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续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续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卖火柴的小女孩续写

卖火柴的小女孩续写范文1

卖火柴小女孩被奶奶搂得紧紧的,她们飞呀飞,飞向了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天堂。

仁慈的上帝,头戴嵌满钻石、珍珠、宝石的纯金皇冠,手持精心雕琢花纹的手杖,坐在高高的宝座上。几位天使送来了可口的果子和喷香的饭菜让她和奶奶吃饱。上帝和蔼地说:“现在我可以带你们去你们想转世轮回的地方。”“我们想去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小女孩轻轻的说。“去中国吧!”上帝温和地说,又招来一朵七色彩云,带着她们飞向那遥远的国度。

不知道过了多久,“到了,就是这儿!上帝的声音又重新在她们的耳边响起。小女孩和奶奶低头一看,啊,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国家啊!青山碧水,绿树红花,芳草青青。太阳刚升起来,暖融融地照着大地。退休的老人们,正在进行早晨锻炼,有的在散步,有的在打太极拳,还有更多的老人在做早操,一个个红光满面、容光焕发,嘴角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像快乐的老顽童。马路的人行道上,上班的行人,上学的学生,络绎不绝。大大小小的车辆按照种类开在不同的车道上,没有拥挤,安全地行驶着,旋律优美的轻音乐,代替了杂乱的噪音。

她们渐渐接近了地面。不一会儿,就走在了人行道上,人们热情地帮助她们到达了福利院。工作人员用最快的速度为她们收拾好了一间舒适的屋子,让她们住下。

工作人员很快就和附近的一所学校所取得了联系。两天后,小女孩可以免费去上学了。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为女孩买了书包、文具盒等学习用品。学校还专门让一名教师抽空为她补课,叫她讲汉语。奶奶在福利院里,和其他老人一起快乐生活。她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好日子,小女孩用不太纯熟地汉语说:“我真是太幸福了!我爱上了中国这个像天堂一般的国家!”

卖火柴的小女孩续写范文2

第二天,她们俩收拾好行李就出发了……

转眼间,到了春天,一路上春光明媚,繁花似锦,可是小女孩却无心欣赏,带着晴彩云拼命地赶路,因为她心中一直在想着奶奶……

又到了夏天,好热啊,她们从行李中拿出两瓶饮料咕嘟咕嘟喝了下去,喝完了,顾不上休息继续赶路……

秋天来了,一片片树叶飘落在地上,花儿、草儿都枯黄了,小女孩看到这些心想:“都到秋天了,我还没有见到奶奶的影子,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奶奶呀!”想着想着小女孩就哭了起来。晴彩云安慰她说:“不要气馁,只要我们坚持找下去,就一定能找到你的奶奶的。”小女孩听了,鼓起了勇气,和晴彩云继续向前走去……

卖火柴的小女孩续写范文3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是语文课的性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拿什么给学生呢?

给美美的言语

语文课首先要有语文味,这就是要给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技能技巧。“语文”是什么?它在语文课程指的意思是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语文课程究竟干什么?教学生学国的语言文字,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本能。重点是学习动态言语的技能技巧,而非静态的语言知识。“语文不是个万能筐,什么都可往里装”。语文课要尽量减少非语文的环节,避免语文文字本体的失落或淡化,扎扎实实地让学生理解语言、品尝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让学生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习得语感,积淀语感,领悟语言规律。

要让学生的言语能力就能得到发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读的训练,要注意每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去领会,切不可粗心。如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明日又去一重,观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最终使学生的言语得到丰富,言语能力得到发展。

抓模仿,学习言语。模仿是创造的基础。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发现其中的写作形式,阅读主体依据在阅读中所获得的写作形式,模仿教材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意识和思想感情。它是模仿与创造的统一。因为作者在模仿过程中,为了表达自己的主观意识和思想感情,必然融入自身的体验和个性。如:句型模仿运用,像《桂林山水》写山、水两段的排比句和顶真句的模仿运用;段落模仿运用,像《伟大的友谊》过渡段构段方法,《富饶的西沙群岛》总分关系的构段方法等等模仿运用;篇章模仿运用,像《白桦林的低语》的概括和具体结合写人的方法,《长江三日》的按游踪抓特点的写景方法等等模仿运用。

抓转换,活化言语。语言的转换,指对文本进行动态处理,以文本的语言材料为依托,对获取的语言信息进行筛选,改造等,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课文中的语言材料按一定的要求进行重新构思、组织、融合、润色,并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新的言语表达。语言转换首先应该是语言材料的转换。纯粹的语言形式的转换是一种机械的语言训练,语言形式的转换应该与语言材料的转换同步,让课文中情和言在转换中和谐共振,比翼齐飞。这类转换训练,只要我们教师寻准训练点,并设计有效的训练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是十分明显的。如:转换文本的文体,像古诗转换成记叙文,说明文转换成记叙文或童话等,转换文本的人物、转换文本的情景、转换文本的地点、转换文本的顺序等等。

抓规律,发展言语。语文课和其它课程(外语除外)不同,其它课程是借助语言学习内容,以各自不同内涵的语言内容为教学本体,而语文学科进行语言学习,需要解决的却是如何运用一定的语言形式去表达一定的语言内容,因而语言形式的价值就显得特别重要,要通过课文学习、课外延伸、运用实践等,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逐渐领悟、抓住言语规律,学习动态的恰当而又得体地运用语言进行表情达意的言语技能技巧,学习个人在特定语境中的使人文和工具和谐共振的语言运用和表现,学习个人对语言的“人”“文”合璧的选择和实现行为,最终在真情、挚爱、童趣、明理中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笔者认为这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给浓浓的情感

情感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石,是文本的灵魂,也是课堂的灵魂。语文教学过程正是老师、学生和文本的作者之向情感多向交流的过程,如果缺少了这种情感交流,语文教学将就得机械化、程序化,沉闷而呆板。不论是朗读课文、品味语言、还是积累语言、内化表达都要有情感的充分参与,让学生陶醉在课文中浓郁的情中,受到感染薰陶。

请看《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简介

一、揭题初读对比,铺垫情感。

师导入:“同学们,如果你们没预习课文,而且这个小女孩是你身边的一员,你认为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卖火柴呢?”接着教师介绍文章的作者以及写作背景:“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丹麦的安徒生。虽说这是篇童话,但也是作者对当时社会中贫苦儿童的真实写照。”通过预习和有关说明,学生马上就能体会出这个小女孩是生活迫于无奈,才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光着头赤着脚”卖火柴。这为学生铺垫了一定的情感基础,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去理解课文的动力。

二、气氛渲染对比,激感。

学习课文第一段,让学生边读边划出文中描写小女孩贫穷与富人富有对比的词句:“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烤鹅的香味”“天冷极了,下着雪”“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在品词、美读此基础上,并让学生说说自己家中及周围人家,大年夜的气氛和情景。学生通过文本中对比及自己生活与小女孩的生活对比,激起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

三、现实幻想对比,强化情感。

第二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讲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想。在擦燃火柴前,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说说不擦火柴与擦燃火柴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学生通过对小女孩每次擦火柴原因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对小女孩擦火柴时的现实生活与看到的幻象进行对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出小女孩的悲惨遭遇。

四、幸福悲哀对比,加深情感。

品味、美读文章第三段,文中有“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的幸福中去。”小女孩死了才是“幸福”,其实这“幸福”的真正含义却是受罪与死亡,这是多么悲惨的结局。对于小女孩的死,当时的人们却谈谈地说了一句“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这似喜实悲的结局,使学生产生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五、延伸续写对比,升华情感。

卖火柴的小女孩续写范文4

一、创造情境,帮助体验

教师可采用讲故事、讲经历、放影视、配音乐、配图画等方式,通过学生联想、想像、体验,创设出一种与课文内容适应的情境。学生在进入课文内容之前已获得心里暗示,具备了几分心理感觉,找到正确体验课文的心理门径,然后,教师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把已进人体验角色的学生带进课文。学生便带着感受、感觉开展阅读,从而迅速、快捷、深刻地体验课文。

例如,教学《将相和》一文,在学生读懂“负荆请罪”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想象廉颇负荆请罪的场面:“假如你就是蔺相如,会对廉颇说什么?”“假如你就是在场的将士,会怎么说?”“皇上知道这件事,会怎么奖赏他们?”这样,创设一个很好的说的语言实践情境,学生在形象生动的说中既内化、丰富了自己的阅读体验,又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就真正体验到了学语文的快乐。

二、抓住重点片段。推动体验

课堂教学中主要抓住特色的语言,抓包含情感的段落,抓画龙点睛的片段,抓环境渲染的语句等,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等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细细品读,评析品味,从而获得美感的熏陶和技能的强化。

三、设身处地.倾心体验

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中的时代、社会,联系作者的创作背景,假想自己是文中的人物,体会他的语言行动,体会他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儿》一文,学生可以设想自己就是小女孩儿,在当时贫富悬殊的黑暗社会中,大年夜里,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渴望)。这样,就更易体验到小女孩的生不如死,死了就幸福了的悲惨命运,体会作者同情其遭遇、批判黑暗社会的思想倾向。

四、写作训练。升华体验

这里的写,是与课文阅读紧密结合的片段性的写,是学生阅读吸收内化之后的迁移运用,是学生阅读理解、体验的发展与升华。例如,教学《穷人》一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文中渔夫和桑娜的善良和淳朴,理解完课文后,我设计让学生在“写”中体验:续写《穷人》。学生在与阅读紧密联系写的实践中,调动自己原有的情感积累不断地充实阅读文本所获得的体验,从而促使了阅读主体体验的积淀、发展与升华。

五、综合实践。延伸体验

卖火柴的小女孩续写范文5

关键词:读写结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226-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在语文课教学中,常在课后的思考练习中出现的课堂小练笔,可以很好地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后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法创造性地进行书面表达,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开拓延伸文本的深刻内涵,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思想感情的体会,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可以升华学生的情感而使其作者产生共鸣。所以,教师应该注重课堂练笔这一环节,不要只是用一两句话布置一下,然后让学生课外练笔,过后竟然对学生有没有付诸实践都一无所知,而应认真地把课堂练笔落到实处,让练笔在读与写之间搭起一座坚实而又秀美的桥梁。

一、巩固学到的知识,运用创新

仿写就是仿照作者的表达方法,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读作品、体会文章语言的妙处之后,将作者的表达方式运用于自己的表达,让学生开拓课堂教学的内涵与外延,尝试创新表达,实现从读到写的跨跃。

《桂林山水》文辞优美,是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秀典范。在学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当地的一处风景,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然后写一段话,可以选用本课的句式或词语。本次练笔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1)确定景点。学生交流去过的风景名胜,教师板书并补充,诸如:灵通岩、乌石龙、庄上土楼、龙山岩、高隐寺、乌山、宫口港、九候岩等。学生兴致勃勃,集思广益,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优美风景,激发学生对家乡以至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2)思考特点。让学生在脑海里重现游览某一景区的经过,想一想此景点有何特点,用简短的语言说一说。学生一边回忆一边思考如何表达。再让学生试着说说景区的特点,如灵通岩的山奇、险、壮,宫口港海边风景美、关帝庙香火盛、海港特产多等。这样能让学生学习本课抓住特点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3)训练表达。学生试着用课文的句式或词语进行表达,有困难的地方其他同学或老师可以帮助补充。如:灵通的山真奇啊,群峰起伏,错落有致,像蟠桃,像长蛇,像佛像,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灵通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山道蜿蜒,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灵通的山真壮啊,岩石突兀,峰峦叠障,仰望如巨大的岩石高耸入云端,俯视则方圆数十里尽收眼底,仿佛身在人间仙境,一览众山小。又如:宫口海边的风景真美啊,海天一色,怪石林立,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溅开万朵花;宫口关帝庙的香火真旺啊,庙宇轩昂,烟雾缭绕,车流如潮,人声鼎沸,人们缅怀忠勇的关帝圣君,祈求家人的平安幸福,企盼祖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宫口海港的物产真多啊,各种各样的海鱼,营养丰富的牡蛎,味道鲜美的螃蟹,让渔民喜上眉梢,让游客垂涎三尺。通过表达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拓展学生的想象,升华情感

有的文章中所写的事已经完结,但言有尽而意无穷,事态还可以继续发展。对这样耐人寻味的结尾,我们以故事的终点为起点,构成新的情节。这就是续写。续写必须根据原文的线索、背景、人物性格以及作者的思路等,继续使原文的故事情节合理地发展下去,创造出新的完整的故事,所以续写一定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合情合理的情节。续写还必须是原文情节的继续和发展,必须与原文有着一定的联系,必须与原文人物情节相吻合,这样才能使续写部分的情节发展、语言风格与原文保持联系性、延续性和一致性,才能深化原文的主题。

课文《凡卡》以凡卡甜蜜的梦作结,意味深长。教学完课文之后,我让学生想象凡卡睡醒后会发生什么事情。有的同学想象凡卡被发现他给爷爷写信义遭到老板的毒打;有的说凡卡醒来后知道爷爷来接他只是梦境,便伤心地哭了起来;有的同情地讲述,凡卡只得继续过着挨打、挨饿、挨冻的非人生活;有的大胆想象,爷爷去看望凡卡并带他回乡下过着清苦却又快乐的生活……对学生的大胆想象教师要多鼓励,只要与原文人物情节相吻合即可。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也能让学生深刻体会文本的主题,使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交融与契合。

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学生为小女孩的悲惨命运而对她非常同情。我创设情境: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或表演这一情景。接着全班交流,让一些小组来说说或表演这动人的一幕。这一有趣的环节,既深化了为生对文本思想感情的领会感悟,又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表达和表演的能力,自始至终体现着浓浓的人文关怀。课后,我再提高要求,让学生把说的内容再想具体些,写成像课文一样精彩动人的童话作品,喜欢表演的同学再自由组合成小组,把续编的故事排成小的童话剧。从读到说,从说到写,用课堂练笔搭建读与写的七色彩虹桥,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挖掘体会的深度,训练表达

扩写就是把短文、片断或者提纲扩展和充实为内容丰富、结构完整的文章,扩写要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合理地进行扩写,要增加描写,力求文章生动、形象。通过扩写能够深入挖掘学生对文本的体会,又能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文《白杨》中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有一句话“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我让学生以“?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需要它,它?摇?摇 ?摇?摇?摇?摇”的句式练习说话。学生思考并作答,如:戈壁需要它,它就在那儿傲然挺立;沙漠需要它,它就在那儿抵挡风沙;黄土高原需要它,它就在那儿把根深深扎进泥土;边防哨所需要它,它就在那儿和战士一起守边防……通过扩写练习,让学生感受白杨的顽强生命力,进而感受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可贵品质,既加深了学生对文章思想的感悟,又对学生进行了扎实的句式训练。

总而言之,仿写、续写、扩写、缩写、改写、补写,丰富多彩的课堂练笔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领悟,到对学习技巧的牢固掌握和创新运用,实现了读写结合。通过快乐有趣的学习,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于忠海.“素质教育”提出的基础分析[J].教育参考,1997,(3).

卖火柴的小女孩续写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想象 创新源泉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140

小学生具有旺盛的精力、广泛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而想象是创新的源泉。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挖掘和运用教材中的想象点,联系学生的生活,依据儿童的心理特征,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想象力。

1 诱观画面,引导创新想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备色彩美丽,新颖、生动、形象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有利于以图学文,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想象。教学中,笔者巧妙地指导学生观察插图,通过想象再用言语表达,使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得以发展。如《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有一幅图画着和傣族人民一起共度泼水节时的喜庆场面。笔者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人物衣着、动作、表情,引导学生想象人物之间的对话、心理活动,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又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笔者先引导学观察图,让学生想象:A.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你会怎么办?B.如果小女孩突然从画中走出来,你会怎么做?这样通过想象,学生扩宽了思路,想象出许多为小女孩谋求生路的办法来,并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同时对小女孩、对有困难的人产生了极大的同情心,而学生也在想象中培养了创新能力,使思想境界迈向了更高的一层。

2 深挖文字,指引想象作画

小学生有喜欢动手、善于动手的特点。当小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得到创新成果时,他会感到无比喜悦和自豪,会激起他们不断创新的兴趣。如学了《四季的脚步》后可以启发学生:同学们,作者眼中的四季娃娃是那么可爱,你们的四季娃娃将会是更加美丽的、多彩的。你们能选择你最喜欢的季节,做个小画家,把它画出来吗?又如教学《暮江吟》一课时,让学生分别以《月夜图》和《暮色图》为题,给诗配上插图。这样,通过画画这一形式,烘托了课堂效果。

3 续编故事,培养创新潜能

教材中有一些故事较强的文章,似乎把故事讲完了,但实际上似完未完,余韵袅袅,让人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合理地应用课文中的“艺术空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如《凡卡》这篇课文的结尾是凡卡把那充满希望的信寄出去的时候,封面上只写乡下的爷爷收。这封信爷爷能不能收到呢?凡卡以后的生活又怎样?这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余地。老师可抓住这个契机,提出问题,启发想象,让学生续编故事内容。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发挥他们的潜能,产生新奇大胆的创造成果。又如教学《穷人》一课时,在学习具体感受和理解渔夫一家的善良、同情心以及乐于助人的品质后,让学生续写桑娜一家以后的生活。面对桑娜这一大家子,生活又极度艰难的情况,学生想象丰富、活跃,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创造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

4 迁移知识,缔造想象空间

想象是创新思维的翅膀,它比知识更重要,一切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想象力决定着思维的创新。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十分注意发现和挖掘学生自由想象的潜能,使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开阔。如《黄山奇石》这篇课文结尾部分提出了“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等几种奇石的名字,笔者引导学生运用文中学到的其它四块奇石的描述方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这些石头的样子,为什么人们给它取这样的名字。并让学生说说,除了课文介绍的这几样奇石,你还能想象出别的不同名字的奇石吗?这样学生通过想象,创造出许多稀奇古怪、意想不到的黄山奇石来。然后,笔者再让学生进行介绍,这样既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的能力。

想象能力是创新的潜力空间,想象的方式很多,随着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的不断积累,孩子们的想象也就会越丰富、越具体、越生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能抓住教学的契机,留给孩子们广阔想象的海洋,让孩子们扬起想象的风帆,乘风破浪。

参考文献:

[1]张晓辉.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想象的探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13).

[2]黄有德.小学语文教学学生的想象力培养[J].中国科研创新导刊,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