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蝴蝶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鸳鸯蝴蝶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鸳鸯蝴蝶派范文1

[关键词] 鸳鸯蝴蝶派文人;观影;传播

鸳鸯蝴蝶派文人入沪观影

大部分鸳鸯蝴蝶派文人入沪时,正好是中国电影从“戏”向“影”发展的关键时期。以苏州籍文人来说,最早入沪的是徐卓呆(1902年左右),接下来有包天笑(1906年)、徐枕亚(1912年),再晚点有周瘦鹃(1913年)、陆澹庵(1918年前)。20世纪20年代初入沪的有江红蕉、徐碧波、陈小蝶,中后期来的有郑逸梅(1927年)。有些晚的直到30年代中后期才入沪,如范烟桥(1936年)、程小青(1938年)。由于入沪时间不一,观影时间自然不能一致。徐卓呆、包天笑、徐枕亚初入沪时,上海电影并未普及,他们看戏曲或“文明戏”,还较少接触电影。徐卓呆看文明戏很入迷,据他自己说,他住在上海时,兰心大戏院每两三个月就会有著名剧团的演出,他肯定要去观看。包天笑最初在“大世界”看戏,后来他在《小说大观》和《小说画报》社任主编,常去南京大戏院看电影,徐耻痕也说包天笑:“君初不嗜电影,偶至影院,亦不过文字余暇聊资消遣而已。”[1]徐枕亚观影资料不多,1924年,上海明星电影公司将《玉梨魂》拍成电影,没资料显示徐枕亚看了电影《玉梨魂》,只说他看了民兴社的《玉梨魂》话剧,并著《情天劫后诗》。

后五四时期鸳鸯蝴蝶派文人集体观影

后五四时期鸳鸯蝴蝶派文人转而以敏感的文化洞察力及对电影市场的判断力,开始进入电影产业,成为中国早期电影发展的重要动力。观影成为他们走进电影的第一步。

1背鱿纸铣晒婺5脑а旌蝶派文人观影记录,以周瘦鹃《影戏话》为代表

给鸳鸯蝴蝶派文人带来了无穷的落寞与思考。正是在这段时间内,出现了较为集中的观影记录,以周瘦鹃《影戏话》为代表。周瘦鹃是标准的影迷,“匝月以还,上海诸大影戏院,颇多佳片,以饱吾人之眼福。凡有斯癖者,无不额手称庆焉。”[2]“前夕无俚,驱车过上海大戏院,得见斯片。”[3]而且他什么题材都看,包括古装影片:“上海海大戏院近日映白十眉氏之圆颅英雄。允为古装影片中难得之杰作”[4];战争片:“大中华公司之战功,曩曾窥豹一斑”[5];西方爱情片:“西席地密尔氏,……生平杰作,允推伏尔加舟子”[6]等。他任《申报•自由谈》编务期间,发表了16篇电影批评文字,名为《影戏话》,从这些影评中,我们就可看出周瘦鹃观影很多,平均每周看五六种影片,半年不到,周瘦鹃仅西方电影就看了三十八部,并常有沉浸于“观影感伤”中的记载,这固然与文人多愁善感之品性有关,从另一方面看,以周瘦鹃为代表的鸳鸯蝴蝶派文人群逐渐被新文化势力排挤,只能在观影中排遣寂寞,“吾人常沉郁无谬之际,排愁无术,施施入影戏园,借滑稽片一开玩笑口。”[7]后五四时期中失去旗手地位的鸳鸯蝴蝶派文人群,正因为这份失意落寞,才有闲暇邂逅中国早期电影,而当时新文化旗手们正在忙着占领报刊阵地,无暇顾及电影,这才有了20世纪20年代鸳鸯蝴蝶派电影的繁荣。

2蔽娜寺巯:鸳鸯蝴蝶派文人观影特征

鸳鸯蝴蝶派文人观影展现了“文人论戏”的特征。如周瘦鹃对爱情电影的欣赏就饱含多愁善感的特性,“观赏之余,得数种感慨。一曰伤贫,二曰斥富,三曰胜会不常,四曰多情无益,五曰红颜命薄,六曰芳华易逝。此片闲闲着笔,能于浅淡中描写人生之苦痛,凡有身世之感者,观之必将雪涕。”[8]这也是同期其他鸳鸯蝴蝶派文人所持有的视角。同时,周瘦鹃等人的观影从“文人论戏”的思维出发,展示了当时“戏”“影”共存与竞争的景象,如记录当时戏剧向电影学习“机关”的状况,“梨园中优伶,为敛钱计,每编一新剧,亦必有机关若干种。情节之贯通与否,均不问也。”[9]他往往带着戏剧审美意识去评判演员表演,如评价《战功》:“王元龙……饰王艺华,以英爽胜,……张织云……盘马出猎,精警可喜,……黎明晖饰艺华之妹丽华,天真烂漫,活泼泼地,正与但二春同为电影界天才。”[5]有人因此称,鸳鸯蝴蝶派文人“独特的‘文人’视角,不仅见证而且积极回应了世界电影那个从‘余兴’到‘艺术’的转变过程”[10],进而对大众审美起到了一定引导作用。鸳鸯蝴蝶派文人的观影,不仅代表“一个人”,而且代表“一类人”,显出鸳鸯蝴蝶派文人后“五四”时期“文学到电影跨界书写”的新文艺取向。

3惫塾俺晌鸳鸯蝴蝶派文人的日常生活

鸳鸯蝴蝶派文人把观影视为交朋结友的手段和新的生活方式,如郑逸梅“经常观剧”[11],“观万籁鸣兄弟绘制卡通片”。[11]周瘦鹃也常和文友们观影,“同观者有丁慕琴张光宇二子。”[12]观影后,鸳鸯蝴蝶派文人往往撰写电影感评以交流思想。1926年《透明的上海》摄制后,周瘦鹃就叮嘱陈小蝶题文,陈小蝶则根据电影中“卡尔登夜舞”一幕做了一首词:虚鬟压发不胜里,兰风吹晓作鱼肚,钢琴曲终海水竭,鸾腰小鼓吹送客。陈小蝶还让妹妹也写了一首词,名为《题透明的上海》,陈小蝶妹妹叫陈小翠,她说“家兄以其剧本转示,陈义高尚,允推佳构,嘱题诗句为占八绝。”词为:“何似幽兰空谷里,一生开谢不由人。衾影应惭静室灯,天花照眼误虚澄。”[13]南社名人张延礼为《黑衣盗》写下感言:“丹翁调浣溪沙题其小影云,流电光阴一刹那,眼根其奈耳根何,个侬影事背灯多,万劫人间留幻境,几宵幕上舞天魔,可堪因汝懒闻歌。盖亦心折娘者,黑衣盗之作。”[14]陆澹庵还据电影进行改编创作,周瘦鹃称:“吾友陆澹庵,有小说曰黑衣盗,本影片而作。由交通出版,传诵一时”[14],“学友陆子澹庵有鉴于斯,爰()电剧中所见衍为说部,以助女界妙笔生花。……此其描写之工,不尤在电剧之上乎。澹庵长于叙事,吾夙佩之,此书尤奕奕有神。一旦杀青,当可与宝莲原剧并称于世也。”[15]当时观影门票并不便宜,但鸳鸯蝴蝶派文人在上海不仅依靠稿费生存,还能悠游于影院之间,形成有别于传统文人的生活方式。观影也成为考量他们身份转型的重要标志。

4惫塾坝朐а旌蝶派文人的电影圈交往

当时上海电影人以邀鸳鸯蝴蝶派文人看电影为荣,希望借他们之笔宣传电影。周瘦鹃与电影人关系就很好,如他在影评中常提到但杜宇,“吾友但杜宇,名画家也,……其新制重返故乡一片,尤为聚精会神之杰作。”[12]导演卜万苍在《湖边》上映前,专门写信给周瘦鹃,邀请他来看,“卜君函约往观,谓此片他日公映,未必能叫座,顾君来一观,或喜之也。”周瘦鹃看完电影后,卜万苍专门在门口迎候,周瘦鹃与他握手,称赞片子演得好,“观毕,满意而出。值卜袭二君于门,亟与握手道贺,盖私意此片实为二君成功之作也。”[6]周瘦鹃一是自己爱看电影,二是在电影圈的朋友也多,不忍拂面。他去看电影经常是受到请柬邀请,“上海大戏院……折柬见邀,……欣然往观”[16],“黎锦晖先生……柬邀请往观”[6],“日前试邀观……,深为满意。”[12]有时周瘦鹃甚至要赶场,可能在一天受到几家影院邀请,在有些影评中,他不得不几部电影一起评论,如《战功与悔不当初》,就是评论大中华影片公司的《战功》与晨钟影片公司的《悔不当初》,周瘦鹃“一文写二影”,足可见他在电影圈与电影观众心中的地位。

鸳鸯蝴蝶派文人观影观念

1北嗑绻

作为剧作家,鸳鸯蝴蝶派文人惯从剧情角度审视中国早期电影。范烟桥对电影剧情尤为看重,像《白蛇传》《忠孝节义》《立地成佛》等片,他就认为是”三等以下之东西”,“于艺术上可以说不知所云。”范烟桥所指的“艺术”是指剧情艺术。在他眼里,很多影片值得看的只有布景或风光,剧情不值一提,体现他对编剧的严格要求,“余曾(于小广寒)一观其《雪里鸳鸯》……其情节殊弗合于逻辑,其间漏洞不一而足。惟冰天雪海之光景……为我国影片中所罕见。”[17]陈小蝶也说:“今之影片,动以伟大号召,曰马几千,人数万,……然予观宾汉,万王之王,感人之力,万不及红字、七重天十分之一,譬之中国旧剧,彼金鼓震天……与一弦一板,低回三唱之玉堂春……能事究为孰难,不待识者而后知也。”[18]程小青认为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好剧本,电影公司“图敷衍,少学问,好胡调”[19]制约了电影发展。这种观影观念还间接影响鸳鸯蝴蝶派文人的电影实践,如徐碧波所在的友联公司对待剧情还是比较认真的,细心打磨《双剑侠》,“二月余剧成”[20],比起一些赶进度、“拆烂污”的作品好得多。徐碧波作为公司影片编辑,在里面起到一定作用。周瘦鹃喜欢从小说改编而来的电影,“英美诸国多有以名家小说映为影戏者,价值之高远非寻常影片可比。予最喜欢观此。盖小说既已寓目,即可以影片中所睹互相印证也。”[21]这正体现了鸳鸯蝴蝶派文人“编剧观”:注重借鉴小说的创作技巧,以“情节”为主,走“通俗”叙事之路。

2北就恋缬肮

鸳鸯蝴蝶派文人关注本土电影,尤重国产影片如何与外国影片竞争。范烟桥提倡振兴国产影片,他不无伤心地提到,看国外片成风,是国内电影业的让人难过的地方,“凡是映中国电影的电影院,价值很低,看得人还是很少……只让外国电影大出其风头,譬如《卡门》《人体》两种,……差不多没有看过这两种电影的,不能得到老上海的资格。”[22]在对待如何吸收借鉴外国影片时,徐卓呆认为要有创造精神,尽可能创作出中国特色的电影,为中国观众服务。“制中国影片是一种创造的事业,这创造的事业须有创造的精神。……要避开模仿与倚赖等习惯,所以在创造中国影片之前,先要将脑中的外国影片暂时忘掉。”[23]鸳鸯蝴蝶派文人还提出具体的操作策略。徐碧波认为要实现竞争的有利局面,必须联合各影戏公司,不能再拍摄粗制滥造的影片,要以质量为基础,而且要联合抵制放映外国影片,“惟有联合了电影界,群策群力底认真拍摄有精彩的影片,以挽回观客的眼光。……请求华人自设的戏院,不映外片”,“望电影界同志合作努力进取。希望粗制滥造的害群之马及早省悟。希望国制影片的前途大放光明。”[24]周瘦鹃认为要扬长避短,外国电影长处在于侦探剧,国产影片要与之抗衡,只有拍摄人情剧,“用‘人情剧’来做材料,把真善美三个字来做吸引观客的要素”,“近来中国人主张制了影戏片输出外国咧,从这个层面着想,也更不能用侦探剧去给他们看。中国人班门弄斧,反不如用纯粹的中国人情剧去做输出品。”[23]这既反映出鸳鸯蝴蝶派文人对于振兴国产电影的态度,也的确在电影实践上具备可行性。

3敝芈桌斫袒功能

鸳鸯蝴蝶派文人认为电影应从剧情入手,让观众感受灵魂的震撼与思想的触动,从而完成电影的教化任务,这种观念尽管“充满了传统的伦理情趣、文化倾向”,但绝不是“封建遗老遗少”的体现,而是“符合亦新亦旧、新旧交错的伦理型人民文化需求,并试图从中找到中国电影生存市场的一种本土化电影努力之一。”[25]范烟桥说:“今日中国电影界历史影片中之成绩,是否有真价值,吾人应加以研究,……其激刺观众之力量如何乎?现在所有之历史影片,能否受此美誉而无愧乎。此中国电影界亟应扪心自问者。……故为今之计,正可因势利导,于采集材料之时,注意其民族兴亡之症结。为积极的兴奋,以符合历史之第一条件,增高历史影片之价值。”[26]周瘦鹃也有这种想法,虽然他办过消闲杂志,但他很希望电影能对中国青年一代起到激励振作作用,“是片主旨,在幸福当力争而得一语。意谓人生幸福,不能幸致,非奋发莫能得。……凡吾青年,观是片可以兴起矣。”[16]由此可说,鸳鸯蝴蝶派文人观影不是简单地“吟风弄月”“虚度时光”,而是他们试图用传统伦理教化思想影响和改造现实的另一种渠道。

4笔澜缡右

鸳鸯蝴蝶派文人得以在中西交流的宏大的文化视野下,带着文人具有的启蒙意识,对本土电影人与观众进行国外电影观念和理念的传播,为中国电影现代性生成提供跨文化支撑。周瘦鹃观看了很多外国电影,他往往把国内国外演员在同题材影片中的表演拿来对比,“视其接得张逸君电话,向乃兄做鬼脸,并为乃兄及张逸君写生……一举一动,无不入妙,觉曼丽毕克馥去人不远。”[5]“殷明珠君……赴海滨投海诸节,表情俱佳,方之西方瑙玛泰美奇,玛丽璧克福,固相差尚远,而与中国自由花中之郑美女士,则已近似。”[27]这种中西结合的世界性眼光是鸳鸯蝴蝶派文人观影的重要特点。鸳鸯蝴蝶派文人是翻译、写作与办报的专家,自然比平常观众有更多渠道了解外国电影。他们常能读到外国电影的刊物,及时把外国电影动态和通过报刊传播给观众,由《影戏话》中即可看出周瘦鹃接触到不少外国电影杂志,如“考之美国影戏杂志”[14]。著名电影人郑正秋更是要靠徐卓呆帮忙,才能弄到几本日本电影杂志,“其时郑药风与张石川,要办一个电影公司……当时我们看电影的程度还很幼稚,何况是拍电影。……他又向我打听日本电影界的情形,……我便去买了几部日本的电影杂志,送给他去做参考资料。”[28]

结 语

上海是中国电影史的重镇,亦是鸳鸯蝴蝶派文人的书写场域。他们在上海办报,从事报刊活动,又在上海看电影、写影评。“在上海写、为上海写、写上海”――形成鸳鸯蝴蝶派文人观影的独特价值。鸳鸯蝴蝶派文人通过观影,不仅给中国观众以最初的电影启蒙,还通过与电影的深度、多维参与培育早期电影舆论,完成对市民的电影教育,这正是其不能被忽视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徐耻痕.中国影戏大观[M].上海:上海合作出版社,1927.

[2]周瘦鹃.影戏话[N].申报•自由谈,1919-11-27.

[3]周瘦鹃.影戏话[N].申报•自由谈,1920-03-19.

[4]周瘦鹃.圆颅英雄与觉悟[N].申报,1925-04-12.

[5]周瘦鹃.志战功新影片[N].申报,1925-05-08.

[6]周瘦鹃.党人魂与湖边[N].申报,1927-10-13.

[7]周瘦鹃.影戏话[N].申报•自由谈,1919-08-07.

[8]周瘦鹃.影戏话[N].申报•自由谈,1919-09-11.

[9]周瘦鹃.说侦探影片[J].电影杂志第1卷.

[10]陈建华.格里菲斯与中国早期电影[J].当代电影,2006(05).

[11] 郑逸梅.郑逸梅选集(第3卷)[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760.

[12] 周瘦鹃.志新影片重返故乡[N].申报,1925-05-15.

[13] 大中华百合公司特刊;徐耻痕.中国影戏大观[M],上海:上海合作出版社,1927.

[14] 周瘦鹃.影戏话[N].申报•自由谈,1919-09-23.

[15] 周瘦鹃.影戏话[N].申报•自由谈,1920-07-04.

[16] 周瘦鹃.观月宫宝盒[N].申报,1925-02-18.

[17] 范烟桥.济南之电影[J].电影月报第2期.

[18] 陈小蝶.编剧余谈[J].电影月报,1928(02).

[19] 程小青.电影话[J].良友,1927(08).

[20] 徐碧波.双剑侠剧情之一斑[J].电影月报,1928(02).

[21] 周瘦鹃.影戏话[N].申报•自由谈,1919-06-20.

[22] 范烟桥.两种观众的心理[J].电影月报第6期.

[23] 艺术上的红粉骷髅(二)[N].申报,1922-06-14.

[24] 徐碧波.希望[J].电影月报,1928(01).

[25] 蓝爱国.人民影像传统及其重构[EB/OL].2003-12-24(2009-08-21)./other/web_culstudies/ShowArticle.asp?ArticleID=116.

[26] 范烟桥.历史影片之价值[J].电影月报,1928(03).

[27] 周瘦鹃.影戏谈记海誓[N].申报,1922-02-04.

鸳鸯蝴蝶派范文2

关于近代文学的宏观研究,以往由于我们特别强调意识形态的规范化要求和传统研究习惯的沿袭,大多拥挤在政治——历史研究的狭窄视点上,缺少更宽阔的视野和创新的学术意识。80年代中后期以来,历史——文化的研究方法随着新批评方法的倡导和文化学研究的深入,已为越来越多的文学研究者所接受。郭延礼先生及时吸取了学术界新的研究方法,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与冲撞的背景考察近代文学的发生和发展,与以往近代文学的宏观研究相比,显示了独特的视角。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变化,既有政治、经济的变化,又有文化的变化,而对于近代文学的生成来说,文化因素似乎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郭先生由此入手,把握住了近代文学变动的历史特征和深层原因。他一方面肯定了近代文学的发生和发展与近代中国社会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变动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又深入探讨了后西方文化的不断输入对近代文学的形成所产生的重要影响,由此重新梳理了近代文学的发展脉络,评价了近代文学的性质和特征。郭先生指出:近代文学的形成,除了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促动外,还在于作家一种具有近代特征的理性精神的形成。这种理性精神主要表现为对于封建社会结构及其意识形态价值的怀疑与否定,对以科学和民主为核心的西方文化价值的认可与引进。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运动中的“吸彼欧美人之灵魂,淬我国民之志”,再到五四的“德先生”、“赛先生”两大口号的提出,这种近性精神的不断觉醒与形成过程,正是中国近代文学由表层逐步向深层发展,直至推动中国文学实现彻底变革的过程。因此,由这种文化变动原因而形成的近代文学的性质,就不仅只是以往被人们确认的单纯的反帝反封建的性质,它更有着深层的社会文化心理的性质,并且具有着由这一性质而构成的特征。

郭先生特别强调,整个近代文学的发展体现了“一个大变动时代的蜕变过程”。“变”,是近代文学主要的特点。近代文学体现了近代作家鲜明的革新意识和时代意识,体现了近代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个性意识的追求和民主观念的形成,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审美心理的嬗变。这一切都是由于文化结构变化的结果。从这里可以看出,自觉的文化意识和历史——文化研究方法的运用,使郭先生能够更为准确而深入地把握住了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特点,也使他这部著作无论是就宏观视野还是微观评价而言,都具有独特的理论风格和个人建树。

在宏观结构上,这部著作显示了极为宽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研究兴趣。不仅对以往近代文学研究中被作为重点的研究对象,郭先生又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力图给以新的评价,而.且有许多以往不被人们所重视的研究对象他也给予了重新发掘。这部著作涉及的文学现象有着非常广阔的内容,这是本书不同于以往同类著作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因此,在这部近代文学发展史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主潮文学发展的面目,如资产阶级启蒙文学、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文学、资产阶级革命文学,也可以了解到非主潮文学发展的轨迹,如桐城派古文、宋诗运动、鸳鸯蝴蝶派文学等,既可以看到构成中国文学主体的汉民族文学的成就,也可以了解到属于中国文学总体成分的各少数民族文学的风貌;既可以看到文学创作的发展过程,也可以了解到伴随文学创作一起发展的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脉络。同时,出于从中文化交流的背景下考察近代文学发展流变的目的,本书还特别着意于对翻译文学的梳理与评介,这是为一般的文学史研究者所往往忽略的。

转贴于 为了发掘近代文学本来应有的瑰丽丰富的思想艺术遗产,郭先生有意识地贯彻了一种历史还原意识。这点既表现为该书容纳对象的广阔性和丰富性,又表现为作者那时时处处注重从史实出发、不苛同于定论、不盲目附和前人的史家眼光。郭先生正是本着这样一种精神,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准备了丰富而翔实的资料,由此抉微探幽,发掘了近代文学发展中许多重要的历史事实,并对许多重要的文学现象和理论问题提出了独到的看法,可以说是郭先生对近代文学宏观研究的一个重要贡献。

郭先生在评论具体作家和文学流派时,本着价值重估的原则,进行了新的评价。特别是对于过去文学史家持批判或否定态度的文学流派(如宋诗派、同光体、桐城派、鸳鸯蝴蝶派)和作家 (如金和、王闿运、陈三立、等)身上表现得尤为鲜明。

郭先生的这部《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同以往同类著作相比,还有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在宏观梳理文学现象、概括文学规律的基础上,特别注重从微观的角度对具体的创作现象和作品进行细致、深入的内部研究。美国文学理论批评家韦勒克说过:“文学研究的合情合理的出发点是解释和分析作品本身。无论怎么说,毕竟只有作品能够判断我们对作家的生平、社会环境及其文学创作的全过程所产生的兴趣是否正确。然而,奇怪的是,过去的文学史却过分地关注文学的背景,对于作品本身的分析极不重视,反而把大量的精力消耗在对环境及背景的研究上”。韦勒克所批评的这种现象同我们以往的许多文学史研究颇有近似之处。其实,文学史的研究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把文学的发展仅仅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衍生物加以看待,是一种研究思维的僵固,它只能造成文学史模式的单一化。真正从内部研究入手,探讨文学发展的内在机制和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对于我们的文学史研究尤其是近代文学史研究来说,还是一个尚待认真开发的领域。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会明白郭先生的这部著作在这方面所做出的努力的重大意义。

这部著作在作品内部研究方面的成就还表现在郭先生尤为注意从审美鉴赏的角度分析与评判文学作品,同时注意融入美学理论和专业技术理论,不流于一般的印象式的分析,不以作品思想内容的价值取代其艺术的价值。这样的作品分析令人感到有深度、有新意,超越了干巴巴的说教,还文学以丰满的血肉。如在评价徐枕亚的《玉梨魂》时,郭先生特意分析了这部被视为鸳鸯蝴蝶派领衔之作的长篇小说的文体特征,指出这部小说“凡叙事、对话和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大多是用这种富有弹性和表现力的文言”,“虽中间杂有骈句,但文字流畅,对仗自然,富有表现力”,描写人物的个性和情感“真实而细腻”,这样的文字既不同于有人所批评的“空泛、肉麻、无病”,也不同于一般公认的鸳鸯蝴蝶派作品的那种堆砌词藻、滥用套语、“随处牵强”、“俱失生气”的语言现象。因此,郭先生得出结论说:对鸳鸯蝴蝶派的创作也应有区别地、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不应单从既定观念出发一概而论。

鸳鸯蝴蝶派范文3

就是喜欢小燕子啦

婆婆大人是名校中文系毕业,知识分子。琼瑶奶奶还在当小三儿的时候,婆婆大人已经用“批判”的眼光把鸳鸯蝴蝶派小说看了个遍,“鸳蝴派”大当家张恨水爷爷是她当时的偶像。

时光荏苒,婆婆大人的小儿子上大学了,本人正是他的同班同学。我老公人缘很好,又是本地人,周末打完篮球赛,经常带一帮男女同学直奔家里去,吃婆婆做的炸酱面。

当年《还珠格格》正热播,见我们捧着面碗盯着电视一脸痴呆,婆婆大人发话了:你们怎么都喜欢小燕子?拿无知当玩笑,拿粗鲁当有趣。话音刚落,女同学们叽叽喳喳表示反对,小燕子可爱啦,天真啦,不装清高啦,阿姨您也看看嘛,多好玩的小燕子……我的声音特别大,几乎在尖叫:啊啊啊,就是喜欢小燕子啦!只见婆婆半嗔半怒狠狠挖了我几眼道:反正我选儿媳妇,就要知书达理的紫薇,绝不要小燕子!顿时全场噤声,几个女生吃面的姿势都淑女起来。偷偷地说,想做她儿媳妇的女生还真不少呐!

飞书大战几百回

后来我老公不小心落入了我的魔爪,婆婆得知后,当然急了。她那满柜子的“鸳蝴派”和琼瑶全集中,除了小燕子,愣是找不出可和我做对比的儿媳妇。婆婆婉拒我做她儿媳妇的方式也比较特别,她给我写信,手写,信纸不是单位公用的那种,而是从小女生爱逛的精品店里买来的香水信纸。第一封信,从她儿子小时候写起,表明她对他的性格了若指掌,而我天真可爱外向天马行空的个性(她形容的),如果和他结合,必然是一出人生的悲剧(原文)。末尾还附诗词: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气得我!好,您当我学过的语文是小学水平吗。我也写信。谈论了我和老公性格互补之优势以及美好前景展望,末尾附诗词: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

以为此事到此为止,没想到婆婆兴致大起,又回信谈人生谈理想谈伴侣合适的重要性,我又回信表达“排除万难不怕牺牲为纯洁真挚的爱情奋斗到底”的决心……所有通信均以诗词结尾。数十个回合下来,我老公看我们的通信就像精彩辩论赛,笑得冒鼻涕泡。直到有一天我写出了: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婆婆良久才回信:我非东风恶,卿当做佳妇。

我感觉自己像《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里的正花一样,还没进门,就可以想象和婆婆一起充满感情的吟诵诗歌的情景。

小燕子也有紫薇的才情

不久,我接到了婆婆大人邀请赴家宴的OFFER,她爱怜地摸着我的手说,别看这孩子一副小燕子的外表,倒有一颗紫薇的心。我忍住没说的是:我也没想到,原来您是容嬷嬷的脸,紫薇的心啊!

婆婆是个热情贤慧、对艺术极为有追求的老太太。退休之后就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学习唱歌和戏剧。

一次,陪婆婆和她的朋友打麻将,一个阿姨看着我说,“慧珍(我婆婆),确实像你说的,你这个儿媳有点像如萍。”当时我满头问号,如萍是谁呀?回家后问老公,他淡淡地说:“不知道。你留意下妈最近看的电视剧吧。”果然,连续几次到婆婆家吃饭,她都废寝忘食地追看某台重播的《情深深雨蒙蒙》。原来婆婆老了,口味愈加平易近人了,从鸳鸯蝴蝶派转向琼瑶剧了。她时常会把身边的人跟琼瑶剧里的人物联系在一起,逢周末还会插上卡拉OK,把该剧的主题曲、插曲唱个遍。大家必须神情愉悦地认真听着,并对她唱的每首歌进行点评。当然,像公公和老公不屑一顾的点评,都会受到婆婆狠狠地鄙视。轮到我时,我以颇为中肯的语气,说些她爱听的评语,婆婆听后越发地痴迷此项家庭活动。

婆婆以对艺术孜孜追求的热情,发动社区戏剧班的同学,跟她一起演话剧版琼瑶剧。在刻苦排戏的日子里,婆婆像个事业型女性,风风火火地穿梭于家和排练厅。每天中午,公公风雨无阻地给她送饭。

终于,在两个月后的一个周五晚上,我们一家很荣幸地观看了婆婆组织并参演的《情深深雨蒙蒙》话剧。这是我看过史上年龄最大的琼瑶爱情剧。当一个个年过五十的阿姨叔叔以极为装嫩的扮相、说着一口不标准的普通话出现在台上时。我震惊了。虽然他们都不那么年轻了,但他们对青春的宣扬,对生活的激情,却深深打动了我。婆婆加油!

就当你在撒娇

不过,自从开始演艺生涯后,婆婆说话的语气和腔调就开始向琼瑶化转变,让人听了直冒鸡皮疙瘩。

比如,我和老公装修新家的时候,“很有审美天分”的婆婆事事都有要求,而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意见常常不统一。比如,电视柜上面我想装两个搁板,她觉得太低,非要安高处。于是我赌气撒手不管了。她便教训我:非不能也,尔不为也!我一听更郁闷,故意少跟她说话以示抗议。但婆婆不明状况,还以为我是工作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倒来宽慰我说:“媳妇,快乐一点!积极一点!看到你一天比一天沉默,全家都心痛!”“哦,妈妈!”我立刻鹦鹉学舌一般:“不要为心!不要为心!我没什么,只是天气的关系。”

形容她找不到给儿子买的衣服:“当时我的心都要碎掉了。”见儿子下班就端坐电脑前打游戏:“他一定很压抑,打游戏就像喝酒,都是浇愁啊。”

鸳鸯蝴蝶派范文4

我的老师曾经说过:“就自己而言,应时常想想,抛去了工作,划去了社会地位,是什么让你走到现在,是什么力量使你的天空不坍塌,你必须要有内心的力量,尤其是女人。”那么我就要借用前面的一段话,是什么让你在上发表文章,我想是源于我们对文学的热爱。而关于利益点的追求,去发表文章,那不叫力量,叫做人性。反倒不如和鸳鸯蝴蝶派一般,写些市井喜欢的文字,也倒不如去写些穿越小说,迎合大众的口味。

我想如果你是热爱文学的,那么更注重的应该是抒发自己的感受。周作人在《谈酒》中曾说过:“酒的趣味只是在饮的时候。”所以我想,我们的文字,最大的陶然是在写的时候。如果把写文章等同于做学问,学问做得大了,就不愁生活的问题了,即便是生活窘迫,文人的气骨也会使你丰富,再不济可以如海子一样,把生命献给文学,而生命的哲学在于自杀。

这又使我想到,自古的知识分子都是以学术换财富,无论是权力也好,金钱也罢,总是走不出这怪圈,与其说是历史的重叠,不如说是人性的脆弱与夹杂美好中间的断裂点。如果,学问做的好了,财富是不会缺少的,但要是为了财富而做学问,起点便低了不止一等。如果我的老师是为了利益,那么现在她又何谈是中国女性文学第一人呢?

而如今我们生活在这燥欲之邦里,难免会对自己内心的力量产生动摇。写这些倒不是为了批判,是想让现在这些“文人”想一想,什么叫做本心。难道孔子教学,著书是为了做官,得利?

再说回“文人”这一词,我从来都不敢说自己是“文人”的,甚至连知识分子都不是,要是追问起来,那也就是算半个而已。今天所说之话并不是为了引起知识分子人格的争论,有争论的时间,去追问下房价为何涨的这么快,也许更有意义。而我,为何在发表文章,我内心是明确的。探讨是否给予稿酬这件事,没比做个“新青年”杂志有意思。“作家”当然我们也算不上,这个词是神圣的。某娱乐相亲节目中的职业,那叫做“”,不是作家。

鸳鸯蝴蝶派范文5

对于书籍。纵使有占为已有的冲动。以前。碰到自己看过的、很精彩的书籍。我必定要买一本收藏,以备后来再次欣赏,不然。心中就会惶惶然,若有所失。像《平凡的世界》、《废都》、《白鹿原》这样的书,都是以前看过后来才买的。记得高一时从同学处借来《穆斯林的葬礼》,整整一天没有听课,为韩家两代人的凄美爱情深深感动着,把头埋在抽屉里。一天没有抬头。看完之后,有两种想法,一是想不到小说还可以这样穿插着写,二是一定要买一本,以至于后来竟有几种版本的《穆斯林葬礼》。

旧书对我来说有莫大的缘分,这份姻缘也起源于高中。那时,盗版书比较猖獗,地摊上到处都是,甚至在新华书店也能见到。当时并没有想到侵权问题,因为没钱,就觉得盗版便宜,甚合我心。但是,盗版书往往错误百出,一本好书就因为不负责任的印刷和错位倒置的情节而没有读下去的欲望。相比较之下,还是喜欢旧书,既正版,又便宜,散发出淡淡的陈年老香。看着那些模样或许有些邋遢的旧书,我总觉得那是些深藏不露的世外高人,不经意间,就流露出不可思议的精彩。当然,那也要去亲近他们才行。也许,他们就是等待知音的琴弦,只有识者才能弹奏出天籁之音。

在那时,我的生活费都基本用在了购书上。父母每月给钱,我基本上是到月中就没有余钱,往往借债度日。月末回家时。总有带回去成麻袋的书籍。记得有一次,只剩下十多块钱了,在书店看到一本八百页的《普希金诗选》,十分喜欢,徘徊很久,思想斗争很是激烈,买完书可是要饿肚子的呀。不过看看在书架上微笑着的“普希金”,最后心一横,管他呢,饿肚子就饿肚子,先买了再说。不过,还好。有好友借了我些钱,替我解了围。

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淘书也是在高中,那次收获颇丰。好像是中午休息时。看同学从外面进来,很欣喜地拿着几本书。对书特有的感情促使我走向他,并翻了翻。不翻则已,一翻大惊,原来是一套鸳鸯蝴蝶派的作品选。细问之下,才知道是校外有个收旧书的老人卖的,听说家里还有很多,是从一个大学生家收来的。大学生不在家,家里没地儿放,就处理了。我和几个爱看书的同学连忙跑到校外,慌乱之间。夺得两本正版《金瓶梅》,狂喜如潮。后来,我们几个又等到老人收摊后,一块儿去他家淘书。老人一开门,我惊呆了。有近百本书层层叠叠地摆在地上,一眼就看见多本好书。其中就包括古版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心跳不止。我和同学在书堆旁流连忘返,细细挑选。我记得我总共挑了五十多本,老人送给我的编织袋都快装满了。我几乎是背着那些书回去的,内心被喜悦装得满满的,丝毫没有感觉到劳累。那样幸福的时刻,我一生都会记得。我常常会怀念那段淘书历程。一个渴求知识的少年,不知疲惫地奔波在文字铺就的金光大道上,那儿。承载着我的青春和梦想。还有很多早已遗忘的时光。

鸳鸯蝴蝶派范文6

第一期焉,大约从隆重降生到十三四岁。孩子简直把老爹老娘当成齐天大圣,崇拜兼尊敬,认为普天之下,只有老爹老娘伟大,会七十二变化,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小朋友一旦较量起来,就扬言日:“我找我爸爸揍你。”另一位小朋友怒日:“我爸爸一拳就把你爸爸打得大声叫妈。”盖小孩心目中,一旦叫妈,跟狗夹了尾巴一样,大势就要不好。此时也,乃老爹老娘的黄金时代,儿女对他们的话,百依百顺,言听计从。老爹老娘关起大门。过着皇帝瘾,于是为可爱的小宝宝的前途,编织精密计划,认为别人的儿女都是没有出息的蠢货,只有自己的小家伙才是上帝的选民,老福是享定啦。越想越舒服,越舒服越想,怡然自得,笑口常开。

第二期焉,大约从十三四岁到二十三四岁。儿女越来越大,尤其是从生理上成熟啦。男孩子开始一脸胡子,女孩子开始穿高跟鞋。但心理上还是一个孩子,却以大人自居,而且多愁善感,明明没啥愁可感的,硬是非愁非感不可。柏老一位朋友的掌上明珠,今年才13岁,实在找不出有啥苦恼,于是她就幻想她的亲娘是一个凶恶的后母,天天虐待她。她在日记上所写的话,全是时下最流行的鸳鸯蝴蝶派小说上的词句。老娘有一天偷偷地看了几页,吓得魂飞天外。在这种情形下,偏偏老爹老娘,仍把他们看成孩子,于是他们火就更大,认为父母是世界上第一流的老顽固,既不开眼、又不开窍,不但笨、而且蠢。所谓爸爸者也,不过付钱机器兼训话机器;妈妈者也,不过做饭机器兼抱怨机器。此时也,乃老爹老娘的生铁时代,虽然不一定不值一文.却是价码不高。

第三期焉,大约从二十五六岁到三十五六岁,这期间儿女们最忙,恋爱、结婚,生下一代,高不成低不就地找工作,受老板的气,吃朋友们的瘪,官小钱少,捉襟见肘。不是把老爹老娘抛到九霄云外,就是“恨父不成龙,怨妻不成凤”,老爹如果财大势猛该多好呀.偏偏俺爹穷兮兮;贤妻如果是老板之女孩多好呀,偏偏俺堂客出身寒微。此时也,乃老爹老娘的青铜时代。儿女已经特懂事,在口头上不得不隐忍不发,必要时还会说点场面话捧捧,可是总觉得老爹老娘这也不对劲,那也不对劲。反正不太顺眼,除了娃儿们吵闹时想把二老唤来当奴才外,父母这玩意儿,有固然好,没有也没啥。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