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比乌斯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莫比乌斯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莫比乌斯带范文1

莫比乌斯带有一个面,一条边。公元1858年,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和约翰·李斯丁发现:把一根纸条扭转180°后,两头再粘接起来做成的纸带圈,具有魔术般的性质。这就是莫比乌斯带。

普通纸带具有两个面(即双侧曲面),一个正面,一个反面,两个面可以涂成不同的颜色;而莫比乌斯纸带只有一个面(即单侧曲面),一只小虫可以爬遍整个曲面而不必跨过它的边缘。(也就是说,它的曲面从两个减少到只有一个)。

(来源:文章屋网 )

莫比乌斯带范文2

莫比乌斯带常被认为是无穷大符号的创意来源,因为如果某个人站在一个巨大的莫比乌斯带的表面上沿着他能看到的“路”一直走下去,他就永远不会停下来。

但是这是一个不真实的传闻,因为「∞的发明比莫比乌斯带还要早。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xtote,公元前384-322)认为,无穷大可能是存在的,因为一个有限量是无限可分的,但是无限是不能达到的。

莫比乌斯带范文3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理解过程

教学离不开生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实时创设生活实践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进行自主探索,并有意识地去感受探索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再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探索策略与方法的选择,解决问题的得失,新旧知识的冲突和协调,体验整个过程的情感变化等信息及时告知学生,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看问题的能力。

【案例1】在教学“营养午餐”一课的“开展活动,解决问题”环节,教学设计如下。

1. 心动套餐。

请学生打开学习网站,为午餐选择3道菜。(学生动手操作)

师:为什么选这三道菜?(学生反馈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3道菜,了解荤素搭配的知识,认识到只有荤素搭配科学,营养才均衡。

2. 最受欢迎套餐评选。

(1)请学生打开学习网站中的“最受欢迎套餐评选”栏目,每人选5份自己最喜爱的套餐进行投票。

(2)统计投票结果。把投票前5名的套餐请到一周菜谱上。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投票”功能,有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体现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优越性。

(3)营养专家建议,10岁左右儿童从每天午餐菜肴中获得的热量和脂肪标准为:热量不低于2926千焦,也不超过3560千焦;脂肪不超过50克。

(4)学生运用营养午餐计算器,计算这5份套餐是否符合标准。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师: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生:不符合标准,需要进行调整。

(5)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设计一份符合标准的套餐。

小组合作,教师点名汇报。

以上教学,是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展开,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验,顺其自然地理解“5份套餐是否符合标准”,这样既自然又有真实感,学生学习兴趣浓、效率高。

二、重视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参与理解过程

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发展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还不成熟,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得到思维的发展。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是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内化活动来实现的。所以在数学理解中,操作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1. 感知性操作要充分到位。

感知,是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大脑中的直接反映,它是人类认识世界最基本的阶段。学生的学习是从眼睛与手的感知开始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动手操作可以缩小与认识对象间的距离,学生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确定了操作的方向,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有利于揭示概念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提供给学生合适的、容易操作的感知材料,并且引导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眼看,让学生在每一个操作环节中得到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建立清晰的抽象化概念,形成自己的知识。

【案例2】教学“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一课时,笔者首先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师:今天这节课,林老师就和大家一起玩一个数学游戏,一边玩、一边研究。看一看,这普通的纸条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1. 请观察,这张纸条有几条边?几个面?大家一起数出来。

2. 能不能把它的边变少点。变成两条边、两个面?

拿出1号纸条,绕成一个圈,让我们再一起摸一下。

3. 再动一下脑筋,能把它变成一条边,一个面吗?

示范引导:先把这张纸条做成了一个纸圈,写有1号字的纸张的内侧面不变,另外把蓝色的外侧面翻转到里面来,这里有一个粘贴处,上面有一个双面胶,撕掉后粘在一起,注意虚线对齐,看哪一位小朋友动作最快。

笔者设计的教学环节有看、思考、动手等富有层次的操作过程,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摸、卷和翻折等操作来突破教学难点。

2. 探究性操作要敢于放手。

探究性操作就是指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再现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探索并发现数学规律。探究性操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指导探究性操作时应放手让学生去做,不过同时要注意巡视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真正落实将学生的实际操作变成他们的思维想象。

【案例3】教学“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一课,当师生共同做好一个莫比乌斯带以后,就进行了学生独立的实践操作。

师:请大家拿出2号纸条,做一个莫比乌斯带,翻转过来虚线对虚线,中间的虚线一分为二。老师想请同学们猜一猜,如果沿着二分之一的虚线地方剪,猜一猜,剪一圈会变成什么样子?是两个莫比乌斯带,还是两个套在一起的圈?那么它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验证一下,建议先折一折,沿着虚线剪一个口,然后沿着虚线往下剪,是不是快到了?这个奇迹让大家去动手、验证。

在给学生做了良好的预设,并创造一个适合他们年龄的探究环境后,笔者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合作探究,追寻做一个莫比乌斯带的最优方法。这样更能体现数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也更有利于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科学评价反馈,激励学生参与理解过程

小学生通常是经过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接触,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而在现阶段的教学工作中,课堂教学依然作为学生认知新知识、学习新技能最主要的形式。因此,课堂教学反馈,就是对学生掌握新知识、学习新技能的程度进行有效监控的必要手段;而课堂评价就是对学生积极参与理解过程的鞭策与激励。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发展和变化,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从传统的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逐渐转变成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莫比乌斯带范文4

关键词:麦比乌斯圈 克莱因瓶 工业生产 艺术 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麦比乌斯圈的发现

麦比乌斯圈(Möbius strip, Möbius band)是一种单侧、不可定向的曲面。它是将一个长方形纸条ABCD的一端AB固定,另一端DC扭转半周后,把AB和CD粘合在一起得到的曲面。

两条边两个面一条边一个面 沿麦比乌斯带中间裁剪一次

如果沿着麦比乌斯圈中间剪开,将会形成一个比原来的麦比乌斯圈空间大一倍的、把纸带的端头扭转了四次再结合的环。如此重复裁剪,将得到一个永无止境的曲面(如上图)……且所生成的环都连在一起,永远无法分开。

麦比乌斯圈最初是由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麦比乌斯(Möbius)所发现。Möbius于1809 年入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后转攻数学、物理和天文,尤其涉及天文和数学两大领域,而麦比乌斯圈是麦比乌斯最为人知的数学发现。

2麦比乌斯圈与克莱因瓶

两条麦比乌斯带沿他们唯一的边粘合可以得到一个三度的麦比乌斯圈,叫做“克莱因瓶”,它好比将圆柱面两端的圆周扭转180°粘合而成,是一个在四维空间中才可能真正表现出来的曲面。同样,沿纵向进行剖切后的克莱因瓶仍然会得到只有一个面的曲面。克莱因瓶是德国数学家克莱因(Felix Klein)1882年具有影响力的一大发现。

虽然“麦比乌斯圈”与“克莱因瓶”首次都由国外数学家发现和运用,但他们与中国传统文化亦有异曲同工之处。克莱因瓶从上往下的投影类似于中国道教文化中的太极八卦图。老子二十八章曾言:“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它抽象地表达了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和这种对立统一中持续发展的寓意。两者图形语言的一致性实则是观念的不谋而合,因此,从中也足以见得中国自古的哲学——老子的道教,这一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文化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代表思想。

3麦比乌斯圈的运用

麦比乌斯圈因其循环往复的几何特征和永恒、无限、可持续发展的寓意,在绘画艺术、工业生产、标志设计及建筑景观等领域都被广泛运用。

3.1麦比乌斯圈在工业生产中的运用

1979年,美国著名轮胎公司百路驰创造性地把传送带制成麦比乌斯圈形状,这样一来,整条传送带环面各处均匀地承受磨损,避免了普通传送带单面受损的情况,使得其寿命延长了整整一倍(如左图),为生产带来利润的同时节约了成本。

另外,针式打印机中的色带靠打印针击打色带在纸上留下多个墨点,为充分利用色带的全部表面,色带也常被设计成麦比乌斯圈。再如,音乐磁带中麦比乌斯圈的运用,可以加大磁带的信息承载量……这些都被视为麦比乌斯圈在工业生产中的良性运用。

3.2麦比乌斯圈在绘画艺术中的运用

麦比乌斯圈的数学概念也给不少艺术大师带来了灵感,丰富了绘画艺术的内容,开启了另类的艺术。莫里茨·柯内里斯·埃舍尔(Maurits Cornelis Escher)就曾经将这种概念引入绘画(如右图),使绘画不仅从美学角度出发,而且包含了不少数学与哲学内容,埃舍尔也因此成为三维空间绘画的鼻祖。

埃舍尔出生于1898年的荷兰北部,他熟识油耗浮雕印刷术,在印刷公司制作过蚀刻版画。1919年,在建筑装饰艺术学院修读建筑学,对木刻版画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的学习涉及多种领域,他的朋友更多的也是物理家、化学家、数学家,而不是艺术家。基于这种多学科的学习及实践经验,埃舍尔的艺术创作得到了提升,逐渐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尤其是他不同于常人的绘画题材及技法。1954年的“国际数学协会”在阿姆斯特丹专门为他举办个人画展,这是现代艺术史上罕见的。

《魔镜——埃舍尔的不可能世界》的中文译者、北京大学哲学系田松说:“埃舍尔其实是一位思想家,只不过他的作品不是付诸语言,而是形诸绘画。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他思想探索的一个总结和记录。”

埃舍尔的视幻作品如下:

3.3 麦比乌斯圈在设计中的运用

麦比乌斯圈其循环往复的几何特征,蕴含着永恒、无限、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常被运用于标志设计中。微处理器厂商Power Architecture的商标,垃圾回收的标志也采用此设计。

麦比乌斯圈在建筑与景观规划中的运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如立交桥和道路的规划与建设中,麦比乌斯圈的运用可以使交通拥堵现象得以缓解,使得城市生活更加美好。又如现代公园及广场中的公共艺术、景观设施以及追求刺激的过山车轨道设计,都采用了麦比乌斯圈或克莱因瓶的形式。

在美国匹兹堡著名肯尼森林游乐园里,就有一部“加强版”的云霄飞车——它的轨道是一个麦比乌斯圈。乘客沿着轨道的面运转飞驰,非常刺激,成为大多数年轻人喜欢的运动娱乐项目之一。

2012年,中国常州恐龙园里也出现了一部世界第三、中国首个4D过山车,79米高的过山龙于2012年5月1日投入使用。近90度垂直下落、720°翻转、14个 360°自由旋转的世界极限参数被誉为世界环数最多、最先进、最刺激的4D过山车。常州恐龙园联票200元,但每逢节假日都会出现人山人海的景象,不少游客便是慕名而来。

2010年上海举行的世博会中,也出现了麦比乌斯圈与克莱因瓶的运用。中国馆的湖南省场馆,在麦比乌斯带仅有的一个面上用多媒体信息向观众展示湖南的风土民情,使观者在360°的每个角度都可以观赏流动的图像与动画短片。类似的设计理念同时出现在浦西万科馆的莫比斯环厅,描述了台北市民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行动来解决环境问题,体现资源无限循环的环保理念。

世博会中委内瑞拉馆整个场馆的建筑设计,其建筑三维立体结构也运用了“克莱因瓶”的灵感,委内瑞拉馆占地3000平方米,它以“美好的生活创造美好的城市”为主题,反映当今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城市与乡村、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文化。其建筑平面结构采用数字“8”的设计,一方面,该数字代表了委内瑞拉国国旗的8颗星。同时,在委内瑞拉的文化中,“8”这个数字的形状描绘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本质完善过程,一段永无止境的旅程,一个没有边界和约束的城市,一个人人都被包括在内的、民主参与为本质发展关键因素的新社会。这种文化思想便通过“克莱因瓶”很好的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中国人对于数字“8”情有独钟,从两国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的角度上考虑,实现了共同的理念。委内瑞拉馆是世博会中被认为的比较具有个性思想、表达完美的场馆之一。

4结语

莫比乌斯带范文5

关键词 旋转;自动清洁;全方位;集粉槽;智能黑板

中图分类号:TP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5-0021-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黑板已成为不可替代的教学工具,但传统黑板使用面积有限,功能单一,而且必须采用人力清除字迹。针对这几方面的不足,本文设计了一款可全方位旋转、版面重复使用且自动清洁的新型全方位智能黑板系统。它利用单片机控制模块、电机、旋转轴和可控黑板擦以及系统内部结构的紧密结合,实现其各种功能。

1 系统简介

1.1 作品组成部分

全方位智能黑板由特殊黑板布,可控黑板擦,旋转轴,电机,集粉槽,内部辅助旋转结构,支撑隔板以及单片机控制模块组成,系统内部紧密配合,使其更好地实现各种功能。

1.2 特殊黑板布

特殊黑板布由添加了抗折材料的硬质纤维布制作而成,具有耐磨损,易清洁,组织密度高等特点。它的旋转结构采用莫比乌斯环原理(如图1所示),应用了该原理的黑板布可使正反两面都得到使用,不仅增加了板面面积,而且利于清洁。黑板布的两边均有齿轮链孔,链孔与主动轴的齿轮结合能起到传递动能的作用,这也是黑板匀速转动的先决条件。

图1 莫比乌斯环原理

1.3 可控黑板擦

可控黑板擦由木制黑板擦支撑面和铁制滑动控制杆组成。可控黑板擦分布在黑板的左右两侧,它与黑板旋转轴采用绞连接的连接方式,可形成相对旋转。两者共同作用既使黑板布更加紧固,又可实现板面的清洁,同时也可对板书进行选择性擦除。

1.4 旋转轴

旋转轴为木制,表面粗糙,两边带有直齿圆柱齿轮,齿顶圆直径大于15厘米小于25厘米。它是黑板布的紧固结构与传动结构,分布在黑板的左右两侧,旋转轴下边各连接一个行星齿轮减速电机,使之带动黑板布旋转,从而带动系统工作。

1.5 电机

电机采用行星齿轮减速电机,在结构设计方面力求简洁轻巧,紧凑精悍,该电机具有间隙低,效率高,噪音小(≤50分贝),价格低廉等特点。通过电机有节奏的转动,有力的带动两侧旋转轴均匀的转动,在此过程中系统产生声音较小,不会影响课堂进程,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1.6 内部辅助旋转结构

内部辅助旋转结构是系统内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防止黑板布旋转时产生折痕,对黑板的转动及系统整体功能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辅助作用。其结构与DNA分子骨架相类似,它特殊的结构特点有力的配合黑板布在系统工作过程中无折痕转动,使系统整体功能得以实现。

1.7 支撑隔板

支撑隔板分两层,内层采用普通木制板,外层采用橡胶合成板。内部支撑隔板运用燕子泥结构,可使书写板书时粉笔的敲击声降低,并且使书写更加流畅,可有效的解决老师写字时产生敲击声影响课堂氛围的问题,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

1.8 单片机控制模块

本系统采用型号为STC12C5A60S2的单片机作为控制模块,用户使用遥控装置对黑板的全方位转动和自动清洁功能进行控制。遥控装置发出的信号传到单片机的无线模块,无线模块接收信号后,迅速将信号传递给单片机,单片机对信号经过计算、加工、处理后,将得出的工作信号发射给电机驱动模块,使其控制行星齿轮减速电机转动,电机进而带动旋转轴转动,从而实现黑板转动和可控黑板擦对板面粉笔字迹进行清洁的功能。

2 技术说明

全方位智能黑板系统采用莫比乌斯带原理,可使黑板的四个面得到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条件的约束,增加黑板使用面积。本系统还利用自动旋转、自动清洁黑板面以及可回收环保装置等创新型结构,提高黑板使用效率,实现绿色环保新理念。内部支撑隔板运用燕子泥结构,降低书写时粉笔敲击声,减少噪声对课堂的影响。此外本系统采用STC12C5A60S2单片机智能控制,用户使用遥控装置控制黑板转动和板面的清洁功能,是本系统更加自动化、简单化,符合现今社会人类对智能化、便捷化的追求。

3 开发前景及市场价值

本作品采用单片机智能控制,使作品更加简洁化,自动旋转结构使材料得到合理利用,自动清洁板面装置节省人力和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燕子泥结构可使书写时的粉笔敲击声降低,减弱噪音对教学的不利影响,可回收环保装置实现了资源的回收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目前市场上无同类产品,传统黑板又达不到此系统的技术水平,同时这款全方位智能黑板系统所用材料价格低廉,制作成本不高,因此市场应用前景广泛,潜力巨大。

4 结束语

在全方位智能黑板系统的设计制作过程中如何让黑板自动旋转,我们反复尝试多种机械结构,最后选用型号为STC12C5A60S2的单片机作为控制模块,旋转轴和内部辅助旋转结构作为辅助模块,又选择了间隙低,效率高,噪音小的行星齿轮减速电机才使系统正常运行,从而实现预想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林健.“莫比乌斯带”在带式输送机中的应用[J].2004.

[2]马忠梅.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

[3]孙桓,陈作模.机械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吴麟.自动控制原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李鑫鑫(1994-),男,山东宁津人,在校大学生。

莫比乌斯带范文6

[关键词]齐齐哈尔;达斡尔族哈拉;莫昆;由来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之一。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并积累了独具本民族特色的灿烂文明,为开发、捍卫和巩固祖国的领土疆域,曾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哈拉

哈拉是达斡尔族父系氏族组织的统称,是达斡尔族古代氏族社会血缘裙带关系和共同地域的社会组织。可以理解为部落。部落是由若干血缘相近的氏族结合而成的集体。《契丹国志・族始原始》中记载:契丹部族本无姓氏,惟各以所居之地名呼之。北方民族的社会组织大体如此。所以说,“哈拉”首先应该是地域的概念。哈拉可以表示河谷山川的意思。因为古代达斡尔族的先民从事生产、生活等活动,是以某山岭、河流为活动范围,并以此来划定地界,这样就形成了若干个哈拉。每个哈拉氏族都实行民主推举的原则和方式,选举产生本哈拉的首领,称作“哈里达”。哈里达的基本职能是:组织氏族成员发展生产及分配;组织氏族的祭祀、婚丧等活动;惩处违纪成员;代办国家征税纳贡事项;处理成员间的各类纠纷;协调处理与其他哈拉间的交往等事务。

二、莫昆

莫昆是哈拉下一层父系血缘组织的统称。是后世哈拉子孙繁衍至人口众多,早期血缘分疏后,在本哈拉领地内发展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支部落。因此莫昆组织比哈拉组织形成要晚,但莫昆组织的血缘关系要比哈拉近得多。

莫昆是哈拉之下的基层组织之一。同哈拉相比,莫昆组织中的血缘关系更加紧密,凝聚力更强,职责更加明确。莫昆组织的首领同样采取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莫昆组织的首领,达斡尔语称为“莫昆达”。莫昆达的职能包括:

组织本莫昆成员的日常生产生活,合理配置和分配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按照族规,定期组织本莫昆组织成员祭祀祖先并适时召开莫昆宗族会议;依照法令完成征丁、纳贡、服役等任务;围猎和集体捕鱼,并将相应所得进行合理分配。处理莫昆成员间的纠纷,对违规违纪者实施惩处;禁止莫昆内部通婚,处理逃婚离婚等事务;批准接纳养子入莫昆籍;组织办理莫昆内的婚丧事宜等。

经查阅资料,齐齐哈尔达斡尔族主要有如下哈拉种类:敖拉、鄂日特、阿尔丹、鄂斯日、毕日杨、莫日登、沃日、何音、德都勒、乌力斯、鄂嫩、郭布勒、托木、精(金)克日、卜古勒、苏都日、胡拉斯、杜拉日、讷迪和索都尔等20个哈拉。

1、敖拉哈拉

敖拉哈拉是达斡尔族古老的父系氏族,是达斡尔族中人口繁衍最多的哈拉。17世纪中叶以前因分布在黑龙江北岸历史名城雅克萨以北,以东山区而名为“敖拉哈拉”(达斡尔语称呼山为“敖拉”)。敖拉哈拉分为以下几个莫昆:敖拉、多金、雅尔斯、克尔哲、索都尔(即:敖、多、杨、单、索5个姓)。17世纪中叶由黑龙江流域南迁到嫩江流域时一部族众定居在嫩江流域上游两岸,另一部分迁到嫩江中游的齐齐哈尔地区。定居分布在齐齐哈尔地区的敖拉哈拉达斡尔族,人口众多,额尔门沁、莽格吐、三间房、敖乃格日(敖乃屯)、扎布哈、雅尔塞等屯,是齐齐哈尔地区敖拉哈拉人聚居的古老村落。

2、鄂嫩哈拉。

鄂嫩哈拉是达斡尔族古老的父系氏族。17世纪中叶以前分布在黑龙江中游北岸支流鄂嫩河流域,由此而称为“鄂嫩哈拉”。分布于嫩江中游齐齐哈尔地区的鄂嫩哈拉分为阿协金、昆吉二个莫昆,《大清历朝实录》所录的“阿撒津”城,即是阿协金莫昆的故地。自民国初年阿协金莫昆简称“鄂”姓;昆吉莫昆简称“敖”或“吴”姓。目前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的霍恩阔(洪河)就是鄂嫩哈拉建的宗屯。

3、鄂斯尔哈拉。

鄂斯尔哈拉是达斡尔族古老的父系氏族。17世纪中叶前分布于黑龙江以北,精奇里江河口之西北何斯尔河两岸,故称为“鄂斯尔哈拉”,筑有“额苏里”屯。鄂斯尔哈拉分为何斯尔、甘浅、巴克尔,斡林库日、达尔塔勒等5个莫昆,民国时简称“何”、“鄂”、“杜”三个姓。定居齐齐哈尔地区后,建立了齐齐哈尔屯,今天的齐齐哈尔建城前一直是齐齐哈尔总管衙门府所在地,齐齐哈尔总管府建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17世纪时该屯是达斡尔族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齐齐哈尔总管衙门的管辖范围包括:大体相当于现在的齐齐哈尔、黑河、呼伦贝尔等地市区划范围和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等地区。

4、陶木哈拉。

陶木哈拉是达斡尔族古老的父系氏族,分为图钦、固荣、瓦然等3个莫昆,现简称为“陶”、“乔”姓氏。该部原分布在黑龙江以北,精奇里江下游东岸支流的陶木河畔,由此而名为“陶木哈拉”。17世纪中叶定居齐齐哈尔地区,在顺治年间建音钦屯,康熙年间在嫩江中游东岸建小高粱屯,嘉庆年间建哈日布如托屯(今共和新华村)。

5、金(精)克尔哈拉或金奇里哈拉。

金克尔哈拉是达斡尔族古老的父系氏族。17世纪中叶前分布于黑龙江支流精奇里江下游东岸地区,故称为“金克尔或金奇里哈拉”。金克尔哈拉分色布克、索曲2个莫昆,简称为“金”姓。金克尔哈拉始祖为库勒成,其孙巴尔达齐明末清初时,是精奇里江流域达斡尔族萨哈尔察各部落的首领。后金无聪八年五月(1634年6月)率族众四十余人赴盛京进贡貂皮以示臣附后金王朝,以后年年来盛京朝贡,深得清太宗皇太极嘉许,特赐婚下嫁宗室女,称为额驸。顺治六年(1649)率家族迁居北京,入满洲正白旗,授“阿思哈尼哈番”(一等男爵,正二品街)。顺治十一年(1654)病故后,葬于北京德胜门外祁家豁子。

6、吴力斯哈拉。

吴力斯哈拉是父系氏族。17世纪中叶前分布于黑龙江中游北岸支流乌里苏河一带,由些而得名。吴力斯哈拉分为吴力斯和库尔堪两个莫昆。吴力斯哈拉后来简化为汉姓为吴姓。清康熙三十年(1691)吴力斯哈拉部分族众奉调到齐齐哈尔地区,辟建了五家子屯(德额热隋宫),该屯世居者为达斡尔族吴久勒一族。该屯派生出的村屯较多,建屯初期就有部分人在化木江汊子打渔生活,不久就建立了化木屯,后来又建立了敖包屯、五家子地房子屯(现在的长胜村)等村屯。五家子在历史上亦称为“崔官屯”,达语称为“隋宫屯”。那么崔官屯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从《嫩江志》记载可找到答案,在清康熙年间雅克萨战役前后,这里曾安置了一部分水师旗丁设过官屯,当时汉八旗姓崔者甚多,以崔姓借称“崔宫屯”,后人简称崔官屯(达斡尔语为隋宫)。

7、阿尔丹哈拉。

阿尔丹系达斡尔族古老的父系氏族。17世纪中叶分布在黑龙江北勒拿河上游南岸支流河尔丹河一带,故得名为阿尔丹哈拉。阿尔丹哈拉分为阿尔丹和德日根两个莫昆,民国以后简称为“安”姓。定居嫩江中游后,在今天的富裕县境内建立了登科屯,登科屯俗称“喀木尼格”。该村始建于清顺治年间,是阿尔丹哈拉氏族的宗屯,后来由该屯又派生出小登科、大哈洲、小哈洲、托布坎洪吉如屯等。

8、何音哈拉。

何音哈拉是达斡尔族古老的父系氏族。17世纪前分布于黑龙江以北精奇里江下游支流克殷河畔,故名为“何音”“克音”哈拉,《大清历朝实录》记载的“克殷屯”就是何音哈拉氏族的先祖所居屯落。定居齐齐哈尔地区后,于清顺治八年(1648)建立了巴日奇格屯(今天的大八旗村),后于康熙、乾隆和嘉庆年间先后建立了海牙、小巴日奇哈、西哈力等屯落。民国年间何音哈拉简称为“何”姓。

9、毕日杨哈拉。

达斡尔族古老的父系氏族。17世纪前分布于黑龙江北岸支流毕日杨河畔,哈拉与莫昆名称由此而来。定居齐齐哈尔地区后,毕日杨族众分布在齐齐哈尔、东哈雅、西哈雅等屯。民国以后毕日杨哈拉取汉字“杨”为本氏族的姓。

10、胡尔拉斯哈拉。

达斡尔族古老的父系氏族。17世纪分布于黑龙江支流精奇里江以东地区。该哈拉只有一个莫昆华尔提,民国以后简称为“胡”或“康”姓。哈罗尔吐屯(今两半屯)是胡乐拉斯哈拉族众最早建的屯落。尼西坤屯建于清乾隆晚期,是胡尔拉斯哈拉人为打鱼而建的屯落。

11、鄂尔特哈拉。

达斡尔族古老的父系氏族。17世纪前分布于鄂勒特河畔,鄂勒特河是石勒喀河北部的一条支流,位于雅克萨城以西。哈拉分海兰莫昆,民国时期简称姓“鄂”或姓“于”。《大清历朝实录》著录的额尔图屯和海伦屯,系鄂尔特哈拉的先祖所居之地。17世纪中叶定期嫩江中游齐齐哈尔地区后,辟建宗屯海伦浅屯,即今天人们所说的雅尔塞哈拉村东南隔嫩江支汊约5华里的“哈仁浅”,哈仁浅是后世改称的。

12、德都勒哈拉。

达斡尔族古老的父系氏族。17世纪中叶前分布于黑龙江支流精奇里江下游以东地区,北距瑷珲城百余里处。德都勒哈拉分为德都勒、嘎尔多斯、都松3个莫昆。民国年间简称为姓“德”。定居齐齐哈尔地区后,辟建了乌斯肯屯(亦称“乌斯坑”)。

13、沃热哈拉。

达斡尔族古老的父系氏族。17世纪中叶前居住在黑龙江北岸支流沃热河两岸,由此而称“沃热哈拉”。沃热哈拉分为沃热、霍提、扎木、多勒公等莫昆,民国后简称“沃”姓和“张”姓。迁居到齐齐哈尔地区的沃热哈拉族众,于清顺治年间建立了自己的宗屯呼兰额日格(即今天的富拉尔基),后来又建立白音华日克(今天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的双岗子村)、哈布奇勒(今梅里斯境内土房子屯)、烧锅屯等屯落。

14、杜拉日哈拉。

达斡尔族古老的父系氏族。17世纪时曾居住在黑龙江支流牛满河上游的杜拉尔河一带,由此称为“杜拉日哈拉”。杜拉尔河距瑷珲城东约三百余里处。杜拉尔哈拉分为杜如塔勒,塔哈日,刻衣吉日等莫昆。民国后简称“杜”。17世纪中叶沿嫩江流域南下,同何斯尔哈拉一起建立了齐齐哈尔屯。

15、郭布勒哈拉。

达斡尔族古老的父系氏族。17世纪中叶前分布于黑龙江以北,精奇里江支流布丹河流域,因当地有郭布勒阿彦,故得氏族名称“郭布勒哈拉”。郭布勒哈拉分为郭布勒,额日根浅,瓦日格等莫昆,民国后简称姓“郭”。迁居至齐齐哈尔地区后建立了杜尔门沁,达巴岱等古老屯落。

16、苏都尔哈拉。

17世纪中叶前分布于黑龙江以北,牛满河支流苏图尔河一带,以该河流而命名为本氏族的哈拉为“苏都尔哈拉”,民国后简称为“苏”姓。17世纪中叶,以氏族首领绰奔为首的一族迁至齐齐哈尔地区,建立了楚尔嘎啦屯(又称“楚日告勒”)。其位置就在奈门沁村南2华里处的“老摆渡口”。清初为齐齐哈尔总管府属地,清代内称“奈门浅府”,外界又称“纳文屯”。楚日告勒一词达语是指排泄江水的通道之意,楚尔嘎啦屯名由此而来。楚尔嘎啦是苏都日哈拉氏族所辟建的宗屯,至清道光年间北迁至甘南县东阳镇同盟村建立了同样称为“楚日嘎拉”的屯落。目前两处屯落已荒无人烟。孟额德,玛布岱系叔侄关系,苏都日哈拉人,在抗击沙俄入侵斗争和巩固边防而首倡建立齐齐哈尔城的过程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孟额德生于清崇德年间,卒于康熙年间。祖居精奇里江口(今俄罗斯境内结雅河口)东岸。清代外交家。清顺治八年七月(1651年8月),沙俄哈巴洛夫率侵略军占领了达斡尔族苏都日哈拉人世居的托尔加城堡,当年9月全屯达斡尔人渡过黑龙江迁居诺敏河右岸,建立了霍尔托辉等屯落,不久迁至齐齐哈尔。后来孟额德宗族迁居北京,清廷授孟额德二等侍卫衔。康熙八年(1669),清廷派孟额德到齐齐哈尔任总管,孟额德自幼好学,通晓满、蒙、汉、俄等语言,任齐齐哈尔总管期间,主要职责是边疆防务和外交事务,受清廷之命多次赴尼布楚同沙俄交涉中俄边界争端。康熙二十年(1681)夏,孟额德率队察看雅克萨地形和修筑防御工事,派兵防守,为雅克萨战役做准备。

17、卜古勒哈拉。

达斡尔族古老的父系氏族,原住黑龙江中流西岸,以“卜古勒”山峰和卜古勒河名而称“卜古勒”哈拉。史料记载的“布丁屯”,系卜古勒哈拉氏族祖先的居住地。卜古勒哈拉分为卜迪和卜敦浅两个莫昆,民国后简称姓“卜和鲁”两个姓。17世纪中叶南迁定居在齐齐哈尔地区,自顺治年至嘉庆年间,先后建立过惠特勒,特力莫,全合太等屯落。

18、莫日登哈拉。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