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活即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范文1

关键词:幼儿园;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95-01

幼儿的成长过程就是由"自然人"成长成为"社会人"的过程,其实生活教育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是否能发现教育素材。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努力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教育内容,变"封闭式"的教育为"开放式"的教育,充分调动和挖掘社会生活中丰富的教育资源,让幼儿与之亲密"对话"。

1.以社区特有的自然环境为素材,开展主题活动

"山扫黛痕如尚湿,湖开镜面似新磨",我们幼儿园位于湖阔水深,青山屏列,风景称佳的鉴湖源头,"十里湖塘"更是久负盛名。清清的荷塘、广阔的田野、忙碌的工厂、美丽的公园、整洁的马路......都是有趣的老师,是孩子的第一本教科书,孩子们通过自己看看、听听、闻闻、摸摸、尝尝等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周围的世界。我们应利用社区这依山傍水的自然资源,将课堂搬到社区里,搬到大自然中,引导孩子们接触自然,了解自然,与大自然对话。

不同的季节,社区的自然风景也各不相同。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我们可以走出幼儿园"围墙",带孩子们到山坡上,到田野中闻闻野花的清香,听听蜜蜂的欢唱,学学蝴蝶的舞姿,放手让孩子们去亲眼看,亲耳听,他们对大自然、家乡的爱就会油然而生,逐渐地会去感知家乡的面貌。夏天,我们湖塘杨梅漫山红,采摘正当时。我们可以带领孩子们采摘杨梅,体验劳动的辛苦。秋天里,我们可以躺在公园的草地上,欣赏天空中变幻莫测的白云,共同去发现云彩的变化......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调动了孩子们的各种感官认识,使他们更加进一步的接触自然、了解自然,提高了爱护花草树木,环境保护的意识,加深了对大自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还使我们的主题活动变得更生动、具体、充满乐趣,也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

2.以社区独特的文化优势,丰富幼儿生活

2.1 酒文化酝酿乡情。我们湖塘社区依托于鉴湖水得天独厚的优势,素有"汲取门前鉴湖水,酿得绍酒万里香"的美誉,塔牌黄酒口味独特,闻名天下。我们充分挖掘了社区独特的文化优势,在幼儿园公共区角开设了一个酒文化的区角--鉴畔酒家,在那儿陈列了各种各样的酒瓶和酒坛:会稽山、女儿红、茅台、塔牌......每种酒都有明码标价,让幼儿去认识、交流、买卖各种酒,亲手用陶泥制作酒瓶,我们还把酒文化搬进课堂,在组织大班进行语言活动--《家乡的酒》时,孩子们了解到了酒是用高粱、小麦、大米等Z食通过发酵、蒸馏出来的,明白了适量饮酒的好处,同时对我们的"塔牌酒"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活动结束之前我们组织孩子们进行"制作酒盒"活动,通过动手画画、贴贴、剪剪设计出漂亮的酒盒,还给我们的酒取好听的名字……课堂中,孩子们的思维异常活跃,情绪十分高涨,真正成为了课堂的小主人。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初步了解各种酒的文化,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从中我感受到了他们是真正的在为家乡感到自豪。

2.2 越文化彰显特色。我们绍兴是越剧之乡,逢年过节,社区中总会请一些越剧团来下乡演出,我们会抓住这一有利的契机,让幼儿跟随父母或爷爷奶奶去倾听那优美的唱腔,欣赏那独特的服饰造型这些都会让幼儿产生强烈的审美感受,达到美育的效果。

我们幼儿园更是把越剧作为教育特色,丰富幼儿的生活:

2.2.1 创设丰富多彩的越剧艺术教学环境。巧妙地利用活动室内外的门窗、墙面、走廊等空间位置,为幼儿提供大量色彩鲜艳的越剧艺术的绘画、图片、剪纸和各种手工作品,并分阶段、分层次的悬挂、陈设,让幼儿能耳濡目染地受到熏陶。并在各班级区角设置了越剧艺术内容,根据近期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服装、道具、手工材料,让幼儿在亮亮嗓子,舞舞水袖,敲敲打打,画画贴贴中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我们还在大礼堂创设越剧艺术大舞台,创造条件让幼儿在模仿、表演和创造活动中去创作、去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从而激发幼儿对越剧艺术美的追求和强烈的表演欲和创造欲。

2.2.2 融越剧艺术教育于幼儿一日活动中。每天早晨,我们的小广播中就会播放一些名家名段,让幼儿在优美的旋律迎接崭新的一天;早操后,一听到那些经典的越剧旋律,幼儿就会有序、自主排队;中午,让幼儿在小广播中展示歌喉;还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编制有一定梯度的越剧教育园本课程,每周安排1至2次集体教育活动,使越剧艺术教育进课堂。

2.2.3 开展丰富多彩的展示、比赛活动。我们每学期制定详细的幼儿越剧艺术展示活动计划,并认真按计划执行。如:我是越剧小明星,班级越剧艺术大比拼、越艺亲子赛等,让幼儿展示越剧才能,锻炼幼儿的胆量,提升幼儿的自信心。

我们的"小不点越剧团"演员还到振涯集团、大香林风景区、湖塘村文化广场、敬老院、型塘广场、郭家山村文化广场、铜井村文化广场、古城村文化广场、宾舍村文化广场演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3.利用社区物质资源,体验游戏生活化

我园地理位置比较优越,医院、银行、菜市场、小学、超市都林立在我园附近。周边丰富的物质资源都是我们可利用的教育资源,都可以成为我们开展主题活动的活教材。结合我们班区角游戏"医院"的创设,孩子们不怎么清楚医生究竟要干些什么,护士除了打针,还要做哪些事呢?于是,我们就带着孩子们进行了一次有趣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触摸,用心灵去感受。

一走进湖塘卫生院,孩子们就兴致勃勃地四处张望。他们虽然不止一次跨进过医院,但应该从来没有比这次兴奋、认真、观察得特别仔细了: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检查身体,看舌苔,询问病人的病情,在病历本上记录着病情等等,在他们的眼神中流露出惊讶、羡慕。活动中孩子们还积极地与医生进行互动、访问,在有目的进行实地、实物、实景的互动交流中,孩子们对医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生活即教育范文2

关键词:生活教育 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247-01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生活才有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告诉我们,教育要面向现实生活,才能显示成效。生活就是很好的教材,在幼儿教育中,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是其重要内容。那如何结合幼儿生活环境进行幼儿教育呢?对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

1 “生活即教育”相关概念及其价值分析

1.1 “生活即教育”的具体内涵概述

生活即教育是对教育的扩展,在传统教学中,教育者的教育重心主要放在幼儿的知识考核上,通过灌输式教学的方式传授幼儿知识,忽略了幼儿创造性思维和自主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和生活是不可分离的部分,只有源于生活的教育才具备其相应的教育意义。教育内容和方式应由生活决定,即有什么样的生活就会接受相应的教育,教育受生活所影响不断变化、发展,从而不断获得新的教育意义。

1.2 “生活即教育”的应用价值分析

“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念完全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将教育回归生活,幼儿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重新定义了教、学、做的定义,突出教育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在“生活即教育”相关理论中,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有效加强,教师更多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也会与实际生活建立起相应的对应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彻底改变幼儿接受知识的方式,有被动接受记忆转变为自主探索学习。事实证明脱离生活的教育其内容是苍白的,是狭义、无力的教育。“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的,与现代素质教育的目的十分相近,将其实际应用于现代教育是突破传统教育影响的有效手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生活即教育”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及启示分析

幼儿时期的幼儿认知、了解以及学习新事物的主要方式,是行为学习,即通过触摸、观察、模仿等行为,完成对新鲜事物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思维为直线型思维。幼儿教育的过程与“生活即教育”理论内容极度契合,因此“生活即教育”理论对于幼儿教育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2.1 “生活即教育”对幼儿教育内容的创新启示

陶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思想与现代《纲要》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两者均提倡将教育回归生活,以提高幼儿社会综合探索能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引导幼儿树立健康的行为习惯。好动、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对孩子行为过于干涉会抑制孩子天性的成长,不利于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并且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违背。在制定《青青小草》一课教学内容时,除常规的朗诵和教学讲解内容,增设生活实践内容,由教师引导将幼儿带到操场实际观察各类草本植物的生长状态。在幼儿观察、触摸小草的时候,教师就草本植物的光合作用、绿化作用,以及保护环境的意义等内容对幼儿进行了普及。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不仅加深了幼儿的学习印象,同时扩展了幼儿的视野,有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2.2 “生活即教育”理论对幼儿教学方式的创新启示

“生活即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学理念的核心内容,围绕这一内容,陶先生还提出“社会即学校”的理念。“社会即学校”理论是对教学场合定义的扩展,陶先生认为生活无处不在,故而任何场所均具有其独特的教育意义。基于这一理念,只有将教育放到大自然、大社会环境中,才能真正显露出教育的真实意义。幼儿正处于认知和接受外界信息的成长阶段,需要常与外界信息仅接触,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这就要求幼儿教师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模拟或真实的生活情境,将幼儿教学真正带入到生活中。新型的幼儿教学模式,不应受教材、时间、空间的现实,应从幼儿成长的角度出发,站在幼儿的角度上分析问题,切实提升幼儿的综合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突破传统的图片教学模式,不仅在教学方法上模拟真实的教学情境,还将生活实物引入教学。对于某些无法进行实物教学的物品如火车、飞机等,教师可利用现代教学方式,如视频,使幼儿对教学内容有一个直观、深刻的认识。

2.3 “生活即教学”理论对幼儿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启示

“生活即教学”对幼儿教学最本质的影响,是对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生活教育的理念是将教育回归生活,即打破教师的传统教学主体地位,建立以幼儿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围绕孩子成长的真实需求,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从而培养孩子的综合探索能力,并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娃娃家,就让幼儿自己商量担当什么角色,所有准备材料也都应该幼儿自己来准备。此外,生活化的区域活动除了满足全体幼儿的需求,教师还应该注重个性幼儿需求。在生活中选取有用的素材、资料融入到区域游戏中。我们的区域活动内容不在于多,而在于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营造生活情趣,激发幼儿自己想动手的愿望。

对新鲜事物好奇、开朗、活泼是幼儿期幼儿的天性,“生活即教育”对幼儿教育最主要的启示,就是将教学回归生活,释放孩子天性,促进孩子健康正常的成长,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为日后的生活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怡.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J].文山学院学报,2010(03).

[2] 邢春香.试论幼儿教育生活化的意义与实施[J].黑河学刊,

2012(04).

[3] 赵燕.教育“活”起来――浅谈幼儿教育中的“生活教育”[J].快乐阅读,2013(06).

[4] 殷若怡.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指导意义[J].考试周刊,2015(A3).

[5] 顾云玉.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J].考试周刊,

生活即教育范文3

(一)生活即教育理念有效地将德育过程的知、情、意、行统一起来,加强德育的效果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模式,纠正了传统德育中只重视知和情的错误,将德育融入到生活中去,把德育从传统的口头教育和纯文字灌输中解放出来,延伸到受教者亲身经历的生活中去,把生活当作是统一知、情、意、行的有效德育途径和载体。生活即教育理念还重视知、情、意、行的联系和区别,不放任受教育者在生活中的道德选择,注意引导和启发,在拓展意和行的德育途径时同时也注意知和情的教育,做到知、情、意、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二)生活即教育理念能够发挥受教者在德育过程中的自我教育作用

德育是社会意识转化为个体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生在受教育者的内部思想斗争中,这种斗争源于受教育者对当前德育要求的反映与原有思想道德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要解决这一矛盾从而产生理想的德育效果,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至关重要。生活即教育理念强调不要把受教育者封闭在象牙塔内,不要把德育搞死、搞僵,认为受教育者本身才是教育的主体,应引导受教育者去参加人际交往和活动,在学校生活之外,到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体验道德标准。生活能够为受教育者提供不同的德育情景模式,让受教育者在生动的情景中选择和学习,认识到怎样的道德标准和道德选择才是正确的,让受教育者主动的、积极的、自发的去学习和进步,学会自我管理,实现自我教育。

(三)生活即教育理念重视德育环境的构建,对德育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德育的过程是长期、反复、逐步的过程,不可能实现一蹴而就,有时可能出现波动甚至倒退。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不仅可以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而且有利于巩固德育成果。传统的德育观只重视对受教育者本身的教育,往往忽视了存在于受教育者周围的环境的影响,德育如果仅仅是通过课堂讲授式的教育容易使受教育者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呆板、单一、枯燥的教授方式也容易使受教育者产生厌倦感。陶行知认为好的生活就会有好的教育,坏的生活只会产生坏的教育,陶行知不仅仅在理论上重视环境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而且又特别把实践观引进了道德教育思想,他的生活即教育理念为受教育者提供了一个结构开放、生动活泼的道德实践环境,生活实实在在存在于受教育者周围,起着重要的第二课堂的作用,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将德育实践到学习和生活中去,给受教育者提供实践机会。生活即教育理念反映出的对德育环境的重视还体现在重视集体的力量,重视构建良好的集体环境,发挥受教者所在集体的教育作用。受教育者生活在集体中,集体是受教者生活中直面的教育榜样和教育环境,利用集体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利用受教育者的从众心理,形成无形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会对集体中的每个人产生导向和教育作用,以潜在的规范性影响着每个成员的行为,每个成员不断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方式,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接受这种集体环境的教育。受教育者在参加集体生活的过程中接受集体的评价,一些不同于集体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会被排斥甚至谴责,从而影响个人放弃自己不良的道德取向保持与大众一致的方向,个体在这一德育过程中不是简单地全盘接受或盲目排斥,而是经历主动代替和自我选择的过程,从而产生集体环境对个体受教育者的教育作用。

二、如何发挥生活即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

(一)实现“生活即教育”的教育队伍多元化

生活是多元化的,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各种群体,生活即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贴近生活,教育融入生活,把生活当做是教育本身,因此要做到教育队伍的多元化才能够发挥生活即教育理念在德育中的作用。积极发挥受教育者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群体榜样的教育作用,加强各种群体之间的沟通,如利用受教育者在校接触的老师和同学的先进榜样、家庭生活中接触的亲属的先进事例、社会上接触的德育榜样等,组织各种教育力量。除了学校教育的老师外,受教育者接触的同学、亲属等各种群体都可以被当做是教育队伍的一部分,积极联系他们,学会利用受教育者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群体进行教育,要把德育延伸到学校教育的外延,善于挖掘和协调各种教育资源。使受教育者直面生活中鲜活的教育榜样,实现德育生活化,生活德育化。

(二)实现“生活即教育”在德育中的阵地化,系统化

生活是零散、杂乱的,而德育又有着反复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如果没有对受教育者在生活中进行系统的德育教育,仅靠一些临时性和突击性的教育往往不能够发挥生活即教育理念在德育中的作用。因此可以组织一些连贯性较强,主题鲜明的活动,如礼仪文明月、学雷锋活动周、关注灾区系列活动等,利用各种场合,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应避免死板,避免走过场,把德育和体育、美誉有机集合起来,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在生活中寻找德育的契机,把德育融入到生活中去。同时,重视受教育者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教育文化设施,建设好各种活动中心,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和学校出版社的建设,加强网络建设,增强网络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不断拓展新的德育平台,关注受教育者生活中接触的各种设施和场所,对这些设施和场所加强建设和管理并进行整合,占领生活中的德育阵地,实现生活即教育的阵地化,系统化。.

(三)注意生活中的引导,发挥受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性

生活即教育的德育过程不仅仅是受教育者接受思想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教育与受教育的过程。由于受教育者缺乏经验,在生活中可能出现道德标准模糊甚至做出一些错的道德选择,还可能没有意识到生活中一些道德情景或者忽略一些道德选择,因此在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下要加强生活中德育的引导,引导受教育者发现道德情景,选择正确的道德标准,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要让受教育者参与到生活中各种的社会关系中去,并通过亲身的体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才能获得对社会关系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才能不断深化自己的情感体验,磨炼自己的道德意识,从而形成坚的道德信念和自觉的行为习惯,通过自己的体验和选择,充分发挥受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性。

三、结语

生活即教育范文4

一、理解生活教育理论

小学音乐教师要想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第一必须理解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思想,就是要紧密联系教育与社会生活实际,在生活中感受音乐,在音乐中享受生活,在生活和音乐之间铺上一条通道,让学生更好地品味音乐,同时培养自己的音乐素养。第二要知道“生活即教育”理论只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针对中国传统的以文字为中心的脱离生活实际的教育内容而提出来的,它提倡教育不仅不能和生活脱离,还要能够为生活服务;提倡教师不要把学生禁锢在课堂学习知识,应该带着学生走出课堂,到五彩斑斓的大社会中去汲取知识;提倡学生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用丰富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新的教学内容,旧知推动新知学习,降低实践的坡度。第三要能够按陶行知先生对教学内容提出的要求去评价自己的教学内容是否合适,首先要看在你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手有没有从“握笔”中解放出来,随着老师的节拍变成“万能”的手;其次要看教师所选的教学内容能否激发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和创造,并能够学以致用,达到教就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总的来说就是不能教死书,要教真的书、会动的书、有用的书,就是要教社会生活所需要的书。

二、指导生活教育实践

《音乐课程标准》说过,音乐教育的成功不应该仅仅体现在课堂上,更应该展示在社会的大天地里,音乐学科有别的学科所不能相比的独特的教育功能,音乐教育如果实施得成功的话作用非常之大,可以使学生的心智水平得到发展,可以有效地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也可以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小学音乐教师要充分地利用生活教育理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大限度地优化,与时代接轨,和生活同步,为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而努力奋斗。我在教学中为帮助学生进入学习佳境,采用了多种方法,如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进行音乐实践的兴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专业的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水平的低下,因此我在教学时总是通过学生生活中已有的一些通俗易懂的生活经验加以引导,去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相对专业的乐理知识,教师教得开心,学生学得也快乐,更重要的是效果不错。

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节奏,我没有过多地去跟学生说什么音符的长度,也没有过多地去跟学生讲解强拍和弱拍的组合规律,而是把节拍练习融入了平时的拍手、转圈等日常活动中去,如和学生一起跳圆舞曲,在跳的过程中体会3/4拍子的强弱的特点等等,巧妙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可以轻轻松松地使得学生对乐理知识融会贯通,而且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心情愉悦,也乐于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就会被大大地激发。

三、生活血液注入教材

时代在飞速地变化,而音乐教材却没有太大的变化,迫切需要教师将生活中的新鲜血液注入音乐教材,以便给学生的学习带来生机无限,《音乐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在教材中注入15%~20%的含有地方特色的内容,这给教师进行音乐教学实践赋予了很大的自,也给学生学习热情的提高加入了催化剂,因为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就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我在教学中就巧妙地将生活中的部分内容注入了教材,改变了“涛声依旧”的尴尬现状,从而让学生既喜欢音乐也喜欢音乐课。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不是唯一内容,我在教学时不拘泥于教教材,而是对教材进行科学地加工处理,该去就去,该添就添,注入更多的富有美感的音乐内容,给音乐课堂带来勃勃生机。

生活即教育范文5

生活即教育生活实践生活资源生活现象“生活教育是生活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是教育的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乱七八糟的生活,便是受乱七八糟的教育。——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生活又是一种实践、更是一种参与,生活中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奇怪的现象,困惑的问题,他们都会调动全部的智慧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并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它是一种自主的体验,是一种自主的发展。现今,随着课程的改革,人们也越来越注重课程应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也就是把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课程内容,因为真实的生活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从而也能使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发挥。

我所带的是综合高中班的学生,对于对口单招这方面,我深有体会。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参与,没有学生主体参与的数学教学决不是数学改革的方向。综观当今数学教学中仍存在知识传授与智力发展相脱离的高分低能现象;作业布置中的题海战术即高耗低效现象,而这些弊端的形成都是跟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不力有关,那么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来呢?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对这门学科感兴趣了,想学了,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而这很大程度上需要我们老师从生活出来,在生活教育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数学的美。

一、体验生活实践,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陶行知认为:“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生活”不是人们通常狭义的理解,而是“包含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的意思”。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贴近时,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也就越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体验生活实践来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

如在讲分段函数时,我让学生说出自己在生活中体验到的具体活动,学生们非常踊跃,有的学生说:老师,我在家用水壶烧水,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变化是不是啊?有的同学说:那老师我在医院感冒挂水之前,测量体温时,体温和时间的变化算不算啊?还有的同学说:那我周末出去逛街打的,计程车的里程表和票价的变化是不是啊?我对学生们的回答都会心的一笑,点了点头。在学生面前如果只是枯燥的讲授什么是分段函数,分段函数的性质,所有这些用空洞的说教都不能同再现生活的情景相比的,那样的教学,不仅在课堂中营造不了浓厚的生活氛围,还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活跃不了课堂气氛,使孩子学得单调、枯燥、无聊。

二、挖掘生活资源,体现学生学习的价值

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是叫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

例如,在讲授立体几何中的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的时候,实例是很有说服力的,往往这样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特别深刻,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让学生去把握一些典型的反例,相信同仁和我在这有所共鸣。例如,“墙角”这个反例可以将如“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平面平行”等命题否定。

高二下学期的导数应用中“求极值和最值”的教学,学生对“最值”容易理解,而对“极值”颇为费解。对此,我是如下教学的: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函数的“极值”是一个局部概念,函数的“最值”是一个整体概念;“最值”要么没有,要有也只有一个,而极值要有的话可以不止一个。例如,江阴有好多镇,每个镇都有“首富”,都可以看成是“极大值”,但是江阴“首富”只有一个,便是“最大值”。另外,还要告诉学生极小值和极大值间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不妨也可以举例加以说明,学生听后津津乐道。

如果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三、捕捉生活现象,拓展学生学习的渠道

学生的兴趣是我们教育的支点,高中的课程总地来说,比较单调,比较枯燥,而且对于学生的思维要求从简单的形象思维到严谨的逻辑思维,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了一种恐惧感,当然我也很清楚综高班的很多学生数学的“底子”不是太好,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应该不断地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中的“热点”,在课堂上紧随时代步伐,不断推陈出新,来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如对于命题中的“充要条件”的教学,学生对“充分条件”易于理解,而对“若B,则A”定义A是B的必要条件颇为费解。其潜意识认为,A是B推出的结论,怎么能成为B的条件呢?对此疑难,教师若适当的比喻:天上有云不一定下雨,但下雨必须天上有云,因此有云是下雨的必要条件。学生会心一笑,立刻明白了其中的缘由。我们对在教学中所打的比喻,也应尽量紧随时代节拍贴近现实生活。前面是对“必要条件”的老比喻,而现在可改为:买彩票不一定中奖,但若中奖必得买彩票,所以买彩票是中奖的必要条件,学生不由得对这个精彩的比喻拍手叫好。

这就是身边真实的生活,这种生活的真实性给学生的体验会很深,正如陶行知所说“整个社会是我们的学校,全部生活是我们的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全部生活。”是啊,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站在这样的高度来审视学生的学习,就会非常认真地关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每个环节,精心构建,但又不留痕迹,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总而言之,生活是丰富的,因为我们每天置身于生活中,每天在演绎着各种不同的故事,所以我们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实践,挖掘出生活中有用、趣味的资源,用心捕捉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这样的学习才可以真正地体现我们新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真正地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表达,这也是生活给予我们最美的化身。每一位同仁我想大家和我的感受一样,那就是我们的教育之路还很长,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刘瑛.开发“情商因素”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数学通讯,2005,(9).

生活即教育范文6

关键词:生活契机;幼儿园教育;回归生活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8-024-1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在《人类特质的稳定性和变异性》提出:如果把人的智力用100%来表示,那么其中80%是在8岁前获得的,另外20%是在8—17岁完成。由此可见,学前期是人的性格、能力成长的关键期,而这一阶段大多数幼儿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因此,这一阶段的幼儿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不仅要让孩子在幼儿园里接受教育,帮助幼儿正确认识的自己和周围的世界,而且要教给幼儿生活、学习、做人的基本态度和技能,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是丰富多彩的,相较于其他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

第一,幼儿园教育具有生活化的特点。

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决定了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广泛性,也决定了保教合一的教育教学原则。对于幼儿来讲,除了认识周围的环境、人、事的学习内容以外,一些基本的生活和“做人”所需要的基本态度和能力,如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等,都需要学习。但是这样广泛的学习内容不可能仅仅依靠教育教学活动来完成,幼儿只能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在交往中学习交往。因此,幼儿园教育具有生活化的特点,幼儿园的教育来自于生活,又回归生活。

第二,幼儿园教育具有游戏化的特点。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游戏从本质上来看,是幼儿自身的一种自由自发的主体性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也是幼儿基本的学习方式。幼儿园通过游戏帮助幼儿掌握知识技能,由此可见,游戏在幼儿园教育当中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幼儿园教育具有以上特点,那我们怎样把握幼儿园教育的特点,让幼儿园教育回归生活呢?

一、幼儿园环境的生活化

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中,我们充分挖掘幼儿园自身的现有资源,积极为幼儿提供自己动手、自我服务、体验独立的空间,重在营造安全、温馨、宽松、自主的氛围,让孩子在与环境的互动中,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更好地学会生活。

我们开设了“点心店”,即在活动室内,摆放了用各种材料制作成的具有当地特色的小点心,如奥灶面、青团子、三味圆等等,另外我们还帮其活动场地配置了适合的桌椅和方便顾客品尝的碗、筷、勺,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地享用点心。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在游戏中,幼儿是主动的执行者,他们自发地探索每一种游戏材料,同一种材料在他们手中反复地变换着花样玩,在动手实践中不断发现奥秘。此外,我们还在走廊里开设了一系列角色游戏角。如:“医院”、“超市”等等,使幼儿的生活活动更体现生活化、游戏化。

二、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充满了神奇的自然现象,为幼儿的社会认知提供了天然的场所。在开展春天的主题时,我们带领孩子们去公园,风儿轻拂柳枝,阵阵鸟语花香,嫩绿的小草从泥土里钻出了脑袋,孩子们被迷人的风景所吸引,尽情地嬉戏,玩耍,我们还带领孩子们去田野观赏绿油油的麦田,黄灿灿的油菜花,粉红色的桃花,雪白的梨花,使他们知道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是花儿盛开、万物复苏的季节。我们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平时的活动中,让幼儿在生活中掌握知识技能。

三、教育形式的生活化

幼儿教育与其他教育不同,它的形式丰富多彩,但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比如社区活动、种植活动、角色游戏等等,都与生活密切相关。在《认识医生叔叔》的活动中,我们请来了一位是医生的爸爸。我们让医生叔叔演示帮病人看病的过程,使孩子对他们的工作有初步的了解。这样的形式比传统的看图片教学要好的多,幼儿也更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更高。平时开展的区域活动,更以生活为基础,如“医院”、“娃娃家”、“银行”等,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平时的所见所闻,扮演每一个角色,体验活动的乐趣。

四、在生活中渗透教育

长久以来,幼儿园的生活环节往往忽视幼儿内部心智活动,教师简单主观地包办代替幼儿的过失行为,这样,孩子们更多地是接受老师的照顾,去完成刻板的生活常规。在幼儿园里,教师需要在日常幼儿园生活的各个阶段给予幼儿关注。在进餐时,不仅要保持儿童愉快的进餐情绪,提供的食物要丰富多样,还可以在进餐完毕后、准备睡觉前的时间内组织幼儿讨论今天他认为好的食物,制定一个固定的进餐时间表,使幼儿形成有规律的进餐习惯。幼儿园的教育不仅仅是固定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应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渗透教育。

上一篇演讲稿开头

下一篇愤怒的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