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事的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写事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写事的作文

写事的作文范文1

写事作文写法详解—写自己的事参考词句

四、写自己事情的参考词句

勤奋学习/专心致志/死记硬背/熟能生巧/七嘴八舌/新鲜空气/透过窗户/目送/恨不得/把我乐坏了/融洽/若无其事/无处倾诉/阵阵笑声/凉透了/羞愧/吓唬吓唬/津津有味/倒吸一口冷气/得意起来/灰溜溜/园溜溜/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奇异风景/潺潺的流水声/呼噜呼噜/碧玉似的明镜/一辈子

1.我一时呆住了,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2.我疑团大解,真想不到一两个字也有这么大的学问呢。

3.我心里像喝了蜜汁一样甜。

4.陈老师一把把王俊拖出了门外,我吓得大气也不敢出。

5.我这时有点害怕,举手吧,我还不太会背,不举吧,老师批评我怎么办?

6.谢老师望着我,眼睛里闪烁着鼓励和期待的光。

7.悔恨的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老师严厉的指责我没有听见,同学们小声的议论我也没有听见。

8.望着显示器上的程序,我兴奋得从座位上跳了起来。

9.我连忙把手藏到背后,身子直往后缩。

10.我万万没有想到郭老师竟会有这样严厉的举动,只觉得是针对我来的,脸上阵阵发烧,大滴大滴的泪水涌出了眼眶。

11.回到家,趁妈妈不注意,我赶紧把“皱”和“惹”写在小纸条上,沾上点水,握在左右两只手里,藏在背后,大模大样地走进厨房,用肩扛了扛忙着做饭的妈妈。

12.我有点不知所措地抓了一块抹布,大把大把地擦了起来,由于用力过猛,墨汁溅得到处都是。

13.尽管大雨浇湿了我的衣服,冷得我直哆嗦,可我心里却热乎乎的。

14.但是我的脚却像灌了铅一样的提不起来,速度比以前慢了许多。

写事的作文范文2

曾经让人忧心的语文教学现状:现象一、学生考试时,选择题答得较快;语言运用题答得较慢;作文酝酿过程过长,只剩有限的时间匆忙完成作文,有的干脆写不完,甚至有的学生只写题目。现象二、平时作业,学生愿意完成选择判断题,不爱完成阅读理解、诗文鉴赏及其他主观题。现象三、很多学生的语文成绩停留在中等或很差的阶段,在与这些学生做了沟通工作之后,我发现他们对于这个问题很麻木。平常观察这些学生的作业,他们最先投入时间精力的往往是数理化、英语等科目,而在问到他们为什么语文作业没能及时交上时,很多学生都有相同的回答:“今天各科作业太多。”显然,学生把语文放在了“副业”的位置上,对语文的重视程度不够。现象四、检查、作业、考试中,同学们的错别字很多且该类错误反复出现。虽然讲过语法知识,并且强化判断修改语病训练,但仍然是语病连连。课上回答问题时,语言不连贯,或者经常答非所问。书面表达中,观点幼稚、思路局促、缺乏骨气与精神,很难出现令老师惊喜和欣慰的个性展示。

学生怎么了?语文有前途吗?

仔细想一想,平时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够,语文积累不够,学生成绩很难提上去,久而久之,丢失了对语文的热情和积极性,语文教学成了“剃头挑子一头热”。

一、做好积累工作

为了扭转语文教学的尴尬局面,我们应首先从积累做起。

1.积累什么。基本的常用的字、词(包括成语、熟语等)、优美的或富有哲理和思辨色彩的句子、给人方方面面启迪的语文篇章。积累这些最原始的“绿色食物”(专家比喻),就获得了语文学习和发展的最基本的营养;利用各种媒体,搜集取得有价值的新信息,比如“创业先锋”“道德标兵”“改革创新精英”的事迹,学习他(她)们的精神品质、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百折不挠的勇气毅力等,作为精神的营养给自己补钙;多读多思优秀作文,文章中独特的表达、高远的立意、认知评价社会的识见,都可作为积累的对象,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语感和体认,以此有效地促进学生自己的个性表达。

2.怎样积累。学生在课上要专注地听讲,将教师强调的知识点、难点、重点分类记录下来;课下消化吸收,回顾补充,多问同学和教师,不放过任何一闪而过的点点滴滴;课堂的延伸,突然而来的灵感或知识的再现应及时打好“补丁”,使积累的内容更充实;利用好阅读课,不要盲目涉猎,而先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意向,在有限的时间内积累最有价值的东西;不放过与同学课上讨论、“三余”(课余、饭后、休息前后)交流的机会,捕捉有效、有益的收获并化为己有。

学生通过有效积累,最终将会达到语文成绩、水平的显性提高以及思想境界的提升、精神的隐形成长。朱小蔓教授说过一段很好的话:“这个时代要生存发展,它还是需要知识作为基础,需要知识作为毕生的生存条件。当然这个生存的意义不止于‘谋生’的生存,它还在于生存得更加有精神内涵,生存得更加有独立的人格。”很幸运的是,语文可以承担这个艰巨神圣的使命,而“积累”就是完成这个使命的具体操作之一,“积累”可以内化为一个人的精神、人格的底子,使人获益终生。

二、有效改善作文状况

写事的作文范文3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曾经写过几篇“下水作文”,那时手头没什么教学资料,批改学生作文鲜有可赏之作,便对学生说:“任老师也和你们一起写,如何?”学生雀跃。于是,学生课堂作文,我也埋头写作。写完了,我就当堂宣读,学生成了我的忠实听众。

但一段时间后,我就懒于动笔了,成了高高在上的“课堂大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作文指导课上,我总是滔滔不绝于“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学生呢,“星星呀还是那颗星星,月亮也还是那个月亮”。

不久前,偶得奉港黄雪梅老师写成的下水作文集《泉水丁冬》,第一感觉便是敬佩:100篇“下水作文”,该需要多大的热情、自信和毅力呀!读着读着,就舍不得放下了。作者文采飞扬、笔调清新,蕴涵着至真至纯的情感。写父亲、写母亲、写恩师,字字句句总能引起我的共鸣。只有历经磨难挫折却始终坚信人类美好情感的人,才可能传达出如此纯真又纤细的真情实感。读着读着,似乎眼前就可看见作者那诚挚的双眸,温和恬静而又深邃无比。在当今这个快节奏而又有些浮躁的社会里,这是一份多么难能可贵的动人情愫;而文中折射出的人格修养以及哲理思考,又令人赞赏。没有多少华丽的辞藻,不见多少“雕琢”的痕迹,信手写来,感觉是那般的自然清新,寥寥数笔,即勾勒出人、事、物、境、情。仔细分析,一些我们用枯燥的理论诠释的作文技巧又分明隐含其中了,真乃“不琢之琢”。

我把这个集子推荐给我的学生,告诉他们,读读《泉水丁冬》吧,作文本来是不必怕、不可厌、不需抄的,身边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一情一思都是作文的好素材,都是可感可想、可圈可点的,它们是属于你的独特风景。

写事的作文范文4

唉,我最近写作的时间都是大大的缩了很多。单丝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了,期中考试真的还有几天就要到来了。我相信,最近学子们一定都是非常的忙碌的,期中考试要么在这周,要么就是下周的,真的特别忙碌。特别对于初二初三的人来说,本来一模考二模考就已经很累了。

如今期中考试,更是还要继续冲刺一刻都不能停歇。心里压力大,身体上也是很累。特别是要中考高考的人,真是一天不知道要用到多少根笔芯了。大脑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必须要转动起来,甚至是你自己不想转动也无济于事,因为你的生活必定是这样的,必须要为自己的以后去那样的努力。考试之前,必须要有那么一段高压力的日子也是我们自己不得不去经历的。也是生活中必须要去经历的啊,为了自己的成绩,想想吧,只要事后能考到一个好成绩,这样的付出又算的了什么呢?我们要付出一些东西,才能得到更好的东西。如果不舍弃自己这几天的汗水,如果不艰辛的去付出,你又怎么会得到好成绩呢?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利益,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好。只有自己不断地去付出,不断地去努力,才能得到一些东西啊。别总是想得太多,你不去努力,谁给你未来?学习成绩看似和我们的关系不大,其实关系有很大,我们现在的学习成绩说不定就是以后要用到的专业课知识,才能在职场混得如鱼得水啊。很多事情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怎么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就要轻易放弃了吗?当然不行了,我们反而要越战越勇!

加油吧,哪怕现在写作的时间很少了。我每天其实还是会在空隙中挤出时间去写作的,毕竟那是我心里一直想要坚持的目标,那么就一定会坚持到底!

写事的作文范文5

[关键词]新闻 文学 叙事 写作比较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1-0100-02

新闻作品与经典文学作品,有很多相似之处,经常被人们混为一谈,其实两者在各方面的区别都还是比较大的,当然,联系也有很多。本文拟就从叙事角度出发来对两者进行一个探析,因为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新闻作品都离不开叙事,我们可以从叙事方面来对两者进行比较和区分。

一、叙事视角下二者的差异

(一)叙事目的的差异

新闻的叙事目的,简单来说,就是将事实进行传递,获得一定的传播效果。因而,新闻叙事在视角、叙事模式、叙事速度的选择上,均以传播效果和新闻价值实现的最大化为目标。在这一追求中,无论不断更新的新闻报道手段有了多少文学化的趋向,新闻的真实性始终是其底线。

而文学叙事从来不标榜自己的叙事“真实”。它选择的叙事模式,在根本上是为了表达作者的主观情感,而不是围绕某一件事件,努力还原其真实面孔。虽然,同新闻一样,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件也来自实实在在的社会生活,但是作者可以为了达到某种效果对事实本身修改加工,或者大胆想象。“事件”本身的修辞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文学作品里,呈现的“事实”并不是叙事的目的,而是作者主体意识的载体,是作品抒情主体的主体意识的承载者。

(二)叙事文体的差异

文学叙事文体可以任由叙事者根据叙事者的主观意愿、表达情感的需要、艺术风格等采取各种各样的叙事文体。就像文学本身涵盖面很广一样,文学叙事的艺术手法是丰富多彩的,是只需服从叙事者思想表达、艺术追求的需要,而没有类型约束的,是自由化、个性化叙事。这种叙事文体本身就可以是审美的对象,并且带给读者的是超越了所述事件本身的情感体验或者艺术魅力。

再来看新闻叙事。新闻叙事虽也有“艺术化”的手法,但由于目的不同,大体是种“客观叙事”。相对于文学叙事,无论新闻报道本身的种类有多少,它的各种文体有一定的规范性,并且在创作新闻作品的时候,“艺术灵感”虽然重要,但围绕的中心仍然是事实本身,并且有着严格的原则性考量。不同的新闻叙事文体都是为了展现事实的不同层次和深度,因而本身并不能成为审美对象。如果新闻叙事采用的文体和写作方式激发了读者的“艺术想象”,并且带给读者的审美感受超越了其真实力量,那么这个新闻作品本身就会受到原则性的质疑。毕竟,还原真实才是新闻的初衷。

(三)叙事模式的差别

从微观层面说,新闻与文学叙事模式的主要差别表现在三个方面:叙事视角、叙事顺序、叙事速度。

1.叙事视角。在叙事学里,任何的叙事过程都包含两个基本元素:事件和其叙述者。叙述者视角的不同,显示出作者与所叙述事件的不同关系,往往带来叙述效果的较大差别。一般,我们认为有三种叙事视角:全知视角(也叫零视角)、内视角和外视角。

全知视角表明叙述者对文本中的一切都了如指掌,整个叙述过程就是在叙述者的视野里展开。文学叙事采用这种视角能够给予读者整个事件清晰的轮廓,并在细致的描摹中把作者的主观情感通过“全知的叙述者”传达给读者。由于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人认识世界的能力也是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中,所以新闻叙事一般不敢随意使用全知视角,避免主观臆断和违背真实性原则的“合理想象”。第二种叙事视角是内视角。即以一个或几个人物的视界去感知,文中所叙述的内容就是文中人物所知道。内视角是文学和新闻都会采用的视角。第一人称的记叙能够给予读者真实感和亲切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文学作品中,作者虽然使用第一人称,但所叙述的事件可能并不是作者自己。但是在新闻里,新闻的叙述者往往就是作者本身,但个别情况例外。第三种是外视角,又称为纯客观视角。外视角能够带来一种高度的客观和冷静,表明自己中立的态度和立场,使用语言也较为谨慎。可以说,这是文学叙事中最忌讳的一种视角,因为它没有感情。实际上新闻并无所谓的“纯客观”立场,无评论、无分析的新闻报道也会让读者觉得索然无味。所以,这也是为新闻所摒弃的。

2.叙事顺序。无论是文学叙事还是新闻叙事都存在着顺叙、倒叙、插叙、平叙等处理方式。但是由于新闻的传播目的和读者的阅读习惯等原因,新闻消息的叙事顺序最常用的就是倒金字塔结构。导语精简而概括。然后按照事实重要性原则,依次叙述。但是即便是长篇新闻作品,比如通讯、特写等,在写作顺序的安排上,比小说要“规矩”很多。很多文学作品追求艺术化的表达效果,采用意识流和交错叙述,在时间顺序的处理上可以玩出多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花样。但新闻,即便很多学者提倡新闻“故事化”,提倡叙事悬念的设置,但适当的倒叙、插叙是为了给读者更加深刻的事件体验,且使用得较少较谨慎,多用于为文章铺垫一层基调或者补充相关背景链接,以方便读者理解。

3.叙事速度。在叙事学里,叙述步速上的差异,可以造成发生的事件时间与叙述所用的时间,即文本时间的巨大差别。我们可以按照这些差别,把叙述速度分为省略、概略、匀速、减缓和停顿等。简而言之,新闻是概述性的,所采用的叙述速度通常是省略、概略。用较快的叙事节奏将新闻事实快速呈送给读者。与新闻相反,文学常常使用的叙事步速是匀速、减缓和停顿。

二、叙事视角下二者的共通之处

从直接的叙事学的体系来看,叙事有三种形式层次:文学性叙事、历史性叙事以及新闻性叙事。其中,文学性叙事是一种艺术型的叙事方式,有自己的创造与再加工;历史性叙事是一种日记式样的记录性叙事,是许多历史事实的累积叠加,可以进行组合,但是前提是必须遵循客观的实践、地点、事件内容;新闻性叙事是一种挖掘真实性事件背后的传播价值的一种半创作方式。因此,严格意义上他们三者之间彼此都各不相同,但是其中的新闻性叙事与文学性叙事也还确有着共通一致的地方。

首先,新闻叙事和文学叙事都是对一个事件的全景进行不同层面的封闭式再现。不管是新闻叙事还是文学叙事,都是在关注着生活全景的连续过程,而不是那些相对单一的静态的时间点和事件点。生活中的一件事情发生了,然后按照自身的发展顺序依次与社会其他事项发生联系,产生互为因果的连锁效应,这些效应又演绎形成一系列的事件,形成一个可观测范围内的结果,而这些结果在一开始就有相应的原因力决定着。在这里,不管是新闻还是文学对不同原因力的解说,都呈现出一种相似的封闭式再现过程。

其次,不管是新闻性叙事还是文学性叙事,叙事内容和叙事者之间都是一种创作关系,这就为全景展示所叙事件的主题、过程、关联等提供了统一的共通性。很多人认为,大多数的文学叙事作品的叙事者既可能是包含作者自己在内的相关人,也可能是隐含着自己思想的作品人物。而新闻性叙事的叙事者却应该必须是采编的新闻记者,要么是新闻的记录者要么是新闻转述者。其实不一定,随着大众传媒方式的不断多元,新闻的采编叙事风格也渐趋多元,丰富的叙事者往往成为重要的新闻形式之一。很多新闻中都是既有记者第一人称叙事,又有转述第三人称叙事,而且在新闻同期声中综合运用第一、第二人称叙事更是常见模式,这些叙事人称方式的交替变化使用大大增强了新闻的可读性,更加贴近生活,现场感更强。

再次,文字型新闻性叙事和文学性叙事都是必须借助和使用相应的语言形式才能得以顺利完成。也就是说受众必须要借助语言的描述和感染力量,形成自我感知的具体叙述主体形象,从而完成对叙事者想要传达的形象和事务的接受。新闻的图像叙事、文字叙事都需要这样的媒介才能完成传播任务,取得传播效果。而文学本质上就是语言的艺术,是语言形象、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的整合。新闻相比较于文学来说,更需要将语言媒介、图像媒介和声音媒介有机结合起来。所以,不管怎么说,新闻叙事和文学叙事要想有效完成叙事意图,都必须借助语言艺术这一媒介是不容置疑的。

【参考文献】

[1]李希光.新闻学核心[M].广州: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2.8

[2]季水河.新闻美学[M].北京: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6

写事的作文范文6

那个时候,我的身体与心绪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闭塞而又贫穷的小山村里,我找不到可以交谈的人。班上的同学与代课老师经常发生粗暴的打架事件,我提前与他们划清了界限。我在寂寞中渴望与远方交流,可远方太远,我怎么也够不着。除了止不住的无边想象,唯一能接触的就是收音机里播出的《文艺听众之家》节目。

星星与萤火虫出没的夏夜,我时常躺在屋外草地的凉席上,微闭双眼,闻着丝瓜藤里的花香,一直听到入梦,最后空气中只剩下收音机吱吱啦啦的杂音。在那档定期播出的文艺节目里,我听到太多来自远方的心声。我发现在遥远的地方。也有像我们村这样的小山村,也有如我一般寂寞的人。最重要的是,我知道了这个世界还可以通过写信,来表达一个人的快乐与忧愁。我羡慕主持人念到的那些有故事的写信者,我认真地记下了他们的通信地址。

我迷恋上了聆听别人的故事,迫切希望主持人念到我的信,让远方更多的人听到我的心声。可写信者太多太多,我想一定是我的字不够好,我的故事没有别人的精彩,我的表达还没有得到主持人的认可,也难以打动听众。

我有点自卑,但从未放弃。我下决心要写得更好,把自己锁在屋子里,一次又一次在纸上诉说心中的故事。除了写给电台的节目组,我还写给那些通过电波感动我的人。他们有的是常年拉着军需物资在川藏线上奔跑的汽车兵,有的是在山沟沟里支教的小学教师,有的是在小镇输液器厂工作的女工,还有在监狱里服刑的年老的犯人。从铺开信笺,到酝酿情感,再到一个个字落入方格。每一封信写好,我都会反复念上几遍,模仿主持人的腔调想象着在优美的背景音乐里念。只是我念信时的背景。是一盏沉默的煤油灯和屋角硕大的蜘蛛网,背景音乐则是窗前蛐蛐儿的鸣叫。

我对写信的认真程度,远远超过写老师在课堂上布置的作文,因为我知道,当信投进邮筒的那一刻,我就把心交给了远方。我生怕读信者嫌弃我不够水平,没有文采,甚至认为我表达心绪太幼稚而拒绝给我回信。

我就在这样的表达与发现中开始了作文,我就在这样的等待与徘徊中靠近了写作。每当收到一封回信,我就觉得是自己写作的成功,是自己的信打动了别人。越来越多的回信让我更加自信。

直到有一天,我的信在电台里播出,从此,我的世界再也没有平静过。当主持人口中念出“接下来,我们欣赏四川省自贡市荣县金台乡虎榜村十二组凌仕江寄来的信,标题叫《乡村男孩》”,当背景音乐响起,主持人圆润而富有磁性的声音开始念出我的心声,我捧着咚咚乱跳的心儿。一个人跑进屋里。把自己偷偷藏起来,再也控制不住的眼泪掉了下来。

山村里喜欢听广播节目的人,都听到了自己耳熟能详的生活与地名,他们纷纷跑来,大声地问父亲:“是你家小路写的吗?刚才你听见了吗?真的是他写的吗?太不简单了!”父亲懒得看他们一眼,只顾于自己的活。全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信件,铺天盖地地朝我卷来。他们告诉我,被我的信感动了。

收信与回信,成了我乐此不疲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