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法制工作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审计法制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审计法制工作计划

审计法制工作计划范文1

一、提高法制意识,强化审计法制基础建设

近年来,我国审计法制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依法审计,依法行政已成为大多数审计人员的行为规范,但仍有部分审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注重审计专业知识,忽视法律知识。因而,要培养和提高审计人员的法制意识,强化法制基础建设。一是建立健全专职法制机构,配备专职法制人员,以落实审计法制工作,检查督促依法审计情况。要求法制人员业务素质高,知识全面,不仅要精通审计知识,而且要具有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二是加强审计法制制度建设,推进法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高法制工作水平。建立健全法制机构职责、审计复核制度、审计质量岗位责任制、审计质量控制办法、审计执法追究制、审计执法检查等法制工作规范,使法制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促进法制工作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二、提高服务意识,强化审计法制监督

开展审计法制工作要与开展审计业务有机结合起来,树立审计法制工作服务审计整体,把法制工作的重点放在当前审计业务急需解决的问题上,找准位置,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使法制工作深入到每个业务机构,落实到每个审计环节。第一,坚持制约监督。法制机构是审计机关的内部监督机构,是审计质量的重要把关者,因而必须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把住审计工作的这一生命线。对不依法审计,不执行审计准则、规范的行为,坚决要求整改,决不姑息迁就。第二,坚持“管、帮、促”,既要严格把关,履行职能,又要把监督过程变为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使审计人员能及时认识问题,纠正问题,提高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第三,树立服务意识。法制人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对审计常用的法律法规及时搜集整理,对新颁布的法律法规要及时学习研究,为审计业务人员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使审计人员能随时找到所需法规,及时了解最新的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另外,法制人员要认真研究审计规范,并结合实际工作,制定各种审计文书格式,如审计方案、审计通知书、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等,促进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

三、坚持以贯彻落实《审计法》和审计准则为中心开展审计法制工作

审计法制工作计划范文2

问:为什么要出台《意见》?

答: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更加紧迫而艰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建议》明确提出,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加快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对顺利启动实施“十二五”规划、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意见》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明确了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责任,是推进今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综合性、指导性文件。

问:《意见》为什么提出要处理好改革创新和依法行政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答: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深入推进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对依法行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处理好改革创新和依法行政的关系,既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大胆探索,又要有效运用法制手段规范改革程序、深化改革实践、巩固改革成果。对符合发展方向、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改革创新,要选择有条件的地区进行局部试点,控制风险,稳妥推进。对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改革措施,要及时通过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对已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法律法规,要按照立法程序及时修订或废止。对个别地方出现一些以改革的名义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行为,要依法坚决予以纠正。

问:在重点任务布置上,《意见》是如何考虑的?

答:《意见》主要从四个方面提出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一是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改革,二是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改革,三是围绕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化改革,四是围绕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深化改革。此外,对一些近年来已取得阶段性进展、需要继续推进和深化的改革,也提出了工作要求。以上改革任务,既立足应对当前突出问题,又着眼解决长期矛盾,大多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会议和文件明确部署的重点改革工作,还有一些是适应当前改革发展形势需要提出的有关部门和行业的重点改革工作。同时,兼顾工作连续性和可操作性,提出了力争年内取得突破的改革目标和任务,并根据职能分工,对每一项任务提出了牵头或负责部门。

问: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今年要推进哪些重点改革?

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改革发展的主线。改革不到位、体制不完善,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经济发展方式难以有效转变的根源。为此,《意见》提出今年要重点在资源性产品价格、税收制度、垄断行业、金融体制、涉外经济体制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构建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一是深化成品油、电力、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更好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二是改革和完善资源税、增值税、消费税、房产税等税收制度。三是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稳步开展电力输配分开试点,推进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四是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五是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六是健全支持境外投资的相关政策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境外投资风险防控机制。

问:《意见》将食品安全监管和完善境外投资政策列为今年的重点改革任务,是基于什么考虑?

答: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社会关注度很高。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着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为此,《意见》将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列为今年的重点改革任务,提出要建立健全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加强监管基础能力建设和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加大行政执法和责任追究力度,完善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快速反应机制和程序。

目前,我国对外开放已由过去以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进入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阶段。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一项重大举措。与境内投资相比,对外投资面临的经济政治环境更为复杂、不确定性因素更多。特别是最近有关国家局势出现动荡以后,相关问题更加突出。目前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体系,正确引导和规范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促进对外投资平稳有序健康发展。为此,《意见》将完善境外投资体制机制列为今年的改革重点,提出要加快完善境外投资法律法规制度,健全支持“走出去”的相关政策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境外投资风险防控机制。

问: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要推进哪些重点改革?

答: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意见》提出,要处理好发展社会事业和创新社会体制的关系,更加重视从制度上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今年的主要任务是:一是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在基本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二是围绕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体制改革。三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四是深化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改革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稳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五是推进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制度,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

问:围绕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今年要推进哪些重点改革?

答:加快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是政府依法行使权力、有效履行职能的基础和前提。政府预算公开对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意见》将完善政府预算公开机制作为今年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点,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包括进一步细化公开中央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继续推进中央部门预决算公开、公开“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支出情况、公开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大力推进地方财政预决算公开等。此外,《意见》还提出了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开展省直管县(市)改革试点等其它改革任务。

问:围绕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今年要推进哪些重点改革?

答:深化改革、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强大动力。《意见》提出了四项今年需要重点推进的改革任务:一是完善土地管理制度,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探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研究修订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土地增值收益主要用于农业农村。二是推进国有农场、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三是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四是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

审计法制工作计划范文3

一、在“创新”和“服务”上积极寻求学会工作的新出路

审计学会虽是社会性团体组织,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审计作用的日益增强,审计学会作为审计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应在“创新”和“服务”上积极寻求学会工作的新出路,发挥其应有的特殊作用:第一是发挥组织协调的作用。审计学会联系全区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广大审计工作者,拥有一支学识渊博、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队伍,有着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较大的社会影响,在审计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科研成果推广等方面应发挥重要的作用,使之成为我区审计改革和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第二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审计学会是政府审计系统联系各级审计部门和广大审计工作者的重要渠道之一,会员大多为从事审计实践、教学、理论研究工作的同志,通过各方面的交流,不仅可以增强学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进会员之间的了解和协作,还有利于及时沟通信息,相互促进,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学会,加强政府审计与部门审计、企业审计的联系以及审计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联系,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审计力量。进而推动全区审计工作的进步。第三是发挥审计科研的先导作用。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审计事业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审计工作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审计环境,承担着更为繁重的新任务,面对着更多需要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审计学会具有专业人才多、学术气氛浓厚的优势,只有利用和发挥这一优势,才能推出一批新成果,指导审计工作实践,促进审计改革与发展。第四是发挥审计学会审计理论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作用。审计学会联系着各行各业,是宣传审计工作、扩大审计影响的一个重要阵地和窗口。依靠审计学会普及审计知识,宣传审计法规,开展审计质量控制研究,让全社会更多地认识审计,理解审计。支持审计。

二、积极开展审计学会活动,不断增强工作活力

审计学会应确立“开展学会活动,不断“创新”工作活力,发挥学会桥梁纽带作用的工作思路”实现“自养、自立、自强”的工作目标。一是要组织会员单位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组织会员赴审计现场。组织会员单位进行审计方法,调研分析、网络建设等方面的交流。组织会员到有代表性的审计现场学习,深入现场进行实地察看,发现问题。既了解第一线的审计环境,又了解一线的审计程序进展情况。二是组织会员单位到外地学习考察。要经常组织会员单位或参加市审计学会组织的培训及外出学习考察活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三是请有关专家为审计学会会员讲座,提高审计研究水平。作为审计工作者不仅要掌握现代审计与审计准则的知识,还有必要了解审计的发展方向,研究探讨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还要关注社会保障审计、符合国情的环境审计、国家金融审计、内部审计和计算机联网审计等研究课题。四是开展审计法制宣传教育。学会在宣传审计法方面应采取三种形式:第一是动员团体会员单位积极参加审计法规学习;第二是在学会的季度例会上宣传学习审计法律法规知识;第三是在审计培训、审计咨询的过程把宣传审计法规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协助政府审计部门宣传审计法。五是建立审计学会工作现代化、网络化。加强会员服务离不开服务载体建设,目前的服务载体远远不能满足服务的需要。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做好网上服务载体建设。利用网络技术服务会员;要逐步建立面向广大会员和单位的教育、培训、学术交流、咨询的机构,使这些服务工作长期化、固定化,形成制度。

三、以学术研究和交流作为审计学会工作的主线狠抓落实

审计学会应是具有审计研究、交流职能的学术性团体,只有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和审计事业的大局,围绕经济和审计工作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面向实际工作部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体现其价值,焕发其生命力。

一是紧紧围绕审计改革与发展开展审计科研。审计学会要注重发挥科技人才众多,联系广泛的优势,注意引进先进的、通用的调查方法和IT技术,改进传统的审计工作方式,以审计在实践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为重点,联系各方力量,立项开展学术研究,充分发挥审计科研立项在审计科研中的指导作用,保证审计改革得以积极稳妥地进行。要求全体会员密切关注全局性工作布置及审计调查、审计普查,及时研究、分析和总结,使审计理论研究和审计实践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对事关审计改革全局性、基础性问题加强研究,如管理体制、法制建设、审计方法、人才培养、审计技术等,探索审计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推动审计改革迈上新台阶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紧紧围绕地区经济发展,开展审计实践研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领导决策和企业经营越来越依赖审计信息,特别是数据准确、论据充分的审计分析。因此要求审计学会注意组织力量,对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对策建议,为领导决策服务。学会在学术研究方面每年都应坚持做到:1、制发审计科研论文的参考提纲。提纲的确定非常重要,重点是把上级审计学会下发的和本局制定的参考题目与当前企事业单位及区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相结合、充分体现审计分析内容的及时性和前瞻性。2、征集文章,组织审计学术评定小组或有关专家进行评审,评出各个等次,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3、进行学术交流,学会定期召开学术交流会议,请获奖作者在会上交流分析和论文。4、每年开展审计征文活动并编印《优秀审计分析论文集》,把年内优秀的分析和论文编印成册,在会员间互相交流学习。

四、大力加强审计调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审计科研成果是广大审计科研工作者的心血结晶,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推进审计改革与发展的动力。因此审计学会在重视调研工作的同时,必须重视调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第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调研的目的在于应用。只有通过应用,调研成果才能达到学术交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学会必须注意将调研工作全过程从选题、立项延伸到推广应用,将调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工作任务,纳入工作计划?并要求学会各会员单位深刻认识调研成果推广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工作需要,确定推广应用项目。使调研成果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建立调研成果推广应用机制。审计学会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调研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制度,如年度工作计划。重点论文、课题写作及评审办法、应用成果指南,定期推介一些成熟的调研成果等。

审计法制工作计划范文4

华阴市审计局制定措施鼓励干部写审计信息

为了进一步强化审计信息工作有效调动华阴市审计局干部报送信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全局整体力量,华阴市审计局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鼓励干部写审计信息。

该局在年初制定年度审计信息工作计划,并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公布不同阶段的信息、宣传要点,使审计人员知道在工作中应该关注什么、反映什么。并将审计信息工作纳入岗位目标责任考核范围,由股长负责,审计组具体负责审计信息的撰写,同时将信息工作放在与审计业务工作同等的位置上进行考核。对信息任务完成的股室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从而使审计信息工作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有效地促进审计成果的转化,扩大审计影响,在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维护经济社会安定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

碑林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成果显著

2010年,碑林区审计局加强投融资建设项目审计工作,审计成果显著。在建设项目预算跟踪审计中,报审预算12155万元,审定预算11541万元,审减预算614万元。在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审计中,报送工程造价10217万元,审定工程造价8867万元,审减工程造价1350万元,节约资金1350万元。

为规范投资行为,确保政府资金管好用好,碑林区审计局采取三项措施加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力度,一是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审计行为,监督项目资金的安全、合理、有效使用;二是加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规范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避免损失浪费:三是整合审计资源,借助社会中介审计组织的力量,保证政府投融资审计1作的有效开展。

镇安县积极开展村级经济责任审计试点

镇安县审计局从2008年开始进行村级经济责任审计试点工作,主要依据农业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2005年7月印发的《关于做好村干部任期和离任专项审计的通知》和《陕西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及相关政策规定进行,在工作实践中由审计局牵头,组织部、监察局、财政局、农业局给予了积极配合。三年来共开展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项目8个,在干部和群众中引起积极的反响。镇安县审计局在延伸领域深化审计监督,积极探索创新,开展了村级经济责任审计试点工作,在全省、全市率先垂范。他们的主要做法及成效:一是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部门配合。二是强化措施,提升审计质量。要求程序合法,做好调查,突出重点,定性准确合理,客观公正,作出评价。三是开好“两会”赢得支持。即:开好审计进点座谈会,充分发动群众,审计工作得到群众和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审计工作进展顺利,达到预期目的;开好审计结果反馈会,在反馈会上,对待审计发现的问题不隐瞒不漏报,逐条逐项说清群众最关心的财务收支事项和问题,有策略地实行审计结果公开;对村干部的功过评价应做到一分为二,尊重事实,尊重历史,充分听取乡镇和村组干部以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力争达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的效果,有效地维护了农利社会的安定。四是注重审计整改,规范财务管理。做到边审计边指导,不断完善规范管理;坚持审计和整改提高相结合,提高管理水平。即:属于相关部门监管不力的,在整改建议中直接指出,要求加大监管力度,对于审计中发现的严重问题,责令被审计单位限期改正,并对今后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东红)

审计法制工作计划范文5

论文摘要: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是对农村集体资产和经济活动实施行政监督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保障集体资产安全;有利于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物质权益和民主权利,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利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促进农村发展与稳定。

一、苍南县农村审计现状与阶段性成果

浙江省苍南县有36个乡镇共776个行政村,现有农村人口116多万人。2008年全县村级集体资产总值192097.98万元,其中货币资金29804.92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3622.51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当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村有154个,其中年收入超过100万元的村29个。为防止村级集体资产流失,加强农村财务审计监督,早在1995年由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苍南县农村合作经济审计总站”,与县农业局农经总站合署办公,业务上接受县审计局和上级主管部门审计机构的指导。2002年10月《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颁布实施,农村审计步入了法制化,县财政将农村审计项目纳入年度预(决)算,经费10万元。多年来,在县委、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按照“三年一轮审、离任必审、有访必审”的要求,积极开展以村集体财务收支为主的各项农村审计,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全县已审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539个单位,审计资金总额达123124.08万元,查出违纪违规案件69件,查出违纪违规资金837.78万元,向司法机关移送案件18件,受党纪处分35人。并向被审计单位及各级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1220多条,大大地促进财经制度的落实和完善,农村审计的良好效果得到全社会的认可。

1.通过落实政策,实行村务公开。为加强对农村审计和村务公开工作的领导,苍南县委、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意见》等文件,明确农村审计工作要求,健全农村审计机构,配备合格审计人员,并且将审计结论作为考核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归入个人档案。2003年县政府主要领导还专门为加强村极财务审计、实行村务公开方面作重要批示。通过贯彻落实上述一系列政策,进一步推动了农村审计工作,完善了村务公开制度。对审计出来的财务收支、资产运行情况以及存在问题和整改意见等如实地向群众公开,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提高了农村财务的透明度,增强民主理财意识。

2.通过规范操作,提高审计质量。在执行《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和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示范文本的基础上,具体制定了《苍南县农村合作经济内部审计试行办法》、《苍南县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操作规程》、《苍南县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办事指南》等文件,编制一套适合本地实际操作的审计通知书、审计记录单、审计查询单、审计签证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审计承诺书、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建议书等标准文本。为确保审计质量,在坚持按章审计、统一文本操作的基础上,要求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对被审期间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等情况如实陈述并承诺;强化审计复核制度,审计组长必须对审计组成员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对审计主要事实的清晰性、完整性及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和充分性必须复核;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审计档案是审计监督活动的真实记录,是检验审计质量的主要依据,在对审计事项做到认真整理的基础上,按国家规定实行“一审一档”制,做好装订年度归档,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备查。

3.通过拓宽审计,强化村财监督。在制定和实施农村审计工作计划中,要求各乡镇对村级财务实行“三年一轮审”,县农村审计单位实行抽审;在坚持例行审计的基础上,拓宽思路,积极探讨,接受委托审计;根据工作需要,分别开展了村级债权债务专项审计、村级货币资金管理情况专项审计、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土地征用款落实专项审计、村集体组织征订报刊情况专项审计、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以及村集体经济财务循环审计等。通过以上各项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对债权债务进行清理和核实,对村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进行评价,确保村集体资产的安全运行,实现了对村集体财务的全方位监管。

4.通过查处案件,促进廉政建设。农村审计是以行政执法者的身份介入对村集体资产及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监督,特别是对农民上访案件的专案审计、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重点审计,查处了一些经济大案要案,建议有关部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进一步追查,依法制裁。如龙港镇柳江村某出纳员在道路工程建设中,贪污村集体资金275000.00元,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金乡镇某村在2007年审计原村书记和村主任时,发现该员工及其他有关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转移村集体资金63.45万元于账外开支和挥霍,并向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行贿送礼,受县纪委开除党籍处分5人,留党察看2年处分1人。同时为配合村级换届选举,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村集体财务收支循环审计及有关专项审计,有力地扼制了一些村干部的腐败现象,促进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二、对策建议

1.开展审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水平。农村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原有审计人员业务素质跟不上事业发展要求。因此,要加强对农村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培训,提高乡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实行审训结合。坚持岗前培训、集中培训、以审代训等措施,结合审计工作实际需要,适时进行审前集中培训,做到以老带新,逐步解决具体操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二是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定期组织乡镇农村审计人员学习《审计法》和有关廉政工作规定等,做到依法审计,廉洁公正,进一步提高对农村审计工作紧迫性和自觉性的认识。三是坚持持证上岗。各乡镇应配备专职审计人员,进行系统的业务培训并通过严格考核领取农村审计资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乡镇领导应积极支持乡镇审计人员及时参加业务培训,并提供所需经费。

2.加强对农村审计工作的管理和指导。针对当前机构不健全,审计力量薄弱的实际,县政府要从组织上、制度上为乡镇审计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当前主要抓好乡镇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健全,解决好人员的编制问题。审计机关要遵照《审计法》的规定,充分利用优势,加强对农村审计的指导。对一些重大的审计项目,或是初次开展的审计项目,审计机关应给予必要的业务指导,还可以通过有关工作会议和例会,交流经验,沟通信息,座谈讨论,排除疑难问题,促进整体素质提高。此外,要协调各方关系,加强与各乡镇领导联系,宣传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倾听他们对审计工作的要求和建议,使他们支持和重视审计工作,将农村审计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确保审计工作有专职人员,有组织领导,经费落实。

3.进一步加强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针对当前农村审计制度建设滞后的问题,有关部门应认真研究参照国家审计准则,结合农村审计实际,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强的农村内部审计规范或指南,并在此基础上汇集成一本《农村审计监督工作手册》,使之成为农村审计人员的业务工作指南,同时要共同制定农村审计发展规划、农村审计质量控制办法等规章制度,从计划管理、项目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着手,在宏观规划和微观操作两个层面加以规范,使农村审计监督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促进农村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高。

审计法制工作计划范文6

一、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审计工作,切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能

一是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不断强化“五个意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将审计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的方方面面,增强审计工作宏观性、总体性、建设性和效益性,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自觉关注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发现和分析问题,增强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不断强化大局意识。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审计资源,讲求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推广运用先进的组织管理方式和技术方法,增强审计工作的科学性,不断强化绩效意识。坚持开拓进取,敢于跳出旧的条条框框,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机制,努力探索审计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新技术,增强审计工作的创造性,不断强化新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在履行职能上以民生审计为本,在监督服务上以审计对象为本,在队伍建设上以审计干部为本,把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作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维护民生中充分建设性作用,不断强化民本意识。

二是确立科学审计思路,积极推进“三个转变”。坚持把推进法制、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审计工作的重点放在保证党和政府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上,放在为推进改革开放、加快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上,放在加强对权力的制约监督、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上,放在服务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上,真正实现从重审计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从重真实、合法性审计,向真实、合法、效益性审计并重转变;从重治标轻治本,向标本兼治、重在预防转变,进一步增强依法审计的意识,强化审计监督,提升审计质量,注重审计成果运用,切实加强审计执法能力建设。

三是紧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注重突出“三个重点”。坚持以促进宏观调控政策措施落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反腐倡廉建设为重点,把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放在监督检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重民生”政策措施的落实,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上。注重揭示和反映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重民生的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示和反映违规建设“两高”和产能过剩项目,以及浪费资源、环境污染、乱占耕地等问题;揭示和反映不顾客观条件,乱上项目,造成重大损失浪费问题;揭示和反映重大违法违规、经济犯罪和腐败问题;揭示和反映体制、制度、机制、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加强对审计查出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有建设性的审计建议,提升审计为宏观管理服务的层次和水平。

二、 围绕促进审计事业发展,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一是加强审计业务建设,提高审计执法能力。要提高绩效审计在全部审计工作中的比重,实现由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绩效审计的有机结合。在所有审计项目中,关注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审计,加强对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重点项目和资金的监督,促进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继续探索重点项目中聘用社会审计中介机构参与审计的模式和新方法;坚持审计结果公告制度,逐步扩大适用范围,2012年,力争所有审计项目和专项审计调查结果,除和不宜对外披露的外,全部对社会公告。探索将审计整改列入党风廉政责任制检查范围的工作协作机制,建立审计整改通报制度,对不予整改或因主观原因整改不到位的进行通报,保证审计决定的落实,维护审计的公信力;重视理论研究与审计实践探索的结合,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加强审计理论研究,用以指导审计工作。

二是加强审计项目管理,积极推进审计管理创新。继续推进行之有效的各项措施,坚持和完善审计业务“三权分离”、外勤经费自理、报送审计、审计组长资格认定、审计项目工作量定额管理等制度和措施,及时发现制度运行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积极探索审计项目管理方式,逐步建立审计项目以质量和效率为考核标准的激励机制;改进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加强审计项目立项前调研、论证工作,把制定审计项目中长期计划与年度审计工作计划有机结合。到2012年,初步形成立项调研、审计目标确定、项目论证、立项协调、项目确定、计划调整等各项环节相互协调、科学合理的计划编制程序。探索编制重大项目滚动计划,实行计划执行情况考核和审计项目后评估制度;建立审计专家库和审计信息资料数据库,规范聘用中介机构参与审计的工作程序;探索建立抓落实的工作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审计责任问责机制,加强审计质量责任追究。

三是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积极推进成果转化。探索和完善审计项目审理制度、审计后评估制度,加大抽样审计、内部控制测评、风险评估等现代审计方法在工作中的应用,加大对审计查出问题的综合分析研判力度,严格审计报告的审核把关,提高审计报告的层次和不平。继续探索各专业审计间的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加强审计案例和查处案件线索交流,学习先进经验,推动工作发展。建立统计台账、报表考核登记制度,提高结果分析利用水平,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

四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积极推进规范化建设。重视抓好废、改、立的工作,认真清理了2003年以前制定的6各方面59项制度规定,对需要补充的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对内容重复的作了合并和删除,修订和完善制定了《陕西省审计厅工作规则》、《审计业务会议制度》、《建设节约型机关实施意见》、《审计纪律规定》、《文明礼仪公约》、《抓落实工作暂行规定》、《聘用中介机构和人员参与审计工作办法》等13项新的制度规定。着眼审计事业的长远发展,按照科学审计理念,制定和完善了《陕西省审计厅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陕西省审计厅惩防体系工作五年规划》,8个业务口和综合处室结合各自的职能任务,制定了22项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具体意见。

三、 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重点研究解决事关影响和制约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

一是重视解决审计能力与审计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把加强教育培训和实战锻炼相结合,努力培养一批核查问题的能手、分析研究的高手和计算机应用的强手。加强对基层审计机关培训需求工作调研,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每年计划培训干部1100人次,5年累计培训干部5500人次,基本达到处级干部轮训2遍,一般干部轮训1遍。每年统筹选派10名左右业务骨干外出参加各类专业培训。采取“以审代训”、“以会代训”、“送教基层”等方式,抽调基层业务人员参与省厅大型项目审计,帮助基层培养骨干。争取在5年内,培养一批审计领军人才和业务骨干专业人才。建立全省审计人才资源信息库,逐步完善人才入库的资格条件、工作程序、考评备案以及管理使用等配套制度。

二是注重解决审计作风和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构建具有审计特色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腐败体系,严格执行“八不准”审计纪律和各项廉政规定,从严治理审计队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逐步形成审计干部使用和管理的新机制。深入开展审计机关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审计机关,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审计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