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比赛规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散打比赛规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散打比赛规则

散打比赛规则范文1

而这一年,散打比赛则显得有些冷清,让散打迷们在等等与期盼中度过。

一、没有延续的“第五年”

自1999年以来,“散打王争霸赛”不断升温,不仅吊足了散打迷的胃口,精彩的比赛,刺激的场面也吸引着“局外人”的目光,电视收视率不断攀升,成为武术迷心中的一个品牌工程。

然而,“散打王争霸赛”却在2004年悄然地从关注者眼中消失,在散打迷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遗憾。

2004年初,记者在采访各散打队时,散打队教练们还信心十足地表示,一定要在2004年的“散打王争霸赛”中取得好成绩,以不辜负江东父老,就连官方人士在年初也表示,2004年要努力办好“争霸赛”,使其成为散打运动员的一个切磋较技和展示自己的平台,丝毫没有透露取消比赛的意思。一家官方网站更是打出“2004年:散打七争霸赛’更精彩”的宣传标语。这一切让每个散打爱好者兴奋,同时多了一份前所未有的期望,也让每个散打爱好者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散打热潮。

2004年一天天过去,散打爱好者对“争霸赛”的热情也在一天天的降温,而“争霸赛”却如难产的婴儿,迟迟不能露面,最终化为厂泡影。

我曾问一位“争霸赛”工作人员比赛流产的原因,他淡淡一笑,“谁会做赔本生意。”

我恍然大悟,原来散打王争霸赛的命运并没有掌握在散打“掌门人”手中,也没有掌握在散打爱好者手中,而是掌握在一些关注散打的商家手中。

北京体育大学的一位教授曾对我说,散打足一项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只是我们还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那时我不解,当“散打王争霸赛”在2004年留下空白时,我忽然理解了教授的话。

二、“”还是“曲线救国”

2004年6月,黄飞鸿的故乡广东佛山迎来了一场“中日之战”――散打挑战日本极真空手道,据说这场比赛已酝酿了两年;比赛最终以中国队完胜而收场,当地一家报纸以“谁是当代的民族英雄”为题报道了这一比赛。消息一刊发,参加比赛的孙宗宝、孙涛、于洋等散打队员在佛山立时被散打爱好者视为了偶像。那时恰逢国内出了几件日本人侮辱中国人人格的事,于是这场比赛在一些人心中便成了“抗日之战”,中方运动员自然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当然,举办这场比赛意义并不在此,而是促进中日功夫界的交流。

其实,中国散打与日本搏击正规的对抗赛近年来共进行过3次,其中两次是与空手道中的大道塾较量,一次是与日本的“SHOOTBOXING”(日本自由搏击中的一种)较量,中国散打均以大比分取胜,以至有些人以为日本搏击不过如此。

而参加过比赛的运动员,则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打得并不轻松,而且规则也偏向于中方,所以才能战无不胜,这无形中对散打起了包装作用,是一种“曲线救国”,而算不上真正意义的,完全发挥的比赛,如果比赛采取无限制的方式,结果并不好确定。

我多次采访散打队和散打比赛,每次听到最多的声音,除了散打运动的残酷、散打运动员的艰辛外,就是说散打比赛规则的多变。散打规则的小断调整,有其适应形势的优点,但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

什么是“真正意义亡的搏击比赛”?应该具备三个要素:一是规则比较开放,允许使用各种技法和攻防手段,禁击部位较少,且尽可能少穿护具;二是选手应主动进攻而不是消极防守,强调技术应以力量为前提和基础,以重击和击倒取胜,而不是靠打点得分,在双方实力相当的情况下,以积极主动进攻一方为胜方;二是只要认可比赛规则,任何门派的拳手都可以参加比赛,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规则与赛制)。

自1999年以来,散打多次与外国搏击交流,虽然时间,地点,规则不同,但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没有完全放开地去打,始终处于一种“优势”地位。

而且,至今为止,散打没有正式与国内的实力派拳法交流。

三、2004年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群雄争霸

五月,在古城泉州,最流行的一个词是散打,因为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团体赛在这里举行。这次比赛可谓是今年散打比赛的重头戏。

这次比赛是全国最高水平的武术散打赛事,规模大、场次多,人数多,共有47支代表队、389名运动员参赛。

这次比赛也是对散打运动员的一次检阅,真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

从11个级别的冠军得主来看,除和广东队有2人外,其他全部散落于江苏、山东,浙江等7个队之中,而且除柳海龙、杨晓靖等老将外,不少人都是新面孔。这说明2004年涌现出的高手不在少数,各个级别的冠军之路都异常艰难,以致赵子龙、宝力高,乔小军,程凯,那顺格日勒等散打名将都先后败阵,与冠军无缘、

同各散打比赛一样,这次比赛采取了新规则,改变了以往比赛运动员互踢互打不得分的规定。这种规则的变化不仅改变了运动员场上参赛的技术手段和得分方式,也增加了比赛的激烈程度、裁判员反映,新规则的可操作性很强。

这次比赛还让我们看到,中国竞技散打武坛已经进入了弱队不弱、群雄争霸的混战局面。

2003年的团体亚军河南队不仅未在前六之列,而且只有3人进入了名次,还无一个前三名。往年以技术见长、多人打入名次的武汉体院、前卫、武警等强队今年也在六强之外,武体竞无一人跻身前八。反之,成都体院,军体院就多人打进了前八、以往不被人们看好的江苏队,继去年大步向前后,今年更是兵精将强,4人打进决赛,并且以1金3银的名次、仅与团体冠军山东队差1分的战绩夺得团体亚军……这就是说,全国散打群雄纷争,你追我赶,格局有所改变:过去,山东,河南等少数几支强队多年称雄的局面不复存在。

四、散打世界杯:不再让女人走开

2004年11月12日,广州新体育馆灯火通明,第二届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在这里隆重开幕。如果说第一届“散打世界杯”让女人走开的话,那么,这届“世界杯”则体现了男女平等,不仅中国队派出吴钞来等四名女将,一些西亚国家也派出了女选手参加。这些女选手虽然技术水平不如男选手,但那种拼搏的精神不能不让人佩服。

这仅是这次比赛的一个亮点,另一个亮点是有人要借助这一赛事推出“李连杰第二”。

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的制片人邓建国在比赛期间向媒体宣布,这次来是为了和这次赛事合作,拍一部关于武术的电影,名字叫《极品武术》,让更多的人知道散打,知道中国武术,培养影视界的第二个“李连杰”。

散打比赛规则范文2

摘 要 通过文献法和分析法从散打和拳击两项不同运动的拳法技术特点、不同场地器材对拳法的影响、不同训练方式对拳法影响等方面对散打和拳击两种格斗项目的拳法技术及应用进行比较,认为散打与拳击在拳法上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关键词 散打 拳击 拳法技术 运用比较

散打亦称散手,古称白打、手搏等,由于比赛是以徒手相搏相较量的运动形式在台上进行,所以又称“打擂台”。现代的散打比赛是两人按照一定的比赛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技战术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它具有强身健体、技击自卫、娱乐观赏、修身养性、丰富文化生活等多方面的作用,是培养练习者尚武崇德、振奋民族精神的一种有效的手段。自从1989年散打被国家体委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开始。散打开始了全新的发展。而与武术散打这项格斗项目有着极为相似的拳击,本文将从拳法技术上来分析散打与拳击之间所存在的不同之处。

一、散打与拳击拳法技术的比较分析

(一)拳法进攻方式比较

拳法作为拳击的唯一进攻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语。拳击的拳法包括刺拳、直拳、摆拳、勾拳技术。而散打除了刺拳、直拳、摆拳、勾拳技术外,散打还包括了鞭拳这项拳法技术,虽然鞭拳在比赛过程中,出现的频率并没有直摆勾技术的大。但却是一项冷招。它具有威力大,且突发性强的特点,能出其不意的重击对手。如2009年11月中泰搏击争霸赛上中国选手张开印就以一记转身鞭拳KO泰拳王蓝桑坤,获得了胜利。

(二)拳法技术特征比较

拳击拳法技术特征表现在拳击中直拳分为前手的刺拳(通常为左手),后手的直拳重击(通常为右手)。而散打虽也有刺拳与重拳之分,但散打由于涉及到腿法,所以,很多情况下,后手的直拳也有可能是刺拳。其为了更好的衔接腿法技术。由于拳击中,并没有涉及到腿法,所以拳法技术较为实在,两方选手在比赛时,即使被刺拳打中,也要防到即将到来的后手重拳,所以,相对而言,散打的拳法较拳击而言,虚实更难分辨。

(三)拳法防守技术比较

在散打和拳击比赛中,防守技术是每个优秀运动员必备的专项技术。但由于,比赛规则、比赛场地等的不同,其防守技术也有着明显不同。拳击运动员的双手护头部位偏上,护头意识很强,因为其比赛不能使用双拳以外的任何部位攻击,只需要考虑对手的拳头对自己的威胁,而散打运动员的双手防护意识较为开放,不仅需要考虑到对方双拳的威胁,而且还要考虑对方双腿及双膝的威胁,所以双手的保护不仅需要护头还要严格守住自己的中路部位。

(四)格斗姿势对拳法技术影响比较

在拳击和散打比赛中,基本站位姿势与步法移动技术是确保比赛胜利的根本。拳击的基本姿势是在其几百年的实践中形成的,完全适应拳击的规律。与散打不同的是,拳击运动本身因完全不考虑腿法的应用,因此,双方的基本“格斗式”的重心的分配截然不同。拳击的重心分配:体重由两脚平均分配,前脚在进攻时承担大部分体重,后脚跟抬起。而散打则由于2011年武术散打比赛规则对于先后倒地的得分标准,做出了改变。“在比赛过程中,双方运动员先后倒地不得分”。导致散打技术中的摔法技术的得分率降低,在比赛中,双方运动员运用拳脚技术更为频繁,其比赛也更具有观赏性。所以,其格斗姿势也略微有些调整。并不像新规则前,重心压得较低,防止对方摔法。其重心的分配:体重的承担在两脚间转换频繁,偏于后脚,在腿法进攻时,单脚支撑。重心于新规则之前相比,稍微提高。

二、散打与拳击训练方法方式比较

任何项目的训练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散打与拳击也不例外。下面我主要从拳法技术训练、抗击打能力训练、力量训练上探讨散打与拳击在训练方法上的区别。

(一)拳法技术训练比较

散打在平时的拳法训练中,要注意与步法训练的密切配合。具体来说,就是在拳法训练和步法训练中要注意节奏的合理控制。在拳法训练的开始,节奏要放慢,不要图快,更不可图狠,拳法的快和狠必然会影响到步法的紊乱,所以,在训练开始,要先注重拳法的准,结合步法,达到拳法的准和步法的稳,稳中求准。在此基础上,待步法和拳法配合密切熟练后,再逐渐加快拳法和步法的速度,待速度和拳法及步法协调配合熟练后,拳法就会运用自如,此时再加大拳法的力量,达到散打快准狠的要求。而拳击在拳法技术训练中,则要以拳击的基本技术为主要内容,要正确、准确地掌握基本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组合拳法训练。拳击中的组合拳法训练,是将基本技术中的一种或几种基本拳法,根据实战要求和动作变化规律连接在一起,进行连续性攻防的拳法训练。对于步法的训练,步法移动的教学与训练应与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技术训练相结合起来进行。在拳法的攻防上,在进攻时,在合理发挥进攻技术的同时,必须提高反应速度和灵敏度以提高击拳的命中率;提高拳手击拳的爆发力,以提高攻击的成功率;在防守方面,拳手必须考虑攻击时的防御和防御时的攻击,把防御看作攻击的手段,把攻击看作为防御的目的,在实战中把进攻和防御结合起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二)抗击打训练比较

散打与拳击都是直接对抗性的竞技性比赛项目,在比赛过程中,即使有最完美的防守技术,挨打也是在所难免,若自身没有一定的抗击打能力,就难以承受对手的拳打脚踢,也就没有取胜对手的基本保证。良好的抗击打能力,不仅可以起到很好的防守作用,而且也能在比赛上威慑住对手,可以毫无畏惧的施展自己的进攻技术。然而散打与拳击对于抗击打训练的着重点也有所不同。拳击比赛的有效攻击部位为腰带以上,身体正面。所以在日常训练中,主要练习头部及上肢部位的抗击打能力。而散打比赛的有效攻击部位除禁击后脑、裆部位外,全身都可以攻击。所以散打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必须加强全身的抗击打能力。

(三)力量训练比较

古语云:“力从脚上生”。所以拳击与散打都要重视腿部力量。只有良好的腿部力量,才能充分打出重拳。但拳击是只允许使用拳头的比赛项目,所以在上肢与下肢的力量训练中,更偏重于上肢力量的训练。而散打比赛中,“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更注重腿法”,双手的作用在防守中显得更为重要,而真正能给予重创的往往是腿法。所以运动员腿部力量的好坏,决定了他底盘的扎实,可以很好的起到防摔的作用,散打则更倾向于对下肢力量的训练。

三、散打与拳击拳法进攻技术运用比较分析

根据“2009-2012年4届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共16场48局、“2011-2012年两届全国散打冠军赛”共46场92局、第29界奥运会拳击比赛共11场27局的相关技术资料及比赛录像进行综合统计。从而获得散打运动员进攻技术的总体运用情况统计(见表1),散打运动员各项拳法进攻技术的总体运用情况统计(见表2),拳击运动员各项拳法技术运用总体情况(见表3)。

从表1可以看出,散打所使用的进攻技术当中腿法的运用率为最高,占总进攻技术的45%。而进攻成功率最高的却是摔法技术,由此以来,在得分方面,摔法的成功率则成为了最高的。拳法的使用次数仅次于腿法,但其成功率在所有技术中却是最低的。我国选手拳法的使用率约占总进攻技术的 41%,仅次于使用率最多的腿法。拳法按动作结构分类主要包括:直线型拳法,如左右手直拳;横向型,如摆拳;上下型,如勾拳等。拳法的进攻速度快、预兆小,且相对腿法而言更为灵活多变。因此,在实战当中拳法被运动员频繁采用,同时也是散打训练的一项重点内容。

从打法技术的运用结构来看,直拳和摆拳是打法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直拳为最高,在2011年冠军赛中占整个打法技术的40.1%,在2012年冠军赛中占整个打法技术的45.1%;摆拳是次为常用的打法技术,在2011年、2012年冠军赛中分别占整个打法的32.3%和31.3%。分析其主要原因:直拳由于直线攻击,因而速度快,结合步法更易于迅速发起攻击,起到诱敌和先锋作用;从动作结构看,直拳动作相对简洁,攻防转换较快,也更易与其它技法配合使用,在实战中往往有较多的战术变化形式,可以为其它技术尤其踢法技术的运用创造良好条件;最后,直拳有一定打击力度,运用得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对方的攻势,有一定威慑力,因此直拳在整个打法中运用率最高。相对于直拳,由于摆拳是弧线运动轨迹较长,动作结构相对复杂,因而运用率不如冲拳。其它打法如鞭拳、转身鞭拳等技术由于本身的运用条件加上踢法和摔法的遏制,因而运用率最低,分别为6%、8.7%。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拳击的三种基本拳法中,直拳依然是比赛中使用次数最多的,直拳中前手直拳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是运用次数最多的一种拳法,达到了2408次,后手直拳为1602次,摆拳次数次之为3120,勾拳最低为1095。前后直拳的运用率为48.76,其成功率为36.0%,平均每场使用次数高达148.52;勾拳的平均每场使用次数比较少,运用率较直拳跟摆拳要低很多为13.31%。然而,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摆拳的使用率要明显低于直拳,但是从总体的成功次数、成功率上来看,均高于直拳和勾拳。

由于直拳运动轨迹最短、出拳速度快、防不胜防的特点。所以散打与拳击都是以直拳,其次为摆拳。从表1可以看出,散打对于腿法的使用率较多。其拳法的成功率相对于腿法和摔法而言较低。所以,散打要加强对于拳法的训练,在拳法上有所突破。从表2、表3不难看出散打拳法中以直拳的成功率为最高,而拳击则以摆拳的成功率为最高。勾拳的成功率较直拳和摆拳均为最低。

四、小结

散打与拳击都属于同场对抗性竞技项目,在拳法技术运用上虽然会有很多的共同点,但也存在许多不同之处。一是拳法技术的不同:拳击在拳法直摆勾的衔接上更为熟练,对于拳法的躲闪,及其防守相对散打而言更为巧妙。而散打中的拳法杀伤性并没有拳击来得具有威胁,散打中的拳法往往在出拳后跟上腿法,给对手给以重创。二是场地器材的不同:两项运动的场地器材不同对于散打与拳击拳法的发挥及应用也是不同的,三是拳法训练的不同:散打拳法训练特别强调与步法训练的配合,注意节奏的合理控制,以全身抗击打能力训练为主两项运动的训练方式。而拳击训练方法则以拳击的基本技术为主要内容,注重正确准确地掌握基本技术,以头部和上肢部位的抗击打能力训练为主。四是拳法实战运用的不同:通过一些比赛场次的技术统计,散打与拳击其拳法进攻方式在运用上的区别。分析了散打与拳击拳法的区别。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散打运动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鲁志文.对中国武术散打与美国拳击对抗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4.9.

[2] 张文天,刘明亮.中国散打与西方拳击的体育文化比较[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01).

[3] 静波.散打运动员应重视拳击的运用[J].拳击与格斗.2003(01).

散打比赛规则范文3

1.长生剑――鞭腿。

长生剑,快如闪电,一击毙命。鞭腿好似长生剑,速度快,凶狠凌厉,经常KO对手。“白眉大侠”苑爪宝在 2000年散打王开赛中,用高鞭腿击碎河北小将李帅的下巴,令散打界为之一震,鞭腿也成了许多选手的必杀技,8月8日(以下日期末作说明者均为如2003年),宝力高在泰国曼谷参加中泰对抗赛,第2回合,一记高鞭腿接重拳KO泰拳王,尽展中国功夫神威。8月15日,散打工 65公斤级新秀赛,胡建清将汪卫光摔倒后,又在裁判喊停的一刻,踢中对方颈部而优势获胜。王涛第4回合两记鞭腿砍在张圣春腿上,使对手失去战斗力。全国散打锦标赛80公斤级半决赛,柳海龙高鞭褪踢折薛凤强手臂。12月7日,北京世界散打王争霸赛,柳海龙多次高鞭腿击中弗吉哈诺头部,令对手举步维艰。

2.拳头――重拳

拳头,武者最常用的兵器,不仅快,而且重,重得要命。4月11日首称臣。7月25日,散打王新秀赛,北京体育大学选手曾波利用对手头部防守失当,第5回合重拳击晕河南杨冠冠。 10月10日,散打王争霸赛移师河北沧州,80公斤级新秀擂主赛,黄磊第1回合连续重拳KO王志伟。11月7日,散打王60公斤级新秀擂主之争,李伟强出其不意,3次用重拳击倒实力强大的韩磊,使对于气受挫。8月 15日,散打王80公斤级半决赛,第1回合刚刚开始,乔小军就疯狂地重拳雨点般打中对手,令程凯3次读秒,为赢得比赛奠定基础。9月22日,全国散打锦标赛85公斤以上级冠军争夺战,杨晓靖在第1回合失利的情况下,第2回合突施重拳猛攻,赵子龙被打得无还手之力。

3、碧玉刀――抱摔

碧玉刀,祖传兵器,不但价值连城,而且锋利无比。抱摔,中国散打的独门绝技,实用价值高,威力惊人。7月 25日,散打王70公斤级比赛,徐延飞在与宋小路和周海坤打斗时,多次把对手抱在空中,狠狠地砸在台上,并最终取胜。9月27日,散打工70公斤级比赛,邰普庆连续摔倒林建申,最后将林建申举在半空,施展过胸摔重创对方,优势获胜。11月28日,散打王争霸赛在福建漳州决斗,80公斤级决赛,柳海龙将董海峰抱在空中摔倒,令对手信心全无。

4.霸王枪――劈挂腿

枪为百兵之祖。霸王枪,七种武器最霸道的一种。劈挂腿是武林霸主柳海龙的成名绝技,将腿高高抬起,小上往下砸,霸气十足。白柳海龙在2000年使用散打界从未出现过的劈挂腿后,许多队员都争相模仿。12月7日,北京世界散打王争霸赛,宝力高劈挂腿击中马瑞罗伯,效果明显。11月7日,散打王女子65公斤级冠军赛,夏瑞新用劈挂腿击中张小晶。美少女刘佳也用过劈挂腿。当然还是“柳腿劈挂”的威力最大,11月28日,敞打王争霸赛在福建漳州举行。80公斤级决赛,柳海龙第4回合突施劈挂腿绝技,劈中董海峰肩部,以优势取胜。

5.多情环――下台

多情环,武林最温柔的兵器。它无论套住了什么,立刻就紧紧地缠住好像温柔的情人一样。由于2003年比将对手打下台,因此下台术在比赛中多次出现。当把对手紧紧抱住时,多像情人相拥,精彩万分。7月4日,散打王65纵公斤级上半区决赛,王进峰猛打猛攻,两次把刘献伟摔下擂台。7月25日,散打王70公斤级半决赛,徐延旺打摔结合,将周海坤丢小拳台。11月2l日,散打王85公斤级新秀擂主赛,朱春华将赵相加打到拳台边后,把对于扔出拳台。11月7日,散打工85公斤级新秀擂主选拔赛,王霖反攻中猛地将赵相如上身打拳台,接着用力一推,对手被摔下拳台。

6、孔雀翎――后摆腿

孔雀翎,天下最成功、最可怕的暗器,据说使出来的―刹那,好像孔雀开屏,不但美丽,而且辉煌灿烂。当你被这世上绝无仅有的美景所吸引时,已经倒在地上了。后摆腿犹如孔雀翎,动作漂亮,常能―锤定音。8月1日,散打王 80公斤级比赛,薛凤强连用几个假动作后,趁程志刚头部露出破绽,突出后摆腿踢中对于颈部,优势获胜者1月2日,散打王中量级比赛,郑玉蒿与柳海龙打斗中,也数次施展后摆腿绝技,对柳海龙造成很大威胁。

7.离别钩――膝法

散打比赛规则范文4

关键词:散打;比赛;低鞭腿;应用

引言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它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散打运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项斗智、较技的对抗性竞赛项目。

武术散打历来重视腿击,拳谚曰:“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说明腿击在众多击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腿法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分为屈伸性腿法、直摆性腿法和扫转性腿法等三大类,而低鞭腿既具有屈伸性腿法的特点,又具有扫转性腿法功能,具有技术内容丰富,攻击面积大,回收速度快等特点,有“先锋腿”之称。低鞭腿攻击动作预兆小,可在中近距离直接打击对手下肢,亦可结合各种步法进行进攻,还能连续击打,变化多端,威力无比,在实践中运用较多,一些优秀的运动员往往把它作为进攻或试探对方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将从动作要领、腿法应用和实例分析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为散手运动的比赛与训练提供参考和依据。

1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访谈法、观察法和统计法等对武林风参赛选手在比赛中应用低鞭腿的情况进行分析。

2 分析与讨论

2.1低鞭腿的技术特点和动作结构

在散打实战中,低鞭腿是进攻和得分的主要手段。要想掌握好这一技术,首先要了解低鞭腿的技术和动作结构。

2.1.1低鞭腿的技术特点(以前腿低鞭腿为例)和技术结构(预备姿势开始)

2.1.1.1攻击腿的动作一般分为提膝、鞭打二部分。

(1)提膝:重心后移,同时屈膝提腿,并向内扣膝翻胯,膝关节自然弯曲,脚面绷直,膝部正对攻击方向。

(2)鞭打:上动不停,迅速由屈到伸向攻击方向鞭打,力达小腿末端及脚背,击打到物体的瞬间,小腿由于加速度摔出与大腿基本成直线。

提膝鞭打是完整动作的连贯部分,不能截然分开,应连贯,一气呵成。

2.1.1.2支撑腿。出腿的同时,支撑腿以前脚掌为轴碾动转体,脚跟斜向前。

2.1.1.3躯干分上体、头部。

(1)上体: 屈膝侧上抬时,上体微右转;“鞭打”时,通过腰的向右骤然拧转,使髋前送,发挥全身整体劲力,增大击大力量。上体向后侧仰使身体远离对手,保护上体免受攻击。

(2)头部:稍低头,下颌内收,以保护颈部并减少头部受击的面积,目视进攻方向。两臂姿势,同侧臂自然回摆,异侧臂同预备式姿势,肩臂自然放松,以便随时进行攻击。

2.1.2平衡问题

身体的平衡不仅影响着攻防转换的速度,而且影响着完成单个动作的质量,因此,平衡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在低鞭腿向攻击方向移动的同时,身体重心也发生移动,这时就有失去平衡的威胁。除支撑腿按上述力学规律做出相应的动作维持身体平衡之外,身体内部也在神经调节下做出相应的反应来维持身体平衡。例如,反射性的调节支撑腿股四头肌的收缩和紧张。这种调节完全达到自动化,而且这种调节能力,对有训练和无训练的人是有较大区别的。因此,要求我们在平时的练习中要经常进行单腿支撑的平衡练习,以提高肌肉感觉和调控能力。

同时,在身体的部分环节向攻击方向移动时,身体的另一部分环节向相反的方向发生移动,使其重心不能超过支撑面,在生物力学理论中这种现象称为补偿运动。低鞭腿在向攻击方向运动的同时,身体躯干也一定反射性的向相反方向倾斜,较好的维持身体的平衡。

2.2 低鞭腿在比赛中的应用分析

2.2.1前低鞭腿在比赛中的应用分析

通过专家访谈、录像分析和文献统计发现,前低鞭腿在比赛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声东击西、先发制人,使对方捉摸不定。例如我用拳法佯攻对手头部,当对方防守保护时, 我则快速用前低鞭腿攻击其大腿或膝部;2)为破坏对方的攻防姿势,用假动作打乱对手的套路,引诱对方出拳,从而使其暴露破绽, 我则伺机攻击;3)窥测对方移动规律,选择有效的前低鞭腿攻击对手或出其不意击打其下肢;4)利用前低鞭腿作为其它技术的前奏,为其它技术创造进攻条件和时机。誉满武坛的高手在前低鞭腿的掌握和运用上都非常娴熟:如泰国泰拳王播求在K1的比赛中,多次运用低鞭腿重创对方而优势获胜。前低鞭腿在武林风搏击比赛中应用得也非常广泛,以下是笔者统计的对2008年武林风第三届中日对抗赛和2008年武林风第二届中伊对抗赛运动员腿法情况。

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低鞭腿在比赛中运用最频繁,低鞭腿中的前低鞭腿运用次数最多,并且从出腿数、击中率来看,低鞭腿的击中数最高,而前低鞭腿又是低鞭腿中击中率最高的,因此在散打比赛中正确地用低鞭腿可以更好地获得比赛的主动权,为比赛胜利奠定基础。

2.2.2后低鞭腿在比赛中的应用分析

后低鞭腿进攻路线相对较长,但冲力大、速度快、发力狠,动作突然且简单,易用身体力量,比侧踹腿、正蹬腿运用广,是比赛中较多使用的进攻腿法。研究发现,后低鞭腿在实战和比赛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后低鞭腿可以选择直接进攻。后低鞭腿的直接进攻一般是在与对方相持时期运用的,在出腿时,不要用前腿试探,应毫不犹豫和没有停顿地抢到对手前面攻击;2)通过其它技术的合理组合,并结合假动作,后低鞭腿连续出击,从而压制对方,甚至一举成功,重创对手;3)后低鞭腿接前低鞭腿连续攻击。

在其它技术的佯攻和掩护下,在有效距离范围内,通过后低鞭腿给对手防不胜防的攻击。2010年11月13日武林风《决战拉斯维加斯2》的比赛,中国选手王洪祥在对阵美国选手Heath Harris(海斯.哈里斯)的比赛中,就是一次次地用后低鞭腿击中对方前腿,以绝对优势取得胜利。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10年武林风《决战拉斯维加斯2》比赛中,因比赛规则的变化,后低鞭腿已成为各国选手最有效的得分方法,表3是武林风《决战拉斯维加斯2》部分场次前后低鞭腿有效得分统计。

表3 2010武林风环球争霸赛腿法统计

3 结论

3.1 只有熟练掌握低鞭腿的动作要领,才能在比赛中真正发挥低鞭腿威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专家所说“练得好,不如练得对”。

3.2 作为腿法的基本,前低鞭腿和后低鞭腿各有特色,在散打比赛中,要抓住战机,做到合理运用,随机应变。

3.3 作为一名优秀的散打运动员,掌握和运用好低鞭腿只是基础,要想在比赛中立于不败的境地,就必须要熟练掌握各种技术,做到技术全面。

参考文献

散打比赛规则范文5

本文仅就上述观点,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太极以弱胜强的玄机

先针对以小劲化大力必须具备的条件进行探讨。

1、太极拳以不主动出击为原则

若违背“太极原则”,主动出击,以小劲拼大力,毫无疑问,劲小者必败(做为“引手”或突袭其破绽处除外)。太极拳家在对方没出手之前,不了解彼力的动向,不会盲目出击,练就克制的习惯,理智地寻机度势。太极拳过招不是较劲,拼比的是技艺和胆略。在平静的状态下推手,我用“拥”劲侧接来力,运用含有弹性内劲的身形缓冲来力。通过与彼接触部位缠碾产生的摩擦力“粘”住对方,与他“连”成一体,通过“粘”着部位“听力”,感知他来力的的大小、方向,据彼力的变化随时调节自己“拥”劲的大小,做到与他始终“不即不离”,同步运行,这样双方不会发生“对顶”的现象,还可及时、准确了解对方动向,在随彼变化中时刻调整自己,保证了在运动中使身体保持在既撑展又抱拢的中正柔整架状态,达到动平衡。具体方法,当我右臂在彼右手推动下,经我腰脊的传导,使屈膝运转的双腿经胯在互反向“∞”运行中,右腿经右后转缠半个弧绕向前,促动左腿向左前进半个弧圆,其劲返回至身脊。这种运动所产生的螺旋劲传导至身臂与彼接触部位。我时刻顺彼来力调整身体螺旋劲的角度和劲的大小,用螺旋劲中所含的横劲化解彼进攻时出现的竖力,利用我向右侧转化彼来力的反作用力,掩护和促使我身左侧移向左前移,并顺势将彼引向我身侧后,造成彼推击我重心的目标落空,直至形成背势。此刻,我把劲发到可导致彼失重的部位上,即可发放(详见拙作《释疑四两拨千斤》一文,连载于2014年4期、5期)。这个过程表明,太极拳因势利导既不与彼较劲又使自己身稳劲整中将彼引进落空至失衡。如彼欲在背势下强行脱手逃开,我则意不断,劲相连,顺势而发,一气呵成,能毫无悬念地将他发出。

当彼用的力越大,惯性则越大,在我身上“吃的”越老,我越接近危险。但是,他想变招的机会越小,一旦被我引进落空,失稳后越不易调正。“胜在险中求”,高手往往能化险为夷后还击,命中率极高。

当然,太极在实战中包含“进、退、左顾、右盼、中定和手、眼、身法、步的要求。要根据实战需要,适时移步进身,侧步转身……,做到上下相随,眼到手到。有一次,我在美国教拳时,遇到力大者,原地化不开,即将被他所制时,我即换招变式,一个“抽身换影”,使彼站位的角度失势,造成用力落空,形势马上逆转,顷刻翻盘,他反被我所制。由此可见,反击时,掐准“点”的重要性。

2、推手中的掐点技巧

太极拳家在实战中必须具备后发制人的能力及镇定的心理素质。当强手打来既不逃避,又不硬碰。而是运用练就的以柔克刚的方法从容应对。以静制动,顺势借力,化解彼的进攻。这就要能预知对方的意图,“彼一动,我先动”,运用太极拳的技法,适时以小力破大力。

后发制人要掌握“掐点”,出手不可晚也不可早,(对时间、方向、着力部位及力度必须要掌握精确。若没练出“听力”和“意到劲到”的功夫,遇到大力打来,反应慢了,当感觉到彼已吃上了我的重心之时,已经化不开来力,身臂会被彼逼“瘪”,直致被擒拿或发放。或者,彼力仅挨我皮毛,还没到位,我已向彼出手,为劲发早了,既推不动力大者还形成了“顶力”;相当于“喂给对方”,会被彼乘机拿、发。

只有练出灵敏感应,做到“后发先至”,待对方出手,力挨到我身上,但“未吃实”(指未影响我身体重心)之际,才是最佳的“化力”时机。此刻,先“摸”到使对方重心失稳的“点”上,可掌控其动态,相当于“牵住了牛鼻子”,再运用“四两拨千斤”之术,导致彼身体失衡。在彼身体倾斜时,我将劲给到彼身体重心的力矩点上发放或以横劲破竖力,此时拿、发彼易如反掌。如果此刻,用上了内功整劲,并能掐准发一处而动全身的着力“点”,在彼欲倾倒而力争调正变僵挺的一刹那或在趔趄中调整的瞬间,我劲给到此“点”上,将他发出丈余是不足为奇的。

双方任意动手时,若能够时刻把控对手的用力的方向、速度及可致失重的“点”,即可随时借彼来力,将彼控制、发放。2000年的一天早晨,我在中山公园晨练,过来一位姓李的中年壮汉,提出要向我讨教“推手”。几番较量,他每次要跌倒,都被我扶住。他倒急了,突然脱手双冲拳向我两肋猛击过来。我下意识地用两前臂去迎,在与他双拳接触之际,我用劲一个抖转,他腾空而起,被甩到我身侧后,“嘭”的一声臀部着地摔落尘埃。他一骨碌爬起来,双手抱拳作揖,要求拜师学艺。他的师兄在一旁非常惊奇地说:“他也得有160多斤,我站在跟前,怎么没看见你是怎么把他打出去的?”我给他们讲了出招不见招,无招胜有招的道理。实战中,等你想用何招式去应付对方的攻击,身上早就被打上了。我告诫小李要安分守己,先做人,再习武的道理。我教了他一段时间,但没收他为徒。一天,他专门开车接我去吃饭,席后向我提问,那天是用什么招法将他放出去的?他还是认为我保守,不肯教他真功夫。我再次讲明“力从人借,劲从己发”的原理。当你全力向我打来,形成一个整体刚架,借你的冲击力,我只是“兜”实了把你‘送”出去。我将双臂按原样抖了一下,说,这什么招式也没有,只是,你打的猛力与我接的劲“打合”了。你想得到真功夫,只有踏踏实实地从基本功练起,没有捷径。

二、“掐手”与“真动手”

1、比武时的“掐手”

我不是武林高手,徒有点虚名,时常有人来访,其中有国家和省级专业摔跤和散打运动员,有的人拿过国家竞赛名次或省市级冠军。我在和他们“过招”时,尽可能一搭手即将对方拿、发,不让他们有摔、打我的机会,这个方法屡试不爽。1986年左右,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自述拿过四届天津市摔跤冠军和全国比赛第4名的梅先生。切磋中,他一把抓住我衣服领口,我抖转身形将他的手弹开,他先是一愣,惊奇地看我一眼,迅速进身右手又抓住我的胸部衣襟,我在他起脚要“出绊”之际,急用右前臂向上滚挑,崩开他的抓手,就势一把捋,他身体腾空而起,面部向我身后不远的带上下铺的铁架床撞去,我随即旋臂将他带回,扶到身前,他脸色煞白,以为险些出事。我请他坐下,不断安慰他,解释我没穿“跤衣”,使他没有“抓头”,才出现这种状况,他很客气地说“没关系,我在红桥区教摔跤,请有时间去玩。”实事求是地讲,如果,按照专项比赛要求,穿上跤衣,按规则对练,我缺少这方面的专业训练,肯定不是他的对手。但是,中国武术原本是无限制的搏击术,充分发挥己之长克彼之短是武术的特征。

记得本世纪初,公安系统搞大练兵活动,我已年过半百,单位调来一位27岁的小伙子,身高1.89米,浑身是健硕的肌肉。小伙子15岁就已是国家二级运动员,在各类散打比赛中取得过骄人的成绩,当时已经是国家武术6段。在同事的撺掇下,我们“比划”起来,我几下把他“吃住”,就说:“有了”,随即罢手,他的表情是“还没出手,怎见分晓了?”围观的同事们也觉得不尽兴,有人就在一旁“忽悠”,“顾师傅当年在派出所时,一伸手就把人扔出老远,今天怎么没见着。”这样,在大家的怂恿下,我们二次“过招”。这次,我主动用右手背向他面门煽去,实为“试探”,此招引出他右手来挡,我即翻掌叼住其腕,他一回挣,我顺势旋臂进身,同时,左掌搓滚他右肘,将他擒住,只见他卷身下蹲,我不再给劲避免他倒地,也没发放。只听他高声说,“师傅,我向您学拳。”以后,他有机会就找我请教,执行任务的间歇,也请我演示太极拳。在我们局专业培训的课间休息时,还找我“试手”,见他虚心好学,我就直接指出,他没练出“听力”,所以在我“吃入”时,没有反应,一旦感觉到威胁时再对抗,就已经晚了。他也向我讲述了几次和别人的动手的过程,他依靠胳膊、腿长,发挥动作快及爆发力强的优势,不待对方挨近身,已将对方打出,这样长期下来,缺少了贴身搏击的经验。我讲解如何进身的方法,他认真学习,进步很快。前些年他己任天津海关公安的副处长,我在警院遇到他,他的工作包括对该单位人员的培训工作。

在“试手”中揣摩、积累经验,是拿自己“做实验”。只有“平时多流汗”,才能“战时少流血”。我经过几十年的摸翻滚打,侥幸在处警遇险时没有失过手。习武贵在持之以恒,天天拳不离手,才能时时在状态,练出的功夫才不丢,保证了机警的反应随时有。

2、真动手的结果

真的徒手搏击,不考虑动作美观与否,也不看谁击打了多少点数,而是击中要害、一招制敌,使对方失去战斗力,这样有可能能造成伤残,甚至死亡(其后果,要根据打斗的性质决定,见义勇为,会受到表彰。如果仅为争强斗狠,则要追究刑事责任)。

为了切磋武术,提高水平,竞技大赛,采取了防护措施和制定了比赛规则,尽量减少运动员的伤害。这样的比赛基本上体现了个人水平,还能推动武术的普及和发展。但是,这又产生了新的异议,有人认为这种规定比赛使真功夫不能发挥,本来武术一出手,只要能进身把对方打坏就能分出胜负,按竞赛规则,不许击打要害,这就往往使比赛变成了体力的较量。此话不假,这就是武术比赛与战场打仗的本质区别。对此每一位习武者都要有清醒的认识。

切磋武艺点到为止,既不伤人又提高技艺是练武的基本要求。每位高手都是经过摔打成长起来的。如果因训练受伤致残,耽误了前程,习武就失去了意义。当功夫练到一定程度,与人动手时能感觉到对方被拿的承受量,当劲给到一定程度,要“打住”,避免伤人,这是基本武德。擒拿部位要适当偏离要害,反关节的角度控制在安全位置。将人放出之前要观察好地面和环境,防止将人发出后,跌到地面或碰楦硬物造成次生伤害。

如果认为真动手必须以”格杀勿论”的决斗方式定胜负,才能体现功夫高低。重返到古罗马角斗士的血腥厮杀才过瘾,这是将武术导向歧途。

中华武术不论哪个拳种都有独到之处,才能流传至今。中国武术的根在民间,在这块沃土上,培育了大批武术之苗,大批习武者在成长中又练了各门拳种或到了专业队。历代武术家都习练多门拳术,并博各家之长融为一体,流传至今,因此,各派武术是相通的,没有绝对的门户之分,个人在比赛中的胜出,只能说明你在特定条件下发挥了较高水平,但不能代表你所练的拳种高于其它拳种。任何事物都是相生相克的,没有永久的王者。

(特别说明:几十年以来,我们很多习武者经常聚集在一起,互相切磋技艺,这些人有练太极拳、通背掌、五子拳、无极、形意、八卦、散打等门派众多。其中张全仓、王金兴、郭玉璞、朱家民、李金刚等身手不凡,名声在外。为了传播武术,他们不辞辛苦,言传身教带出大批习武者。大家钻研到深处,同感是在“用脑子打拳”,武术文化是使武术提升和光大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由于他们谦虚、低调,虽然愿毫无保留地讲解武艺,却迟迟不肯动笔,笔者在此只得做“代言人”。为了避免纸上谈兵,我尽可能努力回忆出以往切磋武术的详细过程,以亲身体验在此班门弄斧,望“仙人指路”)。

三、中华武术的现实意义

1、以武术强身健体为社会所用

我本着武术为健身、防身自卫和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目的,多年来,培训了众多学员和弟子,我除了在班上教公安干警以外,还在业余时间教了不少学员,其中有领导干部、大学老师、部队官兵、还有教堂的神父、寺庙的佛教徒及各行业人员。其中,大弟子崔连顺较为突出,数年来,他代表公安局参加天津和华北地区的全民武术比赛,多次获得金牌、银牌。崔连顺还教出一大批徒弟,其中一位弟子在国际太极拳比赛获得金牌,还有的徒弟获得不同拳种比赛的第二名。

我的不少徒弟在公安一线工作,他们不仅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还将所练就的功夫用于处警中,都感觉得心应手。其中,孙长河、马理、吴玉岭、赵猛等人已独有建树,在外界小有名气,他们为确保一方平安做出了不少贡献。

2、弘扬中华武术义不容辞

武术作为体育项目,参加竞技比赛或武术表演可为国争光,也给个人带来荣誉。更重要的是弘扬中华武术百折不挠,正义向上的精神。普及武术、是强国、强种的需要。武术训练和竞技比赛是提高武术水平的必经之路,不断完善比赛规则,既要保证运动员的安全又要更贴近实战是当下的新课题。

以武术为平台,我在与大家共同交流武术的同时也学到了这些同好严于律己,乐于助人,谦虚、谨慎的品格并增长了多方面的知识。这促使我潜心习拳明理,由理悟道,道助修行。在习武养生中练精化气、气化神、神还虚,再将所得与大家共享。

弘扬武术“传经布道”,推动维护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要靠大家。从我做起,尽力为之。近十几年来,我抽时间进行思考、笔耕了些文字,首先得到《搏击》、《中华武术》、《全球功夫》、《少林与太极》、《武当》、《橄榄林》、《武魂》、《精武》、《现代世界警察》等著名专业杂志的认可和修正,给予发表。另外,北美著名杂志登载了由美籍博士程先豪翻译我写的《推手的内函》一文。《今晚报》、《天津政法报》报刊登介绍了我武术活动的情况,2006年,天津电视台对我进行了采访,并在天津卫视、天津公共、体育频道等电视节目中进行了播放。其中,央视国际(中央10台)将我《科学的认识太极拳》一文作为视频节目《解密太极拳》的导播,香港凤凰卫视进行了转播。

我的武术教学和演练视频在网络上播放,我的多篇文稿被清华大学的“中知网”归拢为“SCI编译论文”被全国各大网站转载,陈家沟武术院转载了我所著《太极推手的内涵》和《太极拳在警务工作中的应用》两篇文,该武术院院长、全国太极散手冠军王占军(他曾推手战胜日本身高2.03米体重223公斤的相扑横纲曙太郎,)以实战动作的照片为此了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