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能建设工作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效能建设工作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效能建设工作总结范文1

今年以来,我乡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党抓经济、重点抓项目”的主基调,以机关效能建设为主要抓手,实现全乡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优化发展环境的目标,为全乡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基础、打造平台。现已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了专门的党委会进行研究部署,召开了专门的全体乡村干部会进行宣传动员,成立了党委书记任组长,政府乡长、纪检书记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按照上级文件有关精神,结合我乡实际,制定了机关效能建设

效能建设工作总结范文2

一是资源大整合。龙泉市整合书记市长热线、机关效能投诉中心和优化发展软环境举报督查中心进行了,成立了市委、市政府效能直通车受理中心(简称效能直通车),切实加强对全市机关效能建设的统一指挥协调,做到一个平台指挥,一个中心受理,一个窗口服务,一个声音说话。“效能直通车”开通以来,以最大程度优化发展环境、最大幅度提高工作效能、最大力度维护群众利益为目标,秉承为百姓说话、为百姓办事、为百姓撑腰的服务理念,深得企业、群众的信任和好评,受理量逐步攀升,至今已受理854件,办结825件,办结率96.6%。其中,为企业、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528个,化解矛盾纠纷78个,维护合法权益152件。

二是媒体大联动。“效能直通车”开通后,在龙泉市的《今日龙泉》报、广播电视台、龙泉新闻网和剑川廉政网等新闻媒介开通了“效能直通车”栏目,与这四大主流媒体实行实时联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对全市效能工作动态和企业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追踪报导,公开接受全市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至今,已与龙泉电视台、广播电视动10期,与《今日龙泉》报联动13期。其中,通过与四大主流媒体联动,有效解决了6个影响发展和民生的重大问题,有5家单位因效能问题被向社会公开曝光。

三是效能大问责。龙泉市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将开展“追效问责”作为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推动全市干部实干创业的一项重要手段,专门研究出台了《追效问责制度》,对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等影响机关效能建设和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单位和个人严格进行“追效问责”,给予批评教育、诫勉教育、通报批评、效能告诫、党政纪处分等处理。至今,“效能直通车”已对92名党员干部实行“追效问责”,其中科级干部13人。

效能建设工作总结范文3

街道办事处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城东街道积极创新优化工作方法,驾好“一线服务”、“一线解难”、“一线监督”三马车,促使了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机关效能进一步提升,切实把“维民生”和“促发展”结合起来。

“一线服务”转作风。评价机关作风建设成效有两个标准:一是群众满意,二是干出业绩。街道在推行社会事务管理服务工作中,将社保、民政、计生、党员服务、协税护税等服务窗口合理布局,实行“一站式”便民服务,在公开服务流程、工作人员职责、工作权限、办理时限、办理结果的基础上,发放了办事指南,规范了办理制度,努力实现让干部恪尽职守、群众少跑弯路的服务目标。同时,在机关广泛推行“微笑服务”、“见面问声好、进门一杯水”服务行动,充分利用街道、社区召开的各种会议及机关集体学习时间,采取经常教育和重点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勤政廉政教育、优良传统教育和警示教育,机关作风效能转变取得长足进展。

“一线解难”下基层。街道在作风效能建设中,把服务作为一个“动词”,紧紧围绕“服务民生、服务发展”这个主题,心系民生,一线解难,推出了一系列服务民生、助推发展的工作举措。在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沟通中,了解基层利益诉求,解决基层实际困难,打造出一条高速高质的“服务链”。为关注和保障贫困群众生活,由包社区干部、驻村指导员集中进行走访摸排,确定500余户重点帮扶对象,发放各类物资折合现金6万余元。组织机关干部和社区两委成员,利用节假日时间,集中开展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爱国卫生义务劳动,对乱贴乱画、乱堆乱放、乱搭乱建进行了全面清理,共粉刷楼宇墙面5.5万余平方米,清运垃圾1.5万吨,辖区环境大有改善。开展了“强素质、严作风、提效能”主题实践活动,先后组织90余名机关干部进社区与社区两委同工作、进企业与一线工人同劳动、下基层与社区群众同沟通。一件件为群众解决的小事,成为架设在干部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就像抱团取暖、相互温暖,群众感受到了政府的温暖,机关干部也在教育中感同身受。”一名驻社区帮扶干部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一线监督”筑防线。为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让权力在群众的监督下运行,街道不断完善监察督导体系,成立了由街道纪工委、组织办、财政、审计、经管、代管中心等部门人员组成的“三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聘请11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干部群众担任监督员,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同时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箱,接受群众监督,不断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制定出台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各项实施意见及管理规定,要求机关党员干部要带头落实做出表率。在公务接待、会议活动等方面,认真研究落实简化、节约的措施办法,建立公车管理、公务消费支出统计报告监督制度,做到严控严压,着力推进内部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积极营造“人人时时处处事事节约”的氛围。发挥居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全面加强对社区“三资”、“三公开”制度落实情况、社区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情况及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履行职责和廉洁自律等情况的监督,牢固筑立起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安全防线。

效能建设工作总结范文4

一、主要工作成绩

(一)重点公路工程建设。三抚公路(迁西段)一级改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9.8亿元,东段(A1标段)完成路面10公里,实现全标段主路基本通车;西段(A5标段)路面工程完成底基层6公里、下基层5.1公里、上基层4.6公里,油路试验段0.3公里。碾唐公路北段大修工程,完成投资2.2亿元,路基成形25公里,完成底基层摊铺15.8公里、下基层摊铺9.5公里、上基层摊铺2.5公里。京秦高速公路迁西支线项目,取得省发改委“工可报告”批复,初步设计工作完成。

(二)乡村公路建设。24项、69公里国补和省补乡村道路建设项目,京建线至安家峪、石门子至小关庄、城自岭至交界等10项已完工。水泥路路面完成24.5公里,完成投资800万元。

(三)公路养护工程。完成迁曹线27.458公里的罩面中修。京建公路洒河大桥改建工程,施工队已进场,正在进行征迁工作。

(四)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省级公路累计清扫路面2615公里、清理垃圾2115立方米、清理排水沟、边沟513公里、修整路肩边坡387公里、修剪杂草390公里;路基标准化390公里,路树修剪180公里,粉刷路树20175株、沿线设施27800平方米。县级公路完成粉刷设施4426平方米,清运垃圾6.48万立方米,路基标准化3.6公里,补齐示警桩400根,里程碑9块,划路面标线1020平方米,完成坑槽挖补2万多平方米,修整路肩、边坡13.62公里,安装责任牌16块,栽植柳树2514棵,紫穗槐30万棵,木槿2.5万棵,补植柏树845棵。

(五)运输行业管理。查处黑车150多辆;完成客运、货运、维修企业质量信誉考核,被考核企业全部达标;客运、水运、危货运输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稳定。

(六)交通规费征收。至4月30日止,车辆通行费收入8105985元。

(七)顺利完成费税改革后人员转岗工作。养路费稽征人员全员转至路政执法岗位,收费站全体人员拟转至三抚公路收费站,确保了改革后交通队伍的稳定。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力实施公路建设攻坚,破解道路交通“瓶颈”制约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局以京秦高速公路迁西支线、三抚公路(迁西段)一级改建工程、碾唐公路北段大修工程以及乡村公路建设为突破口,打响了历史上规模最大、投入最多、速度最快、见效最好的交通建设攻坚战。

一是聚集各方之力跑办项目。京秦高速公路迁西支线项目自2008年5月正式启动以来,受到县委、县政府、市交通局的高度重视,得到县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力配合。在整个项目前期工作中,县领导多次带队进省、市协调工作,带头跑办;市局领导和相关处室给予向上沟通、协调市直部门、组织筹备专家评审会议等全方位支持,为项目前期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创造了良好环境。涉及的国土、环保、发改、建管、水务、财政、工商、林业、文物、电力、建设银行等相关部门主动介入,大力支持,密切配合,形成跑办工作合力。我局落实“一个重点项目,一个分包领导,一套人马盯办”的项目工作责任制,全力以赴,负责同志跑办行程达4万多公里。经过共同努力,该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工可报告”所需附件批复工作全部完成,省发改委批复“工可报告”,为下半年工程开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开展在建工程“百日攻坚”活动。攻坚活动,我们突出质量、进度两个关键点,做到“三抓”,即:一抓好协调,确保落实。抓好各方面协调,做到上下连动,实现职责、组织、制度、措施、责任五落实,及时协调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二抓质量管理。各级工程管理干部发扬“五加二”、“白加黑”和“重点项目三班倒”精神,落实一线工作法,严管死守;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全过程质量管理,召开现场观摩会、现场批评会、调度会、质量联查等活动30多次,发通报、简报30多期;碾唐北段工程指挥部制定《对施工和监理单位违反质量和安全管理的处罚规定》、《工程质量隐患和安全生产隐患举报奖励办法》等,对出现质量问题的施工队、监理部严格处罚。三抓计划管理和进度控制。实行以年控制、月计划、旬安排、周进度为主要控制手段的目标管理,将工程任务详细分解到天,制定科学严密的施工计划,定期检查和通报计划落实和工程质量情况,对进度慢,质量、安全、文明管理无保证的施工、监理单位依制度从严处罚。

三是开展农村公路创精品工程活动。在有建设任务的乡镇与我局签订《2010年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完成承诺书》的基础上,我局加大建设质量监管力度。地方道路管理站实行专业技术人员分片包段方法,落实质量责任制,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全力开展技术指导、质量监督等工作;站负责同志坚持定期巡视检查,对在建的每一条线路每周检查至少一遍,对施工不细、管理不严的,采取批评教育、责令停工(返工)、停拨水泥、建议乡镇撤换施工队等措施,有效遏制粗制滥造行为。局质量监督站质监人员坚持现场把关,经常抽检,在保证工程质量达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选聘河北省翼民工程咨询公司和北京路通工程管理有限公司为工程社会监理单位,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进行全程监理,保障施工质量达标。

(二)加大公路环境整治,创建优良的道路交通环境

我局按照“整治标准再提高、整治措施再强化、整治效果再扩大”的要求,立足于公路环境治理“脏、乱、差”三到位、创建“洁、齐、美”三形象,打好公路环境整治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治“脏”创“洁”。落实三项重点工作:1、加大街道化路段整治,实行“统一形式、统一位置、统一标准”的三统一模式,确保街道化整治“清理一片、净化一片,巩固一片、提高一片”。2、清除垃圾。采取分段包片,定人定责的办法,组织道班工人和民工彻底清除边沟内和排水沟内各类垃圾、杂物,确保沟内整洁、通畅。3、加大公路路面日常清扫频率,道班工人全员上路,通过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办法,保证路面干净。

二是治“乱”创“齐”。突出三项规范:1、规范沿线群众用路行为,制止摊贩占道(占路肩)经营,清除违章设置的广告牌匾、非交通标志,清除占路堆物堆料。2、规范运输行为。交通路政执法各队全天候上路巡查,责令沿路飘洒载货车辆、带泥上路车辆司机清理路上飘洒物和泥土,恢复公路路面整洁,同时加大源头管理力度,监督沿线厂企规范载货行为。3、规范施工现场物料堆放行为。以三抚公路A1标段为重点,责成施工单位整理杂乱堆砌土石方。

三是治“差”创“美”。实施三项工程:1、路基标准化工程,保证公路路面基本无坑槽,桥面、路面经常保持清洁,各种病害处治及时。路肩外缘线连续顺畅,实现“三个面、五条线”(路基的内外边坡及沟底,路肩边缘线、边沟底两条线、田路分家带二条线),路肩平整,线条清晰。2、公路绿化工程,实施公路路树补植、修剪、粉刷,创设景观景点,提高公路绿化覆盖面积,改善行车环境,构建“一路一景”的景观公路。3、公路设施完善工程,重点完善穿村路段、平交道口、事故多发段的安全警示设施,增设提示牌、示警墩,补齐“三桩”,并粉刷油饰,修复缺损路缘石,达到适当、准确、醒目、美观的效果。

(三)加大运输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运输市场

针对我县运输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局集中力量,纠建并举,重点抓了四项工作:

一是狠抓黑出租车治理。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黑出租车专项治理活动。抽调执法人员20人,联合公安交警10人,组成综合执法队伍,采取现场取证和乘客举报相结合、定点守候与流动稽查相结合、工作日查与节假日查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加大对“黑车”打击力度。同时,紧紧围绕县政府“创建省级园林城暨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道路运输市场百日攻坚活动,在县医院、汽车站、远大商场等客流密集地设立营运车辆停车位,规范客运秩序,严查黑车非法营运。

二是全面搞好质量信誉考核。开展了客运、货运、维修企业开展质量信誉考核,详细检查企业的场地设施、经营行为、档案资料、安全监管等情况,对个别企业存在问题进行督导整改,使之全部达标。

三是维修市场整治。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对不合格的经营业户下发违法行为通知书,严厉打击店外经营行为,对不整改的业户严格按交通法规和县政府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四是强化驾校管理。从严检查学校资质、培训场地及相关设施、教学内容、教练员情况、教练车情况、非法经营驾驶员培训教学等情况。同时,重点打击“黑驾校”、“黑教练车”的违规违法经营行为,为驾校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上半年,培训学院640人,从业资格证58人。

(四)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为交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我局以“实干兴业,争创一流;路通人和,服务发展”的主题,以强化各级干部的宗旨意识、效率意识、实干意识、廉政意识为主线,以改进作风、提高能力、解决问题、健全机制为抓手,促进干部转变作风,在岗位上争先创优。

一是加强干部教育,思想认识上位。我们坚持教育为先导的工作思路,“严把三关”,即:严把学习内容关。组织干部学习指定篇目,研读《干部作风建设读本》。严把学习时间关。把每周五定为干部理论学习日,各级班子集中时间集体学习,周六、周日安排干部自学。严把调研关。围绕转变作风、推进发展,组织干部深入基层、企业和乡村,征询群众、业户对交通管理的意见、愿望,结合理论,干部反思自己工作表现,重新给自己定位,撰写调研报告或在班子中交流体会。

二是突出重点问题,切实落实整改。通过各级干部会、公布投诉电话、召开民主生活会、恳谈会、开展问卷调查以及基层走访、入企下乡等形式,征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梳理出交通系统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了六项解决措施:一是落实责任制。根据年度工作任务,将责任层层分解,做到“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二是加强机关工作纪律。制定了《机关考勤制度》、《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监督检查实施办法》、《中层以上干部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一批制度。主管副职带队,局纪检监察科和局办公室每周定时查岗、录像监控,发现出勤违纪下发通报,并督查整改落实情况。三是强化车辆管理。在局大院内划分各单位指定停车区,规定公务车辆禁止停放在饭店、娱乐场所,下班后一律停放在局院指定地点,局纪检监察科核查。所有涂了制式车样式的私车全部改涂,发现未改的定为违纪,严肃处理车主,从而消除了这一现象。四是加强执法人员管理。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两错追究制》,开展了执法人员岗位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五是规范服务。在机关推行“十二种规范”;行政审批服务科实行一站式办公,工作效率提高明显。重建了政务公开栏,公开了年度工作目标、干部作风建设资料等。六是落实“三项清理”。开展单位自清、局纪检监察和财务审计核查、张榜公示、举报监督等工作,详查私设“小金库”、干部经商、人员吃“空饷”现象,并进一步严肃了纪律。

三是开展三项竞赛,深入转变作风。1、“转作风、纠偏颇、解难题”竞赛。局班子突出公路建设管理和行业管理两大方面,落实责任制,班子成员落实一线工作法,力量在一线配置,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处理了大量工程征迁建设遗留问题、项目协调事务、行业管理突发事件。2、“转作风从一事做起”竞赛。在干部中开展了“三个一”活动,即联系一个运输企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情况,了解企业发展的困难和障碍,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献一计”,围绕客运管理、黑车治理、超限治理、公路养护等重点工作,出谋划策,提高管理水平;“办一事”,即联系一名车主业户,为他们提供交通法律法规咨询,或帮他们联系货运信息,提高交通服务水平,已为车主业户提供代办手续等服务44件。股级以上干部继续落实“一助一扶贫济困”活动,在端午节前对扶助对象普遍进行了走访慰问。3、“做文明交通人”竞赛。以全体干部职工为主体,以“规范、高效、创新”为目标,规范办事行为,创造优良业绩,展现良好形象,在内部选树了王彦海、王学民、张连等典型。

三、上半年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乡村公路建设进度比较滞后。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县各乡镇经济遇到一定困难,致使各乡镇间项目建设进度不齐,个别工程还处于前期工作阶段。

(二)行业管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如,“黑”出租车违章经营现象严重干扰运输市场秩序,虽然我局持续进行治理,但仍有反弹现象。

(三)公路养护管理的长效机制有待于完善。全县公路建设快速发展,但养护管理还存在养护人员不足、机械设备不足、养护管理粗放等问题。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实施重点工程攻坚,实现公路建设新突破。进一步细化施工方案,倒排工期,按天分解,挂图作战,延长作业时间,加大人员、机械设备投入;进一步强化质量管理,继续发扬“五加二”、“白加黑”和“重点项目三班倒”精神,继续落实一线工作法,全力打造精品工程;进一步强化协调联动,与县直相关职能部门、沿线乡镇通力协作,以事不过夜的速度,解决影响工程进度的各种问题,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确保三抚公路(迁西段)一级改建工程、碾唐公路北段大修工程、京建公路洒河大桥工程、乡村道路建设工程年内竣工,质量优良。加快落实京秦高速公路迁西支线工程征迁占、工程招投标等工作,确保9月份工程开工。:

(二)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打造精品路线。以迁曹公路、碾唐公路南段、彭李公路东段和冶金路四段公路为养护管理创精品重点路线。继续狠抓道路环境整治,深入展开公路路基标准化、公路绿化美化和整治污染、破坏公路行为三大行动;狠抓长效机制建设,创新养护管理模式,增加养护设备,充实一线养护人员,划分固定区段,明确标准,明确责任,巩固和扩大工作成果,确保脏、乱、差现象不反弹;狠抓公路路政管理,从严查处散装货物飘洒、向公路及边沟乱堆乱倒、超限运输等行为,在执法中严格做到依法办案、文明执法。

效能建设工作总结范文5

        一、今年以来我中心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情况

       (一)制订方案,提高思想认识

       在今年5月全县机关效能工作会议后,我中心迅速召开了中心机关及所属窗口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动员大会,传达贯彻县效能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并制定了中心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方案,成立了由中心主任任组长的中心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落实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任务,做到在中心的统一领导下,思想认识、工作时间和工作措施三到位,明确地把效能建设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工作来抓好。

       为防止走过场,中心领导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引导大家联系各部门实际,深入查摆问题,分析原因,寻找差距,有的放失的开展工作,把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县机关效能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上来,使每个机关工作人员思想上有所触动,工作上有所行动,通过各种类型的宣传动员,使全中心干部职工提高对开展机关效能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了搞好机关效能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为开展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规范制度,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接受群众监督打下基础。

       (二)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我们坚持把政务公开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实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设立对内外政务公开栏和监督岗。

       对内公开方面,我们把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干部人事管理等情况在中心工作人员会议上公布。通过对重大工程招投标、开发建设以及财务运作、干部人事任免情况的公开,强化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行为,方便干部职工对中心廉政勤政情况进行监督。

       在对外公开方面,在服务大厅中心通道处设立对外公开栏,把中心的行政管理职能以及制定制度上墙公布;把全中心办公场所地的布局、各科室窗口的职能以及所属人员姓名、照片、职务、编号上墙公示,制成监督岗,使外来办事人员一目了然,少走弯路。

       2、设置评议箱,印制各窗口服务须知卡。须知卡对办事内容、程序、时限以及监督投诉电话进行公开,方便群众取阅利用,共印制22个部门窗口须知卡一万多份,方便了群众办理各项业务的需要,得到群众的普遍好评。

       3、实行一站式服务。通过出台效能建设制定的七项制度,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同时设立了统一收费窗口和契税征收处,改变了原来群众要多次来回跑,变成不出大门就能把所有应办事务一次完成。既方便群众,又提高了办事效率。

       4、利用报纸、电视网站等形式宣传,通过上网公布中心22个部门216项审批事项,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5、加强对内部政务的管理和监督。对原有的工作制度、行为规范、办事程序以及服务承诺等15项制度进行了全面的修改、补充和完善,编成了《工作制度汇编》,发至中心网站,为中心规范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按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进行效能建设、廉政勤政的教育,使所属人员明确个人职责,虚心接受监督。

       (三)坚持科技创新,以信息化促进工作效能

       我们坚持科技创新,以信息带动管理现代化,从而促进工作效能。既为“一站式”服务提供信息化工具,中心网站的开通,政务公开的信息及便民利民的措施,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真正做到便民、利民。同时又建立了网上的效能监督机制,使审批工作朝着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方向健康发展。

       (四)加强教育,完善监督,提高意识

       由于我中心各窗口单位,工作涉及面广,在个别单位和少数同志中,仍存在着服务观念淡薄、机关效能不高等现象,为此,我们认识到只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开展经常性的学习教育活动,才能形成一个朝气蓬勃、爱岗敬业、廉政高效的集体。基于这一认识,我中心注重政治理论为导向。通过加强学习和培训,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和理论素质,今年以来,我们以学习中心组为轴心,共组织干部职工进行政治理论学习18场次,接受教育干部职工共1260多人次,通过学习,提高大家对开展机关效能建设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增强了信心和决心。为达到制定的效能建设目标,我们从加强人员的自律性教育入手,强化廉政建设和完善各种监督手段,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廉政勤政意识。

       1、效能建设期间,我们在全中心范围内开展了树行业新风,加强纪律教育的学习活动,参加了县组织部组织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进行辅导,强化了干部职工的自律观念,增强干部职工的遵纪守法、勤政廉洁意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共2页,当前第1页1

       2、为进一步落实廉政工作责任制,我们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职责,制订了中心《党风廉政工作责任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目标和措施》,明确廉政建设的责任目标,对过错责任实行追究制度。

       3、为加强对中心效能建设的监督,设立了中心机关效能监督小组,由7名窗口负责人为成员组成一支效能监督小组,对中心机关人员的工作和行为进行监督,并开通投诉电话,接受群众投诉。

效能建设工作总结范文6

一、行政效能建设开展情况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贯彻落实迅速。为有效开展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我局成立了机关行政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由局主要负责领导任组长,局党组成员任副组长,机关各科负责人任成员,机关效能办设在局办公室(局纪检组长兼任局效能办主任),保证了机构健全、组织有力、人员到位、工作落实。同时,我局将行政效能建设纳入到局党政目标考核和干部政绩考核、公务员年度考核,制定了责任追究制度,各基层单位也成立了行政效能建设机构,推动了城管系统行政效能建设工作的整体发展。 

(二)制定方案,重在落实,提高行政效能。一是在年初即制定《泸州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局2010年行政效能建设工作要点》,明确工作职责。为确保我局行政效能建设见成效,对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推进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精简会议文件、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督查整改、严格责任追究等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了相关科室、责任人职责。

(三)端正工作态度,强化机关作风。为进一步提高我局机关办事效率、转变工作作风,我局从服务承诺入手,着重做好了四个方面:一是公开办事程序,我局的职能、职责及承办的行政审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局办事指南,除在办公地点上墙公示外,还在政务内网、政务外网上进行公示,方便群众了解、办事。二是坚持文明用语,实行亮牌服务。我局机关所有人员一律挂牌上岗,并在接待来人、来访时做到“五个一”,即:给一张笑脸、道一声问候、让一个座位、作一个明确答复、道一声再见,有力防止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不良风气。三是实行“首问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相结合,局机关各科室和各基层单位科室严格按照岗位分工,认真履行好各自职责,首位接待或接话人员要负责对来人、来电热情答复、办理到位。四是对来文、来件推行“限时办结制”。对来文,有时限要求的,严格按时限要求办理,无特别时限要求的,在规定的15个工作日内办结;对来件,我局本着方便群众出发,能当天办理的,当天给予办理,不能当天办理的,原则上3个工作日内办理,尽量让群众少跑路。

(四)清理审批事项,规范审批管理。一是我局按市上要求对所属的12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认真清理,由行政审批科集中处理,市行政服务中心一个窗口统一对外办理。二是进一步精简、规范了行政审批程序,实行了政务服务中心窗口首席代表制和行政审批专用章制,做到既规范管理,又方便于民。

(五)实施“三项制度”,推进政务公开。我局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行政效能建设制度,由于执行到位,目前为止我局未发生一起服务对象投诉事件。同时,为不断增大政务公开透明度,让群众更多更好的了解城市管理工作,我局先后在局门户网站、市两台、两报和新华网泸州分频道等新闻媒体上开设了城管专栏,对行政审批项目、行政执法责任制“三项清理”结果、便民服务措施、工作制度、违纪违诺投诉、各项工作目标进展、完成情况等涉及群众关心的问题全部予以公开。同时,我局还通过在江阳、龙马潭的各个社区增设了城管宣传栏、发放便民服务卡,推进“城管三进”(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以及开通24小时城管服务热线等多种方式,使老百姓得到了快捷、方便的服务,先后为大山坪刺园社区、北城濂溪路社区等解决了安全护栏、排污不畅等问题,收到了锦旗3幅,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六)精简会议文件,提高工作效率。我局严格执行会议报批制度,控制会议规格、数量、规模和会期。今年,除我局与市规建局共同组织召开了泸州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暨爱卫工作会外,未召开全市性大型会议,对涉及全市性的爱卫、城管工作会议,均以小会、短会形式召开系统内会议也坚持以中心组学习、职工学习、工作落实会结合方式开展,提高了会议质量和效率。同时,局机关严格执行公文处理规范和程序,无因主观原因超时办理公文现象。

(七)加强效能监察力度,着力查找整改。为了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力度,局纪检监察室对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环节和发展环境建设中涉及效能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并设置了投诉举报电话(3125776)接受社会监督。为确保我局系统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整体推进,除对局机关的服务用语、服务态度、工作程序、工作时效等方面全面督查督办,我局领导多次深入到各基层单位,督查各单位行政效能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开展情况,针对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逐一提出了整改要求。今年,我局系统无一起行政效能投诉案件。

二、城市管理新亮点

(一)以人为本,加快市政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是继续实施条街巷改造,编制上报了43条街巷路灯、下水道、道路改造维护项目的设计方案;完成了枫林街等4条下水道抢险工程,阳光路农贸市场侧等2条下水道和青果湾等2条路灯改造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二是完成了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和城区排水管网普查前期准备工作,委托重庆大学规划研究院编制泸州市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四川省第三测绘工程院进行排水管网的普查和勘测工作。三是精心组织环卫设施建设,完成了泰安垃圾处理场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系统的土建和设备安装,预计在7月投入试运行;渗透液处理系统已完成工程结算和预算审核,节约经费28万元。四是完成新建公厕、垃圾库和果皮箱定点设位和维修工程设计等招投标工作;开展城区旱厕清理工作,制定了改造方案。

共2页,当前第1页1

(二)维护有力,公共服务功能不断提高。一是坚持垃圾日产日清,上半年清运垃圾9.54万吨,清运率100%;对垃圾处理场规范管理,实施单元式无害化填埋处理和定期消杀,覆盖填埋垃圾1XXm2,绿化15000 m2,达到了“国卫”要求。二是及时维护环卫设施,城区78座直管公厕、174座垃圾收集点和900多个果皮箱实行专人维护管理,新建垃圾收集点铁件3个,维修更新198次,维修果皮箱539个/次,城区环卫设施完好使用率95%以上。三是加大化粪池等环卫设施监管力度,对城区4209个化粪池和199个垃圾收集点、208个公厕进行建档管理,新建化粪池一律进行备案,现已备案19个、备案验收31个。

(三)创新模式,环卫作业质量明显提高。一是加强日常保洁管理,严格按照《泸州市2010年城市市容环卫检查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其中机械化作业达40%以上,城区保洁率、“五无一净率”98%以上。二是探索清扫保洁市场化运作模式,将考核结果与个人奖金待遇挂勾,在去年底在市环卫三所管辖小市片区试点,经过半年运作来看保洁质量明显提高,现着手在市环卫一所拟启动承包作业。三是加强市区城两级配合,主动与街道、社区协调,有效解决了16米以上、以下街道及社区结合部清扫保洁职责不明、环境卫生差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