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营销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地产营销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地产营销论文

商业地产营销论文范文1

关键词:商业地产;售后返租;定价分析

一、售后返租模式的历史与现状

售后返租在国外已有很多年的历史,主要用于公司已有房地产的处理,目的是增加公司不动产的流动性,通常是被作为一种融资方式来看待的。但在我国,售后返租这种商业地产开发普遍应用的手法,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由香港传入的。传入之初兴起于广州、深圳等沿海发达城市,随后流传全国。我国的房地产出售回租和国外的情形有显著的不同,一是主要运用于新开发的收益性较高的商业地产,因此不仅具有融资属性,也成为开发商的促销手段之一;二是将一宗面积较大的适宜整体经营的商业地产分割成许多小份的产权来销售,然后整体回租。售后返租对我国大型商业地产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由于这一新型的交易方式在我国出现不久,在理论认识上还不成熟,在实践上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疯炒楼花正值方兴未艾,由于售房款回笼过早和集中,致使许多见利忘义的不良房地产开发商,在楼盘未竣工前就卷款而逃,在全国造成了许多烂尾楼并留下许多难以解决的债务纠纷。鉴此,这种营销方式出现不久就遭到建设部的明令禁止。建设部所颁发的房地产销售管理办法明确规定:2001年6月1日后,一律不得以返本销售和售后包租的方式,出售未竣工的房屋,已竣工房屋则不在此列。此后“返租销售”模式一度沉寂。

最近几年,由于房地产开发市场所供应的产品同质化现象极其严重,而且供应量偏大,致使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在产品销售进度难以理想的情况下,开发商只好在“回报率”、“返租年限”上大做文章,以求在最短时间内售出所有已经开发和待开发的产品,加速资金滚动。正因如此,售后返租又重新抬头,回报率也从几年前较保守的每年6%至8%升到了目前的8%至15%不等,返租年限也从以前的3年左右变成现在的10年之久。

二、售后返租模式与其他开发模式的比较

纵观这几年我国的商业地产开发可以发现,除售后返租外,国内商业地产开发主要采用了只售不租、部分出售部分出租、只租不售等几种模式。

1.只售不租模式

此种模式是指商业地产项目在建成后,通过打散分别出售给中小业主。这种模式使得开发商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资金压力大大缓解,降低了开发项目的资金门槛,有利于项目的开发运作,短期见效非常快,适合资金实力不是非常雄厚的公司。但是,单纯的出售使业主的产权多元化,难以实行统一经营。商业地产一旦被分割出售,就意味着一个完整的商业设施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上被彻底分割,失去了它的整体性。购买商铺的业主一部分是以经营者的身分出现,买商铺的目的就是为了经营,而另一部分业主则是以投资人的身分出现,并不急于经营,有的甚至是为了养老。这就导致许多商铺在售出之后一直“大门紧闭”。这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带来较大的投资风险,还会损害开发商的形象,影响城市景观,对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2.租售结合模式

为了弥补只售不租方式的不足,解决商业地产经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开发商找到了租售结合的方式。具体包括售后返租模式和部分出售部分出租两种模式。

部分出售部分出租模式是指开发商将开发出来的商业物业出售一部分,以收回投资成本,余下的资产开发商自己组建管理公司或聘请专业的管理公司来出租经营,以赚取后期的营运利润。目前,在国内主要采取“地产大鳄+商业巨头”的形式,即在开发商开发商业地产之前,就与知名商业企业结成战略联盟,房地产商在受让土地后规划前,充分考虑项目商圈的市场需求,并与其相适应的一家或若干家商业企业确定合作关系,在开发过程中,让这些企业参与相关的规划工作,最终使整个开发经营在投资估算、商圈分析、市场定位、业态组合、经营收益与风险控制等多方面更合理、更科学。在这种方式下,主力店铺在建成之前就已经租给了知名企业,而剩下的非主力店铺则采取出售的形式。

这种模式有比较突出的优点。其一,可以通过销售商铺来收回部分资金,一定程度上缓解开发商的压力;其二,准确的商圈分析,合理的市场定位和业态组合可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使房地产企业的效用最大化;其三,商业巨头的稳定租金提高了商业地产项目整体经营的稳定性,房地产商可以借助商业巨头的品牌效应加快中小店的招商进度,树立自身的形象;其四,减少了对假设周期和资金统筹的影响因素,使投资估算更准确,资金统筹更顺利。但是,这种模式使得大部分商圈采取出租的形式,投资回收期长,开发商需承受较大的资金压力。此外,项目的商圈是发展变化的,在房地产商与商业企业结成联盟之后,商圈内可能出现原有商业业态改变或非商业地产改造成商业物业,在这种情况下,原来设计的业态组合就面临着重新调整。

3.只租不售模式

只租不售模式主要包括两种,即委托专业招商机构进行项目招商出租、自己搭建招商队伍进行出租工作。将国际知名零售商请进来有利于整个项目的招商出租,通常国际专业招商咨询机构更了解国际知名零售商的需求,所以委托国际知名专业咨询机构进行前期招商出租工作更能有效地促进项目的进展。该类商业地产的开发以出租为唯一模式,意味着开发商必须先通过金融措施筹措到足够的资金,将该类商业地产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再依靠租金收入回收投资、赚取利润。如果开发商不能解决项目开发完成、投入运营初期所需要的资金,那么项目是缺乏可行性的。

由于采用出租模式开发商业地产,前期投入的资金巨大而回收期长,而且前期规划、建设、招商、经营管理等都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因此,需要开发商不仅要具有开发商、投资商的背景,同时又应该具有经营商的背景――至少要组合有专业开发、投资、管理背景的管理团队。但是目前我国国内的开发商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因此大多数采用前面两种开发模式开发商业地产。

模式只售不租租售结合

售后返租部分出售、部分出租只租不售

实质产权和经营权被分割和转移经营权在返租期内完整,产权被分割且转移产权、经营权基本完整且基本无转移

产权、经营权皆完整

优点开发商可尽快回收资金

可收回一定的资金;商业物业可顺利开业投资风险小;有利于提升物业价值有利于商业地产的经营;保持良好的形象

投资者无明显优点出租较容易;有一定的租金回报投资风险较小投资风险较小

缺点

开发商不利于商业地产的经营;有损形象仍有较大的资金压力;返租期后的续租、经营困难资金压力巨大;合作伙伴破产时存在巨大风险资金压力巨大;对开发商素质要求太高

投资者存在较大的投资风险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无明显劣势无明显劣势

三、售后返租定价分析

(一)商业地产售后返租定价的特殊性

和住宅房地产只需确定房屋售价不同,商业地产售后返租定价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定价的过程也更为复杂。

(1)售后返租模式作为一种集销售、融资、经营于一体的商业地产运作模式,定价过程中应包含融资因素。

(2)同时确定销售价格和租赁价格。住宅房地产一般或者销售或者租赁,因此,在一次交易中要么只需要确定售价,要么只需要确定租金,但在商业地产售后返租中,销售和租赁是同时发生的,售价和租金是紧密相关的,是同时确定的。

(3)确定包含售价、回报率、返租期三个待定参数。租金由售价和回报率确定,而售价和租金都和返租期紧密相关,因为返租期的长短和融资成本及双方风险的分配有关。

(二)商业地产售后返租定价的模型

设一项售后返租的商业地产的售价为P,净租金回报率为i且在返租期内保持不变,折现率为r且假定保持不变,当不考虑租售双方的交易税费时,对购买人来说相当于投资收益率,对出售人来说相当于融资成本,返租期为m年。商业地产剩余可使用年限为n年,且m≤n,假定返租期满后的n―m年的商业地产价值预计为R。

P=∑mt=1P×i(1+r)t+R(1+r)m(1)

再设市场净租金为W,折现率为r0,则该商业地产的市场价值V由收益法可得

V=∑nt=1W(1+r0)t(2)

第m年时,商业地产的市场价值按收益法计算应为

R=∑n-mt=1W(1+r0)t(3)

记R=k×V,由(2)和(3)知

k=(1+r0)m[(1+r0)n-m-1](1+r0)n-1(4)

k的取值范围是0<k≤1,其值的大小取决于返租期m相对于商业地产产权期限n的长短,当返租期确定时,k是一个定值。由于m远小于n,因此k总是小于1.

将R带入(1)得

P=∑mt=1P×i(1+r)t+V×k(1+r)m(5)

记融资比例q=P/V

代入(5)并经整理可得

i×∑mt=11(1+r)t+kq×1(1+r)m=1(6)

由式(6)可得到以下结论:

结论①:当融资比例q一定时,净租金回报率i和融资成本r呈同方向变化;

结论②:当净租金回报率i一定时,融资比例q和融资成本r呈反方向变化;

结论③:若要维持融资成本r不变,则净租金回报率i和融资比例q必然同方向变化。

商业地产开发商可采用的价格策略具体有三种:P=V 、P<V、P>V。

(1) 当P=V,也即q=1。令r=r0,则i=W/V。由式(2)知W/V=1/∑nt=11(1+r0)t。这是商业地产租赁市场的平均净租金回报率,以表i0示。即q=1时,若i=i0,r=r0(结论④)。再由结论①可知,当定价为P=V时,若提供超出市场平均的净租金回报率,则必然付出超出r0的融资成本。

(2) 当P<V时,此时q<1。由结论④和结论②可知,若i=i0,则q<1时,r>r0。这一结论也可表述为结论⑤:q<1时,若i=i0,则r>r0。同理,由结论④和结论③,可得结论⑥:q<1时,若r=r0,则i<i0。由结论⑤ 、⑥和结论①可知:当开发商确定P<V时,若提供市场平均的净租金回报率,则必然付出超出r0的融资成本,若只愿付出r0的融资成本,则只能给购买人提供低于市场平均的净租金回报率,从而缺乏市场吸引力。

(3) 当P>V时,此时q>1。由结论④和结论②可得结论⑦:q>1时,若i=i0,则r<r0;由结论④和结论③可得结论⑧:q>1时,若r=,则i>。由结论⑦ 、⑧和结论①可推知结论⑨:q>1且取一定值时,必然存在一个i的区间,使得当i>i0时,r<r0。上述结论表明:当开发商采用P>V时,若提供市场平均的净租金回报率,则付出的融资成本必然低于r0;若只付出r0的融资成本,则也可给购买人提供高于市场平均的净租金回报率;当融资比例不变时,必然存在一个回报率区间,使得回报率i大于市场平均的净租金回报率而融资成本小于r0。

四、商业地产商承诺高回报率的动因分析

在我国商业地产的项目开发过程中,商业地产商通常开出8%、10%甚至15%的售后包租收益率,使购买者以为高回报率即意味着高投资收益率,从而使交易顺利进行。商业地产商之所以采取这种策略的原因可用上面模型得到的结论来解释。

由结论②知开发商可以设定一个具有诱惑力的高回报率,同时通过提高售价增加融资比例达到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这对于购买者而言意味着购买者花高价买下的房地产并没有给自己带来高的投资收益率;相反,购买者还要承担巨大的投资风险,因为经营性售后返租的实质性风险在出租人(也即购买人)一方。这种交易对购买人来说非常不利,但在现实中仍会发生,因为这种不利的结果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而也具有隐性欺骗性。因为在房地产售后返租交易时,买卖双方在价格谈判中仅涉及到售价、回报率和返租期,开发商会极力渲染高回报率,使购买者以为高回报率即意味着高投资收益率,但投资收益率并不是直接显现的,它还与销售价格与真实价值的比例(即融资比例q)、返租期有关。购买者虽然可能会察觉到售价偏高,但购买者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难以弄清房地产的真实价值,并不清楚房地产的价格被抬高了多少,同时受高回报率的诱惑从而成交。

参考文献:

[1]郭险峰.我国商业地产开发升温原因及特点解析[J].经济论坛,2005(13).

[2]王珍莲.新时期我国商业地产开发模式走向研究[J].建筑经济,2007(7).

[3]王晋.商业地产开发模式的比较与分析[J].经济论坛,2006(1).

[4]屈永山.收益性房地产出售回租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5.

[5]刘晓君,陈世杰.商业地产风险及其防范.统计与决策[J],2005/23.

[6]冯晖.商业地产发展趋向何方[J].城市开发,2006(6).

[7]王学东.商业房地产投融资与运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8]何晓兵.我国商业地产可持续发展浅探[J].商业时代,2004(13).

[9]赵德海,刘威.商业地产开发中的错位及对策研究[J].财贸经济,2005(10).

商业地产营销论文范文2

【关键词】AB房地产公司;总体战略;竞争战略

一、企业总体战略定位

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加之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良好,城市化进程稳步向前推进,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住宅建筑和商业房地产市场的需求量都很大,但我国房地产行业真正快速发展起来的时间并不长,只有几年的时间。由于具有更多的优势资源和更加强有力的竞争地位, AB房地产公司应该集中精力在房地产经营管理方向,不要轻易转移已经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的公司业务,所以目前AB房地公司的定位,应该将更具优势的资源充分投入到拥有更强竞争力及发展潜力大的公司项目上。AB房地产公司其本身是以房地产开发为主要经营业务的,制定该发展战略应将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企业的资源和能力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做出符合自身规律并行之有效的的战略。就外部条件来说,AB房地产公司所处的大环境还是不错的,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再加上城市区域进程日新月异,在本行业竞争中具有较强的优势,所以该公司主要存在来自于全国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调整的威胁,但这些都有办法化解,比如说提高公司融资的渠道,凭借电力和企业信用以降低金融风险。就内部环境而言,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拥有丰富的经验,公司本身也具有相当的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另外其土地储备资源丰富,土地的升值潜力巨大,跟更重要的是,该公司一致与政府相关部门之间保持有良好的沟通。因此,综合考虑分析该公司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条件,得出的结论是AB房地产公司拥有的机会和优势远远胜于所面临的威胁和劣势,因此该企业的整体战略应该制定为快速发展的战略。所以该企业应及时抓住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机会,在保证稳步向前的基础上,进一步纵向加深自身的产业结构链。

二、企业竞争战略的确定

在明确了整体战略之后,AB房地产公司应进一步明晰所从事的业务领域。如何在共同业务领域比对手更具有竞争力,还需要进一步选择更深层次的商业战略|竞争策略。就产品及市场竞争策略的特点综合考虑来说,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及集中战略仍然是该企业的主要竞争策略,这是因为企业竞争的领域不同及处于多样的竞争态势,企业的战略选择就会是层出不穷的,以下将分开阐述这三大竞争策略。

(一)成本领先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指的是企业在内部加强其成本的控制,比如说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领域尽最大限度地减少并控制,成为行业的成本领先者。因此,在整个房地产开发的过程中,通过降低采购成本、运输成本、设计成本等使项目成本达到最低化,从而实现成本领先,而实现这一战略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应注重规模经济,提升规模发展;房地产开发公司在进行新项目的选择时,应尽量挑选大规模的地块,同时,在原材料及设备等成本的采购方面,应采取大批量采购的模式降低采购成本。其次,企业应不断提高其自身的管理水平,提高工程的建造质量,从而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及产品的单耗。第三,高销售增长度和市场份额,否则,随着产量增加,从而大大增加产品积压的风险。而要化解产品积压风险,就需要企业不断地提高其营销能力,不断地增强自身实力,缩短产品销售周期,在最短的时间,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二)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战略的含义是让企业深刻地了解自身与其他企业存在的差异,并根据存在的差异为企业制定相应的战略规划。另外,还可以使自己在行业内建立了一个独特的运作和管理模式,进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占据强势的地位。若采取差异化策略,企业可以增强竞争的防御力量,并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赢取较高水平的收入。房地产企业可以采取的差异化战略,其主要模式有以下几种:如服务特色、产品性能、品牌形象等等。

(三)目标集中战略

目标集中策略主要是把企业经营战略的目标重点投放在某一特定的客户群体、某一目标市场、或者是某个特殊的产品类别,例如,万科,主要进军于住宅市场,并且对住宅市场情有独钟,致力于住宅产业化道路的不断探索,而对于大连万达来说,则是将目标市场重点放在逐步发展的商业地产房地产这一块,目标成为全国商业地产领军人物。因此,我们发现,房地产市场发展至今天,其必然的趋势将是规模化及集中化,这就要求房地产企业要营建特色品牌,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品牌效益并拓宽市场,并且最终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于洋帆.AA房地产公司战略制定[D].中国知网硕士论文,2011.

商业地产营销论文范文3

关键词:物流园区;价值创造;驱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物流园区是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在城市周边等各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结地。共同的信息平台、一体化结算和规模化集约化的运作方式是物流园区的重要特征。物流园区将物流设施和不同的专业化企业及参与者聚集起来,通过市场化的运营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并达成其价值链上各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最终实现物流园区的整体价值。

1 物流园区价值链的组成要素

物流园区的建设是物流园区的开发、运营管理及实现盈利的整体过程,也是物流园区的价值创造与实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物流园区的开发主体、运营管理方、物流园区的入驻企业、所有物流园区外的物流服务需求者(即物流客户)以及政府均参与到物流园区的价值链运作中,成为物流园区价值链的组成要素。

1.1 物流园区的开发主体。物流园区的开发主体是指具体负责物流园区土地征用与开发,完成物流园区内各项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主体。物流园区的开发主体可以是一家企业,也可以由多家企业共同组成;可以是国有企业,也可以是私营企业。

1.2 物流园区的运营管理方。物流园区的运营管理方是指物流园区建设完成,开始投入运营后,具体负责物流园区日常管理工作,为入驻企业提供服务的企业。在实际运作中,物流园区开发主体往往自己从事物流园区的经营管理或者聘用第三方实施管理,即经营管理方是开发主体或其聘用的第三方。由于其获得利润的渠道一致,且都依靠物流园区的长期稳定运营来获取利润,因此,可以将开发主体和经营管理方归为一方。

1.3 物流园区的入驻企业。物流园区的入驻企业是指在物流园区开发完成后进驻物流园区的各类企业,既包括物流企业,也包括工业企业和商贸企业等物流服务需求企业和后勤配套服务企业。其中,物流企业是物流园区的入驻主体。入驻园区的物流企业在物流园区内自主经营,为其物流客户提供服务,获取收益;物流需求企业是指为本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即自营物流的企业;后勤配套服务企业指为物流园区提供后勤保障及相关配套服务的部门,如加油站、汽修、餐饮、金融服务等。物流园区的入驻企业是物流园区运行和发挥各项功能的核心。

1.4 物流园区外的物流客户。物流园区外的物流客户是指没有入驻物流园区的物流服务需求者,包括工业企业、商贸企业等一切需要物流服务的主体。他们是否选择物流园区内的物流企业为其提供服务,直接决定着物流园区入驻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而决定物流园区的经营状况。

1.5 政府。在物流园区建设及运营过程中,政府主要发挥着宏观规划与管理作用。政府是物流园区开发用地的提供者,也是物流园区项目的审批者。同时,工商、税务、海关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直接为物流园区的开发主体、经营管理方以及入驻企业提供各种支持与服务。此外,政府通过出台各种相关政策,为物流园区的运营提供了重要的政策环境。

2 物流园区价值创造主体的利益诉求

2.1 物流园区开发主体的利益诉求。物流园区的开发主体所追求的价值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物流园区的地产开发价值,即物流园区的硬件设施设备进行出租或转让所获得的收益;另一部分是物流园区运营过程中,随着物流地产开发与物流服务及其他相关配套服务的一体化发展,物流园区开发主体获得的物流地产增值后入驻方的承租收益,即商业地产收益。尽管这类收益与普通的商业地产开发收益有很大差别,但是,当物流园区进入稳定运营状态之后,随着相关企业的入驻和物流设施的日趋完善,其持续经营所带来的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同样非常可观。

2.2 物流园区入驻企业的利益诉求。物流园区入驻企业的主体是物流企业。物流企业进驻物流园区的目的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物流园区聚集物流活动的各种功能,尤其是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的优势,扩大业务规模,获取更多利润;另一类是借助物流园区所提供的各种设施设备租赁与管理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在扩大业务规模时所必须的物流基础设施设备的投资成本,以满足降低成本的需求。因此,物流园区入驻企业的利益诉求,集中体现在物流园区为其提供物流设施设备的共享以及优质高效的物流管理服务,满足其追求物流活动价值最大化的要求。简单来讲,物流园区的入驻企业追求的是物流经营价值。

2.3 物流园区外的物流客户的利益诉求。物流园区外的物流客户的利益诉求,主要是在物流园区内的设施设备支持及集约化、规模化的物流运作下,物流园区内的物流企业为其提供优质、高效、低成本的物流服务,满足其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业务外包的需求,即物流服务价值。

2.4 政府的利益诉求。对于政府来说,其利益诉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经济利益。由于物流园区的土地一般为政府所有,因此,土地出让收益是政府规划物流园区所能够获得的直接经济利益。另一方面是社会效益。物流园区的建设能够将本地区分散的物流企业和物流要素聚集起来,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不仅提高了物流运作的集约化水平,促进本地物流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促进地方经济进步,更带来了城市交通的改善和城市功能布局的合理化;此外,物流园区建设及运营能够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改善和发展质量的提升,这些都是物流园区建设的社会效益。这种社会效益最终反馈到社会环境的改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和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上,就成为政府的长远利益,也是政府支持规划建设物流园区的利益诉求的核心。

3 物流园区价值创造驱动机制的形成

基于物流园区内外各利益相关者的不同的利益诉求,其相互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共同构成了物流园区的价值创造机制。具体来讲,首先,物流园区外的物流客户需要园区内的入驻企业为其提供物流服务,二者之间的业务关系是物流园区内入驻企业的盈利保障;其次,物流园区内的入驻企业依赖物流园区的开发和经营管理者来为其提供物流硬件设施和配套服务,这是物流园区入驻企业向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基础,而二者之间的业务关系也是物流园区开发主体和运营管理方的利润来源;再次,物流园区的长期经营及其带动效应所创造的社会价值,是政府利益的着眼点。因此,物流园区的价值创造机制由以上三层价值创造活动来驱动,这三层价值创造活动是在两个主要过程中完成的,即物流园区的开发过程和运营管理过程。物流园区的价值创造活动以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为基础,实现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入驻方的聚集,体现了物流园区的地产价值和物流服务价值的双重特征。所以,物流园区的价值驱动机制是在物流园区的开发价值与物流经营价值整合的基础上,受到政府等相关利益主体的约束与补充所形成的复杂的价值系统。因此,物流园区的开发和运营要立足于为物流企业和物流服务需求方服务的特点,从价值链的角度实现各参与主体利益诉求。

4 促进物流园区价值驱动机制良性运转的对策

4.1 以项目策划为重点,进行物流园区的规划开发。在物流园区规划开发阶段,合理而周密的项目策划是保证其未来价值得以顺利实现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开发建设物流园区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准确预测本地区物流市场的需求状况,明确物流园区的服务范围和目标客户;同时,科学地进行物流园区的定位,重点是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形成物流园区开发建设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未来物流园区建设的长期战略规划和设计方案。

4.2 以招商和品牌打造为重点,开展物流园区的营销推广。物流园区开发立项后,进入营销推广阶段,这一阶段一直伴随着物流园区从开始建设到建成投入运营的全过程,其主要工作是吸引物流企业入驻,即招商。前期,在物流园区开发过程中,针对物流企业应当大力开展宣传推广,让其充分了解物流园区的发展规划、发展前景和竞争优势,激发物流企业进驻物流园区的欲望,并与之签订进驻意向书。这一过程中,物流园区可以针对物流企业的特殊需求,为其提供专业化的设施和设备,从而增强物流园区对物流企业的吸引力。中期,在物流园区运营初期,除了继续招商并提高入住率外,还要做好物流园区的经营管理工作,建设物流园区统一的资源调度中心、统一的结算中心和统一的客户服务管理中心,为入驻企业提供一体化的物流管理服务,以真正实现物流园区入驻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实现物流园区资源的整合。后期,物流园区由建成运营初期进入持续经营阶段,此时的营销推广的重点是物流园区的品牌塑造与提升。物流园区的运营管理方应当高度重视管理服务能力的构建,重点打造运营管理方和入驻企业、入驻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在提高入驻企业满意度的同时,增强入驻企业对物流园区的依赖程度,形成稳定的客户资源。

4.3 以创新服务领域为重点,加强物流园区运营中的价值管理。物流园区的运营管理是物流园区最为重要的价值创造环节。物流园区运营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运营指物流园区的服务活动,如仓储、配送等;管理主要指物流园区的其他辅活动,如安保、物业管理等。其中,物流园区的运营活动是物流园区核心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除了传统的仓储、运输、配送等业务功能外,物流园区还应当构建起加工、交易、转运、海关报关以及金融物流、代采代售、信息等增值,积极尝试拓展服务领域的创新。包括基于产业联动的服务创新,如推动物流与商贸、物流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基于产业融合的服务创新,包括物流与金融、物流与电子商务的服务融合;基于多式联运的服务创新,如保税物流、口岸物流、国际物流的拓展服务等。以新兴业态带动物流园区功能升级和服务提升,为物流园区的各利益相关者带来更大的价值和回报。

参考文献:

[1] 倪明明. 基于价值链管理的物流园区运营模式研究[D]. 镇江:江苏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1.

[2] 李基初. 物流园区企业化运营管理模式分析[J]. 商业时代,2010(5):30-31.

商业地产营销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黑龙江垦区现状及其农业具有的竞争优势,探讨了黑龙江垦区农业市场信用机制与现代市场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黑龙江垦区农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立垦区农业市场信用机制与现代市场体系的策略.对促进黑龙江垦区农业的持续、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地处边疆的黑龙江垦区.以其独特的区位和实力,充分发挥了屯垦戍边稳定边疆的骨干作用。随着我国垦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垦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产品市场流通历经多次变革.取得长足发展。但对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仍显滞后.农产品销售难时有发生,农产品流通方面尚有许多工作需要加强。笔者近期就市场信用机制与垦区农业农产品营销和市场体系建设问题做了一些调研和思考。

1黑龙江垦区农业现状及其优势

黑龙江垦区地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山麓,按行政区划分布在全省12个市(地)、74个县(市、区)。现有总人口165.8万人.全部从业人员79.7万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员49.1万人。垦区土地总面积5.6万km,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2%;其中耕地238.2万hm,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5;人均占有耕地1.43hm;另外垦区还拥有林地93.73万hm.草原38.47万hm,水面28.27万hmz,具有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垦区是在我国东北边陲人迹罕至的亘古荒原上开发建设的.素有“北大荒”之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建成了我国耕地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中央直属垦区.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垦区已经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工商运建服综合经营,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既具经济属性、又有社会属性的完整社会经济区域。垦区农业具有的核心竞争能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垦区优越的自然环境。北大荒自然资源富集,水利资源丰富,土地广袤肥沃,具有保护完整的原始沼泽生态系统,林地、草原面积广阔,生态环境良好,污染小,是一座绿色的宝库。(垦区农业的组织化优势。垦区农业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农场为主体、以产业化经营为纽带,以产出和效益为目标,利益联结与行政引导相结合的组织化经营新模式。③垦区的大农业生产优势。垦区土地集中连片。适合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基本实现了农业田问作业机械化。④垦区农业的科技创新优势。垦区重视农业新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健全。垦区种植业全部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模式化栽培、标准化作业,一系列高产栽培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植保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和田间标准化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资源产出率。

2垦区农业市场信用机制与现代市场体系存在的问题

2.1垦区农产品营销问题仍是垦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垦区农产品营销问题仍是垦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帮助垦区农民解决营销问题是垦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农产品营销是指农产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过程中的生产、采集、加工、运输、批发、零售和服务等全部营运活动。改革开放30年.垦区农业的市场化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农业机制尚不健全,垦区农产品市场流通问题尚未很好解决。现在看来,垦区农产品营销问题仍是垦区农业发展中的一个焦点问题.是垦区农民增收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也是垦区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必然会影响垦区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叉快发展。解决垦区农产品营销问题需要各方面共同关注,视之为垦区“三农”工作的一件大事。

2.2垦区存在市场风险阻碍了垦区农业市场化进程

市场风险是指农产品供求失衡导致的价格波动和价值实现的困难。近年来,垦区农业市场风险增加,已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民收入增长减缓已经制约了垦区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影响垦区经济全局的突出问题。市场风险的存在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需求弹性小。大多数农产品属于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对农产品的直接消费量减少。二是市场调节的滞后性。市场机制对农产品产量和生产结构的调节,是根据现行的生产价格而不是未来的生产价格进行的.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周期长,所以生产无法迅速适应变化多端的市场。三是农业生产及农产品供给的季节性强。垦区农业的生产经营带有明显的季节性,农业生产的时间性强,错过季节,损失就难以避免。受生产特性的影响,农产品进入市场一般都表现出很强的集中性,并且大多属于鲜活产品,一旦流通受阻.后果不堪设想,垦区的农业市场风险更加严重。当前垦区农业所面临的所有市场风险,集中在一起,就是农产品竞争力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垦区农业市场化进程,降低了垦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3垦区现有市场体系不完善导致了垦区市场信用缺失现象

垦区农产品市场体系虽已初具规模,但还存在规模不够大、布局不合理、交易方式和管理机制落后、商业地产性质的农产品市场与区域主导产业衔接不紧密等方面问题,不能很好适应垦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要求。近年来,垦区一些农产品出现了“种少了富不了、种多了卖不掉”的现象,一批有品牌、有质量、有优势的农产品受到了市场的欢迎,也有一些农产品由于营销跟不上,不被消费者认可。逐渐退出市场。农贸市场目前仍是垦区农产品零售终端的主要途径。垦区现有的农贸市场需要加快升级改造,取消马路市场,实行退路进场,建设固定的大厅式交易场所,完善场地、道路、水电、垃圾处理等必要设施已经成为垦区市场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垦区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垦区市场信用机制缺失现象的出现,垦区个别农产品质量出了问题,一些农产品营销出现“不公平公正、不诚实可信”的现象。目前来看,由于农业生产以家庭经营为主,生产者数量多,规模小而散,加强诚信建设尤为迫切。

3垦区市场信用机制与现代市场体系建立研究

3.1加强垦区农产品营销工作。提高垦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加强垦区农产品营销工作,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要把做好农产品营销工作作为发展垦区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建设垦区现代农业不仅要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工业技术装备农业,更要把农产品营销作为重要环节,用市场的观念指导农产品生产。用现代营销的理念指导农产品销售,构建完整的垦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二要把做好农产品营销工作作为提高垦区农业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针对垦区消费观念的改变,要在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营销手段,树立垦区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形象,打响垦区农产品品牌,引导消费,提高竞争力。三要把做好农产品营销工作作为促进垦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通过加强垦区农产品营销,一方面提高垦区农产品生产者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更有效、及时地把农产品卖出去;另一方面通过市场信号的有效传递,促进垦区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和农户调整生产结构,强化质量意识,培育农产品品牌,提高生产效益。四要加强投入和政策支持垦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吸引社会力量投入垦区农产品市场设施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人机制,促进垦区市场建设与繁荣,提高垦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3_2建立以市场为主体的农业风险防范机制。推进垦区农业市场化进程

现代农业市场风险防范体系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分散的市场机制是指以私人为主体,以市场为依托,以风险利益为纽带.以保险作为主要手段建立风险损失基金所形成的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现代农业风险防范是稳定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提高现代农业综合经营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现代农业由于技术水平先进、组织化程度高、市场容量大和经济效益好等特征,其抵抗和防范风险的能力要强于传统农业。另一方面,现代农业本身的高投入、高技术、高产业化和高市场化率的特点,又使其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信用风险等。通过建立完善的市场风险防范体系,把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风险以转移和分担等多种方式化解出去,可以对现代农业和农户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和经济补偿。现代农业市场风险防范体系的风险管理和市场化运作.可以大大提高现代农业和农户抵抗风险的能力,极大地调动和提高社会各界投资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和信心。同时,发展现代农业市场风险防范体系对于加快现代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进程和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将起到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