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动画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皇帝的新装动画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皇帝的新装动画片范文1

你一定以为我喜欢乐器——喇叭吧,其实我喜欢的是广播里的小喇叭节目。

每当晚上八点时,我不是坐在电视机前看没完没了的动画片,而是静静地躺在床上等待着小喇叭有趣,动听的节目。我非常喜欢大嘴青蛙和滴哩鸟的声音,就想象着大嘴青蛙是不是和《幼儿画报中》的跳跳蛙一样呢?滴哩鸟是不是跟我家院子里的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呢?我最喜欢的还是“抱抱熊故事时间”,因为那里的故事好听得不得了。我很佩服《皇帝新装》里的小男孩敢说实话的勇气,就连最有威望的大臣也做不到;我最喜欢唱《老鞋匠》里老人家哼唱的歌了,感觉是那样的轻松,自在;我听到《不睡觉王国》里的孩子因为不睡觉而不长个时,我就决定从明天开始早睡早起。这里好听的故事真是给了我太多的影响。

我童年里的喇叭声动听吧,妈妈说,总看电视视力会下降,沉迷电脑游戏会荒废时间,那就让小喇叭来点缀我的童年吧。

翰林学校三年级:王艺锟

作文 zuowenku.net

皇帝的新装动画片范文2

关键词:语文教学 新鲜素材 自学 课堂民主

一、充实新鲜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现行教材的编写者很注重与时俱进――能不断调整教材内容,注意结合学生生活体验;作为学生学习教材的组织者,我们也应该向他们学习,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充实新鲜素材,引发学生兴趣。

例如,学生普遍爱看动画片《灌篮高手》。学生爱看的,我认为自己也有必要看一看,但我不是为了娱乐,而是想看看学生感兴趣的东西里面有没有能为我所用的地方。果然,我发现这部动画在刻画人物时很细致,就拿球员在灌篮前的关键时刻来说吧,既有球员的动作刻画,又有场下教练心理活动的刻画和观众语言的刻画,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一两秒钟就能完成的过程,动画片中能演好几分钟。于是我想到,截取这段视频,把它用到作文教学中,用它作为辅助手段来教会学生运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方法以及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这样做,颇受学生欢迎,课堂效率极高。设置情境并提出疑问,引发自学兴趣。

二、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自学兴趣

语文作为综合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对教师来说难教,对学生来说难学。但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联系:数理化中概念、定理和方法的描述需要运用准确的词汇,音乐感受的表达需要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史更不分家……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语文与其它学科的这种联系,以便提高学生自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化石吟》这课时,我会在课前向生物老师借来小鱼、贝类等化石,让学生“亲密接触”;再发动学生查资料或请教生物老师与化石相关的知识。正式上课时,自然是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我教得轻松至极了。

再如,在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诗词经典篇目时,除了指导学生朗读、分析和理解之外,还给他们教唱这些歌曲。在教学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时,我指导学生把课文改编成剧本并分组排练剧本……这样,在语文教学和其它学科的联系中,既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三、适当的情境设置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情感共鸣,这时如果能适时提出疑问,是最能激发学生自学兴趣的

例如,在教《三峡》一文时,我首先播放了三峡风光片,让学生置身于三峡美景中,然后让学生看着课文题目自由提问题,我帮助归纳并抓住主要问题“长江流域峡谷众多,为什么作者只写三峡?他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学习情绪极佳,很快便弄清课文的脉络,并理解了作者对三峡美景的赞美之情。

再如,在教《紫藤萝瀑布》时,我先用声色俱佳的多媒体课件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以《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的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景、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这时我提出问题“作者赞美紫藤萝,而且还把它形容为瀑布,只是因为它美丽吗?”学生再读课文时自然会留心体会紫藤萝带给作者的精神力量和人生感悟,从而对文章主旨有更深的理解。

所以说,好的情境设置一定要和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合在一起用才最好,否则不免有些“浪费”。

四、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更易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我在教学中经常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并注意学法的求活求新,以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课前预习生字词时,我教他们用编顺口溜、找形近字等方法来掌握难字的音、形、义。学生就曾利用这些方法,就“f岩”的“f”字编出过这样的顺口溜:一座大山高又险,刀头口腹比尾兔。巧妙的记住了这个字的意思(又高又险的山峰)和字形(由“山、刀子头、口、比、兔”几个部分组成)。用他的“成果”,全班同学都牢牢记住了这个字。在同学们敬佩的目光中,这位同学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变得更加爱学习了,而且这件事在班里还产生了蝴蝶效应。不久,就有另一位同学举一反三,用情境法记住了鲁迅的杂文集的代表作名称《坟》《热风》《华盖集》。他是这样记得:《坟》前刮过一阵《热风》,我赶紧拿来《华盖集》遮挡一下。

我还教给学生很多其它的学习方法,如:背诵课文时用“删字法”“画面再现法”“滚雪球法”;赏析文段时从词语运用、修辞运用、多种感官的运用等方面进行赏析……

有了高效的学习方法,学生更易体会到学习中成功的乐趣,对学习会更有信心。

五、发扬课堂民主,适时评价,巩固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我很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独创性,也很尊重他们的人格。我积极创造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讲卷子或练习册上的题时,我向来都是把题分下去,一生一题,学生讲的有困惑时,我才出手相救。在分题时,我总是让他们自主选题。这时就会出现简单题大家抢着讲,难题只有几个人选的现象,我总是心照不宣地把简单题分给学困生,给他们平等的表现机会,让他们也有成功的可能。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做出及时、适度的评价,从而巩固学生学习的兴趣。

皇帝的新装动画片范文3

[内容提要]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表现力,增大教学信息容量,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个性差异,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化,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多媒体 辅助 教学 提高 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渗透到各个角落。在教育领域,因多媒体技术能综合处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能以色彩艳丽的图像、悦耳动听的声音、清晰逼真的动画等多种媒体全面刺激学生感官,它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表现力,增大教学信息容量,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个性差异,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化,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一、用多媒体辅助朗读教学;二、用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三、用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

一、 用多媒体辅助朗读教学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

方面的语感能力。”所谓语感能力,即是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语言感受能力的最好方法当首推朗读。“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充分说明了朗读的重要性。在朗读教学中,如果能引入多媒体技术,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冰心《纸船》一诗时,我将根据诗意画出的几张图画和艺术家范读的录音组成课件,上课放映时,学生很快沉浸在诗的意境里。冰心的诗固然有很强的感染力,但如果没有艺术家那如泣如诉的朗读,没有那飘忽、清远、动态的画面,课堂气氛一定会逊色许多。

听完一遍范读后,我让学生跟着录音朗读,当节奏、感情都模仿得差不多的时候,我便给学生配上背景音乐,让学生独立朗读。学生们都争着举手,没点到名的,还直骂我偏心呢!

我把学生的朗读当场录下来,和范读录音轮换着放给学生听,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朗读要领。学生兴趣大增,往往是一堂课结束了,还嚷着说:“再放一遍,再放一遍”。

在一线工作的老师都清楚,有些学生在老师范读课文时总喜欢开小差。老师停下来管吧,势必影响范读的效果;听之任之吧,他们这整节课恐怕都不会再认真听讲了。长此以往,这些学生肯定会对语文失去兴趣。如果运用多媒体范读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它不仅是将老师解放出来了,更重要的是它以充满感情的声音、意境悠远的图画、柔和谐调的色彩、新鲜迷人的动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是多么令老师开心的事啊!

二、 用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使学生在范文语言耳濡目染的熏陶下,

不断地吸收和积累语言信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陶冶学生的情操,以达到提高他们对各种语言信息的分析理解能力、鉴赏评价能力和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的。

1、 运用多媒体进行情景教学

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

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上《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在介绍完童话的有关知识和时代背景后,我便给学生放映《皇帝的新装》的动画片。当一个个静止的文字符号变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动画和一句句充满感情的人物语言后,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形象越来越鲜明。学生们逐渐领悟到了作者寄寓在作品中的爱憎情感,认识到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激发起学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激发起学生对自己内心与行为的审视,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教育目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唤醒人类行为自我教育的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而用多媒体进行情景教学正好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寓教于乐的艺术性起到了以上作用。

2、 运用多媒体进行迁移练习

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先行学习的经验不仅以

学习迁移的方式影响到后续的学习,而且在审题和思维方法等方面也会产生影响,这就叫学习方法的学习。”要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就要让学生将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迁移,运用到后续的学习中,去解决新的问题。

上《天上的街市》一文时,在讲清联想、想象的概念及文中的联想、想象后,我用多媒体演示两幅图。一幅是静物一次性卫生筷,一幅是九八洪水惊涛拍岸的场面。我让学生观察画面后将两者联系起来。一两分钟后,学生们就回答出:筷子 木头 森林被砍 旱涝灾害 环保。我又用多媒体演示另一幅图,这次画面上仅有两个几何图形。一个矩形,一个圆形,大小可改变。

我让学生根据画面图形的特点,想想将它们叠加后像什么。学生们稍稍凝视一会儿后,学生甲说:“圆放进矩形里像一口井。”学生乙说:“把矩形放进圆里像一个铜钱。”学生丙说:“圆放进矩形里像日本的太阳旗。”学生丁说:“矩形放进圆里像宇宙中的黑匣子”……

学生的想象力像开闸的河水,连绵不绝。这种运用多媒体进行迁移练习的方法既清晰、直观,又节省时间,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变“一言堂”为“多言堂”,真正体现了把课堂交给学生的理念。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老师应该做一个点燃学生心中火把的人。

3、 运用多媒体引进影视文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

最好的老师,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源,是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动力。”在语文课堂如能根据课文需要,适当运用多媒体引进影视文学,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完《木兰诗》后,我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扩写,尽管我再三强

调扩写不是翻译,可学生们还是将课文翻译一遍交给我,因为不知道怎么增加情节。我便买来《木兰诗》的影碟放给学生看。看完影碟后,增加人物、增加故事情节、描写对话、描写场面等等再也不是空洞的的语言了,学生对扩写的要领已是了如指掌。

上《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从语言、动

作、神态、情节发展几个方面塑造人物的写法,我从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截取这段影碟放给学生看,片中贾雨村、门子两个演员的出色表演不仅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文学艺术的魅力,体验到了审美的情趣,而且对贾雨村、门子式的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4、 与信息技术课结合,让学生动手绘制古诗词意境

以前上古诗词,我在点评关键语句后,往往让学生自己品读、背

诵后就完了。现在,点评完关键语句后,我会把学生带到计算机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金山画王,将古诗词的意境画在电脑上。经层层选拔后,我将画得好的复制下来,做成课件,然后演示给全班看。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以前,诗词背了一两天还结巴,而且还易忘,现在不仅背得快、背得好,而且理解透彻,记得牢。这正如俄国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所说的,要使学生始终如一地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就要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染上情感色彩。

三、 用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

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考试的重头戏。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说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头等大事。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开发潜能、智力的内在动力,有了这种内动力的驱使,学生就会逐渐地对作文训练有好感、有热情、有信心,进而产生写作的欲望和浓厚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我发现用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能较快、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 看图作文,培养学生感悟能力

感悟,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之一。用

多媒体展示图片,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感受社会,领悟人生,进而写出佳作。

我曾在多媒体教室向学生展示过一幅从《南昌晚报》上剪下来的

图片,图片的内容是,一位三、四十岁左右的男子正往地上扔烟头,离他两三步远就有一个绿色垃圾筒,一位三、四岁的小男孩正蹲下身子捡那男子扔下的烟头,图的背景是绿地、花园。学生观察图片后有从大人角度立意写《请勿乱扔》、《举手之劳》的;有从小孩角度立意写《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做环保使者》的;有从整个画面立意写《请讲公德》、《两种行为,两个世界》的……学生作文思维之活前所未有,好作文的篇数增加了一倍。

2、 音乐作文,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创造者。创造是人类心理的高级过程,创造思维

就是求异思维,是具有独立见解、标新立异的认识心理品质。听音乐作文,可以让学生在创造者创造的氛围中体验创造的情感、创造的乐趣,写出好作文。

《春江花月夜》这首曲子总能引起人无限遐思。我扫描一幅月色图,并在图中写上张若虚的名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后,让学生观察多媒体图片,一边听音乐,一边写作文。这次作文真是笔笔有新意、篇篇有个性。有的学生从音乐出发,写音乐的伟大,表明长大后要当个娱乐万家的音乐人;有的则从音乐描绘的形象出发,或写山水之美、或写亲情之乐;有的则从音乐联想到人生,或写人生就像一串音符,有高音、也有低音。高音时,不得意忘形;低音时,不垂头丧气,面对人生,要保持豁达;或写人生就像一条时空隧道,他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小圆点,可他要让这个小圆点像太阳一样发热、发光;有的则从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涕下”落笔,翻出做时代强者,为百姓造福的新意……我真想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欢呼。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曾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觉得,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就能写出好文章。

陶行知先生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这就是说,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来,并在语文实践中乐学、善学、学好。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增加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表现自我的时间、反馈消化的时间、体验愉悦环境的时间,而且能极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得快、学得好、学得牢,不失为一种“教学生学”的好手段。

皇帝的新装动画片范文4

荒诞儿童文学荒诞美的体现

儿童文学是成人为儿童撰写的寄寓着成人对未来一代的关怀、爱护与帮助,因而儿童文学通过“荒诞”的情节、“疯狂”的人物、“巧妙”的语言等体现荒诞世界里的友谊、爱、诚信、勇敢等主题,展现真实、离奇、幽默、新鲜的荒诞美。

(一)“荒诞”的情节

荒诞的情节常令儿童读者久久难以忘怀,展现离奇的荒诞美。这些作品中最典型有《白雪公主的故事》、《小红帽》、《皇帝的新装》、《夏洛的网》、《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等。漂亮善良的白雪公主遭到新来的皇后多次陷害,但最终死而复生与白马王子过上幸福的生活。它包含儿童文学所有构成元素:跨越门槛、遭遇女巫、打败女巫直至最后的快乐结局。魔镜的威力能照出好人与坏人的形象,但故事不仅仅要告诉人们善良战胜邪恶,它还告诉儿童要控制自己的虚荣倾向。小红帽善良可爱,多次死亡都活过来,大灰狼邪恶丑陋,无论手段多么高明、狡诈,都逃脱不了猎人的猎枪。昏庸的皇帝被两个骗子骗得晕头转向,地在大街上游行,诚实的小男孩善意的提醒使他恍然大悟,最终不再沉溺奇装异服。小猪威伯与蜘蛛夏洛同住农场仓房的地窖,聪明勇敢的夏洛在自己的网上编织“好猪”、“杰出”、“谦虚”等字样,使威伯在猪的比赛中获得大奖,免于被屠宰的命运。威伯怀着感恩之情,保护夏洛的孩子顺利诞生。E.B.怀特为儿童唱出了一首关于友情的荒诞赞歌。最值得一提的是《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爱丽丝追赶一只白兔掉进一个大树洞,进入一个荒诞不羁的童话世界。这里有情态各异、童心未泯的动物,爱丽丝发现居然可以同它们亲密交谈。爱丽丝遇到的动物或人,行为举止都十分荒谬与疯狂,似乎只有爱丽丝一人是清醒的。她不断地探险,同时又不断地追问自己是谁,在探险的同时不断认识自我,实现身份认同,最后成长为一个“大”姑娘时,猛然惊醒,发现原来是一个梦。情节荒诞不羁,跌宕起伏。时而荒诞幽默,时而紧张刺激,牢牢地拴引读者的心,让读者置身于爱丽丝探险的疯狂世界。

(二)“疯狂”的人物

疯狂的人物展现荒诞世界真实、幽默的荒诞美。戴着圆形眼镜,骑着飞天扫帚的英俊少年哈利•波特与魔法学校的同学在空中飞来飞去,魔法学校有会说话的院帽,三个头的大狗,带翅膀的钥匙,照片中的人像活人一样眨着眼睛,使人起死回生的药水,还有巨龙、金蛋、魔眼、咒语、魔杖等等,这一切在成人看来疯狂的人物都是滑稽不真实的,但在儿童看来却是令人向往的奇境。迪斯尼的猫傻乎乎的,没有一点本事,不堪一击,而老鼠机智灵敏,常将猫玩弄于股掌之间。疯狂错位的人物形象极富幽默的荒诞美,使观众无法不随着情节的推进而捧腹大笑。意大利儿童文学作家罗大里的《愚蠢王子》中的愚蠢王子有一次带兵打仗,统帅命令他和他的士兵拿下一座桥,他率兵赶跑守桥的敌兵后,不是派重兵守桥,而是让士兵将桥的石块拆除,并命令他们将石块背回到统帅跟前。愚蠢王子确实拿下了那座桥,可是他真的愚蠢得可爱。其愚蠢的背后,可算是疯狂、荒诞。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里的主人公桑桑为了吸引大家的目光,总做出一些荒诞可笑、匪夷所思的事:为了能喂养心爱的鸽子,他砸掉家里的锅卖钱买鸽子,将家里的碗柜做成鸽子的“高级别墅”,看到冰棒在棉絮包裹中不会融化,他居然大热天穿上棉衣棉裤在校园里跑来跑去,当秃鹤抢了他的风头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时,他便与同学一道抢走秃鹤的帽子,戏弄秃鹤。

(三)“巧妙”的语言

荒诞的儿童文学中“巧妙”的语言展现离奇、幽默、新鲜的荒诞美。荒诞的儿童文学不同于荒诞的,不仅在于对现实的反映上存在差异,而且在语言文字的表述上也是不同的。荒诞的要反映成人的内心世界和心理真实,往往借助于生僻艰涩的词句,错综复杂的结构,无逻辑的对白等来展现艺术深度,尤其通过重叠意象,颠倒时空,设置一些叙事陷阱,创设真假难辨的效果。而荒诞的儿童文学具有质朴的荒诞美。这种美源于儿童生命、精神中所特有的质朴品格和儿童文学作者的质朴人格。啼笑皆非的双关使荒诞的世界更荒诞,违背常理的颠倒诗产生诙谐的效果,妙笔成趣的戏仿营造喜剧性荒诞氛围,极度悖反的夸张使人产生离奇、震惊的心理感受。儿童文学中令人啼笑皆非的双关展现了离奇的荒诞美。爱丽丝缠着老鼠给她讲故事,老鼠对爱丽丝说:“唉,说来话长,真叫我委屈!”爱丽丝听了,瞧着老鼠那光滑的尾巴说:“你的尾巴明明是长的,为什么叫它曲呢?”[4]这里老鼠讲的tale和爱丽丝理解的tail是同音,但理解出现了偏差,产生妙趣横生的笑话。当老鼠给爱丽丝讲述它不公正审判时,爱丽丝渐渐想象成了一个老鼠尾巴的形象。当老鼠问爱丽丝她在想什么,爱丽丝回过神来说:“我想你是讲到第五个弯了,不是吗?”老鼠很凶很怒地说:“我没有到!”爱丽丝道:“你没有刀吗?让我给你找一把吧!”[5]第七章中疯帽匠断言爱丽丝从未跟“时间”交谈过,爱丽丝说,“也许没有,可是我上音乐课时要打时间”(beattime——打拍子),帽匠说,“这就对了,怪不得你和时间交不上朋友,因为你老是打它。”谐音和一词多义的现象使对话产生双关,由于对话双方理解的偏差,产生啼笑皆非的效果。

儿童青睐荒诞儿童文学的原因

儿童文学与相比,荒诞性的比重更大,换句话说,儿童更加青睐荒诞的儿童文学。我认为其中的原因有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求同:荒诞儿童文学符合儿童思维特性;(二)觅异:荒诞儿童文学带给儿童新奇感;(三)叛逆:荒诞儿童文学符合儿童叛逆心理;(四)挑战:荒诞儿童文学赋予儿童反抗动力。

(一)求同:荒诞儿童文学符合儿童思维特性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对儿童产生影响的除了父母、兄弟姐妹、朋友、伙伴之外,还有儿童文学。儿童大都听过或读过自己特别喜欢的儿童文学,而且总会一而再地被某个故事感动。那些曾经感动或者现在仍然感动儿童的故事,诉说的真是儿童心底的欲望、梦想、儿童认同的人类行为以及儿童所想要成为的人。细看这些故事,我们不能发现伴随儿童成长一生的大都是荒诞性强的儿童文学。荒诞性儿童文学伴随儿童一生。有时儿童会觉得荒诞性的故事比所谓的真实人生更加真实。荒诞性儿童文学也是故事,儿童大都自幼耳熟能详,但荒诞性儿童文学是很特别的一类故事,里面多的是荒诞的情节,疯狂的人物,巧妙的语言,这些情节、人物、语言在成人看来其实根本不可能出现的,这也是为什么成人会形容某些事物“如童话般荒诞”虽说有点贬义,但暗地里成人和儿童一样都陶醉于荒诞性的儿童文学中,借此可以暂时躲避真实生活的压力,而且分享荒诞性儿童文学的信念:难关总会获得解决,而且解决的办法都很有创造性。由于儿童对于荒诞性儿童文学主角的认同,主角的信念也会感染儿童:船到桥头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荒诞性儿童文学赋予儿童面对未来的勇气,使儿童不至于固执着过去。

(二)觅异:荒诞儿童文学带给儿童新奇感

荒诞作品因极度惊奇可能给儿童带来新奇感,这种新奇感有时是滑稽幽默感,有时是恐怖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婴儿在两个月就开始参与、创造和保持能引起微笑的刺激环境,使他们感到高兴的不仅有动作和声音,而且有某种预期和知觉之间的对比。一个熟悉的人来一个被歪曲或变形的动作会引起儿童微笑或大笑,学动物走路或戴上面具的母亲会引起儿童大笑不止。而荒诞的事物就如同母亲戴上面具学动物走路一样会引起儿童产生幻想,这实质就是给儿童带来了新奇感。在中外文学作品中,最早吸引儿童的是伊索寓言、希腊罗马神话、《格列佛游记》、《格林兄弟童话》、《安徒生童话》、《西游记》、阿凡提的故事等,它们无一不是因为奇妙的荒诞,才对儿童产生诱惑力。在文化的传播中,由东方传入西方的《一千零一夜》中的阿拉伯的故事,被欧洲儿童传读。西方传入东方的最早自然是伊索寓言,其次是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这种现象的发生并非偶然,也是因为荒诞的魅力。荒诞有一种魅力。从古至今占据着儿童书包的主要是荒诞儿童文学。一代又一代作家被吸引去研究或撰写荒诞文学作品。像俄罗斯的列夫•托尔斯泰和阿•托尔斯泰都曾被荒诞文学吸引,尤其是后者的努力使俄罗斯儿童得以读到最好的荒诞儿童文学。卡洛尔、罗大里、E.B.怀特、张天翼、曹文轩等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为中外儿童奉献了不少荒诞儿童文学。尤其是卡洛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被誉为荒诞的儿童文学巅峰。

(三)叛逆:荒诞儿童文学符合儿童叛逆心理

儿童天性喜爱自由、幻想、无拘无束、为所欲为,然而学校和家庭教育对于他们的管制、约束给他们带来叛逆心理。《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就是一位儿童读者喜欢的叛逆英雄,他藐视天庭,大闹天宫,勾销生死簿,见了玉皇大帝仍自称“老孙”,不朝礼不谢恩;对于只靠几句紧箍咒约束他的师傅唐僧,孙悟空也不是发自内心的尊敬,反而常常看不过师傅的弱弱、无能、昏庸而忍不住鄙夷和斥骂。这些行为充分体现了孙悟空无法无天的叛逆心理,儿童看了后觉得为自己解了气解了恨。虽然儿童在生活中不能像孙悟空那样大骂出口、大打出手,但压抑心头的对待父母、老师严厉管教的怨气甚至怨恨都通过孙悟空轰轰烈烈的反叛畅快地宣泄出来。《哈利•波特》中的哈利•波特虽然具有比孙悟空更现实更有针对性的叛逆行为,但其行为一样具有荒诞的叛逆因素。对于自己在表哥家受到的怨气,他用魔法使表哥的屁股上长出一条猪尾巴。在魔法学校,他经常违反学校纪律去逞能、探险,在受到学校老师的贬抑后,他利用各种魔法争得公正和自由。儿童读者读《哈利•波特》常会有与他相似的处境,哈利•波特的荒诞的反叛给儿童带来了发泄怨恨的,使他们看到了翻身的希望。《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爱丽丝也是这样一位荒诞的叛逆者。她追赶兔子,误入兔子洞,喝瓶子里的水越变越小,吃小蛋糕越变越大。艾米莉•迪金森说过“太多的理性就是的疯狂”[6]。在爱丽丝的心灵里要发现有理性的教训成为具有讽刺意味的难题。正如NatalieBabbitt指出“《爱丽丝》中成年人为儿童创造的世界是缺乏理智的、疯狂的,书中唯一保持理智的只有爱丽丝一人”[7]。虽然周围有神经质的兔子先生,暴虐的红心皇后、滑稽可笑的蜥蜴比尔,还有周围的人将爱丽丝呼来唤去,但爱丽丝却不为所动,荒诞不羁的行为消除了他们的权威。“爱丽丝是儿童幻想文学中第一个不屑于接受无论什么教训的儿童,除非那是关于变换身体大小的‘教训’”[8]。这些疯狂的幻想和行为其实就是她叛逆心理的缩影。无论是吴承恩,还是罗琳,还是卡洛尔,他们撰写的荒诞儿童文学抓住了儿童的叛逆心理,赢得了读者的心。

(四)挑战:荒诞儿童文学赋予儿童反抗动力

荒诞儿童文学同时也是对当时的教育制度或教育方法或法律的强烈挑战,荒诞儿童文学赋予儿童反抗动力。上文提到的哈利•波特明显的是反抗压抑儿童成偿的教育制度。爱丽丝故事中反抗现象就更多了。故事开篇就有关爱丽丝对于姐姐所看的书的评论:“书要是没了图画与对话,那有什么意思呢?”[9]这也是对当时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制度的一个有力抨击。史蒂芬斯认为:“在图画书或民间故事里,拟人化的动物常被描述成具有像人类一样的能力与社会行为。因为人类与动物行为的差异,这类故事轻易掩盖了作者利用动物来影射人类行为及其反映社会现实的意图”[10]。爱丽丝漫游的那片“奇境”影射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下表面辉煌、理性、克制的英国,其背后却是混乱的上层社会人士被抑制的情感的爆发,中产阶级虚伪作风的体现。《爱丽丝》小说中,红眼白兔影射矫揉造作的绅士,对仆人指手画脚,对国王却谄媚附势;一心想炫耀自己知识的老鼠,也只会错误地背诵教科书里的某些段落,让人听不懂,还粗暴地不允许他人质疑,影射那些自以为是的小人;性情暴躁的红心皇后,动辄要砍人脑袋,而可笑的是自己只不过一副扑克牌之首罢了的红心皇后影射那些富有极权的最高统治者。拥有凭空出现或消失的能力,不受任何人牵制的柴郡猫隐射作者本人不受当时教育制度的限制。作者还对英国法制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讽刺:既没有法官,又没有陪审团也能定罪实在是荒诞至极。通过故事人物的行为、言语、动作,通过幻想蕴含现实的手法影射出作者意欲颠覆那个时代墨守成规、古板迂腐、靠死记硬背的教育方法。儿童读者读完这样的故事,心中反抗意识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