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知识小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地理知识小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地理知识小结

初中地理知识小结范文1

关键词:自然地理;现状分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地理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地理课堂的研究也开始增加。对于初中地理,尤其是自然地理教学部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对自然地理产生兴趣,重视开展地理教学研究,是对教师进行高质量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

1.自然地理学的特征

作为地理学的主干学科,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自然地理环境[1]。它的综合性、区域性、实践性都很强,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向学生讲授许多自然地理现象,它们是如何发生和演变的,但这些现象的成因又很复杂,所以学生经常会觉得自然地理难学。而教学过程并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过程,需要学生的良好配合,只有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自然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2.1教师一味传授,学生缺少探究过程

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讲授法,完成教学任务即可。在课堂上完全以教师为主体,单一地直接向学生灌输地理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缺乏对知识的具体思考与探究的过程。虽然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增加了,但是他们对于这些知识只是表面上的简单记忆,而不是深层次的真正理解,记忆不牢,长此以往,最终会导致全部忘记[2]。

2.2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缺乏课外实践

自然地理知识都是自然地理学的专家前辈们在户外经过长时间的观测、实验、总结规律所得,这也就要求自然地理的教学离不开在室外的教学实践。然而,现阶段我国很多学校自然地理教学都是在室内完成,完全依靠课堂教学,而学生究竟对这些知识掌握多少,掌握到什么程度,只有等到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时才能知晓。大多数学生往往为了通过考试而临阵磨枪,却并没有真正理解知识[3]。作为一门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学科,课外实践必不可少,在理论基础上的实践是验证知识最重要的途径。所以在进行教学时,应为学生提供充分与大自然交流的机会,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2.3注重知识教学,缺乏情感教育

自然地理这门学科逻辑性和抽象性强,教师一味地讲解会使课堂变得枯燥无趣,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感,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在课堂上只注重知识教学,忽视情感教育是非常不可取的,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进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认识并热爱祖国的大河大山,自然风光,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从而激发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

2.4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地理在中考中所占分值较小,地理教学在中学阶段往往不被学生所重视,学生更愿意把学习地理的时间用来学习数学物理等分值比较高的“大科”,这样的情况使很多学生产生偏科现象,甚至完全放弃,这给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带来巨大困难。因此,只有找到高效、合理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对地理的重视程度,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3.优化初中自然地理教学策略

3.1重视初中自然地理启发式教学

自然地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其专业性、逻辑性都很强,学生在面对常见的经纬网、地理版图时会产生抗拒心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自然地理知识,在教学时不能只对教学内容做简单的陈述,而应详细、具体地讲解,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使学生愿意动脑思考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克服他们在学习时的恐惧心理,所以实施启发式教学是非常有意义和必要的。

3.2适当地应用多元结合教学法

3.2.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们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小组PK”等活动形式,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讲述地形区的内容时,将学生分为几个人一组,开放式的课堂学习,让学生总结他们所了解的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等地形区都有哪些,这些地形区的特点是什么,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3.2.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如今的教学环境下,多种高科技教学手段的应用,促进了高效课堂的发展。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更具象,更直观。例如在讲解地震时,可以播放地震的视频资料,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直观感受,了解地震的危害。

3.2.3充分利用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自然地理教学中一种有效方法。教学案例是事件发生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它反映真实发生的事情,描述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理解自然地理规律可以从一些典型性的案例入手。例如,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具有季风气候的典型性,所以在讲解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时,可以用中国季风气候显著这一案例进行描述,以点带面帮助学生学习[3]。

3.3优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兴趣

3.3.1巧用谜语

中学生的好奇心最强,也最喜欢各种各样的趣味猜谜活动。可以在课堂上出一些与地理相关的谜语,谜语的选择一定要切合教学主题,切不能牵强附会,否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3.3.2巧用诗词

发挥诗词的作用,如讲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时引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讲解气温与海拔的关系时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自主探究,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

3.3.3巧用歌曲

在一些歌曲中也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中学生的表现欲强,喜爱唱歌,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显著。例如讲解青藏高原时,可以播放青藏高原的歌曲;讲解黄土高原时,欣赏歌曲黄土高坡等。在优美的歌声中领略祖国的壮丽河山,运用诗歌独特的魅力与地理课堂教学相互融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3.4善于运用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不仅可以总结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设下伏笔,激发学生后续学习的兴趣。有时一个课题的内容非常多,一个课时无法完成,往往需要几课时才能讲完,这样几节课之间就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在小结时提一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这无疑对活跃学生的思维,训练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很有价值的,好的课堂总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高翔,高超,王腊春.在自然地理实践教学中实施通识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4(1).

[2]王君红.自然地理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探微[J].理科考试研究,2015(1).

初中地理知识小结范文2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地图;应用

一、地图的作用、重要性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应该主要是从地图上获得的,例如地理名称、地理位置等问题与地图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初中地理教材是以文字为主的,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枯燥无聊,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相反,地图能够弥补这些缺点,它能够生动、形象、直观的向学生展示关于地理的基础知识,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积极主动性,对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1.锻炼形象思维

想要阅读地图,首先要了解地图上各种符号、图形、文字等元素代表的意义,即要学会看图例。图例是人们把各种地理事物的简化,学会了图例学生就会看懂地图上各种元素代表的意义。比如在学习“中国人口分布图”的时候,教师需要首先教会学生看懂各种颜色代表的人口密度,然后让学生观察我国各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和差异,从而得出一系列的结论。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的知识点会比教师讲的内容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2.培养逻辑思维

对于比较复杂的一些地图,教师需要先对地理事物进行分类,按照逻辑顺序安排,然后再讲给学生。学生通过一定的顺序和方法学习地理,就不会是杂乱无章的。逻辑思维的顺序也可以方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不仅可以锻炼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也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发展空间思维

学生通过画地图不仅可以记忆相关的地理知识,也可以发展空间思维能力。先动笔在纸上画,然后再想象地图的样子转化为在脑海里画,这样会记忆更加深刻。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重视学生对地图的想象能力,通过在脑海里画出清晰正确的地图形状,逐渐发展空间思维能力。通过对地图的想象,学生不用再冥思苦想经纬线、赤道、南半球、北半球等地理知识的抽象位置,而是形象具体的理解和感知。

4.激发学习热情

由于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地理课程,刚学习时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对以后的学习是很不利的。初中地理的教材的文字库在无聊,没有地图更加形象、具体。初中生对未知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心,教师可以逐渐的引导他们学会看地图,在地图上找出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位置或者某些大型工程的线路,让他们喜欢地图并对地图产生兴趣,从而对初中地理课产生兴趣。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应用方法

1.教授读图方法

在教授学生读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耐心并且有顺序的教学生。首先是看图的标题。地图的标题代表着地图的属性,是阅读地图的必须阅读的内容。学会利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是新课程改革的大纲要求,也是现代社会对初中生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该先引导学生找准地图,知道不同的地图表现的地形是什么,有目的的阅读地图。其次是看图例。学会看图例是看地图的基本技能。有了图例,学生会更加容易的理解地图,减轻记忆地图的难度。最后是地图的内容。看地图最主要的就是看地图中的内容。学生通过阅读地图来记忆地理知识,会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授用图方法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不能只是利用教材,教材主要是以文字为主,不够形象具体。相反利用地图就会降低教学难度,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互动,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形象的食物,方便学生学习,便于知识点的记忆。

3.教授填图方法

听教师讲课只是学生学习内容的一部分,除了在课上要认真听讲之外,学生课下一定要做好复习工作。对于地理学习,最好的复习方法就是练习填图。这样不仅可以复习巩固学过的相关的地理知识,还可以加强对地图的记忆。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地图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例如:在给出图示后,注意不要挡住学生的视线;在图示很多的时候,教师应该科学、合理的安排运用地图的顺序;在讲述地图的时候,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并且在指图的时候要准确;在讲课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注意力,指图速度要适当,以学生能够接受为主;不能把课堂内容全部放在地图上,也是适当的书写板书,简单的在黑板上画出地形,方便学生学习。

四、小结

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读懂并且会运用地图作为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学生、教师和学校应该都予以重视。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机会并且鼓励他们学习、运用地图,学生要认清学习地图的重要性,积极主动的学习地图,经常读图、用图,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郭爱林.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13(9)

初中地理知识小结范文3

关键词:初中地理 层次教学 地理知识

一、掌握知识的能力

知识的增长是以能力为媒介的,而能力的发展又以知识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一定条件下,还可相互转化。由于基础知识是地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因而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也自然成为地理学科能力最基本的成份。按照思维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又可分为三级:

(一)识记地理知识的能力

从本质上讲,知识属于认识范畴。识记地理知识,即对要求识记的地理知识获得感性认识。具体要求是:第一,对要求识记的地理事物及其空间分布等,获得初步的认识,即能说出它的要点、大意。第二,对于大纲中列出的地名(包括山脉、河流、城市等名称)能够准确地写出,并能在地图上填注或从地图上找出。第三,写出大纲中列出的常用地理数据,并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它们。

(二)理解地理知识的能力

理解知识是在识记的基础上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事象特点、成因、分布和变化规律获得理性认识,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含义或现象。

(三)建立地理知识结构的能力

该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运用归纳、分类办法将获得的地理知识按其内在联系,把它系统化(列出知识结构)。如教学“中亚概述”一节时,按教材顺序完成教学内容后,小结时可列出下列知识结构:

“中亚概述”知识结构

按照一定的认知规律,将获得的知识按一定的方式总结出来。例如:学习西亚石油资源时可以“一、二、三、四、五”为线索将有关的知识形成一条知识链。所谓“一”是指一条以波斯湾为中心南北延伸的石油带,所谓“二”是指陆上和海上石油运输线,所谓“三”是指1/2、1/4、90%三个数字,所谓“四”是指四大产油国,所谓“五”是指五大输油路线。

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即运用已获得的地理知识分析、综合、比较地理事象、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根据思维方式的不同,这一层次的能力可分为下列两个级别:

(一)分析判断能力

指通过对复杂的地理事象的分层、分类剖析,认识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特征。例如,根据非洲大陆大河流向的分析可初步判断非洲地势的倾斜方向。

(二)综合(概括)能力

思维的一大特点是高度概括性。人通过思维,就可以认识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能够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并由一事物的发展变化经推测另一事物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就是要在认识地理事象的基础上,善于揭示他们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规律,扩大学生对地理事象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其认识能力和创造力。如,通过对资源、交通、劳动力、市场、环境、技术等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分析,明白了德国的鲁尔地区为什么会发展成为一个重要工业区,就能够对其它任何一个地区(特别是自己家乡)工业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设想。

三、形成地理观念的能力

观念,即思想。“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地理思想是人们对地理事象和地理问题的本质的认识,是对地理内在规律的理性认识,也是对地理知识和地理方法的高度概括与总结,它规定和约束着人们地理思维的方向,从而保证了地理思维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健全基本地理观念是中学地理教学在认知领域的根本目标。

我认为当前初中地理教学要着重培养下列基本地理观念:

(一)整体观念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最基本的地理观念。地理环境每一要素的变化都会引起该系统中其它因素的相应变化。

(二)生态观念人作为自然界中的一种生物,必须将自己融于自然,而不能与自然树立,要保护野生生物,维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要尊重自然规律,逐步适应自然规律;要有节制、有计划地利用自然资源;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必须做好相应的保护工作;人类利用一种自然资源的同时不能破坏其它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同样,保护其它自然资源时也要考虑不要引起其它灾害。

(三)人口观念正确认识“人口”与“人手”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提高人口素质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均资源观念,从小养成俭朴、节约的良好习惯;正确认识与评价计划生育政策。

(四)评估与预测观念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一定意义上讲,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决定着经济发展水平。因而,学习地理应该具有评估一个地区地理环境的初步知识与能力,并能初步预测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向与潜力。

初中地理知识小结范文4

一、 趣味导课

1.多媒体导入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走进了教师教学的舞台,并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多媒体聚集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元素于一体,有着形象生动而直观等特点。多媒体在教学上的使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根据多媒体的这些特色,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课堂导入的一种方式,提起学生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2.问题导入法

初中生一般都具有活泼积极的特点,因此,在课堂正式开始时,教师可以以提问题的形式导入课堂的学习。问题导入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为课堂的开始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而作为课堂导入的问题,应该具备趣味性,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的问题上,要进行精心地挑选。例如,在讲述四大洋这一课时前,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四大洋有哪些大洋,其中一个有着苗条‘s’形身材的是哪个大洋,在这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一个,而哪一个又是世界上跨越经度最多的大洋呢?”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带领学生们进入对四大洋的学习中。

二、 趣味教学

1.游戏教学

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适当穿插一些游戏,通过这些游戏来愉悦课堂上的教学氛围,并为课堂的教学增加趣味性。游戏,一直以来都是学生们较为喜爱的一项趣味活动,游戏能够轻松地调动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并为学生们枯燥的学习增添了不少的乐趣。

例如,在“交通运输业”这一课时的学习中,笔者就会穿插这样的一个游戏。先让学生们说出交通运输业的交通方式有哪些,这时学生们就会列举出出租车、公交车、地铁、火车、动车等等。然后笔者随机选取几个学生,扮演这些交通方式的角色,开展一个“交通方式大会”,来竞争最佳交通奖。在该会议上,扮演的学生纷纷讲述自己这个角色的优势,努力竞争这个奖项。而不扮演角色的学生就可以扮演评委,根据“交通方式们”的演示来抉择。通过这样一个游戏的形式来开展,学生们可以更加了解这些交通方式的优势与劣势,以及他们的使用范围。

2.生动的语言

有些学生之所以觉得地理课堂教学较为枯燥无味,与教师们的教学用语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作为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尽量使用生动的言语进行知识的讲解。

例如,教师可以多运用一些诗歌辞赋中的言语来描述地理事物,可以用“望庐山瀑布”来描述庐山秀丽的风景;用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来概述三峡的状貌。而在介绍中国省份时,教师可以运用该省份中的特色来代替其省份名称,这样有利于学生们的记忆,同时,又能够将该地区的特色一并讲授。

三、小结

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学的趣味性,笔者以上提及的一系列措施在实践中已得到了有效的证明。当然,还有更多提高课堂上教学趣味性的途径,需要教师不断努力探索,从而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优化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知识小结范文5

关键词:激发兴趣;自学;高效课堂

经过多年地理教学的探索和实践,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失为学生学好地理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导学稿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每学期开始,教师就将本册书的重要知识编写成导学稿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预习、练习和发现疑难。编写导学稿时要求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对于一些关键词和重点内容可以设计成填空,突显其重要性;二是典型例题的量不宜过大,难度应注意层次性和梯度性,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三是每堂课不能有太多的疑难问题,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探究时间,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四是拓展部分题应设计现时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学以致用的话题,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地理知识的有用性;五是适当设计读图与绘图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读图和绘图能力。上课时,让学生结合导学稿认真学课文,完成导学稿中的每一个题,对有疑难的做上记号,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讨论,还不能完成的,教师讲课时带着问题认真听讲,对重要的知识点要求学生当堂识记或掌握。

二、简要点拨,趣味穿插,激发学生积极自学

学生进入初中后,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已慢慢走向成熟,自学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只要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对学生的自学加以适当的指导,学生就会去积极主动地学习。当学生自学后,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对简单易懂的内容只需一带而过,而对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还没有达成共识的,教师做简要点拨。同时,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设计地理略图,采用电化教育手段——投影、幻灯、电影、录像,巧妙插叙与教材有紧密关系且真实、生动、形象、有趣的生活中的材料,运用易记的歌诀、谚语、顺口溜,巧借古诗、短小精悍的成语、谜语,形象的描述与板图结合等,既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和想像力,也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了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用多种形式当堂训练所学内容,检测学生自学效果

初中学生所学的科目较多,他们课外时间根本不可能花时间来对地理科进行复习巩固。要让学生学好地理,就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让学生将当堂课所学内容当堂掌握。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并当堂掌握所学知识。练习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要求学生当堂课掌握的,就让学生适当地读一下后,由教师说题目学生齐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的声音响亮情况和学生张嘴的情况来判断学生掌握的情况,再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来调整学生的练习时间和练习的方式。这样,教师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可以督促学习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完成学习内容。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对子”互问互答后到组长那里去背,组长做好登记,教师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并抽查部分学生。对重要的地图,可要求学生掌握后利用空白图到组长那里去背,或到自己那里边画图边填内容考查学生是否掌握等。对在现实生活中大家认识不一致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用辩论的方式达成共识,以便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些方法的选定,就由本节内容在导学稿中的题型来定。

四、通过乡土地理调查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乡土地理的调查,是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引伸和辅助,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一项活动。每个学期初,教师就给学生安排本学期的乡土调查内容。或是当地植被覆盖情况,或是分析当地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或是调查当地最近几年干旱的原因,或是调查当地最近几年有哪些不良风气,或是调查当地最近几年土地的使用情况等,这些调查可以是单独进行,也可以集体进行。调查后写出调查报告,将写得有特色的在学校的专栏里进行展览,写得最好的呈交给当地政府的相关部门,供他们执法时作参考。通过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调查、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对学生进行环境与发展的教育,还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可持续发展观。

五、利用课外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初中地理知识小结范文6

关键词:初中地理 兴趣教学 基本环节 使用地图

一、带着兴趣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为一种需求,就会学得轻松愉快,动力无穷。学习地理,首先就是要培养对地理的兴趣。地理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当地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内外的时事热点等,让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只要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只要联系实际学习就会感觉到地理非常实用且趣味横生,另外还要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走入社会,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的能力。只有培养起学生对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地理,学生学习地理才会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才能够轻松地学好地理。

二、抓好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九年义务教育大纲教材的变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当然也给非升学考试科目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适应教育、教学形势的变化和新大纲教材的变革精神,重新构建课堂结构。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结构,多是围绕“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总结巩固―布置作业”的模式。建立新的地理课堂教学结构,一定要考虑如何把教材中的课文、图像、训练三部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适时、适当地加以处理。

1.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大纲、教材的要求和内容,精心设计建立教学提纲、教学纲目,它包括板书提纲,指导学生读书的提纲等,并做到简洁明了,线索清晰,纲举目张。

2.在教师的策划下,让学生有目的、灵活地读书、读图,较准确地勾画、标注出课文中的知识要点和图像中的重要界线、范围及注记等。

3.学生在课堂上的动脑、动口、动手的各种活动,它包括上述读书、读图,勾书、勾图,教材中的“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课堂上的问答、讨论、填图、作业训练等。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恰当安排,将活动内容有机地穿插在整个课堂教学的45分钟之内,使学生积极、充实、愉快、有兴趣。

4.教师对重点难点、易混易错知识的讲解,对地理规律性的概括总结,对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教师讲的着力点应在于“画龙点睛”,在于释疑解惑,在于精讲精练,而面面俱到、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不感兴趣、不欢迎,教学效果也不好。

5.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巩固强化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启发训练思维、形成各种能力的训练,包括答问、填图、读图、“做一做”、完成作业等口头的和书面的练习。教师应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练”的材料、“练”的时间,把“练”贯穿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讲、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6.学生或教师对学生口答、笔答、训练、操作等练习答案和结果所作的认真、仔细地评析、评价、评讲。教师应抓住一切学生练习训练的机会,引导学生对同学的答案进行评讲或由教师对学生所答进行评析,以便及时弥补知识缺陷,顺利达到学习目标。

三、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初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然后是山川、河流、城市的地理位置。因为地图一旦记住了就经久难忘,便于运用,所以学好地理一定要学会掌握用图的方法。这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

1.熟练掌握地图的基础知识,明确地图构成的基本条件及要素。用图时,能准确地认清图中文字、符号、点、线、面所表示的地理含义。

2.要认真读懂在教材中出现的各类图像,理解,认识图像所反映的地理意义及地理规律,解决有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

3.多动手勾画和绘制重要的示意图、剖面图、分布图、折线图、地理简图等,以便加深印象和记忆。如月相成因示意图、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及天气图、世界洋流模式图、工农业布局图等。

4.尽可能地表示在图上,能在地图上反映出来的地理事物(地名、资源、河流、山脉、城市、交通线等),并用地理术语或规范的语言解释图像,说明原理。

5.充分利用填充图册,认真规范地按要求填写地理事物,将所学知识巩固在地图上。学习地理要学会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养成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左书右图,图文并茂”,从地图中获取知识信息,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地图是工具,也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学会了使用地图的方法和习惯,学习地理就会学得轻松、学得有趣,才能学好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