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园林测量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园林测量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
一、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以就业为导向的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在对城市园林专业就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确立完成相关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植物景观设计相关知识、素质和技能,据此设计课程体系;以实用、够用为原则,科学设计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以增强教学的真实性和体验性为主导,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过程考核和现场考核为主,改进考核方法。
二、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1.确立基于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的课程体系。开设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城市园林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工作岗位是景观设计(制图)员、园林施工管(监)理员、园林预(决)算员、园林企业管理(营销)员、园林种植(养护)员、种植设计员、花艺环境设计员。该“七大员”是园林产业中把握关键技术的几个主要岗位,亦是高职城市园林毕业生核心的就业方向。种植设计员是与本课程密切相关的职业。
通过对园林产业岗位群职业核心能力的分析,以就业为导向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化重置。将课程分为四大模块:植物景观设计理论基础模块、植物与景观要素的配置模块、城市小环境绿地植物造景模块、城市绿地植物造景模块。每一模块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每个任务都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并以具体实例为载体,按照“工作任务”来组织内容,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2.科学设置教学内容。①内容编排脉落清晰。在进行课程体系制定时要打破传统课程体系章、节和前后顺序,将教材中某些相关内容从纵向和横向结合起来,按照认识规律把课程分成四个模块。实训课程的安排按照渐进方式,符合学生学习规律,使学生易于接受。②明确教学内容与重点。植物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边缘性,并与园林规划设计和景观生态学等学科内容密切相关。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内容与重点的设置上应该涵盖植物景观设计的美学原则、自然环境与植物景观设计、植物造景的空间构成、园林建筑、小品与植物景观设计等相关内容。③充实学生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论知识,并尽量与园林设计紧密联系。植物景观设计不仅仅是植物造景的理论讲解,更多的是要把植物景观应用和园林设计联系起来。在教学中,应尽量突出植物景观设计与总体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借景、引景等空间感的设计,使之成为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④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植物景观设计原理和植物配置方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于实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广泛联系实际,将植物景观设计知识与优秀的植物景观设计案例结合起来,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运用。⑤注重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充实植物景观设计领域的新概念、新理论、国内外植物景观发展的新动态、植物研究的新热点。有效进行知识的拓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⑥突出地方特色。植物分布具有典型的地域特点,因此,以植物为主体的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该立足于当地植物造景的相关内容,而其他地域植物造景的一些知识点可以通过学生自学和网络教学等形式向学生进行传授,并结合课程实习、专业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等实习课程,进一步强化学生独立完成植物景观设计的能力。
3.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①现场教学。植物景观设计是解决如何合理配置植物群落,以及解决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的配置问题的课程。通过组织学生到不同类型的绿地对植物群落或植物配置进行实地测量、评价与现场绘图,培养学生的尺度感、分析能力、手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②案例对比教学。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的设计构思,培养独立设计构思的能力。在教学中,尽量多地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案例选择应具有典型性,同时将成功案例与失败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原因,总结要点,启发学生。这样,可以避免空谈设计理念的现象。③多媒体教学。由于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植物的观赏特性、植物群落及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的配置等内容,可以达到生动、形象、易于理解与接受的教学效果。④互动教学。积极推广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我们采用参与式教学,每次课前教师提出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途径,寻找答案,并利用课堂开展相关内容的讨论、分析,此项作为平时成绩评定的依据。
园林测量实训总结范文2
1.引言
随着城镇化战略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与建筑施工相关的技术也日益受到重视。在建筑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阶段,都离不开测量。掌握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建筑设计技术、城镇规划、园林工程技术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要求。《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是一门建筑学与测量学交叉的学科,主要以测量实验为主,实验数量较多,数据处理较难,基础性较强等特点,是建筑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为此对其工学一体化进行探索。
2.工学一体化课程的特征
工学一体化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一体化。在工学结合课程中,学生的身份发生转变,在“半工半读”中更加明确自身专业的定位,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1]。
2.1课程设置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工学一体化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本门课程的设置上,理论与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应达到1:1。教师在讲授完理论知识后,紧接着学生就可以进行实践操作训练,有时也可以边理论边实践,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理论性的知识只有在实践教学中得到验证,同时也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2-4]。
2.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工学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将案例教学、多媒体、实操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入到教学中,同时将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与教学实践要求相结合,形成“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2.3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工学一体化教学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这就教导我们在教学中要合理的引导学生。
3.目前教改存在的问题
当前《建筑工程测量》这门课在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3.1实践性教学比重偏低
在《建筑工程测量》这样的应用型专业课程中,实践教学极其重要,但是在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比重不高,仍然是1:1,需要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5]。
3.2实践内容与现实工程脱节
这门课程理论比重较大,教材内容陈旧,这样就导致校内实训与校外的工程施工相脱节,掌握的知识无法应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可能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同时,如何将目前施工中的测量内容与课堂教学的紧密结合是当前工学一体化教改中的关键问题。
3.3实训场地有限
目前,我校没有有固定的的实训场地,都是在校园内随意实训,这些实训场地都是任课教师根据实训计划自己在校园内随意布置的,不能满足2个班级同时实训。而且场地的面积大小上和专业程度上仍无法满足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是目前工学一体化教改面临的最大硬件问题之一[6]。
3.4实验器材短缺
工学院工程测量技术教研室每年要承担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建筑工程专业、水利水电专业、道路桥梁专业、工程造价专业、园林专业等测量仪器使用。14个班级,700多人的测量实训。而测量仪器及其短缺,磨损老化严重,现已很难满足实训的需求。
3.5师资力量有限
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下,我院采用的是上理论的老师也要负责实训,教师自身素质的缺陷,无法将现有的工程项目与测量实训相结合,无法达到真正的工学一体化,大部分教师都要担任辅导员(班主任),分担了大部分的精力[7]。
3.6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较差
我校招收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高中毕业,其中还有一部分政府订单生,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其中一些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自主性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在实训时,大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但是一部分学生的纪律较差,会影响到整个教学过程。
4.关于工学一体化的教改措施
针对当前《建筑工程测量》这门课程工学一体化教学中的问题,采取以下几点教改措施:
4.1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保障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基础[8]。如何建立长期有效的校企合作关系呢?利益是校企合作的结合点。但是,我更希望我们学校建立自己的企业,借鉴吸收企业的职工的培养体系,将这套体系引入到教学中,培养自己所需要的人才,为学校创收,真正实现实际意义上的工学结合。
4.2加大硬件投入和软实力的提升
学校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工程测量技术实训的投入,尤其是对器材购买和场地建设方面,同时老师之间应加强学习和交流,形成良性互动,改善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培养学生活学活用,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掌握新的学习方法[9-10]。
4.3转变观念,加强学习
首先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训操作比较强的课程,学校应组织教师到实际的施工现场观摩和学习,把学到的应用型知识带进课堂,逐步达到“双师”标准。同时也可以让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参与到教改中,实现真正的工学结合。
园林测量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园林专业 教学方法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62-01
1 职业院校园林专业教学效果的提升要有一套好的教学方法
1.1 明确教学要求,注重教学策略
做好园林专业的教学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明确课程的教学要求,上课前要有一个好的教学思路,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水平,设计好教学方案。根据课程的知识要求,优化教学方案,让学生掌握园林的基础知识,突出重点,掌握园林专业的核心技能。把握好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园林专业的建设重点,学会从宏观与微观去认识问题。明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深化教学的改革方案与任务。我们在教学中来立足学生的现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的专业的知识与人文素质的提高,突出教学工作的重点与难点,突出教学内容的研究,突出专业的核心知识的传授。通过老师对知识的深化,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目标及要求。
园林专业是职业学院的一个重要专业,其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也非常多。我们一定要认识教学工作的重要性,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深入分析与细化,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突出学生素质的提高,便于学生掌握园林专业技能。园林制图与园林施工是本专业重要内容,一定要把这两门课程的重点与难点结合起来,正确处理两者这间的关系,园林测量与园林绿化也有一定的关系,突出这两门课程的关联性。
1.2 讲究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要教好园林专业的学生,前提是要有一套好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提高对教学思路的认知水平。老师对园林专业的知识结构与体系也必须要非常熟悉,知识技能水平也要求比较高,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训知识,挖掘课程知识的内涵与深度,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实力,老师要不断学习,转变观念,掌握多种技能,不仅要掌握园林专业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还要熟悉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知识。加强理论水平的提高,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虚心好学,对于自己不懂的知识与内容,一定要好好学习,开拓多种渠道来学习,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来提高自身实力,多实践,多总结,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老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多去研究教材,多去认知教材,多去寻找好的教学案例,还要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做到对教学内容非常熟悉,对知识技能点也是非常熟悉。园林专业的知识体系也非常庞大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一定要相互联系起来。必须要好好学习好的教学方法与经验,围绕提高教学的质量工程这个主题,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与水平为出发点,以把握教学的方法与教学的规律,使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结合起来,形成好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
1.3 抓好实践教学
园林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一个专业,专业的要求也很高。在实际工作中,老师必须学习好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体系,以生为本,一方面探索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法,另一方面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方式和多种渠道来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对专业体系有一个良好的认识,又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与沟通能力,能认清园林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有一个好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设计好教学的体系与教学的思路,都必须熟悉掌握各项专业技能,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园林专业的学生要多去学习,多去总结,认识专业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积极学习园林专业施工的方法与技巧,把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结合起来。教学的方法是多样性的,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在教学中老师要与学生多沟通,师生之间要有一个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启发式思维,培养好的学习风格。
2 灵活采用案例教学法
当前园林专业的教学案例也很多,案例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在案例中能够学习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创造一个好的情境。教学质量工程要靠长期的努力,探索更多好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案例。课堂教学案例来源很多,有国内的案例,也有国外的案例,这些案例在我们园林教学中都有一个好的示范作用,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也很多。
3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采用多元的教学方式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信息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方法问题,我们要与学生多去沟通,多去交流,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更能培养学生的启发式思维,让他们有一个好的学习风格与学习习惯。
网络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网络的环境下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互联网的信息是海量的,网络的信息量很大,在网络中学习在网络中寻找丰富的知识,以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
情境式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学习情境的设置方法也很多。营造一个好的教学环境,学生也会拥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教学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的一个过程,学生要有有的学习计划,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思路。所以作为老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要始终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找到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是多元化,在教学中设置情境化的环境,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老师的教学意图,容易培养形象化的思维,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与社会技能。
总之,提升园林专业的教学效果要有好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提高也只有靠我们去探索,分析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采用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丰富的案例教学。营造好的教学氛围,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创造有的教学方案,强化对老师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学生在观念上也要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深化教学改革,注重教学的方法与教学的策略,老师要多去学习,关注园林专业的发展趋势,发现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目前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也很大,老师多与学生互动,提升老师的应变能力,才能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朱立明.精彩课堂你做主[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园林测量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园林;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02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作为教学质量工程重要内容之一,在当今高等教育强调技能性、实用性前提下越来越凸显重要性[1]。河南科技学院园林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9年被评为校级示范中心,在评建过程中对实验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重组,形成了一支合理的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队伍,并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一、园林学实验中心基本概况
河南科技学院园林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始建于1975年的测量学实验室,在此基础上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93年开始开办园林专业以来,相继建成了园林规划设计室、插花艺术设计室、模型创作室、电脑辅助设计室等相关教学实验室,2005年经整合园林学院所有园林专业实验室以及校内实训基地花卉盆景园而组建为园林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过学校相关部门、学院以及中心教师长期的共同努力,中心已成为园林实验技能培养与科研创新能力协调发展的优秀人才培养基地,形成了具有鲜明园林学技能以及师范特色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凸现出实验中心在整个园林教学中的重要影响力。
二、建设思路明确,特色鲜明
坚持以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统筹协调的实验教学理念,继续改革和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内容与方法。
在前期改革的基础上,以学生为本,以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和自主能动性为出发点,以学生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学习为目标,适当减少教师的课堂讲授,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其思维、动手的积极性,把实验的思路、方法、动手过程尽可能交给学生。
将园林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成教学、生产及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的平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将园林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贯穿到整体实验教学中,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了解从设计到施工建设的全过程,知识链完整,原理清楚,目标明确,实验步骤紧凑,为培养实用型人才做了扎扎实实的工作。
园林实验中心开设的开放性园林制图室、园林设计创作室,要求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独立设计实验步骤,对园林方案绘制进行独立研究。实验内容涉及创作过程、理念、方案表现等。实验内容丰富、综合性强、连续性强、难度大。切实做到实验教学与科研密切结合。
三、完善实验教学大纲,构建三个层次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对学生实验技能以及综合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总结为“三段一讲式”教学体系,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一段: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验证性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三个类型的实验教学,完成专业所需的实践动手能力的系统训练,达到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及技能,正确使用设备、仪器,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以及正确地编写实验报告等的能力,并初步具有完成设计性实验的能力,培养起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二段: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具有承担本专业相关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三段: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在本中心参加园林设计大赛或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参加创新设计,实际解决生产中的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讲:讲是学生通过实验对相关技能及技术融会贯通,并能在完成实验或某项园林设计任务后能条理清晰、完整地表达主要操作要点或设计思路,以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
四、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及手段
(一)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方式:理论结合实际,紧密联系课堂讲授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分小组进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进而为以后的园艺学的实验操作以及实践应用方面提供全面发展的人才;2、学生自主方式:教师提供实验项目名称,由每个小组协作独立完成相关的实验设计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研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科学研究素质;3、多媒体辅助演示方式:利用购买的多媒体软件和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将不易观察和实现的结构和过程等再现出来;利用各种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加授课信息量,可及时补充更新园艺学学科发展的相关信息,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互动性强,并实行相关的课件上网,有助于学生预习、自学和复习;4、采取“网上预约”的开放式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在时间、空间和知识信息量等方面的约束,增强实验教学的灵活性,扩大实验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范围,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实验过程中提倡研讨式,通过实验得到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训练。
(二)教学手段。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中心教学以实际操作仪器设备为主,辅助以模拟演示、电子教案、多媒体网络课件和视频录像等手段,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1、多媒体教学。设有专门的多媒体实验教学室,用于实验理论的统一讲授以及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验的论证、实验总结讨论和学术报告等;由理论课教师、实验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开发和制作了大量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全部用于现场实验教学;2、开放式教学。中心所建机房免费对学生开放,可处理实验数据、分析结果、书写或提交实验报告、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撰写设计实验论文等;3、网络教学。中心网站和相关精品课程网站,提供了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如: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多媒体课件、视频录像等。中心网站上还设有反馈平台,以供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五、制订园林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发展规划
(一)建设稳定的、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吸引更多的高水平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在核心骨干稳定的情况下,形成实验教学队伍的动态平衡。继续鼓励专职实验教师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不断引进高层次实验教学人才,吸收博士以上的人才进入实验中心,努力建成一支实验与理论教学互通,教学、科研、技术融合,热爱实验教学、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队伍。
(二)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建立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和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管理机制,创造学生自主性实验、个性化学习的实验环境;鼓励教师积极改革创新;建全实验教学开放运行的政策、经费、人事等保障机制;完善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三)做好仪器设备功能的开发。充分发挥特色专业和学校投资的仪器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为学生开出内容先进的综合性、创新性新实验。
(四)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网络化平台建设,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网络化、信息化平台是今后实验发展的新趋势,网络教学平台上有教师的讲义、课件、实践指导、图片欣赏、模拟习题、课后思考、相关资料、课程BBS及聊天室等栏目,学生一方面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获取相关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预习、复习及拓展,也可以通过BBS和聊天室实时地同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了专业的发展空间,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实时了解学生动态,解答学生问题,及时调整学习和实践的重点。
六、结语
园林学实验示范中心在建设过程中,根据园林专业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2006年以来,园林专业在校本科学生公开45篇,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称号23人次。学生在如中日韩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大赛、第五届国际压花协会压花比赛等国内外各种竞赛中获奖18人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实验示范中心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程,对实验室建设、学科建设与发展等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建设中要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加大投入以期达到预定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姿炎,范立南.地方高校创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123-125.
[2]卢道明.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教学改革[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2):36-38.
[3]陈芳.地方师范院校艺术与设计实验中心建设与思考[J].安徽文学,2010,(12):99-100.
园林测量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一、创业教育的基础理论
“创业教育”最早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专家柯林・博尔将创业教育总结为:创业教育是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是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世界高等教育会议,明确提出: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同时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毕业生将愈来愈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不久,世界各地逐步重视创业教育,并开始实施。创业教育也已引起了我国教育专家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1999年,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创业教育做出了部署,拉开我国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序幕。
二、创业教育的实质
创业教育有别于其他的教育,首先应引导学生有创业的心理,然后再进行创业能力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在创业过程中,需要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多方面的能力配合才能使创业成功,人们常说:创业容易守业难,守业是创业的延续,对学生的创业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最初的创业层面,还要使他们有对社会需求的预测分析能力、创业项目运作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市场运作能力、财务管理能力等,使他们能创业、会守业。总体来说,创业教育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体系、创业的技能和技巧。
三、创业教育的培养途径
目前,国内高校针对创业教育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做法,如开设创业课程、开展创业大赛等,很多高校通过开设创业课程、开展创业大赛等教育形式唤醒、启发、诱导、挖掘大学生的创业潜能,帮助大学生树立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开拓创新。但这些做法过于理论化,并逐步转化为功利性质和应试形式,很多大学生并没有真正了解创业过程和创业环境,往往只是依书本知识闭门造车,所作的计划书也脱离实际情况,尤其是对财务分析更是理想化,回报率高的离谱。
本人认为,要真正实现创业教育,需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是教育部门重视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各高校之间进行科研、创业交流等活动,举办创业培训班,要求高校专业教师定期进行培训,召开学术经验交流会,督促高校把创业教育当成学生成才的大事来抓,加大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扶持力度。
第二是学校重视方面:除应有针对性地开设创业课程,开展创业大赛形式以外,还应成立创业基金会、建立创业中心、聘请专业人员指导创业实践,并出台相应的创业保障制度,做到一方面给大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资金扶持,另一方面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使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有资本、有后台、有参谋。还应开放校办企业或校内外实习基地作为学生创业实践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特定项目的实习。
第三是教师重视方面:在教学活动中应围绕学生创业开展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与能力放于中心地位,教学活动始终围绕学生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展开,把学生培养成勇于创业、敢于创新、积极实践的技能型人才。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应适当加大实验、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以实践操作带动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建立健全相应的课程评价体系、评价标准,从应知和应会两个方面考核学生的能力,突出应会能力的重要性,以实际行动鼓励大学生创新和创业。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选取上,也要渗透和贯彻创业教育的理念,应尽可能选取创业成功的案例进行教学,突出创业者的创业方法、创业过程和创业成果等,并充分肯定其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
四、园林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
浙江省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有着丰富的创业资源和创业典范,创业氛围特别浓厚,在浙江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校园林专业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应用创业教育的一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一)把创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
首先转变专业教师的思想观念和人才培养思路,树立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开拓就业创业视角,把单独的专业就业方向扩展到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在理论知识适用、够用的基础上,尽量引入创业案例,在实践内容的安排上,突出创业过程的完整性,使学生对创业的整个过程有全面的理解,并基本上掌握创业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到园林苗木公司、园林设计公司、园林施工企业进行实习,在学生理解和掌握园林树木、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测量、园林施工等课程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项目运作和应用能力,并了解企业的运营方式、运营过程、运营思路;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到图文创意公司、花店等进行兼职服务,以了解这些企业的创作过程,培养沟通能力和创业商机的捕捉能力。
(二)把创业教育纳入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业教育的培养,教师可以针对所任教学科的特点,形成一种纯粹的技能的培训学习方式,选择园林行业的某个方面作为创业技能进行重点培训,插花、手绘图、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与企业联系,做订单式教学操作,把教学成果直接转化为企业所需的商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考核者,市场成为教学内容的风向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是一种互动式的学习方法,师生双方在互动学习和沟通中能够相互启发思路,能鼓励师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从中领悟创业的真谛。
(三)把创业教育纳入考核体系
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校企联合是一种重要模式,可以通过学校的理论研究与企业的实践相结合,为学生创业提供实践基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另一方面,可以充分把校内资源作为创业教育的平台。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把实训基地的维护和管理“承包”给学生,作为学生实践的场所,学生付出努力,享受成果。这样学生既可以通过勤工助学培养自立自强的创业能力、艰苦奋斗创业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可以增加创业体验,熟悉社会环境,学会社会交往。
(四)把创业教育纳入社会实践活动
结合学校的总体安排,制定详细的创业培养计划,在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诸如各院(系)学生刊物的策划与创意,学生花艺社团和沙龙的组织与管理,大型公共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科研或学术研究的立项起草与申请等等,使不同特长的学生均可为将来的创业积累有益经验。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面向社会参与科研开发和技术服务,或协助教师共同进行课题研究;适当吸收部分学生直接参与学校产业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指导学生按程序体验创业过程。鼓励参加各种技能大赛,把一些创业活动的优秀成果直接推向市场,激发大学生参与创业活动的热情,使之在创业实践活动中接受创业教育,并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把创业教育纳入管理体系
加强与毕业学生的信息交流,收集他们成功的创业经验,并以园林专业学生的创业经历和创业经验为蓝本,设立创业教育案例库,并及时更新,为在校学生的创业教育提供样本。此外,还加大对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积极联系园林施工企业、苗木公司、园林设计企业、花卉生产企业,为学生的创业活动与企业实践牵线搭桥,使学生的创业成果商业化、利益化。积极邀请一些成功创办小企业的企业主授课或举办专门园林方向创业培训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洁.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J].财经科学,2004,(5).
园林测量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核心课程实践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立于2005年,学制三年,至今招生七届,已毕业四届,现有在校生268人。本专业是适应河北省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行业需要而设立的。本专业设立以来,不断适应市场和用人单位需求,调整专业课程,优化专业结构,通过几年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本专业现有教师团队20人,专业教师9人,外聘实践教师9人,专业辅导员2人。环境艺术专业现建有装饰材料实验室、制图室、电脑机房、美术画室、工作室共5个实验室。此外,我们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先后与省内11家企业签约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争取经过2~4年的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满足实训需求。同时实现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质量标准制订与考核和就业等方面与行业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实施“双主体”育人的目标。
1 专业设置与定位
《关于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提出四大主体战略、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化战略、一线两厢战略,都为我们发展环境艺术设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契机。发展环境艺术设计高等职业教育,符合地方经济发展要求,同时,良好的产业背景,为培养环境艺术专业设计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以石家庄市为例,大型平面设计公司1000多家、包装设计与制作500多家、人居装饰以及景观园林公司近千家,上述公司在运作上,都逐步走向正规化、科学化、协作化,在各个领域都取得较大进步,随着石家庄以及河北省的大中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增长,对于上述行业中的职业人才要求日趋扩大。这些情况表明: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已进入了成熟发展阶段,人才需求量正在增加,人才素质要求和职业规范更加严格,这就要求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充分适应市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专业人才。目前,石家庄市的平面设计和广告公司、装饰公司等公司每年吸纳专业人才更在2-3千人上,我校环境艺术专业学生就业率近年来一直是90%以上。
通过几年的摸索我们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定位为主要面向景观设计所、景观工程施工等单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能从事中小型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景观工程施工与管理工作,服务一线需要的景观设计、景观制图、景观施工与管理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景观设计人才。
2 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2.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质量标准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来设置专业。围绕区域经济建设的需求开展专业教学改革,以培养设计应用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主线,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整体结构水平,以职业领域和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构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2.2 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设计与实施
2.2.1 “专业平台+就业方向”的人才培养计划
“专业平台+就业方向”指学生在入学初期学习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在学习基础的过程中逐步了解专业及未来就业岗位要求。在坚实的专业基础上学习就业知识。学生从专业基础平台到就业方向经过三个相关阶段的进阶,将逐步达到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要求。
为了使专业培养与学生就业能够良好对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研究了企业相关岗位分类、专业岗位分布及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分析职业岗位与专业内涵的关系,细化就业方向,使专业方向与岗位对接,进一步为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就业创造条件。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方面就有:公共艺术设计方向、景观设计方向、植物景观设计方向、计算机设计表现方向、室内设计方向等。
环境艺术设计属实用艺术设计范畴,工作全程涵盖艺术创造、工程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工作岗位设置多样,因而采用大基础(专业基础)逐步过渡到小方向(就业方向)的教学方式能够适应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也贯彻了“以学生为本”的精神,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在有限的专业空间内逐步调整和发展,提高学习兴趣。
2.2.2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方向岗位
①在环境景观设计公司等单位担任设计师或助理设计师。
②在环境景观设计公司等单位从事设计绘图,施工员等工作。
③专门从事电脑效果图或手绘效果图的设计绘图工作。
④风景区规划设计。
⑤自主创业,独资或合资创办设计实体,成为环境艺术的自由设计师。
⑥与本专业或艺术设计相关的其他工作。
2.3 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实现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系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由景观设计方向,因此,课程体系涉及以下四大类课程,它们是:设计基础类课程、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设计理论课程、公共课。在课程体系的实践、整合、发展中,我们积极吸取其他高校课程改革的经验,结合我系六年的教学实践,不断适应市场,坚持保证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持续开设,理顺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特别是在近三年的改革中,大胆试点前沿课程。目前,课程体系已经比较合理。
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分类具体如下:
①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类课程:《书法》、《三大构成》、《景观工程制图》、《观赏树木》、《美术基础》、《花卉学》、《植物生长环境》、《photoshop》、《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普通测量》。
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现代公共艺术设计》、《景观规划设计》、《招投标及景观工程预算》、《景观工程施工》、《景观三维效果图制作》、《植物景观设计》《风景区规划》、《室内设计》。
③环境设计理论课程:《建筑基础》、《景观设计概论》、《城市规划原理》、《景观史》。
④公共课:《法律基础》、《英语》、《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写作》、《体育》、《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全校公共课程。
3 校企合作下的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与建设
3.1 教学内容改革
3.1.1 探索“专业教学项目化”的教学模式
根据设计师岗位能力的要求,对原来的教学计划进行全面调整。根据企业的工作流程设计教学过程,按照设计公司的组织模式与管理模式运作。选择企业的实际项目为核心内容。根据难易程度选择工程项目;根据工程项目设置课程内容;根据工作流程安排课程次序;根据设计方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内容适用,次序合理,循序渐进,目标明确。改革后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结构是以项目设计贯穿所有课程。从第1学期开始,到第5学期,整个专业教学随景观规划设计、风景区规划设计、现代公共艺术设计和植物景观设计4个项目模块逐层展开。顶岗实习随课程和项目的展开随时进行。第6学期毕业设计。
3.1.2 构建“专业与基础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改变“基础先行”的旧思维,模糊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线。打破了传统的以素描、色彩、“三大构成”为核心内容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将传统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核心内容分别纳入到项目系列课程中。如将素描、色彩、线描融入到手绘效果图表现课程中,将“三大构成”课程的核心内容融入到项目方案策划课程的界面处理和模型制作环节中。形成基础与专业并行的“专业基础一体化”的新课程体系,实践“专业――基础――专业”的新思维,使整个基础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训练融为一体。
3.1.3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采取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形式。以现场教学、示范教学、案例教学、实物教学、教学互动、任务驱动、分组研讨等多样方式进行教学。
3.2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模块化的课程模式。现行的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课、院开公共课、毕业设计等五大部分。专业必修课15门,专业选修课12门,专业技能训练课10门。这是打破单一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人才个性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很有帮助。另外,注重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是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特点。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际发展状况如下:一是追求务实,实际操作性强。二是市场上对这个行业流程以及质量要求都非常高。三是该行业是新兴行业,与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商业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管理政策不断出台,行业规范正在形成中。为了适应这一实际现状,艺术设计课程采取多种形式。
①在专业授课上具体有:专业理论多媒体授课、专业作品实践课、专业市场调查课、专业实习课、专业工地实践课、专业作品以及讲评课。②课程考试方面具体有:专业综合考查课、专业理论考试课、专业绘图考试课、公共必考课、实践综合分析课多种形式。③在实践方面:具体有集中实训课、课程中的草图实践课、专业后期作品合成课、假期实践课。以后环境艺术设计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要达到1:1。④课程形式构想:打破专业授课时间限制,一切为了学生就业,一切为了市场需要,可以采取晚上、假日授课,逐步聘请一些行业专家来教专业课,以适应市场和职业化教育的需要。
4 实践教学
为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就业环境,教学过程中将产学研与课程教学融为一体,将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完全对接,建立具有企业运行模式又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的环境――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积极探索将实际项目引入专业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和真实项目中学习专业知识,直接参与真实项目的设计投标、设计实践和工程实践,从而达到学习中有工作内容,工作中包含专业学习,将学习和工作融为一体。通过实际项目设计操作,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加强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使他们从毕业到就业真正达到零距离。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坚持“学中干”、“干中学”、“工学结合”等现念,始终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注重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制度,取得了预想的效果。
4.1 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课程标准开发为切入点,大力推进项目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进行课程重组,实行校内模拟实训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科学的、职业特色鲜明的实践课程体系。
①在实践课的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15门专业必修课程均以动手操作为主要教学方法。同时,还在二到五学期开设专业阶段实训和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进行专业技能阶段式专题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②每学期集中实训都要依据各专业的实训大纲,实训前有安排,中间有检查与指导,完成后学生要上交实训鉴定和实训报告,规定的假期实习同样安计划执行,完成上述文本的上交,由专业带队老师批改,写出班级实训总结。
③本专业还在每年暑假安排暑期社会实训,学生带着课题、带着问题,利用寒暑假时间到社会这个大课堂寻找答案。
④鼓励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或到企业兼职,培养“双师”素质。这样,教师就能及时把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素材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各种鲜活实用的环艺类实际技能技巧。
4.2 职业资格证书获取
环境艺术设计建立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考核鉴定制度和机制。鼓励学生参加“景观设计员”和“景观施工员”证书的考试,与市场资格就业接轨每届学生都获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毕业生的80%以上。本专业在2010年积极组织职业技能竞赛,许多学生通过努力取得良好成绩。实施“双证书”使学生毕业后能有更高的操作水平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大缩短了学生知识转化为能力、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时间,使学校教育与职业岗位逐步实现零距离。
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正在成长为培养高素质景观设计人才的摇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