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视频教学语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视频教学语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视频教学语文

中学视频教学语文范文1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学作品;体验式;教学活动;问题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语文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会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工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去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促进初中学生文学修养水平的提高。文学作品,是语文学习内容中学生较为喜欢的一部分,引导学生阅读具有文化涵养的文学作品,加强学习体验,有利于课堂效益提升。

一、体验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中实施的困难

(一)文学作品角色体验不足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仍然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了丰富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量,教师会将文学作品视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利用文学作品去教语言,忽视了学生的体验。在文学作品的讲解过程中,教师仍然利用总结中心思想、分段与找关键句、总结各段内容的方式分析基础知识。教师没有重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也没有关注学生的角色体验。

(二)文学作品情境体验不足

文学作品一般具有较为形象的情境与丰富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文学作品的内容与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美。然而,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很少利用文学作品中的情境实施教学,也没能让学生在情境中去感悟文学作品传递出来的哲理、体会文学作品人物的情感变化。不重视学生的情境体验,不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也无法满足学生阅读学习的需求。

(三)文学作品体验深度有限

深入体验文学作品,是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活动主体的必要方法。在初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中,初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角色、事件与自己的个人经历联系起来,产生共鸣。

二、体验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中实施的方法

(一)重视文学作品教学中的角色体验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教学过程中自己的传授与学生的接受,还要关注学生的体验。特别是在讲解文学作品时,教师要将文学作品中的角色赋予学生,给学生角色扮演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轮流进行角色扮演,有利于学生学习体验感的加强,不仅能够在无形中获取语文学科知识,还能够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产生互动,丰富个人经历。

比如在讲解《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将学生分成皇帝组、骗子组、大臣与群众组、小孩子组。让不同的小组针对小组确定的角色进行分析,与文学作品进行互动,就文学作品内容讨论。之后,从每个小组中挑选一位,组成课本剧小组,设计台词,实施表演。

(二)重视文学作品教学中的情境体验

创设必要的情境,对于体验式教学活动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落实十分重要。加强学生的情境体验,需要教师重视情境创设,保证情境创设的质量。情境体验活动的开展不能只限制于一个两个文学作品,而是要针对不同的文学作品创设不同的情境,利用情境,培养学生感受能力。情境创设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利用音乐、图像等元素创设情境,会提高情境的吸引力,有利于学生融入到情境中来。

比如在讲解《最后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战乱的视频,在战乱中给学生讲课。在真实的情境中,将《最后一课》的内容与真实的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情境中体会文学作品中师生的心情,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加深文学作品教学中的体验深度

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个人经历,在文学作品的学习过程中,他们能够与文学作品中的人与事产生共鸣。要加强文学作品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活动的探究性,教师要帮助学生加深体验的程度,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具有愉快的语文学习经历。

比如在讲解《安塞腰鼓》时,教师要促进学生与作品内容进行互动。《安塞腰鼓》的内容是陕北的民俗,这样的内容往往可以唤起学生对个人旅游经历或者家乡的回忆。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阅读、感受,促进学生文学作品学习体验感的加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体验式教学活动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需要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积极创新,突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一同创新,让学生去体验文学作品中的角色与情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与文学素养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庄文英.初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探讨[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14:25

[2]赵静.初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J].好家长,2014,52:37

中学视频教学语文范文2

关键词:关联学习法;游戏学习法;故事学习法;儿歌;表演;书写练习

拼音学习是语文语言学习的基础部分,同大部分语言学习一样,我们将拼音教学分为拼音的学法、读法、写法三个教学内容,分别对其进行趣味性教学模式探索和建设。

一、拼音的趣味学习方法

1.关联学习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智力、心理、身体发育尚不完全,而其进行拼音学习的阶段又是小学起步阶段,也就是其刚接触正规教育的最早阶段,其学习兴趣还没有形成,并且在课堂上的专注程度同学龄前阶段没有差别。由于学生的这些特性,进行拼音教学时教师需要采用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锁定在课堂上。

因此可以采用观察学习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拼音教学,比如将拼音进行形象化,同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将拼音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形象的记忆方法将拼音的样子、发音记在脑海里,并且在看到生活中的事物时能够自觉联想到学过的拼音。例如m这个拼音,形象可以将其跟拱桥的形状联系起来,读音可以与ma这个发音联系起来,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2.游戏学习法

进行拼音学习的学生在年龄上还是孩子,好玩的天性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课堂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气氛,很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可以利用学生的好玩天性,通过游戏学习法的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拼音学习上来。

比如m这个拼音,可以发动学生来进行形态模拟,其他学生来发音的方式;或是学生根据拼音的形状进行形态模拟,请其他同学来猜其表演的是那个拼音;亦或者其他学生发音,一个学生来进行形态模拟的表演的方式来进行拼音的游戏学习法。并且教师需要对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一定的褒奖,这个阶段的学生一朵小红花就可以使其完全喜欢上某个学科、某个老师。

通过游戏学习法不仅能够使抽象的拼音形象化,并且能够使班级内大部分学生都参与到拼音学习中来,锁定期课堂专注力的同时还讲授了拼音教学的内容,是适合这个阶段小学生的教学、学习方法。

3.故事学习法

单纯的拼音教学并不能完全地达到教学目标,而游戏学习法和关联学习法也各有利弊,并非所有情况下可以适用,因此需要其他的学习方法作为补充,因此教师也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进行拼音教学。例如可以将几个拼音编成一个故事,比如一个b走在路上不小心撞到了头,然后他低下头变成了o,Y果由于没看路摔了一跤变成了p,由于摔得很疼p在地上打滚变成了q……学生对于故事的兴趣远超于学习的兴趣,故事学习法也迎合了学生的这个特点,并且通过故事将多个拼音间的形象特征联系起来,方便学生记忆。

二、拼音的趣味读法教学

学习拼音阶段的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强迫其理解各个拼音的发音规则和发音方法有些时候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在拼音的发音教学上也要讲究一定的方法。

首先,可以将拼音的发音规则编写成一首儿歌,比如英语有26字母歌,这些儿歌能够帮助学生记忆拼音的发音,并且儿歌朗朗上口,学生熟练后可以在平时没事或是上学的路上就哼上一两遍,也是其对拼音发音规则、发音方法的复习过程。

其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拼音发音比赛,利用学生的“争强好胜”的心理,使其进行拼音发音“又准又快”的比赛。发音比赛在帮助学生复习拼音发音时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对拼音发音掌握程度的过程,方便教师及时通过教学引导,纠正学生的不正确拼音发音,鼓励学生积极练习拼音发音。

三、拼音的趣味写法教学

拼音的读音、形态学习最终都需要落实在拼音的书写上,而拼音的书写就要求准确无误,这也是拼音趣味教学中的难点所在,每天的拼写练习、拼音书写听写在短时间内有效,但是长期执行下去,学生难免产生厌倦心理,但是拼写练习、书写练习又不可避免,因此拼音书写的教学的趣味化就需要在这两个方面上下功夫。

首先,可以通过广播体操的形式使学生的拼写练习、书写练习不仅仅停留在纸上,要活跃在校园中,用音乐的旋律引导学生用身体进行拼音拼写、书写等。既是拼音趣味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由于这个时期的学生身体处于发育阶段帮助其锻炼身体的重要方式之一。

其次,教师带头进行课间活动,组织学生用身体模拟拼音形态,按拼音发音表排队表演或是组队游戏等。

最后,无论是游戏的方式、课间广播体操的方式,最终的落脚点都应当是纸上,这就需要教师做出合理的引导。最适合这个阶段的引导方式是“面包式”引导方式,即通过鼓励的方式使学生形成想要在纸上书写拼音的急迫感。例如教师可以对拼音广播体操做的好的学生说,XX做的很美很准确哟,相信他/她在纸上写的也会很美很准确哟,其他小朋友要向XX学习哟。这类话看似幼稚,但是对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却十分有效。

四、运用课本中的插图帮助学生认知

无论处于什么类型的成长时期,人总是会对颜色鲜艳的图画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兴趣,在新版鄂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针对一些比较复杂的读音都配上了相对精美的插图,这就大大增强了它的直观性,学生们也可以根据插图分析出读音的意思。这个插图不仅仅是为了美观,还可以成为帮助学习的一个有效工具,教师要利用起来这个功能,在课堂中实际的应用起来,比如利用幻灯片进行拼音教学等等,这都可以帮助小学圣激发出学习的欲望和热情,这样学习起来就容易很多。

参考文献:

[1]符小莉.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的践行探讨[J].语文学刊,2013(8).

[2]张志娟.趣味教学法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12).

中学视频教学语文范文3

怎样通过作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下面我从作文的这个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

1 在作文的目的要求中应该渗透相关德育意识,明确相应的德育目标

学生作文不外乎两个目的:其一是培养他们认识生活、认识客观物质世界、认识自己、辨别真善美及假恶丑,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表达能力,充分完善他们的写作技巧,并以此为中介,培养他们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发其自身智力潜能的能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相对而言,作文的思想内容更为重要,因为任何有意义的内容的表达,总是承载着这样那样的思想意义,总是渗透着说话人这样那样的思想感情、生活理念及对对象的特有看法。正是如此,我们在布置作业时,首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广泛自由的驰聘空间。这样,才可能达到作文的真正的目的。总之,脱离了德育因子的学生作文(除应用文外)是没有资格称为作文的,而只能称为“文字游戏”,或叫“练字”。

2 重视作文布置过程,为他们做好作文品德的定位和情感理念的定向

布置作文的过程是德育过程,因此作文的布置必须立足于学生的思想实际,能激活他们的思维的情感,使他们说想说的话,写心动之事,抒郁结之情。所以,在布置作文时,诸如写的事,要表明一个什么样的生活观点、情感理念等;把相应的德育目标渗透进去。必要时可念下水作文(不宜多念,因学生总爱模仿,所以容易妨碍其创新潜力的开发),让学生从中得到一些相关的启示。换言之,就是我们布置作文时,必须结合学生实际的亲自经历和体验,力求深入其思想实际,找准他们思想实际与我们德育目标的联结点,使其言之有物,进而言之成理,顺理成章,把自己对自己的特有看法毫无遗漏地、充分地表现出来。只有布置这种形式的作文,才可能给学生以生活的启示,教师才可能从作文中真正了解到学生真正的思想动态,切不可出个题目了事,而是要充分发挥布置的“序幕”功能。

3 充分用好学生的作文过程,让他们在作文中有效地进行自我反省,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

学生作文的过程是德育过程,因此,从见到题目开始,他们就会充分地调动自己的材料储备,把与这个主题有关的内容筛选出来,然后进行合乎逻辑、合理的调整、编排、组合及加工,使之能最大限度地为主题服务,这个过程就是构思。胸有成竹之后,再落笔,进行修改和定稿,这就是学生作文的主要过程。它是学生观察社会生活,进行自我反省,分辨真善美,审视假恶丑,逐步形成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学生通过对自己笔下人物优良品行的赞美,对事件所展示的思想意义的提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对社会生活中某些现象的评价等,充分地表现出自己的生活观点和生活困惑,这是形成其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因素,在学生作文的主体过程中,其思想品德的内化过程集中体现在一个“比”上。比,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活因素,好的和好的“攀比”,好的和差的对比。人是在对比中成长的,在比中哭,在比中笑。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常常在作文中去和别人比,在“比”的过程中,他们常把自己的思想意识拔高一个档次,再用那个“理想的我”来和那个实实在在的你或他比,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这看似滑稽可笑,其实,就在这个“比”中,学生进行了一个更深层次的比较,那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我和理想中的我作了一番对比,找出一个差距来,从而去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因此,这个比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是一个思想意识的主动自觉的提高过程,学生是以作文的形式把理想的我朝“完人”的目标一步一步迈进的过程,从而找出完善自己的捷径并付诸行动,这正是用作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妙处所在:比得心甘情愿,悄无声息;改得信心十足,卓有成效。同时,正因为他们是学生,所以在作文中也常把其生活困惑显诸笔端,或是将书本知识与脱了节的现实生活进行对比,或是对人们言行的思索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为人师者应当十分留意的问题,也是我们应当及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问题,因此,这也属于德育范畴。

4 重视作文的批改过程,用评语来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

作文批改过程是一个重要的德育过程,因为它是教师发现学生思想问题并进行因材施教的具体过程,是两种思想、工作意识的无声交流,所以对于学生的作文,我们不该瞟了一眼就了事,而是应当恨不能认认真真地写好评语,用心灵与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从中真正受到健康情趣的陶冶和正确观念的影响。因为作文的布置是切合学生实际的,所以他们在作文中就必然会如实地反映出这样那样(社会家庭、个人)的问题来,由于学生各有其个性及经历,作文就会各有千秋,所以我们应当针对各个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具体问题,进行个别的“交谈”,用评语肯定他们思想意识中那些积极因素,同时帮助他们把思想包袱卸下来,使其及时反省,从而奋力前行,以真正达到传道解惑的目的。

5 充分利用作文讲评过程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作文讲评也是德育过程,因为它是一个学生和教师思想感情及认识水平的公开交流、比较的过程,是大众场合一种艺术的扬弃过程。每一次作文,总有一定的写作目的,作文之后不讲评,学生就失掉了一次与同学进行横向比较的机会,所以作文讲评也至关重要。作文之后,教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就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及其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必要的点拨牵引。抽读评点优秀作文,这对学生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因为讲评的这个环节也可以使学生来一个思想上和写作技巧上的小结,为下一步作文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同时也为进一步履行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学视频教学语文范文4

关键词:微视频 语文课堂 教学策略

一.生活化的语文微视频,贴近学生身心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语文学习世界与生活世界紧密相连,可是现实的语文课堂却常常以繁琐的分析,支离破碎的讲解替代基于学生直接体验的生活经验,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沉默寡言,语文学习兴味索然,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低,语文课堂变得不被学生喜爱。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不高,生活化微视频引入语文课堂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尊重了学生个性化语文学习的体验。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中有专题教学《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选读的文章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统筹方法》,文章虽然举的例子是泡壶茶喝,但是这类说明的文字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如果我们把这一章节的内容录制成微视频,采用安装好的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精当的录制前期课件呈现的来源于生活实例的洗茶壶、烧开水、拿茶叶等先后关系进行演示、讲授,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这一内容的时候就获得了丰富的直观体验,当然微视频录制过程中也不能一味的讲解,需要在录制过程中用有效的问题“哪一种办法更省时间?”激发学生的思考、讨论、质疑,学生在争辩中提升了语文素养,同时丰富了生活阅历。现实生活中类似的语文学习的内容很多,只要我们老师有心捕捉并及时录制,会成为很好的语文教学资源。有时甚至可以安排学生自行录制,让学生主动发现实际生活中的语文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简洁完整的语文微视频,提供学习平台

微视频是学习“微时代”的新样态。微视频针对特定目标人群的自主学习精心设计内容,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授一两个知识点,以其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制作简单、多样传播、自主播放等特点,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尝试。一般完整的微视频控制在8分钟左右。语文学习的本质是思维的发生发展过程。因此,语文课堂上需要学生的体验,更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制作微视频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并给学生思维留有空间,给课堂活动留有余地。如今的语文微视频在古诗、古文学习时运用较多,但是也不能一味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自我的建构思考,一个好的语文微视频应该是条理清晰、简洁完整富有启迪价值的。例如学习古文《记承天寺夜游》这课,有个老师以抓关键词的方式录制微视频,讲解清晰,如果从课文的题目开始每一个关键词的讲解都是以灵活富有挑战的问题呈现的话,学生能自然在思考中进入课文,这样的微视频是学生感悟学习苏轼的人生境遇与心态的很好促进手段,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学习平台。

三.学生自己的语文微视频,符合学生学习水平

目前网络上已经有了大量的教学微视频,可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但是这些教学视频是否可以全部拿过来,供学生学习,值得思考。基于学生自己学习水平,基于老师所带班实际学情的微视频才是在语文课堂上发挥实际作用的,因此教学中应该使用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视频。学生自己的语文微视频,能引起学生们的注意,更贴合学生学习实际,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展示机会。比如在进行习作练习课《在生活中找“米“》这课时,可让学生学习课本上的提示后自行录制学习微视频,讲述自己是如何在选择生活中有趣有意义的材料的,选材要注意什么,课堂上互相交流、补充;再如遇到同样的选材的时候,可让学生录制自己构思的片段,讲述同样材料不同的表达视角,这样学生的习作表达水平就能明显进步。

四.根据学生学习状态,适时使用微视频

数字时代到来,语文微视频应该更好地成为学生零散时间的学习陪伴者和营养师,所以现在一些学校采用混合式学习方式的翻转课堂,由课前在线学习、课堂面对面教学两部分组成,课前在线学习也就是微视频学习,要求学生在家里用网络自主完成。可是基于不同的学生家庭学习环境以及不同的学生学习状态,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使用微视频更多在课堂上。这就需要教师谨慎选择合适的内容、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微视频教学。如相关语文学习内容背景知识的教学,可以在课堂的前15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有关同一类题型的解题思路、方法的教学,可以在课堂中的习题讲解部分插入;有关知识梳理,可以在课堂结束前给出,有关拓展型内容也是在语文课堂学习结束时给出方便学生进一步思考学习。同时教师要保证学生微视频学习的时间,笔者一般安排微视频时间长度的1.5倍左右,这样有的同学就有时间回看或者提问,一遍能学习到位的同学可以先进行交流讲述达到整体提高整班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目的。

五.通过练习,即时反馈学习微视频效率

习题训练,即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也可以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在练习中,深入理解知识、训练技能,同时还能开阔思维。习题设计的时候既要包含所学内容有针对性,同时又要有层次性,以满足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需要,根据内容特点题型可以多样化,如填空题、判断题、主观表达题等。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视频的同时,根据学习内容可以制作难度恰当、数量合理的学习检测单,学习检测单可以是纸质稿,也可以是在网络平台上布置(如“一起作业网”),在上课一开始发给学生。这样的习题训练既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挑战性。语文习题课堂如果恰当呈现微视频,课堂的学习效率会提高很多,如果在网络环境下我们也可以通过学生观看微视频的学习要求在网络平台上完成习题,并适时归纳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利用网络的优势分析实时数据,真正落实了语文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个性化主动学习语文,参与语文及时反馈的主体意识和能力均得到提高。

中学视频教学语文范文5

一、高师钢琴教育中中国作品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育观念上的重西轻中。在当下的高师钢琴教学中,很多授课教师存在着教学理念上的偏颇,认为钢琴是西方乐器,因此在钢琴的教学中以西方的钢琴音乐作品为主,甚至是作为全部教学内容。在授课时常常忽略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或是挑拣一二教授给学生,或是直接不涉及中国钢琴音乐作品。这在笔者对几所国内师范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调查中有明显的体现。其中大多数学生认为本人学习过的中国钢琴乐曲占学习曲目总数的极少部分。由此可见,我国现阶段的高师钢琴教育中,中国钢琴作品在教学应用上的不足。

这一现象不仅存在于学生之中,就高师钢琴教师而言也同样存在着对中国钢琴音乐以及钢琴作品认知不足的问题。大部分教师其自身的学习经历就存在着对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不重视的弊端,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对外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学习,而对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很少涉猎,或是根本不了解。这种情况就使得施教者首先在自己的教育观念上出现了偏颇,认为在钢琴的学习过程中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是可有可无的,无需被重视,在其教授学生时自然就会延续这种观念,造成可怕的恶性循环。致使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整个高师钢琴教育体系中被忽视,因此,必须要转变重西轻中的教学观念,让钢琴教师认识到中国钢琴作品的重要性,增加在教学中的选用数量,扭转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高师钢琴教育中的从属地位。

(二)在教学实践中的重技轻文。通过对国内部分高等师范院校钢琴课程教学大纲的比较与分析,笔者发现这些大纲尽管在具体的要求上有些许不同,但几乎所有院校的大纲都主要是对钢琴演奏技巧水平的要求,诸如独奏中要达到怎样的速度,解决怎样的技巧;伴奏与重奏要达到怎样的演奏标准等等。而对于钢琴作品中文化层面的理解在院校的大纲中则很少甚至没有被提及到,即便有些学校的大纲对此有所要求,其表述位置也是极为靠后,这不得不说是当下高师钢琴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偏失。

笔者对几所高校的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询问他们对中国钢琴作品的熟悉程度。得到的答案几乎一致,大部分学生表示对自己演奏过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只是完成了对谱面技巧上的学习。对于音乐风格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说出一些简单的分析,很大一部分学生对所弹奏过的中国钢琴音乐风格几乎没有任何概念,或是套用西方钢琴音乐作品风格来叙述。而当笔者询问其演奏过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具体内容时,则几乎没有学生能够正确的回答,要么含混不清,要么根本就不知道。对于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历程这样的问题,学生则是没有人能够回答。这些认知上的缺失都是由于在钢琴课上教师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对演奏技巧的讲解与示范上,而对于作品背后的文化、内容、风格等方面则很少或几乎不提。而对于中国钢琴历史发展及文化内涵的讲解则几乎没有。这种教师忽视中国钢琴作品文化内涵的教学模式,直接导致了学生对于中国钢琴作品风格内容认知的缺乏,这也正应和了高师钢琴教学大纲中的缺陷,充分的反映出了高师钢琴教学对有关中国钢琴音乐文化方面的忽视,严重制约了中国钢琴作品的教学质量。

另外,在高师钢琴教育考核的环节中,也存在着重技轻文,评价机制单一的缺陷。笔者在调查中让学生写出最近一学期的考试要求,学生们无一例外的均是写出了近一学期考试所弹奏的曲目,而对于演奏曲目所要达到的具体要求,以及其文化内涵却没有涉及。当被追问时,大多同学都是回答:弹下来就好。由此可见,在整个高师钢琴教学体制中,将曲目的实际演奏作为钢琴教育考核的形式与标准显然是不够的,这种单一的考核形式制约了钢琴文化等方面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行。

二、中国钢琴作品在高师钢琴教育中被忽视的原因

(一)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钢琴作为键盘乐器,本身就是西方的产物,尽管钢琴在现代已经被全世界普及应用,但在其几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浸染着西方社会的音乐思想、审美情趣与民族文化特征。这些与生俱来的文化特质不可避免的影响着世界上每一位学习钢琴的人,中国的钢琴学习者也不可能例外。

尤其是在经过五四文化洗礼后的中国社会,全面向西化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主流,时至今日仍然有很深的烙印。而作为舶来品的钢琴在传入中国的同时,自然其内在的固有文化特质也被时人毫无保留的全盘接纳。这种先入为主的文化接受理念,在最初是对中国钢琴发展起到了理论支撑的作用的,但随着钢琴音乐的普及全球化,这样的先入为主的文化接受理念就成为了钢琴音乐在中国发展的阻碍,是中国钢琴文化发展自身特色最难以逾越的屏障。

(二)西方钢琴教育模式的影响。从中世纪到现代钢琴无论是作为乐器的发展,还是钢琴音乐的发展在西方社会都已经形成了非常有规范的一套教学体系。这套教育体系直接影响了中国钢琴教育的发展,在钢琴最初引入到国内时,这种教育体系就随着外籍钢琴教师的引入直接传入国内,并且一直影响着中国钢琴教育的发展,贯穿整个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史,可谓根深蒂固。

在这种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中,使得中国钢琴在当下依然是沿用西方的钢琴教育模式在高师钢琴教育中西方钢琴教育方法更是占有主导地位,在校各年级的学生仍然以学习演奏西方音乐作品为主要学习内容,所有学生几乎对西方钢琴发展的各个时期都非常了解,但对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却知之甚少,正是学校课程设置上的缺失造成了学生认知上的不足,这是非常可怕的,就好似在钢琴教育中我们丢失了母语一样,一个不会用本民族语言讲话的民族,如何能长远发展。

(三)中国钢琴曲目与教材的制约。中国的钢琴音乐,尤其是在经历了特殊历史时期的影响之后,使得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数量与西方钢琴作品比起来明显要少得多。已出版的中国钢琴作品总量加起来可能仅仅相当于一位多产的西方作曲家的作品数量,甚至还要少。这种数量上的劣势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在高师钢琴教学曲目选择上的困难与偏颇,也是未能够引起高校教师足够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从教材方面看,中国的钢琴作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具有体系的教材,大多是单一的钢琴音乐作品,与之相配套的练习寥寥无几。虽然目前市面上对于出钢琴基础的本土练习书籍逐渐增多,但就其质量却是良莠不齐。而在高师钢琴教学中能够应用的教材更是少之又少,学生们比较熟悉的仅有《中国钢琴作品选(一)》、《中国钢琴名曲曲库》、《中国钢琴名曲三十首》、《钢琴曲选(1949-1979)》几本曲集。这样的状况也是造成高师钢琴教育中中国钢琴音乐教学问题的原因之一。

三、解决高师钢琴教育中中国作品教学问题的设想

(一)加强对中国钢琴作品的重视。面对高师钢琴音乐教育存在的对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不重视的弊病,应当引起学界同仁足够的重视。这种教师与学生都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一边倒的选择钢琴作品弹奏的学习经历是非常不利于高师钢琴教育发展的。因此,当下我们要在高师的钢琴教育中将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地位提升起来,尽可能多的应用在高师的钢琴教学之中,让授课教师能够掌握多元化的钢琴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受益,让学生真正学习到钢琴的精髓,使其做到即能演奏西方的钢琴音乐作品,亦能演奏中国的钢琴音乐作品,真正提高我国高师钢琴教学水平。

(二)创造新型高师钢琴课程教育模式。当下,在我国的高师钢琴教育中还有很深的西方钢琴教育体系的烙印,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音乐作品乃至中国钢琴音乐文化在高师钢琴教育体系中的发展,使高师的钢琴教育很难具有本土化的特色,缺乏民族性特征。因此,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要转变现有的以西方钢琴教学形式为核心的教育模式,结合本土特色,更多的增加以培养学生对本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教育模式,探索出一套既能体现钢琴自身特点,又能体现中国钢琴教育特色的新的教育模式。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方面需要我们制定新的高师钢琴教学考核标准。改变以钢琴演奏技巧为唯一标准的考核评价要求。诚然,钢琴演奏技巧固然重要,但单纯的只强调技巧就会使高师的钢琴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局限,很难有更好的发展,应当适当的加入针对音乐文化价值取向的具体评价机制。使高师钢琴教育健康的发展。另一方面需要我们制定新的教学内容,使其更加具有文化多元性。这具体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数量的使用上。应当在教育内容上明确的量化每一年级学生应当学习演奏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数量,要求学生既能够了解西方钢琴音乐作品,同时对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应达到熟悉的程度,还要兼顾了解世界多元化文化的钢琴作品,使高师钢琴教育做到相对全面的钢琴文化学习。最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加强指向文化的技能技巧教学,钢琴演奏技能技巧的教学,需要有文化理解的支撑,没有文化理解上的演奏只能是“照猫画虎”,是没有音乐灵魂的演奏,这样的学习是不完整的,会阻碍高师钢琴教育的发展。

(三)制定可体现文化价值取向的课程评价标准。改进高等师范院校钢琴课程的评价机制,使其体现文化价值取向,这样就可以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引导师生去关注更多风格的作品,尤其是中国钢琴音乐作品,这是高等师范院校钢琴课程建设完善的必然选择。

中学视频教学语文范文6

关键词:班主任;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品德教育

小学是学生形成是非观、价值观等理念的重要时期,对其以后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品德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渗透效果倍受重视。在实施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语文教学是进行品德教育的基础,因为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关注逻辑真理,更加重视情感交流,所以班主任应该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品德教育,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作用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品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具备其自身的特有情感,是实施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所以班主任老师需要起到领头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品德教育,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影响。同时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视力度不断增长,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阻碍,不能进行有效开展,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品德教育具有其必要性。而大部分老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只是对基本知识进行教授,更不要说对品德教育进行渗透,此时班主任就需要进行介入,引导老师实施品德教育。此外,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条件有限,只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接受品德教育,无法得到理想效果。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品德教育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品德教育效果,而且创新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良好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渗透品德教育的策略

1.语言赏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文字进行解析,然后对文字所组成的语言进行欣赏,以达到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可以增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同时小学语文教学材料中课文都具有很美的意境,精炼的语言,并充满了情感,包含了很多积极、正面的思想品德。在班主任的引领下对课文语言进行赏析,然后深入全文,使学生可以对课文内容更加形象、深入地进行记忆,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完美地渗透品德教育。但是班主任在渗透品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分清主次,是在良好实施语文教学时渗透品德教育,不是专门地开展品德教育。如果不分清主次,不仅不能很好的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而且会对学生的学习、心理造成严重影响。

2.大声朗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材料中,课文均是专家精心挑选的,在思想、语言、教育上都是优选,特别是古文、诗词,其中包括保卫祖国、歌颂祖国、热爱祖国、积极乐观心态等内容。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朗读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手段,所以在渗透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部分课文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大声朗读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体会课文,对课文要表达的意思进行深刻理解。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学生在大声的朗读中可以体会到李白的思乡之情,无形中对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操进行培养。此时班主任的职责就是进行有效引导,对学生的疑问进行有效解答。

3.课外活动

良好的课外活动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情操,挖掘学生个性,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课外阅读是实施品德教育渗透的有效手段,课外阅读的文章更加丰富多彩,更富有浓郁韵味,所以适当的课外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引学生良好发展。但是在对课外阅读书籍进行选择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进行相应指导,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对不同的书籍进行推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成长需求,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其道德水平。课外活动不只有课外阅读是品德教育渗透的途径,还包括写作、朗诵、演讲等,这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判辩分析、文笔、口才等能力,可以有效对品德教育进行渗透,从而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培养。

4.班主任自身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具备很强的可塑性,所以班主任就有对学生进行相应塑造的责任。因此,班主任需要具备很高的综合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班主任是其行为、心理形成的参照物。例如:班主任性格开朗,班级的课堂教学就会十分活跃,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态度。同时班主任还需要对学生的状况进行了解掌握,例如:班主任可以与学生像朋友一样进行交流,对学生的烦恼、困惑、快乐进行了解,然后以此为基础对品德教育进行良好渗透。

三、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品德教育可以有效创新教学方式,并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品德教育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不是快速施教,是逐步对学生的品质进行培养。这就对班主任的自身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不仅需要对班级进行管理,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