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管理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风险管理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风险管理论文

安全风险管理论文范文1

收集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儿科上报的用药错误护理不良事件和院科两级护理质量检查中发现的用药安全隐患共32例,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对策。

2结果

32例儿科护理用药错误引起的不良事件或安全隐患的原因为:执行医嘱错误11例(34.4%),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8例(25.0%),操作不规范6例(18.8%),护士职业素质因素4例(12.5%),实习带教不严格2例(6.3%),药品过期1例(3.1%)。

3讨论

3.1原因分析3.1.1执行医嘱错误(1)主班护士处理医嘱时注意力不集中,常被其他事情干扰(如接待来访者、接听电话、处理呼叫器等),将医嘱转抄到执行单和输液卡时,易误抄漏抄;(2)儿科医嘱复杂、变化多,特别是临时医嘱多时医护疏于沟通,导致医嘱处理不及时或护士执行错误;(3)责任护士正忙时,有临时医嘱需其执行的,主班护士未交待清楚;(4)个别护士违规执行口头医嘱。此外,儿科护士工作强度大也是医嘱执行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4]。

3.1.2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1)护士未能做到每班认真查对医嘱,或查对时未做到医嘱单、电脑、执行单、输液卡或口服药卡的四核对,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医嘱执行错误;(2)配制药物时未认真查对,导致药品拿错、配错;(3)在给药前、中、后未认真查对药品和患儿身份,导致发错药、打错针、换错液体等。

3.1.3操作不规范(1)儿科输液分组多,有的护士常简化操作程序,一次配制多组液体,导致配制好的药物放置时间长,增加输液反应风险;(2)儿科用药剂量计算复杂,容易计算错误而致剂量不准确;(3)溶媒选用不当;(4)使用双头输液器时,同时开放两组液体,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如酚妥拉明与地塞米松、果糖二磷酸钠与10%葡萄糖酸钙同时输入会出现混浊、变色现象;(5)静脉滴注速度控制不合理,如脱水患儿需快速补液,而新生儿、心肺疾病患儿则需严格控制滴速,过快会发生肺水肿等严重后果;(6)药物用法不适宜[5];(7)在未询问清楚药物过敏史的情况下,未行药物过敏试验。

3.1.4护士职业素质因素(1)责任护士对分管患儿病情、用药不完全了解,未向患儿进行用药指导,使患儿用药依从性下降;(2)口服药未做到监督用药,患儿易漏服;(3)护士交接班不详细,对特殊时间用药、特殊用药或未及时用药的患儿未认真交接,导致换班后患儿药品漏用或错用;(4)儿科护士药学知识欠缺,对药品注意事项、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了解不够,不能科学地指导患儿用药,不能合理地安排静脉输液顺序,不能及时、全面地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3.1.5实习带教不严格有的实习生带教老师不严格,常让实习生单独操作,增加了用药安全风险。

3.1.6病房药品管理因素(1)科室药品未按要求进行管理,备用药品未进行不定期清点、检查,导致药品过期;(2)应该冷藏的药品未放入冰箱保存,需避光的未避光保存,使药品失效;(3)急救药品未按“四定”管理,班班交接,影响急救用药;(4)高浓度药品未单独分类保管,药物未入原装盒或多种药混放一起,容易出错;(5)毒性、品未专柜、专锁管理,存在隐患。

3.1.7其他如工作环境因素等。儿科护士在操作中常伴随着患儿的哭闹和躁动,除要付出较大的体力外,还要承担沉重的心理压力,影响其判断力和操作准确性[6,7]。

3.2管理对策

3.2.1加强规章制度的落实力度贯彻落实规章制度是保障用药安全的前提,具体措施:(1)重新优化医嘱核对及处理流程,各班护士认真落实执行医嘱制度和查对制度;(2)进一步明确主班护士工作职责,对重整医嘱、新医嘱、特殊用药及在转抄执行单和输液卡时实行双人核对;(3)加强医护沟通,在执行医嘱时遇到疑问必须询问清楚,一般不执行口头医嘱,必需执行口头医嘱时,要求复述两遍双方确认无误后方能执行;(4)加强责任护士责任意识,尽量让患儿不出病房就能解决问题,减少呼叫器响铃和患儿家长到护士站询问的次数,减少主班护士处理医嘱时的干扰因素;(5)每天做到对全病区所有医嘱认真查对,同时核对第二天输液卡后再行摆药,摆药时要双人查对,尤其注意查对早、中、夜班产生的新医嘱,及时发现、补救用药问题;(6)用药前、中、后要严格落实“三查七对”,杜绝错、少、漏用药发生;(7)在护士站,全院统一制作了安全信息提示板,把需在下一班使用的特殊用药、特殊时间用药在上面作好登记,每班交班前要认真查对所有药物治疗落实情况,同时做好床边交接班,严防遗漏。

3.2.2严格遵守用药操作规范(1)认真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液体现配现用,预防药物污染、变质;(2)配制液体时注意配伍禁忌,使用双头输液器输液时严禁一个通道两组液体同时开放;(3)准确计算药物剂量,特殊用药(如地西泮、氨茶碱等)需双人核算,<1mL的药量,须用1mL注射器抽吸;(4)根据患儿年龄、药物性质、病情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及调整输液速度,对需要严格控制滴速的药物使用微量泵或输液泵;(5)勤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用药过程中患儿病情变化,注意有无液体渗漏,输注完毕及时更换;(6)做药物过敏试验前要认真评估患儿有无过敏史,如有过敏史者严禁做皮试。

3.2.3加强护士职业素质管理(1)护士正确认识安全护理的重要性和树立较强的法制观念是安全用药的重要保障,故应经常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利用典型案例进行教育,加强护士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提高其慎独精神与风险意识;(3)责任护士要充分了解分管患儿的病情、药物治疗方案,做好患儿家长用药健康指导,让患儿或其家长知晓所用药品名称及药理作用,提高用药依从性;(4)加强口服药品管理,制定口服药品发放流程,做到“看服到口”;(5)科室要加强护士药学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儿科用药复杂,护士应拓宽自己的药学知识,掌握儿科常用药物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在使用新药、特殊药品前应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3.2.4加强病区日常管理(1)护士长要加强病区管理,尽量保持环境安静,倡导使用静脉留置针,减轻护士工作强度和焦躁情绪;(2)每天做好“五查”,随时检查全病区护理质量,重点关注新进护士的工作情况;(3)中班、夜班、节假日要合理搭配值班人员,新老互补,实时监管各班次用药治疗情况,及时发现安全隐患;(4)加强实习护士管理,要求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

3.2.5加强药品安全管理(1)科室设专人管理药品,定期检查药品质量,避免药品积压、过期,病房药品每周清点一次,3个月内要过期的药品使用红色笔记录失效日期以示提醒;(2)药品定位存放,入原装盒、统一标签,合理制定药品基数,严格按说明书要求存放;(3)遵循“先进先出、近期先用”的原则,急救药品使用完毕及时补充;(4)高危、毒、麻药品专柜专锁管理,应有警示标识。章飞雪等[8]建议使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对高危药品医嘱进行重点监测和管理,确保用药安全。

安全风险管理论文范文2

在国际范围内事实上对管线形变控制标准较少并且相关标准并不统一,一般是根据当前的工程标准进行编改所得到。笔者结合一些实际工程标准对管线形变标准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1)柔性管道形变标准:若管线直径为D则其最大竖向位移不得超过0.0005D。(2)煤气管线形变标准:煤气管线的沉降位移、水平位移以及变形位移不得超过1公分,而位移速率不得超过0.2公分/日。(3)供水管道形变标准。供水管道沉降位移、水平位移以及变形位移不得超过3公分,位移速率不得超过0.5公分/日。(4)水管接头位移标准。柔性(承插式)接头水管接头间局部倾斜值小于0.25%,刚性(焊接)接头水管接头间局部倾斜值小于0.6%,刚性(焊接)煤气管接头间局部倾斜值小于0.2%,另外允许管线水平变形为0.6毫米/米,倾斜变形为1至2毫米/米。

2管线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管线安全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管线本身影响。对于管线本身而言管线的承受荷载以及形变抵抗能力是维持管线能否正常工作的基本前提,另外管线的腐蚀情况、渗漏情况对管线的安全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2)施工影响。施工管理是影响管线安全风险的主观原因之一,在施工过程中必然会对管线周围的土体平衡状态产生破坏从而使得重力重新分布并造成沉降影响,这就会给管线带来附加压力让其应力出现变化并造成附加形变。(3)土质参数影响。由于管线都是以网络形式存在,即便是在同一个区域内的管线如果土质层参数不同则对管线的影响也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在衡量安全风险的过程中主要以内摩擦角、弹性模量以及粘聚力来作为评定标准。(4)相对位置。相对位置主要是指管线与地铁的相对竖直距离以及相对水平距离,而管线变形情况与距离则表现为反比关系。

结合以上风险因素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安全风险等级评价:1级,管线沉降极小,煤气管线沉降低于5毫米,供水管线沉降小于10毫米,排水管线沉降值小于20毫米;2级,管线沉降较小,煤气管线沉降在5至8毫米之间,供水管线沉降在10至20毫米之间,排水管线沉降在20至30毫米之间;3级,管线沉降正常,煤气管线沉降在8至10毫米之间,供水管线沉降在20至30毫米之间,排水管线沉降在30至40毫米之间。4级:管线沉降较大,煤气管线沉降在10至20毫米之间,供水管线沉降在30至40毫米之间,排水管线沉降在40至50毫米之间;5级:管线沉降极大,煤气管线沉降超过20毫米,供水管线沉降超过40毫米,排水管线沉降在超过50毫米。

3管线安全风险管理控制措施

当风险等级在1级、2级时管路基本处于安全状态,只需要进行简单的保护即可,对管路沉降进行监控,另外在坑洞内采取一般性保护措施来对管路进行保护。当风险等级达到3级时此时已经较为危险,此时就需要在土体和隧道施工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参数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加强安全监测并对土体进行加固。当风险等级达到4级时需要进行专业性保护,施工前将影响管线的荷载消除,并对管线采取支撑体来进行加固,可对周边的松散土体进行注浆加固。风险等级为5级时除了上述的专项保护措施以外还需要制定出专项性的紧急预案,对管线荷载进行彻底清除,用注浆加固和钢板隔离加固的方式来强化管线,特别需要对施工参数进行密切观察,加强管线固定。(本文来自于《江西建材》杂志。《江西建材》杂志简介详见。)

4结语

安全风险管理论文范文3

1.1水灾事故风险水灾是煤矿运作时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在水文地质状况相对繁琐的地带,其透水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煤矿安全生产秩序,对煤矿科学开发、职工安全、收益等方面的保障,均存在非常不利的影响。

1.2瓦斯事故风险煤矿缺乏足够的安全设备、相关管理工作不当、有关技术不合理会导致瓦斯事故发生,将会产生非常严重的损失。这一方面导致本来的项目无法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将会对施工人员造成很大的伤害。

1.3火灾、爆炸事故风险因煤矿生产对象具有易燃性的特点,要是施工时操作不当,非常容易引发火灾事故。同时,一些施工现场有可能发生煤尘爆炸,就安全管理而言,这属于潜在的危险源。

2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做好风险预控管理的策略

2.1提高风险预控管理意识要使煤矿企业所有职工都具有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意识,逐渐构建并完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这样就能够提高预控管理质量。第一,对于煤矿管理者,应当不断提高风险预控管理意识,学习风险防范相关知识,从思想层面为制定有效的风险预控管理制度提供保障。第二,面向所有施工人员,做好安全风险控制宣传与教育工作,进一步完善相关培训体系。大部分施工人员为农民工,他们的认识水平相对有限,风险控制意识比较薄弱,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很难形成良好的风险预控管理意识。第三,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引入风险预控管理,通过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使全员的安全预控管理意识逐渐提升,为构建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做好铺垫。

2.2进一步完善风险预控管理制度首先,组建风险预控管理制度制定小组,具体由风险预控管理专家、负责施工的人员、煤矿领导几部分构成,尤其是需要充分考虑企业实际状况、工程性质。在此基础上,制定系统全面有效的风险预控管理方案,从而在制度层面为体系的构建打下基础。其次,推行岗位责任制,通过这种方式加强风险预控管理,确保把职权细分到每一个员工,要是发现其中存在问题,则应当尽快要求有关负责人加以改进,确保该项工作具有权威性。再次,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使管理工作和绩效、待遇福利挂钩,充分调动全员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投身于企业风险预控管理工作之中。最后,注重安全隐患检查机制的形成,确保在搜集风险信息时,不存在任何疏漏之处,充分确保该体系的科学性、有效性。

2.3努力培育风险预控管理人才煤矿企业风险预控管理工作具有相对较强的专业性,同时工作繁重,责任非常重大,因此要求相关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这样就应当把握好下列几点:第一,制定科学的风险预控管理人才选聘机制,确保录用的人才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同时满足煤炭企业的工程需求;其次,高度重视新人的岗前培训工作,通过多个实践案例,向他们介绍实践中常见的风险,使他们逐渐养成风险识别能力,确保他们可以尽快胜任该项工作;再次,把风险预控管理归进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之中,对那些工作成绩突出的员工,为他们提供升迁、加薪等机会,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最后,注重培训体系建设,由于在不同情况下,风险预控管理的重点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结合各种情况的案例,使员工不断发现自己在该项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发现有效的方法去改正自己的不足,最终能够不同提升员工的预控管理能力。

3结语

安全风险管理论文范文4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安全;风险管理;风险识别;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建筑的发展也逐渐壮大起来,但是建筑施工安全的事故屡屡发生,给国家的经济、人民的健康、稳定生活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建筑施工安全风险问题已经成为了施工单位经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风险,同时也是施工企业重点控制的风险。

二、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管机制不健全

1.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管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首先表现在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将相关的安全指示精神和法律法规的标准进行落实。尽管上下级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于安全生产工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实际行动。甚至还亲自到施工现场,对施工企业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检查。但是建筑施工企业对于安全生产的意识不够,尤其越往下级的部门,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就越发淡薄。

2.建筑工程安全的监管机构能力非常有限,尤其是对于县级、村镇的安全监管机构往往工作不力。

(二)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管机制不健全

1.某些建筑施工单位没有履行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对员工的安全负责到底。

2.某些工程监理企业并没有真正肩负起安全监理的责任。

3.某些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意识不够强。安全生产的基础不够扎实,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和施工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已经无法顺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建筑施工单位还普遍存在着安全观念淡薄,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等问题,容易导致企业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而忽略对安全问题的重视,安全生产制度、安全培训流于形式,施工企业法人代表是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观念模糊,对于如何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法律意识和经济意识,就会缺乏健全的监督手段,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比较突出。

4.一些勘察、设计单位对于工程前期的安全问题不够重视,对于其危险因素没能真正了解清楚,缺乏了对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正确指导。

(三)相关的从业人员缺乏足够的安全观念

1.在建筑施工单位内部,有些项目经理和现场管理人员缺乏对于施工安全的全面认识,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离岗现象。

2.我国建筑施工单位还普遍存在着对员工缺乏足够的安全教育培训,由于当前对于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缺乏了规范的法律法规制度的约束。另外,即使对其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教育,但是往往也是流于形式,层次不够分明,没有突出重点内容,针对性比较弱。尤其对于一部分建筑施工的一线作业人员,由于缺乏相应的安全知识培训,所以整体的安全素质较低。

(四)当前建筑市场秩序不够稳定

1. 普遍存在有挂靠、以包带管、违法分包、非法转包等现象。尤为表现在劳务层用工不够规范,比方说私自招揽库民工和临时工,一线作业人员存在无证上岗的现象。

2.对于省外的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力度不够。部分施工企业在安全生产上的意识较为单薄,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而所聘用的施工人员相当一部分是非专业的人员,没有持有特定的上岗证书,工地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安全隐患。

3.当前还有一些项目业主的安全责任意识不够,没有按照法律规定的建设程序施工,整个流程不合规范,手续上也是漏洞百出,除此之外,一些业主还随意违法把工程发包给资质条件不足的单位或者个人。

4.基本建设手续不够完善或者存在先开工后补手续和审批程序不合理的现象。

三、关于当前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研究

笔者认为,对于风险的正确识别是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首要条件,同时也是开展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能够提高对建筑施工单位的风险防范意识。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是时刻伴随着施工过程而存在的,但是往往是一种隐性的风险,不容易被人们发现,甚至难以预测和衡量。因为安全风险往往会被某些表象所蒙蔽。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识别建筑施工的安全风险,就应当采用合适的方式,结合不同施工单位的发展情况和竞争实力,而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政策。

然而,与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相关的情况都是不确定的,比方说,人们难以掌握建筑施工安全风险事件的发生与否、发生的时间、时间所产生的影响等等。但是,通过对建筑施工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以及由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风险识别过程主要包括收集与施工有关的数据资料或信息、分析施工安全风险的不确定性、确定施工安全风险事件并将风险分类、编制风险识别报告等。

笔者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可知当前比较常用的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方法有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和统计学上的方法等。不同的方法各自具有其优缺点,没有一种是完美的,任何一种识别方法都不能适用于全部的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上。所以,要做好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就要注意通过结合多学科的理论指导,同时还要注意将定量和定性分析的相结合。

四、关于当前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控制

尽管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是难以捉摸,但是仍然是可以控制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能忽视对当前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加强安全风险控制的意识,有利于避免风险的发生或者是降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但是存在一个事实就是不能完全消除风险。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处理方法与一般风险管理的处理方法相同,均包括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自留以及风险转移。针对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角度来看,除了利用建筑工程相应的工程保险手段使风险得以转移外,对于安全风险的控制也是相当重要的。

而在施工正式开展的过程中,建筑施工单位对于安全的管理必须要遵循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原则。对于项目经理的管理,应当对其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对于一线作业人员,必须要求其取得相应的上岗证和专业技术执照,确保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质量,对于施工安全的风险管理工作也起到一定的改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思凌.谈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J].山西建筑,2013(17).

安全风险管理论文范文5

大学风险管理论文题目

基于JAVA EE平台的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数字化六西格玛项目管理平台的研究与设计

疏浚工程进度管理

对商业建筑项目成功标准的调查与研究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建设项目统一信息平台研究

农电工管理项目问题研究

基于电网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

项目管理中PERT/CPM与CCM的比较及实证研究

合资企业项目沟通管理

宝钢大方坯连铸过程机国产化项目管理研究

项目导向的创新型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研究

我国高校修缮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青岛奥帆基地项目建设管理研究

基于J2EE的项目管理系统安全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胶济铁路改造项目管理之工作分解和进度管理

广州新电视塔项目实施管理研究

价值工程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应用研究

体外诊断试剂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方案——以中生金域公司为例

建筑安装企业施工项目的管理分析及应用

国内中小型企业设备更新改造项目的管理模式研究

新型封装开发过程进度管理的研究

电信运营企业传输工程成本控制研究——以佛山移动传输工程项目为例

长输管道工程进度与控制

唐钢步进炉翅片管式蒸汽发生系统及项目管理

一重集团曲轴锻件技改项目经济评价

中国工程监理企业向代建制项目管理公司转变的研究

电影制片项目风险管理探讨

房地产开发项目质量策划研究——以A公司为例

大丰110kV草庙变电所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

小规模开发团队过程改进的方案设计与实施

项目管理中的项目文化建设研究

基于路径分析与模糊数学相结合的项目管理绩效评估方法研究

内蒙古海满一级公路项目管理优化研究

精益建设理论在项目投资控制中的应用

丽水市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模式研究

基于项目化的采购管理

江中集团基于ERP项目的业务流程重组研究

无锡电信IPTV产品研发项目管理研究

青龙场立交桥维修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

大学风险管理论文

探讨现代风险管理

摘 要:本文简要探讨现代风险管理。科学合理的风险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其价值;相反,缺乏风险研究将不仅威胁企业本身,甚至会影响整个社会经济。所以在当今多变的社会环境下,要高度重视风险管理。

关键词:金融;风险;管理

本文将重点介绍风险管理是如何影响企业经营与运转,并分别分析不同理论的优长与不足,旨在为企业经营者管理者提供参考。

一、风险的定义

风险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种不确定性,其结果是使经济实体产生损失。它可以分为两大类:经营风险和金融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公司的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出现失误而导致公司盈利水平变化,从而产生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或由于汇率的变动而导致未来收益下降和成本增加。金融风险指的是与金融有关的风险,如金融市场风险、金融产品风险、金融机构风险等。

二、权衡理论和啄食顺序理论差异

目前,风险管理理论主要派系包括权衡理论和啄食顺序理论。权衡理论强调在平衡债务利息的抵税收益与财务困境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时的最佳资本结构。这是种静态分析方法或库存理论,可以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分析风险。例如,负债可能导致的财务危机成本威胁。然而,企业产生负债并不总是坏的一面,有时它可以帮助企业减少所得税支出。啄食顺序理论首次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梅尔提出的,即在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中首选内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中首选间接融资;在直接融资中的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中首选债券融资。其中内部融资主要是指公司的自有资金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积累部分;外部融资又可分为通过银行筹资的间接融资和通过资本市场筹资的直接融资(直接融资包括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所以从本质上说,啄食理论认为存在一个可以使公司价值最大化(公司发行的股票和债券的价值最大化)的最优资本结构,并且以对不同性质的资本进行排序的方式,给出了决策者应当遵循的行为模式。权衡理论和啄食理论之间的差异。首先,在权衡理论中,权益和债务之间应该有适当的比例,只有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债务才是最佳的资本结构。无论权益或负债太高都不利于企业运作。然而,啄食顺序理论认为企业应该采取最低的融资方法,以使风险最小化。另一个差异是对债务的处理是两种不同方式。权衡理论里债务是用来减少所得税支出,使企业能够保持充足资金。在啄食顺序理论中将对比不同的债务风险,从而考虑哪种债务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虽然这两种理论之间存在差异,但是权衡理论和啄食理论之间仍有一定的联系。首先,这两种理论都是基于莫迪利亚尼和米勒的理论研究,这两个理论均是基于实用主义而不是单纯的理论研究,他们同时都观察到不同的融资方法都会影响市场价值。其次,他们都证实,债务融资优于股权融资。虽然权衡理论和啄食顺序理论对融资的不同看法,都是寻求最好的方式来使企业实现最大利润和最小风险。

三、案例分析-索尼公司的风险危机

风险对于国际企业的威胁极为严重,因为他们影响的不仅是企业本身,可能也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影响全球。以索尼公司为例,索尼成立于1946年,总部位于日本东京,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主要从事生产电子产品,如今是一个可以代表日本文化的多元化企业。索尼的产品主要是音频、视频、信息、通信、半导体和电子元件等电子产品。电子产品尤其是PC电脑行业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索尼的竞争对手如IBM、联想、戴尔和华硕均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索尼公司凭借其良好的产品质量和优良的设计成为行业的领先者,许多厂家也将索尼元件作为其生产原材料之一。作为国际性的行业龙头企业,索尼同样面临许多风险。根据索尼2006年公布的第二季度财务报告显示,索尼陷入了巨大的财务困境。通过财务报告可以看出,尽管索尼公司收入增加156亿美元,增幅8%,但是与过去同期比较毛利润却降低将近94%。索尼财务报告解释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一是问题电池召回事件,这一事件不仅严重破坏了索尼公司的品牌信誉,同时使索尼遭受约4.29亿美元的巨额损失。除此之外,2008年索尼企业再次召回有问题电池,此次召回影响范围是全球PC电脑制造行业。由于索尼电子产品质量的良好口碑,许多著名的PC制造商都使用索尼电池作为其生产的一部分,如富士通,戴尔和联想。问题电池召回事件同样也降低了这些公司的声誉,导致消费者对整个行业失去信心。一些公司正在考虑起诉索尼赔偿他们的经济损失,这进一步使索尼的品牌形象受损。二是索尼的电子娱乐部门SEC损失惨重。索尼投资大量资金用于研发和推广PS3游戏机项目,PS3的研发成本极高。但是由于负面信息和整个行业的不景气,世界各地的PS游戏机销售量大幅下降。索尼公司的风险管理需改进的方面:首先,索尼需降低其信用风险。由于召回问题电池事件使索尼公司声誉受损,股东动摇对索尼的信心,直接导致公司股票价格下跌。索尼为解决这个困境可以通过增股派息,以表明企业对未来仍然是乐观的,从而增强消费者和股东的信心。下一步的改进是提高管理市场风险能力。巨额损失是由于索尼电子娱乐部门SEC不关心市场风险的结果。如果风险管理者意识到PS游戏机市场现状和对市场销量预测正确,从而确立以成本最小化为首要目标的站略,那么损失将不会如此巨大。此外,索尼公司在SEC部门投资最多,一旦对市场预测错误,那么它将面临更高的风险。另一方面如果索尼公司将资本分散在不同的投资领域,那么风险可以被分散转移或是避免。由于风险可能对企业存在消极影响,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界人士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高风险带来高利润,但是追逐高利润同时如果决策失误,其损失也是十分惨重的。企业如何规避风险并保持效益?一般来讲,企业管理者会通过保险弥补损失。但这是处理风险的消极方法,因为它处理的仅是风险的结果。随着风险管理的发展,现代社会通常使用四种手段处理风险,分别是风险保留,自我保险,转移和避免。风险保留是发生频率低、产生结果牵涉面小的常用方法;自我保险通常需要一个风险池或风险准备金;转移是指风险发生频率较低,但潜在的后果严重,这样的风险通常被转移到第三方来规避;避免风险是企业无法承担的风险,这样的风险通常是高频率发生以及后果严重,意味着企业风险的潜在收益不能弥补风险成本。除了以上方法,企业投资多样化也是有益的,所谓投资组合,分散风险。例如: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说法。多元化的投资可以降低风险而回报却不显著减少。仍以索尼企业为例,索尼企业可以优化企业的财务结构来支持企业的运作以抵御风险。在研发PS游戏机产品时,外部环境即市场,全球PS游戏机销售不如往常。索尼可以研究为什么消费者降低了对PS游戏机的购买,是否是因为产品过时还是PS游戏机已经有其他更好的替代品?如果是这样,替代品有何优势,PS游戏机可以在哪些方面改进等等。对市场的深入研究,索尼可以制定战略然后重新安排对PS游戏机的投资,应把更多的资金用于产品促销而不是开发技术。对于内部环境,索尼企业可以努力保持资本结构足够强大,为更高更集中的投资SEC部门提供支持力量。

四、结语

总之,本文针对的是风险理论的机会和威胁,并以索尼公司为案例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建议。风险管理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经营与运转,不完善的风险研究会导致企业遭受财务危机。管理者只有重视风险,才能使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康尼.《经营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的的理论关系》.企业财务与会计杂志.1982(2).

[2]克劳伊.风险管理要素.2006.

看了“大学风险管理论文题目”的人还看:

1.大学风险管理论文

2.保险风险管理论文题目

3.风险管理论文精选范文

安全风险管理论文范文6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市场的日趋开放,金融机构面临的竞争形势更加严峻,各种金融风险逐步呈现,其中银行业都将加强内控建设,防范操作风险提到各自重要的工作日程中,并将其作为规范业务发展的重要和必要内容。究其原因,文章结合笔者自己工作实际谈谈自己对银行业要加强内控建设,防范操作风险的认识。

关键词:银行业;内控建设;防范;操作风险

前言

近年来,国内外银行业经济案件频发,涉案金额巨大、影响恶劣并造成巨大资金损失,严重威胁着银行和客户的资金安全。从国内银行业看,由于缺乏对操作风险的充分认识,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缺乏有效的内控机制,近年来操作风险也日趋严重。

一、操作风险形成原因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银行业务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和国际化,金融机构尤其是基层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呈现出“机制功能弱化”的趋势,产生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风险意识不强

1. 重业务拓展,轻风险管理。表现在一些单位负责人短期行为严重,没有正确处理和把握好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关系,许多营业机构目光局限于完成考核任务,甚至不惜冒着违规操作的风险以实现短期业绩;许多员工在操作岗位上工作却被迫承担了大量营销任务;不少员工自身对操作风险重视不够,风险意识不强,只要领导命令,就惟命是从,对其违法行为视而不见。

2. 重事后管理,轻事前防范。其表现在银行看重的是对已发生或已存在的风险采取事后的管理处罚措施,试图以严历的处罚遏制风险的出现,而对事前的防范和事中的控制措施关注较少,或形同虚设,这种做法充其量只能是“防君子不防小人”。

(二)业务学习不到位,执行制度有偏差

随着金融信息化、金融产品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各种理财产品、电子业务等层出不穷,有的管理人员借口业务忙,对规章制度、特别是新的规定不能认真学习,管理松懈,对员工的业务培训也不到位,致使操作人员对新业务不熟悉,潜藏风险隐患;少数员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对新业务、新制度的学习滞后,对业务流程理解不深不透,典型的是许多产品的创新是先发展业务,后规章制度,并且有些制度本身制订就不够精细,过于理想化,甚至不适应业务发展需要,可操作性较差,再加上操作人员本身理解不深不透,业务素质不高,致使业务发展潜藏很多风险隐患。

(三)查处力度不到位,警示效果不明显

近几次操作风险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多数属于屡查屡犯、屡整难改的顽症,主要原因还是重检查、轻处罚,对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低调处理,强调客观原因,未能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处罚力度不够,因而不能产生有力的警示作用,削弱了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导致一些问题屡查屡犯,直至案件发生。

(四)计算机网络系统不够完善,易形成较大资金风险点

主要表现为硬件及软件、设备及通讯故障、程序错误、计算机等原因造成交易不成功而形成客户及银行资金损失。例如有的银行因通讯故障引起的银行单边帐,形成较大的资金风险。

此外,员工强制休假制度和定期轮换制度未落实,人事管理中不能做到定期或不定期地调整相关重要岗位人员,使其职务行为中存在较大风险。

二、加强内控建设,构建防范操作风险的长效机制

早在2005年银监会就提出了13条防范操作风险的意见,并督促银行机构落实“内控十三条”,从央行的重视程度和督促力度,就可看出防范操作风险已成为规范业务发展的重要和必要内容。因此,我国各商业银行近年来纷纷开展了全行性的操作风险大检查,同时采取不同的方式来防范操作风险。对如何加强内控建设,构建防范操作风险的长效机制,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