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观课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观课报告范文1
我们七家子镇中心小学《农村小学数学科创新教学的研究》课题组于2006年3~4月份,利用2个月的时间对课题实验人员及实验班部分学生就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能力状况,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初步的创新能力状况等方面进行了课题调研活动。
一、调研方式:问卷、听课、座谈研讨
二、调研方法
1、调研对象
全部实验教师和部分实验班学生,为确保本次调查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本次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按中、高年组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层次,用机械取样的方法,选取男女学生各5人,以此方法,共计选取调查对象为30人。
2、问卷框架的设计
本次调查所涉及的创新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对这样一个内涵广泛的动态的过程进行调查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使调查具有科学性,我们采用了考核——观察——设计的方法。教师的调查内容为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状况。学生的调查内容为:创新学习能力、计算能力、课堂自主活动量、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
3、调查的组织
课题组按设计方案对实验教师采取检查教案、听课、座谈的形式进行调查。对被调查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及自然观察的形式。问卷方法是课题组成员在比较自然状态下,让学生自己如实填写问卷卡。以获取直接数据。自然观察是由课题组成员对各班教师进行培训,明确观察的方法,统一评价标准,再由各班教师对自己班中被指定的调查对象进行跟踪观察,最后由班主任教师对学生作出评价。
4、数据统计
本次问卷卡中的问题全部为选择题,每题有3个备选答案,然后将数据填在统计表中,依据出现个数比和实验教师所打分值相比,,相差不大,说明调查真实,否则必须重新进行调查,以获取最真实,自然的分值。
数据统计时,采用统计个数后分别乘以5、3、1分,然后取平均分。大于15分反映强烈;大于12分而小于15分,反映教强烈;小于12分,反映一般。
三、结果与分析
学生的创新学习须老师在课堂上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本次调查旨在掌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共性问题。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师方面的收获。
从实际检查、听课中我们发现,全体教师中形成一个热心课改,积极参与教学实验的氛围。同时深切体会到:
1、教师已经不再死抱着陈旧的教学观念,而把创新教育理念应用到课堂实际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在备课中体现了创新思想。力求把科研实验纳入实际工作中,教育科研能力不断加强。
2、教师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教学设计。能够使教学情境的设计和教学模式的采用富于新意。增强了教师创造新方法的才能。
3、教师把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把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教学理念浸润于现代教学环节之中。
(二)、学生方面的收获
学生创新能力统计表
年级 四、2
学习成绩 18
计算能力 20
课堂自主活动量 24
创新能力 15
年级 五、2
学习成绩 19
计算能力 22
课堂自主活动量 23
创新能力 15.2
年级 六、1
学习成绩 20
计算能力 24
课堂自主活动量 24.5
创新能力 16.1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五段式创新教育教学法”使学生在学习成绩、学习能力、课堂自主活动量、创新能力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使学生们获益匪浅。学生在非禁锢的课堂上,在非封闭单一的试卷上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数学创新学习的实践活动为学生们开启了一扇崭新的神奇的窗口,不仅学生的思维得以开发提高,而且还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创新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五段式创新教育教学法” 配合恰当的教学手段,营造氛围、创设情境、精心设问、创造机会、分层教学、恰当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1、在学习动力挖掘上,激发兴趣,使学生爱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使其主动参与学习。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在学习手段上、教给方法,使学生学会。
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创造精神的可持续发展。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使学生由不会到学会,由学会到会学。这也是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质疑,学会获取知识,学会动手操作,学会合作学习。改革了长期的传统的那种单一的集体教学的模式,采用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总之,农村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的实验与研究,为我们这所农村小学的数学课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数学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学生在非禁锢的课堂上,在非封闭单一的试卷上,不仅丰富了视野,而且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数学科的创新学习的实践活动为学生们开启了一扇崭新的神奇的窗口。让学生从枯燥的数字中发现了数学美的真谛。不仅学生的思维得以开发提高,而且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我们将会继续在这一领域中去研究,去探索。力争形成一个科学的崭新的农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三)、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创新教育教学带来的收获。但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1、影响儿童发展的诸要素中的任何一个要素都会在儿童的整体发展中产生作用,要全面考虑,整体实施,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益。
2、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创新学习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没有相应的知识,人们的正确观点就难以形成。分析判断问题就缺少一定的依据,更难以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了解到我校实施创新教育的现状,主要表现为:
1、广大教师响应学校的号召,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努力提高、完善自己,愿做农村小学创新教育的忠实实践者。
2、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培养。并逐渐形成一个具有创新人格的新时代少年。
通过一年的实验运作,使我们看到了创新教学在农村学校开展所获得的优势。我们必须下定决心、坚定信心将“五段式创新教育教学法”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做进一步的实验与尝试,并将反复实验、探索。以利于构建更适合农村小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农村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理论。
小学数学观课报告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探索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重视不足。许多教师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往往一带而过,有的教师把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内容作为自学内容,放弃了对学生的指导,有的教师甚至把相关的实践活动课内容直接删去。这说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直接原因是,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内容不作为学业评价的主要内容,很多教师认为没必要花时间去研究它。再就是许多教师只看分数,视野狭窄,没有真正理解小学数学中开设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意义,不能从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战略高度认识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价值。
(二)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定位不清。多次参加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观摩,我发现很多教师在备课上花了很多功夫,力图完整地呈现实践活动课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不管其量有多少,难度有多大,生怕有所遗漏。把小学数学实践课上成了数学知识课,原因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定位不清。这种现象说明教师还是深受应试教育的观念束缚,重知识轻实践,重教师对知识的传授,轻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与发现。
(三)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中实践活动缺位。在大多数综合实践课中都存在一种现象,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角。教师操纵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序,演示各种图片,然后根据图片不断提问,学生踊跃回答,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唯独缺少了学生的实践活动,缺少了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活动,缺少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实践活动的缺位,使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变成了热热闹闹的演示课或表演课。
二、改进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数学综合实践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知识讲解与记忆为特征的方法,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为目标,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究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和直接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贯彻着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思想,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由舒展身心。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历史,会发现早在几百年以前他们就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也正是我国教育的一块“短板”。在小学数学课中加强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重视引导,规范操作。数学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解决问题的活动,这个活动需要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规范操作,这样才能使数学实践活动达到预定的目标。一般的数学实践活动课大致包括五个环节。教师应根据不同环节进行相应的引导并规范学生相关的操作。
确定活动主题和目的是实践活动课的第一个环节。虽然,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多确定了实践活动的主题(如《自行车里的数学》),但学生并不清楚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实践活动,不知道活动的目的。因此,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引入相应的活动主题,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明确活动目的。制订活动规则和分配活动任务是实践活动课的第二个环节,其任务是确立活动的行为规范和具体任务,是对活动目的的具体化。教师应注意与学生互动,通过协商确定活动规则和活动任务,以增进学生对规则与任务的理解,提高遵守活动规则和完成活动任务的自觉性。进行分组及各小组成员角色的分工是实践活动课的第三个环节。把学生分成小组,不仅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承担一定的任务,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而且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竞争,共同提高。学生分组活动时教师巡回指导是实践活动课的第四个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应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动作,必要时应注意帮助协调小组内的人际关系。教师还要观察各小组的活动情况,认真记录,为活动的评价和总结做准备。活动评价与总结是实践活动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本环节的教学中,先由各小组报告活动的情况(活动的过程、结果和活动后感受等),再由教师做总结。教师应重点评价各小组成员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如小组成员的配合情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等。
(三)优化管理,拓展资源。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改进,不仅需要小学数学教师个人努力,还需要学校提供必要的条件。一方面学校要优化教学管理,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开设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要通过教学条件的创建和校外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拓展实践活动课的资源。
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要考虑数学实践活动课课型的特点,立足于过程管理。一方面要检查教师的备课与实际教学是否一致;另一方面检查活动课后学生的作业、感言等过程性资料。评价时,既要评价学生从事实践活动的结果,更要评价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同时学校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的评比和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展示活动,提高教师进行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的积极性。
学校管理层要注意改善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的条件,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学校要进行小班化教学,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交流和展示;为每一个班级配备足够的教辅人员,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指导,使活动更有效。学校还要在活动场地和活动器材上给予保障,使每个学生都能实际操作,不致于在小组活动中产生“弱势群体”。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研究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中的问题,找出对策,会使数学教学更给力。
参考文献:
[1] 徐晓华.对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几点认识[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9,(5).
小学数学观课报告范文3
2010年开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与北京市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合作开展了石景山区绿色教育发展实验。绿色教育实验吸收、传承了已有的绿色教育理念,更致力于“绿色”的教育生态体系的构建。北师大教育学部绿色教育理论研究组提出:绿色教育理念包含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教学是教育的基本形式,绿色教育的理念如何付诸课堂教学实践?在绿色课堂教学改进的实验中师生有哪些变化?
二、绿色课堂的内涵
石景山区绿色教育发展课堂改进项目小学数学组通过理论分析、特级教师的示范课和专题讲座等,探讨了绿色课堂的内涵。
1.确定绿色课堂教学研究视角
根据绿色教育的理念,绿色课堂改进小学数学组选择了绿色课堂分析的主要视角。(1)人格在心理学中被定义为决定个体的个人风格并影响其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行为、情感和思想的特殊模式(黄希庭主编,《简明心理学词典》)。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即尊重人的个性,包括尊重学生个体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现有水平,尊重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困难。(2)研究生命观的学者认为,人的生命是独特的个体,人们需要理解人类及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学会尊重和敬畏人类生命,理解生命在展开和实现过程中的精彩。生命的价值以保存和珍惜生命为基础,同时它会通过生命本身的实践活动不断超越生命存在的现实。人们只有认识到生命是在不断超越自身的过程中体现其真正的价值,才能体验到生命存在的幸福感,也才能意识到社会对其生命存在的认同。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即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价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探索知识的热情,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勇于在课堂教学中发表自己不同的声音,为大家提供新思想和新方法。(3)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该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被广泛接受并引用,这里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具有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将可持续发展引申到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即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需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给他们表现的平台,给他们尝试的机会,努力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力,给学生在课堂发言的机会,同时要让学生学会与别人沟通,调整自己的观点,构建一个师生、生生间相互启迪智慧,和谐互助的教学环境,体验课堂学习中自我发展完善的过程。表1为绿色教育在绿色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分析。
2.特级教师的言传身教
绿色课堂改进小学数学组充分利用全国特级教师资源,向特级教师介绍了绿色教育理念。受邀的全国数学特级教师根据自己对绿色教育的理解和教育教学的研究,给石景山区的小学数学教师进行了精彩的公开课示范和绿色教育专题讲座,反响强烈。
小学数学组邀请全国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吴正宪老师做了“搭配问题”的公开课,并在课后与广大教师们交流绿色教育的教学理念。儿童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情感、个性和独立人格,我们要尊重、理解、善待、读懂、期待学生;儿童是发展中的人,他们有发展的潜力但还尚未成熟,所以我们要充分相信他们,开发他们的潜能,包容他们的错误,给儿童尤其是犯了错误的儿童重新跃起的机会。数学教育是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为孩子的一生持续发展奠基的教育。要教学生听得懂的数学,简单的数学,数形结合的数学,动手做的数学,“不太严格的数学”,与儿童经验对接的数学。吴正宪老师将理论和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相结合,选取多个精彩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她的数学教育观、儿童观。
小学数学组邀请全国特级教师华应龙为教师们做了一节“平均数”的公开课,并做了精彩的讲座,与广大教师们讨论交流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绿色教育理念。讲座中,华老师就“绿色课堂”的本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华老师以自己以前一堂“圆的认识”的课堂为例,带领大家一起思考“教育应该留给学生什么”,又运用人文经典来阐释绿色教育的理念:墨子的“圆,一中同长也”,孟子的“人皆可以为尧舜”。他认为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对学生的教育要有明确的目标,不能只以教授知识为目的,“苦学”是一种游戏,一个好学校既要有拼搏进取的文化,也要有“输得起”的文化。教育应该起到启迪智慧、点化生命的作用。华老师还提到了教师要在学生的心中“播种太阳”,教师脸上有多少微笑,学生心里就有多少阳光,给学生以支持以希望,给学生以阳光,这才是“绿色课堂”应该做的。
在分析绿色课堂教学理念的内涵的过程中,教师们逐渐认识到,课堂上要让学生感觉到被关注,他们的观点能够被区分识别;学生们的问题得到了回应;学生的感觉和生活经验被接受;新思路和新方法能够获得支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现状、学生的解题水平,按突出重点、把握关键、解决难点、扫除教学障碍为原则设计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绿色课堂教师是主导,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差异,而且还要帮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提高,这需要教师的提问引导智慧。教师启发的目标不是获得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提问指向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方法;师生、生生间交互启发,通过阐述自己的思考,质疑、学习他人的思维,在展现自我,倾听他人,调整、校正自我的思维碰撞中实现认知发展。
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实验学校的教师们开始绿色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在设计的指导思想上,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们备课时还在学生情况分析方面下工夫,教师们采用测试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访谈法判断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水平,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绿色课堂教学改进的行动研究
绿色课堂教学改进实验展开以来,课题组采用了行动研究范式。首先,运用课堂观察法和比较法,北师大教师和石景山区教研员深入课堂听教师试讲,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即寻找一个起点,理清问题的情境,确定初步的研究问题。其次,根据前面发现的问题,研究小组与任课教师共同分析问题的症结,制定改进方案,然后,任课教师就改进后的教学在全区绿色课堂改进实验校做公开课。有时是同一节课由不同教师授课,展现教师在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特色比较。最后进入评价阶段,实验校教师、北师大教师和区教研员共同讨论交流,对前述的行动策略进行评估,对行动改进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并提出有促进性、针对性的教学建议,授课教师个人也做教学反思,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的行动研究方向,进入新研究的开始。在研究过程中,有25位教师先后参与了行动研究,通过同课异教与同课异构两种方式展开教学。同课异教指一位教师,针对某一内容在一个班进行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后,研究小组的北师大教师、区教研员,对本次课进行评析、指导,指出教师备课、授课的亮点与不足,为下一步的改进提供建议和支持。之后,教师进一步进行教学反思,修订教学计划,然后在另一班级以公开研究课的方式对同一内容实施教学,以期在更大的范围内交流讨论反思,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同课异构指两位教师对相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同样教材、同等进度的“同名课”进行教学,比较两位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异同,比较教学重点、难点确立的异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环节设计的异同,比较教学效果的异同,从而实现相互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的目的。
1.精心打磨优质课
例如,合作研究者霍老师和杨老师同时教完五年级“多边形图形的面积”后,分别在两个班上复习课。课题组的教研人员听取了两位教师的试讲,帮助教师更加明确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准确地选择教学内容,然后由任课教师提出新的教学设计。霍老师通过分析教材后将这节课定位为多边形面积的练习课,重在训练学生熟练计算多边形的面积,并通过变式练习,提高灵活运用公式求面积的能力。霍老师设计了“基础训练――变式训练――拓展训练”这一有层次和梯度的练习。而另一位杨老师分析了学生的状况后认为学生学习了单个知识点,本节课需要通过回忆平形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清各种平面图形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建立有关面积的认知结构;并能灵活应用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问题。他首先让学生归纳学过的面积公式,图文结合整理面积的推导过程,归纳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其中包括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面积关系、三角形与三角形之间的面积关系。两位教师根据新的教学计划在全区实验学校做了公开展示课。
在评价阶段,小学数学绿色课堂改进组展开了“2+1”评价模式。所谓“2+1”模式,“2”指参加共同研究的每个实验学校教师代表对本节公开课指出两条值得推广和肯定的亮点,“1”指每个实验校教师代表还要提出本节课中需要提高和改进的关键点。实验校的教师们对霍老师和杨老师的两节课做了对比,认为同一知识内容的复习课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是合理的,杨老师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结构,通过对知识的梳理使学生对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霍老师是为了提高解题技能。教学重点虽然不一样,但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的要求是相同的,在教学设计方面两位教师都是可取的。另一方面两位教师也存在有待改进的问题。从学生的可接受能力的视角看,霍老师设计的练习题间虽然有层次、有关联,但有的练习题设计较难,超出了一般学生的思维水平。杨老师让学生归纳多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与求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能力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当学生面对杨老师的求面积应用题时,部分同学感到困难。
参与小学数学绿色课堂教学改进实验的教师们通过这样的自身实践、专家引领、改进教学、集体和个人反思的过程,真正地研究、改进了教学,不断地提升了课堂授课质量。
2.研究的成效
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和石景山教育委员会的指导,得到了小学校长们的支持、教师们的认同。研究成效表现在:
(1)教师们改进了教学。实验组与授课教师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备课上课反思改进上公开研究课评课,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逐步深入地理解了教学。课题组的绿色课堂改进行动,从刚开始广义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阶段,过渡到开发优质精品课的层面,上学期有4位教师为某省100名小学数学骨干教师上了4节研究课,有的课受到了参观教师们的高度肯定。
(2)搭建了研究成果交流的平台。由于小学数学绿色课堂改进组定期展示行动研究成果――公开研究课,实验学校的教师们能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得同行及研究者的指导和帮助,加强了校际间的交流,为教师的课堂改进开通了学习、观摩的渠道。
(3)教师从教育的行动者转变为教育的研究者。小学数学绿色课堂改进组已经聘请了三位特级教师为实验学校教师们做小学数学现场示范课,同时请他们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视角做专题研究报告;北师大教师、区教研员也做了专题讲座,为实验校教师提供理论和方法方面的帮助。教师们通过具有指向型操作因素的任务和自我指向型心理因素的分析,展开集体反思和个人反思,向研究型教师的方向迈进了一步。
(4)行动研究中显现的问题正成为改进教学的突破点。如:根据教师们对学生关注的广度和深度不足的问题,有5所小学的校长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建议,有的校长提出,上课学生的参与度应达到50%以上,有的校长认为要达到90%以上;每个学生课堂上的学习行为,都应得到教师的及时反馈;教学环节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教师应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挑战性与独创性问题等等,这些活生生的现实问题,成为改进教学的关键点。
四、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展望
小学数学观课报告范文4
中等师范学校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要适当充实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以适应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中师数学教学活动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和教育实践课组成,选修课是必修课的补充和延伸,我设计了《走进新课程》的选修课方案,并在中师三年级开设这门课。实践证明,通过选修课中开设《走进新课程》,是实现中师课堂教学主动适应新课改需要的一种有效策略。
一、设计《数学选修课》的理念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中师学校《数学》选修课的课程目标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中等师范学校数学选修课是提高中师教育质量的需要,不仅有利于突出师范性,培养学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所必须的基本技能,选修课的课程设置还可以使中师数学教学主动适应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能力。选修课是中师教育现代化,主动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师范教育的要求而采取的一个重要举措。
二、明确选修课适应新课改的课程目标
中等师范学校是培养小学教师的专业学校,中师选修课设置要与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要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通过选修课的开设,提高师范生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所急需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帮助他们把实施课程改革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落在实处。
具体目标是:
1、树立与时俱进的专业化发展思想,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提高自我认识、自主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
2、了解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前沿动态,正确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准确把握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3、了解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新课改进行教学的方法,初步形成一定的新课改理念。
4、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他们了解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所必须具备的新课改的教学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他们基本的数学思维和简单应用新课改的能力。
三、精心设计选修课的课程内容
选修课课程内容的设置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与学生实际相适应,体现为专业服务的功能,结合中师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坚持理论和实践结合,高观点和操作性融合,既有理论层面的引领与学习,又有操作层面的指导与示范,努力做到在实践中运用理论,在经验中升华理论。重点包括: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学科教学问题与对策、学科教学设计与教育技术应用、教育教学研究方法、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等。
主要内容可分为五个模块。
模块一: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与新课程改革的新理论、新观念。教学目的:提高学生对基础教育改革现状、问题与发展方向的认识与反思。包括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师德发展理论、教育教学与课程改革理论、教学设计与教材研究理论等,让每一位学生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自觉置于新课程,走近新课程。
模块二:小学数学教学技能的获得与拓展。教学目的:掌握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的方法与教学的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教材处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成功案例等。
模块三:教育管理与教学评价策略与方法。教学目的:提高师范生科学评价学生学习能力与水平。包括: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
模块四:学校科研方法、教研与课程资源的组织及管理。教学目的:提高师范生了解教育教学科研的方法,初步培研他们一定的科研能力,帮助其走上工作岗位后,初步具备一定的科学组织、有效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
模块五: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精选选修课课程
课程要突出师范特点,渗透专业思想教育,注重学生教学能力培养和教学基本功训练,紧密结合新课改和中师培养目标,选编学习内容,主要课程包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本课程重点让学生了解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具体目标和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明确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初步理解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和倡导的教学观,了解什么叫校本教研及校本教研的主要方法。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通过课程的开展,使学生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的特征及方法,弄清各学段、目标、课程内容的设计思路,初步了解全新的评价机制。
《新课程实践与反思》:通过一线教师对新课程实践与反思,使学生理解新课程发展的本质,指出课程发展成在教师,败在领导。使他们反思新课程的“新”在哪里;点上的经验如何在面上得到推广等一系列问题。认识到新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勇于探索,善于反思的曲折而漫长的改革过程。
《新课程实施中的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主阵地在课堂”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本课程主旨是探寻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本质,把握课堂的特征,探究、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方法》:新课程改革下,要求我们的教师具有不断适应新形式,克服新困难,解决新问题,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灵活应变能力。因此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普遍重视的战略性课题。
《小学数学教师怎样进行校本研修》:校本研修是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保障之一。本课程主旨在指导参训教师如何进行校本研修,掌握方式方法,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基本技能和提升内涵修养。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包括代数教学研究、代数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教学策略、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研讨、空间与图形板块的教学如何凸现空间观念的培养、复习课的设计及练习的设计、估算教学的策略、计算教学的探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策略、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相遇问题等:本课程通过讲座和现场观摩课,主要体现“体验探究、体现亲历、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四个方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让他们自己去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量一量,调动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
五、通过多种途径实施选修课的课程
教学中,要体现“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突出参与互动”的特点,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题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观摩考察与反思体验相结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专业理论引领:以报告式、互动讲座式形式为主,对学生有效地进行理论引领,开扩视野。
( 2)群体参与式培训:学生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框架下进行研究性学习、讨论、交流、分享、反思,在研讨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 3)课例观摩与诊断:组织到小学,现场观摩课,并以小组合作形式为框架尝试开展听评说课和议课活动。
( 4)小课题项目模拟研修:通过模拟小课题的研究,帮助学生了解课题研究的方法,促进其专业的持续发展。
小学数学观课报告范文5
一、现状分析
为使调查结果客观、真实,具有代表性,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有针对性地调查了区内不同层面的学校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二是对全区1600余名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理解情况组织了统一考试,将教师专业水平的外显现象进行了如下的归纳分析。
(一)值得肯定的成绩
1.教师的继续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是全区小学数学教师1600余人均以取得中师以上学历,其中取得专科及本科的共有1395人,占84.7%,达到了义务教育对小学数学教师的学历要求。二是近几年培养了市、区和校级骨干教师343人,占21%。三是小学数学教师都参加了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培训。
2.教师的教育观念有所更新,业务素质有较大提高。围绕新课程的学习贯彻实施,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深入的实践与探索。一是教学目标注意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从调查的课例中可以看到,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合作交流的意识有所增强;二是教学方式上教师正努力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开始注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三是优化了教学手段,从课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些教师的课件设计巧妙、形象生动,充分展示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丰富了课的内容,真正体现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越性。
(二)问题及成因
1.问题
尽管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从整体看,我区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要求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一:专业素养不强。我区小学数学教师虽然都达到了学历要求,但绝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都是非数学专业的专、本科学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一定的文化底蕴和数学素养。从教师专业水平考试的试卷反映出:一是一些教师对小学数学教材上的一些基础知识都未完全掌握。如,涉及“三角形的分类”、“梯形的面积计算”、“运算定律”等一些基础题都不会解答,不及格的占17.3%。二是部分教师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如“一个正方体它的高增加5厘米变为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240平方厘米。若把这个正方体削成最大的圆锥体,削去部分的体积大约是多少立方厘米?”该题错误率达到86.3%;三是部分教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专业水平考试其中“解决问题”共5个题,抽样分析的200份试卷,失分率占64.7%。教师数学素养方面反映出的问题,从调查的课例中也可以看出,好课和较好的课不到20%,就是一些展示课,尽管课堂上都比较重视学生的参与,也注意课堂气氛的营造以显示学生思维的活跃。但是听完之后,总感觉缺少一种让人回味的东西,缺少一种厚重感,究其问题原因,主要是教师本身的功底不够扎实和缺少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
问题二:教师对课标和教材的理解不深透。数学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缺少深入的学习研究,把握不准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及特点,不能很好理解教材,处理教材。一是教学目标定位不准,不能准确反映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的预期效果,对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目标不能很好整合,忽视育人功能;二是片面理解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不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无论什么数学问题都一味地让学生去探究发现;三是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时什么问题都要创设生活情景,都让学生以生活经验为起点学习数学,片面认为只有生活中的数学或者经过“生活化”的数学才是有价值的数学,把联系生活与数学本质对立起来,数学课没有数学味。
问题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强。一是课堂教学内容密度不够,很多人把一节课的内容上了二节课,再有课堂练习题量也不够,本该在课堂上完成的一些练习题,很多安排在课外去完成;二是一些教师教学中缺乏充分、有效启动学生思维活动的方法和措施。课堂上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合作交流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一些教师教学中遇到疑难问题,只是通过和个别优生的交流来解决,忽视了多数学生的思考;一些教师缺乏教学机智,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能灵活处理,不能很好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而是一味按照教学的预设进行教学;三是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教师平常教学时,基本上都只是粉笔、黑板、课本,较少使用教具、学具,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多数时间是在研究课、展示课露一下脸。
2.成因
(一)小学教师工资待遇普遍较低,很多年轻教师对教师职业感到不满意。从问卷调查反映出,有24.59%的教师对教师职业感到不太满意,有13.11%的教师是感到很不满意。因此一些教师在工作和学习中缺乏热情,不思进取。
(二)管理部门缺乏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一是主管部门缺少专门用于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习的经费,学校经费又困难,无力支付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经费开支,尤其是农村小学的教师基本上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从调查问卷反映出,有26.23%的小学数学教师近五年没有参加过任何外出培训学习;学校订阅的供教师专业学习的教育杂志也很少,一般都只有一至二种;二是学校缺少对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习的规划和相关的激励、评价制度。
(三)教师培训工作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一是教育学院及教师进修学校重学历培训,而对“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的校本培训内容重视不够,或者重视理论培训,忽视实践研究;二是校本教研的方式、制度还没有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一些学校还完全停留在集体备课、上课、评课,缺少围绕课改开展的专题研究及教师培训,再有教研活动同伴互助、集体研究不够,学校未能很好搭建起教师之间、教师与校长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的平台。
(四)当前学校对教师工作评价主要是看学生的考试成绩。一些教师感到教学工作压力大,再有农村教师很多家住在城区,每天两头跑,无暇顾及学习。从调查问卷反映出,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没有明确具体的目标和规划占72.3%;教师平均每天用于学习专业书籍的时间:不到半小时的占26.2%,半小时—1小时的占32.79%,1小时以上占11.8%,几乎没有时间的占29.5%。
(五)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地区和学校在评先选优、评职晋级中,不严格执行政策,按照德、能、勤、绩去考核评价教师,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策略和措施
1.贯彻落实《教师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切实解决当前教师工资待遇普遍较低的实际问题,真正让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让教师热爱教育工作,积极投身教育事业,用更大的热情去投入工作和学习。
2.教育管理部门要抓紧抓好教师的培养与管理。各级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对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要给予更多的政策和经费支持。一是可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在职教师培训,让教师的知识能得到不断更新,不断充实;二是建立和完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评价制度,鼓励教师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专业水平;三是进一步培养和打造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发挥他们在学科领域的专业引领作用;四是要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与管理工作,促使他们尽快成长与发展。
3.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我们认为,教师的专业态度应居重量级的地位,因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可以通过培训、研讨来不断提高,这是一个在外在压力下可以完成的培训,而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对专业的热爱,没有对成为成熟教育工作者的向往和追求,那他的专业成长将永远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进步和成长肯定是缓慢的。一名教师只有拥有了这种向往,这种热情,她才会去爱。有了这种对教育、对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她定会主动地工作,并从各方面努力完善自己,完善自己教师素质的后两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提升教师的职业境界、控制教师的工作压力、建立学校与教师间的信任关系是引导教师发展适度积极的专业态度的基本策略。
小学数学观课报告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景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景创设的意义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体现了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一方面,即教学方式的改革。数学课程资源(教科书)的改革是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是在课程资源(教科书)改革基础上的教学活动的改革,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的这种方式深化了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共同的探究、操作等活动进行学习让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数学思想。
其次,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合作能力。基础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作为一门有严密逻辑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方面起着重头戏的作用。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总目标之一。数学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而问题情境大多是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所以在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更愿意、更有优势大胆地创新,在小组合作讨论中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最后,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为教师教学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发展。创设问题情境已成为一线教师所公认的教学方式之一。通过本文的研究为一线教师和笔者在以后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提供依据。文中的一些建议也可作为教师的反思,有利于及时发现创设问题情境中的一些问题并加以改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存在的问题
(一)关于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解存在偏差
一是创设问题情境的依据不全面。笔者对本校的10位小学数学教师进行了访谈。您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会考虑哪些依据?这个问题的回答能反映出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的依据。6/10的教师认为学生是最重要的依据,包括学生的智力因素、兴趣、身心特点、已有知识和接受水平以及生活实际等。1/10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心理活动是主要依据,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学生学习新知识时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创设问题情境。1/10的教师认为地域差别是很重要的因素,“教材中的有些问题情境学生根本没见过,要因材施教”。2/10的教师提到了教学内容,强调在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考虑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但作为数学教学指导性的课程标准竟然没有一个老师提到。没有一个教师把数学课程标准作为创设问题情境的依据之一,不存在于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考虑的依据之中。
二是创设问题情境等同于激情导入。每位数学教师对创设问题情境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您是怎么理解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可反映出每位教师在教学中对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解,在理解的前提下他才会从他所认识的角度去运用它。8/10的教师都是从问题情境的作用上来回答的,共同点都认为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创设了好的问题情境。2/10的认为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激情导入。可见有一部分教师对创设问题情境的把握不太全面。只是把创设问题情境定为导入新课的一小环节,而没有把它理解为贯穿于课堂始终的过程。
(二)选取的情境素材和创设途径不恰当
首先,选取的情境素材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您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一般是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还是根据教学内容自己创设?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可看出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选取素材的来源。通过回答发现有几年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在用人教版教材的时候会较多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综合考虑是否用教材中的情境题材来创设问题情境。而有很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和新教师在面对人教版教材时困难比较多一点。教龄很长的老教师在新课改以前很少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观念比较旧,即使现在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也是大多直接用教材中的情境图。
其次,选取的创设途径不恰当。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多种多样,如动手操作活动、小组合作讨论、多媒体辅助创设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多媒体课件作为信息技术运用在数学教学中的一种形式,以其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也使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用课件直观演示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直观、生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理解知识。但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数学教学中有些时候过分夸大了多媒体的作用,什么课都要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活动从始至终都没离开过多媒体,而忽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
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数学教学作为新课改后提倡的数学教学方式之一,被实践证明是有效促进数学教学发展的。但一个教学方式的运用是否有效需要有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来判断。教师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学习效果无疑是评价情境是否有效的标准之一,但学习效果毕竟存在着隐性的因素。所以评价是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创设问题情境这一方式顺利进行下去的保障。您在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面临什么问题?此问题的回答直接反映出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大部分教师认为创设问题情境中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创设的问题情境得不到评价,只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不能从根本上知道其是否有效。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有点“闭门造车”,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和评价,只能是表面上的成功与否,不能从理论和实践双方面定位其有效性。正如有位农村教师说:“我们处在农村,消息相对很闭塞,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没有教研组的讨论,也没有专业人士的评价,所以无从评价其有效性,只能从自身认为的评价标准去评价,所以感觉教学没有发展”。但就目前的教学状况来看是创设问题情境多,评价少。既没有规定完整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步骤也没有一套评价问题情境有效性的标准。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对策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高质量教学的需要,一个好的的问题情境能把学生带入数学知识的海洋,在不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学习内容,发展多方面能力。本文结合听课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析创设问题情境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点对策。
(一)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情境意识
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情境意识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师通过阅读小学数学教育方面的书籍和网络查询相关资料,全面深刻地了解创设问题情境的概念、本质以及方法等,不断提高教师的情境意识。二是数学教研组讨论。每位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可能不相同,但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就是上好每一节数学课。限于教育理论水平等多种因素,他们对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的意识不太高。组织教师讨论、研究数学课程标准,全面理解数学的基本理念,使问题情境教学深入每位数学教师的课堂,使小学数学教师们树立“每一节课都要尽心尽力地有效完成”的理念,无论是公开课,还是日常课都要认真对待,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是否创设问题情境或是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三是参加培训等学习活动。通过参加培训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情境意识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但限于很多因素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较少。学校和社会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认识到小学教育在人一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育的质量,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情境意识迫在眉睫。尽量多地创设条件,让小学数学教师能面对面或是通过远程教育等方式聆听专家学者的讲座,深入理解创设问题情境的内涵和核心目的。
(二)充分利用相关资源
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教师应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为创设问题情境服务。教学资源的选择直接影响创设问题情境的成败,一个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资源是创设情境所必需的。各版本的教材中越来越重视情境的呈现,而教材中的情境只是一个参考的资源,教师应该按照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综合考虑根据需要合理选取素材。笔者听过一节课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师从“相信你们和老师能上好这节课的同学请举起你的小手”入手引出了右,右的相反位置是左。然后让学生多次用身边的数学书、文具盒动手摆放,进一步认识左右。其次增加了东西的数量,把位置和顺序联系起来,让学生动手操作,随后老师说要求学生摆,加深了学生对左右的理解。
最后同桌一组摆说。在整堂课中都贯穿着左右,教师利用了学生身边最熟悉的资源,一步步地创设情境,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数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最终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选择合适的途径
创设问题情境并不是随意的,也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所以在选择创设情境的途径时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例如小学数学中的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在创设情境时要考虑其教学目标和学生探究等能力发展的需要,更适宜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创设问题情境。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要求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直接参与,获得直接经验,进而理解所学知识。同时也加强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小学生的思维特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动手操作的过程是手脑并用的过程,它是促进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动手操作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提高教学效率。尤其是在“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活动经验。
(四)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首先,数学专家可通过研究调查制定一系列评价问题情境有效性的标准,确定创设问题情境的完整步骤。教师通过参考标准和步骤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评价问题情境的有效性,不断在实际教学中反思、反馈、改进。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策略,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所以这个参考标准的制定也是异常困难的。
其次,创建一线教师和专家的交流平台。一线教师和专家的沟通交流不够是创设问题情境的影响因素之一,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把实践和理论联系起来才能创设出更多有效的问题情境。如有位受访教师说:“评价是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专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才有可能真正得以落实”。教师和专家的交流平台可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面对面地交流,接触,学校尽量争取更多的机会让小学教师聆听专家的讲座、培训等活动,在学习的基础上交流自己在创设问题情境时的所做所想,听取专家的建议,不断改进。也可以是专家“回归”学校,去周边的小学定期地观摩小学教师的教学,从理论的高度去评价教学,发现其在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通过交流提出建议,帮助一线教师不断发展,发现创设问题情境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得以不断改进。另一种是构建一个教师与专家交流的网络平台。教师可通过网络听专家的报告和讲座,可以用留言等方式和专家交流有关在数学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的各种想法和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等。高等学校的学科专家和小学教师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共同促进实践和理论的发展,不仅是创设问题情境的需要,也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郭成,陈红.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199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