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试题及答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药理学试题及答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药理学试题及答案

药理学试题及答案范文1

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改变一味地对学生“授之以鱼”,而是同时更注重对学生“授之以渔”,采用一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在药理学教学实践中如果能合理有效地应用案例教学法,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实验方法

1.1实验对象

采用对比实验法选择2011级临床专业的本科班作为实验对象。

将班级分成两组,即案例教学组(实验组)和传统教学组(对照组)。本次共选择了8个班级共290人,每个教师所教的班级在两个组中均有分布;案例教学组总人数为149人,传统教学组人数为141人。每个案例教学组再随机分成若干个讨论小组。学生的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教材

案例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均采用同一统编教材,同一授课计划,同一教师进行讲授。

1.3教学方案

1.3.1实验组 采用案例教学法授课。

(1)案例导入

课前针对所讲药物,教师口述或课件介绍一小段案例,根据案例向学生提问。

(2)学生讨论案例

围绕案例以及提出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随后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回答不完全的由其他小组补充,进行课堂大讨论,得出初步结论。推理出药物作用的规律,并开拓思维,归纳药物分类 [1]。

(3)课堂总结

老师对同学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教师以案例为主线进行知识讲解,对一些重点及难点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学生讨论的初步结论进行总体评价,给予鼓励,指明不足,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正确评价学生的观点及看法,提出今后的改进意见。

(4)课后作业

课程结束后,教师布置课后案例作业,给予练习,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及其他途径查阅资料找出问题答案。

1.3.2对照组 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1.4教学效果的评价

1.4.1考试评价

两组均采取闭卷考试。考场及考试时间、监考等均由教务科统一安排。题库出题与自主命题结合,题型及内容是:客观性试题(选择,填空,词解)占40%,主要考核学生对药理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理解;记忆主观性试题(简答,论述)占50%,考核学生的理解、分析及综合判断和应用的能力;附加题10分,考核学生创造性思维及知识结合能力。出题后并做出标准答案送教务科打印备案。考试结束后由教务科及考务人员封订试卷装订线后,交付阅卷教师流水阅卷,评分标准一致。两组考试成绩采用两样本比较的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见表1)。

1.4.2学生评价

课程结束后,向学生发调查问卷,以了解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评价,和传统教学法进行比较,并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效果。采用不记名的问卷方式,对问卷的信息数据, 用计算机作分析处理(见表2)。

2、结果

2.1两个年级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见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考试成绩的t检验,数据表明结果为P

2.2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

表2 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

3、实验结果

给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70份,回收170份,回收率100%。通过上述表格数据显示,赞成采用案例教学的同学占75.9%,认为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习效果、提高主动学习及自学能力、提高分析记忆能力、增强团队精神及协作能力、增强了表达能力、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加深教师与学生的相互理解,教学相长;但也有21.8%的同学认为采用案例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总的来说,案例教学法相比传统教学法更能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状态。

4、讨论

在实施教学改革的试验中,运用“案例讨论”教学模式应注意到几个问题:

(1)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教师在课前必须精心设计案例,有针对性,有一定代表性,有足够的信息量,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

纲对药理学相关知识的要求,有目的地从所选择的典型案例中提出若干有关药理学方面的问题,特别注意提出学生需要掌握的药理学知识,和对临床合理用药有重要指导意义的问题,以强化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联系临床的教学思想。

(2)案例选择应由浅入深、从易到难。案例在广、深、难易程度的选择上要恰到好处,达到易于理解的目的。授课初期,选择简单案例;中、后期,学生已具备较完整的理论基础,选择反映疾病发生、发展衍变过程的案例。教学案例素材的筛选[2]我们针对基础药理学教学的需要, 以现行药理学教材上重点药物为导向,以药物的临床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为重点,从文献材料、附属医院的病例中筛选出一些适宜药理学教学用的典型案例,并根据具体情况编撰一些信息量大、深度适宜、切合药理学重点知识点、符合教学目标的“案例”。这些案例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完整病例,而是针对药理学教学特点和特定知识点而摘抄或设计的一些病例片断,在此基础上加以整理,成为一部方便教学双方的实用辅助资料,并在教学试用中取得良好效果。

(3)课堂讨论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在课前就要了解案例教学的特点,阅读和熟悉案例内容,做好个人分析、组建学习小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答案。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是“案例讨论”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有利于提高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3]。

药理学试题及答案范文2

药理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2903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4小题,每小题1分,共4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不得分。

1.关于受体描述错误的是

A.受体可以存在于细胞核内

B.连续应用拮抗药可引起受体数目向上调节

C.拮抗药的内在活性(α)介于0和1之间

D.与G蛋白偶联而发挥作用的受体数量最多

2.某药按照一级动力学消除,其半衰期为l0小时,一次给药后,药物基本从体内排泄干净所需时间约为

A.10小时

B.20小时

C.1天

D.2天

3.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症状不包括

A.M样症状

B.N样症状

C.口干

D.中枢先兴奋后抑制

4.毛果芸香碱溶液滴眼可引起

A.缩瞳、升高眼内压、调节麻痹

B.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

C.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

D.扩瞳、升高眼内压、调节麻痹

5.新斯的明禁用于

A.尿潴留

B.机械性肠梗阻

C.筒箭毒碱中毒的解救

D.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6.关于阿托品的不良反应,错误的是

A.口干

B.排尿困难

C.心悸

D.血压升高

7.琥珀胆碱的不良反应不包括

A.阻断神经节,使血压下降

B.使眼内压升高

C.损伤肌梭,致肌肉疼痛

D.升高血钾

8.防治硬膜外麻醉引起的低血压宜选用

A.异丙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麻黄碱

D.多巴胺

9.静脉滴注时漏出血管外可致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的药物是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异丙肾上腺素

D.麻黄碱

l0.治疗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可选用

A.多巴胺

B.东莨菪碱

C.酚妥拉明

D.异丙肾上腺素

11.下列关于局部麻醉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逆性阻断神经细胞膜钠通道

B.硬膜外麻醉危险性较大,已很少采用

C.利多卡因属于酰胺类

D.普鲁卡因可致少数患者出现过敏反应,用药前应做皮试

药理学1

l3.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是

A.苯妥英钠

B.苯巴比妥

C.乙琥胺

D.地西泮

14.有关卡比多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

B.能提高左旋多巴的疗效

C.容易透过血一脑屏障

D.能减轻左旋多巴外周副作用

药理学2

16.吗啡一般不用于治疗慢性钝痛的原因是

A.在治疗量即有抑制呼吸作用

B.对钝痛的效果不如其它镇痛药

C.连续反复多次应用会成瘾

D.引起性低血压

17.治疗新生儿窒息引起的呼吸衰竭常选用

A.哌拉西坦

B.咖啡因

C.洛贝林

D.贝美格

药理学3

19.属于苯硫氮草类的钙通道阻滞药是

A.地尔硫草

B.氨氯地平

C.维拉帕米

D.氟桂利嗪

20.治疗窦性心动过速宜选用

A.利多卡因

B.苯妥英钠

C.阿托品

D.普萘洛尔

21.下列疾病中强心苷疗效的是

A.缩窄性心包炎引起的心力衰竭

B.严重二尖瓣狭窄引起的心力衰竭

C.严重贫血引起的心力衰竭

D.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

药理学4

23.下列有关硝普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口服应用具有持久的降压作用

B.应临用时配制并避光保存

C.对小动脉和小静脉均有舒张作用

D.可用于高血压危象的治疗

24.有支气管哮喘病史的高血压患者禁用

A.哌唑嗪

B.可乐定

C.卡托普利

D.普萘洛尔

25.加速毒物从尿中排泄宜选用

A.氢氯噻嗪

B.螺内酯

C.氨苯蝶啶

D.呋塞米

26.治疗肝素过量引起的出血应选用

A.硫酸亚铁

B.鱼精蛋白

C.凝血酸

D.维生素K

27.支气管哮喘并发消化性溃疡患者忌用

A.地塞米松

B.异丙肾上腺素

C.肾上腺素

D.氨茶碱

28.泼尼松与泼尼松龙体内过程的主要区别在于

A.消化道吸收程度不同

B.组织分布不同

C.肝内生物转化后的代谢产物生物活性不同

D.代谢受肝药酶诱导剂的影响程度不同

29.以下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癌药物的是

A.抗代谢药

B.拓扑异构酶抑制药

C.长春碱类药物

D.烷化剂

30.合并重症感染的糖尿病人宜选用

A.甲苯磺丁脲

B.格列本脲

C.苯乙双胍

D.胰岛素

31.以下不宜选用糖皮质激素的是

A.感染中毒性休克

B.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C.角膜溃疡

D.类风湿性关节炎

32.下列不属于甲状腺激素临床应用的是

A.甲状腺危象

B.呆小病

C.黏液性水肿

D.单纯性甲状腺肿

33.大剂量碘制剂可用于

A.单纯性甲状腺肿

B.黏液性水肿

C.轻症甲状腺机能亢进内科治疗

D.甲状腺危象

34.能促进内源性胰岛素释放的降血糖药物是

A.格列本脲

B.二甲双胍

C.阿卡波糖

D.罗格列酮

35.H1受体阻断药的临床应用不包括

A.发热和关节痛

B.皮肤粘膜变态反应性疾病

C.防治晕动病

D.耳性眩晕症

36.关于青霉素G,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性质不稳定,水溶液易分解

B.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

C.口服给药无效

D.对人体毒性大

37.为防止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使用青霉素前必须

A.明确诊断

B.肌注异丙嗪

C.备有氯化钙

D.做皮肤过敏试验

38.下列关于红霉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是广谱抑菌剂

B.可用于对青霉素耐药的金葡菌感染

C.常见胃肠道不良反应

D.易被胃酸破坏

39.下列对克林霉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肾毒性

B.在骨组织中的浓度高

C.属半合成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D.对革兰氏阳性菌敏感

40.氯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是

A.阻止细菌细胞壁粘肽合成

B.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使营养物外漏

C.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

D.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影响叶酸的合成

41.氟喹诺酮类药物因影响软骨发育,应慎用于

A.老年人

B.小儿和孕妇

C.成年男性

D.关节炎患者

42.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机制是

A.抑制菌体细胞壁合成

B.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

C.影响胞浆膜通透性

D.抑制细菌叶酸代谢

43.利福平的抗菌作用机制是

A.抑制依赖DNA的RNA多聚酶

B.抑制分枝菌酸合成酶

C.抑制胸苷酸合成酶

D.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44.关于抗疟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奎宁是疟疾控制症状的首选药

B.青蒿素治疗疟疾的复发率较高

C.伯氨喹可控制疟疾复发

D.乙胺嘧啶能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空,每空1分,共l0分)

45.对受体既有__________又有__________的药物称为受体激动药。

46.低剂量多巴胺可使肾脏血管__________,而大剂量多巴胺对肾脏血管有__________作用。

47.阿片类药物通过与不同脑区的__________受体结合,减少__________的释放,产生镇痛作用。

48.氯沙坦通过阻断__________受体而发挥抗高血压作用。

49.青霉素V属于耐__________青霉素类,苯唑西林属于耐__________青霉素类。

50.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有肾毒性、耳毒性、过敏反应和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51.肝药酶

52.半数致死量(LD50)

53.水杨酸反应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54.简述肾上腺素的临床应用。

55.简述严重急性感染时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56.简述头孢菌素类药物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用的原因及目的。

57.简述普萘洛尔的降压作用机制。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药理学试题及答案范文3

[关键词] PBL教学法;药理学;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9(c)-094-02

医学教育模式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不但要求具备现代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而且还需要具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建立新型的医学教育模式[1]。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灌注式”、“填鸭式”的方法;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方法,即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是强调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进行引导的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和实践能力,是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医学教育界实行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我国国内尚处于初步尝试阶段。

1 PBL教学法的起源和特点

PBL教学法始于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柯玛斯特大学医学院创立,PBL教学模式是以信息加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根据建构主义中的“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而建立的,是建构主义教学改革设想当中的“一条被广泛采用的核心思路”[2]。PBL教学方法强调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理念,将基础理论与临床问题挂钩,及早接触临床,使学生投身于临床问题当中去,鼓励医学生自主探究,启发医学生对知识积极反思,促进医学生互相协作、资源共享,在学习上互相沟通的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互助精神。

2 PBL教学模式在药理教学中的运用

药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医学和药学的桥梁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药层出不穷,新理论、新的机制不断发现,学生感到听课容易,记忆难。传统的灌输方法已不适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以及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在2003~2005级本科班药理学教学中开展了PBL教学方法尝试。

2.1 教学准备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内容集体备课,编辑与课程有关的“问题”和“临床用药病例”。问题围绕着课程的重点、难点编辑,病例突出典型的临床表现,并告知学生明确的诊断。要求学生获得的是用药的道理及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围绕问题和病例给学生提供一定量的参考书目,提前1~2周发给学生。

2.2学生自学

将学生5~6人编为一个自学小组,学生通过图书馆、因特网查阅文献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并写出回答问题和解决用药病例的讨论提纲。小组讨论是学生互相沟通、资源共享的重要过程,小组结论代表了团队水平。

2.3讨论课

将学生4~5个小组合并为一个讨论课组,由一名教师参与指导,讨论课由学生主持,小组代表中心发言,其他学生自由发言。可以有不同的意见和辩论。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问题不急于回答正确与否,而是引导学生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讨论。教师利用课堂的最后15~20 min进行小结,小结围绕讨论中的共性问题和本节的新进展进行。讨论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

2.4 保证措施

为使PBL教学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要有以下措施和保障:①配备年资较高的教师指导讨论课;②在教务处的协助下安排配有多媒体的小教室,每班需要2~3个;③对学生自学和讨论课中的表现记入平时考核成绩。

2.5 实施效果

对PBL教学方法的效果,我们通过师生问卷和学生学习成绩比较的方法来反馈。

2.5.1 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对学生问卷和对指导教师的问卷,共 8 大项,24个档次(每项包括A、B、C 3个档次,A表示好或明显,B与传统教学法比无明显区别,C是不如传统教学法)。

在学生的253份问卷中,对PBL教学认为有明显提高的依次是:自学能力(95.6%),学习效果(83.8%),文献检索能力(78.7%),团队合作精神(75.5%),语言表达能力(72.8%)。有提高的是:逻辑思维能力(68.2%),科学作风(66.7%),发现问题(12.2%)。

对指导教师的三大问题9项指标评价中,A的占92.6%,B占6.1%,C占1.3%,说明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是满意的。

教师问卷中,明显提高的依次是:与学生交流(98.8%),课堂气氛好(95.2%);有提高的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92.8%),教师业务知识提高(84.5%),教学相长(80.8%);没有改善的是:备课效率(79.8%)(指增加了备课范围和时间),教学条件(75.4%)(指PBL教学需要的条件高了)。

2.5.2 学生的学习成绩成绩比较见表1。从表1成绩上看,试验班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班,这是由于PBL教学法的内容试题多是以应用性、讨论性或用药病例分析的方式出现,可见PBL教学法对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上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学期总成绩也明显高于对照班,且3个学期随着PBL教学法内容的增加(2003级选取总内容的10%,2004级15%,2005级20%),成绩也逐年提高。

3 PBL教学法的评价与展望

3.1 PBL教学法的优点

通过连续3届的药理学教学尝试,我们深刻地体会到PBL教学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临床用药问题和用药病案的讨论式学习,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丰富的临床工作情景中,使学生及早接触了临床,理论联系实际。自学阶段锻炼了学生查找文献资料,利用网络资源信息的本领,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人际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通过讨论课训练了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讨论课异常活跃,有的学生到黑板前讲解,有的学生自制了多媒体课件到台前演示。由于讨论课学生人数少,便于师生沟通,也便于教师对每个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PBL教学法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限制,使学生的学习研究时间和空间得到了拓展,在对问题寻找答案过程中,反复思考、讨论,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突出地表现了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从以上可以体会到,PBL教学法的实施过程是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的真实体现。PBL教学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在编辑问题和用药病例过程中,需要多种知识的集合,不同学科加强了联系,扩大了教师知识面,教师也从学生的讨论中得到一些启示,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PBL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思想,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3.2 PBL教学模式的不足和展望

3.2.1 PBL教学模式打破了知识的系统性PBL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法的知识原有系统性,因此,应根据各学校,各学科特点开展。笔者认为在医学院校中更适合于在较高年级开展,因为这时的医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在某一学科中,不同课程可以选择传统方法与PBL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会达到相得益彰之效果。

3.2.2 PBL教学需要教学条件较高首先,教师投入精力较多,包括问题和病案的准备。教师投入的人力较多,如传统教学法一位教师可接受100~200名学生的听课,而讨论课则每20~30名学生则需要配备一位指导教师。其次,PBL教学需要较多的配有多媒体的小教室和网络资源。第三,学生需要更多的自学时间。因此,在现阶段实施PBL教学应根据本校特点,学科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学时安排不宜过多。

3.2.3 PBL教学法的评价标准目前国内许多院校都开展PBL教学法的尝试,无疑对我国的医学教育改革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但对PBL教学的效果评价尚无统一标准,这也是医学教育工作者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的重要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王大文,戚昕,衣桂花. PBL教学法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3,39(4):379-480.

[2]姚芬.PBL教学法在药理学实验课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5(7):323-324.

药理学试题及答案范文4

【关键词】口腔粘膜病学 ;试卷分析; 难度 ;区分度口腔粘膜病学是研究口腔黏膜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诊治的学科。在我国,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是一门年轻而各方面亟待发展的学科,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考试管理都有待改革和提高。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检测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对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也有重要作用,而通过对试卷和考试成绩的分析,我们可从中获得反馈信息,评估教学方法的优劣,反映出教学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既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又能进一步促进教学方法的革新,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们选取本校2008级5年制本科口腔临床医学专业全体学生的62份口腔粘膜病学期末考试试卷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期为本学科的考试管理提供参考。资料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试卷 试卷为本校2008级全体口腔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口腔黏膜病学》期末考试试卷,共62份。试卷由本教研室根据课堂授课内容及教学大纲要求,先从题库中抽题,再由3名高年资的教师商讨后,修改、组合而成的;本次试卷,总题目75道,其中固定答案的客观题(单选题、判断题和填空题)共65道,分值65分;主观题(名词解释和问答题)共10道,分值35分,全卷满分100分。试卷以参考答案统一评分,主观题由一人评判,客观题由2人评判。

1.2分析方法 将62名学生的总成绩和每道试题的答题情况输入计算机,采用本校开发的试卷分析软件进行试卷分析,统计指标包括:平均分标准差、难度、区别度和可信度等;并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试题的内容组成进行了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考试成绩分析

2008级口腔临床医学专业62名学生《口腔粘膜病学》期末考试成绩中,最高分92,最低分34,平均75.6,全距58.00,标准差为9.77,正态性检验呈负偏态分布。优秀人数(≥85分)10人,优秀率16.1%;及格人数(≥60分)60人,及格率96.8%,。考试成绩分布频数表和直方图见表1、图1。

表1 考试成绩分段频数表分数 频数 频率(%) 累积频数 累积频率(%)

图1 考试成绩分布直方图

2.2 试题质量分析 以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作为评价试题质量的主要指标。

难度(P)是反映试卷难易程度的指标。本文采用试题通过率法计算客观试题难度,用平均数方法计算主观题的难度。在评价试题时,P值越大,考试的难度越小。P值在[0.3~0.7]内时比较理想,在[0,0.3]时偏难,在[0.7.1]时偏易。

本次考试试题的难度指数见表2.

表2 口腔粘膜病学各类试题难度分析结果

难度(P) 名解 填空 判断 单选 问答 频数 频率难(0.7) 4 10 8 25 3 50 66.67%

由表2可看出:小于0.3的难题仅4道,0.3~0.7之间的中等难度题21道,大于0.7的偏易题有50道之多;且难题、宜题、易题的题数之比例4:21:50,其比例结构欠合理,易题偏多。区分度(D)是指试题对考生学习成绩的鉴别程度,应列为常规测量项目。D值越大,题目的区分度越大,也越有效。

表3 试题区分度分析结果

区分度(D) 名解 填空 判断 单选 问答 频数 频率≥0.3 2 8 4 18 2 34 45.33%[0.15,0.3] 2 4 2 13 2 23 30.67%

由表3可见,区分度≥0.3的试题有34题,占总题数的45.33%,0.2≤区分度

2.3试卷质量分析

2.3.1 信度 信度是指试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程度,以信度系数R来表示。RR>0.7,则可靠信好,R≥0.9,则可靠信很好。本次考试的R值为0.87,信度较好,说明本次考试是稳定可靠的。

2.3.2 整体难度 一般标准参照性考试的试题平均难度以0.65左右为宜,各种难度的试题都有,难、中、易试题的比例以两头小、中间大为宜。本次试卷的整体难度值为0.76,难度适中但略偏低。

2.3.3 区分度分析 一般考试的平均区分度应≥0.20。本次试卷平均区分度为0.28,区分效果尚可。

2.3.4 内容组成 试卷的内容效度是决定考试质量的重要因素。要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必须在考试命题、组卷时就应由专家根据考试的目标、要求对试卷内容组成进行合理设计,考试后检查其内容组成与原设计要求的差距,应列为常规测量项目。本试卷内容组成包括:本学科所学内容各章节占的分数比例,各种题型所占的分数比例,试题内容按教学要求掌握分类的不同层次(了解、熟悉、掌握),按教育目标分类的各认知级别(记忆、解释、问题解决)等。具体见表3.

表3 2008级口腔粘膜病学期末考试试卷题分统计表

3讨论

口腔黏膜病学[1]的理论教学不仅涉及到皮肤病学、内科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等多门学科,而且,它的研究对象――口腔黏膜病病种繁多、病损形态多样,因此,对本科生来说,相对应于其他口腔专业课程来说,学好口腔粘膜病学比较难,也是历来教学的难题,为了提高教学,本教研室进行了多种教学法的尝试,如PBL教学法在口腔粘膜病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标准化病人在见习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本研究旨在通过对08级口腔本科学生口腔粘膜病学期末考试成绩的分析,一方面检查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可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提供第一手资料。

本次考试成绩均数为75.6,标准差为9.77,从偏度和峰度值可以看出,成绩分布为偏态分布,但优秀和不及格人数都较少,成绩仍主要集中分布在均数附近,基本符合课程结业考试的规律[2],反映了学生的整体实际水平,也一定程度体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说明本试卷命题基本合理。

试题分析是批判地审视试题,以便挑选最佳试题从而生成高质量的试卷的过程[3],通常是以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作为评价试题质量的主要指标,它们既是不同的概念,又有密切联系,分析试卷时常将二者结合起来应用。试题难度值可为0.00-1.00,一般认为0・30

一般标准参照性考试的试题平均难度以0.65左右为宜[5],各种难度的试题都有,难、中、易试题的比例以两头小、中间大为宜。本次试卷区分度较好,但整体难度指数为0.76,适中但略偏易,这可能与本次试卷试题难度偏低试题所占比例过多,难:宜:易题的搭配比例略欠合理有关,在今后的考试管理中,对于学生得分超过90%的考题应加以修改,增加其难度系数,降低此类题在试卷中的比例,以保持试卷适宜的难度。

试卷的内容效度是决定考试质量的重要因素。要有良好的内容效度[6],必须在考试命题、组卷时就应由专家根据考试的目标、要求对试卷内容组成进行合理设计,考试后检查其内容组成与原设计要求的差距。本试卷内容在本学科所指定的范围内,试题覆盖面广,题量适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较全面地考核;掌握、熟悉、了解性试题所占分数的比例为52:33:14.,该比例比较适当,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其次,试题与认知分级的关系:记忆、解释、应用、综合分析试题所占分数的比例为40:15:20:25,该比例比较适当,既有效考核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理论的记忆和理解能力,也有效测试了学生对的知识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再次,题型结构情况:客观性与主观性试题所占分数的比例为65:35,结构基本合理。从各题型得分情况分析,在5种题型中,以名词解释题、填空题及问答题得分较高,而是非题与选择题得分相对较低;说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能力较好,而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应用的高层次认知能力较差,这提示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应进一步注重教学方法多样化,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注意学科渗透性,更多联系临床等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本次期末考试的命题做到了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命题时考虑到了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命题范围覆盖了大纲要求和了解的内容,内容比例基本合理;考试信度是可靠的,区分度较好。但难题:宜题:易题的比例配比不太恰当,使得整套试卷总体难度略偏易,在今后的教学考试中,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合理地把握好试题的难度。参考文献

[1]陈谦明.口腔粘膜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 许志强,周华东,李 静,等.试卷分析系统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重庆医学,2010,39(10):1311-1322

[3]郭怀兰,王建洲,刘长俊,等. 预防医学考试试卷分析与评. 西北医学教 育,2004,12(1):34-35

[4]金中执. 医学考试质量测量与评价. 继续医学教育,2001, 15( 3):41-43

药理学试题及答案范文5

高等医学院校为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开设了诸如药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方向)等非医学类的医学相关专业。这些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熟悉相关医学课程及基本理论知识,作为专业基础,基础医学概论正是使医学相关专业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基础医学基本理论知识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所以它成为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重要必修课程之一。

一、课程性质地位

基础医学概论是一门概要介绍机体结构组成、功能代谢、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和原理的课程,它是一门融会贯通基础医学各学科、廓清基础医学整体脉络的综合性课程。它突破了传统医学课程的内容,以“器官、系统为主线”从正常和异常两个方面重组,融合了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等10余门课程的内容,使基础医学知识体系高度融合,课程间的知识相互渗透。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体系有一个整体的、简要的、明晰的认识。它是我校医学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考查课程,为这些专业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一定的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基础。

二、学时与适用对象

课程学时总计110学时,其中课堂教学108学时、考核2学时。适用于四年制药学类、管理学类等专业学生。

三、课程目标

通过对基础医学概论的学习,了解基础医学的发展现状,学会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整体水平,特别是从整体水平理解人体的结构组成、功能代谢、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具有将所学知识按系统进行串联、归纳、总结的综合能力;通过对基础医学概论相关课程的网络学习拓宽知识面,延伸课堂知识,培养自学能力和兴趣,增强自主学习与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为学习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

四、教材和课程资源的选用

根据课程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及学时,考虑教材的实用性、系统性和融合性,我们选用了刘利兵主编的《基础医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为基本教材。选择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前述相关课程教材和牡丹江医学院校园网中网络教学平台作为参考资料与课程辅助资源。

五、课程教学实施

(一)教学组织。

课程教学由教务处、基础医学院及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组成的教改小组负责论证审核教学大纲等,由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任教学组长负责具体的组织与实施。基本流程包括:成立教学组-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辅导答疑-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总结反馈。课程教学在第二学期进行,一学期内修完。

(二)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法,如在部分章节采用以临床病例为引导的课堂讨论式教学,通过病例引导和教师指导下的课堂讨论,启发学生分析、讨论有关生理学及病理生理学问题,学习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知识,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探索并运用理论知识,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章节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系统等与临床基础理论相关的内容。灵活运用多媒体、网络课程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辅以学生自修教师辅导答疑的教学方法,如与中学学过的知识相关且易懂的内容(细胞、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等)以学生自修为主,教师答疑、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六、课程考核

本门课程考核性质为考查课。考试方式为综合评价学习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课程结束考试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由出勤和测验构成,测验方式由测验教师决定,占总成绩的20%;课程结束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满分为100分。试题类型及权重为选择题60%、名词解释10%、填空题10%、简答题20%,占总成绩的80%,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七、教学效果与课程评价

通过校、院二级教学督导组专家评价、学生评价和课程平时测验、考核等形式,加强课程教学质量监控。我们将课程考核作为基础医学概论课程评价的主要方法,课程结束后进行闭卷、笔试,根据课程命题标准、实施教考分离、设A、B卷,有评分标准和标准答案,客观评价教学效果。以百分制评分,课程最后的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80%,学生平时的测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

对成绩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从而对后续的教学工作提供指导意义。2012年6月我们对我校2011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学生29人、药学专业本科学生27人,共计56人,进行了关于学生学习动机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6份,回收56份,问卷有效率100%。同时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药学专业的学生课程考核成绩进行分析。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药学专业整体学习态度端正,全体学生对目前班集体学习氛围感到“很满意”或‘‘比较满意”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中有75.87%的学生对目前学习氛围感到“很满意”或‘‘比较满意”;药学专业全体学生认为基础医学概论课程‘‘与本专业知识的继续学习帮助很大”或‘‘有一定关联”,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中在这一问题上,有51.72%学生认为课程开设与专业相关性大或有相关性。

在授课条件相同和试卷难度相同的前提下,我们利用牡丹江医学院成绩分析软件将2011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药学专业所有学生成绩输入该系统,生成最终分析结果

通过以上成绩分析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同等教学条件下,药学专业基础医学概论成绩优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结合学生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我们发现无论是班级整体学习气氛,学生个体对开设课程与自身专业认知度、课堂实际运行中学生消化理论知识水平,都是与最终的学习成绩效果成正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