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范文1
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营销职业综合能力和岗位技能的岗前训练课程。课程建立在营销理论基础之上,面向实践、操作性应用性非常强,需要对市场营销活动的实际情况有较充分了解。
关键词:市场营销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 A
经过几年的摸索及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对于课程改革方面,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为出发点,确立课程教学以理论适度为原则,重视实践的教学环节。并以此为依据改革课程教学大纲、选定教材、更新教学方法,坚持不懈地以这一方向为标准提高教学质量。
2 .注重 “ 双师型 ” 教师队伍的建设。为保障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学院建设了一支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聘请校外的专家到校做指导,同时鼓励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在职读研、考证、到企业挂职锻炼,大部分教师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教师队伍从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均达到比较好的人员配备。
3 .规范教学过程管理、提升教学效果。一是规范课堂教学,建立了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二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题坚持开展教研活动;三是改进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4 .注重市场营销教材建设规划。在总结多年教学的基础上,吸收了国内外市场营销科研成果,规划在五年内编制具有特色的成套教材,市场营销实习实训指导教材,营销案例教材,多媒体课件教材,网络教学教材,力争突出特色,到达省级教材水平。积极参与省高教学会专业委员会教材编著工作。
5 .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教学科研是交流教学经验、解决教学问题、促进课程建设和发展的一项有力措施。市场营销课程组主要围绕市场营销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验课改革、实验室发展规划、学术交流等有关主题展开研究。同时,还要积极申报教研、科研课题,开展教研、科学研究工作,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以科研促进教学,使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6 .加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力度。目前市场营销专业已建有北京天虹集团天津长城汽车有限公司、北京热风有限公司等 多家校内外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在实训基地的实践与磨练,加深了对本专业理论知识的领悟,真正实现了“工学交替”的教学改革。融“教、学、做”为一体,实现课程改革方案,必须营造“校企合一”的教学环境。在校内,要按企业环境和专业课程岗位的操作流程,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力求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强调实训项目的应用性和操作的规范性,提高实训过程的岗位针对性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在校外要按毕业生就业的企业类型和专业课程所涉及工作的内容成立实训基地。“校企合一”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学合作型”和“顶岗实习型”两种类型。
7、建立开放性的课程评价体系。课程评价是检验课程改革实施和进一步完善的依据,在确立课程评价的质量标准时,要适应社会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充分兼顾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上所发挥的作用。要求评价体系的开放性和方式的多元化。专业课程设计的关键是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因此,评价学生成绩和能力应实行专任老师和企业师傅的“专兼双考”评分机制。职业性成绩评定由专任教师把握,实践性成绩评定由兼职教师把握,在专兼职教师双考评机制下正确评判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在校内建立了以学院教学督导、系、教研室、课程建设小组为主体的评价机构,同时结合职业资格过级率、营销大赛等技能考核进行检测;校外以行业学会、协会为主体,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和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等信息反馈,进行综合评价,使课程评价更具有职业导向性和实效性。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范文2
关键词:技术技能人才;课程;接续性
1市场营销专业中高职课程接续存在的问题
市场营销专业中高职课程可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以及其他选修课四种类型,课程接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基础文化课脱节
基础文化课是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促进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市场营销专业通用基础文化课有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及体育等,其在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常处于脱节状态。主要原因有:第一,生源结构复杂。市场营销高职院校多半是由一些办学较差的普通高中改建而成或处于边缘地带,其招生对象也不再仅限于初中未升学的这部分学生,也不存在招生分数线的问题。第二,中等职业教育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和素质为根本,组织专业课程内容的学习,对基础文化课采取的是“必需、够用”的原则,忽视基础文化课的教学;第三,由于职业教育发展起步较晚,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较多的依赖普通教育,基础文化课的设置也是以普通高中为起点,忽视了中职生的基础文化水平,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其做法不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以及就业后的能力提升。
1.2专业理论课重复
职业教育为行业、企业培养了大量的一线生产者、建设者和服务者,这类人才既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又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中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理论课程在衔接存在重复现象,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科目重复。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门类中,课程名称相同或相似的占比50%以上,不同的是高职开设科目在数量上比中职多;第二,内容重复。在科目重复的基础上,对相同或相似课程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对比,重复率达30%~60%;第三,教学大纲相似,中高职课程区分度不大。
2市场营销专业中高职课程接续方案构建依据
2.1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分析
对于不同层次的人才类型,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结构不同。按照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要求,市场营销人员的理论知识可分为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核心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职业道德,专业核心知识主要有市场分析、营销策划、产品销售、客户管理以及团队建设。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知识、能力在不同层次人才中所占比重存在差距:单一性质的工作知识主要集中在初级或中级,综合性的工作任务主要集中在高级阶段。职业能力进阶规律是市场营销人员的成长特点,其成长机制可以概括为:具备一定基础素质的人员,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不断地实践历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有效地引导和激励中,经过8~10年时间,迅速成长为一名能灵活应用市场战略战术、能创造性的解决重大关键问题的营销经理。
3市场营销专业中高职课程接续方案的构建
中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要围绕学生的发展,紧跟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企业实际工作领域、工作任务以及相应能力要求为依据,分级分层选择课程内容,实现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中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衔接方案的制定是参照国家营销师职业标准,依据任务分析进行课程设置的理念,在遵循市场营销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设计市场营销课程结构。分析行业岗位以及国家职业标准,以市场营销专业人员职业能力递进为主线,打破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构建出任务+知识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结构,包括:公共基础学习领域课程、专业基础学习领域课程、专业方向学习领域课程以及综合拓展学习领域课程。
4对策分析
4.1建立能力对接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双评价”模式
中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评价要以教学项目为单元,改革以往“一考定终身”的传统评价模式,倡导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方式,考核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平时表现(课堂表现和作业表现)、技能模拟、实训报告以及教学实践等。市场营销工作任务强调团队协作与沟通,体现在课程评价领域则包括团队任务考核以及团队内个体表现。在整个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评价考核体系中,个人课堂表现及作业完成情况占比10%,营销小组团队合作成绩及小组内个人考核占比90%。“双评价”模式强调将课程评价的主体权利交由学生自己,教师在此起到监督、指导的作用。学生的课程成绩=学生个人表现10%(出勤+作业)+项目权重*营销小组团体分*任课教师评分,其中项目权重依据课程标准制定,营销小组团体分=教师对团体的评分+小组内个体平均分,任课教师的评价系数在0-1之间。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基础上的中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评价要充分挖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创造性,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同步提升,采用形成性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方式。
4.2建立市场营销专业“三个课堂”课程体系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可通过“三个课堂”推动课程体系的完善:第一课堂为理论知识课堂,将课程内容与11个工作岗位相对应的工作任务相联系,任课教师在此课堂可以申报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学科网站,有参编或者主编专业教材的权利;第二课堂为营销实训活动,它与第一课堂紧密相连,专业沙盘模拟、专业实训、专业活动社团以及考证培训等都属于第二课堂内容;第三课堂则是学生课堂外、甚至是校园外的个人实践活动,包括专业技能比赛、专业兼职工作、创新、创业实践等,其结果作为对第一、第二课堂的实践检验。
4.3建立“四位一体”市场营销专业项目化课程模块
市场营销专业“四位一体”项目化课程模块,即通过“做、学、教、说”来保障市场营销专业4个课程模块的实施。市场营销专业模块化课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做”,教学活动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一单元项目,学生的学习结果以任务的形式呈现;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学”要坚持“知识够用”原则,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学生将来的就业需要相联系;市场营销专业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教育资源;以工作任务为途径,通过个别沟通、团队协作、项目展示、成果汇报等各种途径帮助学生将工作结果顺利“说”出来。
5结论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要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真正衔接,需要各个办学力量之间全面统筹协调,需要时间的检验。由于笔者学术水平有限,文章在进行市场营销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工作任务向学习任务的转化以及课程体系构建、对策保障等方面都存在较多不足,尤其是对策保障,思考不是很完善,需要更多的学者进行批判论证。在此,希望自己的浅薄研究能够为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尽早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伟大宏愿。
参考文献:
[1]朱能军,贺静伟.中高职课程及教学内容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9):50-53.
[2]鲍春雨.美国生涯集群课程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3]刘嘉俊,胡巧真.工作场所学习课程开发的理论解读[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17):41-45.
[4]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2010-07-29.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范文3
关键词:市场需求 市场营销 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123
近年来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营销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各行业对营销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高校培养的大多数市场营销人才并不符合企业所需的专业程度高、职业能力强、职业行为规范的人才标准。所以,高校营销专业的课程开发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从而构建适应市场需要的课程体系,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1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与迅速发展的市场营销专业相比,高校营销专业的课程内容和体系却落后于市场高速发展的需要。
1.1 专业课程庞杂、内涵模糊
作为应用型的经济学科,市场营销涉及广阔的知识面。高校在设置专业课程体系时没有对市场做深入的调查,片面地依据经济的特点开设理论和实训课程,使得整个课程体系庞杂、专业范围大、缺乏专业特色。这不仅浪费了教学资源,也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能力。
1.2 课程的结构不合理
课程的结构仍以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实践课程较少。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得多,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常常无法实施,学生不得不死记硬背知识点,导致教学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2 市场营销专业的定位及人才培养的目标
为了提高营销人员的质量,市场营销专业应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应依据市场的需求,积极探索营销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在教学的计划上按照市场的变化,强化培养学生的设计及管理能力。
2.1 市场营销专业的定位
依据市场的需求及营销专业学生的工作历程,考虑企业对营销人员的职业要求及职业能力的要求,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定位主要是培养中高层的营销人员,着力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具备从事市场推广、营销策划、销售管理等方面的职业能力,使他们在具备基本职业技能的同时,还具备创新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2.2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主要从事商品的经营及各类服务。市场需要的营销人才既要有专业的知识技能,有对经营对象的深刻理解,又要有好的沟通交往能力。所以,营销课程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与适应能力,还应具有动态感知市场的能力、搜集市场信息的能力、洞察消费者及客户需求的能力、运作实施的能力及团队的协调控制能力。
3 如何基于市场需求建构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
高校营销专业的课程体建设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重点,以职业的标准为依据,培养既具备岗位能力,又具备适应岗位转变能力的人才,使得学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较大的发展空间,确保就业目标的实现。
3.1 课程体系建构的思路
营销岗位的主要工作是经营和服务,营销人才的标准更强调综合的职业特性。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应秉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在对市场需求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托学校就业委员会,分析市场营销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应具有的职业能力及素养。课程开发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本位,突出强化实践的环节,坚持学、做统一的原则,按照学生认知的规律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校企合作共同对营销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进行分析以归纳总结出职业能力的标准,依照营销岗位的工作流程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建构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
3.2 正确处理市场需求与营销课程的关系
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经济的全球化,我们必须从经济学和教育学的角度重新审视高校的办学理念。高等教育不仅是专业教育,还是就业或创业的教育。作为与市场密切相关的专业,系统的营销课程对于学生而言是实现自我提升的平台、走向社会的跳板。所以在具体的营销课程教学中,高校应根据市场和社会的需求不断创新课程的理念,不能不切实际地随意更改。
3.3 分析岗位需求,优化课程的结构
课程结构的优化就是增强课程的灵活应变力,使整个课程体系既有系统性,又有多样性,还要保证课程的协调性。所以,营销专业课程的设定,首先应对岗位所需要的能力进行分析,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其次,课程体系的开发应符合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从市场的需求出发制定出完善的课程框架系统;再次,要加强课程间结构和逻辑的联系;最后,课程内容不断更新,注重将最新的教学研究成果引入到教学过程中,这样将更清晰地制定出人才培养的目标,更好地把握职业能力。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可分为专业必修基础课、专业必须主干课、选修讲座课和市场实践课,其中实践课程应建立有社会调查、假期实习、课堂实训和综合实训组成的教学体系。课程的建构还应本着强能力和高素质的要求,这对学生扎实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面,奠定他们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4 与时俱进,融入适应市场发展的课程
经济的全球化,使得各国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与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相结合。审视传统的教学实践,思考如何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对于教师和高校而言应把最能反映营销专业的最新动态融入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营销专业作为综合性的学科,学生提升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贸易的往来彼此学习。所以,营销课程应适当增加贸易分析案例、贸易关系及国际商法,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经济分析能力。
总之,课程体系的开发必须科学合理,与时俱进,正确处理课程间的关系,注重教学的渐进性,从而实现课程系统的科学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李世宗,黄少年,卢伟.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问题研究[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33-41.
[2]徐宏桂.市场营销教学改革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讨论[J].现代企业教育,2007,(24):15-16.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范文4
一、‘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现实问题
(一)课程内容理论化,偏离营销实践
“市场营销”课程已被教育部确定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全国开课院校逾千所,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本科层次院校也超过500所通过对不同层次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绝大部分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比较理论化。
虽然几乎所有培养方案都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比如市场调查实训、专业实习,但这些教学环节的最终考察并不是在实践中进行,而仍然是以实习报告等为核查形式,对学生实践效果的判定非常模糊。同时,当前市场营销实践发展非常迅猛,各种新观点、理论和方法层出不穷,但这些实践中成功的方式、方法并没有很好地反映到课程中,加深了“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与实践的鸿沟。
(二)课程结构同质化,欠缺专业特色
“市场营销”专业脱胎于经济学,在我国改革开放后得到长足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与行业竞争不断加剧,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功能认可和人才需求不断强化。通过对大多数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的对比可以发现,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院校该课程结构非常类似,欠缺专业特色。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在按照国家教指委规定进行核心课程设置后,对差异化课程重视不够。一是课程结构设计前没有对社会需求进行比较广泛细致的分析,大多借鉴同类院校或者知名院校课程结构体系,没有充分考虑自身优势资源和发展特征。二是市场营销专业缺乏特色化定位,没有明确是培养营销策划、市场研究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还是培养汽车营销等领域行业人才?导致专业培养范围模糊,课程结构设置缺乏特色。
(三)教学方法单一化,忽视能力培养
目前,课堂讲授仍然是“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主要方法。理论讲授占据课程教学90%以上时间,缺乏实践和实训,而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新兴教学方法应用并不普遍。虽然课堂讲授在确保专业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方面有着重要价值,但在互联网时代,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面临极大冲击,更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是学生通过网络途径获取知识和信息更加容易,过去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与信息方面存在的不对称现象已经被极大改善,甚至出现翻转,即充分利用网络的学生,对特定信息或知识可能比教师了解更为深入和系统。二是传统形式的知识讲授极大地依赖教师自身所储备的信息;而市场营销实践快速发展,新知识和新现象层出不穷,已经大大超越了专业教师所涉猎或掌握的范围。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原则
(一)强调“市场营销”管理科学化
对于“市场营销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这一问题,争论从未停止。而比较折中的观点是:市场营销活动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其中,市场营销管理中科学成分是基于数据的营销决策。
在新经济时代,基于数据的管理决策已经成为重要趋势,市场营销管理也不例外。强调市场营销管理的科学内涵,能够使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活动变得更加精确和可控,既有助于增加市场营销专业的“硬实力”与人才竞争壁垒,又有助于市场营销管理从准科学甚至是伪科学,转变为建立在科学管理与决策基础上的管理艺术。
(二)注重市场营销师资专业化
在市场营销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已经重视围绕核心“课程群”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依托课程小组推动课程群建设。课程小组已经在基础教育实践中被广泛运用,而高等教育较强调教师教学自主性和灵活性,忽视对课程小组建设投入,没有充分发挥课程小组在师资专业化方面的作用。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应该依据培养目标定位及课程特色,设置若干课程群,每个课程群由3-5位专任教师组成课程组。课程组成员之间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重要教学问题进行协调和统从而保证从事课程教学的师资专业化。
(三)聚焦“市场营销”课程特色化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与社会分工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人才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越发尖锐,市场营销专业也不例外。因此,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注重差异化和核心竞争力,“市场营销”课程必须聚焦特色化发展道路。
首先‘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可以强化特定行业背景,如快速消费品行业、房地产行业、旅游业以及工业品行业等,将特定行业知识穿插于核心专业课程之中,以培养特定行业“销售工程师”为目标,增强专业课程的行业特色。其次,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岗位能力需求的差异也可以被视作实现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特色化的重要方向。如市场研究、营销策划以及大客户管理等市场营销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环节,都需要具备差异化专业能力的人才。
三、‘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策略
(一)确立建构主义课程观
传统讲授型课程观是以行为主义“刺激一反应”理论为指导的教学观念,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主导整个教学课程,以讲授为主要“刺激”方式,通过考察学生“反应”来控制和检查教学进程。
“市场营销”专业具有较强理论性,学生记忆或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式若通过灌输得来,并不代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因此“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应该确立建构主义课程观,强调学生应从实践中的问题或任务入手,然后搜寻并掌握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和方法,建构针对特定问题的知识和技能体系。教师所承担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和推动学生完成知识建构的行为过程,确保学生建构知识的学习行为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设定复合型课程目标
为了响应新经济环境下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带来的挑战‘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应该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本的复合型目标,构建有助于实现知识、能力、素养一体化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从而培养适合企业与市场需求的高质量、复合型专业人才。
依据复合型课程目标‘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需要以实践为导向,将理论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训练有机整合,使学生培养实现“三个跨越”,即“从问题走向知识”跨越到‘‘从知识走向技能”,最后实现‘‘从技能走向实践”,进而实现“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学习、能力提升与素质培养多层面复合型目标有机整合。
(三)建构多层级课程内容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应该包含从基础向高阶段过渡的四大基本课程模块:
1.学科基础模块
如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传播学与社会学等学科基础课程,奠定市场营销专业多学科的理论基础。
2.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应该包含市场营销基本原理、消费者行为学、广告学、市场调查等专业主干课程,构建‘‘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的基本框架。
3.专业特色课程模块
围绕不同高校自身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特征,设置特色鲜明的专业特色课程,可包括:市场研究与营销策划、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品牌管理与广告策划、组织营销与大客户关系管理、市场开发与渠道管理。
4.专业前沿专题模块
专业前沿模块聚焦于讲授与传递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前沿思想、观点与方法的课程模块。例如,大数据与营销创新、微信/微博营销,以及020等新型营销模式。
四、结语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既需要呈现市场营销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现状与趋势,又需要反映市场营销管理实践的新特征,以及市场
宽容的态度对待幼儿犯下的错误,不能肆意批评,更不能讽刺、挖苦、羞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最后,与幼儿谈话时一定要注意语气和态度,多建议、少命令,多商量、少争执,一举一动尽量体现出对幼儿的尊重和信任。唯有如此,幼儿才愿意主动与教师交流,才会表达出内心真正的想法,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真正的需要、真实的想法,进而完善教学语言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语言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纽带,规范、科学、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更是不可多得。教师身为教学的主导者,其一言一行倍受幼儿的关注,更是幼儿学习的榜样,规范的教学语言能为幼儿更好地学习并掌握语言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分析和讨论幼儿语言学习特点与教师教学语言问题的基础之上,笔者提出了优化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的对策,以期促进师幼间的交流与沟通、丰富幼儿教师的教学语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范文5
1应用型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实践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1.1科技变革的需要
根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有关研究表明,到2020年,45%的高校毕业生需到“灰领”、“蓝领”岗位就业。深圳、上海等地调研表明,新兴高技术企业90%以上的一线员工需要本科学历。社会发展需要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作为一名普通劳动者从基层成长起来,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也不例外。
福建工程学院是所应用型大学,其基本特征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同时注重应用性的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还要具备综合分析能力,能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的知识,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该专业必须加强课程实践体系的建设,建立规范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1.2服务地方发展的需要
立足服务地方发展是地方院校的基本职责。当前,福建经济运行总体势头良好,经济结构进一步改善,然而,在全国经济增速出现持续回落、深层次结构性问题日益显现、部分产业产能过剩、实体经济比较困难的宏观环境下,福建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产业竞争力偏弱,传统产业大而不强、新兴产业还没长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企业创新研发能力不强、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等问题。2015年3月25日,中央通过了福建自贸区的总体方案,这为福建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这还需要有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技术作为支持,产业才有旺盛的发展势头和广阔前景。因此,市场营销专业也要突出教育的实践性,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立足海西,面向基层,依托行业,服务社会,为福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3办学传统的传承
学校前身“苍霞精舍”的创办,源自陈璧、林纾等近代知识分子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理想。此后,学校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致力于兴办工学教育,强调能力为本、学以致用,积淀形成了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校风学风和“求实学、务实业”的办学传统,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市场营销专业尽管创办时间不久,但是依托于学校“大机电、大土木”为主体的学科背景,充分彰显学校与行业、产业联系密切的办学特点和优势,让学生除了具备营销方面的基本知识,还掌握了工程技术和产品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在服务基层的实践中成才,并表现出较强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水平,赢得良好的行业口碑。
2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实践体系存在的问题
课程实践体系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人才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非常重要的手段,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和必要保证。课程实践体系并非将一些零散的教学单元简单堆砌,而是要进行整体的、系统的设计,各环节不仅要在总体人才培养目标中承担一定的作用,而且还要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我校是所百年老校,办学历史悠久。但是市场营销专业创立时间却不长,自2006年开设大学本科专业并于2009年获得学士授予权。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实践体系建设上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2.1目标体系不合理
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能与社会背景和学科特点相吻合;但是目标的层次性和递进性不明确,表现在形式上,比较单一,通常都只是普通性目标,目标体系不合理。
2.2实践教学体系尚未理顺
目前市场营销专业的实验教学大都从属于各自理论课程,实践教学中很多环节与具体应用脱节,比如一些教学软件的应用,基本流于形式。实践教学内容不够系统,各自为政现象明显,实践教学体系尚未理顺。
2.3产学研协同机制尚不健全
教学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是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理念,这其中具体包含了“产”、“学”、“研”三个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的要素。由于高校办学条件、专业定位和课程建设特色各不相同,如何协同产学研三者的关系,是高校教学改革,尤其是应用技术大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研究的重点。
2.4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较欠缺
市场营销专业教学队伍中有一大批从事营销教学和研究的教师,他们具有高学历和高职称,理论基础相当扎实,但是往往缺乏对企业营销策划和咨询的实际经验,缺乏对企业实际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总体表现实践能力不足。因此,对于应用技术大学来说,如何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迫在眉睫。
3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实践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
我校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科的发展需要,使实践教学的运行规范化、常态化,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了课程实践体系的改革,以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人才。
3.1构建合理目标体系
经过长期的探索,市场营销专业依托我校传统优势行业资源优势,并凸显具有工科知识背景的行业应用型营销人才培养的特色,应构建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应用为目的的综合目标体系。目标中强调对学生理论、素质和能力的递进培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部分课程进行整合,基本理论做到“必须”、“够用”,专业知识做到“实用”、“管用”,更突出培养学生实务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加大实践教学工作,除了完善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如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等的建设外,还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软件建设,注重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过程管理及质量监控体系的管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增加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技能的培养,实现目标的层次性,使目标体系更加合理。
3.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设置
3.2.1优化实践教学的内容
在设置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实践内容时,应符合国家专业认证评估标准和地方行业产业对知识、素质、能力培养的要求,重心由知识的灌输向知识的应用转移,注重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增强教育实践性,注重采用现场式、项目式、案例式的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改革与建设过程中,积极吸纳行业企业的专家全面参与,积极利用国际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与做法。构建由基础实验、创新教育、社会实践、工程训练、课程设计、专业实训、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组成的实验、实训体系,该实践教学体系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前后衔接,循序渐进,贯穿学生整个培养过程。
3.2.2引入实验课程。
为体现我校工科行业背景的优势及时代进步的特点,可以与时俱进,引入相关实验课程。比如可以将工科课程内容引入营销专业教学,合作开发以介绍技术知识的新课程;呼应市场营销学科行为化的趋势,强化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和组织行为学的教学;顺应市场营销学科发展计量化的趋势,开设计量和数据分析课程;营销技巧与管理走向营销策略与营销经营,将营销从技巧上升到策略层面,让学生学会运用策略调整渠道关系,运用策略打组合拳,而不仅仅是依靠技巧层面上的绝招,将策略化思维引入课堂,开设博弈论相关课程;在大数据发展的前提下,引入侧重于数据分析和市场研究等营销分析的实验课程。
3.2.3建设经济与管理仿真综合实验室
加强实验教学“软件”建设,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合并重组,成立经济与管理仿真综合实验室。该实验室建立了与营销专业相关的内容:集团级ERP系统包含了供应链系统、销售与运营计划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创业类模拟软件,实战演练和角色扮演的市场营销对抗沙盘,离散制造企业、贸易企业、物流企业、商业银行不同行业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经营模拟沙盘等设置了与营销专业相关实验内容。
市场营销专业还应规范实验教学管理,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一方面,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比例。另一方面,不断加大专业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实验中心应在满足课内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对学生开放,为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创造各种有利条件,鼓励学生创新。
3.3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产学研是科研、教育、生产等不同社会分工形态,在功能和资源优势的协同与集成化。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应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教师以科研促进教学内容更新,将专业发展前沿内容带入课题,启发学生思考,如商业模式创新,大数据云计算背景下新媒体营销,便利店再次复兴等主题均是科研促进教学内容更新的体现。依托我校工程学科优势,增加工程技术和产品技术专业知识元素,做到文工融合、管工渗透,体现工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特色。可以安排企业方高级管理层人员到我校对营销专业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围绕包括市场营销、运营及销售技巧、零售门店物流配送管理体系、企业财务管控体系、顾客服务与顾客关系管理、职业规划与职业发展等系列专题展开。
3.4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应用技术大学的师资队伍应具有实践的能力和融合的素质。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在建设教师队伍时,一方面可以依托校企合作平台,聘请来自于行业、企业的懂技术,并且掌握岗位核心能力的专业人员来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共同参与实践教学,建立一支应用能力强的兼职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合作开发等多种措施,让教师深入到企业中锻炼,提高教师的实际应用水平,锻炼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的能力,以促进教师实践应用素质的形成,加强整体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必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4结语
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既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较强岗位操作的技能。而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对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创新意识、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用技术大学要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深化课程实践的改革,充分调动教师和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探索、提高,培养出更多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就业竞争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严欣平,陈显明.深化改革走应用技术型高校发展之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4(13).
[2]陈新武,李亚林.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模式研究——以湖北经济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理工高教研究,2009(5).
[责任编辑:杨玉洁]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范文6
关键词:职业教育;营销专业;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杨剑平(1965-),女,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6-0044-02
一、确定营销专业课程系统解决方案基本理念
职业教育理念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要求突出在培养学生实践性和技能性的同时,注重学生人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具体操作上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科学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职业教育对市场营销专业的要求,在课程体系构建上要系统思考,科学设置。实现在应用性、实践性、技能性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同时,注重学生人文社会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在课程体系构建上不仅要思考使学生系统学习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相关理论知识,还要考虑打好学生人文、社会方面的坚实基础。
(二)灵活设计专业实践课程环节
根据学习进度及学生的接受度,灵活设计和安排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营销实战实践的积极性。同时每学期安排2-3次来自行业企业现场,实践经验丰富,且有一定理论水平的营销专家,担任客座讲师,做专题型讲座,以培养学生对市场的深度认知。
(三)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注重教学过程中模拟商业氛围的营造,通过小组讨论法、头脑风暴法、情境模拟法及案例教学法等多种能够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直观感受营销实践工作的复杂性、多变性及科学性。
(四)关注营销动态,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营销实践的多变性、动态性要求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必须及时了解市场宏观环境的变化趋势,行业结构的调整、营销手段的创新、业态变化等信息,并把这些变化体现在教材中,实现教材内容的动态化、现代化和国际化。
二、考察分析市场营销专业岗位工作任务
职业教育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要求要有较高的实践能力、敏锐感知市场的能力和营销方案执行能力,这就要求在课程设置时要结合当地市场实际情况,深入考察分析市场营销专业岗位工作具体任务,具体方法可采用专业教师、典型行业营销专家、工商管理人士、部分学生共同组成调研小组,分析各个营销岗位在营销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具体工作任务,并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
郑州电专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对郑州市房地产行业、汽车行业、计算机行业、电力行业、零售企业等20余家行业企业的调查研究确定了市场调研(包括调研设计、实施、资料整理、结果预测、调研报告等工作);市场环境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分析;市场竞争战略分析;产品策略选择;价格策略与分析;渠道管理(包括中间商的选择、调整和激励等);促销策略制定;营销控制;顾客开发及管理;顾客异议处理;产品推广;市场开拓;交叉销售;销售管理;广告策略选择(包括广告目标设定、广告计划制定、广告内容设计、广告媒体选择、广告策略选择、广告实施及广告效果测定等);网络营销(包括检索网络信息、网上信息、申请域名、网店建设、申请网上银行业务等);采购商品;商品储存管理;物流管理(包含制订配送方案、处理配送信息、实施物流配送);电子合同签订;销售团队管理等25类市场营销岗位具体工作任务。
三、实践项目任务分析及课程体系确定
学习过程实践项目任务分析及课程体系确定是职业教育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系统解决方案研究的核心内容。
按照市场营销岗位工作具体任务调研结果,由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对市场营销专业学习过程实践项目任务进行分析论证,确定学习课程体系。我们确定了市场营销专业学习过程的6类实践项目,11门学习课程。分别是市场调研(问卷设计、调研方案的实施、调查资料整理、调研资料的处理、市场调研预测、撰写调研报告)工作任务学习过程的实践项目任务为进行市场调研,对应学习课程为《市场调查及预测技术》;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徐选择与分析、市场竞争战略选择、产品策略选择、价格策略与分析、渠道管理、促销策略制定、营销控制等工作任务对应学习过程的实践项目名称为营销策划,其学习课程为《市场营销基本理论》与《市场营销策划》;顾客开发及管理、顾客异议处理、产品推广、市场开拓、交叉销售、销售管理等工作任务在学习过程的实践项目为产品销售,对应的学习课程为《销售管理》、《推销及谈判技巧》、《消费者行为分析》;检索网络信息、网上信息、申请域名、网店建设、申请网上银行业务等工作任务对应的学习过程实践项目为《电子商务》,学习课程为《电子商务技术与实务》、《网络营销》;广告目标设定、广告计划制定、广告内容设计、广告媒体选择、广告策略选择、广告实施及广告效果测定等岗位任务对应学习过程实践为广告制作,学习课程为《广告创意与表现》;制订配送方案、处理配送信息、实施物流配送等岗位任务的学习过程实践项目为物流管理,对应学习课程为《物流管理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