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大自然的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描写大自然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描写大自然的作文

描写大自然的作文范文1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小学生作文的水平呢?

1. 指导学生观察,激发观察事物的兴趣,使其愿观察,爱观察 如秋天到了,大自然万物成熟,田野的庄稼,使人感到丰收的喜悦;山上的野果,使人垂涎欲滴 ……这时,把学生带到田野中去,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寻找秋天,去领略秋的神韵,饱览秋的身姿,拥抱大自然的风光。湛蓝的天空,凉爽的风;争奇斗艳,傲霜斗雪的;黄澄澄的稻穗;金灿灿的佳果;碧波荡漾的湖水,湖中肥大的鲤鱼……这些都会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唤起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激情。当学生有了观察事物的兴趣,喜爱观察大自然时,要指导他们善于观察,教给观察的方法。比如,观察一处景物,关键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怎样才能抓住景物的特点观察呢?对比观察是一种好方法。一次郊游,我组织全班同学一起去铜佛顶登高。我要求全班同学,把观察到的山花野果,山川溪流,朝霞夕阳,记在心里,细心揣摩,回来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作文中的景物描写。 回来后,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想说要写,可就不知道如何把铜佛顶写真写象。这时,我指导学生回忆到过的龙山,并和铜佛顶比较。同样是山,同样是水,同样是封开县境内,两山差别很大,龙山奇峰怪石,野菊争奇斗艳,溪流平缓;而铜佛顶则是另一番艳装,青松挺秀,野果飘香,流泉飞瀑,百鸟布谷。这样对比,铜佛顶的秋天的特点找到了。还应注意的是,同一样的事物在不同时间内的情况。同样是树,秋天与春天不同;同样是野果,夏天与秋天不一样。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方位不尽相同,同样是杨桃,从正面看它是五角星;……这就要求我们在观察时,认真细致地加以比较,也就是要善于观察,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才能把它写真写象。

2. 指导学生联想,把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使文章更生动更吸引人 许多学生的作文却是干干瘪瘪的,使人读了泛味,无印象,其原因就是学生不懂进行联想。应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联想呢?其一,抓住一切契机,让出现在眼前的具体事物在脑海中找出与其它事物相似之处,进行类似联想。比如,“一棵大榕树”把它想成“这棵大榕树就像一把撑开的绿绒大伞”,“小鸟在树上叫”想成“小鸟在树上歌唱”,“一片片白云”想成“一片片白云宛如一座座覆盖着白雪的小山”,“一条溪流”想成“一条溪流像镶嵌在山间的玉带”,“鲜花盛开”想成“鲜花绽开了笑脸,向我们问好”,……这样在写具体事物的基础上,加进实在事物引起恰当的联想,使文章显得生动具体,把具体事物跃然纸上,给读者的印象就深刻了。

其二,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联想。所谓相关的联想,就是依据事物彼此相近,相关的关系,去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比如,当你看到水平如镜的水库,便不禁想到建设水力发电站,利用水库的水发电,使千家万户用上电灯,利用水库进行网箱养殖,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创造致富之路。同时,水库的水灌溉万亩良田,连年获得丰收,收获成果的喜悦……又如,我们由粉笔想到老师,由扫帚想到清洁工人……指导学生进行这样的联想,不但可以使景致更加宜人,而且使文章的主题得到进一步的深化。这样的联想,既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又使人领悟到景致的内在价值。

其三,在平时指导学生联想时,还可以进行对比联想的指导。也就是说,根据事物之间相反或相对的关系由此及彼的联想。比如,在寒冷的冬天,同学们对某家境贫寒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这令寒冬也逊色,由寒冬想到同学们火热的爱心,两者相对比,文章的中心思想就突现了。

描写大自然的作文范文2

文以载道,这是古训,也是文章对读者的基本教化作用的体现。而初中语文教学要秉承这一文化传统,在引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健全学生的人格,教会他们感恩,回报社会。其中,"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现如今,感恩教育已成为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1.感恩教育的内容

语文教材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1.1自然之恩。大自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陶冶我们的精神。如,《三峡》让我们领略到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观潮》写钱塘潮的雄伟景象,让我们心潮澎湃,赞叹不已,《西湖游记二则》让我们感受到西湖之美,得到心灵上的愉悦。

1.2父母之恩。父母不但给我们以生命,而且竭尽全力地养育我们.如朱自清的让我们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

1.3祖国之恩。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它的地大物博,更要从中感知它的博大精深,丰厚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危难时刻为国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课文中的众多古诗文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等能让我们感知英烈的祖国心、民族义,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

1.4社会之恩。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个性,还要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我的老师》等课文中感受师恩,从《金盒子》等课文中感受友恩,从《驿路梨花》等课文中感受他人之恩。

2.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要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感恩的价值观。感恩――珍惜生命

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回报;父母茹苦含辛地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条件,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珍惜生命,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就是要远离危险,远离犯罪。

感恩――承担责任

在感恩教育中,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忧心;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做贡献,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是不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珍惜生命的教育不是苟且偷生的教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舍生而取义",是古已有之的道理。

感恩――学会和谐相处

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不同阶层,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3.感恩教育的方法

3.1信息筛选――知恩。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恩。要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明白要感谁的恩,感什么恩。表现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性质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从景物特点、从事物特点中感知大自然之恩。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或事情的意义,感知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等。

3.2情感体验――感恩。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我们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3.2.1在朗读中体验。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在知恩之后,要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让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要在反复的朗读中,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2.2在想象中体验。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通过想象深入意境,大自然之美就会深入人心,如《黄河魂》对壶口瀑布的想象,能让学生体验到大自然的造化之功,祖国的壮丽;表现祖国优秀儿女的课文,通过想象,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学生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认识就更加深刻。

3.2.3在思考中体验。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思考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恩情的深广。如,《只有一个地球》,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深入认识地球对人类的意义,体会地球对人类的恩情是不可替代的。

描写大自然的作文范文3

一、农村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

农村中学的师生对课程资源的概念了解不深,他们忽视了在教材外,还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多,仅限于教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自然风光、民风民俗、户外场所、图书馆等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一些教师还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一些农村高中硬件设施不够完善,网络资源普及率不高,为了高考,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应试技巧上,新的语文教学模式不能发挥作用,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师不够重视,学生不能走出课堂,参观、调查、校外实践活动很少。例如,《奇异的自然》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融入大自然中,让学生尽情感受大自然的气息,陶醉于大自然的怀抱,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独特的体验,完成习作练习,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农村,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开发利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人文素养。

二、融入大自然,挖掘素材性课程资源

自然资源千姿百态,风雨雪霜、日月星辰、辽阔的大海、起伏的山峦、果园农田、海堤森林、园林花卉等等,都是语文课程资源取之不尽的源泉。农村地区保留着原始的风貌,自然风光独特,农村学生有更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例如,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大自然风光的课文,教师选择相应的季节,带学生走进文本描写的环境,再现作者描写的情景,让学生感受文本的语言魅力;学习有关田园劳作的文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在劳动中揣摩人物的心理,体验作者的感受,加深对作品的了解。把农村自然风光当作素材性资源,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描写自然风光,培养学生观察力,提升审美情趣,鼓励学生写作以田园劳动为背景的习作,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个性化作文水平。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鼓励学生到风景区,为游人服务,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增强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走进社会生活,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农村有丰富的方言资源,尽管语言文字日趋规范化,而农村地区很大范围内还有方言存在,挖掘方言中的有利因素,将其作为校外语文课程资源加以开发。方言中地方文化的累积,饱含着地方人民真善美的结晶,让学生积累方言中与普通话相差较大的词汇,根据发音与语义考察词义的演变,分析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通过与普通话的发音对比,让学生感悟地方文化,加深对普通话的了解。农村地区有很多民风民俗,体现出各民族的理想和价值观,整理挖掘民俗文化,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礼仪、道德倾向,引发学生的心灵共鸣。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置身家庭,整合语文课程资源

描写大自然的作文范文4

孩子们都摇头。我很意外,问:“都没有见过晚霞吗?”

有个小孩犹犹豫豫地举起手,说他看到过晚霞。他是从农村转学到城里的,几年前在农村看到过。随着一点点的启发,他渐渐回忆起当时见到的晚霞,描述得很生动,说到后来,他眼睛发亮,兴奋地说:“晚霞真的很美!”

我问其他小孩:“你们傍晚在干什么呢?”他们回答:“做作业,吃饭,看电视,上网玩游戏……”

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调皮地说:“我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宠物,整天在房子、车子、教室三个笼子里养着,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放生!”说罢,其他孩子哈哈大笑。

我也笑了,但心头却很沉重。只好让他们先记下王勃这个名句,并嘱咐他们,以后傍晚留心一下天空,仔细观察晚霞。

课间,我看见一个小女孩在翻一本叫做《小学作文好词好句好段》的书,里面收集的全是文学名作中描写各种事物的词、句、段。呵!都说如今是“快餐时代”,一点也不假,孩子写作文也不难了,只要打开这本书,就像逛超市,词句应有尽有,随便挑;又像吃方便面,简单又方便,只是――我感觉怪怪的,有一种悲哀。

她在书中果然找到“关于晚霞的好词”一节,里面罗列了彩霞满天、落日熔金等一堆“好词”。我问她:“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落日熔金’的情景吗?”她摇摇头。我心里越发沉重:如果以后的孩子都用这样的方法写作文,会带来什么后果?

不用问,这些孩子对月亮、星空、白云也基本没看过。没有感性认识,即使记住无数好词好句,美感也不真实啊!蓦然想起张爱玲说过:“像我们这样生长在都市文化中的人,总是先看见海的图画,后看见海……”真是这样啊!

记得我小时候在乡下,生活充满了大自然的美。白天下河摸鱼、下地拔草、捉蚱蜢,皮肤被太阳晒得黑黑的,头发里藏着阳光、草叶的清香;晚上数星星,捉萤火虫,在月光下捉迷藏……这些到现在还是我美好而珍贵的回忆。如今的孩子,长大后回忆童年,除了电玩、网络游戏,不知还有什么珍藏?想到如今深圳等大都市的“不下楼族”,那些高学历的白领,工作、学习、生活、恋爱全在几十层的高楼上,一年到头,双脚基本不踩土地。

不踩土地,生活的背景中没有晚霞、星空……不知道这种远离了大自然的生活,对一个人的成长,意味着什么?

描写大自然的作文范文5

一.体验生活,写作素材轻松积累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十分强调“真实”,切实要求学生做到“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要避免空话、假话,就要让作文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到有话可写,有感而发。但有的学生往往认为作文“没什么东西好写的,也不知道怎么写”。咬着笔杆子无从下手,写出来的作文也很空洞,言之无物而感到苦恼,甚至对写作有一种恐惧感,产生一种“作文痛”的病根。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昼夜不息。”其实,我们的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每天的生活仿佛就是一个万花筒,它色彩斑斓,丰富多彩。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生活积累丰富了,不仅“有米下锅”,还会引起学生的倾诉、表达的欲望,就会有一种情溢心间,不吐不快的感觉。老师有意让学生进行各种角色体验,让他们体验大自然的美丽与纯真,让他们体验人际间的真情与关怀,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体验合作和交往的重要性,体验一个个成功后的幸福、失败后的悔恨沮丧等等。

越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作文,学生越能做到“真情流露”,因为作文中所写的事也许就是他曾经经历过的,作文中所流露的真情就是他当时的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学生写得最生动、最具体的往往是描写同学之间、人与人之间发生争吵、争执之类的作文。在这一类作文里,学生的描写可以说是神情兼备: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均刻画得较为准确、生动、具体。让你读着这篇作文就能想象出当时他们争吵的情景。这一类作文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学生有很深的生活沉积,写出来的作文生活气息才格外浓郁。

二.走进生活,丰富素材库

1、在田野中感悟写作材料

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新气象。农村的经济迅速发展,农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村里不仅有迷人的景色,还有各种果园、蔬菜棚。这时,我们就利用不同的季节,让学生到田野里去寻找写作的材料。一到田野,孩子们犹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似的,找到了那么多实实在在的写作材料,就说写作变得容易啦!

2、在活动中寻找写作材料

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在学校生活中,小学生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各种各样的活动了,玩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玩不仅是学生放松身心,劳逸结合的形式,也给写作提供了素材,还是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和伙伴的有效方式。

3、在阅读中积累写作材料

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物产丰富,有着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历史的长河里激起过多少朵晶莹浪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库里有多少脍炙人口的杰作。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想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

描写大自然的作文范文6

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能对自己喜爱的景物进行仔细观察,弄明白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并展开想象。

3.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

4.要做到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重、难点 1.能对自己喜爱的景物进行仔细观察,弄明白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并展开想象。

2.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

3.要做到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一、教学过程中的策略预设:(作文前)

结合口语交际进行。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开拓学生思路,写出家乡的景物及感受。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来写。引导学生把自己观察和发现《套娃广场》的美和可爱之处表达出来。让学生在小组交流,选出写得好的习作,并说出习作好在哪里。最后在全班交流。选取好的以及有特点的习作做讲评。在全班讲评后,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也可以小组交流提出修改意见,最后誊写清楚。在全班讲评后,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也可以相互交流提出修改意见,最后誊写清楚。

二、教学过程中

(一)话题交流,真情融汇:

1.谈话引入.明确要求,小组交流。

2.准备素材

生报:(读素材)满洲里俄罗斯套娃广场是全国唯一的以俄罗斯传统工艺品――套娃为主题的旅游休闲娱乐广场,集中体现了满洲里中俄蒙三国交界地域特色和中俄蒙三国风情交融的特点。

生报(读素材):主体套娃内部为俄式餐厅和演艺大厅。套娃外部彩绘由代表着中俄蒙三国的美丽女孩组成,主体套娃周围有8个功能性套娃、200个代表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小套娃和30个色彩缤纷的俄罗斯复活节彩蛋。在广场音乐喷泉的周围还有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和西方占星文化的十二星座。夜色中,在近千盏彩灯的映射下,广场上流光溢彩,仿佛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俄罗斯套娃广场将中俄蒙三国风情和东西方文化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是集旅游观光和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的满洲里标志性旅游景区。

(二)激趣,游戏引路:

1.猜谜语是大家喜欢的游戏。下面我们就做一个“夸家乡,猜景物”的小游戏。(让一个小朋友说家乡的《套娃广场》的特点,其他同学猜是什么地方)

2.评议谁说得好,为什么说得好。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趣,引导学生进入写作的氛围,积累习作的语言,实际上也是抓住景物特点的训练,为下面的习作指导做好了铺垫。]

三、教学过程中的奇思妙想,开启心路:

通过上节课的口语交际课,我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加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二)佳作引路,章法导写:

1.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景物,按一定的顺序写。

要根椐事物本身的特点和观察的角度。观察顺序大体有三种:①按空间顺序;②按时间顺序;③按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

本文可以按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来描写。

2.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大套娃,小套娃的特点)

3.带着自己的感情写。

4.按先总后分的顺序写。

5.描写抒情相结合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⑴师述:写景往往是为了借景抒情,表达对家乡或是对祖国、对学校的热爱,或是赞颂大自然的宏伟、壮观,或是寄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情和景交融起来,写出来的习作才能打动人心。好的习作要有健康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佳作引路,引导学生读中学法,读写结合,一方面积累了习作的语言,另一方面借鉴文章的方法,快速打开习作的思路。在此前提下,学生习作也就有话可说,有法可行了。

(一)自我欣赏,同伴交流:(如果第三课时能完成习作,还有时间,也可以在第三课时进行,在小组里进行。)

1.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

2.同桌互相修改,相互启发。

3.小组评选最佳,推荐一个参加全班交流。

(二)集体会诊,创新行文:

1.挑选佳作两三篇,集体会诊,评议优点,指出不足。

2.对照评议出的毛病,修改自己的习作。注意借鉴别人的好方法好词语。

(三)佳作展览,评选最佳:

1.小组评选最佳:最佳开头、结尾、句子、想象等等,越多越好。

2.班级展览最佳。举办“美丽的套娃广场”习作展览。

(四)变格创新,自由表达。

四、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