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施工识图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结构施工识图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结构施工识图总结

结构施工识图总结范文1

关键词:筑混凝土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技术;模板工程

在当今的建筑行业发展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住房的质量,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施工单位就一定要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重视施工质量,同时还要对施工的材料和工艺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建筑工程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结合某个工程的整体施工过程对混凝土主体结构的综合施工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1 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的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施工而成。在该建筑工程的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采用的是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的选购、配合比、外加剂都是按照国家及施工单位的标准制度完成。在混凝土工程竣工之后,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外界的气候条件,季节来对其进行养护,将结构的偏差控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并且在施工现场还需要设置临时防电、防雷、防风等各项措施。在对混凝土工程设置防雷设施的过程中,技术人员还需要对基础部分、梁、柱部分进行综合考虑,然后与电气专业的施工人员进行协商并施工,满足工程的施工要求.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根据施工规定标准来设置一个固定的沉降观测站,了解建筑工程的沉降情况。在建筑工程施工或投入使用之后,施工人员应该将建筑物沉降的观测工作委托给勘测公司,并与其相互配合实现工作,保证建筑工程的正常使用。

2 模板工程的施工

2.1 模板支设的质量要求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构件的安装位置和结构的尺寸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能够使得构件在安装之后能够顺利的进行模板的搭设环节,在进行模板搭设之前,施工人员一定要对模板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模板的各项指标都能够达到设计的标准和要求,保证其在施工中能够承受来自各个环节产生的负荷,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一定要对构件的各项性能进行严格的检查,同时还要看一看构件的质量和稳定性,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还要对安装中所产生的误差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一定要将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如果偏差不在合理的范围内,施工人员首先要对其进行调整,待误差处在合理范围之内才能进行下一个程序的施工。

2.2 模板支设的质量控制

在支设模板之前,首先应该对模板进行设计,同时还应该绘制出焊接模板的草图,在支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每一个模板都能够承担一定数量的重荷,同时还要在施工的过程中不断的对模板的安装和拆卸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在进行墙、柱模板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在其上加设一块垫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混凝土对模板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同时,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也一定要在模板的表面刷上一层防腐剂,这样能够为模板的拆卸提供一定的便利。

在模板安装施工中,施工人员还要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首先,事前钢筋绑扎工作就已经全部完成,所以在吊装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对工程带来一些损伤,所以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专门的人员扶住模板,在吊装就位时一定要控制好力度,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防止钢筋给模板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其次是在钢筋和钢管焊接的过程中焊接人员应该在焊接的位置上垫上一层铁皮,这样就可以很好的避免焊接的过程中对模板造成一定的损害。再次在施工之前一定要根据设计的相关要求做好电管和水管的设置工作,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施工的质量,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保证施工的周期。最后一点是在混凝土浇筑或者是振捣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相关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影响到模板,同时在振捣和浇筑施工中,还应该对施工的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持模板自身的形态。

2.3 模板的拆除

通常情况下模板的拆除流程和安装流程正好是相反的,同时在模板拆除的过程中相关的施工人员一定要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模板拆除之前的准备工作,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也一定要对边缘位置进行一定的保护,同时还要将拆卸下来的模板进行及时的清理,在清理的过程中也不能使用硬度过大的工具,必须要使用专门的模板清洁剂。

3 钢筋工程的施工技术

当选购的钢筋进入施工现场之后,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对钢筋的性能全面检查,要求钢筋的质量、规格等满足工程的设计要求.在本工程中,技术人员可以直接在施工现场对钢筋进行制作,将其偏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安装。要求钢筋的种类、规格、数量等都达到设计的要求。在锚固钢筋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将其锚固长度控制在300mm以上,并采用机械设备来对钢筋进行锚固。包括附加锚固端头在内的锚固长度可取锚固长度的0.7倍。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要符合要求,保护层的厚度不小于钢筋的直径;板、墙、侧壁的分布筋保护层为10,柱中箍筋和构造筋的保护层为15。

钢筋制作绑扎注意事项。预见性地提出和处理钢筋有关设计的矛盾问题或施工难处,需核定的要及时与设计院、建设单位联系核定,做到准确翻样。所有钢筋下料单及翻样处理均由现场综合技术组、质安组负责校审批准;钢筋制成的半成品进行挂牌验收,专人负责清料,质安组负责抽查;梁、柱节头的钢筋都需要达到紧密的效果,核心箍不允许遗涌,绑扎确实困难的部位,将箍筋制成两个型,待绑扎就位后,按搭接10d焊接成封闭箍: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按设计图纸要求执行;柱的竖筋在楼面的位置。加焊一层相同规格的定位箍和定位筋,以预防钢筋偏移:楼层负筋等安装配置完毕,再进行绑扎,楼板负筋绑扎应加10m筋马凳,间距纵横1.0m负筋绑扎好后,严禁在上面踩踏,以保证负筋位的正确:板钢筋除靠近两行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间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双向受力的钢筋须全部扎牢;当次梁支承在主梁上或次梁相互交叉时,凡未特殊注明者,一律在梁侧将箍筋各加密四道,直径同主梁箍筋。

结束语

在混凝土施工中,一定要重视对施工质量的控制,这就需要在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同时还要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质量检验工作,在一个环节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之后才能进行接下来的施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结构施工识图总结范文2

【关键词】工民建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钢筋棍凝土构造物裂缝往往造成许多困扰, 轻则影响结构物外观,重则危及构造物安全。对混凝土裂缝的分析,不仅要明确裂缝的危害,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更要求我们从设计上和施工过程中总结以经验预防裂缝的发生。

一、工民建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表现形式

1、荷载裂缝

该种裂缝又被称之为建筑物结构应力裂缝,是结构受到外在荷载作用而形成的,其裂缝形态表现为较为明显的规律性,多数情况下,能够计算和分析出较为准确的结论。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形态:

(1)简支梁受力裂缝。有些是跨中为正截面受弯裂缝,与梁轴相互垂直,呈现出上小下大的形状;有些是端部为斜截面的受剪裂缝,从支座出发指向梁顶位置的集中荷载。

(2)钢混凝土柱的轴心在受压荷载下出现的裂缝形态表现为沿着柱轴呈纵向上不均匀分布,中间部位稍微密点。

(3)牛腿受力裂缝,这种裂缝有两种:一种是受剪裂缝从集中荷载作用点出发,延伸方向指向牛腿外斜面与下柱面的交汇点;另一种是受弯裂缝从牛腿支承面与上柱面交汇点出发,延伸的方向斜向柱内。

(4)大偏心受压柱裂缝,该种裂缝主要集中位于最大弯矩所在处,受拉面裂缝都是呈现出水平走向不均匀分布,内小外大,与柱轴相互垂直。

(5)转角阳台裂缝,该裂缝的形态大多位于板面,从墙板的交界处出发,向外延伸时是以角点为中心呈现为米字形。

(6)屋面板张拉裂缝,该裂缝大多数是分布于板面,与长轴相互垂直,从板面开始向下延伸;也些裂缝在形态上纵肋预应力筋端部还有着局压裂缝的存在。

(7)现浇楼盖裂缝,这种裂缝在不同的部位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位于板面的裂缝呈现出环状,主要是沿着框架梁边分布;位于板底的裂缝呈现出十字或米字,主要集中分布于跨中。

2、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最常见的一种裂缝,一般物质都有着热胀冷缩的性质,混凝土结构中的构件因热胀冷缩而发生结构温度变形,如果此时又有各种约束的作用,便会形成温度应力,结构在温度应力作用下,超过了抗裂强度范围,裂缝自然就不可避免了。

3、干缩裂缝

混凝土结硬过程中由于混凝土中存在多余水分,水分蒸发促进水泥的水化作用,进而促使水泥骨架不断地紧密,直接造成体积的减少,这一现象被称之为干缩,也叫收缩。在具体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早期养护未能做到及时到位,致使混凝土的表面过快的干燥,产生了干缩裂缝。

二、工民建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措施

1、设计过程中的裂缝控制

(1)在满足建筑平面造型的基础上,尽量简单设计。 如果平面造型较为复杂,就会带来结构扭曲的附加外力,增加裂缝可能性;

(2) 严格控制设计比例,如果长和高的比例过小,那么建筑刚性较大,抗沉降能力随之增强;

(3) 对于建筑物承重部分的受力情况,应在设计时做适当调整,将荷载力均匀布置,尽量减少受力过于集中。 如果地基受到不均匀重力,就很可能出现地基变形,产生裂缝。 因此,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阶段,应该对地基设计的埋深有所估计,提高设计的针对性,不同地基强度,选择的垫层厚度也有所不同,尽量选择可降低不均匀沉降的方式,提高基础强度。

2、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1)前期预控

(a) 做好图纸会审工作。 在图纸会审过程中,重点注意设计中容易忽略且易造成裂缝的地方:一是构造设计不明确 、没有考虑结构收缩变形和后浇带、 伸缩缝设置不明或不合理、 后浇带无加强设计措施等。 二是设计中结构断面突变处或易导致应力集中处,而设计未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三是设计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易出现楼板和墙板等薄壁构件 。四是大体积混凝土的配筋量小于最少配筋率,缺乏相应措施。

(b)科学合理地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时应充分体现钢筋混凝土施工工艺及控制措施,结合结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钢筋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2)过程控制

(a)首先是混凝土材料的控制 。混凝土材料的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是首选,避免采用安定性不过关的水泥;选择粗骨料的标准是空隙小、 质地坚硬而且料粒合理、 无有害杂质;粗糙石要选择含黏土和砂粘岩片状不大于1% 的,最好是小于1% 的;细骨料则应该选择中砂,标准是粒径较粗、 空隙较小 、含泥量很小的比较干净的砂;还可以加入外掺料,比如膨胀剂减水剂 、粉煤灰等可以改良混凝土工作度、 降低其用水量、 降低开裂几率 、配比材料要合理。 材料的配合比应采取低水灰比的方式,降低用水量,让混凝土降低收缩开裂;在混凝土浇注的过程中,绝对不允许随意加水;对原材料的配料,一定要准确,搅拌务必要均匀 。钢筋在制作和加工时,要严格审核钢筋的品种、 质量规格、 数量等因素。 模板的质量决定了混凝土结构的外观质量。 模板构造一定要合理,务必预防模板变形、 松动等情况,要在混凝土水化热峰值过后,进行拆模,以降低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裂缝出现几率。

(b)加强施工控制和现场养护

砼的浇筑 ,浇筑进料砼拌合物不允许有离析现象, 振捣适度均匀, 严禁踩踏钢筋和任意扯拉钢筋 ,防止钢筋移位,确保钢筋位置的正确; 在气温高、 湿度低、 风速大的环境下要及时洒水养护 ,早期养护至关重要, 要延长养护时间。

(c)加强施工控制和现场养护

砼的浇筑 。浇筑进料砼拌合物不允许有离析现象,振捣适度均匀;严禁踩踏钢筋和任意扯拉钢筋,防止钢筋移位,确保钢筋位置的正确;在气温高、 湿度低 、风速大的环境下要及时洒水养护,早期养护至关重要,要延长养护时间。加强浇捣后的养护。 混凝土养护是整个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个环节,忽视对混凝土的养护,既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又易使其在硬化过程中失水得不到及时补偿而产生裂缝,尤其在高温下施工,更应经常浇水养护,这样既可减少温度产生的裂缝,也可降低由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的约束应力,有效控制裂缝同时,对水泥砂浆地面也要严格按施工顺序操作,并加强养护,经常使地面处于湿润状态,也能有效抑制地面裂缝的产生严格控制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厚度 。现浇板负筋一般放置在支座梁钢筋上面,与梁筋应绑扎在一起. 另外,采用铁架子或混凝土垫块等措施来固定负筋的位置,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板面钢筋不再下沉,从而可有效控制保护层,避免支座处因负筋下沉,保护层厚度变化从而产生裂缝,板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大于1.5 cm。

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中处容易出现裂缝。 当预埋线管直径较大,开间宽度较大,且线管的敷设走向重合时,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 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中处须加强 。

(d) 后浇带的养护

如果不能妥善处理施工缝及后浇带问题,也会产生混凝土裂缝一方面,控制施工缝,应该做好清理工作,润水后铺设比例相同的砂浆;应该注意两次混凝土的交接位置严格控制,避免出现夹渣;另一方面,后浇带的养护,应严格参照设计图纸要求,设置附加筋。 在后浇带的施工过程中不能提前拆除两边的支撑,否则梁板悬臂,可能产生变形。 在对后浇带进行施工时,做好接缝处的处理工作,在混凝土中掺入适当比例的膨胀剂,提高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结构施工识图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职教育;结构模型;结构识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建筑结构识图能力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是一项基本技能,在施工现场,读懂结构施工图纸是做施工员,监理员,资料员,安全员等岗位的必备基础。然而,高职院校中,对于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尤其是查阅平法图集相应构造图掌握构件节点钢筋构造要求和排布次序对学生来讲依然是难点,也是识读结构施工图的重点。由此可见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结构识图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将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一、现状分析

如何解决学生识读结构施工图的困难的问题,通过分析学生学习结构施工图的现状和课程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以下:

1.理论教学的局限性

课堂理论教学,仅通过实际工程图片和绑扎钢筋视频等辅助手段,展示的内容依然不蛲暾。虽然有钢筋模型教具,但只是单一构件,不能够涵盖各种节点的构造,覆盖面过小。实训中心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理论教学的单一,提高学生识图能力,但是班级学生较多,难以组织。

2.学生学习效果较差

学生对于平法图集制图规则掌握不好,记忆不牢,不会根据图纸查阅图集中相应的构造详图;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很难根据平面配筋想象出空间中节点钢筋构造与排布。在图纸抄绘作业中只是机械的抄图,并没有理解构造要求。

3.学生的兴趣引导

对于动手的作业,更能激发学生尝试的热情,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对《结构基础与识图》课程的兴趣,进而鼓励学生深入学习,提高学校效率。

二、结构模型制作实训

结构模型制作实训的引入,目的是学生通过完成模型制作的任务,能够熟练的识读结构施工图,能熟练的查阅平法图集,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的方式独立完成构件的钢筋算量、放样图绘制和钢筋模型绑扎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结构施工图的识图能力,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结构模型制作作为《结构基础与识图》学期末的集中实训,实训时长为一周。

1.实训任务

背景:某实验楼建筑,抗震等级为二级,框架结构,独立基础,三层。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本项目要求学生在一周内完成实验楼的构件放样图绘制及基本构件的模型(梁板柱基础、楼梯)制作,并进行成果汇报。

2.实训过程

(1)复习和引导学生回忆结构施工图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梁、板、柱、墙、基础等构件平面表达形式、配筋信息等。分组布置任务和制定进度计划。让学生对本周将要完成的任务有大概的了解,并且在头脑中构建出钢筋骨架

(2)分组绘制各构件的构造详图,根据各构件的平面配筋图绘制梁、板、柱、基础、楼梯等构件的配筋放样图,此过程需要查阅平法图集以及其他相关规范,是学生制作模型的前提,也是反复熟悉图集的过程。在此过程当中,学生一方面巩固了结构施工图制图规则方面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要考虑各构件节点构造要求,例如梁板柱节点钢筋排布和各构件在节点位置锚固长度的要求。通过这个重要的环节,加强学生对基础平面布置图,柱配筋图,梁配筋图,板配筋图和楼梯配筋图的识读方法和相关的构造要求的学习。

(3)根据绘制的构件配筋放样图准备材料制作结构配筋模型。根据绘制的放样图以及材料的总量,每组按照规定的模型比例,计算钢筋的下料长度,此环节建立在构造要求掌握良好的基础上。

(4)总结汇报。每组对实训周的成果和过程进行汇总展示,并定期汇报实训过程收获。

3.实训成果

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上交一张A2幅面图纸的构件的配筋放样图、每组提交结构构件模型一个。

4.考核

每组提交成果并进行汇报,以答辩的形式考察每个学生在结构模型制作实训中学习的程度。教师进行点评和打分。

故模型制作是学生们边做边思考的实践过程,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空间思维创造能力。

三、建筑结构模型制作实训效果评价

建筑结构模型制作实训过程中发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了学生结构识图能力的提高

1.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结构模型制作弥补了图纸、照片、视频这些方式的不足,让学生接触到了实际的配筋和钢筋绑扎的过程,见证了由图纸到实物的过程,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遇见的问题,也能够主动询问老师或者上网查阅资料。

2.增强学生空间理解力

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需要建立图纸与实物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更深刻的将G平法图集的构造知识融会贯通。在模型制作过程中,空间实物能够更加清晰全方位的表达节点构造也使得在模型完成以后,对结构施工图纸有了空间上的深入理解。

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培养了学生遇到问题查找规范、图集,解决问题的习惯。

4.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实践证明,团队意识和个人自豪感在总结汇报当中尤为凸显。

四、小结

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手段,通过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结构施工图的识读能力

高职院校就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建筑结构识图课程与建筑材料课程、施工课程等先关专业课程的联系,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也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快速提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基础知识、实际工程图知识、职业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全新的思维和最大的效率焕发老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热情。

参考文献:

[1]郑晓丽.关于提高学生建筑工程识图能力的建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4).

[2]郑庆波.谈如何提高学生建筑工程识图能力[J].科汇,2011(06):61-62.

结构施工识图总结范文4

1)教学内容应该与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应,摒弃复杂的公式推导,结构构造教学与设计计算并重。高职学生的职业面向相对比较确定,比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主要面向施工员、质量员等职业岗位,因此要求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与就业岗位紧密贴合,结构构造教学与结构设计计算并重。

2)加强结构构造教学。在现行的教育模式下,建筑结构的课程教学侧重于单一结构构件的设计计算,对建筑结构的构造只是在课程教学中作了适当的补充,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结构构造与结构设计计算是同等重要的两个方面,没有构造措施,结构在复杂应力条件下的安全性就无法得到保证。因此,在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构造措施的讲解,特别是现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应重点突出,加深学生的理解。

3)重点培养学生的结构识图能力。识图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一项最重要的技能,而由于课程衔接的关系,结构识图能力的培养又不可能在建筑识图与构造等课程中完成,特别是平法施工图的识读,需要以建筑结构课程内容作为支撑。因此,在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平法图集,加强学生结构识图能力的培养,否则,这一核心能力将出现“盲区”。

4)应在《建筑结构》课程教学中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由于建筑结构课程自身的特点,实践性教学环节对本门课程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根据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在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增加教学实践环节。以我校为例,建筑结构(一)课程共110课时,其中40课时就是实践性教学环节,重点进行框架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一些现成的教学条件实践教学,并结合多元化教学方法制定出具体的实践教学方案,在授课时综合运用,这样就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实现了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的感性理解,同时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

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建筑结构》课程内容复杂、知识点多,学习相对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只有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正确把握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建筑结构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根据课程的不同内容,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化教学、互动教学、启发式教学等。

2.1项目化教学

单项训练项目融入理论教学当中,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每个单项训练项目作为一个单元来进行教案的编写,每一个单元的实施采取实际案例,采用能力训练任务引入、操练、深化、训练巩固、总结归纳、课业布置与要求等为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法。比如,在进行受弯构件构造教学时,先采取工程实例项目引入,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学习与训练,学生通过训练,加深了对实际工作的认识,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2.2互动教学

结构施工识图总结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工程造价专业 建筑力学与结构 课程现状 教学改革

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Reform of Engineering Cost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the Construction Mechanics and structure

Han Shu-fang

(Institute of Civil Engineering,Inner-Mongolia Technical College of Construction,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70)

Summary: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of project cost professional wide,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occupation skill requirements, need a batch of not only have a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but also has the analysis ques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abilit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ject cost professional courses must adapt with it, on the basis of this, Some views are put forward of the " structure and structure "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reform of teaching .

Key Wor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Engineering Cost Specialty;Mechanics and structure;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urse;Teaching reform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在校大学生日益增多,同时随着国家对房地产政策的调控,使工程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但工程造价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比较广,可选择余地也比较大,可应聘到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房地产开发公司、工程咨询公司、物业公司等有关部门从事工程概预算、竣工结算等工作。

对造价专业而言,工程量清单报价已转向市场经济下的动态指导性管理。工程造价确定已不再是传统的定额取费模式,而是在国家规定标准的基础上,由施工企业自己编制施工定额,自主报价,这样就增加了工程造价文件编制的难度。这就需要一批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这才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为了适应职业岗位技能的需求,要求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以达到其培养人才的目标,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要。

目前,对于高职高专建筑工程造价专业的《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是否需要开设及教学内容设置的问题众说纷纭,有的观点认为造价专业既不做设计,也不搞施工,只需会识图计算工程量即可,因而对《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的要求不高,教学内容应力求简单;有的观点甚至认为不需要开设这门课程,只需要开设一门识图课即可,只要学生看懂了,会算量即可。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紧跟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改革与设计改革的进程,培养优秀的造价从业人员,而一个优秀的工程造价人员不但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能解决工程中的一些突发问题,例如设计院的图纸出现了问题工程造价人员可以通过我们的力学与结构知识去发现它,这样才能适应建设市场发展的需要。

二、《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的教学现状

《建筑力学与结构》是工程造价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它主要介绍建筑力学和结构的基本知识,以及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方法,使学生了解必要的力学基础知识,掌握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以及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方法,使学生能够对基本的建筑结构构件进行计算,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建筑工程实践中有关结构的问题;在培养学生力学与结构理论知识的同时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好多学生不喜欢学习“力学与结构”,据统计,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力学与结构都比较头疼。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力学太抽象、太枯燥。好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道自己所学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将来可以拿来干什么。二、生源素质比较低。近几年大规模的扩招,致使一些院校为了自身的发展而不得不降低招生要求,尤其是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的高考录取分数在200-300分之间,因此其基础知识比较差,对于高中时期所学的像“正弦”、“矢量”等数学、物理概念都一知半解,以至于来到大学以后学习起来非常的吃力,因此对所学的知识没有足够的兴趣,甚至有些学生还没有开始学就已经打退堂鼓了。 三、课程学时少,实践教学缺失。课程安排为80学时,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课,实践课程少。四、学生基础差异大。建筑工程造价专业是文、理兼收专业,生源中有一定比例的文科学生。文科学生的理科基础差,学习本课程有相当的难度,加上本课程连续性强,学生在学习时,如果前面的内容没弄懂,后面的内容就难以继续学习,以至于好多文科生放弃了这门课程的学习,甚至影响到对本专业的热爱。五、学生对本专业没兴趣。有些同学是高考时由于专业调节而选择了造价专业,抱着“以后也不做造价”的思想在上课,认为力学与结构对以后工作没有作用。带着这些想法去上课,最终导致恶性循环,开始不想学,后来想学了却又听不懂了。

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对目前工程造价专业的《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可以在课程的内容与教学方式上做一些调整与改革,培养应用型、操作型、复合型的高职人才。

三、《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的改革

1.教学内容上的改革

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目是能够识读懂结构施工图,熟悉相应结构的构造要求,为今后的工程造价计量工作奠定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紧密围绕这一教学目的,将课本中的内容进行精选,做到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教学。

1.1力学与结构相辅相成,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应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孤立教学。力学是为结构服务的,而且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重在应用,强调技能,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目标进行培养,所以力学里很多计算的内容并不需要掌握,只需要讲授结构所要涉及的知识点,够用即可。例如,结构中主要学习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其主要受力为弯矩和剪力,这就要求在力学的讲授过程中重点讲授弯矩和剪力这两个内力。在力学教学活动中可以提一些以后学习的结构内容,在结构教学活动中回顾力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理解、掌握《建筑力学与结构》这门课程,可以将其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为以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2建筑结构课程内容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本课程主要是研究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受力性能、计算方法与构造要求;砌体结构主要介绍些材料的性能、受压构件的计算及混合结构墙、柱的构造。其内容多,知识面广,而且这门课中公式多、符号多,很多同学在学习的时候对概念、构件的破坏过程理解不清,而这些内容本身就具有连贯性,如果学不好理解不透彻直接影响后面章节的学习。所以课程内容的选取至关重要,如受弯构件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及其有关构造规定要着重讲解,而对于材料的设计原理则作为一般了解内容;又如在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对肋形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结构内力计算和截面配筋计算等教学内容就可以简单介绍,而对肋形楼盖板、梁的构造要求则应作为重点教学内容来讲授。所以在该专业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中,对理论计算部分可少讲,重点介绍清楚规范中的构造措施及其做法。

1.3增加“平法”识图教学内容 。识图能力是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之一,而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是其难点。现在好多院校将“平法”识图这一内容放到《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中完成。然而由于大部分院校《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是设置在《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之前完成的,学生对结构的内容不了解,有的学生在学习完“平法”识图之后甚至不知道梁是什么结构构件,只是死记硬背了“平法”识图中的制图规则,不能灵活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图的识读中去。所以建议将“平法”识图教学内容放到建筑结构课程中,在学生对整个建筑工程的结构形式、构造有了较清楚的认识之后再结合“平法”制图规则去识读施工图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2.教学方法上的改革

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高职教育不仅仅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相应的教学模式也应转变为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在启发、引导、讨论、自我发现下掌握知识。

2.1运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现场观摩、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三维动画等手段将理论内容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生动且更具有吸引力,增加了课程内容的趣味性与直观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讲解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时,先进行现场参观认识,这一点我认为我们学校的经验值得推广,我们将制作好的一些结构构件摆放到教学楼的连廊里,这样不论何时只要讲解到这部分内容就可以随时带学生去参观,避免了实验室冲突等问题。还可以利用多媒体采用不同颜色区分各类钢筋进行演示教学,让学生能根据图纸想象整个构件或结构的钢筋骨架图形,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识图能力。

2.2采用分组讨论、小组自评、互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学习一个新内容,可以提前给各个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在授课完成后互相评价,取长补短。还可以采用对比法、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去思考、总结和归纳。

三、结束语

随着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紧密结合工程造价人员的岗位知识与能力要求持续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我们应该对工程造价专业《建筑力学与结构》的课程教学不断进行改革,使教学内容更合理,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吕文晓.类比方法在建筑结构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9,(18):87~88.

[2]尹贻林.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目标模式[J].中国投资,2000,(5):38-39.

[3]陈春梅.提高高职建筑力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J].高教论坛,2008,(3).

结构施工识图总结范文6

关键词:整合 优化 改革

《建筑结构》课是中职建筑工民建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使学生具备工程结构知识及处理结构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建筑结构》课教师应要解决的问题。中职学校培养学生应以强调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为社会最简捷培养人才为目标,根据本人近年的教学实践对于《建筑结构》课教学作如下改革。

一、教材整合

《建筑结构》课主要是由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等部分组成的,以往旧的教材都是将它们分开上的,并没有将这几门课作为一个整体融合在一起,没有体现中职教育的特色。根据中职学生以就业岗位对结构知识的基本要求及新课改的要求,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做如下调整:进行编写校本教材,遵循“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原则,将教材内容融合为结构所用的材料、基本构件、结构设计方法、结构设计、结构抗震、结构施工图几部分,从中精选出重要的适用的内容,知识面保持一定的宽度,精减许多公式的推导过程,着重说明公式的物理意义及适用。例如在讲到受扭构件的扭曲截面承载力时,主要讲纯扭作用下承载力计算,而对于在轴向力、弯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承载力计算就可删去。

二、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中职建筑专业学生的培养要面向基层,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将来实际工作的需要。以此为原则。教学内容重点主要在:结构基本概念;结构基本构件的设计计算与构造,这部分主要讲解建筑施工中常见的结构计算问题与构造;钢筋混凝土楼盖、钢筋混凝土多层及高层房屋、砌体结构房屋、钢屋盖的构造,重点讲述构造(含抗震构造);结构施工图的识读部分,主要以平法施工图为主。

教学内容应遵循“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原则。重点应该是掌握基本的概念、掌握基本构件的设计方法及其构造要求,所以有关这方面的内容要讲清楚、讲透彻。

识图能力是建筑专业学生必需掌握的重点部分,而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是其难点,也是重点。建筑结构课程必须将结构施工图的识读作为重要教学内容。我在讲授结构施工图时,主要讲解各楼层的结构平面图与识图方法,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与识图方法,楼梯、电梯等的识图方法,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平法施工图为主。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1.选择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我们老师都先择一的教学方法,如板书、多媒体等。但是,我们发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认为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我们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如板书、多媒体和3D模型等。如我在讲解《钢结构》绪论时,把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如巴黎艾菲尔铁塔、上海金茂大厦、鸟巢等以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同时也穿插身边的实例,如永泰县体育馆的轻钢屋面,带学生到现场参观后再回到课堂作详细的讲解。可以更直观生动地了解钢结构的应用,从而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

2.加强技能训练

技能训练对中职学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理论知识,掌握必需的专业技能,教师应利用一切条件来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尽可能地让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理论学习之后能进行实践练习。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学完梁的配筋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先给他们一些实际工程的资料,让学生进行受力分析计算,定下纵向受力筋及腹筋的直径、根数或间距,并确定钢筋下料长度,然后再进行绑扎钢筋笼,老师就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对于结果,指导学生分析成功与失败,让学生掌握受力筋、架力筋、弯起筋和箍筋的位置关系。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构件的构造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获取更全面的知识,并且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授课内容多样化

新世纪科学技术发展很快,技术的更新也很快。我们在授课时要尽量做到课程的内容更新,尽量地结合学生比较熟悉的实例讲解授课内容,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因此也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要时刻注意相关的新工艺、新材料等的更新。只有提高了自己,才能上好课。另外,在授课时尽量和其他课程相联系,使学生知识系统化。

4.不断引入相关技术规范内容

技术规范作为国家的强制标准,是在大量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作出了理论总结的,对实际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因此,在《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引导学生树立技术规范意识。主要包括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强制性条文和技术术语、技术符号等专业知识与规范。如我在讲到钢结构安全等级时,先提出一问题:设计钢结构时,关于其安全等级的确定,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并用规范条文来说明原因。A.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钢结构的安全等级可取一级;B.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钢结构的安全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C.特殊建筑钢结构的安全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D.特殊建筑钢结构的安全等级可取一级,让学生先想或查规范都可以,然后让他们回答,最后再分析答案――《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第3.1.3规定:设计钢结构时,应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钢结构的安全等级可取访问团二级,特殊建筑钢结构的安全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所以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