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化管理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化管理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范文1

首先,产品数量的确定不到位。产品数量的确定关乎产品成本计算是否正确,产品数量模糊势必影响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现阶段,国内通常是利用核算产品台账来确定产品数量。具体内容是:各个车间、班组在生产产品时要严格记录下本车间、班组在工作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然后根据管理需求以及生产类型进一步以加工工序、工艺流程来组织产品的核算工作。但是,目前国内很多小型制造业企业由于缺乏对基础台账的有效管理与记录常常出现产品数量的计算不准确,从而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其次,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的核算方式脱离实际。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的核算方式多种多样,其中,约当产量法的使用最为普遍。但是,约当产量法的计算稍显复杂,一些规模较小的制造业企业为了降低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的核算难度常常采用在产品不计算的方式,从而降低了实际成本总额的精确性。最后,定额管理等原始资料不全。一些制造业企业虽然要求各个车间、班组记录原始台账。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原始台账的记录工作流于形式,导致原始台账的数据缺失严重。

2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信息化带来的好处

2.1制造企业库存成本得到有效降低

制造企业一般情况下是客户在订单中对产品的数量、品质、截止交货时间等进行预测,并且将其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整个过程以由后向前的方式推进,从而达到安排生产任务以及满足客户需求的最终目的。通常,制造企业在原材料的购买、产品的生产装运的过程中以“适时制”为原则。采用“适时制”最大的好处在于杜绝了原材料以及库存商品的长时间滞留,最大可能的降低了库存成本。

2.2制造企业生产成本得到有效降低

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引入,促进制造企业各个部门之间严格将市场作为导向,把企业的历史最好记录做为依据,利用信息化技术,结合材料采购成本以及完工产品的出厂价格将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管理模式做到最佳。

2.3应收账款回收率和收款速度明显提高

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客户订单信息的处理方式。信息化管理模式引入后,客户的订单信息将交由专人负责并且履行子订单信息。举个例子来说,负责处理应收账款子订单的财务人员需要对应收账款的回收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收集。于此同时,制造业企业的具体工作经过信息化管理的流程被交予具体的工作人员。这样,再配合合理的奖惩制度,便会极大的激励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醒广大员工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会得到奖励,否则会有相应的惩罚。杜绝团队中好逸恶劳、浑水摸鱼的现象出现。此法比较适合应收账款管理方法。提高了账款回收速度,保证了账款的回收效率,有效解决了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3结束语

信息化管理论文范文2

完善档案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措施

在当前时期,档案资源的管理实现全面的信息化,既具备了可能性条件,又具有了必然性基础,已经成为时展推动下档案工作的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努力地推动档案资源的高效信息化管理的实现。本文下面具体地谈论几点措施:

(一)健全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技术配备

国家各单位实施档案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必须为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即保证各种软件设备以及硬件设备的齐备以及同一性,为信息化的手段应用提供支撑,同时还要努力地做好对于安全保护措施的建设,以迎合信息化的管理趋势,做好对于档案资源的保护。

1.我国应当以国家、区域、行业、职业等为基础,致力于推动档案管理各项技术设备应用的统一化、专业性,以合理可行的规划方案作为指引,努力健全相关的标准,以推动各个环节档案管理工作在虚拟空间中的有效连接,从而保证档案管理工作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其资源的有效备份以及合理调用,使信息化管理在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达到全方位的实现。

2.国家要致力于研发优质高效安全稳定的数据库软件,并着重从资源整合、存储、检索等方面研究高效统一的技术途径,以全面推动档案资料全国范围内的一体化管理的实现。

3.国家要以各种传播媒介来向档案管理工作者传播信息化档案安全管理的理念,并推动网络安全的防火墙技术、密钥技术以及身份认证技术等保障措施的应用。

(二)积极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国家要推动全国范围内档案资源一体化信息管理目标的实现,就必须着力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与教育,并努力推动高素质全新人才与深厚资历的原有工作人员二者在档案管理新形势中对于工作的合作开展。

1.国家可以为档案资源信息化管理健全制度及法律规定,以强制化的措施推动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对各工作人员意识的渗透,努力营造一种全国范围内的浓厚的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氛围,通过培训或教育切实地帮助原有工作人员实现工作的转型。而对于那些具有较高资历但难以顺利接受信息化手段的管理老人,可以为其配备年轻的熟练掌握高科技手段及相关档案管理知识的助手。

2.国家可以为各地区档案管理部门拨发款项,引导全体档案管理部门提升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待遇,并分级展开面向全社会招聘具有优秀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能力的档案管理人员,带动教育工作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育,为国家未来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

加大信息化管理的试点构建

国家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在档案资源管理中的调控作用,通过为信息化的管理进行专项资金、技术、设备等的投入,推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试点的构建。并鼓励各档案管理部门轮流对试点进行参观,组织专业人员为参观小组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手段及优势作用的讲解,以激发其他的管理部门对进行信息化管理的热情,从而逐步推动试点的扩大,借助各试点的力量,逐渐推动全社会范围内的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实现。

信息化管理论文范文3

由于抢险救灾装备的研制和生产受科技水平、灾害类型、牵头单位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尤其是长期受“缺什么、补什么”这种“亡羊补牢”式发展思路的影响,缺乏系统规划,导致当前抢险救灾装备管理存在标准不一、程序各异、效率不高等问题,影响了抢险救灾装备的管理保障效益,主要表现在:一是抢险救灾装备分类标准不统一,管理条理性差;二是缺乏抢险救灾装备信息化管理平台,管理效率低;三是抢险救灾装备全寿命信息更新不及时,资源优化配置困难。

二、推进抢险救灾装备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为了满足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装备保障需求,有必要探索研究军队抢险救灾装备新的管理方法,利用当今发达的信息技术研制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抢险救灾装备信息化管理平台,以加速抢险救灾装备的体系化建设,实现科学化、正规化、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提高抢险救灾装备的保障效益。加强军队抢险救灾装备信息化管理,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建立科学的抢险救灾装备分类标准,为抢险救灾装备的信息化管理铺平道路;二是制定统一的抢险救灾装备管理标准,为抢险救灾装备的信息化管理提供规范;三是构建合理的抢险救灾装备评价指标体系,为抢险救灾装备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依据;四是按需搭建抢险救灾装备信息化管理平台,为抢险救灾装备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手段。

三、抢险救灾装备信息化管理的初步探索

(一)在深入研究现有装备的基础上,对抢险救灾装备进行科学分类

抢险救灾装备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存在着部队装备与地方装备、在编装备与非在编装备、独立系统与大型部组件共存的现象,与武器装备存在着显著的区别和差异,至今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和目录,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为此,要深入研究装备的现状与特点,梳理当前抢险救灾装备情况,研究制定抢险救灾装备的分类标准,按照性质和用途,确立抢险救灾装备的分类依据。按照装备用途把抢险救灾装备划分为:军需、卫生、营房、油料、工程、通信、运输、供电、供水、供暖;按照装备来源把抢险救灾装备划分为:部队现有、上级编配、地方动员;按照装备性能把抢险救灾装备划分为:新品、堪用品、待维修品和报废品等等。并结合抢险救灾装备现行管理模式,在现行装备目录的基础上,建立各级各类目录,既保持与部队装备的一致性,又体现抢险救灾装备的特殊性,为抢险救灾装备的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

(二)在系统分析抢险救灾装备保障特点的前提下,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

目前,抢险救灾装备管理还没有统一标准可参照执行。国家和军队相关管理部门虽制定了相应的实施办法,但是标准各异,不便于管理,统计复杂、查询困难。为提高管理效益,要总结各抢险救灾装备管理经验,综合考虑现行各类装备管理规定,系统规范抢险救灾装备的管理流程,制定一套管理标准,为实现抢险救灾装备管理流程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提供规范。

(三)在综合考虑应对灾害类型和等级的基础上,构建合理的装备评价指标体系

抢险救灾装备是指为应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自然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洪涝、干旱、海啸、极端恶劣天气等),而配发或调拨的,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群众正常生活、最大可能减少灾害损失的应急装备。因不同的灾害类型所需的抢险救灾装备种类不同,不同的灾害等级所需的抢险救灾装备数量不同,不同的灾害地区所需的抢险救灾装备类型不同,不同的装备技术状况所需的维修经费比例不同,及时掌握抢险救灾装备的专业满足率、承训任务能力、装备当前技术状况等情况,才能做到按需调拨、及时维修保障,确保抢险救灾的顺利实施。因此,必须构建合理的抢险救灾装备评价指标体系,为抢险救灾装备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四)按需搭建抢险救灾装备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抢险救灾装备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论文范文4

虽然现阶段大多数的黄金矿山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并采取了多项措施建设信息化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但由于信息化基础薄弱,因此,在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上存在着较多的制约问题。

1.1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信息化水平较低

由于黄金矿山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的起步相对较晚,因此,信息化的水平还较低,信息化的软硬件设施建设水平不高,固定资产的验收、入库、出库等手续审批以及做账入账还未能完全通过信息化的管理系统进行业务处理。在固定资产的一些关键管理环节仍停留在手工登记的管理阶段,固定资产的管理信息系统更新也不及时,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黄金矿山企业的资产变动情况。

1.2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结合水平不高

黄金矿山企业内部绝大多数已经实现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以便于提高信息的共享程度,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的高效准确也必须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相结合,但是这正是黄金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所欠缺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预算编制系统、决算系统以及财务核算系统的衔接不完善,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得不到提升。

1.3缺乏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工作要求工作人员除了必须了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方面的业务之外,还必须熟悉了解计信息系统的操作使用。但是由于部分黄金矿山企业对于工作人员缺乏信息化的技能培训,因此,造成了能够适应信息化管理的复合型技能人才缺乏,不利于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实施。

2黄金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体系优化措施

2.1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功能需求完善其信息化系统的设计

对于系统的设计,应该分别在基础数据模块、日常管理模块、盘点功能模块以及报表管理模块进行整体设计,进而系统的实施对黄金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在基础数据功能模块重点应该涵盖使用部门管理、部门资料、责任人员管理、职责管理、资产分类管理以及供应商资料等几部分内容。在日产管理功能模块则需要设计固定资产入库、领用、调拨、借用、返还、维修、清理以及报废处置等功能模块。在盘点功能模块,则重点应该制定盘点任务以及盘点报表管理两项内容。报表中心管理则主要是通过报表的形成,整理汇集固定资产的具体情况,以便于管理部门进行决策管理。

2.2将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与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有机结合

在黄金矿山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上,应该注重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协同建设,实现黄金矿山企业内部信息的全面高效利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尤其是应该着重与预算编制、决算系统以及财务核算系统的有效结合。通过与这些财务管理子系统的衔接,完成黄金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的申报审批、资产情况分析、资产收益分析、资产数据统计以及资产账目核查等工作,确保黄金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能够同财务管理工作一样,得到及时、动态的分析、掌握与调整,确保黄金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的安全可靠。

2.3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

为了确保黄金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的顺利实施,应该采取培训教育等措施,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尤其是针对固定资产的条码信息化管理、重点资产卡片信息管理等几方面,加大这些信息化管理手段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对于信息系统的理解掌握能力。让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数据库,准确的获取、分析固定资产管理运营的相关信息,并强化对于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结构、效用分析的准确度,依靠高素质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实现黄金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精细化。

3结语

信息化管理论文范文5

1、电子化的认识

所谓档案电子化,就是以档案资料纸质或机读形式的为主要物质对象,用微机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使之转化成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献信息供人们利用的过程。有以下几个特点:

1.1、电子文件不再是直观的纸质文件,它需要借助现代办公设备才能阅读利用;1.2、电子文件可以直接由计算机等现代办公设备迅速地处理和传递;

1.3、电子文件的利用是可共享的,也不再受时间和距离的影响;

1.4、电子文件的保存条件和环境要求与纸质档案不同,它对保存场地的面积要求不高,而对环境的温湿度、防磁性等条件的要求很高。

2、电子化的现状

2.1、档案软件没有信息管理功能,缺乏通用性。

2.2、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形式各行其是,层次不一,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较差,不能适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

2.3、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有待提高。

2.4、档案的技术标准、组织工作程序标准未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特点和发展考虑,越来越多的归档“文件资料”是磁盘、光盘,现行的档案整理、分类方法、著录标准及有关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

2.5、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实现档案电子化,首先要有现代化的人,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技术水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

3、电子化对档案工作的影响

3.1、传统的档案工作以纸质文件材料为工作对象,而应用计算机后,电子文件取代了以往的文字材料,它是由拟稿者直接写在磁盘上,并在磁盘上进行修改,一经形成后,马上存贮到办公信息数据中,由档案人员、技术人员所共享。这就使得文件与档案之间不再有明显的界限。

3.2、电子文件一方面由于制作方便,将产生比以往更多的文件,另一方面信息和数据可以根据需要不断地修改和补充,因此很难划定固定的保管期限。此外,由于电子文件信息载体的特殊性,其保管方法、要求以及检索和对外利用等方面也与纸质文件有许多不同之处。

4、档案信息电子化的发展趋势

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等事物的出现,使档案的生成方式发生很大变化,诸如文件的起草、签发、催办、归档等运作过程在计算机和通讯线路中进行,这样档案的前身必须以机读文件为主要形态,那么档案也自然以机读形式存在,这些档案的利用方式与纸质载体档案的利用方式有很大差异。这种变化预示着档案工作者将面对更多的机读形式以磁盘为载体的档案。广大信息检索者关心的是信息的内容,这些信息可能来自不同的机读形式的档案中,把这些档案信息综合系统地提供出来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不失时机地提供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必须有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使得机读形式的档案信息具有系统性、真实性、有价值性,用户才能获得更为完善的服务。由此看来,档案信息电子化是档案利用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5、档案信息电子化的益处

5.1、可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微机的潜能,提高利用率。

5.2、缩短二次文献信息的加工时间,提高档案信息的时效性。

5.3、档案信息电子化,可一次投入,多次产出,可改变信息加工工作受经费限制的局面。

5.4、档案信息电子化,信息成果可多份拷贝,将拷贝成果送到领导及各个部门,就扩大了社会影响,拓宽了服务范围,档案部门的地位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5.5、档案信息电子化,可使档案信息顺利地与最新技术接轨。

二、电子办公到项目信息化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进度、质量、合同、风险、图纸文档等诸多方面的工作,它具有较高的挑战性,需要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做好事前分析,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以动态的眼光来预测分析工程实际情况;还需要重点对成本、进度、质量进行管理与控制。

信息化管理指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及时准确的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数据信息,以便对外界的变化及时准确的做出反应,其本质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信息化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新的工具,已经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提高信息沟通和数据采集的效率,可以把大量繁杂的信息进行有序的组织。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特点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任何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夸大和低估都会为公司的发展带来风险。因此,我们应该认真的分析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2、工程项目管理的难点

2.1、沟通:从一般意义上讲,管理人员对工程项目管理最关心的是项目的成本、效益、进度、质量和合同,其实质就是信息的沟通问题。由于工程项目管理涉及的部门众多,传统的沟通方法如开会、发文等方式,信息的传递效率很低,应该讲大部分的问题,首先出现在沟通方面。

2.2、数据:工程项目的有关进度、成本、质量和合同等的数据量大、繁杂,能够掌握动态数据,有一定的困难。另外工程项目的图纸、竣工资料等量大且一般以纸介质形式保存,查找和保存起来也非常困难。

2.3、不确定因素:由于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不确定因素非常多,这些不确定因素严重的影响了成本、进度等因素,造成了计划跟不上变化的情况,使管理难度加大。3、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3.1、业务化:计算机只是个工具,要让它发挥作用,就必须与具体的业务整合,同时也必须与管理的模式紧密结合。

3.2、电子化:信息化管理要求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文件和图纸要用相应的软件生成,纸质资料必须通过扫描等手段进行电子化,这样计算机才能帮助大家进行管理。

3.3、网络化:信息化管理必须借助于网络化环境才能实现,通过网络才能实现方便的沟通信息、共享数据,由计算机硬件设备搭建的网络工作平台是信息化管理软件运行的载体。

3.4、规范化:规范化不仅仅指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对输入系统的信息也要规范化,计算机无法处理凌乱的数据。

4、项目信息化管理建设的主要因素

4.1、管理模式: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模式,而不是计算机技术。项目的管理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如:成本、质量、进度、合同、物资材料等,对于这些信息的快速处理需要项目各部门的协作,打破原来的部门堡垒。

4.2、对项目信息化管理的认识:由于信息技术是十分专业的领域,发展又非常迅猛,新概念和技术层出不穷往往难以把握。不同部门只是站在各自部门的角度提出模糊的需求。由于项目信息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同部门之间有大量的数据和信息需要交换和共享,因此需要根据业务的需求,提出整体的框架,在整体的框架之下解决各部门的具体需求。如达不成对整体框架的共识,部门之间就会存在很多分歧,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就很难推进。

4.3、人员素质:工程项目管理是以人为本的,员工的观念和素质,直接影响项目管理的模式,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更是如此,如果不经过对员工的培训,员工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提高起来就很困难,对很多新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就难以适应。信息是为管理、为人的科学判断和分析服务的,信息化系统的生存基础是对知识的共享和重复使用。如:如何将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数据重复使用到招投标中就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事情,要避免以往档案中大量信息无法利用和经验随有关人员的离去而带走的现象。

5、主要意义

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是公司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功实施是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它可以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大量项目管理的基础信息,这些基础信息主要包括如下几类:

5.1、成本信息:主要是各种成本统计与分析数据。

5.2、合同信息:主要是各类合同,包括分包合同、变更;

5.3、技术信息:主要是各种施工工法、先进工艺使用记录等。

5.4、安全信息:主要是安全培训、事故记录等;

5.5、质量信息:主要是各种质检记录,质量事故及其处理等;

信息化管理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

一、引言

随着我国进入信息化网络科技时代,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经济的全面增长,让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趋向信息化管理方向发展。可是从如今的情况来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发展,还只是处在一个开始的阶段,其中有着多种多样的问题需要各个高校进行解决。所以,这也就需要高校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二、档案信息化管理

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一般是采用档案自动化和智能方式进行管理,且这样的信息化管理不但可以进一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还能完成档案资源共享。首先,对于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管理工作人员采用计算机以及网络来登记档案信息资料和数据、对档案进行检索和使用,采集电子档案,只要登记一次档案相关数据就可以进行多次使用,而且还能完成数据资料共享。相关工作人员把档案登记在计算机以后,就可以对档案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这样就不需要进行两次文献信息加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加工的时间,且还可以很快地进行二次出版,这样就可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以及检索效率。其次,对于完成信息资源共享的问题,一般而言,档案信息化创建最主要的就是创建资源,然后使用信息技术提升档案管理的水平,进而完成资源共享。但相关人员进行档案信息化管理,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次数,进而扩展档案服务的范畴。

三、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不良问题

(一)投入费用高,筹集费用比较困难。从目前的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来看,要想筹集足够的费用是比较困难的,这也是大部分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高校要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不单单需要购买对应的计算机和扫描仪等,与此同时,还需要对应的网络体系和安全体系作为支撑,可是要获取这些东西,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费用。除去这一部分,因为电子产品更新速度非常快,且使用期限短,而设施维修与更新费用很高,所以就需要进行持续的资金投入才能确保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正常运行。(二)工作任务繁重,取得良好的效果比较难。由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时候,要对已有的档案资料进行登记和整理,然后经过扫描等方法,把各种各样的照片、书籍、文本等载体转化成电子文档。且还要根据有关规定采用文档处理软件把各种数据资料做一个规范性的整理和归纳,这样才可以便于使用者进行查询。除此以外,信息化管理要对客户提供信息资源共享的服务平台,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把远程信息服务方面的工作做到位,尤其是安全方面的问题。要做好这些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系统健全,假如费用和技术等不能保证,就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四、档案信息化管理策略

(一)增加信息化基础设备。高校档案应当把档案信息化管理放在高校整体发展计划之中,并且应当确保资金和政策方面,进而增强档案信息化基础设备。提升档案信息化管理部门与工作人员的网络计算机水平,发挥档案信息化体系的最大作用。此外,高校应当创建内部局域网,完成档案管理体系以及别的办公网络相互连接,从而完成各个部门向高校档案管理部门远程归档,这样可以进一步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二)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进行有效创新。高效应当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制度进行有效的创新,这样就可以确保档案信息化正常运行。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对高校内部以及外部关系进行简单的调节,尤其需要调整好部门的上下级关系和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有效确保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可以成为高校管理当中的一个核心部分。采用制度对高校档案管理的方法与工作流程进行一定的约束,以此让档案管理工作成为其他工作的有力支撑。除此之外,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强化网络信息安全工作方面的探索,进而提升档案信息化管理安全性。(三)把档案管理工作理念进行有效创新。高校开展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借助国内以及外国的先进管理理念与技术。可是高校必须注意到一个问题,就是不能进行生搬硬套,不对其进行创新。档案信息化管理应当尽可能防止重复性管理,且不可以只关注到档案管理体系软件和服务器的创建,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档案管理工作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工作。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当兼顾信息技术更新与进步的趋势,创新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

五、结语

开展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应当结合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策略,解决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良问题。做好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可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充分利用高校档案资源,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作者:陈丹 单位:孝感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葛桂珍.试论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05):79-80.

[2]李卫忠.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01):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