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等护理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等护理教育范文1
我国的高等教育从毛入学率角度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但从高等医学护理教育的本质特征看,她仍属于精英教育的范畴[1]。目前,国内外的护理人才都很奇缺,要实现护理精英教育,政府必须加大投入,适当增加护理院校,控制招生人数,绝不能一轰而起,不受限制。只有这样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医学护理教育。
1.2坚持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思想
教学相长,学生为先,教师引导,学生为本.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始终是教师必须坚持的教育思想。
1.3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
要围绕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知识结构,调整教学课程。从知识结构方面讲,作为高级护理人才,必须具备医学、人文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的知识。因此应该适当增加人文科学和其它新兴科学的学习。夯实医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为毕业后继续教育学习打牢坚实基础。
1.4改变和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现多数学校的教学模式仍沿用的是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维一体[2]和基础课-理论课-实习课三段式的教学模式.很有必要对这种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但对教学方法的改进需要更深入的研究,要努力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启新式的教学方法.如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它被认为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从诞生之时就受到来自世界范围内的关注,近年来在国内护理教育领域也看到了它的实践结果[3]。PBL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评判性思维,有利于理论联系实践,有利于变注入式为启发式教学。
2把握高等医学循证护理教育之趋势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Nursing,EBN)起源于"以实证为基础的医疗"实践,是结合护理实践而产生的一种护理理论与方法。循证护理,即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求实证,运用实证,对病人实施最佳护理。[4]EBN被公认为21世纪临床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5]循证护理是临床护理实践中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护理理论和方法。Mulhall将其定义为: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病人的需求相结合,获取实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过程[5]。EBN不仅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是经验与技术的结合,更是临床护理与病人需求的结合,所以循证护理教育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趋势。要开展循证护理教育接踵而至的需要循证护理的师资和教材,目前我国的许多护理高校正在为之努力,循证护理教育是时代和现实的需要,我们要紧紧把握这个大方向,使循证护理教育更加趋于科学化,好与国际接轨。
3把握高等医学护理实践教学之环节
高等医学护理教育要围绕培养目标实施教育计划[6]。我们的培养目标是面向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涉外护理,应用型高素质,全科型高级护理人才。这里要特别强调"应用"型,"全科"型高级护理人才。因此,实践教学显得特别重要,要特别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3.1上好护理综合实践课
根据教材内容要精选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病例,把课堂讲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病种、病例中去,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融合贯通。
3.2上好临床护理实习课
高等护理教育范文2
一、中医护理含义与特点
中医护理是指按照中医基本理论开展护理工作。中医护理的基本内容包括病情观察、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体质调护等。中医护理的核心理念为辩证统一施护。中医护理十分重视人体的统一性和完整性,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不可分割、相互协调的,一旦某个器官出现病变将会影响其他器官,造成病理上的影响。除此之外,中医护理还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认为人体的运行和自然界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病理和生理状态都受到了自然界影响[2]。病情观察依靠辩证施护,在进行辩证施护之前首先要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诊断。与现代护理中的仪器检测不同,中医护理诊断病情靠的是“望、闻、问、切”四诊手段,同时结合病史询问、个体状况等信息,运用中医八纲辩证的方法加以分析、归纳(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中医八纲辩证可根据病变的部位、性质以及病变过程中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初步诊断病人的证型及潜在的健康问题,从而提出护理措施[3]。起居护理指的是起居有常、劳逸适度、环境适宜。《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中医学认为保持情志舒畅有利于抵御疾病,饮食调护也能治疗疾病,因此,中医护理可根据辩证施护原则对病人进行膳食和营养方面的护理指导。中医护理还具有丰富多样的护理方式,包括针灸、拨罐、按摩、刮痧、耳针、梅花针、中药熏洗等二十余种传统技术,同时运用内治和外治进行整体综合调节和治疗。以上护理方法不仅操作简单,并且效果较好,尤其适用于家庭护理。
二、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关系
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之间优势互补,相互促进。随着现代护理学的不断发展,护理模式更加注重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进入整体护理阶段。这一点与中医护理中“天人相应”的整体观、自然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谋而合。现代预防医学的发展也和中医护理注重养生防病的理论相一致。中医护理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与积累形成了非常完整的养生护理理论和独特的方法,对于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有很高的借鉴意义。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以及老年疾病发生,如何预防老年慢性病,如何更好地护理老年慢性病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课题。而研究表明,老年人更加适合中医护理方法,运用中医护理的整体观进行护理,能够有效调理老年病人的机体,增强病人的抵抗力,对合并多种老年疾病的病人具有很好的疗效,避免了服用西药副作用多的弊端,并且可以减少服药次数[5]。
三、高等护理教育开设中医护理课程的必要性
高等护理教育范文3
关键词:教师人格魅力;教育现状;动力激发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018-02
教师人格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呈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激励学生一生。在护理学科快速发展的今天,提升护理专业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成为高等医学院校培养人才的保障。
一、教师人格魅力概念界定
1.“人格”,翻译于英文“Personality”,最初来源于拉丁文的“persona”,本意是“面具”,类似于中国京剧中的“脸谱”,指舞台上表演者展露给观众的面孔,代表着戏中某一特定的角色[1]。心理学家将人格概括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包括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能力、气质、性格等。
2.“魅力”指能够吸引人的气力。
3.“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在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
4.“教师的人格魅力”即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凭自身的修养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二、高等教育现状
高等教育历来被奉为教育事业的最高级教育,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此进行过非常多的研究,但是也不免缺乏广泛性与实践性。尤其是对于潜在课程的研究,更是从某些层面上反映出了高等教育的某些弱点。潜在课程已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引起了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但是它的主要研究目标,是将中小学教育放在首位,忽视了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加上屈指可数的对于高等教育的潜在课程的研究,只是从表面上展开,那么对于其实质性的探讨就显得寥寥无几。诚然,对归为潜在课程的高校教师人格魅力的探讨更是少之又少,并且多是阐述教师人格魅力的某一方面或某个侧面,缺乏对教师人格魅力认识的整体性与一致性。总之,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大潮当中,以教师无形人格魅力为主的隐性教育的研究未被引起广泛关注。现在,教育事业不断整改、创新、优化,各学校、高校,各同学,都急需富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育者。曾有针对大学毕业生及在校生的某调查显示,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大学毕业生高呼大学教师对自己一生极富影响力;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在校生认为大学教师的所为充满感召力。教师人格魅力如此之重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教师人格魅力缺失的状况愈发严重,它已蔓延到很多高校。原因很多,譬如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文化内涵建设被市场经济冲击,社会人,包括教师,已渐渐淡化文化素养。再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日趋丰富,部分教师认为大学授课就是将知识精彩地传授给大家,或者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大家自主学习,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甚者,有些教师逐渐功利化,迷失了自己的方向,遗弃了自己的本职。教师人格魅力的缺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以及人文素养的养成,会关系到社会是否能够健康文明地进步,会制约素质教育是否顺利地实施进展。
三、护理教育现状
护理教育历来被视为医学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直秉承培养高素质、高质量、高服务意识的护理人才的原则,造福社会。但是,护理教育事业能否真正地跟随医疗技术水平的快速进步,能否真正地锻造符合社会所需的护理工作者,仍是教育事业和医学领域关注的问题。同时护理教师的自身素养为何,也关乎护理事业的前景。自1984年恢复护理高等教育以来,我国护理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基本形成了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三个培养层次的教育体系,个别高校已经开始设立护理博士点,探索护理博士研究生的培养[2]。至今,增设高等护理教育专业的学校众多,年资有限,所以进展中难免存在欠缺之处。对于增设护理教育专业的民办高校,为达到社会临床对护理人员的迫切所需,广纳护理专业学生,这其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拿护理专业师资力量来讲,相对不足,并且教育行业没有专业的护理教育者。我们一般将其分为两种:其一是临床工作以后返聘回校的老教师。从临床经验上来讲比较丰富,但是从授课技巧上看会有不当,并且学历层次偏低,以本科为主,甚或有专科学历。由于接触临床比较多,有些教师会向学生传播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会存在不被重视、不被爱戴、工作繁重等思想,使得部分学生对护理专业产生恐惧感、厌倦感、动摇感。其二是刚刚毕业未曾进过临床的年轻教师。学历层次相对较高,以研究生为主,接触新的教学手段比较多,从授课技巧上讲可能会有优势,但是临床经验又欠缺。同时,年轻教师会面临一系列的结婚生子、照顾家庭等问题,难免会减少工作精力的投入。护理工作者的直接操作对象是患者,这一特点就决定了护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护理专业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更要教会他们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培养他们极富爱心、耐心、同情心的人文素养,提供高质量一流的护理服务。
四、护理教师人格魅力的动力激发作用
护理教师人格魅力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人才培养具有很大意义上的教育价值。会使授课对象耳濡目染,做出潜移默化的改变,成为其学业有成、服务社会的动力,激发学生塑造高尚人格、练就高超技术。
1.对学生专业知识稳固的动力激发。对于医护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的稳固尤其重要,治病救人、护理病人,都需要具有扎实基础、精湛技艺的医护工作者。专业特色和社会服务理念都对护理专业学生提出了苛刻的要求。作为护理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所学课程中,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护理操作技术。这就需要护理教师富有高尚的人格魅力,争得学生的喜爱和尊崇,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2.对学生情感熏陶升华的动力激发。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士的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等技能性操作,而是包括心理护理在内的更为复杂的创造性活动,护士不仅要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还要帮助和指导恢复健康的人维护健康。也就是说护理人员的情感、情愫很多时候会关乎患者疾病的恢复。面对患者,护理人员应学会换位思考,融入患者的喜怒哀乐之中,尤其是当患者出现压抑、抑郁、忧愁等负面情绪时,要善于开导、调节,使患者心态平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3.对学生人格养成提升的动力激发。教师拥有吸引力,会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教师的吸引力是教师所具有的符合教学目标要求的内在素质和外部特征的有机结合,是教师符合客观教学规律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结果和过程。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提升自己的人格,对其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4.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增强的动力激发。教师在不断传道授业解惑,其最终目的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社会人。社会人是通过社会化,使自然人在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学习社会规范、履行社会角色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的行为模式的人。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化,反映出大学教师的带头作用。尤其是护理专业教师,要时刻反省自己的做事原则、处世态度,做出表率,切实增强护理专业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服务意识。
五、护理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
1.呈现良好的外在形象,提高自身修养。形象是教师人格魅力最直观的展现。德国教育学家曾说过“教师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教师具备温文尔雅的气质,衣着得体大方、语言谦逊甜美、表情优美恬淡、动作和谐不做作,再加上态度的和蔼可亲,将会在视觉上直接给学生创造赏心悦目的感觉,很大程度上给学生以鼓舞,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将成为服务病患的白衣天使,呈现在患者面前的形象气质极为重要,而学生时代护理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将占有重要地位。
2.培养高度的责任感、一视同仁。护理事业是一门责任性很强的职业,要求护理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感,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树立高度的责任心,而责任心的树立并非短时就能完成,需要长期习惯的养成。因此护理人员在学生时代就应该意识到护理职责的重要,归根结底源于护理教师的正确引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护理教师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秉承社会赋予的责任,对教授对象授予正确的引导,教赋肩负的职责,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基于护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人,护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一视同仁,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敦促同学们掌握知识,造福社会。
3.练就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护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这就要求护理专业教师专业水平过硬。不仅要对护理专业基础知识熟识,并且能够娴熟地掌控护理技能操作。只有能够在课堂上对专业知识进行精彩的演讲、在操作中对护理技能运筹帷幄,才能从本质上抓住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会对教师肃然起敬,培养学习热忱。
总之,在护理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高等护理教育事业尤为重要,这就对护理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能够给学生讲授理论知识以外,还要注重对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以及高度的责任心,而这些都会在护理教师高尚人格的熏染中得到潜移默化的转变,最终服务社会、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
高等护理教育范文4
培养具有现代护理理论、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具有“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和“仁爱关怀”的护理人文素质;具有良好护理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精神、跨文化护理和评判性思维等通用能力。主要面向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以及涉外医疗机构,提供护理服务、健康教育及咨询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
2护理专业中等职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
虽然护理专业中等职业、高等职业培养目标均是根据护理职业岗位的要求来确定的,但在人才培养规格上有很大差别。中职教育以培养中等实用技能型人才为主,高职教育强调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护理专业中等职业、高等职业人才培养规格比较。
3护理专业中等职业、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构建
中等职业护理教育偏重于对学生实用技术的传授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出现了轻基础、重专业,轻理论、重实践,轻理解、重操作的现象。文化基础、专业基本理论和综合素质薄弱是中职护理教育的短板。因此,将中等职业、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培养的重点应放在文化基础课的深化、专业理论课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上,以达到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整个培养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基本实施模式为“1+2”。通过1年的在校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习达到初步运用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而后进行为期2年专科护理能力的顶岗实习,为今后从事专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护理专业中等职业、高等职业理论教学课程体系见表2.
4护理专业中等职业、高等职业衔接教育展望
高等护理教育范文5
1.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1 考生选题困难,撰写的护理综述类文章多,内容缺乏新颖性
护理论文可以反映护理学科的发展趋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和新颖性。大部分考生感觉选题困难,不知从何处下手,选不好论文题目。评阅分析所见护理综述论文32篇占总课题的64%,仅有3人撰写护理科研论文。护理文献综述是护理论文中的一种特殊文体,作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后,将有关资料进行分门别类,归纳整理而写成的文章。大多数考生选题不新颖,仅把一些国内医院早已开展的护理技术或已经形成常规的项目进行总结,不了解护理专业发展动态,不能把握护理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如论文“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后病人疼痛的护理”、“静脉输液的护理方法与技巧”等,严格地讲,综述不应属于毕业论文的范畴。
1.2 考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不规范,论文质量有待提高
部分考生论文存在题文不符、摘要概念不清,讨论重复前言、结果的内容,与结果分离,不了解量表、问卷的使用原则及信、效度检测的方法等,且参考文献著录意识淡薄,论文中引文量不大,平均3条/篇,论文中引用了他人的重要观点、数据、方法、判断标准而文后未标出其参考文献,或参考文献书写欠规范。有的考生将个案报道、护理经验总结写成科研论文,个案护理未交待清楚特殊护理的操作内容,护理经验只抄写教科书上常规护理内容。如论文“上消化出血的护理”,书本常规内容多,而对获得的经验和体会的具体做法介绍甚少,护理效果也未加以报告,也未总结出新认识和新观点。
1.3 考生中毕业论文抄袭现象时有发生,缺乏严肃性
严肃性是撰写论文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实事求是是写作的基本道德。大部分考生时间投入较少,在论文写作上表现出严重的任务观念,提交毕业论文前临阵磨枪,勉强成文。评阅分析所见,有些论文资料有抄袭现象,有的在设计实验时不设对照组,数据之间的关系不清楚,统计分析时多数使用算术平均数或百分率。有的考生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对网络论文进行复制、粘贴或大段照抄教科书或某专著。抄袭是科学研究的大忌,既不能锻炼能力,还违背科学道德。论文的科学性表现在实验设计必须科学、合理;数据要准确并经过统计处理;统计图表要简单、恰当。如“术后病人的疼痛护理”有2篇在内容上大段雷同,视为抄袭或剽窃。
2.对策
2.1 优化自考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开设论文写作必修课和学术论文专题讲座
我国护理科研起步较晚,护理人员科研理论和能力的不足已成为阻碍护理科研发展的主要障碍。高等护理自学考试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具备一定护理研究、管理等能力,虽然目前的课程设置中已开设护理研究、统计学等课程,但从几年的“护理研究”教学经验和相关调查的结果得知:护理专业学生整体信息素质偏低,获取信息能力较差,撰写毕业论文选题困难。因此,应对护理研究课程进行改革,围绕护理研究与论文写作的主题设计综合课程框架,拟定实用性强的内容,增加文献检索实习课,选择科研经验丰富及文献检索知识扎实的教师任教,提高自考本科生文献检索能力和信息运用能力。毕业论文考核前举办护理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及论文撰写讲座,帮助考生明确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科学地进行科研设计和规范地书写毕业论文。
2.2 建立毕业论文考核前撰写开题报告制度,提高考生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
开题报告对学生的科研知识掌握和科研思路的明确能起到较好的作用效果。开题报告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写作与质量。撰写开题报告前,应讲清开题报告的模式,请指导教师及专家帮助考生判断所研究的选题有无价值,研究方法是否得当,论证逻辑有无缺陷。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选题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主要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的教学时间安排上要作出相应调整,提早布置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写作任务,学生可在临床实习的过程中,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大量的资料,选择合适的课题,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科研设计、实验研究及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书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2.3 灵活选聘导师,建立导师工作监督机制,加强考生毕业论文的全程管理
我国护理本科自考生的论文多在完成后,交于主考院校,主考院校按照论题方向将论文分组,分配给相关评审教师评价考核。大部分考生由于任务重,答辩时间紧迫,评阅教师给予的指导不能及时纠正,仍然按照错误的或有缺陷的设计开展研究或写作,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在导师的聘用上,可以聘请青年教师和优秀硕士、博士担当护理自考生导师,或是在院校之间相互聘用导师。建立导师工作监督机制,学院可定期检查导师的工作情况,同时制定学生权益保障机制,学生在面对导师很少指导或没有指导的情况时,可以向学校主管部门提出。通过建立“导师制”,可对考生毕业论文进行全程管理,包括开题报告、调查研究、文献查阅、论文撰写、答辩等各项工作,这样才能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同时也可促进省内地区院校间协作,还可以弥补目前我国护理科研协作性不够的现状,为进一步的护理科研协作提供可能。
2.4 加强考生管理和毕业论文的学风建设,杜绝抄袭行为
高等护理教育范文6
关键词:高等教育;交互评价;探究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240-03
探究式学习旨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1,2],这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传统评价观认为教学评价是用统一和标准化的方式来进行的评价,因而过分强调学生学习和思维方式的统一性。探究式学习旨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一般包括问题提出、证据收集、解释形成、方案评价和结论交流等五个基本特征[1],这与传统学习模式具有本质的差别,因而在更新教学模式的同时也要更新评价机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支持探究式学习的信息技术平台也越来越丰富,如Moodle,WebCT等,使得探究式学习的交互评价成为可能。探究式学习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交互行为,但是我国学者很少专门从网络交互角度定量评价探究式学习的效果,因此本文旨在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初步提出探究式学习的网络交互评价指标,并且通过本科教学实践,基于Moodle在线学习平台初步验证这些网络交互评价指标的合理性。
一、网络交互评价的理论基础及评价指标
网络交互评价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的建构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调节完成。所以我们要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表达空间和机会。因此如果认为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智能方式来学习、表征和应用知识,那么用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是有局限性的,取而代之的应该是用多元评价来衡量教学效果。根据前人多元评价研究成果[3],网络交互评价可以分为学科知识掌握程度、学习积极主动程度、探究创新能力等三个方面。我们将这三个方面结合Moodle在线学习平台,进一步细化评价指标。
1.学科知识掌握程度。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如果在课程中能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而不只是机械地接受教师所教的内容,那么学习效果会大为提高。所以,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再解释为学生知识与课本知识的一致性,而是学生能否完成个人的知识建构。在Moodle学习平台中,考察学科知识掌握能力的指标可以考虑:学生修改和上交作业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学生论坛发帖的数量和质量。
2.学习积极主动程度。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将积极主动程度加入考核,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进而接受教师对其多元智能的培养。在Moodle学习平台中,考察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指标可以考虑:学生查看课件的次数,学生查看课程资源的次数,学生查看作业的次数,以及学生查看论坛的次数。
3.探究创新能力。建构主义的核心思想是知识是自己建构的,所以学生要对知识有自己的理解,在自己脑海中产生变体甚至新知识。多元智能理论也强调了创新性在多方面发展中的重要性。结合Moodle学习平台,考察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指标可以考虑:学生编写原创性博客的次数,以及学生发帖含创新性内容的次数。
二、网络交互评价教学实验
1.课程设计。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在北航教改项目中初步探索了探究式学习过程中的交互评价。所选课程是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本科高年级课程《现代程序设计技术》,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利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进行项目开发的实践能力。课程依据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基本要求[1]进行设计。教师结合信息系统前沿,给出一组实践课题,比如二手书交易系统,音乐分享系统等;25名学生自由选题,自由结组,形成3~4人的课题小组。整个探究式学习历时4周,学生主要通过Moodle学习平台进行学习和讨论,完成系统开发。教师将每节课的课件和学习资料放到课程网站,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课件和自已选择的课题进行探究式学习,主要活动包括:通过浏览课程提供的资源,进行自学,探索问题答案;学生通过博客和论坛发帖等活动,总结自己学过的内容;学生通过论坛等形式和小组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学习;学生通过Moodle的工作坊模式,对自己的课题进展和其他小组的课题进展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的主要活动则包括: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培训,以熟悉本平台的基本操作;系统初期,教师鼓励学生使用系统,由教师对学生的一周所有发言给予评分,将交互指标得分制成报表,反馈给学生;在接下来三周保持系统正常运行,教师通过学习平台监控学生交互状况。
2.指标测量。实验结束后,通过课程管理平台的日志系统统计各类指标。在本次探索中,我们关注原始的客观指标,而暂时没有考虑需要人工评判的网络交互评价指标。本次实验最后收集了如下指标:①学生上交和修改作业的次数AsgnSubmit,②学生论坛发帖次数ForumPost,③学生查看课件的次数CourseView,④学生查看课程资源的次数ResourceView,⑤学生查看作业的次数AsgnView和⑥学生查看论坛的次数DiscusView。为了验证这些指标的合理性,我们还同时收集了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Score。
三、数据分析
如果本文提出的网络交互评价指标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也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统计上,这些指标之间就应该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表1给出了这些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通过表1我们不难发现本文提出的交互评价指标同期末考试成绩在p
本文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初步提出了探究式学习的网络交互评价指标,并且通过教学实践,初步验证了网络交互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未来本研究将进一步探索网络交互评价指标维度,在更大的范围内验证这些指标的合理性,并探索将网络交互评价指标纳入探究式教学评估实践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科学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课题组.探究式学习:含义、特征及核心要素[J].教育研究,2001,(12):52-56.
[2]韦冬余,张良.我国探究教学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管理,2012,(8):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