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游戏学习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游戏学习材料范文1
关键词:深度学习 ;区域游戏;探究;材料投放
G613.6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冯晓霞带来了以“区域游戏中的深度学习”为题的讲座。冯晓霞教授首先提出问题:“什么是深度学习,区域游戏中幼儿能够进行深度学习吗?”,随后引述了布鲁姆(1956)认知学习目标的六个层次“识记、领会、应用、分析、评价、综合”论述了学习的不同层次。接着她指出了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区别。她认为,深度学习是“学习者以高级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积极主动地、批判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且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种学习。(安富海,2014)”,并强调深度学习不等于超越儿童理解能力的高难度内容的学习。冯晓霞教授用“五月的风”――一个发生在某幼儿园的儿童建构活动实例,来说明了幼儿在区域游戏中也可以进行深度学习。她指出深度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具有长远效果的学习。
一、创设包含问题的游戏情境。
冯晓霞教授通过具体的幼儿活动案例说明了低结构、高开放的材料和不稳定的情境中包含着更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而能为幼儿提供更多自主探究、运用经验、思考和创造的空间,引发深度学习。随后总结出关于活动主体(幼儿)――活动对象(材料情境)――活动过程与方式――经验(学习)之间关系的分析框架,此框架能够帮助教师理解幼儿游戏环境创设和材料的提供。
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热点,适时地更新学习性区域的内容。幼儿园的老师们紧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出了丰富、新奇、创意、有层次的学习性区域环境。在每个区域中,投放按主题制作的进区记录表。一到游戏时间,孩子们自由的选择想玩的区域,并主动在表上进行记录。到周五和月末的时候,孩子们在“小计”和“总计”上,对自己每周、每月的游戏情况进行小结和分析。
二、提供能够持续进行深入研究的时间和空间。
一般来说我们在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中,好多都是从我们老师的视角出发进行投放,那么我们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孩子们提供孩子感兴趣的活动材料?这份材料的提供能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得什么经验?这份材料的提供是否合适孩子,对他们的隐性教育价值在哪里?我们在投放材料中还要考虑材料的投放方式,怎么样的投放更能让孩子愿意活动,这一切都将是我们在今后组织实施区域活动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可以尝试着大胆放手,让孩子们料理自己的生活。例如:剥果仁、磨豆浆、搓元宵、泡花茶、榨果汁等等,看看幼儿园的孩子们做的多棒!
只要用干果夹就能轻轻松松的剥开果壳哦!再要按照要求在盘中放入一定数量的果仁,这样“订单”才算完成啦!既提高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体现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的“为幼儿提供‘按数取物’的机会”。
把石磨搬进教室?对!你没有看错,教室里也可以开豆浆加工坊啦!准备好豆子、清水和石磨,孩子们挽起袖子,耐心地磨。不一会儿,一杯新鲜的豆浆就出炉啦!
面团既可以搓成圆的,也可以搓成长的。其实,还可以在面团中加入艾草汁,再包上豆沙,这样就能做出甜而不腻、其味醇美的青团子啦!
先在糖盘里加入白砂糖,等待出丝。待到糖丝出来后,她们熟练的用竹签卷一卷。时光流转,这就是幸福的记忆呀!
三、适当引进“主题”,在教学与游戏之间搭建桥梁。
冯晓霞教授指出可将教学主题与区域游戏相结合,这样能丰富区域游戏活动的内容,增进对话、交流与分享;启发更多角度思考,进一步拓展学习空间,促进经验整合。
在校园里散步的时候,地上随意散落的枯树枝也能成为布置环境的素材哦!再粘上孩子们亲手折的桃花和绿叶,发亮的嫩叶间,那一簇簇粉红的花朵,真是应了苏轼的那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当然,还可以像他们一样,用橡皮泥制作抽出的新芽,为枝条增添一抹绿意!
纸盘是废物利用常见的元素,看似不起眼的纸盘,要是遇上了豆子家族,绝对是分分钟高大上的节奏哦!
四、尊重幼儿的兴趣,激发引导幼儿在游戏中的探索与深入思考。
我们需要尊重幼儿的兴趣,但不简单地追随和放任幼儿的兴趣,要分析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中所包含的学习机会,把握其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需要努力的程度。
把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需要慢慢转换成图景,不要再用听、看、说的形式啦!试试用以下这些帮助他们在脑海里展现这种图景吧!
在班级里,孩子们把小幕布架起来,借助手电筒或是自然光就可以演一出皮影戏了!
将语言区延伸到自然角中,创造一个属于孩子们的“秘密花园”吧!到底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可以在录本上记录哦!
游戏活动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形式,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区域活动,是教师展示教学理念的舞台,幼儿快乐成长的乐园,我们的区域活动的实效性还应体现以下几方面:1、根据主题有计划,有目的投放材料。2、材料的投放在大主题下也要有主题―背景。在投放材料时教师也要为孩子考虑它的目的,这样孩子的兴趣更高,更能拓展孩子的思维。3、根据兴趣师生共同设置区域。教师应放手让孩子们大胆地去参加区域活动设置,通过观察、倾听和询问了解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不断融入有价值的内容,引导幼儿积极主动而有效地学习。使他们在区域同伴之间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积累经验,从而得到发展,得到提高。我们一直在研讨高结构的区域材料,对低结构的区域材料显然研讨不足,因此,我们应重新审视自己班里的区域活动,对游戏的把握有多少!显然,高结构的材料有其目的性,对幼儿来说也有非常明确的指向,通过分层的投放,也能让幼儿开拓思维,玩出各种玩法。
趁着春光大好,让我们和幼儿园的孩子们一起,在自主的操作中,开启探索世界、探究学问的美好心灵吧!
幼儿园游戏学习材料范文2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意义;价值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基本内涵
区域活动时教师利用游戏特征创设情境,让幼儿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主选择、操作、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利用和积累、修正和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在获得游戏般体验的同时,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对幼儿而言,它是一种看开放性的、低结构性的活动,幼儿可以自己的兴趣、需要、意志为导向自主活动,活动的内容、时间、节奏、顺序以及活动的伙伴、规则等都可由幼儿自己决定或与同伴商量、协调,在摆弄与操作、探索与发现、交流与询问等过程中实现和生成活动。
对教师而言,它是教师基于对幼儿兴趣与需要的了解,并能反映一定教育价值而组织的活动。教师将自己的主导作用通过环境创设、材料投放、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建议、伙伴间的影响来加以渗透。与过去那种“罐头式”的计划活动不同,它需要教师时刻“追随幼儿”,通过观察幼儿活动过程,了解活动结果,调整活动方案,使区域活动的内容和材料更好地定位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上,进而更有效地去推动幼儿的自主学习和经验提升。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意义与价值
(一)区域活动对于幼儿园课程的意义与价值
1.拓展课程的组织形式
许多年以来幼儿园课程主要是以目标模式为导向,且主要通过单一的集体教育组织形式来落实教育任务和实施教育活动的,因而在某些教师的观念中,集体性的教育活动就成了课程的主要载体或唯一载体。虽然集体性教育活动的有其一定的优势。但是,在以其作为主要教育活动形式的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弊端和不足:如由于过分强调活动结果而把教育内容直接传递或灌输给幼儿;不能切实有效地促进不同发展水平的每一个幼儿学生的发展当前幼儿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对儿童个别差异的关注不够,一味要求每个孩子在同一时空、用同样的方式学习,教育方式没有真正重视到儿童个别差异的存在,也没有配合儿童的差异去调整教育方式。可见,仅靠集体性教育活动形式来实施课程和真正促进儿童发展的重任极有局限的。
2.平衡课程的内容体系
我国的幼儿园课程围绕着促进儿童身体、认知、情感、个性和社会性诸方面发展的中心,将健康、语言、艺术、社会等领域的内容综合体现于教育活动的实施之中。与集体性教育活动相比,区域活动具有环境开放、材料丰富、内容广泛、形式自由的特点,且更注重幼儿经验建构的过程性和幼儿自主学习的选择性。对参与区域活动的每个幼儿来说,都可以依据自己的内部需要、发展速度和工作节奏展开学习并积累个体经验,也可以在自我建构的同时与同伴和群体分享交流,以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关联性、有序性,共同获得成长。因此,区域活动无论在内容上还是组织上,都可以与很多活动相互承接,尤其体现在一些需要幼儿自作、探索、发现的内容体系,它无疑可以起到弥补和平衡的作用。如当前幼儿园课程以主题活动为主线,改变了过去分科教学中以数学知识体系为主的教育内容组织方式,而是将数学的学习内容巧妙地融于主题的整体背景中,让幼儿在情境性活动中,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掌握学习、拓展和运用数学知识点,者无疑强化了知识的实际运用效果。
(二)区域活动对于幼儿及教师的意义与价值
1.主体参与,有利于促发幼儿的自主学习
区域活动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儿童自主性和主动性发展的最好途径。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自主活动,学习环境宽松、自由,在一个半封闭的屏障中,幼儿可以自由地选择、摆弄、操作、探索,通过实践积累和构建自己的经验与感受。此外,区域活动还具有独特的空间和时间特性,它也有助于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在空间上,允许每个幼儿在一定的区域和空间内自由走动、自主选择区域;在时间上,允许每个幼儿按照自己的学习速度进行活动,既可以完成若干种不同的学习材料和内容,也可以同样的学习材料和内容通过若干次活动来操作,这正是幼儿充分享受自主和促进幼儿学会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
幼儿园游戏学习材料范文3
安镇镇万众村幼儿园开办于80年代,2000年前一直附设在原万众小学内,2000年9月万众小学撤并将校舍归幼儿园使用,现有占地面积2097平方米,生均20平方米;建筑面积879平方米,生均8.37平方米;大、中、小3班规模。在园幼儿105人,教职工6人,其中专任教师3人。近年来,在镇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全体教职工能以《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为指针,以《幼儿园工作规程》为依据,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提高办园水平,在镇级组织的各项比赛中多次获奖,赢得了广大家长的信任和赞誉。
一、主要成绩
1、注重因地制宜,不断改善办园条件
近年来,镇政府、村委为幼儿园共投入18万元进行幼儿园的设备改建和添置。进行屋面翻新、改建厕所、铺设操场软地、人造草坪等,提高了幼儿户外活动的安全系数。室外有供幼儿活动的大型玩具,满足了幼儿户外活动的需求。目前班班有电视机、VCD、实物投影仪、录音机等电教设备,有钢琴、玩具柜、图书架、配套的课桌椅等教学设备;园内建立了幼儿游戏室、建构室、图书室等专用教室,并为各个专用室添置了相应的游戏活动材料等,另外还有清洁整齐的食堂、保健室等辅助用房。幼儿园整体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同时,教师巧妙的将各类游戏材料制作成了“娃娃家”、“小菜场”、“美发店”、“小舞台”等幼儿活动的区角,根据幼儿活动需要自制了沙包、尾巴、飞盘、辫子、高跷等体育活动材料,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2、着眼规范管理,保教水平稳步提升
万众幼儿园依托中心幼儿园一体化的管理思路,办园目标明确,制度健全,人员岗位职责明确,注重安全管理网络的建设,食堂管理规范有序。
建立家长学校制度,定期开展各项活动。通过家长知识专题讲座、发放家长学习材料、开辟家长园地等形式,使家长了解最新的育儿知识;每月向家长发放家园联系卡,每学期向家长开放一次半日活动,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并认真听取家长的反馈意见,每次活动做到有目标、有组织、有评析反馈。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安排能够做到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开展参观安南警务站,参观老年活动室,参与老年门球活动,带领幼儿观察秋天的田野、参观蔬菜基地等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把农村教育资源融入教育教学中,使活动体现农村幼儿园的特色。
3、强化内涵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幼儿园从抓教师职业道德入手,加强师德教育。定期参加中心幼儿园的政治理论学习,开展“尊重儿童、心妈妈”的沙龙研讨会,进行“敬业爱岗、诚信育人”、“树师德形象,做新时代女性”的师德演讲会,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树立良好的道德修养。本着“以幼儿发展为本,让教师发展为先”的宗旨,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同时定期让教师外出听课,观摩学习,拓宽了教师的视野,多次在村园教师好课评比及基本功比赛中获奖。目前4位教师学历合格为100%,其中本科学历1名,教师100%持证上岗。
二、问题与建议
1、配齐配足保教人员。根据《*市农村幼儿园评估方案》,教师按1∶15—20配备,目前幼儿园教师只有3名,没有保育员,教师工作量较大,不能满足保教工作的需要,幼儿园要积极争取镇政府的支持,尽快解决教师和保育员配备不足的问题。
2、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园本教研是教师成长的载体,建议幼儿园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园本教研活动,丰富教研活动的内容,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3、进一步优化幼儿园的活动场地。目前幼儿园的水泥活动场地上有很多坑洼面,给幼儿户外活动带来不安全因素,建议户外场地能够修补好坑洼面或铺设塑胶软地。
三、评估结论
幼儿园游戏学习材料范文4
关键词:领域活动;区域活动;学习材料;整合
皮亚杰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是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因此,教师应创设并有效地利用材料,融知识经验于材料中,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进行学习。领域活动的学习材料,往往是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目标精心设计,操作方法的指向性强,结构好且比较单一,目的仅仅停留于幼儿对该学习内容的掌握。区域活动材料丰富多样,幼儿能自由地选择,自主地学习,它能满足孩子的个性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能。如果将区域活动和领域活动学习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优势互补,可以帮助每一个层次的幼儿充分发展,从而优化和完善我们的学习课程。本学期我们对领域学习材料进行深入探究,在材料的操作方法、操作难度、探究角度、知识点的挖掘等方面进行层层深入的拓展,从而生成系列化的区域操作材料。
一、同一知识点不同区域材料的拓展
领域活动的学习材料是幼儿在教师统一指导下一起操作的学习材料,由于活动时间有限,幼儿对学习材料的探索往往不多,还有深入下去的需要。如果将这些材料发散式地延续到各个区域中,拓展出多样玩法的区域材料,将会满足幼儿继续探索的需要,使其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如,在开展数学活动“按颜色分类”时,我们发现幼儿完全被所创设的环境感染,探索的积极性很高,到了活动结束时,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还很高。为了进一步满足幼儿探索的热情,我们决定在各区域中创设相应的区域环境,让幼儿进一步探索。于是,我们在数学区创设了“颜色列车”的环境,让幼儿根据车厢的颜色贴上相同颜色的图形宝宝;在自理区创设了“果树开花”的环境,让幼儿根据树干的颜色系上相同颜色的花;在美工区创设了“花儿朵朵”的环境,让幼儿根据花瓣的颜色涂色。
二、同一知识点不同操作难度的拓展
在领域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的学习材料往往是“统一式”的材料,由于幼儿发展水平的不一致,有些能力强的孩子往往对老师提供的材料轻而易举就学会了,材料对他们失去挑战性,使他们有一种“吃不饱”的感觉,而一些反应慢的、悟性低的幼儿,由于时间不允许,则被迫终止。因此,我们可以在区域中提供一些较有挑战性的或层次性的材料,让他们继续探索。因此,我们对区域学习材料的多元教育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尝试从材料的操作难度上进行多个层次的拓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领幼儿不断地深入探索,同时也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找到自己能挑战的材料,通过跳一跳就能摘到属于自己的果实。如,以数学活动《感知数量》为例,随着幼儿学习进程的发展,我们将这一材料拓展出四个递进式的操作难度和操作要求。第一层次:我们投放了小猫图片,贴有小鱼的夹子,让幼儿根据小猫肚子上圆点的数量夹上相同数量的小鱼夹子,重点让幼儿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第二层次:我们用布和网布剪成的裙子形状,并在上面分别贴有数字和圆点。让幼儿根据上衣上的数字匹配圆点数量相同的裙子,让幼儿学习数字与圆点的匹配。第三层次:我们又增投了“翻牌比多少”的材料,让幼儿随意翻起一张卡片,与同伴比谁卡片上物体数量多,让幼儿感知多少和一样多。这一系列不断升级的挑战使单一的领域活动学习材料变得多元化,持续地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有效地促使幼儿在这一系列活动不断扩充探索经验,提升探索能力。
三、同一材料不同探究角度的拓展
在研究实践中,我们发现在一些领域学习材料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知识经验,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掘和探索的。经过我们的充分挖掘和探索后,一些领域学习材料在区域中继续发挥它的教育功能,不断生成新的探究角度,使幼儿对这些材料的探究由此及彼,层层深入形成网络。
如,我们以数学活动《认识图形》的学习材料为基点,在区域活动中提供了塑料图形玩具,对其功能和玩法进行多角度的探究,多层次的生成和拓展,从最初的探索了解各种图形的外形特征,到进一步引导幼儿按图形或颜色分类。接着我们利用这些塑料图形上有洞的特征,提供了线,让幼儿按图形或颜色有规律地穿线,最后拓展到让幼儿通过想象将这些图形拼摆成不同的物体。在此过程中,幼儿对各种图形的外形特征有了更加全面的体验和认识,还获得了跨领域知识经验的建构,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也提高了。这种对同一学习材料多角度的挖掘和探索更有利于孩子整体性的发展。
幼儿园游戏学习材料范文5
关键词: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投放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2-0105-01
活动区教育在我国幼儿同开展的最初阶段,仅仅是对集体教学的一个补充,被有限地安排在教室的角落,所以被称为“活动角”或“角落活动”。随着改革的深入,角落活动的价值也日益显现,即充分考虑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创设游戏的场景,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材料,满足儿童操作的兴趣,使儿童获得认知、情感、身体等方面的发展,于是活动角被增加、被扩大,又被称之为“区角活动”或“活动区活动”。活动区材料的投放不仅关系到幼儿发展的方向,也是每一位教师非常重要的教育功力的体现。
一、概念界定
(一)活动区材料
所谓活动区的材料,指的是教师为了适应儿童活动区活动需要,根据儿童需要或者特定的教育目标有意识地布置在活动区中的材料。
(二)材料投放方式
主要是指教师根据儿童发展和教育的需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依据对材料进行投放,本研究所关注的投放方式,涉及的是在投放材料时对材料数量的考虑,材料结构特征的考虑,以及材料种类之间搭配的考虑。材料数量的投放方式研究,是指通过材料投放数量的改变看儿童行为的变化。材料的结构化投放方式研究,是指投放材料时限定或者不限定材料的使用方法对儿童的行为产生的影响。
二、当前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中的问题
(一)教师对于活动区考虑未达到教的育目的
大部分教师,对待活动区教育和集体教育,常常采取的是“一视同仁”的做法,忽视了活动区教育创设评价等各环节存在的差异,因此,在各种不同类型材料的投放上缺乏思考和策略。采用目标评价而不是过程评价,使得教师在执行过程中常常摇摆不定,对于材料是否有效果也难以评价。这也直接影响了投放的质量。而且,如果把活动区教育变成集体教育活动的翻版,那么活动区教育就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二)教师对于材料的不同投放方式经验不足
教师对于材料的不同投放方式与儿童行为之不同的关系过多地依赖于经验之谈。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之间缺乏现场的研究作为依托。90年代末期,在以儿童为本,以儿童为主体的活动观念作用下,有限的场地中创设高真实性的活动内容导致的游戏的主题被固定,材料的运用缺乏变通性等问题凸显,教师又转而提供大量的素材材料。”在材料提供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种“跟风”的实践模式花费了教师大量的精力,但实际取得效果却很有限。
(三)忽略了幼儿的主体性地位
区域材料的设置不能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教育的需要而设置,不能真正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区域材料应该为幼儿提供自主选择、自由活动的机会。但是有些时候,教师往往忽略了幼儿自由选择的权利,这样往往会造成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下降,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如,幼儿园在集体玩建构玩具时,教师只是简单的把幼儿分为两组,每组玩不同的玩具,但是有的孩子就想玩另一组的玩具。教师却剥夺了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
三、改进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的策略
(一)保障材料投放的总体原则
活动区活动,在儿童自主学习方面比传统的集体教学有较大的优势。而且,儿童在活动区由于可以自主选择,他们的学习是沿着自己的心理逻辑进行。活动区活动中能够给儿童充分交流的机会,合作学习、取长补短,以一种社会建构的方式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因此,在确定活动区教育目标的时候要考虑到这种教育形式的优势。所以,如果用集体活动的评价标准来衡量活动区的投放,过于考虑目标的同一性,关注目标的即时达成度,那么肯定是不合适的。
(二)注意材料本身的性质
不同的材料来源不同,引发的儿童行为也不同。有一些材料,本身倾向于引发儿童的象征性游戏行为,有一些材料则引发儿童的搭建行为。认识材料本身的特点,认识它们与儿童行为之间的关系,是进行有效投放的第一步。
(三)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
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影响材料投放的关键因素。同样投放方式和材料,对不同年龄儿童的作用差别很大。小班儿童对于高结构投放的材料的使用频率高,而大班儿童低,因此,就高结构投放的材料而言,小班的配置比例应大于大班。而大班则应在棋类等材料的选择和投放上更加关注。明确每个年龄阶段对于投放方式的不同反应,有利于教师对于投放方式的选择,也有利于教师聚焦更需要关注的材料,利用有限时间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四)丰富活动区的材料投放
一个材料如何才能在利用率上有所提高,除了纵向的加深其用途外,横向的班级间交流也不失一种策略。这点对于高结构投放的学习材料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正由于教师很大的心血凝结于此,在材料流通的过程中,更需要有相应制度来加以规范。
参考文献
幼儿园游戏学习材料范文6
关键词:数学教育;生活化;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7-0072-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倡导在原生态的数学生活与创设的数学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尽最大可能地接触与掌握数、量、形、类、时、空的数学信息。要让幼儿充满情趣地学习生活,感受生活的魅力与数学学习的快乐,获得和谐发展。
一、数学环境生活化,促进幼儿学习活动化
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会有数学。教师应鼓励幼儿善于发现生活世界中的有关数学问题,让幼儿学会运用数学的态度与方法观察周围世界中的事物、分析周围世界中的事物,并主动积极地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幼儿主动爱上生活中的数学,真正实现数学与生活的完美结合。在幼儿一日活动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一切有利于提升幼儿数学素养的因素,让幼儿在生活情境中自主发现、自主探究数学问题,让幼儿形成数感与数学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着眼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发展要求,努力构建与幼儿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情境,让幼儿学习活动化,达到寓教于学,寓学习于活动的境界。幼儿教育实践证明:巧妙运用数学活动材料,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数学环境的生活化程度。
1. 在创设的环境中用好数学材料
周围世界中的各种物体都以一定的数量、形状与空间形式存在着,这些周围世界中的各种物体都可以作为幼儿数学学习活动的素材。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数、形、序等融入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之中,引导幼儿自主学会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用丰富多彩的图案表示出来,让幼儿们产生数学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比如,教师可以将幼儿园的围墙栏杆等按不同颜色有规律地排序,将墙饰用几何图形有规律地进行拼合等等。让幼儿通过环境的创设亲近数学,喜欢上数学,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
2. 在区域活动中用好数学材料
教师应根据幼儿区域活动的主题,为幼儿提供可以进行数学探索的活动材料,让幼儿们通过自主操作,对各种数学学习活动材料进行仔细观察,理性分析、比较以及判断,从而让幼儿们能够有效地理解数学、探究数学。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开展“小小魔术师”的数学游戏活动,让幼儿玩一玩比大小、给牌分家、给牌排队等游戏。让幼儿在魔术般的数学游戏中,对数学活动材料进行摆弄,进行操作,让幼儿充分感知数学、体验数学、理解数学,产生对数学的思维碰撞。
二、生活环境数学化,引领幼儿体验数学经常化
教师应将生活环境数学化,让幼儿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究数学,去感知数学,去领悟数学知识。比如,数字、形状、远近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自主或小组合作进行观察和比较,比一比、猜一猜同伴个子的高与矮、书包的大与小,等等。教师还可以让幼儿们看一看、说一说哪些标牌哪些物体上有数字,这些数字又分别表示什么。比如,车牌上的号码、日历上的日期。让幼儿们熟悉诸如此类的事物,以此为素材,让幼儿学习数学、亲近数学,体验到数学的奇妙无穷。
教师应引导幼儿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学数学。让幼儿充分运用已经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能动地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比如,教学“感知1和许多”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只有一个”和“许多”的物体。有些幼儿会兴高采烈地说:一幢幢楼房合起来就是很多幢楼房,很多幢楼房分开来看就是一幢一幢的楼房;一棵棵树合起来就是许多棵树,许多棵树分开来就是一棵一棵的树;一个个同学合起来就是很多同学,很多同学分开来就是一个一个同学,等等。这些学习内容既是生活中的现实场景,又是教学中的真实情境,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鲜活又有趣。
三、教育元素一体化,实现幼儿理解情趣化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幼儿园、家庭、社会的教育元素应当形成一体化的格局。数学是生活,是乐趣。无论是数学,还是生活,都应该是生动活泼的,充满情趣的。幼儿园、家庭、社会的教育元素应力求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互为补充、互为促进,切忌“单打一”,应发挥整体联动效应。
由于受幼儿园教育环境的现实制约以及数学学习材料的局限性,使得相当部分的数学活动只能依赖于教师为幼儿构建生活化的情境。比如“找找自己的家在什么地方”,将房子设计成方形、圆形、梯形、三角形之类的形状,教师再引导幼儿将生活中自己特别熟悉的“房子”与创设的情境中的房子相对照,以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产生学习数学的情趣。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开展“比比谁的速度快”之类的数学活动,促使幼儿在游戏、竞争的情境氛围中,理解数学知识,探究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
总之,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势在必行,教师应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标杆,努力探究让数学教育更好地走进幼儿生活的方法,真正让幼儿在现实生活中体验数学,利用数学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从而让幼儿自主建构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促进幼儿数学素养的有效提升,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