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理半期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理半期总结范文1
第一单元
地球
第一课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形状
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二、大小
1、地球的极半径:6357千米
2、赤道半径:6378千米
3、平均半径:6371千米
4、赤道周长:40000千米
5、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第二课
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
一、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北极:地轴北端与地球仪表面的交点
2、南极:地轴南端与地球仪表面的交点
3、赤道:从地球表面到南北极点的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
二、纬线与维度
1、纬线的定义:
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叫做纬线
2、纬度的定义:
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不同的纬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叫做纬度
3、纬度的判读:
(1)
赤道是0°纬度,是划分纬度的起点。赤道以北是北纬,赤道以南是南纬。
(2)
北纬,用符号“N”表示。越往北度数越大。
(3)
南纬,用符号“S”表示。越往南度数越大。
(4)
在没有标示纬度符号的经纬网图中,越往北度数越大的是北纬,越往南度数越大的是南纬。
三、经线和经度
1、经线的定义:
在地球以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半圆,叫经线,也称子午线。
2、经度的定义:
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人们给不同的经线标上了不同的度数,叫做经度。
3、经度的判读:
(1)国际上规定,已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2)以0°经线为界,往东为东经度,用符号“E”表示,0°经线向东至180°E是东经度的范围
(3)以0°经线为界,往西为西经度,用符号“W”表示,0°经线向西至180°W是西经度的范围(注意:180°E和180°W是同一条经线,他们是重合的。)
(4)在没有标示经度符号的经纬网图中,越往东度数越大的是东经度,越往西度数越大的是西经度
四、半球的划分
1、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2、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从20°W往东至160°E以西的范围为东半球,从20°W往西至160°E以东的范围为西半球
四、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1、低纬度:0°——30°
2、中纬度:30°——60°
3、高纬度:60°——90°
第三课
地球的自传
一、自传
1、自传定义:
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叫做地球的自传。
2、方向和周期: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天(24小时)
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一)
昼夜更替
(注意:昼夜交替产生的三个条件:
1、地球不停的自传
2、地球本身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3、太阳系中只有一颗恒星——太阳)
(二)
时间的差异——地方时
1、地方时的定义:
在东西方向上由于经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2、时刻的判读
(1)将昼半球等分的经线其地方时为正午12:00;与其相对的经线其地方时为0:00(24:00)
(2)在赤道上,晨线与赤道相交的地方其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相交的地方其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如图1所示A处18:00,B处为6:00)
3、地方时计算的原则:
(1)东加西减
(2)东早西晚
第四课
地球的公转
一、公转
1、公转的定义:
地球围绕太阳的转动称为地球的公转
2、周期与方向:
周期:一年(约365日)
方向:自西向东
二、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一)
四季的变化
(二)
五带的划分
(三)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带来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
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
三、四季的产生
由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公转时是倾斜的,且倾斜角度为66.5°,所以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季节对应太阳直射点的地方差异,太阳直射点在23.5°N和23.5°S之间产生季节性移动。春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春分日前后的3、4、5这几个月是春季;夏至日时太阳直射23.5°N,在夏至日前后的6、7、8三个月为夏季;秋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在秋分日前后的9、10、11这几个月为秋季;冬至日时太阳直射23.5°S,冬至日前后的12、1、2三个月为冬季。
四、五带的划分
热带:23.5°N(北回归线)至23.5°S(南回归线)之间
北温带:23.5°N(北回归线)至66.5°N(北极圈)之间
北寒带:66.5°N(北极圈)至90°N(北极点)之间
南温带:23.5°S(南回归线)至66.5°S(南极圈)之间
南寒带:66.5°S(南极圈)至90°S(南极点)之间
五、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节气段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状况
昼夜长短状况
从春分到夏至
从赤道(0°)逐渐移向北回归线(23.5°N)
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从夏至到秋分
从北回归线(23.5°N)逐渐移向赤道(0°)
北半球依然昼长夜短,只是昼渐短夜渐长
从秋分到冬至
从赤道(0°)逐渐移向南回归线(23.5°S)
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从冬至到春分
从南回归线(23.5°S)逐渐移向赤道(0°)
北半球依然昼短夜长,只是昼渐长夜渐短
两分日
直射赤道(0°)
昼夜平分
两至日
夏至直射北回归线(23.5°N);冬至直射南回归线(23.5°S)
夏至日是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是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第二单元
地图
第一课
地图的基本要素
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
指向标
图例和注记
二、地图上方向的判断
1、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确定方位
3、经纬网地图上,根据经纬线确定方位(经线指示正南正北方向,纬线指示正东正西方向)
三、比例尺
1、概念: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表示方法:
(1)线段式:0_____50千米
(2)数字式:1:5000000或1∕5000000
(3)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4、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细程度的关系
相同图幅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地域范围越小,所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的表示的地域范围越大,所表示的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如下图)
1:20万
1:500万
第二课
地形图的判读
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1、海拔:是指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称绝对高度。
2、相对高度:是指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垂直距离。
二、五种常见的地形类型
1、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2、特征:
地形类型
海拔特征
地表形态特征
平原
200m以下
地面广阔平坦
高原
500m以上
地面起伏和缓
山地
500m以上
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丘陵
不超过500m
相对高度小、坡度和缓
盆地
\
四周高中间低
三、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的概念:
在地形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高线
2、等高线地形图:
用等高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
3、六种常见地貌类型的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部位
地形部位特征
等高线特征
图示
山峰(山顶)
中间高四周低
等高线闭合,等高线由外向内递增。
鞍部
两个相邻山峰之间的凹地
山谷线的最高点就是鞍部
山谷
两山脊之间低洼的部分
山谷两边高,中间低,等高线是低值凸向高值
山脊
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的部位
山脊中部高,两边低,等高线是高值向低值凸起
陡崖
近似垂直的山坡或地形倒置
几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陡坡于缓坡
陡坡坡度较陡,缓坡坡度较缓
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第三单元
海洋与陆地
第一课
海陆的分布
一、海陆分布
海洋占地表总面积的71%,陆地占地表总面积的21%
二、七大洲
1、由小到大(按面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各大洲的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红海
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南美洲与南极洲:德雷克海峡
三、四大洋
按面积由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第二课
海陆的面貌
一、七大洲的地形特征
大洲
地形特征
亚洲
中部高、四周低,山地面积广,地形复杂。
非洲
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
欧洲
以平原为主,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南、北美洲
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大洋洲
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南极洲
冰雪覆盖,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第三课
海陆变迁
一、沧海桑田
1、促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
(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海平面的升降)
(2)外力作用(人类的活动,流水、风力、海浪侵蚀)
二、大陆漂移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
(一)、大陆漂移学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
(二)、板块构造学说
1、全球分为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
3、板块运动形成的不同地表形态:
(1)
张烈(生长边界)在张力作用的影响下形成裂谷和海洋
(2)
挤压(消亡边界)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形成高山、岛弧链和海沟
四、世界的主要火山地震带
1、火山活动和地震出现在地壳活跃的地带(板块交界地带)
2、世界最大的两大火山地震带
(1)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
五、陆地地形之最
①里海是最大的湖泊。②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位于北极地区,属于北美洲,在美洲版块,是丹麦的属地。③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形成的。④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位于非洲。⑤七大洲中,南极洲平均海拔最高,欧洲平均海拔最低,最热非洲,最冷南极洲。
第四单元
天气与气候
第一课
天气与生活
一、天气与气候
(一)、天气
1、概念: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状况。是多变的。
2、特征:
(1)、短时间的
(2)、具有多变性
3、描述方式:
(1)、阴晴
(2)、气温高低
(3)、风力大小
(二)、气候
1、概念
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2、特征
(1)长时间的(多年的)
(2)、相对稳定,有规律可循(平均状况)
二、看图识天气
(一)获取天气信息的途径
网络、电视、电话、报纸、短信
(二)、卫星云图的判读
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为云区。白色的程度越浓,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为阴雨区。
(三)、大气污染的危害
1、危害人体健康
2、影响动植物的生长
3、腐蚀建筑物
第二课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一、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
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2、气温的年变化:
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3、气温曲线图
气温年变化图:
气温日变化图:
由气温年变化图判别半球
(1)
在气温年变化图中七八月份气温最高,图示所代表的地区一定是北半球
(2)
在气温年变化图中七八月份气温最低,图示所代表的地区一定是南半球
二、气温的分布
(一)、等温线
1、概念:
等温线是指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的平滑曲线
2、特征:
(1)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上的气温相等。
(2)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固定的。
(3)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4)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5)等温线成闭合状态,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
(6)等温线成闭合状态,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
3、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1)纬度位置: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2)海陆分布: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3)地形:在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C
第三课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一、降水的变化
(一)、降水的形成
1、陆地水蒸发形成水汽
2、空气中有凝结核
3、水汽随气流上升遇凝结核冷凝
4、小水滴达到过饱和
(二)、降水的表现形式
雨、雪、冰雹等
(三)、降水的变化
1、不同地区年降水量不同(地域差异)
2、同一地区,不同年份降水量不一样
(时间差异)
3、一年内不同季节、不同月份降水量也存在差异
(四)降水量的表示方法——降水量柱状图
二、降水的分布
(一)
等降水量线
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叫做等降水量线
(二)
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1)赤道——多雨,两极——少雨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多雨,大陆西岸——少雨
(3)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多雨,内陆地区——少雨
第四课
世界气候类型
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图
二、各温度带的气候类型、分布及特点
温度带
气候类型
特征
分布规律
热
带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南北纬10°之间的赤道附近。
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
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分雨旱两季。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高温少雨。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温
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南北纬35°—55°的大陆东岸
温带海洋气候
全年温和湿润。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冬寒夏热,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冬长寒,夏短暖。
中纬度的大陆内部。
极圈附近
寒
带
苔原气候
长冬无夏
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北部边缘
冰原气候
全年酷寒
极地附近
其他
高原山地气候
海拔高,终年低温。
高大的山地和高原
三、几种主要气候类型的气候资料图
四、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
第一步,根据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判定南北半球。
最热月出现在七月或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呈峰形,则该地位于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一月或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呈谷形,则该地位于南半球。
第二步,根据最高和最低气温的数值判断热量带。
最冷月均温>15°C为热带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C以上为亚热带气候(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以及温带海洋气候;
最冷月气温
第三步,根据降水的季节分配以及降水总量确定气候类型。
夏雨型:所有的季风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带)和热带草原
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年雨型:热带雨林、温带海洋
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2000mm,月降水量>100mm。
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000mm—1800mm,夏月降水量陡然超过400mm。
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在1000mm—1200mm左右,夏月降水量>100mm。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稀少。
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800mm,夏月降水量在100mm以上。
地中海气候:全年降水量在500mm—1000mm左右,冬月降水丰沛。
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400mm,夏月降水量>100mm
温带海洋气候:年降水量>700mm,全年降水均匀。
(总的判定方法是一看气温,二看降水,三看季节变化。记住:“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第五课
影响气候的因素
一、纬度因素
(一)
对气温的影响
受地球形状的形状的影响,不同纬度地带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不同,导致高低纬度之间的气温存在明显差异。(如图所示:三束直径一样的光线,照射在高、中、低三个不同的纬度地带,其所辐射的能量是相等的。但由于照射的角度不同,照射的面积不同,S3>S2>S1。所以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不同,温度也就不一样了,T1>T2>T3。
(二)
对降水的影响
1、赤道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降水充沛。
2、两极地区常年酷寒,蒸发弱,降水稀少。
二、海陆因素
(一)影响降水
受距海远近因素的影响,离海洋近且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的地区降水丰富;远离海洋的内陆,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二)影响气温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海水吸热慢,放热也慢;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因此,同纬度地区,夏季陆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
三、地形因素
(一)
海拔对气温的影响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0.6°C∕100m)
(二)
山脉走向对气温的影响
迎风坡降水充沛,背风坡降水稀少。(以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的萨米恩托和艾森港为例)
第六课
人类活动与气候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一)
有利影响
改善局地气候,促进农业生产。
(二)
不利影响
导致气候恶化,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1、臭氧层空洞
表现:
2、全球气候变暖
3、酸雨
第五单元
世界的居民
第一课
世界的人口
一、人口的增长
(一)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1、决定性因素:
出生率与死亡率
3、其他影响因素:
(1)生活水平
(2)医疗条件
(3)人口文化素质
(二)人口增长的度量: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三)
人口增长的地域差异:
1、欧洲、北美、大洋洲等发达国家增长缓慢
2、非洲、南美、亚洲等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
二、人口的分布:
(一)、人口分布的疏密
表示方法: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三)
人口的具体分布
总体状况:分布很不均匀
1、稠密区: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
2、稀疏区:
极端干旱的热带沙漠去、过于潮湿的雨林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和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等环境恶劣的地区。
三、人口问题
(一)
总体上看:
人口增长过快,数量过多,严重制约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二)
对策:
控制生育,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三)
人口问题的差异:
1、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导致的问题:(1)劳动力短缺(2)老年人口增多。
2、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问题(1)劳动力过剩(2)就业困难(3)交通拥挤(4)环境污染(5)社会不稳定
第二课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一、三大人种
人种
肤色
头发
面部
体毛
分布地区
白种人
白色、浅棕色
金黄、波状
鼻子高、嘴唇薄
多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黄种人
黄或黄棕色
黑直
扁平
中等
亚洲东部、东南部
黑种人
黑色、黑棕色
卷曲
嘴唇厚
少
非洲、大洋洲、美国境内
二、多种语言
语言
主要分布区
英语(最广)
欧洲西部、亚洲的南部和北美洲
汉语(最多)
中国及东南亚等地
俄语
欧洲东部、亚洲的西部及北部,主要是俄罗斯
法语
欧洲的法国以及非洲的一些国家
西班牙语
欧洲西班牙及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的许多国家
三、宗教文化
宗教
产生地区
创始人
经典
分布区
基督教(信徒最多)
西亚
耶稣
《圣经》
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穆罕穆德
《古兰经》
亚洲西部、东南亚、非洲北部、东部
佛教
古印度
释迦牟利
《金刚经》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第三课
人类居住地
一、聚落
1、概念: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
2、分类: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二、聚落与环境
(一)
影响聚落的自然地理环境:
1、地形:地形平坦
2、气候:气温适中,降水适当,气候适宜
3、资源:自然资源丰富
4、水文:水源充沛(河流及绿洲区)
(二)影响聚落的社会经济环境:
1、交通:交通便利
2、政治:政策的影响
3、科技:
4、旅游:
三、保护聚落文化
意义:
地理半期总结范文2
为了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全体高三师生都要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勤奋努力,讲求质量,提高效率。
(一)、思想工作
1、班风、学风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是胜利的保证。全体师生都应高度重视班风、学风建设。应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优秀学生的带头、榜样作用,切实搞好班风、学风建设。良好的班风要求:树正气,以讲政治、讲纪律、讲学习为德;以关心集体、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为乐;以积极向上,勤奋努力,成绩优良为荣。整个班级体班风正,显得朝气蓬勃。良好的学风要求:有理想,能够持之以恒的努力学习;有毅力,能克服困难,坚忍不拔的钻研学习,有方法,能抓紧时间,讲求效率,毫不懈怠地学习;有竞争,能你追我赶,人人争上游。整个班集体学习风气浓,表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2、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一个班的领路人,班主任的工作直接相关一个班的班风、学风建设,至关重要。班主任的工作做到“五要”:班主任要深入教室、寝室、操场等学生生活学习的地方,多调查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搞好班风班主任要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每学期至少找每个学生谈话一次,对学生进行鼓励、鞭策和心理疏导,让学生“自知之明”。班主任要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切实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班主任要适当组织主题班会,周末晚会等人人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调适学生的心身。(每周至少一次)班主任要带领全班同学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每周二次,每次半小时),增强学生的体质,消除学生大脑的疲劳。
3、科任老师配合教育全体教师均是教育工作者!科任教师在做好教学“六认真”的同时,要善于观察、分析学生的状况,通过学生课堂精神状况、作业质量、考试成绩等问题的表象,分析、把握学生的思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诱导;切实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困难,让学生精神饱满来学习,斗志昂扬去竞争。
4、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对学习的成功、人生的辉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有关心理培训和心理疏导。开设心理咨询室,请大学心理学毕业的教师尹超和邵成俊作心理咨询教师。开展“对‘逆反心理’的认识和修正策略的教育”。开设“克服心理焦虑、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的专题讲座(第五期半期后)开设考试“应考策略”的专题讲座(“一摸”前)开设“人际关系谈”专题讲座(第六学期初)开设“科学用脑,提高学习效率”专题讲座(第五期半期前)开设“如何填好高考志愿”的专题讲座。
5、学生身理的调适学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保证学生的饮食、住宿的安全和舒适。家长为高三学生提供经济保障,适应改善高三学生的伙食学生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调适身心,消除大脑疲劳。全体教职工均应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健康,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6、家长座谈会:学校要积极寻求社会、家庭对学生教育培养的支持,高三拟开三次家长座谈会。第五期半期后家长座谈会,让家长明确对高三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特点及方法,明确子女升学应奋斗的方向,教育家长鼓励子女升大学,为子女提供精神鼓励和经济保障。第六学期初(第五期一摸考试后)家长座谈会,进一步明确抓保对象,了解学生状况,积极配合老师给学生添活力,增措施促效果。第六学期高考填志愿前家长座谈会,指导家长明确对填高考志愿的认识,让学生填好高考志愿。
二、教学工作
思想工作的落脚点是搞好教学工作,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搞好教学工作的重点,是完成目标任务的关键。因此,我们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抓好教学工作。
1、时间安排整个高三年级各科在第五学期半期前结束新课,半期后进入全面系统复习阶段。各科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在时间安排上要留有余地。为了有针对性地搞好复习教学,教师在解答近十年的高考题的基础上,在第五学期半期前解答四套“新课程”卷的高考试题。
2、做好“六认真”工作教师要切实做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辅导、检测、评讲”六认真。教师要有具体、规范的备课本。要备好、上好复习课、练习课、评讲课。复习课要注重知识的条理、系统化。练习课既重知识、又重能力训练,题目的设计要有梯度。评讲课要统计采样,对错得多的题详讲,不平均分布力气,不管学生是否能做均讲一遍;对典型的错误要进行个案分析;要注意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的引导,不照本宣科,这个题就是这个答案、就这样做或把重点放在运算过程式的讲评;要作“试题评讲”,对试题特点,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对试题的不足作概要介绍;对错误多的题类,要重新设计针对性训练作业要批改,几尽力全批全改。要有错题本。做好学生错题记载,以便评讲或重新设计针对性训练。作业不能不改或很少批改、只作评讲,这样,没有针对性,无法提高效率。辅导要落实到位,要定出“辅导对象,辅导时间,辅导内容”。加以落实,并做好“辅导对象、时间、内容、效果”记载。检测要认真组织,严格监考,认真阅卷和评析。要进行仿真性考试和训练,要锻炼学生的解题的速度、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计算机的准确性;特别要锻炼学生读懂题、发掘出题中的隐含条件,努力钻研和分析题意,建立起条件和结论联系,解好综合题的能力和“韧性”。半期考试后开始组织月考。师生均应把月考和三次模拟考试当作高考来对待进行心理素质、应考策略等全方位的锻炼。
3、集体备课发挥年级教师集体的优势,取长补短,互帮互学。各科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做到同科“教学内容、教学资料、教学进度、教学策略、教学检测”五统一,确保该科全年级的教学质量得到整体提高。
4、办好“两类”辅导为了遵循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原则,各班在狠抓基础的同时,以年级为单位,办好两类辅导班:尖子生班、中等生班。根据高考改革的方向,要达到辅导班应有的效果,实现高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辅导班应提升辅导教学的重心。尖子生班,把他们全体作升本科大学的对象加以培养,主要培养他们解中高档综合题的能力。理科尖子生班(1——7班)由拟升本科以上的65名学生组成,此班命名为辅导一班。文科尖子生班(8——11班)由拟升本科以上的66名学生组成,此班命名为辅导二班。中等生班,把他们全作升专一以上的对象加以培养,此班既重基础又重能力。主要培养他们解综合题的能力。理科中等生班由70人左右组成,命名为辅导三班,文科中等生班由60人左右组成,命名为辅导四班。全校本科按现状前130名,专一按前300名分类。辅导班具体安排如下: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政治化学历史生物地理时间星期日晚星期日下午星期日下午星期二晚星期三晚星期四晚6∶20—7∶502∶20—3∶504∶00—5∶306∶00—7∶006∶00—7∶006∶00—7∶00地点辅导一班在初中部旧楼底楼第一间辅导二班在初中部旧楼底楼第二间辅导三班在物理实验室辅导四班在化学实验室教师可分工负责辅导内容,可适当复印有关辅导资料。(辅导教师按补课给待遇)
5、补拜科确定补拜科的对象。找对象谈话,指出其拜的科目及其方面,分析原因;鼓励对象树立信心,确立奋斗目标;落实时间个别辅导,切实帮助。
6、增时间学习的竞争,是时间、智力、体力、情商的竞争。在可能的范围内,增加学习时间,是提高教学成绩的重要措施。由于本年级使用新教材的过渡教材,同以往年级比,缩短了半个学期的总复习时间。因此,拟于第五学期后的寒假补课12天。第五期半期后,通校生晚上一律上3节晚自习,于晚上9:40下课时离校回家。中午强化学生休息睡觉,以饱满的精神来迎接下午和晚上的学习。第五期半期后,住校生晚上从9:50至10:40加上一节晚自习。
三、教学管理
良好的管理是落实教育教学措施,超额完成升学目标任务的保证。通过管理出质量、出效益。
1、认真填写教育局《高中毕业班工作手册》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通过填册,来督促鞭策教师落实有关常规工作。
2、开好调研“五会”
(1)、班主任会高三拟召开四次班主任会工作研讨会。班主任介绍班级情况,交流班级管理的经验,年级负责人提出对班级管理的要求和措施。
(2)、科任教师会分科召开科任教师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了解和解决科任教师提出的问题,指导科任教师搞好学科教学。
(3)、班科教师联系会高三各班拟召开四次班科教师联系会,第五期半期后,一摸、二摸、三摸后。交流学生的表现情况和管理措施,协调各科间的教学;班科教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搞好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
(4)、年级学科负责人会高三拟召开三次年级学科负责人会。第五期初召开一次,了解各科教学进度等教学实际,对新课教学时间,年级集体备课,教辅资料的选用等提出要求。第五学期半期后,召开一次落实各科复习计划及其相关工作措施。第六学期初召开一次,听取各科复习进度、复习计划的修订及其相关工作措施的进一步落实。
(5)、学生座谈会每月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收集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建议。
3、检查定时与不定时相结合,通过听课、查资料、听取学生意见等形式检查教师落实教学“六认真”的情况,完成教学计划的情况,教学质量的情况。
地理半期总结范文3
要根据课程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课程标准对历史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分为三个层次要求:(1)凡在课程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列举”、“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简述”、“复述”等行为动词的,为识记层次要求。(2)凡在课程标准的陈述中使用“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等行为动词的,为理解层次要求。(3)凡在课程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行为动词的,为运用层次要求。
第一个环节:学生齐读课程标准,掌握本单元复习目标。(多媒体展示略)
二、依据教材“建”结构
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点,根据教材单元进行梳理、掌握。要熟记基础知识,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要理解基础知识,不要停留在简单的背诵上;要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整合,形成知识体系,加强理解记忆,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教师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第二个环节:回顾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小组合作学习)
在本环节中,先让学生分组对照课本复习本单元基础知识点,然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填空内容,逐组检查学生掌握隋况,并作出针对性评价。
例如:小明对“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这一单元线索模糊不清,请你根据提示,把下列历史事件填入方框中相应的位置,帮助他理清大致的线索。(多媒体展示略)
三、指导方法“导”探究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复习重点知识上狠下工夫,要求学生着重掌握好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线索、历史特征等,借助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和教师的帮助,学会把分散的历史史实、概念、阶段特征等纳入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主干知识网络,而且要进行纵横联系、融会贯通。
第三个环节:体验探究,巩固所学。(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活动探究一近代化的探索:中西近代化探索道路的对比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1)依据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阐述西方近代化的历程。(2)回顾有关史实,说明中国近代化的历程。(3)简要归纳导致中西方近代化顺序相反的原因。(4)你认为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的优秀文明成果?
通过探究,让学生学会对中外历史进行横向联系与对比,培养学生的历史归纳能力。
活动探究二体验欧美国家社会巨变
(1)17-18世纪的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共同构成了欧美社会巨变,开启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新时代。想一想,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共同作用是什么?(2)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中都制定了资产阶级法律文献,推动了民主政治过程。①概括《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②概括《人权宣言》与《独立宣言》的共同点。③想一想,政府、法律与人权之间是什么关系?
通过探究,让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横向联系与对比,培养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
四、总结反馈“验”实效
复习时应进行适度的强化训练,通过做一定量的练习题来检查课堂复习效果,巩固已复习的知识,及时查漏补缺,不断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总结解题技巧与方法。
第四个环节: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教师归纳:本单元主要讲述了14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欧美国家的社会巨变,其核心是从传统的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主线是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主要包括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等内容。重点是欧美国家如何通过思想解放、拓展市场、积累资本和政权转移来初步完成社会转型任务的。这一历史时期,西欧为近代社会的诞生奠定了两大支柱: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并准备了一个必要的经济条件,即广阔的世界市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欧已率先跨入了近代社会的门槛。但这时的近代社会还是一种不稳固(经常出现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不健全(缺乏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区域性(仅限于欧美)的社会形态,还处于“产生”阶段。
地理半期总结范文4
关键词:芬兰设计 人性化 阿尔瓦·阿尔托
1:芬兰的历史及地理环境
芬兰是欧洲东北角一个大的小国,位于斯堪的纳维亚诸国和俄罗斯之间,虽国土面积比意大利和不列颠都大,但却仅有五百万人口,芬兰气候恶劣,曾一度完全在冰雪覆盖之下但因森林资源丰富,二战后,迅速完成工业革命,木材作为它最重要的一种资源发挥极大作用,为芬兰人称之为“绿金”。芬兰是一个伟大且苦难深重的民族,十二世纪后半期到二十世纪初,分别经历瑞典和俄国统治。漫长的历史年代里,芬兰是东西两强邻争夺的战场。但异族统治下七个世纪却没能使芬兰“瑞典化”或“俄国化”,芬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不止息。直至最后争取独立。
二战后的芬兰民族遵从传统的农业生活方式,即诸多著名生活用品的设计师及手工艺人都有一个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这极大促使了芬兰设计一单纯,原始,实用,率真及与自然和谐的朴素风格形成。
要真正明白芬兰人的设计精神,首先一定要了解“sisu”这个独特的芬兰词汇——芬兰人克服困难时坚持和决心。基于这个概念,让9000多年前的芬兰人首先迁徒到这片苦寒之地定居;凭借这种精神的支持,芬兰人虽然几百年来为异族统治,却依然顽强奋斗争取到现在的独立;靠着sisu所赋与的力量,芬兰人不断揣摩如何生存于广大而满布森林和湖泊的环境中,慢慢地他们发展出一套融合大自然与生活的一套理念。
2:芬兰设计思想的形成及发展
芬兰设计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要从1830年说起,芬兰南部那时开始组织艺术培训从而播撤下芬兰独特文化的种子,此后芬兰开始举办各种艺术展览,至1846年成立了芬兰艺术学校。从此,真正的芬兰艺术特征开始形成。20世纪初,芬兰的设计作品开始在国际博览会上崭露头角。而此时,北欧国家一大批设计师悄然崛起,逐步形成特有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格,芬兰设计的黄金时期也由此开始。芬兰产品曾于1951年设计大展中连得25项殊荣。芬兰设计从建筑、工业设计到家具、日用品设计、乃至当前的平面设计,都具有相当高的水准。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期间,设计在芬兰已形成产业,如玻璃制品、陶瓷、家具、纺织品和服装,产生了具有国际一流设计水平的作品。进人21世纪,带有鲜明个性与特质的芬兰工业产品,以其制作精美,经久耐用的设计风格,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仍保持着市场优势。
芬兰设计带有明显的欧洲风格,但又有别于其他欧洲国家。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审美心理使芬兰设计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简洁、洗练、纯粹”的设计理念已融入芬兰设计师的创作之中。Arabia瓷器、费斯卡剪刀、诺基亚手提电话,这些芬兰的设计产品都不单对造型精雕细琢,同时还在品质上要求严谨。餐具、玻璃甚至丝巾领带也是一流设计的杰作。
简洁,自然、轻盈透明、高新技术和实用灌注以人为本的特点,芬兰设计师无拘无束的创作性思维,其流畅、顺其自然的设计构思,使作品既丰富多彩、变幻无穷,又个性鲜明、难以模仿。这或许就是芬兰设计的神韵所在。
(1)、芬兰设计大师阿尔瓦·阿尔托及作品
阿尔瓦·阿尔托(1 898—1 976)芬兰现代建筑师,设计师及艺术家,人情化建筑理论的倡导者。毕业于赫尔辛基建筑学专业。曾在芬兰开设建筑事务所。
他曾抛弃传统风格的一切装饰,使现代主义建筑首次出现在芬兰,推动了芬兰现代建筑的发展,二战后的10年中,则从事于祖国的恢复和建设工作,为芬兰诸多省会制订区域规划。
在1931—1 932年,他设计了帕伊米奥结核病疗养院,协同他最初设计的现代家具也在此亮相,从此,阿尔托的家具设计开始走向世界
阿尔托一生创作广泛,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到市政中心设计从民用建筑到工业建筑,从室内装修到家具和灯具以及日用工艺品的设计无所不包。
纵观阿尔托的创作,民族化和人情化始终灌注于其中。即工业化和标准化须为人的生活服务,适应人的精神要求。
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阿尔托的杰作比比皆是,有赫尔辛基理工大学的校园,芬兰大厦,赫尔辛基文化宫等等。
(2)、工业设计
芬兰工业设计的目的是主要是为了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为应对国际市场的迅速变化及新技术、新产品的竞相推出,芬兰的企业很早开始便十分重视设计师的作用。正如诺基亚所禀承的理念:“设计是成功的关键。”因此无论是从森林建筑到高科技产品,工业设计在芬兰有着十分广阔的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在现代工业设计中,芬兰十分重视将人机工程学原理运用到产品设计之中。在“人——机——环境”系统中,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即设计不仅考虑到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因素,使人在操作时省力、简便又准确,同时也注重使人的工作环境安全舒适,以提高工作效率。生活中无论是轻巧灵便的手机,或一把普通椅子皆灌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地理半期总结范文5
关键词:乐学有才;立体拓展课程;周末拓培;走班选修;社团活动;实践策略
湘郡未来实验学校作为一所依托三湘名校建设的民办学校,在办学之初即设定“乐学有才”为自己不同于他校的特色理念。对于此可解读为教育所追求的过程和结果,即快乐的求学过程和有才的求学结果。为实现这一教学理念,学校结合自身的特点,从最初的周末拓培到后来的社团和走班选修,期间经历了多次调整,但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老师的教学热情相结合,力求使每一个参与的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下面就从周末拓培、走班选修和社团活动的历次调整阐述我校如何将“乐学有才”的理念贯彻其中,并总结出相关的策略,以供其他学校参考比照。
一、周末拓培篇
1.创设缘由
作为一所学生基本来自周边地州市的全寄宿学校来讲,学生周末的学习也成为学校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一方面是广大家长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考虑到交通等客观因素,返校车辆一般会提前半天到校,存在学生管理的时间空当。为充分利用起这段宝贵的时间,学校按照学生自愿的基本原则提供有组织的学习。
2.重要调整及缘由
(1)一开始的周末拓培,既要考虑到满足基础扎实学生的培优,又要考虑到基础薄弱学生的提高。为此,学部组织提供培优和提高两个不同的学习班级,针对相对薄弱和重要的主课数学、英语科目进行补习。每周日下午安排4个课时,每个科目两节连堂交替进行。年级组通过组织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混编班级,由相应科目教师组织学习,但根据上级行政单位的要求严令追赶进度。
(2)随着周末拓培的开展,因为学生的层次有差异,于是为满足有着不同需要的学生,在一个新学期的开始,我们尝试了开设组合课程:即数学和英语分别设培优班和提高班,进行四种组合――数学培优英语培优,数学提高英语培优,数学培优英语提高,数学提高英语提高。分别简称PP、TP、PT、TT班以便区分。学生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3)因2015中考改革,语文科目权重增加,在周末培优中增加语文科目,与英语交替搭配数学科目进行培优。即单周数学、英语,双周数学、语文。同时,随着周边社会办学力量的增加,及提高班学生大课的效率不佳,学校分年级取消针对基础薄弱提高班的拓培实验,以论证社会效果。
(4)通过提高班取消拓培的实验论证,在2015年上期正式做出集中骨干力量进行培优班效果的决定。还是数学和语文、英语配合上课的方式。同时,根据老师提出的单双周交替上课,时间间隔太长,学习效果不理想,在八年级实行学期分上下段,集中排课的方式进行实验。即前半期周日进行数学和语文的培优,后半期进行数学和英语的培优。并根据实际对比效果,对下个学期的拓培进行调整。
(5)进入2015下学期,为进一步迎合家长的需求,将开课时间由原来的下午进行改为晚自习时间进行。这一及时的改动,方便路途较远学生返校时的仓促,杜绝了个别因交通等原因的迟到现象,确保了课堂的完整性。同时,也方便了教师的有效备课和课前准备。为保证有效教学的时间,每科课程由原来的每次两节课,每节课40分钟,改为每次1节课,每课时70分钟。仍然根据年级组和学生的自愿报名,采用数学和物理两个重点理科科目交替进行。实施一个学期以来,收效较之前大为增进。参培学生的两科成绩得到显著提高,上课积极性和家长认同度也同步高涨。
二、走班选修篇
1.创设缘由
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开设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无法达到我校“乐学有才”育人理念的要求,为此校本课程的开设迫在眉睫。根据“乐学有才”的育人理念,我们需要在课程上提供丰富的选择,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从一开始就开设“选修课超市”,对于新兴学校来说又碰到了师资力量不足的瓶颈。因此,结合湘郡未来特色的走班选修课程应运而生。
2.重要调整及缘由
(1)首先,为了每个学生的未来,我校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到选修。其次,因为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能开设的选修课程数量较少。再者,选择课程对于初级中学的学生来说,重在兴趣培养,而相对专业的深入研究耗时耗力,影响学生学业。为此,湘郡特色的走班选修模式应运而生。
(2)为检测走班选修的实际效果,学部在一轮选修结束后针对不同年级设计问卷调查,并将统计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及时对下一轮的选修进行调整。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要求,又科学地把学生意见反馈给任课老师。并逐步形成“开设―问卷―调整―优化―稳固”的校本选修良性循环。
(3)因教师学科局限,不少老师仅在专业范围内开设选修课程。为此,2015年上期的选修开设延伸到老师的个人兴趣爱好,让老师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所教内容进行有效结合。同时,将走班选修课变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阵地,激起学生无穷的学习动力。这样的选修课堂也逐渐变成青年教师展示个人才能,锻炼课堂驾驭能力的绝佳场所。
(4)2015年,响应国家加强学生户外体育技能训练的号召,学校成立“未来星体育俱乐部”。通过课程的安排,结合学校实际,固定每周三下午第七八节课为俱乐部活动时间。通过学生自愿报名,聘请校外专职教练开设了足球、篮球、羽毛球等专项培训。为尊重学生的选择权,未报名参加生户外活动的学生,再次由学部开设对应的室内文化选修课程,如,视频配音、名家名画赏析、旅游地理、湘郡游学大篷车等。动静结合,进一步丰富了校本活动课程的选择,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三、社团活动篇
1.创设缘由
学校社会团体是学生组织、管理、团结、协作等重要能力锻炼的主要形式,而且在长郡教育集团内有定期的社团节。作为集团内的重要一员,社团活动必须成为我校学生通往“乐学有才”的重要通道。
2.重要调整及缘由
(1)鉴于建校之初,学生管理经验的不足,社团活动的开展都是由指定老师根据专业所学进行行政排班,在统一的时间和指定的场所进行活动指导。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社团选择,并不论表现如何,积极参与其中。在社团节中通过节目等形式,由老师指导展示社团活动成果。
(2)由于各个社团的人员数量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不乏滥竽充数之徒,导致社团活动在短短的一节课40分钟里的组织存在很大难度,效果很不理想。在社团活动开展的第二年,将社团活动的管理从学部教务处划归校团委。学部不再组织教师指导活动,转变教师角色为监督管理。所有社团由学生自发地在开学之初自由组织,通过海报宣传招募的方式化整为零。由团委安排活动场地,并由学生自己制订社团活动准则及各社卫生、纪律要求,严格遵照执行。各个社团的社长对管理的团委书记和老师负责,并通过亮红黄牌的方式,进行学生自发锻炼,培养集体意识。
(3)由于学生学业负担的原因,原来的社团活动仅限于七年级。随着学生的升级和新加入,一些社团的延续性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传统社团的新老交替也出现重大问题。为此,废除这一制度约束,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学生在校期间都可以加入社团活动,以确保社团活动组织的有效性和延续性。
四、策略分析
1.湘郡未来的周末拓培、走班选修和社团活动从学科提高、兴趣爱好和实践能力三个维度为学生提供了帮助,至少在乐学的通道上确保了多样性。
2.三个拓展课程作为校本课程的延伸始终把“乐学”的态度作为学生的基本需求,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地进行先分级实验,再全面推广。用科学的问卷结果,指导调整的合理性。
3.根据三种不同的拓展活动,准确定位教师职能。教师在周末拓培的学科知识系统归纳中起重要梳理作用;在走班选修的学生兴趣培养上起次要引领左右;在社团活动的学生实践活动中只发挥必要的监管作用。这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4.灵活地利用校本课程的灵活性,结合自身特点适时调整,力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学校的各类校本课程还在组织中不断摸索。对于一列火车来说,总有车头和车尾,那是因为他们在同一条铁轨上前行,如果把他们分到不同的轨道上并行,那么每节车厢都能成为火车头!我想这就是湘郡未来“乐学有才”立体拓展课程开设的终极目标吧。
参考文献:
[1]李伟胜.中学生社团建设的三种取向[J].教育科学研究, 2010(7).
[2]蔡志贤.浅析乐学思想[J].中学语文,2007(10).
[3]薛端斌,刘素敏.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的校本策略[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11.
地理半期总结范文6
关键词:课堂管理 数学教学 教学目标
一、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干扰。例如,有的学生精神不振,打瞌睡、开小差,有的学生上课玩游戏、发短信,有的学生做怪相、哗众取宠等。这些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必将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进一步还会造成整个班级学习纪律的涣散。为此,一个切实有效的措施就是,在学生入学一开始,就应当制定为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行为准则,即教室常规。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能起到预防的作用。在制定教室常规时,务必使全班每一位学生都认识到规则的意义,它是为了维护学生们自己的学习利益;同时,还应考虑到学生执行起来是否有困难,比如可以采取民主的方式由师生共同来制定,这样的教室常规才不致流于形式。
二、创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
制定了基本的教室常规以保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步骤得以实施,是否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优异的成绩呢?答案是显然的。因为上述因素仅仅是相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外因,学生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才是决定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还必须在课堂上营造出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努力追求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尽力克服各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真正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那么,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建立有利于教与学的积极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工作。
1、了解学生的需要。这是课堂学习管理的心理依据。毕竟,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此,教师应当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地位,设身处地去体会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学业水平;平时应主动和学生交流、谈心,听取他们的各种想法和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态度和期望。例如,在刚开学初始阶段,收集学生对老师的要求和对自我的期望;半期或期末考试后,布置学生写试卷分析和自我总结等。事实上,通过收集学生对“我心目中的数学老师”的描述,我了解到学生普遍喜欢知识渊博,讲课生动形象,富有激情和幽默感,平易近人,能和学生交朋友的老师;而不喜欢老师抽烟,衣着不整,无精打采,处事不公正,体罚学生。通过这样一些做法,教师可以提取出很多有用的信息,从而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学业程度的教学目标。
2、建立融洽、健康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思想共鸣、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教师和大多数学生的共同态度和情感的优势状态所形成的课堂气氛,是课堂教与学活动的心理背景,对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理性的教师权威,不仅有助于教师传授知识,而且满足了学生对教师、对课堂的心理期望,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具有较大的相容性,相互产生积极主动的促进作用:学生尊重、喜欢教师,主动接受老师的指导,接纳各项教学措施;教师的语言和行为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学活动得以顺利高效地展开。
学生的群体,不论是正式的班集体、团队组织,还是非正式的友伴群体,同样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和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影响。例如,优秀的班集体,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和群体规范,有较强的凝聚力,可以为课堂教学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而对于学风不浓、学生问题行为较多的班集体,教师则应当采取控制性的管理,培养学生骨干,逐渐引导班集体的群体行为形成规范,同时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3、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保持自始至终都积极参与的状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也是一名优秀教师每节课都应当追求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各种必要的教学手段和组织策略,以下一些具体方式可供参考:
①紧扣教学内容的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一种手段又是一种艺术,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的情况、激发兴趣等。例如,复习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为新内容的学习作准备;随堂提问可以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紧跟老师的讲授,积极开动脑筋、自主思考;小结性提问可以训练学生自己去整理已学习过的知识,归纳、提炼一些方法和技巧,等等。
②指定学生板演题目。数学课上,课堂练习必不可少。此时指定个别学生上台板演习题,同时要求台下的学生演算完后检查黑板上答案的对错,然后由老师评定。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动手能力,还能够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规范的订正,一举多得。
③教师还应综合应用幻灯、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工具,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例如,在我校的公开课上,老师组织学生们通过辩论“的功与过”学习历史知识;参观工厂学习地理的工业布局等等。这样的课堂,连旁观者都兴致盎然,何况参与者———学生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