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课活动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示范课活动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示范课活动总结

示范课活动总结范文1

本期共有64名教师积极参与自我课堂展示活动,共展示114节,涉及11个科目。我们采取由教研组长组织,每位展示教师精心备课,制作课件,自觉展示的形式。这次展示课活动,基本上反映了各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情况,同时也体现了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效果,使我们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全校教师学习实施新课改精神的教研教学现状。具体总结如下:

成绩方面:

1、展示活动体现了可贵的教学精神。

无论是教研组成员还是展示教师从思想上对这次活动都十分重视,每个人都积极认真地准备,注意发挥集体备课小组的智慧,在备课时体现了虚心的精神;认真参与展示活动,在自己的课堂中展示了勇于摒弃、大胆实践新理念的精神;积极地听课,发扬好学的精神;认真地评课,表现了真诚的态度。在这次展示课活动中,有许多骨干教师积极指导被培养教师,合作备课、听试讲、集思广益,这样不仅对教师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同时也培育了新课改中最需要的合作研讨精神。

2、大胆落实《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

新课程改革给每位教师提供了很大的探索空间。在这次活动中,许多教师都自觉转换角色,努力将新课程新理念落实在自己的教学当中。具体体现在:

一是注意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老师们在上课时十分注重用自然亲切的教态和具有感染力和激励性的语言潜移默化地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更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二是课堂上更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从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到师生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再有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如语文课的互相评读、兴趣阅读,数学课的玩中学、学中玩,算法多样化,以及其他的游戏促学等,把学生纳入双向、互动的学习活动之中,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活跃;不断肯定与鼓励学生的学习效果,给各个层次的同学更多地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且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勇于探究的人文素养。

三是教与学形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不仅出现了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的教与学方式,而且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课堂上积极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注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注意学生读有所悟意识的强化和能力的培养,关注个性体验,使得教师的精讲与学生的自主相得益彰,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学生乐学、会学,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是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前布置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注意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实验发现、读书讨论、交流辩论、剪拼画组,有的教师还积极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身观察、测量、比较,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中学习知识,品尝到学习的快乐。课外作业设置注重形式多样,自主选择,实践性强,让作业成为快乐。

五是注意拓展延伸,体现了开放的大教学观。一是注意课内外的相关知识链接与拓展,既丰富了教材内容,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无限延伸;二是注意沟通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习和生活融为一体,增加了趣味性,也体现了课改精神。

六是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语文的读书写字习惯,数学的计算解答习惯,都成了课堂关注的基点。

3、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辅助课堂教学。

绝大多数教师都利用了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使抽象的文字、概念、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具有趣味性,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的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积极准备了教具,制作了形象的头饰图片及实物等辅助教学,增强了教学效果。

4、加强展示课评估,落实展示活动的实效性。无论是一节失败的还是成功的展示课,应该说对我们都是有益的,成功处见经验,失败处看偏差,因此我们都开展了以教研组为主的研究活动。个人说课、大家评课和进行个人教学反思是本学期展示课的主要评估方式。这样就避免了以往草草收兵和展完了事的不利做法,促进了展示教师备课能力、评课能力、上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初步构建了“实践——反思——再实践——提高”的良性循环机制。

存在问题:

这次活动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一是个别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欠准确,没有把握住教材的重、难点;二是部分教师对《课程标准》中新理念的理解还不够准确、不够透彻,仅停留在表面,以至于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或是对新理念的认识有偏差,有些课目标盲目追求全面,内容过于庞杂,上成了“大杂烩”,反而效果不好;三是教师素质有待提高,有些教师语言不够生动,缺乏感染力,驾驭课堂的能力还需提高。四是有的教师学了新理念,丢掉了原来非常优秀的教学机智、教学方法、教学风格。

针对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这些老问题和

新困惑要引起注意,以下几点非常需要我们进一步商讨和改进:

1、忽视了板书的直观演示和提纲挈领的作用。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源是运用课件代替板书,其实这是不对的。大家一定注意到你在课件里的板书设计根本无法代替真正的板书设计,真正的板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当堂知识的学习思路,强化知识点,总结学习内容等,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学和语文课,更需要美观而实用的板书。

2、急躁心理导致的形式教学:在现在的课堂中,我们常常看到“满堂问”“满堂说”的现象,学生往往还正在自学、正在读书或正在讨论,老师就指名“你问”“他问”“大家问”“你说”“他说”“大家说”,学生起来发言不理想,老师又开始引导重新从头学习。这样流于形式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浪费了时间。倘若这样循环下去,后果可想而知。

3、开放整合和学科特征。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现在的课堂上,教师们都非常注意充分体现这一点:课外资料、图片等大量的资料走进课堂,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是自主发现、探究的过程。但忽略了学科的专业主体,一节课大量的时间游离于课本之外,有笔墨倒置的嫌疑。新课程教学中提倡学科的整合,仍要以学科学习目标为依据,为提高学生的学科基本素养服务。

4、多元解读与解答和价值引导。课标指出: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不等于教师要放弃价值引导。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体验可能出现偏差,这是真实的,正常的,关键是我们教师不能因为要尊重学生而无视这种偏差,很随意地对发表见解的同学都加以肯定,而应该把这种差异及时地转化成新的教学资源加以运用,在交流、对话中形成正确的认识和情感。也就是说,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喜好和见解,但还要让他们明白谁的做法最好、谁的认识正确,哪种做法简便而有价值,不能把尊重和鼓励之间画上等号,更不能认为这样全盘肯定就是鼓励,就是尊重。

几点建议:

1、我们个人的基本业务素养提高要从钻研教材做起。

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要把枯燥无味的知识上成使学生乐学的趣味、生动课,需要钻研教材。要想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是能驾驭教材,灵活使用教材。有的课为什么思路不清晰?为什么重难点不突出?为什么容量不恰当?为什么既定目标达不到?反思一下,我们会发现根本原因是对小学阶段的1—10册教材没有融会贯通,不能准确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更谈不上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所以我们还是要从钻研教材入手,从整体上把握小学阶段的知识能力结构,从而不断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让个人业务成熟,专业精通;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理性反思,准确领悟新课改理念的实质,积极投身新课改大潮锤炼自己。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舞台,也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工作不再固定于一两种现成的模式。因此,我们必须一方面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大胆探索,尝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合理的教学策略。另一方面在教学工作中随时进行反思和研究,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新课程、新教材的理解,用新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学习和创造,多想想我们原来的方法哪些是值得发扬的“经验”,已经被证明了是先进的、符合新课改精神的;哪些是必须革除的“弊端”,避免盲目地认识和实践,踏踏实实纠正自己认识和实践中的偏差,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不要人云亦云,特级教师孙建峰说得好“仿我者死,学我者生”应该引起大家的注意。更不要“课改一来,原来的全改”,把原来那些优秀的方法都彻底抛弃了。我们应该成为一个具有自己思想的人,做一个充满智慧的教师!

3、尽快完成新课改实施中的角色转换。一方面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首先要成为一个学习者。其次要学会当一个合作者,变孤军奋战为集体战斗,积极落实集体备课制,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师准确把握新教材、驾驭新课堂的能力,增加实施新课程的效果。三是做一个研究者,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至力于改变教与学方式的改革。另一方面在课堂上我们要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人和课堂的主体的思想观念,实现角色转换,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权威者向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伙伴转变。并尽快适应这个角色的要求,熟悉角色的“业务”。建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伙伴关系,善于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激活课堂,变解答问题为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让有效的自主学习成为基础与前提,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身临其境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知识的生成与发展,从而实现基础阶段基础学科的目标——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基本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培育热爱学习、乐于合作、乐于探究的情感,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示范课活动总结范文2

一.几点成功之处

1.崇高的敬业思想是做好工作的开始

有人说:教师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事业,职业为了谋生,而事业就需要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献身精神。

2.过硬的业务素质,仍要不断进取。

事实证明我们是个非常有战斗力的集体。虽然我们有过硬的业务素质,但是我们并没有搞经验主义,并没有吃老本,而是以冷静的思想分析高考形式、学生的现状,做出正确的判断,实事求是的作好复习的每一个环节,体现在备课、上课、辅导、练习批改一丝不苟等方面。而且,我们虚心学习,认真钻研,相互听课,深入学生全方位辅导,以饱满的情绪,青春的活力感染、感召着每一位学生。正是如此的工作作风,深受学生的好评。

jxzyw.com.和谐团结是取得成绩的保证

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这一点我们高三物理组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在我们高三物理组,我们是团结的,体现在我们君子之交,坦诚相待,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彼此取长补短,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管是在备课、还是上课、还是辅导出现什么问题,还是忽有灵感,都会提出来,大家讨论,大家共享,在集体备课上,我们可以为一个问题而争论的面红耳赤,但问题由此而得到解决我们的心情是愉快的,我们的资料可以毫无保留提供出;来到办公室问问题的学生可以不分班级,谁有空谁解决,学案的编写、都能跳出小组范围,以学校大局为重。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的环境是和谐的,充满春意的,心情舒畅,斗志昂杨的。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我们的每一项的工作。精诚团结是我们取得好成绩的保证。

4、尊重规律、讲究方法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苦干实干更应巧干,尊重规律、讲究方法,是做好工作的关键。我们的做是:

(1).工作具有提前性,提前谋划,会使我们永远掌握主动性。我们刚进入高三我们就制定了我们高三第一学期工作计划,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要求。如关于边缘生我们制定的摸清情况、确定到人、责任到人、生活上关心、学习上鼓励和辅助等。

(2).精心编制学案,精讲精炼,多层次反馈

示范课活动总结范文3

“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一直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这两个概念已经进入了广大基层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视野中。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开发校本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仍然还处于探索阶段。林元龙老师一直活跃在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一线,同时致力于对该内容进行理论研究,现在他提出将“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突破了原有的将“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分别实施的限制,并从二者结合的可能性、重要性与实践性三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希望能对各个学校以及广大基层教育研究者有所启发。

[摘 要]有了合适的校本课程,无疑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开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反过来,有了成功而且丰富的实践活动案例,又为下一轮的校本课程的开发编撰,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关键词]校本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 实践范式研究

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的实践应将培养和发展人的素质作为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通过人本主义、智能多元化理论等理论的综合,在活动中提高人的素质。

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了能促进课程的常态运行、课程的有效实施、课程的区域推进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实际可行性的立体网络式范式:其纵向是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协同开发范式、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实施范式、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评价范式;其横向是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目标结合范式、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整合范式、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结合范式、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活动结合范式、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教师评价范式、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学生评价范式。

一、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协同开发范式

(一)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目标结合范式

1.为什么要结合――课程目标是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后所要达到的学生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描述性指标,是课程设计的基础环节和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课程内容、课程组织、教学实施等后继课程因素的设计和操作,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

2.怎么结合――围绕着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就同一主题相融共同目标要求,又突出课程特点:

3.行动研究分析。

(1)效能: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目标结合研究可以达成课程的多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利于充分调动学校和教师开发课程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有利于减少课程开发的重复建设。实践证明――既能有效开发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又突出各自的特色。

(2)困惑: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目标结合的尺度把握及针对性有待深入探讨研究。

(二)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整合范式

1.为什么要结合――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的选择都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所在社区为依托,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学习系统,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要求。

2.怎么结合――将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从空间分布)、显性课程资源与隐性课程资源(从资源存在方式)、素材性课程资源与条件性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从资源功能特点)进行结合,其操作流程:课程资源调查―开发策略―开发程序―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资源共赏。

(1)课程资源调查:学校历史文化、物质资源,校外地理自然资源,地方(社区)多元文化资源,社会物质资源,各种人力资源,网络资源等。

(2)开发策略:主要包括已有课程资源的开发(分可直接利用的课程资源和须调整、过滤方能成为课程资源的)与新资源的开发。

(3)开发程序:一般来说,课程资源的开发须经过确定相关机构和人员―制定资源开发计划―申请与审批―组织实施开发。

(4)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编制《资源管理挡案》,把课程资源的类型、所有者、获取方式和使用事项等登记造表、分类整合存挡。

(5)资源共赏:依据《资源管理挡案》,整合开发利用。

3.行动研究分析。

(1)效能:学校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渠道进行合理的规划,使课程资源得以有效的整合,既利于学校统一管理,又实现资源共赏,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2)困惑:有些课程资源既有教育因素,又存在着非教育因素,如何把握放大资源的优势特征,严格控制其中不合理的非教育因素的开发策略;如何把握资源开发的选取典型对象、适度开发、因地制宜等。

二、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实施范式

(一)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结合范式

1.为什么要结合――通过主题设计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怎么结合――主题由师生协商共同选择和确定,主题的实施过程是师生合作开发、共同设计与互动实施过程。其结合虽无固定的实施模式,但实施过程中基本环节步骤是:选定确立主题―制定方案―实施方案―评价反思。

(1)选定确立主题: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集体讨论选定确立主题,其原则一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二要学生感兴趣,能吸引学生去研究;三是主题所确定的活动内容可行,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生活经验、研究问题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时间、经费等因素。

(2)制定方案:通过合作小组集体讨论、研究撰写活动主题方案,提交指导师指导、修改确定。活动方案的制定必须完善和可以操作;方案应包括活动主题、问题背景、活动目标、实践内容、研究方法、所需资料、人员分工、时间安排、成果形式等。

(3)实施方案:方案的实施过程体现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设计者、实践者、体验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自主实践,主动探究。同时撰写活动日记,及时收集活动资料;要制作档案袋,以保留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要及时交流,取长补短,资源共享。

(4)评价反思:整合加工,即根据体验或研究报告的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活动小组的全体成员对前期所收集的各种信息资料进行分类、整合和加工,以便于用事实说明或验证活动所要得到的结论和推论。

3.行动研究分析。

(1)效能:通过主题设计有效结合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共有的、相互交叉的内容,主题的内涵宽泛性和丰富性,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就能呈现出多样性与差异性;依据主题内容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就能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与学校特色,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群体,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困惑:如何把握深入挖掘主题内涵的宽泛性和丰富性,以及主题设计、方案制定的可行性?

(二)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活动结合范式

1.为什么要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如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是实施校本课程的重要活动载体,同时在实施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依赖于学校开发,也依赖于地方管理。通过实践活动,更有效地将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组织形式等相结合实施。

2.怎么结合――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有用信息的搜集、甄别、筛选、评价、检索、应用、、交流等环节的能力,强调亲身参与、经历、感悟。其实施流程:课题的内容、组织形式等?邛实践活动?邛发现问题?邛我们实践的结果、建议。

3.行动研究分析。

(1)效能:实践活动为学生构建了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综合应用知识的实践机会,更好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注国家发展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实现“理想课程”向“实际课程”的转化。

(2)困惑:学生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去理解和感悟生活,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其安全责任谁负?另外,实践活动基地目前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无法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

三、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结合研究范式

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均强调评价的诊断功能,即通过评价及时指导和帮助师生改进教与学的活动,发挥导向和监控作用,同时突出评价对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功能。

(一)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教师评价范式

1.评价原则:发展性原则――将评价立足点放在教师的未来发展方面,考虑教师的发展需求;立体性原则――即全员评价、全程评价和全面评价;反馈性原则――重视各个层面的沟通,评价过程务必是一种多向交流反馈过程;互动性原则――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

2.评价内容与方法

3.注意事项:一是突出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二是恰当处理业绩评价与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关系;三是统一的评价标准与个体化评价相结合;四是加强评价中与教师的沟通,促进教师对评价的积极参与。

(二)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学生评价范式

1.评价原则:发展性原则――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与提高;多元化原则――从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动态性出发,多视角、多向度、多层面、多侧面地认识问题,以达到促进评价对象发展的目的;全息性原则――评价必须反映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全部信息;差异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评价内容、方法、标准等方面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差异。

2.评价内容与方法。

3.注意事项:一是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多用肯定性评价,激发学生主体自我发展的意识,发挥评价激励、反馈、调整功能;二是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与课程相关的单位或社区评价等,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评价标准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三是评价内容全面化,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还注重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不仅关注结果,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等;四是评价角度过程性、发展性,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因人施评,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得到发展;五是采用观察、调查、作品展示、作业设计、项目活动报告、参与情感记录、学生日记、情景测验、成长记录、指导师的意见等开放的及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四、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实践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实践的理论价值

我们从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出发,从理性的角度推导我们当前的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途径,解读和验证建构主义“个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认知建构过程”;研究和实践人本主义“全身心的学习”;实践和运用智力多元理论“只要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教育,每个学生都能成才”等理论。

(二)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实践的实践意义

在开发典型案例并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范式。有效地常态化地实施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使学生、教师、学校都得到发展。

1.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阶梯。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的实践对教师来说,既是一大挑战,因为它对教师提出了一系列能力的要求;同时也是机遇,是促进自身发展的载体,有助于教师更新理念,有助于重新认识学生,有助于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创新,有助于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研究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教师扩展文化结构和提高文化素养。

2.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的实践使学生走进社区、走向社会,通过确定主题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兴趣、锻炼能力、发挥特长,在实践中去理解和感悟生活,在实践中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更好地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怀地域文化、关注环境和国家发展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注重同伴互助、分工合作,形成人际关系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3.学校文化特色的构建。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的实践是由学生、教师、学校和其他社会成员共同设计并协同进行的一种开放性的教育活动,为学校课程建设和特色形成创造了有利平台,一是对于人的整体发展的促进功能得到体现,有效改变学校教育中的单一性,为学生构键了一种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综合应用知识的实践机会,形成个性化的特色学生;二是拓宽教师知识文化结构,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形成“横”广“纵”深、独特教学风格的特色教师;三是加强学校与社区、社会的联系,形成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同时,学校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育管理等体现学校文化特色的要素发生积极的变化,从而构成特色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5.

[3]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力[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4]魏国栋,吕达.普通高中新课程解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示范课活动总结范文4

一、认识到位,精心准备

我校按照中心学校的总体工作计划安排本次活动。本次活动中,我校十一位老师积极、认真的态度令全体教师感动不已,无论是从教、学具的准备、课件的制作、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案的书写、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等都可以看出他们一丝不苟的态度。

二、课堂精彩纷呈,各具特色

由于十一位老师经过认真准备,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因而给大家展示了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课堂。马小娟老师执教的《找规律》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她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恰倒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具,使课堂教学直观、形象,学生轻松地掌握了《找规律》的初步知识与方法。在课堂上马老师还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习数学和五彩缤纷的生活联系起来,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马淑英老师执教的《7的乘法口诀求商》一课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关注全体学生,学生参与的面广泛,课堂教学效果良好。孙丽娟老师执教的《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一课中以旧知引新知,注重知识迁移的过程,强调数学的算理概念,善于总结,回归整体。王娟老师执教的《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教学结构严谨,引人入胜。教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带领学生走进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人物内心世界,使学生明白了“给永远比拿愉快”。丁少琴老师执教的《一路花香》一课教学思路清晰、明了,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让学生掌握了重点,有效的理解了难点,渗透了很好的思想教育。李庆文老师的英语课突出培养了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能力,展示了学生丰富的英语知识。王英霞老师执教的《人有两个宝》一课富有激情,善于引导;王红梅、王丽丽老师语言亲切,声音甜美,课前准备充分,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极大地开发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课堂色彩纷呈,培养了学生课堂中创新精神。马洪涛老师执教的体育课《喜庆北京奥运,圆满成功》教学设计新颖别致,课堂教学组织合理有序,活动形式多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马文瑞老师执教的《让幻灯片变得更漂亮》一课课堂教学扎实有效,学生上机操作正确率高,交给学生制作幻灯片的方法。……总之,每一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都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教师亲切、鼓励的目光和学生自信、灿烂的笑容;听到的是教师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学新用语;感受到的是民主、平等、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课堂上,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学习伙伴。教学回归生活得到落实。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三、成效显着,好评如潮

六位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她们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深深吸引了前来听课的各位教师。课堂教学结束后,我们组织教师分语文(含英语)、数学分高低、音体美六个评课组进行评课活动。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既肯定优点,又指出不足。在热烈的气氛中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在此次活动中听课教师深有感触地说:“你们的课堂越来越真实、自然,越来越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没有作秀的痕迹。”有的老师感慨地说:“今天真没白来啊,从你们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你们的老师认真钻研的态度和强烈的敬业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一定把你们的好经验、好方法带回我们学校去。”

此次活动中,上课老师说:“它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锤炼技艺的舞台,又是一次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听课教师说:“‘课堂教学对外开放’活动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像这种有益的活动今后要我们多参加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