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材实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复材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复材实训总结

复材实训总结范文1

【摘要】《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是中职文秘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课程。目前该课程的教学中存在重知识教学、轻岗位实践能力培养的倾向,影响了课程教学效益。文章在分析中职《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课程实施实践导向性教学策略,并总结了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实践导向性教学;策略;反思

《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是中职文秘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课程主要内容涉及信息采集、文书草拟、文书办理、档案管理等方面,主要培养学生信息采集、文书处理以及档案管理的系列职业技术能力,为其今后从事文秘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虽然当前经过课程改革以后,《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主导教学模式有所改变,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忽视学生岗位实践能力培养,课程教育、教学功能达成度较低。

一、中职《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教学现状

《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多变性和开放性,但目前中职《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教学基本上局限于教室,教学空间狭隘逼仄,处于教师为主、学生紧跟的状态。虽然增设有情景环节,但与学生以后的工作环境还有一定差距,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还是有所偏差。由于知识的更新换代很快,故教材往往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滞后于鲜活的现实。如穿插身边的案例将更利于学生了解、掌握最新的实践技能。

现在《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课堂教学需要根据情境创设完成任务,这比以往的教材有所进步。但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打破原有的教学手段,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进行“填鸭式”教学。这种方法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最令人担心的是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以致到实际工作中不能学以致用,无从下手,彻底变成了门外汉。

二、中职《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实践导向性教学实施策略

(一)精心整合教材内容,做好项目编制

这法那法,不吃透教材就没法。中职《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内容繁杂,头绪多。以目前我校采用的《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教材为例,该教材是浙江省中职文秘专业课程改革成果系列教材之一。全书系统介绍了采集信息、草拟文书、办理文书、管理档案等内容。全书108教学课时,教学任务重,实践性强。因此,教师要在准确把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情、校情的基础上,站在学科高度,以“实践”这根准绳引航课堂教学,深刻解读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将教材主干知识整合为相应的实践项目单。如“拟写传播与事务文书”内容可以整合为备忘录、传真稿、新闻稿、总结四个实践项目。

(二)虚实结合,优化实践模式

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输送一线劳动者的重任,因此课程教学十分强调教学与岗位、专业与就业、课堂与企业、训练与生产的零距离,从而实现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如此才能确保培养出来的人才适销对路,受到企业的认可。

1.在虚拟职场情境中领悟

(1)文字案例情境

受到安全、资金、人力、课时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中职《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教学中要常态性组织一线企业岗位实践可能性不大。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如能创设合适的文字案例情境,不仅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带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还能为学生创造出一种逼真的职业实践情境。如在教学“整理和装订纸质文件”时,笔者利用我校毕业学生的职业经历,创设、描绘了如下一则情境:“王伟丽是学校13届商务助理专业优秀毕业生,就业于温岭市福德隆鞋业有限公司,担任办公室文员。2016年年末,她要对公司里的很多文件进行归档,她的桌子上摆放着诸如《关于要求追加20周年庆典活动经费拨款的请示》《关于同意追加拨付庆典活动经费的批复》《20周年庆典活动经费使用具体方案》《关于授予×××等同志“十佳优秀员工”称号的通报》《关于新建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实验基地的函》《关于同意温岭市福德隆鞋业有限公司新建厂房征地的复函》等文件。面对这些纸质文件,该如何整理呢?王伟丽苦闷不已。”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替她想想办法,出出主意?面对真实的职场实践情境,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他们主动站在职业人岗位实践角度,展开讨论。

(2)多媒体信息情境

中职学生往往不喜欢单一的理论知识学习,而对集声、光、电于一体的多媒体视频、图片等喜爱有加。因此,中职《信息、文与档案管理》课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功能日益强大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创造职场实践情境。如在教学“做好会议记录”内容时,笔者在校办主任的支持下,事先将当月召开的校务会议进行了全程拍摄,并在计算机教师的帮助下进行了剪辑。课堂教学时,在切入新课后,笔者播放了这段会议视频。熟悉的环境、教师及严谨有序的会议议程像磁铁一样把学生吸引住。教师及时提出实操任务:设计会议记录表,对会议的整个过程详细记录。学生兴趣盎然,立马着手完成,在实践动手中对会议记录的特点、写作方法自然而然地了解,感悟,内化。

(3)活动表演情境

教学中的活动表演本质上是一种开放性的实践学习,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方法的过程,是锻炼各种学习能力的过程,是因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究而认识自我、增强自信、调动兴趣、体验价值判断等丰富心理世界的过程,是训练学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并形成健康人格的过程。实践表明,在中职《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表演活动,能把深奥、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化,直观化,通俗化。如在教学“签收文书”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根据企业相关部门签收文件的程序排练相关小品。

2.在岗位实境中体验

虚拟职场实践情境虽然有其优越性,但毕竟与一线真实职场有着一定差距。《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学校要实行产教结合,在工作实践情境中展开学习,掌握职业技能。

(1)校内实训

以往,中职《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教师受条件限制,教学往往是按照教科书从理论到理论,全然没有让学生亲眼看看,亲手摸摸,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近年,随着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许多中职校文秘专业校内实训设备设施有了极大改善。以我校为例,学校先后投巨资建成了办公自动化实训室、模拟办公室、会议实训室、形体训练室、文书与档案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场所。此外,学校还购置了各种秘书实训视频影像等素材库。这些实训设备设施高度仿真,为学生的专业学习营造了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逼真的企业环境。《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中的许多内容都可以安排在这些场所进行。如“档案管理”章节内容重要知识点多,动手能力要求高,历来是中职《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教师头疼的内容,如果放在文书与档案实训室组织教学,则许多问题将迎刃而解。学生在这个高度仿真的企业环境中,亲自动手整理,装订,分类,排列,编号及装盒,扎实掌握了档案管理的内容、程序、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严谨细致、合作创新等职业素质,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职业道德教育。

(2)校外实习

校外定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参加一线职业人的工作,真正地体验职业人的滋味,提高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缩短就业适应期,最终达到学生满意就业、企业满意用人的目标。鉴于《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的实际情况,在组织学生校外实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合理利用企业的资源;二是要围绕某个教学活动或工作任务设计学习任务;三是要做好监督与汇报,以企业评价、学分量化等形式优化考核。

(三)科学布局,打造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是中职学校教学与生产经营相结合的重要训练载体,是学生走向企业的预备岗位。中职学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目前,我校文秘专业先后与温岭市办证中心、浙江华夏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温岭营业部等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这些单位成为我校文秘专业实践基地,为中职《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教师组织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也促使文秘专业教师不断地学习掌握信息、文书和档案管理的新标准、新知识、新技术,带动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满足了实践教学的需要。

(四)科学组织,编写实践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目前我校文秘专业所使用的《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教材是由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所出版的。相较于老版教材,该书采用了大量的一线企业案例,安排了系列实践内容,如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会使学生对于企业文化的感受更深,对知识和技能的领悟也更加到位。为此,我们可以结合中职《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教学特征编写相关的实践校本教材。

(五)鼓励参与,创新教学评价

在实践导向性教学环境下,教学时空、教学模式、教W资源等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对课程教学评价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中职《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那种唯考试成绩定高低、判优劣的评价方式显然行不通了。为此,教师要切实转变理念,探索实践导向性教学环境下中职《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的有效评价模式。

1.引入行业企业评价

实施实践导向性教学,学生岗位实践能力发展是关键。因此,教学评价中应充分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即行业企业参与评价。这样,评价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实训实习的真实状况。当然,企业评价内容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包括德(主要包括工作态度、责任心、服从意识、全局观念等)、能(包括专业基本技能、人际沟通能力、学习新事物的能力等)、勤(包括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劳动纪律观念)、绩(工作业绩)。

2.实施多元动态评价,过程与结果同频共振

实践导向性教学模式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动态性、多元性。因此,中职《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应该重视学生个体差异评价,即过程性评价,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的反思和总结,从而激发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特长。但《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又是中职文秘专业学生会考、高考科目,结果评价也不能忽视。因此,教师要制定科学评价量表,实施多元动态评价,把过程与结果性评价融通为一体,实现教室与岗位、教师与师傅、考核与考证、学历与证书的融合。以“总结拟写”这一实践项目为例,可制定如下评价量表:

三、中职《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实施实践导向性教学的效果与反思

(一)成效

1.学生职业定位更加准确

在实践导向性教学环境下,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定位更加明确,对于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也更加明白,从而明确了学习任务,学习效果也更好。

2.学生技能得到极大提升

在实践导向性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实践机会比传统教学的成倍增加,实操技能和应变能力得到锻炼,综合素养得到逐步提升。这对于提高学生将来的就业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就业岗位适应期明显缩短。

3.专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实施实践导向性教学,带动了文秘专业的实训设备设施、校企合作基地及师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专业内涵的提升。

(二)问题反思

1.学生监控管理工作比较困难。在实践导向性教学模式下,教学时空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增加了学生的管理难度,学生违纪现象有所增加。

2.评价机制尚不够科学。实践导向性教学对传统师生评价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尚缺乏完备的配套评价体系。

3.增加了办学成本,同时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郑巧燕.四个关注,用活教材[J].新教师,2013(09):33-34.

[2]刘金生,霍克林,魏定敏.课堂教学素养五项[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5.

复材实训总结范文2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省人民政府关于2016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围绕创建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以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农民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创业发展能力为核心,建立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全县计划培训人员750人,具体目标任务如下:

1、职业农民培训550人。培训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400人、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50人、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100人。对培训合格者颁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对培训合格并经认定的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认定并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率达到60%以上。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电商人才(以下简称“电商人才”)培训200人。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对培训合格者颁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

(三)奖补标准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奖补资金实行直补培训机构的办法,具体奖补标准是: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按人均3000元、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训均按人均1000元,电商人才培训按人均2000元。奖补资金的具体拨付、使用和管理要求,按照省财政厅、省农委制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四)实施范围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在全县各乡镇实施,重点培训范围是美丽乡村中心村、贫困村的新型职业农民。各乡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分解情况见附件1。

二、重点工作

(一)确定培训对象

1、职业农民。职业农民培训主要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三类。生产经营型主要培训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涉及茶叶、猕猴桃、中药材、高山米、蔬菜、笋用林、畜牧等七个产业;专业技能型主要培训从事茶叶生产加工的工人和雇员;专业服务型主要培训统防统治植保员和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对象遴选条件:长期稳定从事农业,有培训需求和愿望迫切,初中以上文化、年龄不超过60周岁,其中生产经营型培训对象的家庭人均纯收入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倍以上,且产业达到一定生产规模(见附件3)。培训对象遴选遵循立足产业、农民自愿的原则,由县农发委按照个人申请、村委推荐、乡镇初审、县农发委确定的程序择优确定。2014、2015年已培训的职业农民今年不再培训。

2、电商人才培训。主要培训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中,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等。培训对象遴选条件:已开展或有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愿望、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0周岁、有电脑和智能手机应用基础。培训对象遴选由县农发委按照职业农民遴选程序择优确定。电商人才与职业农民培训对象不得重复。

(二)确定培训机构

根据《市2016年新型农民培训实施办法》规定,结合我县实际,择优确定县农广校作为全县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见附件2),同时将职业学校作为职业农民培训理论教学基地,共同组织培训。县农广校负责学员整个培训期间教学实践管理,制定培训计划,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台账,职业学校负责制定学员理论教学期间管理办法,全程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

(三)明确培训内容

按照农业部推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范》要求,科学安排培训内容和课程,培训内容要符合我县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广泛征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需求,鼓励采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点单式”培训。培训内容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两部分。

1、职业农民培训。公共基础课重点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素养、涉农政策法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农业生态环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市场营销、“互联网+”农业、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等内容。专业技能课重点培训农业绿色增产增效攻关模式、良种良法配套、农信农机农艺融合、一控两减三基本、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等技术技能。

2、电商人才培训。公共基础课参照职业农民培训内容安排。专业课重点培训农产品电子商务知识、网络店铺建设、产品包装、客户服务、网络店铺营销等内容。

(四)创新培训方式

1、职业农民培训。实行分类型、分专业、分阶段、参与式、重实训、强服务的培训方式。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5天,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7天。为提高培训效果,原则上每期培训班不超过50人;结合农业生产周期、农时季节和农民对技术需求等,分时段培训,每段培训时间不超过2天;注重实践技能操作,理论课和实践课时间按1:2安排;做到系统知识培训与跟踪指导服务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传统培训方式与现代培训手段相结合。

2、电商人才培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7天,其中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5天、参观学习2天。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学员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实效性。

(五)做好考试考核和认定发证工作

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采取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方式,对学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县农发委审定。对考核合格者,由培训机构颁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对培训合格的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按照省农委皖农科[2015]125号文件要求,进行新型职业农民认定,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对培训合格的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电商人才进行统计造册。

三、进度安排

按照立足产业、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按照以下步骤有序推进实施。

(一)精心制定方案(3月中旬前)。制定实施方案。按照《市2016年新型农民培训实施办法》要求,结合实际,及时分解落实培训任务,认真制定整体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点工作、进度安排和保障措施等,实施方案报省农委、省财政厅及市农委、市财政局备案。制定分专业培训方案。按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范》要求,围绕创建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由县农发委牵头组织县农广校和产业专家等共同制定分专业培训方案。方案要按规定时间(15天或7天)和分阶段(7次或3次)培训要求制定,主要明确每期培训班的培训机构及培训具体时间、地点、内容、形式和工作要求等内容,以便培训机构实施。分专业培训方案及培训机构承担任务情况报省市农委备案。三是制定教学管理方案。县农广校、职业学校要根据专业培训方案,制定每期培训班教学管理方案。方案主要反映组织领导、学员名单、教学计划、培训管理及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内容,报经县农发委批复后实施,做到“一班一案”。

(二)认真开展培训(3月中旬至11月中旬)。县农广校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分专业培训方案和教学管理方案开展培训,严格培训时间进度和质量。遴选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和教学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深受农民欢迎的专家、教授、农技推广人员,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优秀管理和技术人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为授课教师,每期培训班至少聘请一名省级专家。电商人才培训师资主要聘请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讲师团成员,并根据需要扩大聘请师资范围。认真选择教材,并保证参训学员人手一套省级以上统编教材(公共课教材10种以上和专业技能课教材3-5种)。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每期培训班建立5项制度:即班主任制度(每班确定一名班主任,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第一堂课制度(每期培训班县农委安排人员上第一堂课,宣讲政策,并了解培训机构培训工作安排和学员需求等情况);学员培训考勤制度(实行学员每天签到);满意度调查制度(每期培训班最后一堂课,县农委安排人员组织学员开展满意度评价,了解培训实施效果),培训台账制度(建立培训台账、培训过程影像资料等培训档案)。

(三)验收总结阶段(11月下旬-12月底)。抓好验收工作。培训机构在完成培训任务后,要及时向县农发委提出验收申请,县农发委会同县财政局组织验收,对验收合格的出具验收报告,对存在问题的待整改后再验收,直至合格;抓好认定工作。培训结束后,及时开展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并为新型职业农民建立档案,落实跟踪联系服务和扶持政策;抓好总结工作。县农发委在项目验收基础上,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并按照省农委、省财政厅关于绩效评价的部署和要求,对年度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查自评。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分管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农业、财政、人社、教育、职业学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领导组(见附件4),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县农发委,统筹协调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落实解决培训工作遇到的问题,确保培训工作有序开展。

(二)注重培训质量。依托与安农大的校县合作平台,聘请安农大、省农科院、合师院、合工大等相关专业教师为外请专家,职业学校、县农发委中级职称以上在职人员为培训骨干老师,县内乡土人才和龙头企业负责人作为培训辅导员,共同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建立以部、省统编教材为主,其他正规出版教材和地方编印教材为补充的教材使用格局,保障教材质量。支持培训机构将实训基地建设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企业基地等结合,确保每个专业建立一个实训基地,增强实践实训能力。

(三)强化监管督查。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纳入对各乡镇和有关单位的考评内容,加强对实施情况的跟踪调度,确保按照、按质和按量完成,达到预期效果。加大对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项目资金主要用于课堂培训、实训、参观交流、聘请师资、信息化手段利用和后续跟踪服务等相关支出。同时,建立项目资金审计制度,坚决杜绝“挤、占、腾、挪”项目资金现象,切实把民生资金管好用好。

复材实训总结范文3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nursing training base of resource sharing model

DONG Xiaohong JIA Peihua PENG Yubo

Department of Nursing, Jiamusi Colleg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ilongjiang Province, Jiamusi 154007, China

[Abstract] The essence of Chinese nursing education is a kind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o the cultivating base is an important place where cultivates high quality technical talents, which makes constructing professional nursing training base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e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base of resource sharing model can remedy teaching resource lacking, ensure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practice teaching in medical college,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hospitals and enterprises, which can help students adjust to practical working environments, fulfill various nursing training and assessments, strengthen social service. This paper summarizes current resource sharing model training construction state and achieved results, which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proposal of the mutual-benefit mechanism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the implement of enterprise-style management; the build of informational platform;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other reasonable suggestions. The aim is to promote the complementary of each other advantages, to provide supplement and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ining base.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Nursing training; Resource sharing; Base construction

?S着现代医学模式和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加强对护理学生教育的同时,还要对临床已参加工作的护士甚至是从事护理教育的专业教师进行技术及理论的培训。实训基地资源共享是指医疗机构、学校共享现有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最佳配置,使培训基地不仅为学校护理学生提供护理技能培训场所,而且还全面照顾社会各层次技术培训的任务,以基地为中心辐射周边,从而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1 建设高职护理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1.1 建设“共享型”护理实训基地,弥补校内教学资源不足

护士在促进和保障人们健康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医疗救护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的内容也已经从单一的打针、喂药等简单工作拓展到减轻病痛、心理疏导、保护生命安全、预防和促进健康等多方面。这些任务内容的变化要求护理服务质量继续改进。但是现阶段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于医学教育的投入不足导致医学职业院校在教学设备及教学设施等诸多方面都有所不足,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员的需要[1]。因此,引入资源共享的基地建设思路有利于借助其他兄弟院校及周边教学医院现有的软硬件条件,开展全面、系统的护理技能操作训练,从而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学水平[2]。建设共享型护理实训基地可以弥补实训教学资源的不足,实现资源共享,可以保证医学高职院校实训课程的开出率和满意率。

1.2 促进“工学结合、医校合作”,提高护生就业竞争力

护理学是一门动手实践能力要求较强的学科,而共享实训基地能够充分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特点,护生在实训基地得到的是一种在真实工作环境的职业训练,这种训练对于护生熟练掌握行业先进的操作技术和设备、掌握岗位职责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3]。通过资源共享促进医院、学校间的合作,使护生能够较早地与社会工作环境相衔接,能够提高护生对职业的认知能力,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及方向,及时调节角色转换的心理状态,能够更快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去。因此,建设资源共享型的实训基地,可以提高护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4]。

1.3 建设区域性护理实训中心,为“民生工程”提供技术支持

资源共享护理培训基地建设不仅为学校护理学生提供技能培训场所,还能完成各类护理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工作。对于那些在初级卫生保健机构工作并且缺乏先进医疗设备的人员,护理培训基地在不影响学校培训的前提下,可以将一些较先进的医疗设备与他们分享,最大化发挥护理实训基地的社会效应,为提高我国基层社区医院、养老服务机构的医疗水平做出贡献[5]。还有一些护理职业院校和护理本科院校,因为招生较少,资金不足,在建设规模更大、实训设备更完整的培训基地过程中遇到较大的困难,实训基地可以为他们开放,创新管理和运行机制,变消费为经营的培训基地,既能避免浪费,增加收益,又能帮助兄弟院校携手共同发展[6]。

2 共享型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的初步成效

2.1 遵循多方合作基本原则,科学规划资源共享基地建设方案

护理技能培训、相关职业资格鉴定及社会医疗服务是共享型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培训功能不仅体现在对高职护生的职业技能的培训上,还包括更广泛的领域,如护士岗前培训、师资培训、养老护理员培训及母婴护理师培训等。职业资格鉴定是指配合各级卫生管理部门组织开展相关专业的资格认证考试,构建公开、严格统一的考核平台,为医疗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化做出贡献。基地建设过程中大力倡导“校企共建,资源共享”的理念,保证以岗位能力为主线的“一体化教学体系”顺利开展,保障“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教、学、做同步”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7]。基地的建设采取政府、企业、?W院三方共建,行业学会及协会参与,双方共用,校企共管,使基地高效运转并资源共享。将基地建设成学生技能培训和对外技术服务紧密结合的开放型、多功能的教育培训中心。建设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成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的领导、规划、协调和管理,从宏观上保证基地建设全面、有序、协调进行。成立培训基地建设办公室,负责制订基地建设的有关规章制度,及时总结、交流、推广建设中的先进经验,统筹、协调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充分发挥护理行业工作人员和医疗机构资源优势,整体规划,科学布局,由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对政策法规的全面分析基础上最终形成资源共享型基地建设的总体方案[8]。

2.2 共享优质医疗资源,创建仿真性护理实训基地

仿真训练是一种高度模拟真实情况的训练,学生通过反复训练来形成满足患者需要的护理行为的活动,即在个人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共享培训基地打造真正的医疗护理环境,使护生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获得全面的素质培养和能力培养,形成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的专业技术及技能,培养护生的职业核心应用能力[9]。构建优质资源共享型仿真性护理实训基地主要有以下三个步骤:首先,利用现有资源在已有基础上,优化设计,扩大规模,购置一些科技含量高、质量好的实验设备,提高基地的实用性,为护生参加技能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依托医院,联合建设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在真实环境中的实践锻炼,为学生走向护理工业岗位做好充足的准备。再次,仿真的工作环境不仅指真实场所的模拟,还包括电脑模拟环境。购置高科技医疗教学模型,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设置各种症状及体征,如心率增快、血压上升、心律失常等,引导学生在仿真的场情中针对患者的临床表现提出相应的护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在结束演练后给予评分与点评。

2.3 在资源共享基础上,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的实施需要由教师来完成,所以,培养一支政治思想过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掌握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既能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能够始终紧跟新知识、新技术发展的步伐,引导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进步、发展最根本的保证。一方面,学校从医院招聘兼职教师完成一部分的授课任务,还邀请临床上具有丰富护理经验的高资历的护师担任客座教授开展学术讲座[10]。另一方面,定期选派一些优秀教师到医院学习、培训和进修。努力培养具备双师素质的专职教师,进而形成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这样既能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统一,又能使教、科、研等多方面、立体化地发展[11]。在资源共享、医校合作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工作需要,鼓励学生和教师组建科研团队,参与到临床科学研究中去,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以资源共享为基础,实施医校合作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师生的科学研究水平和综合素质。

2.4 资源共享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加快了教学改革步伐

医疗机构与职业院校资源共享,共同建设护理实训基地,共同培养能够适应现代医疗机构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使高职护理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更加丰富,从而推动护理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在“医校合作”教学模式中,使学校与医院的联系更加紧密,共同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教学改革问题,对提高教师的临床护理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及教育教学水平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12]。资源共享推进了医教结合,打造了各成员单位之间战略联盟、合作伙伴关系,将理论、实验教学、临床实习这三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护理技能与理论知识共同提高。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加重了专业实践课程在总学时中所占的比例,用“工学结合”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替代原来的两段式教学,换言之,就是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增加临床见习、实习等教学环节,真正实现“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技能培养方案[13]。资源共享加快了教学改革的步伐,使护理教学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3 高职护理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的不足及?l展策略

3.1 内部实施企业化管理,提高实训基地的管理质量和水平

目前,高职实训基地的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比较低下,管理思路及理念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相距甚远,没有采用内部企业化管理的手段,严重制约实训基地向更高水平发展。从实训基地的长远发展来看,引入市场竞争手段是实训基地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必然要求,引入企业化管理,运用市场竞争机制,不断提高基地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具体方法包括:鼓励和引导企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以土地、设备、技术、人才、资金等多种形式参与建设[14]。开展岗位目标管理,实行绩效考核,打破一岗定终身的教师管理体制,采取聘任制等多种方法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同时,整章建制完善各种规章管理制度及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确保实训基地平稳、有效运行,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实现医院与学校对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共管”的理想状态[15],提高基地管理质量和水平。

3.2 遵循互赢互利运行机制,加大实训基地的开放共享力度

现阶段多数实训基地建设都处于固步自封的状态,甚至有些院校还存在独享、独赢的狭隘思想,各自为政,互相攀比,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根据领导的好恶、政绩的大小来建设实训基地。在同一区域内学校重复投资,先进设备利用率较低,实训设备的兼容性较差,导致资金浪费与重复建设[16]。虽然目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临床护理的技能学习,也都建立了一定规模的护理实训基地,但是真正开放实训基地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实训基地建设总体规划应与医疗机构、学校的要求规划相统一,找准双方利益的最佳结合点,达到互利互赢的目的。高职院校可以为医院进行订单式培养,为医院解决医疗技术问题提供技术服务,为医院职业培训提供校内实训场地及资源。医院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及技术、真实的医疗工作环境,提供医学护理兼职教师,从实习护生中择优录入,为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建设提供有益指导[17]。高职教育只有通过与医院的双向合作交流,加大开放共享力度,共谋发展,才能加快资源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建设步伐。

3.3 发挥现代计算机技术优势,构建实训基地数字化共享平台

护理实训基地共享模式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主要问题是成员内部较为复杂,各单位行政隶属关系各不相同,这就妨碍了护理实训基地的协调发展,相互沟通合作较为困难,使基地建设的相关信息不能共同分享,加之成员之间信息化建设实力也不统一,参差不齐,也造成基地资源与运行状况等信息不能及时共享。通过互联网+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利用互联网+技术,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由政府提供资金保障,优势院校带头引领,相关单位积极参与,构建基地建设新体系,实现医教研协调发展,为培养技能紧缺型人才提供服务。近年来,计算机领域的新手段、新技术促进了各行业数字资源共享的新发展。伴随着网络融合的大力推进,云计算已经成为数字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新趋势,基于数字资源共享的云服务平台,也将为护理实训基地的数字资源管理和共享提供有力的保障[18]。

3.4 创新培训方式与方法,完善培训考核机制

共享型实训基地为社会各级各类技能培训提供场地及技术服务是其重要功能之一,目前这一类培训目标大都明确但培训内容、方法与培训形式则较为单一,所以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完善培训管理与约束机制十分必要。在培训形式上可以探索在不同的地区、企业、院校、基地之间协调合作的训练方式。在培训模式上可以根据培训对象的能力、素质、层次的不同设置相应的培养方案,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增设实战演练、菜单式选学等特色教学模块和教学内容。丰富培训的教学方法,大力提倡体验、情景模拟、研究讨论、互动教学,充分发挥网络学习平台功能[19]。强化实训考核的约束机制,按照实训计划对培训人员进行全程管理,建立培训档案全面记录训练过程与考核结果,制订培训前测试、教考分离、不合格者复考等考核制度,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单位反馈考试结果。创新培训方式方法,突出多方互助与合作,保障共享资源与共同发展。

3.5 以实践为导向,加强实训课程内容与特色教材的开发

理论与实践脱节是现今护理学科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现有的课程内容与教材能够满足学生理论学习的需要,但不能提供相关工作过程的知识和经验,培养出来的护理人才很难满足市场的要求。因此,设计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实训课程及教材是职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之处。要调整好课程内容中理论与实践的比重,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与工作能力的教学课程模块,而且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综合应用型的护理人才,不仅课程内容要不断改进,作为其载体的教材也要不断地更新,要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职业教学的要求,结合最新的教学研究成果选择教材或翻译、编写教材,还可以建设数字化教材供学生查阅与使用[20]。教材要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丰富护理实践与实验教学的相关内容,把“教、学、做”有机结合起来,把知识学习与工作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从而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

3.6 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加强共享基地人文环境建设

复材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决定了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着眼点,要放在为社会培养适用人才上,放在学生群体技能水平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上。培养人才不仅能满足企业的生产需要,而且还能满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产业、行业、企业不断变化更新的技能要求。为此,寻求一条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培养之路,将以学校为主的“一元”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为政府统筹主导、行业专业指导、企业深度参与、学校具体实施的“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承德技师学院(承德工业学校)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总结出一条有效途径: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校企合作是承德技师学院(承德工业学校)示范校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学校改革发展的主线,为此学校不断探索与创新。在校企合作方式上,学校既有多年传承下来的校企互为基地形式,又有赋予全新理念的订单培养、企业冠名、合作培训的形式,还有以教学工厂(校办企业)为基地实施的全真培训,以及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互为基地

学校是企业相对稳定的人才培养基地,企业是校方相对稳定的顶岗实习和就业基地。这一合作形式近年来又有所改进:一是优选企业,由过去的100多家,优选为40家。其中包括:首钢公司、北汽集团、北京安德建奇集团、天津大港石油公司、中粮集团(天津)有限公司、唐山中材、河北钢铁集团承德分公司、承德颈复康药业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二是所有企业基地均成为学校一体化课改的重点参与企业。三是合作更深入,机制更有效,渠道更畅通,关系更紧密,效益更显著。

二、企业冠名,校企共同培养人才

在校企合作中,如何使课堂教学对接企业生产,在对学生的培养中渗透特定企业的专业技能要求、员工素质要求和企业文化特质,一直是合作双方特别是校方不断探索解决的问题。承德技师学院的企业冠名班在这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有:

一是在开放性的新课程中融入合作企业需要的培养内容。这使培养的人才更具针对性。二是企业提供相应设备,并派人到校从事部分教学工作,讲解关键专业知识技能,宣传企业文化。以此实现企业生产与教学的紧密对接。三是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实习培训。学生将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实现最大限度的融合。

这种新的企业冠名班不是传统的订单培养,不以向企业输送学生就业为唯一合作目标。其特点是:一方面,在用人问题上,企业有自、优选权,无用人契约压力;另一方面,培养社会紧缺、企业急需的人才是校企双方共同的合作动机。人才越是紧缺,校企合作愿望就越强烈,形成的合作关系也就越密切。其中,办学硬实力和“有女不愁嫁”的就业优势使合作更加深入。

目前,学校已与中粮集团(天津)有限公司、承德颈复康药业、北京安德建奇集团、东方金子塔教育集团、中国电信集团、天津捷威动力、北京恒日工程机械、唐宫(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办了冠名班,涉及校内5个系部7个专业,培养学生近300人。

三、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项目是示范校建设的两大特色项目之一,也是目前学校大力推行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物质基础。为此,学校组建了包含幼儿园、广告公司、机加工厂、商场、汽修厂、宾馆、健身中心和传呼中心在内的双元校企集团。集团建设的首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与企业生产环境一致的全真实训环境,让学生全方位体验一个技术工人的生产实习,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与企业生产的无缝对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校企集团中的幼儿园、广告公司、机加工厂、教学商场、宾馆、健身中心运行良好,已真正成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此外,学校还拥有三座专业实训楼,一座综合实训楼,建筑面积近3.5万平方米,有120个专业实训室,实训设备3480台(套),价值5000万元。“校中有厂、厂中有教、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育人新环境已基本形成,推进了工学结合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四、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

集团化办学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高级形式,是改革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手段,也是学校目前积极谋划并将付诸实施的校企合作形式。集团的组成将体现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实施的特点,在合作过程中,可以实现政府、企业、学校、学生的多方共赢。

1.对政府,组建校企集团有利于政府完成社会经济特别是主导产业的发展目标

技能人才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性保障。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每一个零部件都反映了民族的素质。在政府主导下建立的校企集团,可以实施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为政府提供发展实体经济必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并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优秀技能人才外流。同时,校企联合培训城市待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退转军人等,也有助于政府解决就业这一民生问题。

2.对企业,组建校企集团有利于满足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

订单式的培养使企业在引进人才时更具计划性。企业将生产与课堂教学对接,在对学生的培养中渗透企业的专业技能要求、员工素质要求和企业文化特质,使培养的人才更具针对性。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让合作企业植根于学生心中,保证了定向培养的可靠性。同时,还能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实施企业员工的在职提升培训计划,满足员工终生学习、终生发展的需要,使企业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

3.对学校,组建校企集团将是打造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径

在办学过程中,把学校与企业融为一体,把企业的技术需求、人才需求变成学校的专业、课程和教材体系,与企业共同建设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组织教学,共同开展合作,很好地体现了职业学校“动、走、转、变”的办学特色。即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这也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组建校企集团还有利于职业学校促进培养模式改革和办学质量的提升。有利于龙头学校(示范学校)进一步发挥引领、带动、辐射作用。在企业积极参与下的职业学校集团式人才培养,使市级区域内的教育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整合和有效地发挥作用,这无疑使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够得到系统的质量提升。

4.对学生,组建校企集团有利于学生缓解就学的经济压力,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校企合作以集团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使学生一入学就明确了方向和目标,企业的人才预定和班级冠名,对学生提供学习费用上的资助,使得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家庭的学生减轻了就学的经济压力,使之获得一技之长,顺利走向社会,开创技能人生。

组建校企集团还有利于学生提高综合职业能力。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要求学生毕业后时能够具备上岗的必要素质,也就是综合职业能力。而这种能力是不能在学校的单一环境里培养出来的,其中必须依靠企业的参与和支持才能够实现这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所以,组建校企集团,开展校企合作,体现工学结合,才是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正途,也是组建校企集团的初衷所在。

目前,根据承德产业结构总体规划和人才需求实际,本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服务企业人才实际需求的原则,以及职业院校专业布局状况,拟以承德工业学校为龙头学校,成立四个校企合作集团:一是矿山钢铁业校企集团。企业成员为河北钢铁集团承德公司、建龙集团、天宝集团。二是汽车行业校企集团。企业成员为河北北汽福田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德环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承德市轻小型汽车修理有限责任公司、承德柳工远志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三是旅游服务业校企集团。企业成员为避暑山庄旅游集团公司、行宫大酒店、鼎盛王朝文化产业集团。四是清洁能源与仪器仪表业校企集团。企业成员为华能承德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河北金风电控设备有限公司、承德热河克罗尼仪表有限公司。学校成员分别为承德技师学院、河北旅游学院及各县职教中心。每个集团下设四个委员会:人力资源预测与评价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课程开发委员会、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四个委员会定期开展活动,并利用信息化手段,保持长期的工作沟通与联系。集团要建立由各方主要领导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人才培养、使用等相关事宜,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将成为承德技师学院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攻方向,以期通过这种合作办学形式,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符合企业需要,更好地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和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承德技师学院在这方面还在进行不懈的探索与实践,争取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切实发挥国家示范校的带动、引领、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

[3]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沈阳第三届校企合作高峰论坛上的讲话,2010(12).

复材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高职;民航电子专业;教材;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9-0067-02收稿日期:2016-09-06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课题(GDJY-2014-B-b139)。

一、教材改革背景 目前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教学大纲,一般是一些专家技术人员所制订的。专家们给职业教育像本科教育一样,铺上了一个由几十年不变的知识和技能构成的“宽基础 ”,这部分知识是不会老化的。但技术进步是渐进的,每个具体领域要运用的知识也是不一样的,只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而以后工作岗位用到的知识都要去自己学习是不行的。我们的工作岗位等不了这么长的学习时间,企业更希望员工到位之后就能直接上手,而不是要先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再去培养这些员工。

民航电子类专业,有着普通电子专业的特点,更有着民航的特殊性。学生不仅要学习电子类课程的基础知识,还要学习民航特有的电子知识以及民航设备的调测。我们必须本着学生的主体地位、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导向以及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教材进行改革。

二、教材改革思路 本次教材改革的研究,我们从分析现有的高职民航相关电子专业的教材入手,查找安排不合理的地方;对比高职院校教材和本科学校教材,找出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之间的差异;同时,我们调研了民航相关的企业,如中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以下简称“空管局”),了解企业的真实工作情景,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需求;组织民航电子专业的专家进行座谈,分析如何有效地把企业所需添加到学校的教材中来;最后,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企业调研和专家座谈中的经验,分析现有教材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三、教材改革内容 通过本次的研究,我们发现教材中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革:

(1)避免知识的重复。由于各个教材不是同一位学者编著,出于知识的衔接性,很多知识会出现在多门课程的教材上,这样会浪费很多教师教学的精力和学生学习的时间。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系列,应该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有些知识没必要重复出现,所以教材的编写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重新考虑课程内容的设置。

(2)注重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的衔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应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具有良好的过渡性和是实用性。由于学生在校时间不如大学学生那么长,如果学校同时开设两门或几门联系较为紧密的专业课,就会感到知识的不连贯、不衔接,甚至断层。这样势必给教育教学带来很多麻烦。所以课程设置一定要前后连贯、衔接自然。

(3)专业课程中用到的数学知识做到按需补充。从“电路基础”课程就开始用到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知识,“数字通信”和“移动通信”课程中更是用到了线性代数和复变函数等知识,而一般的高职院校只开设部分这类课程或是根本就不开设,导致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一知半解或根本不懂得是怎么回事,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困惑。所以我们要按需调整优化数学基础,并适度控制教材中数学推导和应用。

(4)理论知识的面不能铺得太广。高职院校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或者说是问题解决能力而不是理论基础,理论知识应该比本科的同课程的理论浅显精简。

(5)知识点不可太泛,与实际工作要紧密结合。既然是面向民航的电子专业就要有民航的特色,专业课要紧密结合工作所需,要按照行业工作需求提炼,基础课也是要体现这一特点。

(6)提高电子实验和电子工艺实训的针对性。实验和实训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学生对工作工具和工作任务的认知和操作经验。如果只是简单按照课本中的定理和定律来安排验证性的实验,对于学生来说就没什么意义了,因为学生在理论课程中已经学习到了理论知识,他们可以根据已有的理论知识来推测出实验的结果,限制了他们的思考和发挥。因此我们应该让电子实验和电子工艺实训的内容尽量接近工作岗位上的真实案例,从而把实验当作真实工作的锻炼或

演练,为学生以后在真正的工作岗位上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7)案例要结合真实的工作环境。现有课本中的例题也好,学习情境也好,几乎都是老师自己根据教学经验编出来的,虽然对于教学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意义不是很大。但是使用工作环境中的真实案例就不一样了,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知识,还可以激发其对真实工作的兴趣。

(8)增加实操课课时。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一味地讲解,而是希望可以看到操作,看老师怎么做比听老师怎么讲更有吸引力,更容易让他们记忆,而如果可以让他们自己直接动手来完成,那么对学生来说就更有兴趣了。

我们一方面从学校老师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走访问卷入手,另一方面从对空管局等民航企业在职员工的问卷调查和座谈入手,以“两条腿走路”的模式综合分析调研的结果,一方面要保证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相结合,另一方面也要保证企业调研来的知识是我们高职学生所能理解接受的,能融入我们的教材中,不能一味地强调工作而导致知识不连贯,学生无法理解和接受。

四、教材改革案例“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打好基础,后续的课程才能学好,所以我们选择以数字电子技术为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综合上述几点现有教程中的问题,进行教程的重新编写。首先我们针对《数字电子技术》中的知识,专门对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的员工做了问卷调查,一方面我们列举了现有教材中的知识点,让技术保障中心的员工选择这些知识点是不是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应用,另一方面,我们也让一线员工帮我们列举一些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用到的有关数字电路的知识,如门电路、解码器、译码器、分配器、A/D和D/A转换器、可编程逻辑器件等在工作中都用到的是什么类型以及具体型号。其次,我们通过座谈的形式,讨论哪些原本教材中的内容是可以去掉的,哪些是可以用调研来的内容替换的,哪些新内容是可以增加到教材中的。最后我们列出新教材的大纲,根据大纲再由我们项目组的老师们去正式重编教材。

高职民航电子专业有着高职电子专业的普遍特征,同时也具备民航特有的属性,怎么样把两种需求融入一个个体里面,就要我们的专职老师做出努力了,我们不能直接“拿来主义”,普通的高职的电子教材和本科民航电子的教材都不能满足我们高职民航电子专业学生的需求,我们必须做出改革才能更好地培养我们所面向的学生,更好地服务高职民航院校,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复材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工学结合;外科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02-01

Exploration & Practice On Surgery Teaching With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Teaching Mode In Medical College

Min Sanxu li Yuelin Chen Jibing Wang Aijun Shi Yanping Deng Ziwen Zhang Siyong

(Surgical Department of Sub-hospital Of Zhang Ye Medical College 734000)

【Abstract】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exploration of effectiveness of improving surgery teaching with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teaching mode in medical college,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nd reforming on surgery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ing & reform for the talents cultivation with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teaching mode in medical college.

【Key words】work-integrated learning surgery teaching exploration

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1]。工学结合的学习是一种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实际工作的经历三者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复杂且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教育方法。因此,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教育教学制度创新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根本保证。适应工学结合育人新模式,加强医学高职院校外科理论课教学改革,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提高学生外科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校外科学课程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的内涵和特点出发,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良好的效果。

1 优化充实外科教学内容,建立模块化教学体系,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模块化教学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普遍认可的教学模式,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职业性、应用性、岗位性是高职教育的特点。因此,临床课程教学内容应体现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我们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教育部统编教材为蓝本,以卫生部颁布的外科疾病临床路径和中华医学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为指导,以解决学生以后临床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职业道德养成训练为重点,围绕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提高的需要,优化教学内容,设计了外科手术基础、外科常见疾病和外科诊疗规范3个教学模块,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提升学生从事外科临床工作的胜任力。

2 多措并举,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交互式学习型课程,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外科学理论课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关键。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过去单一讲授、全程灌输的方法,采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法、专题研讨教学法、专题报告会、师生换位、体验式教学方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的“互动式”、“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教学实效。在教学手段上,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改变了传统课堂以教师单向对学生灌输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强化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学习外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本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实效性。具体做法如下:一是改变了授课方式,实现了两个转移,即教学场所由单纯的教室转移到实训室,对心肺复苏这种既有理论又有实验的内容,尽可能到实验室授课,使理论与实验、技能教学同期进行,融教、学、做为一体,减少了课程内容的重复,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教学效果,形成了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并行,知识学习和技能实训并行的良好氛围。实践教学场所由单纯的实验实训室转移到医院,如重症监测治疗、各种骨折及创伤内容的学习,以直接到医院进行见习教学为主,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真实性,避免了黑板上做手术,教室里诊断疾病的教法,缩短了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的距离;二是根据学生知识储备水平,有选择地引入案例教学或PBL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为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目标的巩固,突出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我们在各系统疾病的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内容相对简单、知识点相对单一的章节,有选择地采用一种相对简化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模式和案例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课前设计一典型病例一学生自学一课堂讨论一教师总结的授课步骤,强化病例为中心,改变传统授课中按教科书内容的讲解方式。如急性阑尾炎、脾破裂等内容,我们首先以典型病例点出主题,尤其强调学生注意在典型病例中找出患者的各项诊断依据,并提出若在临床工作中你如何收集这些病情资料以作出正确的诊断等问题,加强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利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三是间歇穿插师生换位教学。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法因其具有节省教学资源、传授知识具有准确性和系统性等优点,仍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法。我校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来说,教学资源缺乏,这种情况尤其如此。但在长期的理论教学中会出现教师和学生对外科理论知识都感到乏味和无奈的情况,教师和学生都感到疲劳。为此,我们从调动学生学习参与性和体验教师工作的艰辛入手,依据学生的知识学历水平和基础知识储备情况,选择一些与外科疾病相关的解剖、组胚、生理、病理、药理、诊断等基础课中都要求掌握的内容章节,安排4―5名同学按照解剖生理概要、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顺序内容提前准备,在相应理论教学时依次进行讲授,然后教师和其余学生共同点评总结的办法进行教学,这样既让学生体会了教师的不易,又为今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供了动力;四是重视单元复习与总结。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规则,也是强化掌握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我们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单元重点内容的复习,主要做法是利用现有的多媒体影像资料,如其他学校出版的教学录像、影视频资料等,在每一单元理论教学结束后,利用课余时间,选择重点内容进行播放,让学生领略其他学校的名师风采和授课特点,参悟重点内容并强化学生对各章节知识点的掌握。

3 构建与专业实训实践教学高度融合的工学结合型外科学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职业素质

实践教学是外科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实现工学结合、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要途径,对锻炼和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临床思维能力及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实训基地、实习基地进行医院认知、环境适应、熟悉工序、轮岗实训、顶岗实习等, 这为外科实践教学提供了稳定的教学基地,搭建了良好教育平台,拓展了外科实践教育资源。在理论课程实践教学中,我们积极构建与专业实训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外科学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真实、丰富、鲜活的职业情境和实践活动中,进行观察、思考、认知、体验和感悟,深化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养成良好职业素养、职业品质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1 高度重视专业实训及见习教学

在我校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外科学共计授课141学时,其中理论授课84学时,实训见习56学时,并在第四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集中1-2周时间作为各专业学生到临床实习前的专业技能复训,并进行考核,对操作技能不过关的要进行补课和补考,合格后才能进入临床实习,以此促进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

3.2 引入了项目教学法,把实践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具体的项目,学生以项目小组为单位,按照实际临床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分工合作完成项目活动,并在课堂上展示项目成果,使学习过程成为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过程。学生自主收集临床资料、制定诊疗计划、分工合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协作精神、合作意识。

3.3 将实践教学的考核融入专业实习、实训中,强化职业道德的养成。我们把职业道德及职业技能的内容化为具体的考核指标,让指导老师和学生自己对学生的服务态度、服从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使职业道德教育由说教转化为具体的养成训练,职业技能训练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的自觉行动,使学生在自我教育实践与体验中,将职业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从而切实提高职业素养。

4 改革考试方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考试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是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外科学理论课的实效性的有效途径。结合工学结合模式的特点,我们改变过去以记忆、理解知识为内容,以单一、封闭的书面考试为形式,以考试分数作为学生全部评价结论的应试考试模式,把考核贯彻到教学的全过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整合考核方式,把技能考核和见习报告书写及平时出勤、作业完成情况纳入学期考核,采取多元化评价方法综合评定学习成绩。

4.1 平时考核包括上课出勤及表现、课堂讨论交流发言、作业完成等方面。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 10%。

4.2 实践考核,通过学生递交的见习报告、住院病历、临床技能训练等方面,考核学生参加临床实训、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实践成绩占总评成绩的 20%。

4.3 期末综合理论考核。期末采用闭卷考核方式,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程度、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理论成绩占总评成绩的 70%。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把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知识、能力和平时表现的考核统一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知行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突出职业性,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启发性和互动性, 在教学手段上运用多媒体现代技术, 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训高度融合,考评方式多元化,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指导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效地实现了知识传授、素质养成、能力培养的一体化,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高第16号令.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2006.

作者简介:

闵三旭,男,生于1969年8月,外科副教授、皮肤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外科、皮肤科临床及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