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柏庐治家格言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朱柏庐治家格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朱柏庐治家格言

朱柏庐治家格言范文1

中国历史上家教家风的故事很多,这里提到的是三个比较有名者。“孟母三迁”的故事见于古代启蒙读物《三字经》第一段:“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传说孟子小的时候,家在坟地附近,他在玩游戏时常常学别人哭拜,孟母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再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有一天,孟子逃学回家,孟母见了非常生气,就把织布机上正在织的布给剪断了。孟子问什么要剪断?孟母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要一线一线地连起来才能成布。你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被剪断的布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岳母刺字”的故事来自清钱彩的《说岳全传》。该书第二十二回“刺精忠岳母训子”说:岳飞的母亲怕有不肖之徒勾引他,于是祷告上苍神灵和祖宗,先在儿子脊背上用毛笔书写“精忠报国”四字,接着用绣花针刺。“刺完,将醋墨涂上了,便永远不褪色了。”该回开篇有诗赞曰:“只看贤母精忠训,便识将军报国心。”

“画荻教子”讲的是宋代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夫人教子读书的故事。据《宋史・欧阳修传》记载:欧阳修四岁丧父,家境贫寒,他的母亲没有钱供他读书,就用荻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后人为纪念欧阳修的母亲“画荻教子”,在欧阳修故里建了一座楼房叫“荻楼”。人们以“画荻”为称颂母教之典。宋刘克庄诗:“分灯照邻女,画荻训贤郎。”明陈汝元《金莲记》:“膝下久离,徒且倚门之望;榜中双占,忝成画荻之功。”清黄轩祖《游梁琐记》:“辗转四年余,儿顿长,凤画荻教导,弥觉聪慧。”中国古代还有一个故事与“画荻”相近。据《新唐书・柳仲郢传》记载:柳仲郢幼年时,其母韩氏用熊胆和制成丸子,在他夜晚读书时让其咀嚼吞咽以便提神醒脑。后人便以“丸熊”为母教的典实。明陈汝元《金莲记》:“但愿题名玉署,通籍金闺,庶慰丸熊,更消织锦。”清赵翼诗:“可怜一样丸熊苦,他课男儿此女儿。”后人还将“画荻”“丸熊”这两个典故组成一个词“画荻丸熊”,来称赞母教有方。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抑思善相夫者,何必尽识鹿车鸿案?善教子者,岂皆熟记画荻丸熊?”亦作“画荻和丸”。郭沫若《虎符》附录《写作缘起》:“像信陵君那样的人应该是有一位好的母亲的人……但要写母爱,在儿女小的时候容易表现,如推干就湿、画荻和丸之类,都是儿女小时候的事。”母教受到人们的崇敬由此可见一斑。

从“孟母三迁”到“画荻教子”,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和鞭策,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古人留下大量家训,比较有名的如:周公旦的《诫伯禽书》、司马谈的《命子迁》、诸葛亮的《诫子书》《诫外甥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唐太宗的《诫皇属》、包拯的《包拯家训》、欧阳修的《诲学说》、司马光的《家范》、袁采的《袁氏世范》、朱柏庐的《朱子治家格言》等。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颜氏家训》和《朱子治家格言》。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颜之推著。南北朝是个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颜之推一生历仕四朝――南梁、北齐、北周、隋,三为亡国之人,两次成为阶下囚,可谓人生坎坷,历经磨难。晚年为了“整齐门内,提撕子孙”,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经验教训撰写了这一训诫子孙的小书。《颜氏家训》共有七卷计二十篇,题目分别是序致、教子、兄弟、后娶、治家、风操、慕贤、勉学、文章、名实、涉务、省事、止足、诫兵、养心、归心、书证、音辞、杂艺、终制,内容涉及修身、治家、处世、为学、养生等。

《颜氏家训》自问世以来就备受推崇,历经千余年而不衰。里边有的语句被奉为为人处世的准则。例如:1.交友要有选择,与正人君子为伍:“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於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2.反对空谈,要有一技之长:“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3.人一生都要勤奋好学,不可荒废岁月:“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与瞑目而无见者也。”

《朱子治家格言》,作者是明末清初昆山生员朱用纯,自号“伯庐”,其门徒称其为“柏庐”先生。这是朱伯庐以儒家伦理为家庭成员规定的日常生活准则。全文仅500余字,内容简明赅备,文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在清代是最负盛名的家训,其内容几乎是家喻户晓,不少被收录进《增广贤文》。《朱子治家格言》的经典语句如:1.勤俭持家,不可铺张浪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2.做善事要发自内心,不要到处宣扬沽名钓誉,做坏事遮遮掩掩怕人知道的便是真正的恶人:“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3.既要收宗敬祖,又要让子女读书明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这句话被不少宗祠用作楹联。4.搞好卫生,注意门户:“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5.做事要有计划,免得临时忙乱:“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还有许多句子对为人处世都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如:“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当加温恤。”“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除了《朱子治家格言》等著名家训外,在各家族的家谱、祠堂的祠规以及名人家书中,也保留有大量的家范、家戒、家教、家规、家法等,这些家规、家训,无不以家族法规的形式规范着族中子弟的言行。清光绪皇帝的父亲醇亲王曾亲自撰写家训挂在堂屋:“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财也小,产也小,后来子孙祸也小,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少胆也小,些微产业知自保,俭使俭用也过了。”

古代启蒙读物如《弟子规》《增广贤文》《名贤集》等,也多有教育子弟的名言、格言。如《增广贤文》:“孝当竭力,非徒养生。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积德若为山,九仞头休亏一篑;容人须学海,十分满尚纳百川。”岳麓书社1987年版《重订增广》将醇亲王上述家训改动几个字以小字收录:“田也大,产也大,子孙出来祸也大。借问此理是何如?子孙有钱胆子大,破产行凶都不怕。田也小,产也小,子孙出来祸也小。借问此理是何如?子孙无钱胆子小,忍气吞声也过了。”再如《名贤集》中的警句:“马有垂缰之义,狗有湿草之恩。”“怕人知道休做,要人敬重勤学。泰山不却微尘,积小垒成高大。”“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朱柏庐治家格言范文2

“胎婴未成人,十月怀母腹。渴饮母之血,饥食母之肉。”母亲赋予我们生命,从出生那时起,我们就已融入母亲的灵魂,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长大以后,自己做了父母,才真正明白,那个小小的生命,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牵动着自己的心灵。怀胎十月,母亲经受了苦痛与折磨,胎儿的生命源自母体,若无母亲,则无生命的成长与延续。

“ 母卧湿簟席,儿眠干被褥。儿睡正安稳,母不敢伸缩。”每次读了这几句,都会想到关于母亲的一些细节,在我成长的岁月中,母爱如同被树叶晒下的斑驳阳光,暖融融的而伸手可及。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母亲含辛茹苦、勤勉操劳,付出的再多也不求回报,无怨无悔,只为儿女幸福平安。儿女是母亲生命的延续,这种爱真挚而不含一丝杂质,有母爱的陪伴与呵护,我们永远不会孤独,心灵的故乡里永远绿意葱茏。

“有善先表扬,有过则教育。儿出未归来,倚门继以烛。”父母对孩子总是无私的宽容,孩子的善言善行会得到父母的嘉许,孩子的过错会得到父母的宽恕与教诲。一旦孩子外出未归的时候,母亲就会靠在窗门前,向着远处眺望,等待着孩子的归来。即便是到了夜晚,母亲也会点燃烛光,静静地等着孩子。

朱柏庐治家格言范文3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

俗话说“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可见人的思想道德对个人和社会是多么重要,所以我们要继续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本学期,学校德育工作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方针政策,全面落实上级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师德师风教育、人格美德教育为主旋律,全面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遵循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以习惯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以校园常规管理为重点,深化学生品德教育,以规范教育、法制教育、礼仪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等活动为载体,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我联校的腾飞打好坚实的思想基础,为培养新一代的“四有”新人走好每一步!

一、加强德育管理,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1、新的学年,要有新的生机,创造新的辉煌,但这些必须以人的思想素质为基础,要建立新的德育工作机制,所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建设势在必行,为此我们要以联校为中心,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各学校全面规划、组织实施各校的德育工作,定期召开班主任及辅导员会议,明确每月德育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各校和班主任主力军的作用,形成联校、学校德育工作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2、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主导作用的正常发挥。教师在平时行动中和教学行为中,应当特别注意检点自己,一言一行都应当是学生的表率,只有这样,教师自身的威信才会成为一种积极的教育力量,他的模范言行才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本学期要加强对教师师德师风教育。认真学习“三风”,特别是围绕教风“三心”(爱心、专心、精心)来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并以“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善待学生”为核心内容,开展“爱岗敬业,树立良好师表形象”活动。努力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学习型、创新型教师队伍。

3、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各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党性修养,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并将在节假日期间,举办党员教师座谈会,认真探讨当前我联校党员教师如何发挥先进性,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而提高学校班子凝聚力并带领全体教师以德治校。

二、加强德育科研,形成德育工作的新特点。

1、大力开展德育课程的教学研究,发挥德育主阵地的作用。要充分认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转变观念,认真上好思品课、健康教育课、班队活动课充分挖掘这些课的德育内含发挥其德育作用。按照教育目标,精心安排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方法,初步形成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新思路。

2、学科教师主动承担德育教学。在制订各学科计划时,注重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注重课堂、课后对学生行为品质的指导训练,随机渗透,充分做到知识与情感并行,强化德育功能。

3、加强德育研究。

学习并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朱柏庐先生的《治家格言》,开展“柏庐精神在我心”的小课题研究,并以此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修养,进一步推进我校的德育教育。

三、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形成德育工作新合力。

2、积极开展家访活动,本学期对二分之一的学生进行上门家访,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家长联系,做到“早、勤、诚、精、实”,使家访真正起到沟通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联系家长及时与家长交流,更好的教育学生。

3、把“创建文明班学校”“创建文明班集体”作为学校、班级建设的重要措施。切实从班级自身出发,各项常规工作抓细抓实,学会主动、科学、民主管理学校、班级,抓好班风班貌建设。同时认真上好班队课、专题课。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班队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发展的空间,使班集体成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发展的一个理想的“家”。通过制订《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使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更合理化、规范化。

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创德育工作新天地。

1、养成教育规范化

要加强校园常规管理与行为规范训练。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制定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六项评比”,加强学生礼仪规范的训练;通过对红领巾礼仪岗队员的培训与管理,培养学生生活礼仪,讲究家庭礼仪、懂得学校礼仪,学会社交礼仪。教育学生在家当好孩子,在校做好学生,在社会是个好少年。

2、德育内容主题化,德育活动经常化

以“柏庐精神”为指导思想,以全国少工委颁布的“加强少先队思想道德教育深化体验教育的意见”为基础内容,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项实践活动。活动要加强对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定好计划,设计好活动,并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取得主题教育的最大效应。使本学校的少先队工作有一个新的开端。

3、农村教育开放论

建立校外德育基地,合理利用山区农村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接触社会,丰富社会实践活动,本学期,有组织地安排每个学生到一中心劳动基地参加一至二次活动。同时,与乡企业、石材厂等单位挂钩,经常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开展各项活动,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五、加强检验力度,凸现德育成效。

1、本学期中心小学将制定考核细则,检查各小学德育成效,并对全乡教师进行德育工作考核。

2、开展德育工作先进事迹评选活动。

3、期末在评选德育先进事迹的基础上评选出优秀班主任(辅导员)、师德模范、文明班级、优秀少先队员。

朱柏庐治家格言范文4

【关键词】传统家庭教育;家训;封建社会;

在封建社会,国家的官僚机构更加完善,等级制度和等级观念进一步加强,而封建社会的等级性又主要是以血缘纽带、世袭等方式来维系,因此,家庭是封建社会主要的社会组织形式,家庭教育的地位也变得格外突出。当时的思想家、教育家对家庭教育有过较多的论述,家庭是封建时代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封建统治阶级认为家庭教育是关系国家兴衰存亡的大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维护既得利益,就要抓住社会最小的细胞——家庭,把家庭教育作为强权政治的工具。关于这些见地,其实在奴隶社会早已有之,只是到了封建社会则更为明显。

一、封建社会的家庭教育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但由于秦朝“禁私学,以吏为师”,私学的发展受到限制。唐代打破了经学独霸的局面,增设书学、算学、律学等,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家庭教育的内容。宋明以来,课程逐渐扩大为读书、习字、作文、算术以及结合道德教育与行为规矩训练。教育流向社会更低下的阶层,蒙馆、私学比较普遍,开始编订家庭教育的教材,如被奉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的——《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家文》。把识字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知识教育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文道统一”、“文以载道”。

(一)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家庭教育

两汉有大量的家训问世,其中,帝王家训成果丰硕,如魏主曹操的《诸儿令》、《戒子侄》、《遗令》,蜀主刘备的《遗诏敕后主》,清代康熙的口录,雍正注译编辑的《庭训格言》和《圣谕广训》,的《曾文正公家训》等典型代表,至今仍广为流传。

《手赦太子》是刘邦临终前告诫儿子刘盈一定要刻苦学习,担当起治国安邦的重任的体己话,正是开国皇帝刘邦的良好家教,为汉朝的强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司马谈的《遗训》在教子治学方面的成就可以说是一座历史丰碑,正是受到父亲的鞭笞、激励及其敬业精神的感染,司马迁出色地完成了续写《史记》的伟大工程,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

魏晋南北朝时期,诸葛孔明的《诫子书》和《诫外生书》是我国古代家训的杰作,诸葛孔明的家训文笔流畅,对后世影响极大,比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志当存高远”等优美词句则是出于此。“竹林七贤”的主要代表人物嵇康特别注重良好品质的培养,在其《家诫》中告诉子女立身、行事、做人、治学之道,这是中国家训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独立成篇的家庭教育专著,共七卷20篇,内容丰富、对后世影响深远,书中主要运用历史及当时事例教导子孙立身治家、人际交往、修身养性、出仕为官、为文从艺等方面的道理。南宋陈振孙评价其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直斋书录解题》)。其中,有至今传诵的名言,如“潜移默化”(原为“潜移暗化“)即出自《慕贤第七》:“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对,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还有“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颜氏家训》把中国古代家训推向高峰,是一部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的代表作,标志着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成熟。

(二)唐明清的家庭教育

在唐代,帝王家训占有重要的位置,唐太宗李世民的《诫吴王恪书》、《戒皇属》、《帝范》堪称帝王家训的典范。唐太宗在《戒皇属》中说:“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至于听断之间,勿先恣其喜怒。朕每亲临庶政,岂敢惮于焦劳。汝等勿鄙人短,勿恃己长,乃可永久富贵,以保贞吉… …”。

明末清初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用纯(自号柏庐),他根据自己毕生研究,以儒家“修身”、“齐家”的核心思想为宗旨,广采儒家的为人处世经验、方法编撰而成《朱子治家格言》,又名《朱子家训》。《朱子家训》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线、以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为内容的家教名篇,讲述了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意在劝导人们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该书自问世以来就广为流传,在清代及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的课本之一,并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其中的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尊敬师长,勤俭节约,邻里和睦等,在现代社会仍有重大意义。然而,其中也不乏封建腐朽思想,如对女性的某种偏见,“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迷信报应,“见色而起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自得守旧“守分安命,顺时听天”等受当时历史局限性影响的思想,我们则应该理性对待。

在清代较有名的帝王家训是《庭训格言》和《圣谕广训》。康熙鉴于“风俗日敝,人心不古”的形势,要“尚德缓刑,化民成俗”,继续加强教化,康熙九年向全国颁布“上谕十六条”。雍正对“上谕十六条”极为重视,对其逐条解释而写成《圣谕广训》,于雍正二年颁行天下,形成了以孝治天下的政治思想纲领。

二、近现代的家庭教育

(一)清朝末期的家庭教育

近代中国的家庭教育虽然仍保留了较多的封建社会烙印,但是相对来说加入了不少开放性的元素,比如注重女子教育,提高女子素质,“女学原不仅保育幼儿一事,而此一事为尤要;(假)使全国女子无学,则母教必不能善。”这相对于封建传统“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的家庭教育在近代是比较有名的,直至今天仍有较大的影响力,他的家庭教育思想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同步,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曾氏家族治家一向严格且有章法,内容丰富,包括教导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做官等方面,其主要思想有:“1、坚持祖传的治家之法,即‘八字,三不信’,即考、宝、早、扫、书、蔬、鱼、猪,2、坚持自己的教子之法是‘八本’、‘三致样’;3、教子弟读书做学问。4、勤劳俭朴,不要懒惰奢华。5、要求子弟谦恭谨慎。”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张之洞、张百熙等人的努力下,在全国推行“癸卯学制”,并通过《蒙养院及家庭教育法》,这是中国家庭教育史上第一次把家庭教育法制化。

(二)时期的家庭教育

1919年,的爆发,标志着的开始,促进了在中国的传播,同时西方思想大量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也是现代家庭教育的开端。现代家庭教育继承了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优点,更融合了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可谓中西合璧。

这个时期,不少学者试图建立家庭教育科学理论体系,如原广东省省长朱庆澜在《家庭教育》一书中,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原则、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鲁迅先生在他的《二十四孝图》《上海的儿童》《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等作品中,也对家庭教育的有关问题展开了精辟的论述。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对家庭教育深有研究,“活教育”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他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1925年出版的《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一书中,该书对家庭教育的意义、内容、原则和方法等进行了论述。此外,他还著有《儿童心理之研究》,担任《幼稚教育》、《活教育》、《儿童教育》等刊物的主编,对现代家庭教育的贡献巨大。

三、结语

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它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生产生活方式,因此,各个时期的家庭教育发展状况、形式、内容等方面也各有不同。在今天经济发展迅猛、科技日新月异的全球化时代,研究家庭教育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家庭教育的合理因素,充分开发和利用传统家庭教育的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借鉴作用,又要剔除传统家庭教育的不合理因素,去粗取精。因此,寻求一种适应时展、适合社会需求以及符合人的主体需求的新型家庭教育形式,是摆在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M].曾德明注译,崇文书局,2007年4月,第60页.

朱柏庐治家格言范文5

一、“以儿童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

与“五四”时代新教育运动的教育家以“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相一致,陈鹤琴教育思想的中心是“儿童”,他曾这样写道:“旧式的教育是以社会为中心的,新式的教育是以儿童为中心的。以社会为中心的教育偏重社会而忽略儿童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注重社会而兼顾社会的。”(引自《旧式教育与新式教育的分别》,载《陈鹤琴全集》第四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第042页)毫无疑问,中国传统教育观念是以社会为中心的,如《三字经》、《弟子规》、《朱柏庐治家格言》等启蒙读物,无一不是以遵守社会规范和禁止行为为前提,很少顾及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并为儿童创造包括“好动”、“模仿”、“好奇”、“游戏”等特性的成长环境与条件。

在“民主”与“科学”的世界性新教育潮流中,尊重儿童的权利与价值,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本能、兴趣和习惯,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学习和创造能力日益受到教育家们的认同。

美国教育家罗格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总之,新教育尊重儿童的个性,以儿童生活的需要为转移。旧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不问儿童能否接受,总要强迫儿童学习。”(引自《新教育的精神》,载《陈鹤琴全集》第六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274页)

在陈鹤琴看来,儿童作为独立个体,不仅是成人的预备,也具有自身的价值和人格,爱护儿童的天性,如“好动”、“好玩”、“饶舌”、“多嘴”等经常被为“顽劣”现象而经常被禁止的行为实际上正是培养儿童个性的途径。他将学校教育的要素归纳为儿童、教材和教师,其中“三者的关系,儿童是主体,教师度量儿童的能力与个性,用种种最适宜的方法,把教材介绍给儿童。”(引自《幼稚教育》,载《陈鹤琴全集》第二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第016页)。实际上,以“教”定“学”和以“学”定“教”并不仅是教学方式问题,而是不同教育观的反映。

反观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不是“以儿童为中心”,或仍旧是“以社会为中心”。比如,有的党政部门为了弘扬国粹,让幼儿园或小学生穿起汉服,行作揖磕头之势;有的地方甚至开了私塾。与此同时,许多家长怀着“望子成龙”的期待,千方百计不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换来的是什么呢?或许是取得较高的成绩;或许是升入一所好的学校,然而他们的童年却被扼杀了;他们不会玩了;他们没有小伙伴了;他们关心和知道的事情越来越少了。现在人们批评的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实际上也是成人意志代替儿童意志的表现。儿童不是成人的附属,所有的儿童有权利拥有自己快乐的童年。

在教育过程中,家长的作用应该怎样体现呢?除了照顾生活、辅导学习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之外,为儿童创设适合的环境尤为重要。陈鹤琴认为,家长应为儿童营造(1)游戏的环境;(2)劳动的环境;(3)科学的环境;(4)艺术的环境,包括音乐的环境、图画的环境、审美的环境;(5)阅读的环境。

二、以“做人”作为教育的目标

历来的教育无不是以培养“人”为目标。古代教育家认为,人的德行是教育的结果。与陶行知等新教育倡导者一样,陈鹤琴将培养具有生活能力、有个性和创造力、全面发展的“儿童”作为教育实践的目标。他将“做怎样的人”作为幼稚教育的第一目标,包括(1)合作的精神;(2)同情心;(3)服务的精神。他在鼓楼幼稚园,制定《幼稚生应有的习惯和技能表》,列举了包括卫生习惯、做人习惯、生活技能、游戏运动的技能、表达思想的技能、日用的常识,共计185项,他认为“做人”的教育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做起,儿童不仅要“从小教起”,还要“从小教好”。1928年后他在上海办学期间,写了一首《学做人》,后被作为《工部局小学校歌》,其中将“爱国、爱人、爱学问”作为办学宗旨。

在西方现代教育家看来,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同时要学习做人的方法,即怎样在人群生活里生活。陶行知先生曾将他所倡导的“生活教育”学说诠释为“为了生活的教育”(Education for life)实际上,“做人”教育并不是一句空话,也与普通的“德育”教育不尽相同。“做人”除了思想品德教育之外,还应包括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控制环境,利用环境的能力,以及“优美的做人方法”(罗格语),不仅能够控制自然,并且能够享受自然。

陈鹤琴在“活教育”目的论中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他将做“现代中国人”的条件定义为:(1)健全的身体;(2)建设和创造的能力;(3)合作的态度;(4)服务的精神;(5)世界的眼光。足以可见,老一辈新教育倡导者并不是要培养“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书呆子”,而是希望培养自动、自觉、自省的现代小公民。

在我们的学校里,应该怎样进行“德育”教育?或者,我们的“德育”教育能不能培养学生学会“做人”?我们的幼儿园是不是培养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说,“德育”应该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一种文化的体现、一种行动,而不仅是“宣传”与“说教”。不久前,杭州一所小学开展“德育”教育的题目:“好习惯造就好人生”。

从小不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不培养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情绪,“德育”与“做人”也不会真正实现。

朱柏庐治家格言范文6

礼仪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做客礼仪、餐桌礼仪、文明交往等。共同阅读用餐礼仪的演讲稿学生,请您阅读!

用餐礼仪的演讲稿1说起吃饭,谁都会。可是要说谁知道怎样才是文明用餐,也许很多人就不清楚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耐人寻味:十几个中国人到一家大酒店用餐,进入大堂后,就吵吵开了,有的在猜测哪一个门是餐厅,有的在座位上旁若无人的交谈,有的则高喊“累死了,快开饭吧。”原本十分寂静的大堂由于他们的到来顿时“热闹”起来。当他们得知餐厅的位置并推开大门时,全体都愣住了:他们看到该餐厅内有100多位俄罗斯人正在吃饭,但却鸦雀无声。如果不是眼见为实,他们真不敢相信,100多人吃饭的餐厅怎么会这么静。受此影响,他们也轻拿碗筷杯碟,细嚼慢咽,吃了一顿安静的午饭。

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的心里很难过,小小的一个细节折射出不同的文明素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大人们常常是这样:要么在餐桌上高谈阔论,要么在餐桌上猜拳,要么在餐桌上斗酒……喧哗声、喝酒声伴着吵闹声,常常让我们小孩子不知所措。

我们自己又是怎样的呢?每天还没有走进学校的食堂,就会听到里面嘈杂的声音,很多同学喜欢在吃东西的时候讲笑话,还有的同学喜欢吃饭时候打闹,甚至有的同学还会用筷子敲击碗盆,乱七八糟的声音混合在一起,充斥着我们的耳朵。

我查了一下资料,了解到:大声喧哗,对身体吸收营养师极为不利的,吃饭的时候大声讲话,唾沫星子乱飞,不文明不卫生,而且,食物会不小心进入气管,引起气管堵塞,严重时还会发生生命危险。

真心希望大家:文明用餐,请从安静吃饭开始!

用餐礼仪的演讲稿2《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意思就是,礼仪制度和风俗习惯,始于饮食活动。

中华饮食,源远流长。在这自古为讲究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里,饮食礼仪自然成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在学校内就餐,需要注意哪些礼仪。

1.注重饮食卫生,吃饭前要洗手。

2.按学校要求在指定的位置就餐,对号入座,要互相谦让,关心照顾他人。

3.盛取饭菜时,按要求排成一排,有序盛取,不得跑跳打闹,不得插队,按指定路线回到教室内自己的座位上就餐。

4.同学之间不争抢饭菜,只吃自己所盛的饭菜,饭菜不够吃时,可到餐车前请老师帮忙盛取。

5.就餐时保持安静,文明就餐,不得大声喧哗、打闹,敲打碗筷,不得离开座位,随意奔跑走动,注意安全,防止相互碰撞。

6.就餐时要细嚼慢咽,有助消化。

无特殊情况,要做到食不言,以免发生呛咳、卡噎等意外。

7.珍惜粮食,能吃多少就盛多少,不浪费粮食,坚持光盘行动。

8.营养均衡,合理饮食,不挑食,不偏食,如无特殊情况,每种食物都要吃。

9.尊重老师或工作人员,盛饭时可适时对老师或食堂工作人员的服务表示感谢。

如果对饭菜有意见时,需先与老师交流,并由老师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协商。

10.保持班级内的卫生,不随处乱倒饭菜,剩饭剩菜以及果皮等按要求放到指定位置。

11.不影响他人的饮食卫生,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或肘盖住口鼻,略微低头。

12.就餐完毕后,及时进行个人卫生清理,将桌面和周围地面打扫干净,如有饭粒和菜汤洒出,应尽快用纸巾或拖把进行擦拭。

用餐礼仪的演讲稿3中国,有一个闻名于世的绰号——礼仪之邦,不可缺少的当然也有吃饭时的礼仪。

古代:

在皇宫里,当厨师做满不同的一百道菜是,将由宫女一一弯腰相送,小心翼翼的放在桌子上,显得恭恭敬敬。而皇上,虽然居高临下,可是也不能费了厨师以及佣人的费心和尊重自己。就算觉得这道菜特别的棒,好吃的不得了,也不能垂涎千尺,眼睛直瞪地盯着那道菜,像老虎一样喊着送菜。这会让下人觉得他是一个昏君,并且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现代:

现在的家庭聚餐倒是没有从前那么多老套的讲究了,可是还有许多特色做法。譬如:当到一个大的餐厅用餐时,在每个套间都会有一个服务员,以便于用餐者不大声喊点餐,这样不会影响他人,也不会让自己烦。而且,在家庭聚餐的时候,都会先让老人先尝菜,如果老人爱吃,子女们应该先给老人夹菜。并且也要先给老人敬酒。如果是长辈过生日,当然是寿星吃大块的,然后大的吃大的,小的吃小的,像我这种奶奶家、姥姥家都是小不点这种只好忍着了。现在的中国人,还有一种吃饭品诗词的习惯。常常在敬酒的时候,每个人分别说一种祝福的话,或者从古至今文人圣贤写的诗,让人们在吃饭中,也可以悠闲地享受一下古典的感觉,从中也能让人感觉的这个人的礼仪,当然也能让人感觉到这个人的聪明才智了!

别看中国人有许多不如外国的地方,可是这个礼仪之邦,也有许多许多的优点,礼貌就是不可缺少的一点。

用餐礼仪的演讲稿4古人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古时候的人们就知道要节约粮食了,我们身为现代人,更要讲究餐桌上的礼仪。

学会餐桌上的礼仪先要节约用餐,学校食堂用餐时,我无意发现我身后坐的那位同学每次吃饭都是一点不剩,我便把他当作了我学习的目标。倒饭的时候,我每次都能看见同学们的剩饭装满了一桶又一桶。可见我们中学生也要带头做好节约用餐。我们的食堂里面的白墙上贴着七个红色的大字“让我们学会吃饭”,这不是说我们不会吃饭,而是要让我们节约粮食,文明用餐。

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餐饮方法,叫“自助餐”就是付一定的钱然后在餐馆里想吃什么拿什么,直到吃饱为止。然而我去吃饭时发现很多人明知道自己吃不了那么多还拼命地拿,结果剩了许多,白白浪费了粮食。现在有很多的自助餐馆里贴着许多的牌子,上面写着如果有剩菜剩饭,按剩的多少交一定的金额。自从牌子一贴,剩饭的人越来越少,成功的节约了很多白白浪费的粮食。

明朝的朱柏庐在《治家格言》里说过: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意思是: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来之不易;我们生活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几多物质能源和几多人的心血,应好好珍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浪费粮食,我们要像朱柏庐所说的那样想想农民伯伯辛苦种的庄稼,一起来节约粮食。

很多饭店里的餐巾纸都是免费的,这样一来就引起了人们对餐巾纸随意使用的想法。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发明出来是给需要的人使用的,而不是用来浪费的。每用一包纸,世界上就会减少一棵树。所以,我们节约用餐同时也要节约用纸和节约用水。

在家里用餐时也要讲究家庭用餐的礼仪。古人曾说过:长辈不上桌,晚辈不动筷。不要总把好的给自己吃,要想想父母,还有他们做饭的来知不易。

小小的餐桌,大大的道理。餐桌上的礼仪,人人都得知道。

用餐礼仪的演讲稿5“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话时刻告诫着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做一个文明小标兵,不辜负农民伯伯辛勤的汗水。

可是,现在我却看到了不少浪费食物的情景:自助餐厅中,人们个个都端着盛满食物的盘子,还在寻找自己喜爱的食物。可最后,几乎每张桌子上都还剩下不少山珍海味,人们却都若无其事地离开了餐厅,对这种现象熟视无睹;在饭店里,一盘盘的菜被端上了饭桌,但人们却十分挑剔,专挑自己喜欢吃的菜,对“请您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标语视而不见……

但是,我们可不能像他们一样浪费食物,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自助餐厅中,我们要一次性地少盛一些饭菜,真正做到少盛勤取,不铺张浪费;2、在饭店中,我们要把菜吃杂些,这样既能让你给身体健康,又不会浪费太多食物,如果实在吃不完,我们就可以打包带走;3、在家中,我们也要进行“光盘”行动,自己能吃多少就盛多少,因为每一粒粮食中都包含着农民伯伯辛勤的汗水。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