现状
计算机公共实训室计算机专业方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计算机语言类、计算机动画、数媒类、计算机网络、网站类等等教学任务以及周五的选修课,另外还接待一些计算机之类的等级考试和技能比赛。因此,公共实训室管理是否完善会影响到电子职校的实训课上课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给学生提供的网络环境状况和学校的网络化程度,其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实训室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内容十分广泛。其中有几块一直是各个学校管理的难点。
首先是“学生操作行为管理”这块。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在个人行为上自我约束力较弱。笔者在电子职校担任10年计算机专业教师以来,上级实训课的管理一直是个重大课题。管理难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上机课里,学生操作的自由度比较大
由于一人一机,U盘的普及,中职学生在实训室上课时更容易不按教师指定的内容操作,而是凭自己的兴趣、爱好操作。教师在上面上课,学生在下面系统自带游戏等情况现象非常普遍。这样会极大地影响计算机实践课的组织和课堂纪律,更严重的是学生没有学会应该掌握的技能。
1.2 计算机专业类中职生中,部分人存在着滥用计算机技术,上课捣乱的情况
电子职校在搬迁前几年,就存在着学生滥用计算机技术破坏上课的情况。比如用软件计算本地管理员口令,共享资源考试作弊;在服务器上放木马诱使教师运行,远程控制教师机;利用系统输入法和远程端口漏洞及其他漏洞登录服务器,在服务器交作业的文件夹里乱删、捣乱、利用系统漏洞关闭实训室教师教学管理软件(极域)等等。这些学生在尝试成功后,又把“经验”到处传播。给专业教师的上课纪律造成了巨大的不稳定。
其次是“机房资源有效利用”这块。目前中职学校实训室已经基本实现了局域网化,一个教室就是一个局域网。学生交作业,教师布置任务都是在局域网的文件服务器上。但是这种布局有个弊端:每个的实训室的局域网是独立、分隔的。这个实训室的资料,教师如果在其他实训室想访问就不行了。为此,很多教师不愿意临时换实训室;为了能在不同的实训室上同一个内容的课,不少教师都在每个实训室里存放同样的内容;在复制的过程中,U盘病毒又开始在服务器上传播。
2实训室域控制器管理特点及优势
搬迁到丁桥校区后,学校在实训室“软环境”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在公共实训室的管理上使用了微软的域控制器环境对客户端进行管理。
所谓域控制器环境指的是一个局域网中至少有一台服务器负责每一入网络的电脑和用户的验证工作,相当于一个单位的门卫一样,称为“域控制器”。域控制器中包含了由这个域的账户、密码、属于这个域的计算机等信息构成的数据库。当电脑联入网络时,域控制器首先要鉴别这台电脑是否是属于这个域的,用户使用的登录账号是否存在、密码是否正确。如果以上信息有一样不正确,那么域控制器就会拒绝这个用户从这台电脑登录。不能登录,用户就不能访问服务器上有权限保护的资源。
应该说域控制器环境跟以往的对等网环境相比,优势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权限管理集中、管理成本下降。
(2)安全性能加强、权限更加分明。
(3)账户漫游和文件夹重定向。
(4)策略划分清晰、授权管控不一。
3打造渗透7S理念的实训室域控制器“软环境”
在域控制器环境规划之初,我就着力将7S管理理念渗透到域控制器环境的部署中去。在规划7S管理理念起源于日本,并在日本企业中广泛推行。7S管理的核心理念共有7个。尤其是安全(safety)和节约(save)整理(Seiri)素养(Shitsuke)这四个要素跟本文提到的实训室域控制器环境构建紧密相关。
我认为,在设计和部署域控制器环境的过程中,增强7S理念的渗透,对有效使用学校硬件设施,增强维护的快捷性,提高硬件的利用率将有着莫大的促进作用。
一个完善的实训室域控制器“软环境”将包括域控制器服务器组、域客户端的配置、域控制器维护团队三方面构成。
3.1 域控制器服务器组的组建
部署思路如下。
(1)突出“安全”的理念。域控制器服务器是全域的核心。必须保证在任何时候服务器的运行正常,因此很有必要在主域控制器服务器的“身后”做一个备用域控制器。当第一台域控制器服务器发生故障时,“自动”由第二台域控制器服务器接管网络。同时在安全防御方面,两台服务器安装小红伞杀毒软件和360安全卫士,进行病毒扫描和系统补丁升级。此外在系统备份方面,要有定期备份服务器和灾难性恢复的预案。
(2)突出“节约”的理念。目前电子职校计算机专业公共实训室共有11个。每个实训室是一个小的局域网。然后11个实训室是一个大型局域网。到底是构建11个小的域环境还是构建一个超级大(11个实训室)的域环境这两个方案上我我选择了后者。因为从维护成本上来说,第二个方案更加容易维护,可以大大节约维护成本:只要在一个服务器上配置,整个实训综合楼的计算机公共实训室就“活”了。此外,为了鼓励教师节省资料存放空间。避免重复存放,设想给每个教师开设个人漫游网盘。
3.2 域客户端的配置
客户端首先必须加入域控制器。然后,要将客户端的计算机名和登录用户名一一绑定。实现禁止一个用户名多机登录。
3.3 域环境下的运维团队的打造
域环境的长期运行离不开一支敬业的实训室运维团队。在域环境下管理员团队应该由这五部分构成:实训室管理员(负责平时实训室的运维,硬件故障的报修);域管理员(负责域控制器维护);网络管理员(负责网络连通);实训教师(负责实训室日常使用及实训室问题第一反馈人);学生管理员团队(负责域环境中调试,简单故障的排除)。
在域环境管理团队的建设中,核心理念是“整理”和“素养”。
对于实训室管理员、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来说,由于它们管理大量的设备、线缆、及软件配置,因此注意“整理”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平时的实训室管理中,勤贴标签,勤记笔记,物品摆放有序这些习惯必须一直保持。同时作为实训任课教师,必须管理好自己的课堂,积极跟管理员们反馈。只有这样才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对于学生管理员团队而言,最为重要的是“素养”。由于学生自身的不成熟,比如做事情三心二意、缺乏耐心、运用网络技术开恶意玩笑等等毛病,在管理员团队的建设中必须逐一克服。
4结语
在搬迁丁桥新校区的近一年里,计算机公共实训室的建设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的很多内容,已经经历过实践获得了成功,而在实践中,我对7S理念在实训室管理中的应用也有了更加深层次的理解。今后,我们应该不断总结、实践和探索,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使中职公共实训室的建设得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服务器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发动机;故障;诊断训练;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U4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4-0054-01
作为汽车结构的心脏,发动机在汽车系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系统集信息、多媒体、数据库、通讯于一体,为发动机故障的科学诊断提供了实训平台。要对发动机进行故障的诊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发动机的总体构架是什么样的,发动机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通信系统的功能、作用分别是什么。只有搞清楚这些问题,才能对发动机系统功能故障做进一步的剖析。
1 发动机系统构架
1.1 总体构架
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网络教学系统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多媒体显示系统、学生工作站、测试面板、教师服务器和排故发动机。多媒体显示系统能够显示图像、文本等信息,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学生工作站可供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测试面板用于显示发动机维修诊断的各种数据信息,便于教师和学生分析研究。排故发动机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发动机的故障进行实际操作演示,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到诊断排除的方式方法。教师服务器是系统的中心控制器,它与学生工作站的联系比较密切。
1.2 硬件系统
排故发动机、教师服务器、测试面板、多媒体显示系统这些都属于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网络教学系统的硬件配置。虚拟故障控制器是一个功能性的模块,它是由继电器和相关电路组成的,它能够根据指令设置路线故障传送到教师服务器上。在测试面板上设置有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原理图,并在主要的线路上有测试点,学生可以根据面板上的测试点对故障进行诊断。测试面板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进行故障的分析,方便学生锁定发动机故障部位。
1.3 软件系统
现在的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系统配备的软件都是科技含量、信息含量很高的现代化仿真软件,软件配备了教师管理的部分,可以对学生工作站、测试面板、多媒体显示系统等进行控制和管理。教师可以根据软件的虚拟故障控制器了解发动机系统线路连接点的信息,进而判断线路的状态,亦可以通过软件对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执行器、电控单元传感器等设置或排除各种故障。学生也可以通过软件对教师设置的故障进行诊断排除。此外,软件还配备很多附属的软件,例如通讯管理软件、多媒体管理软件、实训指导软件等,这些软件互相作用,共同发挥作用。
1.4 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它是在计算机与终端设备之间进行的数据通信形式。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网络教学系统的通讯数据到最后都会回归到教师服务器中,教师服务器与学生工作站之间靠以太网进行连接,这样教师服务器能够对学生工作站进行控制,学生工作站的各项内容教师都可以看到。学生工作站的程序启动时,教师服务器也会随之启动,它们之间可以同步进行。排故发动机与教师服务器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之间相互传输信号,相互促进。排故发动机的虚拟故障控制器与教师服务器连接,将信息转换后传输给教师服务器,供其参考使用。而教师服务器向虚拟故障控制器发送信息,对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进行故障设置。这样的方式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2 发动机系统功能故障诊断措施
2.1 系统控制,进行示范操作讲解
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系统操作方便,教师可以利用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配备的的原理图对学生进行发动机各个部分的讲解。比如发动机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解析、各个零部件的功能及其对发动机的影响。教师利用这个平台进行讲解能够将实物与原图对应起来,比较清楚明了。高职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弱,单纯的学习不能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教师通过对系统进行控制,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示范讲解,既减缓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又激发了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故障学习的兴趣。
2.2 媒体应用,利用软件检测故障
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系统配备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比较先进,教师可以运用实训指导软件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故障诊断、排除的方法。例如发动机无法点火,可以先对发动机的油箱进行检查,看看是否是缺油造成的。其次检查发动机启动系统中的电路,看看蓄电池、启动电机是否正常。然后,检查火花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是否是因火花塞受潮引起的发动机故障。实在不行,接着检查,看看发动机的燃油系统是否正常。这些步骤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一目了然,更容易理解识记。
2.3 故障虚设,强化故障诊断手段
教师服务器作用强大,既可以接收数据信息,也可以通过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仿真软件对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进行故障的设置。教师可以设置发动机噪声大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原因的诊断分析,最后教师明确一系列的原因:节气门造成的进气通道堵塞、消音器及排气管段漏气、火花塞有无问题、发动机机角减震效果。学生通过学生工作站上的软件进行故障的诊断与清除训练,增强了对理论知识的识记以及具体的实践能力的提升。此外,还可以利用诊断仪器对故障码进行读取,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进而确定故障部位,在测试面板上对各个测试点的信号参数进行检测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2.4 平台构建,实施多元化得交流
为学生搭建一个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平台,实现多方的学习交流。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老师一个人的讲解,学生的提问也很关键。学生如果有什么不会的问题,可以通过通讯软件向老师提问,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个软件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解答,不仅课上可以交流,课间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通过这个软件提出来,老师通过实际的演示讲解。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学习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探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也是很重要的,同学之间更容易展开互动,让学生之间讨论交流,汽车维修行业有很大的优势,很多发动机故障不一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的学生能想到这一点,有的学生能想到另外一点,通过多人的集思广益,最终判断出故障原因所在。这样能为学生留出足够的自由空间,让其进行广泛的探讨交流。这样多元的教学交流,通过共同参与,实现了互动。
2.5 数据分析,实现信息共享
数据分析是指采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将没用的信息剔除出去,将有用的数据进行详细研究总结的过程。虚拟故障控制器将收集到的信息传输到教师服务器中,教师将这些数据收集起来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首先要识别信息需求,教师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什么样的信息对发动机故障诊断教学有帮助,一定要搞清楚。进而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将数据转化为信息。通过数据的研究分析,教师能够得出一定的结论,针对教学的不足之处,及时作出判断,采取有效的改进方式。
3 结 语
为了更好的发挥发动机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诊断实训的网络系统,对发动机故障诊断进行实际的训练。对系统进行控制,进行示范操作的讲解,运用多媒体软件进行故障的检测,对发动机进行故障虚设,强化故障诊断的手段,构建诊断维修平台,实施多元教学交流,对数据进行分析,实现教学信息共享。通过采取这些教学措施,构建好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系统,并应用好它,实现发动机诊断维修的信息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服务器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网络操作系统;工学结合;Linux;分组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TP316.8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4-0000-02
Linux 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Teaching Research
Gao Yuan
(Computer Science,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uhan430074,China)
Abstract:"Linux Network Operating System"is a vocational college computer science student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s.In this paper,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linux teaching,curriculum objectives,training methods,teaching models and teaching methods,several aspects of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exploration.
Keywords:Network operating system;Work and study;Linux;Group teaching
Linux网络操作系统凭借其稳定、安全、可靠的优势,已经成为公认的企业信息化的最佳操作系统平台。无论是系统管理员,还是系统开发人员,都需要掌握好Linux。因此,《linux网络操作系统》已经成为本专业学生步入计算机领域的一门不可或缺的课程。
然而linux学习不同于其它课程,对于学生的基础要求较高,教学内容复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摸索总结,创新方法,积累经验,力争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一、课程目标及设计思想
本课程以网络工程和网络管理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为基础,将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融入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可以熟练的掌握网络工程中各种服务器系统的搭建,了解常见的网络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
实践教学要与实际网络工程相结合,逐步实现实践教学由实验环境向真实(或模拟)环境跃进、技术实践向工程实践的跃进,在教学中突出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了教学效果与工作岗位间的“无缝连接”。
《linux网络操作系统》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进行设计。工作过程有RedHat Linux网络环境的实现、RedHat Linux文件系统管理的实现、RedHat Linux系统管理的实现、RedHat Linux网络管理的实现、Samba服务器的设计与应用、DHCP服务器的设计与应用、DNS服务器的设计与应用、FTP服务器的设计与应用、WEB服务器的设计与应用、EMAIL服务器的设计与应用、TELNET与VPN服务器的设计与应用、MYSQL服务器的设计与应用等。
二、全虚拟环境构建教学实训环节
课程组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设计,对已建立的网络操作系统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虚拟化技术改造,实验室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虚拟化技术VMware建成了高度仿真企业项目实施环境的虚拟网络实训环境。每台学生计算机均可同时模拟3台以上的Windows、Linux服务器以及客户终端,逼真模拟了企业真实的网络运行环境,使每一个学生均可扮演整个企业网络的管理员,针对虚拟的企业网络环境快速方便练习服务器管理与配置的技能。
三、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对每一项学习情境,都以“项目说明”、“项目分析”、“知识准备”和“项目实施”四个方面加以阐述,确保学生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为驱动,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体现“教、学、做融为一体,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例如在“DNS服务器的设计与应用”这一章。
(一)项目说明
引进具体的企业项目,让学生了解DNS项目在企业中的具体需求。
(二)项目分析
具体分析该项目,了解DNS项目所需要的具体环境(服务器、IP地址、域名等),了解该项目实施的整个流程等。
(三)知识准备
1.DNS概述。了解在Internet上域名与IP地址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它们之间的转换工作称为域名解析。了解域名的空间使用类似目录树的树形结构。
2.DNS的作用和工作过程。掌握在DNS中有两种常用的查询方式:迭代查询、递归查询。掌握DNS服务器和DNS客户机的响应过程。
(四)项目实施
学习企业网络中DNS服务器的搭建与配置方法,掌握配置DNS辅助服务器来保障企业DNS系统的安全,掌握如何管理DNS服务器,使学生具备在企业项目中配置DNS系统的能力。
四、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分组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引进从德国柏林学习的先进教学方法,如:分组教学法等,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学生的好评,下面以“DHCP服务器的设计与应用”介绍分组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首先由教师将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分成几个部分,接着将四至五位不同能力的学生分为一组(成为基本组),小组中的每一成员被分配一部分教学内容并负责研读该部分教材,之后,各组研读相同部分教材之成员集合成为专家小组进行讨论,而后每位专家小组成员返回原所属小组(基本组)并教导其他成员其所精通的部分,最后,教师用一份内容含括全部教材的测试题,来测试全班每一位学生,最好再由某组向全班展示或讲述学习成果。具体的实施过程如下:
1.首先在基本组分配以下5个学习领域给每位组员,专家先自我学习,通过自我学习了解这一学习领域的基本概念,自我学习可以通过看书和上网查询等方式,该过程可以在本课堂开始之前学生自己进行。
(1)DHCP的概述;
(2)DHCP的了解;
(3)DHCP的术语;
(4)大型网络(包括多个子网)如何配置DHCP;
(5)DHCP服务器的备份与恢复,移植。
2.在上课开始后,研究同一学习领域的学生组成专家组,例如:研究a学习领域的学生组成a专家组,专家们可以互相讨论学习本学习领域的基本问题,通过学习讨论学生们可以取长补短,最终达到对本学习领域比较全面的掌握。
3.专家组学习完成之后,各位专家回到自己的基本组,每位专家把自己的学到的学习领域的内容讲解给本组的其他学生,在这里每位学生扮演的是“教师”,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各组长点评,对本小组成员的学习讲解做出评价。
4.教师出一份内容含括全部教材的测试题,来测试全班每一位学生,检查学生学习的结果。
5.教师抽出一组,该组的5名学生各自把自己学习成果对全班同学做出展示或讲述,讲解的过程中教师纠正学生得错误,并做出点评。
通过分组教学法,锻炼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团队交流能力、演讲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体现了高职学习“能力本位”的思想。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必须不断改进。为了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高职人才,我们要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技巧等方面不断探索,精益求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为我国的教育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涂巧霞.Red Hat Linux系统及网络管理基础与实践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杨建新.Red Hat Linux9入门与提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林慧琛.Red Hat Linux服务器配置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服务器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字]实训室 管理 维护
汕头市经贸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实训室从建立到逐步完善,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和专业的要求,电脑配置却相对的落后,合理的分配电脑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下面是我参考一些资料并加以自己的实践做的一些总结。
一、硬件资源管理
(一)合理分配硬件资源
集中管理的计算机资源,根据课程需要合理分配给相关使用对象,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autocad、3d max等对显示效果要求较高的图形软件教学,应该安排在具有高配置、独立显卡的实训室上课;网页设计和.net平台的教学应安排在cpu频率较高、内存较大的实训室上课;其余实训室用作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不同档次的计算机作用。
(二)保证实训室运行环境
实训室环境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电脑的寿命。电脑最佳工作温度在10℃~35℃之间,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配件寿命。所以在条件许可时,电脑实训室要安装空调。适宜的相对湿度是30%~80%,湿度太大影响cpu、显卡等配件性能发挥,甚至引起一些配件短路。另外空气中灰尘含量对电脑影响也较大。灰尘大,天长日久就会腐蚀各配件的电路板。积尘会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过多的灰尘附在cpu、芯片,电路板的表面会导致这些元件的散热不良,电路印刷板上的灰尘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造成短路。所以要定期对电脑进行除尘。电脑使用的交流电正常的范围应在220v±10%、频率范围是50hz±5%、并且具有良好的接地系统。实训室应安装稳压电源,服务器应配备ups电源。
(三)建立可靠的网络系统
网络环境是现代实训室的标准配置,互联网的接入给师生带来大量可用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病毒、木马等有害内容,给实训室维护增加许多困难。建立安全可靠的网络系统对实训室维护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硬件设备的更新
实训室建设具有投入大、更新快的特点。硬件设备的更新应与学校的教学目标、设备经费和 社会 的发展结合考虑来确定。应采取定期更新换代部分机器来分享科技进步的成果,保证教学与实践的效果。同时,学院教学仪器经费支出的压力也减少减少。
二、软件资源管理
(一)根据教学内容及使用对象不同,采用多操作系统是较理想的方案
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中安装不同教学需求的应用软件,提高机器的利用率。如我们给性能较高的电脑安装多个独立的系统及应用软件,在xp系统安装autocad、3d max图形图解软件,完成电脑艺术设计、机电专业的教学任务,在win2000系统安装网页制作、visio、sql数据库、虚拟机软件等完成网页、网络、电子商务等教学任务;建立.net平台、安装c#等,完成软件开发教学任务。
(二)建立局域网服务器
在局域网内建立web和ftp等应用服务器,方便学生存取作业和文件,展示学生作品,进行网络在线测试等。集中管理这些软件资源可以减少病毒在实训室的传播,又保证了学生作业的安全。还应广泛采用有防病毒功能的邮箱传递文件,减少移动存储设备将病毒在实训室内传播的机会。
三、病毒查杀与系统升级
网络的迅速发展也使病毒传播和危害日益严重。网络中一个节点感染病毒,会迅速地在网络上传播。每个节点都能成为病毒入侵网络的敞开门户。解决网络病毒常用的防毒手段有:设置路由器过滤器;在网络服务器上增设过滤网;开发终端机过滤软件等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速度,但也有效的控制了病毒的泛滥。及时下载软件补丁,对于电脑维护益处良多。对实训室的日常维护也不可忽视。很多问题在日常的维护中都可以避免。一旦电脑在上课时不能使用,就会影响到正常教学。平时多下些功夫,将工作做在前面,才不会出现被动局面。
四、ghost进行系统备份与恢复
ghost软件是一个很好的数据备份与恢复软件,在计算机的硬盘上建立ghost备份是多数用户采用的方案,可以很方便地利用ghost 软件将所做的备份还原出来。而且ghost软件在做了系统备份以后,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实训室的某一台计算机系统坏了,本身的ghost备份又没了,或者换了一个硬盘,这时就可以利用ghost软件对两个硬盘进行对拷。在实际 应用中我们还应该在刻录盘上做ghost备份。避免由于ghost备份受损而导致恢复系统时的错误。另外,ghost还提供了网络备份恢复功能。
五、完善管理制度
实训室管理的好坏决定着实训室维护的质量。提高电脑的使用率与保证电脑完好率本身存在很多冲突之处。为此,除了要保证日常维护的质量外,还要制订出相关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使之从根本上避免学生在实训室的破坏行为,从而保证实训室电脑能够正常为师生服务。
以上是我们在实训室管理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情况和采用的一些处理方案。计算实训室的管理工作是繁重的,希望经过大家的努力能将计算实训室管理得更好,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更好地为教师、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胡铮.《网络与信息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服务器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实训功能;网络管理;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管理
近年来,很多高等职业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但由于专业定位偏离实际需求,学生在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从事网络相关工作时,普遍感到对网络架构的需求分析、设备选型、网络设计、服务器架设、故障排除等方面的能力有所不足。从而建设一套符合现代企业需求、功能细分、任务驱动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实训课题显得迫在眉睫。
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可以设计成一个完整的网络建设任务,该任务由一个个小任务组成,每个小任务实现一种功能,小任务逐渐由小变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阐述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的工作任务。使学生紧紧围绕着一条线索展开学习,在强烈的问题驱动下,引导学生学习实践活动。下面我们就根据任务驱动的基本原则,在课程内容的设置方面进行如下的探索:
1 网络实验室的网络组网实验任务
(1) 设备选型、组建网络
任务引入:某公司组建企业网,实现内部网络互联互通、互联网接入以及提供各种网络服务。网络管理员需
要对网络设备选型和配置。
(2) 实现每个部门都是一个独立的广播域
任务引入:S4交换机连接了几个不同部门的计算机,这些计算机都处于同一广播域内,只要有一台计算机中毒(如:ARP攻击),就会导致整个企业网瘫痪,现在需要把每个部门划分成为一个独立的广播域,使各部门之间在数据链路层无法通信,从而阻隔广播域、增大网络带宽利用率、减少用户非法访问和病毒低层传播。
任务拓扑:S4交换机是二层交换机(如:CISCO 2950S),主要连接计算机,对S4交换机配置虚拟局域网(VLAN)划分实现广播域的阻隔。
(3) 实现VLAN间通信
任务引入:完成上一个任务后,网络管理员却发现部门之间无法通信了。为了能够使划分虚拟局域网(VLAN)的网络通信,需要三层网络设备(如:三层交换机、路由器)完成信息的路由选择。
任务拓扑:S2交换机是三层交换机(如:CISCO 3550S),拥有三层路由功能,作为汇聚层设备,用于汇聚访问层交换机(如:S4交换机),同时实现虚拟局域网(VLAN)间的通信。
(4) 每个交换端口只能连接指定的计算机
任务引入:VLAN的划分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公司的网络安全,但是还是无法保证员工私自将自用笔记本电脑接入公司网络,导致网络存在安全隐患。网络管理员可以配置交换机端口安全功能,使交换机的每一个端口只能接收一台计算机(一个MAC地址)的数据包。
(5) 冗余拓扑增大网络的可靠性
任务引入:为了防止重要部门的链路故障,网络管理员试想在交换机之间使用双链路解决单线路故障问题,但是当连接好第二根网线时,却发现交换机的指示灯同时闪烁起来,而且网速越来越慢。此时的网络拓扑结构被称为网络桥接环路,而解决桥接环路通常在交换机中运行生成树协议(Spanning-Tree Protocol)。
任务拓扑:为防止汇聚层交换机(S3)与访问层交换机(S5)之间的链路出现故障,通常在两台交换机间使用双链路连接,保证网络单点故障。
(6) 实现交换机间200MBPS的带宽
任务引入:对于企业中重要的部门,网络管理员不仅要保证网络的可靠性而且还要保证网络的稳定性。通过以太通道技术,不仅可以很好地增加网络带宽,同时也可以解决网络单线路故障。
(7) 实现企业网互联互通(方案一:静态路由)
任务引入:通过上面的任务,企业网中部分网络已经能够通信了,但是还没有做到整个企业网的互联互通。如:同在S2交换机下的计算机都可以相互通信,但与连接在S2交换机、S3交换机的计算机还是无法通信。
任务分析:三层交换机在默认情况下所有端口都是二层端口,只有启用三层端口,才能阻隔二层广播。并利用静态路由实现整个企业网互联互通。
任务拓扑:S1、S2、S3交换机是三层交换机(如:CISCO 3550S),拥有三层路由功能。R1为路由器。
(8) 实现企业网互联互通(方案二:RIP、OSPF、EIGRP)
任务引入:企业网已通过静态路由实现互联互通。但为了防止核心设备(如:S1、S2、S3三层交换机)间线路故障而导致网络瘫痪。在S2交换机与S3交换机之间增加了备份链路。此时,即使拆除S1交换机连接S2交换机的链路,网络也无法通过备份链路通信。
任务分析:运行静态路由的网络设备,不会随着网络拓扑的变化,而改变路由表,必须由网络管理员手工才能修改路由表。只有运行动态路由协议的路由器才能根据网络拓扑自动产生路由表。
任务拓扑:增加S2、S3交换连接链路,实现网络冗余,实现网络链路备份。
(9) 控制与财务处的通信
任务引入:网络管理员一方面要确保主营业厅所在的网络能与财务科通信;另一方面,又要阻止其他部门与财务科通信。
(10) 所有主机自动获取IP地址
任务引入:公司的网络建设工作已经接近尾声,需要将规划好的IP地址分配给所有的计算机,为了便于管理,可配置一台DHCP服务器为不同VLAN的计算机分配不同网络号的IP地址。
任务分析:在DHCP协议的通信过程中,由客户端发送的两个数据帧都是广播帧,而广播帧无法穿过自己所在的广播域的。CISCO IOS的帮助地址{IP helper-address}实现路由器(三层网络设备)转发广播报文,将子网内的广播报文以单播方式转发给指定计算机或指定网段。
(11) 企业网接入互联网
任务引入:近几年,随着计算机产业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中可被分配的IP地址也开始日益短缺,申请专线接入也只能得到几个公网IP地址。按照传统的互联网接入技术,有几个IP地址就只能有几个用户访问互联网。网络管理员可以通过路由器提供的网络地址转换(NAT)功能实现更多的计算机同时接入互联网。
任务拓扑:R1路由器,用于企业网宽带接入,启用NAT功能。
(12) 使网络设备支持远程管理
任务引入:为了保证网络不间断运行,网络管理员需要随时随地都能处理企业网中可能出现的网络问题。网络管理员可以在网络设备中启用远程管理功能(TELNET服务)。
(13) 串行链路连接远程部门
任务引入:根据公司网络规划,需要将距离公司500米的路由器接入企业网,方便使用企业网中的各项应用。路由器间的连接使用串行链路。
2 网络实验室的网络服务实训任务
(1) WEB(OA办公系统)、FTP、E-MAIL服务
任务引入:为实现企业无纸化办公,需建立信息平台(如:WEB服务器、FTP服务器、E-MAIL服务器)。WEB服务器在WINDOWS平台是IIS,在LINUX平台是apache。
(2) DNS服务器
任务引入:为提高企业网接入速度、降低互联网接入压力、减轻NAT路由器负担,企业网内可以设置一台DNS服务器,用于企业网计算机域名解析。
(3) PPPOE服务器
任务引入:为解决企业无线接入的安全问题、访问权限问题、也为降低网络ARP欺骗故障,可以在以太网中运行点到点协议(PPPOE),并启用CHAP认证或PAP认证。
3 网络实验室的网络维护实训
(1) 常用命令
任务引入:无论是PING命令还是netstat命令都是网络故障排除时的重要工具。这些网络命令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网络的工作状态。
(2) 协议分析软件(sniffer)
任务引入:在现实的网络运行中,常常在网络中出现一些不可预料的网络故障,网络管理员可以借助协议分析软件分析网络故障。
总结: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不仅要有相应的网络设备,还要有完善的网络实验教材。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网络实验中学到完整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知识。
参考文献
服务器实训总结范文6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桌面虚拟技术给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新的变革和发展,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和强烈的应用需求;本文在分析高职专业机房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桌面虚拟技术及其理念,并提出了应用桌面虚拟技术来搭建和建设高职专业机房的设计与思路,以期提高专业机房的工作效率和管理的服务水平。
【关键词】桌面虚拟技术 专业机房 架构 应用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具备“一技之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的专业动手操作技能,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大部分专业课都需要借助计算机来进行专业实训教学,专业机房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技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各高职院校非常重视专业机房的建设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传统的专业机房IT架构和理念落后,存在资源利用率低下、资源过度浪费、计算机维护困难和能效低下等不足,而云桌面虚拟技术作为新型的信息技术,因其比较成熟的技术架构和在计算机管理方面先进的理念,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和赞赏,同时也吸引了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信息化专家的普遍关注,他们试图使用该技术来辅助学生实训教学,并希望在高职专业机房管理中广泛应用并加以推广。
1 桌面虚拟技术及其理念
桌面虚拟技术是指用户使用不同显示功能的终端设备,比如PC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通过互联网登录到由物理服务器虚拟的个人完整桌面系统环境,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下,获得与传统PC机一样的性能和使用效果,即:桌面虚拟技术是将操作系统的桌面直接呈现在用户面前的技术,虚拟桌面是云计算的一种典型应用,其中虚拟化技术、桌面显示协议、用户个性化配置是虚拟桌面的关键技术。
桌面虚拟化在专业机房中的架构就是在数据中心物理服务器上安装虚拟主机系统,并通过该虚拟主机系统来虚拟出操作系统运行所要求的硬件资源,比如:CPU处理器、内存条、网卡、存储硬盘等;多种操作系统运行在这些虚拟的硬件资源上面,可以使得多个操作系统同时存在该物理服务器硬件上,从而提高了服务器资源的利用率;数据中心负责虚拟桌面中操作系统、教学程序或软件和学校用户数据等方面的存储与执行,学校用户使用终端设备通过网络登录(即远程协议RDP、ICA等技术)等方式来对桌面进行访问;即对客户端用户的桌面电脑进行虚拟化,并借助桌面虚拟化管理工具对其进行管理,因此通过任何设备,在任何地点和时间来访问网络上属于不同用户的桌面系统,以此提高专业机房虚拟桌面使用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2 桌面虚拟技术在专业机房中的应用
笔者所在学校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重视并加大了学科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力度,学校在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论证方面,特别看中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和实践课程在其中的比例和程度,大部分专业课程都需要借助软件等进行操作和练习,所以,大部分专业课程安排在专业机房进行教学,而且不同的专业课程需要配置特定的软件和实训环境,专业机房不可能满足所有课程教学的各种需求,专业机房数量有限且为了合理利用好专业机房资源,我们觉得必须根据教学的特定设置和课程个性化要求来定制不同的课程教学环境,而桌面虚拟技术的特性和优势正好满足了专业机房的架构和个性教学环境的部署要求。基于桌面虚拟技术的专业机房架构如图1所示:
(1)对所有专业机房进行网络部署,建立数据中心。根据专业实训课程设置的需求和桌面虚拟技术对网络带宽的要求,应该在数据中心中配置一台性能较高的计算机作为整个数据中心的物理服务器,该物理服务器主要用来存储学院教学资源(比如:财经类教学软件、财务案例数据、教学视频等资源),以备学生获取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老师开展实训教学活动;教学资源是教学的核心内容,把这些教学资源统一服务器上,不容易使客户机载重或重复安放资源,浪费网络空间,提高系统响应的速度;
(2)采用桌面虚拟技术对物理服务器进行部署,进行虚拟软件和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虚拟服务器存储的分配与管理。我们主要通过虚拟管理软件Vmware,在物理服务器系统中同时运行多台虚拟机,每台虚拟机可以安装不同的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等平台环境,虚拟桌面机的安装可以应用之前做好的模板进行制作,制作简单快速,只需几分钟,提高了机房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且制作好的虚拟机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即使是误操作可能导致系统崩溃,但也不影响其它虚拟机的正常运行;不同操作系统之间还可以进行互动操作,能够设定并随时修改操作系统的操作环境。因此,采用虚拟管理软件,可为计算机和网络等实验教学提供灵活而可靠的实验环境,这样大大提高了机房实验员的工作效率,他们不必为安装几百台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而耗费工作时间。
(3)在客户机安装客户端,建立以瘦客户机为主的客户机群。瘦客户端用户可以使用平板、智能手机、PC电脑来登录和访问虚拟桌面系统,以此通过桌面虚拟技术来实现专业机房资源的有效利用,一方面减少了学校的投入,降低了客户机的性能要求和维护强度,降低了机房建设的成本;我们通过在学生机上安装Vmware-viewclient客户端,并对该客户端进行配置和参数的设定,对各层进行资源的统一配置和性能进行优化,按照各专业教学机房的要求安装用户常用的WindowsXP,Windows 2000 Server等操作系统,以此来满足专业机房教学实训的需要。
(4)增加带宽,建设以以太网为主干的校园网络;带宽速度是决定虚拟电脑桌面能否正常运行的核心因素,如果网速太慢了,虚拟桌面电脑就无法正常连接;网速达到一定要求后,学生和老师可以在宿舍、机房和校园任何地方都可以正常访问同一桌面,而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终端电脑。
基于虚拟化的云桌面的建设方案,通过采用在服务器系统上承载桌面映像的方法,以集中资源并提高其桌面计算基础架构的可管理性。此方法不仅可以解决PC桌面面临的各种难题,还能优化可用性、可管理性、总体拥有成本和灵活性。最终用户可使用远程显示软件,从PC或瘦客户端访问其桌面环境。系统维护部门是在数据中心而不是在每个用户的桌面管理众多的企业客户机,减少了现场的支持工作,并且加强了对应用软件和补丁管理的控制,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总结
随着桌面虚拟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职实训教学管理采用虚拟化管理系统来进行实训教学管理,特别是在专业机房管理中应用得到广泛推广。基于桌面虚拟技术的高职专业机房,使得传统分布式的机房架构变为管理维护便捷和使用方便的集中式IT架构,不仅提高了专业机房资源的共享性和利用率,还统一管理了机房服务器的资源,并能进行统一调度管理;基于桌面虚拟化的专业机房管理架构,解决了高职院校专业机房的存在的很多问题,维护便利,成本大大降低,实现了机房的高效使用和管理,桌面虚拟化给高职院校专业机房建设提高新的思路和借鉴经验,推动了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走向一个更加开放、更加科学的机制,尽管此种架构日前在高职院校中尚未普及,但是基于其成本、管理上的巨大优势,将毫尤疑问的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值得进一步关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旭.虚拟化技术在高校数据中心建设应用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1).
[2]李伟.VMware虚拟化技术在企业信息化架设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4(03).
[3]王锐.桌面虚拟化技术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02).
[4]李析,廖志恒.云计算的关键技术及发展现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5]赵伟霞.小议桌面虚拟化基础架构[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04).
[6]何银平,曹郁辉,鲍承荣.云教育平台建设中的桌面虚拟化[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5).
[7]弓娜.桌面虚拟化技术在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的应用[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3(02)
[8]邱科宁.桌面虚拟化技术在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电脑,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