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示范工程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示范工程论文范文1
摘要:建筑电气施工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本文从电气安全的重要性、电气施工常见忧患和安全管理措施三个方面,探讨了在电气工程施工中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意义重大。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管理控制
0引言
在电气工程操作中,一个操作顺序的颠倒或漏掉一个其中的操作项目,都可能会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毁、大面积停电等严重的事故,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甚至是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在电气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规范的安全条例,并对电力系统的每一位工作人员特别是生产一线人员提出严格的遵章守纪的要求。因此电气安全问题成为关系到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头等大事,探讨电气安全问题意义重大。
1加强电气安全的重要意义
建筑施工中的电气操作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因此,必须做好施工时的安全保障措施。有统计资料显示,电力施工中的各种事故,绝大多数不是由于施工者的技能水平低造成的,而是由于其没有安全意识所造成的,这表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是保障电力生产安全的关键。因此可见,对电气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现在,无论是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还是建筑企业的内部管理,都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建筑电气安全工作的发展,`必须加以改善。各企业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员工中树立安全意识,着力制定并完善企业的事故防范机制及长效管理机制。以人为本,监管部门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监督,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杜绝一切安全隐患的存在,确保生产的安全性,全面加强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每年因为电击伤人甚至致人死亡和损毁电气设备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数额巨大,因此电气安全问题成为关系到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头等大事,加强电气安全管理。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正确使用,确保用电过程中人身及设备安全。
2电气施工常见的不安全忧患
2.1对于穿线工程中,导管细,导线繁多造成管内空间余量小,散热面不够。再加上施工人员技术素质低,不能按图施工。这样的危害是加快了导线绝缘层的老化速度,降低了工程的使用寿命。
2.2没有将腐蚀剂擦拭干净,开关处理没有切断相线,甚至将相线接到灯头螺口线柱上。插座安装将相线和零线位置互换,相线在上零线在下的规程接线问题等是在接线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问题。
2.3不少施工人员容易产生麻痹心理,在导管敷设施工中,对金属材质导管的管口不做处理,在管口处遗留很多毛刺,这些金属毛刺是很大的安全隐患:在穿线施工中这些毛刺容易将导线的绝缘层划开,后果不堪设想,一旦出现了问题,轻者造成短路停电而且难以维修,重者可能引起火灾。
2.4在避雷系统安装施工过程中。引下线的做法各不相同,有的用镀锌圆钢,有的利用构造柱的四根主筋沿墙体或柱内敷设。施工中如果漏焊也会留下很大的安全隐患,其造成的后果是:漏接或者漏焊一处圆钢,很可能就会使引下线失去应有的作用,避雷系统就不能发挥正常作用。
3加强电气安全生产的措施
3.1在员工中进行安全宣传,提高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建筑业安全卫生公约》、《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等安全法规,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在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对易发生事故的单位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安全管理单位有关责任人和各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执法人员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工作,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在企业中,认真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及时将新的安全技术落实到员工的工作中,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加强安全意识,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条例。根据建设系统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特点,有目的的对某些事故多发施工项目进行严格的监督,落实电气施工现场的安全防范措施,把施工安全责任制进行层层分解到基层,一层抓一层,层层落实。建立完备的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监督反馈制度,施工图审查制度,并且接受社会对建筑生产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的举报,通过一系列完备的安全生产措施,确保生产安全进行。对已办理安全监督的建设项目,根据《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要采取定期(每季度、半年检、年检)以及不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监督施工企业的施工安全管理保证体系,严格杜绝一切安全漏洞,监督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履行情况,落实安全生产的岗位职责,切实做好各法规的落实工作。
3.2加强电气安全用具的管理工作严格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有关规定,对电器设备进行严格的测试和检查,强化电气安全性能四个方面测试:①商业、工业住宅用电装置的安全和可靠性试验。②电器、装置、机械在确保正确的绝缘、接地和漏电方面的试验。③维修电动机、发电机、配线和变压器等设备的安全测试。④应用于电子/电气产品的最终产品测试来确保产品的接地和绝缘性能。具体为:耐电压测试、泄漏电流测试、接地导通电阻测试、绝缘电阻测试。每次试验完毕,使用单位应对试验单位出示的测试结果进行核实并保管,严禁移作它用,更不能用其它工具代替安全用具。对于高空作业的员工,要检查安全用具的安全性,严禁有不合格的安全用具出现在施工现场。使用高压验电器时,施工人员要检查绝缘手套的质量并站在验电器边缘的绝缘处。正确使用绝缘用具,无特殊防护装置,不得在下雨天或下雪天在室外使用。安全用具使用完毕,应保持用具的清洁,放回原处,避免安全用具的污损。安全用具的存放,要设有专用的橱柜或吊架,放置时要按编号存放不可混乱。保持存放地点的干燥、通风,保持清洁,防止安全用具脏污和损毁。
3.3强化电气技术措施及要点,在使用电压高于36V的手电钻时,要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并检查其是否有损坏;在施工中拆除的电线要及时进行处理,用绝缘带包扎带电的线头;高空作业前要检查安全带的牢固程度,检查扶梯有无防滑措施;登高作业时,不能随意往下扔东西,要使用工具袋进行传递。在地面的人员要戴好安全帽,并离开施工区2米以上;遇到雷雨或大风天气,要停止一切高空作业;低压架空带电作业时要配备专人监护,并佩戴好绝缘用具;在带电的低压开关柜上工作时,要采取避免短路和接地等措施。电器发生火灾要及时断电,在未断电前,应用四氯化碳、二氧化碳或干砂灭火,严禁用水或普通灭火器。安装的刀闸必须使用相应标准的保险丝,严禁使用其他金属丝替代,避免超负荷后不能自行切断电路,以至于毁坏电器,甚至造成人员伤亡;金属外壳的电器应使用三脚电源插头,有些电器会因故障出现漏电现象,如果用的是两脚电源插座,人体接触后就有可能被电击,后果将不堪设想;电器要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接地有专业人员按转和修理电器设备能否正常运行。电器严禁带电移动,把带金属外壳的电气设备移到新的地点后,要首先安好接地线,并对设备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确认设备无问题后,再开始正常的使用;如果在露天潮湿场所或在金属构架上操作时,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手持电动工具的负荷线必须采用耐气候型的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并不得有接头。检查手持型电动工具有无损坏,在使用前要进行空载的检测,检测没问题后才可以使用。
参考文献:
[1]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示范工程论文范文2
关键词:水利工程;安全隐患;预防;监控
一、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隐患
水利工程与一般建筑工程不同,在施工中施工存在更多、更大的安全隐患,分析如下:
1)工程规模较大,施工单位多,往往现场工地分散,工地之间的距离较大,往往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交通联系多有不便,系统的安全管理难度大。
2)涉及施工对象纷繁复杂,单项管理形式多变,如有的涉及土石方爆破工程,接触炸药雷管,具有爆破安全问题;有的涉及洪水期间的季节施工,必须保证洪水侵袭情况下的施工安全;有的关于基坑开挖处理(如大型闸室基础)时基坑边坡的安全支撑;大型机械设施和运输车辆的使用,更应保证架设及使用期间的安全;有引水发电隧洞,施工导流隧洞施工时洞室施工开挖衬砌、封堵的安全问题。
3)施工现场均为“敞开式”施工,无法进行有效的封闭隔离,对施工对象、工地设备、材料、人员的安全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4)水利工地招用的部分农民工文化层次较低,加之分配工种的多变,使其安全应变能力相对较差,增加了安全隐患。
5)现代水利施工,机械设备多,且越来越向自动化、大型化、复杂化方向发展,现场施工速度快,一个中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往往只需要4~5年就竣工了。在有限的场地条件下,现场的快速施工,使有效控制安全的难度大。
6)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多在野外,自然环境差,施工单位多居住在临时建筑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而且各种生活条件,比如饮食、通风、御寒和卫生等条件差;安全设施,比如灭火器等消防器材配备不到位。在野外环境下,自救能力有限,一旦发生问题,都会危及到职工的生命安全,不可小视。
二、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的预防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要保证水利工程建设期间的施工安全,首先要以人为本,抓好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工程施工安全的预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建立安全管理体系,从组织上落实安全措施
在工程招投标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在成立项目部的同时,就应建立以项目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层层分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赋予相应安全管理权力,包括违章作业制止权,严重隐患停工权,经济处罚权,安全一票否决权等,保证其有效行使职责。在组建施工队伍、施工班组时,应选择技术过硬,安全质量意识强的人员,实行安全与效益挂钩,使其能认真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对于特种作业人员,危险作业岗位,应严格培训,持证上岗。对新工人实行三级安全教育,未经安全教育的不准上岗,并明确规定工人有权拒绝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及无安全防护的危险作业。
(二)抓好安全教育,在思想上绷紧安全这根弦
安全预防,思想是关键,而抓好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主要领导的安全教育工作是关键中的关键。首先要使各管理层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才能使安全教育工作不成为一句空话。凡发生安全事故的单位,一律追究相应领导的责任,年终考核不合格,视情节扣发年终奖金,直至解聘和辞职。通过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激发领导层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自觉性。
其次,以人为本,强化广大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施行安全事故的“三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查出不放过,广大职工不受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提高职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使职工的思想从“你要我安全”转变为“我需要安全”,在思想上建立忧患意识,为贯彻安全制度,落实安全措施,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三)制订安全制度,进行制度教育
水利施工安全工作也是一门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要建立安全生产制度,用制度管人,才能使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具有科学性、延续性。安全制度必须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既要有一般要求、一般情况下的安全施工制度,也要结合各种突发因素,制定应急情况下的安全施工预案。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层层制订落实安全施工制度,做到标准统一,符合实际。笔者单位多年来一直采取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就施工安全问题向建设单位负责,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制度,把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个人,多年来在施工建设中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效果十分显著。
三、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监控
在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当中,既要统筹兼顾,不遗死角,又要集中力量抓好重点;既要重视施工高峰期间的施工安全,又必须注意其它施工期间各个安全环节。
(一)控制两个关键,保证安全生产
施工安全管理应抓住两个“关键”,即关键施工对象和关键施工工序。关键施工对象包括:危险施工部位)如高空悬挑部位施工、大坝围堰筑堤施工、导流洞引水洞衬砌封堵施工、土石方爆破开挖施工、深基坑开挖支护施工等。关键施工工序包括:大体积砼浇筑、大型构件吊装作业、钢筋焊接加工、构配件吊装运输、材料、脚手架工程等。对以上两个“关键”实行安全检查制度及专人安全盯岗制度,真正做到制度落实、检查落实、责任落实。
(二)坚持标准化管理,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生产控制
坚持标准化管理是水利施工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执行标准化,规范化施工是安全生产最强有力的保证。项目施工中应将每一天的施工对象,作业人员及作业程序,安全注意事项及安全措施等,执行标准化要求和规定,使作业人员在施工前和施工中的每时、每刻都能做到施工地点明确,施工对象明确,工作要求明确,安全注意内容明确,杜绝因情况不清,职责不明,盲目施工导致的安全隐患。
(三)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作业现场是安全管理最终落实点,也是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最终发生的地点,必须严格把握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进行安全施工。
建立和健全各类现场作业管理制度,如责任制;抽查制;安全交底;防火、安全用电制;机具、设备安全使用管理制度;安全纪律等。应设专职安全检查员监督实施,发现任何安全事故隐患和苗头以及违章操作,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严肃查处。
严禁各类无证上岗;严禁非专业人员从事专业工种;严禁非电气人员安装维修电器电路;严禁闭杂人员进入高空悬垂、危险作业;易燃易爆品堆场堆库,应尽量远离人员密集区,避免发生各类意外伤害。
各工序交替、工种更换、作业面交付等环节,应包括安全交接的工作内容,防止因情况不明或情况陌生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赶工作业特别容易发生事故。深夜班作业及连班作业极度易引起因施工人员的身体疲倦,深夜瞌睡而导致的安全事故,一般应尽量予以避免。工程特殊情况,确实需要加班加点作业,安全员应在做好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加强监督巡视,时刻控制现场作业状态,严格防范事故发生。
水利工程往往工程规模较大,施工作业点广,易爆易燃材料使用量多,容易发生火灾。必须建立以项目经理、安全员为领导的一定数量的人员的消防队伍,平时进行必要的灭火知识培训演练。在木工车间、机修车间、发电房、食堂、仓库等易发生火灾场所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泡沫、干粉)和沙包等消防设施,做到有备无患。
现场每天完工,各施工作业班组认真清理现场.并经安全检查人员验收,方可离场,防止留下各类安全隐患。安全专职或兼职人员应接受相应系统急救、设备和器材的使用培训及药物准备,以备急用。
示范工程论文范文3
一、引言
目前,国家提出高等教育要培养创新、创业的新型人才,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实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研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手段之一。《软件工程》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也是理工科物联网等计算机相关专业一门实践提高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建立软件开发工程化思想的整体概念,使学生具有运用科学、系统、工程化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和管理的能力。
二、《软件工程》课程的现状分析
1.知识点丰富,学时短,难以保证讲授所有的知识点。《软件工程》课程涉及的知识和内容较多,学生普遍感觉内容抽象、抓不住重点。随着软件行业的飞速发展,课程涵盖的知识点和技术要点越来越多,而教学学时却是不增反减,不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本无法完成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
2.综合性强,难以保证学生对知识点的充分理解。《软件工程》课程的内容包含了计算机、数学、经济学、管理学、市场学、系统工程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涉及内容太多、太宽,知识点丰富,学生难以理解。因此仅通过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面授讲解知识点,难以达到让学生深刻理解的目的。
3.实践性强,难以保证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软件工程》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其他相关课程难以比拟的。必须结合实际项目和实际应用加以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仅通过有限学时的课内实验环节,难以达到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理论的目标。
4.时效性强,难以保证教学适用性和内容先进性的统一。由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新类型的软件层出不穷,开发时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思想也在与时俱进。总结和提炼软件的开发技术和方法需要一段时间的積累,因此教材中总是缺少最新技术。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是学生在课外完成对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等资源的自主学习,师生在课堂内交流和讨论并完成习题。本文分析并研究了翻转课堂中一刀切的缺点(即将所有知识点的都以视频这种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自学),提出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将知识点划分为适合翻转教学、传统教学、混合教学三类:翻转教学采用课前视频+课内讨论,传统教学采用课内面授+课内讨论,混合教学采用课前视频+课内讨论+课内讨论;再辅以课内联系、课内实验等手段。翻转课堂+是一种以翻转课堂为主、传统课堂为辅的混合教学方式。
四、《软件工程》的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
江苏科技大学《软件工程》课程,是面向物联网工程专业开设,计划学时3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8学时,实验4学时。教材选用机械工业出版社,Roger S.Pressman编著,郑人杰等翻译的《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原书第7版)。受学时数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特点的限制,精心选择了其中的12个章节。为了能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教学知识点重新划分、组织和设计,学时安排如下所示。
第1章软件和软件工程:软件本质、过程、神话,Web App特性:翻转教学:0.5+1.25学时;补充手机App的特性:传统教学:0.25+0.5学时。第2章过程模型:通用、惯用、专用过程模型,过程评估:翻转教学:0.5+1学时;统一过程:混合教学:0.25+0.5+0.5学时。第5章理解需求:需求工程:翻转教学:1+1学时;开发用例混合教学:0.5+0.5+0.5学时;构件需求模型:传统教学:0.5+0.5学时;课内习题:1学时。第6章需求建模:场景、信息与类分析:需求分析、基于场景建模、数据建模:翻转教学:1+0.5学时;补充用例的UML模型、基于类建模:传统教学:1+0.5学时;补充Rational Rose:用例图、活动图、类图:翻转教学:1+0.5学时;课内习题:2学时。第7章需求建模:流程、行为模式:需求建模模式、Web App的需求建模:翻转教学:0.5+0.5学时;面向流程建模:传统教学:0.5+0.5学时;补充手机App需求建模:传统教学:0.25+0.25学时;补充Rational Rose:时序图、状态图:翻转教学:1+0.5学时;课内习题:1.5学时。第8章设计概念:设计概念:翻转教学:0.5+1学时;设计模型:传统教学:0.5+0.5学时。第9章体系结构设计:翻转教学:1.75+1.25学时;补充Structure Chart:传统教学:0.5+0.25学时;课内习题:0.5学时。第10章构件级设计:翻转教学:0.5+1学时。第13章Web App设计:翻转教学:0.5+1学时;补充手机App设计:传统教学:0.25+0.75学时。第14章质量概念:翻转教学:0.5+1学时。第16章软件质量保证:翻转教学:0.5+1学时。第22章软件配置管理:翻转教学:1+1学时;补充手机App配置管理:传统教学:0.25+0.25学时。
课内实验:分析与设计给定课题,4学时。
在所有知识点中,翻转课堂(课前视频+课内讨论)14次;传统课堂(课内面授+课内讨论)9次;混合教学(课前视频+课内面授+课内讨论)2次。其中,课前视频16次,共10学时;课内面授11次,共5学时;课内讨论25次,共18学时;课内练习4次,共5学时;课内实验2次,共4学时。课外10个学时用于视频学习,课内28学时用于面授、讨论和习题,课内4学时用于实践提高。每个教学环节的设置如下。
1.视频学习是上课前的学生自学过程。实施时选择一个固定主题或知识点录制视频,时长为0.5学时(即2025分钟)。有些知识点由于内容较多、逻辑性较强或完整的软件操作过程演示,视频时间为1学时(即45分钟)。某些复杂的知识点需要同时采用视频+面授教学,视频时间为0.25学时(即10分钟)。本课程的学习视频根据章节知识点内容,总共安排17次。
2.针对课本内容先进性不够的问题,补充了手机App的相关知识点,采用面授的模式;针对即具有实践性又具有概念性的知识点,采用面授模式。
3.针对既有实践性又有时效性的知识点,采用视频+面授的混合模式。
4.课内讨论是知识内化的必要环节。課程中的每个章节都有设置课内讨论,这是翻转课堂+中极其重要的内化环节,是学生理解知识点和消化知识点的关键环节。
5.课内练习是知识内化的重要环节。针对软件分析与设计方法的相关知识点,设置了4次练习。该环节是检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的有效方法。
6.实验环节是检验知识内化效果的重要环节。课程实施过程中,将学生分为23人一组,给定软件开发类的相关课题,采用课程中所学的方法,进行软件分析与设计过程,并最终进行汇报讲解并提交实验报告。
示范工程论文范文4
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关键词】示范工程 护理质量 满意度
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声誉,关系到病人的康复进程,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2010年卫生部下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我院作为卫生部首批重点联系医院之一,深入分析会议精神,详细调研自身实际,结合医院护理工作现状,从护理人员的认识、护理工作模式、排班方式、工作流程、护理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改革,已初见成效。
1 医院情况介绍
我院有50余年历史,是国家首 批县级三级甲等中医院,及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现开放床位1110张,病房护理单元33个。全院有护理人员480人,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85%。现有“示范工程”试点病房16个。
2 方法
2.1开展“示范工程”的准备。
2.1.1全面部署。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结束后,院领导对“示范工程”给予高度重视,院办公会专题研究,将其作为2010年重点的工作之一,并成立了由院长担任组长的“示范工程”活动领导小组,由分管业务副院长着手策划与实施,要求相关部门积极参与、配合,由此形成全院共同的工作目标,并纳入目标管理。
2.1.2认真调研,寻找差距。护理部组织人员对我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现行护理分工方式、排班方式、护理文件书写时间与该进方法调研及有益的探索,形成较清晰的工作思路,找到急需改进的突破口。
2.1.3积极动员,统一认识。为全院广大医务人员尽快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医院多次召开中层干部、护士长、护理人员大会,对这项工作进行部署和宣传,强调开展“示范工程”加强护理工作是实现医改目标的重要措施,是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客观要求,护理部先后在试点病房召开护士座谈会,并与护士有效沟通,使护士的认识统一到医院开展此项工作上来,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2.1.4全力准备,组织培训。由于护理工作模式及工内容发生了变化,护理部围绕卫生部提出的十六项重点工作修订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临床各类护士工作职责及工作标准及出、入院等相关工作流程,结合《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及《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制定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流程50项及基础护理操作流程17项,编印《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指南》下发科室,组织学习,开展基础护理操作培训,规范护士的操作规程。
2.1.5积极宣传,接受监督。
医院宣传部积极参与“示范工程”活动,在工作启动阶段及时召开了新闻现场会,4社会宣传推动“示范工程”的目的和意义,并在医院网站开辟“示范工程”专栏,介绍先进做法及典型事迹,达到相互学习,共同借鉴的作用,同时攻势基础护理项目和内容,接受社会和服务对象的监督。
2.2开展“示范工程”的做法
2.2.1申请为先,确立试点。为保证工作顺利开展,我院采用病房主动申请与医院评估相结合的方式,确立了首批10个试点病房(骨科、针灸科、推拿科、肝病科、心内科、肾病科、五官科、神经内科),这些病房的选择充分体现了代表性,特殊性和普遍性的有机结合。
2.2.2蹲点指导,强化督导。护理部、科护士长对每一试点病房进行蹲点,经常深入病房,按照标准和要求,加强指导,并强化巡查和指导,对存在的问题,结合病房的实际进行改进,积极摸索,使此项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2.2.3定期小结,纠正偏差。定期召开“示范工程”委员会、试点病房护士长工作会,各试点病房针对开展工作、实施成效、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等进行报告,及时梳理工作的关键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同时,多次召开试点病房护士座谈会,了解护士的思想动态,解决护士的认知偏差。
3 开展“示范工程”的初步成效
3.1制定各级任职要求及岗位职责。
(1)责任组长。由工作责任心强、专业知识扎实、业务技术熟练、临床经验丰富、具有一定管理协调和业务指导能力的职称为护师以上的人员担任。负责本组患者全面护理工作,协助护士长做好护理单元的管理工作,包括:组内护士的排班及工作任务的分配,分管床位危重、疑难患者的护理,指导责任护士对新入、危重、特殊检查和治疗、手术、出院等患者实施护理评估,完成重点患者的健康教育,发现并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按指定的时间检查落实,负责出院患者意见咨询和出院患者访视,(2)责任护士。具由有高度的责任心,扎实的护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熟练的专科护理知识的护师或护士担任。主要是运用护理程序开展工作,正确执行医嘱,完成分管患者的所有治疗和各项基础护理包括生活,按要求填写好各种护理几录和进行健康教育。
3.2推进护理服务内涵建设,提高护理质量
各试点病房结合专科特色,不断丰富优质服务内涵,为患者提供从入院到出院,乃至出院后的全过程无缝隙护理,认真做好患者的入院教育、住院护理、出院指导、出院后方式等工作。例如、心内科将服务延伸至院外,推出于岸患者进行家庭方式和电话随访,及时满足患者从出院到复查期间的健康需求,受到患者普遍欢迎。肝病科以“空气净”、“病区净”、“病人净”为落实基础护理的目标。实行分床责任制,在危重病人多,基础护理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基础护理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此外,责任包干制的护理模式实行后,护理人员相对固定,医护治疗组配合默契,保障了医疗安全。因此,基础护理是做好专科护理,提高专业水平的基石,使护理人员在进行扎实的基础护理工作的同时,对其进行专业化的健康教育及沟通交流,对患者的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3.3人性化的工作流程,使病人体验到感动服务
高质量的基础护理不仅需要护士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责任心,还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礼仪礼貌、人文科学知识等,我院紧紧围绕病人需求,调整核心工作流程;同时针对基础护理工作存在实施过程被动化、技术操作机械化、实施内容模糊化、排班模式与工作需求矛盾化等问题,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完善支持流程,病人及家属普遍感受到基础护理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人性化,对护理工作由不放心到放心,有满意到感动,目前的陪护主要是满足家属对手术当日、高龄、病情不稳定病人的亲情陪护伴,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到99%。
4 总结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是优化护理服务、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患和谐的切入点;同时,示范工程也是对原有护理工作的再深入、再细化、使护理工作模式,从管理形式和运行机制上有利于这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和可持续发展。试点病房收到感谢信,锦旗,同时,社会效益凸显出来,医院影响力得到提升。目前,有数百家兄弟医院前来参观。慕名而来的参观者络绎不绝。这些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使护理人员感受到自我价值的提升,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多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参 考 文 献
[1]邓行爱;郑燿珍.给予人文关怀深化整体护理[期刊论文]—中华护理杂志.
示范工程论文范文5
参考文献的写作是为了保障文献作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同时也是论文作者对学术科学的一种研究态度表现,也为了防止别人误会是抄袭的他人研究成果。以下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绿色施工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阅读欣赏。
绿色施工论文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2]《夏热东冷地区建筑节能技术》付祥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张燕林。绿色施工常见问题研究[J].山西建筑,2009,(28):130-132.
[5]申琪玉,李惠强。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5(21):1634-1638.
绿色施工论文参考文献:
[1]熊君放.绿色施工在“绿色建筑”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j].施工技术,2008,(06).
[2]何会东.绿色施工节材增效[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12).
[3]竹隰生.推行绿色施工:问题与对策[j].建设科技,2007,(21).
[4]肖绪文.建筑工程绿色施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J],2013.10
[5]中国建筑业协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申报与验收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6]毛志兵,于震平.绿色施工研究方向[J].施工技术,2006,35(12):108-111
绿色施工论文参考文献:
[1]毛志兵.中国建筑推进绿色建筑最新进展[J].施工技术,2013,01:7一11.
[2]方明露.我国既有建筑绿色节能改造的效益分析及政策建议
[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3]沈万岳.绿色建筑技术和绿色建材在高校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4]山西省建设厅定额管理站.山西省建筑及装饰工程预算定额(2011版)[M].北京:清华同方电子音像出版社,2011.
示范工程论文范文6
关键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人类保护自然环境,寻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努力的目标。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因为旧房拆迁以及建造新房屋而产生的建筑垃圾总量约为2.4亿~3.6亿吨,同时每年因为生产商品混凝土而消耗的天然砂石总量约为5亿吨。如此巨大的建筑垃圾产出量和砂石骨料的需求量,必然导致大量的垃圾堆放和开山采石,最终结果会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建筑垃圾资源化不但可以解决大量建筑垃圾堆放占用可耕地、污染环境等问题,还可以减少因开山采石而造成的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因此对建筑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是十分必要的。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已成为科研和工程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2012年,长治市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入选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固废综合园区资源循环利用与污染协同减排技术及应用”(课题编号:2012BAC15B05)全国技术示范城市。项目起止时间为2012年1月-2015年12月,项目牵头单位为国家住建部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课题牵头单位为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长治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承担该项目课题“建筑垃圾综合处置利用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任务,开展对本地区行业技术动态研究、示范工程全程组织等工作。长治市潞海商品砼有限公司作为具体示范企业,承担“年处理12万吨的建筑垃圾混凝土示范工程”示范生产线建设工作。
1示范研究目标
1.1总体考核指标
长治市承担的“建筑垃圾综合处置利用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课题任务总体考核指标为:建成年处理12万吨的建筑垃圾混凝土示范工程一项,混凝土建筑垃圾添加量达到33%,混凝土产品标号达到国家标准C30。
1.2计划阶段目标
长治市科技情报研究所作为本地示范任务组织单位,对课题任务进行了年度分解规划,具体年度阶段目标如表1所示。
2示范研究路径及结果
2.1基础情况调研
结合课题研究内容及长治市自身特点,课题人员通过实地调研、资料查询、情报分析等方法对本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建筑垃圾、城市生活垃圾等固废的处置现状、行业技术动态、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调研,掌握了市情现状,确定了具体示范任务企业为长治市潞海商品砼有限公司。
2.2技术路线研究
在专家咨询和情报采集的基础上,课题组针对企业示范需求,研究确定了长治市课题任务的技术路线研究方向。示范企业主要完成示范工程设备改造试制、建筑垃圾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产品测试化验及对比分析等技术任务。
具体的技术路线为:通过对建筑垃圾分类分级破碎、筛分,生产出可取代天然砂石的骨料;进料可进行3次破碎,通过筛分多次筛分破碎分选筛分,生成分级原料0~5mm,5~16mm,5~20mm,5~31.5mm等不同规格的骨料,作为企业混凝土搅拌站原材料;相关骨料配合水泥、粉煤灰、矿粉、外加剂和水,用以生产预拌砂浆、预拌混凝土等产品;形成再生骨料强化技术、再生骨料系列建材生产关键技术、再生细粉料活化技术、筛分分段工艺技术、专用添加剂制备工艺技术等混凝土建筑垃圾复合添加技术体系。
2.3设备改造及试制
示范工程选址于长治市壶关县东长井乡高速连接线路旁,距市区东外环仅6km。该位置交通便利,便于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产品的运输。到2013年底,示范工程核心内容HZS160*2混凝土搅拌站综合技术改造及混凝土建筑垃圾复合设备试制工作要全部竣工。ZS160搅拌站技术改造主要对设备计量功能、设备拉铲及运输功能、搅拌设备加高,以及水泥仓及螺旋机添加、电路控制系统改造等方面进行技术改造,实现建筑垃圾搅拌站自控程序的改进,提高现有搅拌站处理规模。混凝土建筑垃圾复合设备试制主要对非标设备进行试制,包括粗破碎机、二次破碎机、后分离机和输送装置等部件。试制中采用的4台中等规模的设备,单台处理能力达到90吨/天,总体规模满足12万吨/年的建筑固废处理能力。此外,示范企业通过自有资金配套,加强工程配套附属设施的建设。
2.4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商品砼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长治市课题示范任务中示范企业的管理软件开发系统,是示范工程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商品砼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可为企业提供基于整厂运行的全套信息化解决方案。该系统根据企业分布式管理的需要,采用C/S(客户机服务器)体系架构模式,设置了管理、调度、生产、运输、实验等多个系统功能模块,涵盖了企业运营的购、产、销、存、收款、付款、价格调整、决策分析等多个方面。使企业管理者能够客观、及时、高效率地掌控工程项目全局,从而辅助企业项目管理,提高整体运行效率与核心竞争力。该系统研发采用技术合作方式,历时5个月,圆满完成了《商品砼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全部功能模块的开发任务,且试运行顺利。该项研究成果已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软著登字第0834560号),2015年3月荣获长治市科技成果应用二等奖。
2.5再生骨料混凝土产品专业检测
专业检测是检测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制混凝土产品质量的权威途径。再生骨料应符合《建筑用石》(GB/T146852001)《建筑用砂》(GB/T14684-2001)及《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的要求。建筑垃圾制混凝土应符合《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12标准。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GBJ146-90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和《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2009要求。根据产品的行业属性和本课题要求,示范企业委托山西省具备专业检测资质机构,对建筑垃圾制混凝土砂石料开展全年(2014年)300余批次抽检,其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人工砂生产应用技术规范》要求,完全满足C30及其以下各标号的混凝土生产,且掺量达到33%。所配制的混凝土,经检测其强度和放射性核素限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6再生骨料混凝土不同掺比实验研究
为了确保示范研究数据的全面,课题组在完成规定参数产品检测的同时,对不同掺量建筑垃圾的再生骨料混泥土产品进行多批次的专业对比检测。同时,为加强课题示范研究数据跟踪,示范企业发挥自身的试验检测设备和手段,利用2年时间,结合课题示范研究要求,通过试配、检验、控制养护等手段,开展了再生碎屑、碎石、水泥、矿粉、粉煤灰、外加剂等多方面检验以及混泥土配合比试配的实验对比研究。实验数据显示:再生碎屑(建筑垃圾)掺量在33%以内时,可全部替代人工砂配制C30混凝土,施工性能和强度均能满足质量要求;随着再生碎屑(建筑垃圾)掺量的增大,达35%时砼拌合物需水量增大,导致砼粘聚性增大,和易性变差,不易泵送,不能满足施工要求,且强度偏低。详实的实验对比研究数据为项目的示范研究圆满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课题示范研究体会及建议
3.1体会
4年的课题示范研究收获颇丰。首先是锻炼了队伍。本项目承担单位涉及面广,参与人员多,囊括了国内知名大学、住建领域国家顶级研究机构和多家基层示范企业,形成了一个高水平的实验研究、学术交流和促进成果转化的产学研合作平台。长治市科技情报研究所作为地市级基层研究单位,能够参与其中,机会难得,所有参与的课题人员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截至目前,长治市示范研究取得可喜的知识产出,有8篇专业研究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其次是示范效果明显。通过4年的课题示范研究,建成了年处理12万吨的建筑垃圾混凝土示范工程一项,形成了一套具有很好示范价值的工艺技术流程、设备改造试制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产品执行标准,圆满完成课题既定目标任务,有利于研究成果的全面示范推广。
3.2建议
废弃混凝土的循环再利用,不仅可以降低工程造价,还能有效节约天然资源,解决建筑垃圾处理带来的环境问题,具有显著的可持续发展效益。通过本课题示范研究,我们深刻认识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重要理论研究意义,但也切身体会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机制体制、市场经济、环保意识、成本核算等方面的制约带来的诸多不尽人意之处。笔者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健全法律法规体制。目前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不到5%,主要原因在于国家相关政策和管理的缺失。我国没有专门针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立法,大部分都是规定和指导意见。早在2005年我国就明确了实行建筑垃圾“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但没有具体实施细则来保证。所以,要尽快提高我国的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率,当务之急是要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尽快纳入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政策法规方面的基础规定,完善各种操作性管理规定和惩治违法行为的制度规范,完善环境信息公开相关法规。另外,还需要立法明确建筑垃圾处置利用的程序规定和监管范围,对分类收集、存放运输、处置处理和资源化再利用作出实质性规定,如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木材、金属等建筑垃圾必须由再生资源化设施处理,减少废弃物生成量和处置二次污染,鼓励企事业主体开展清洁生产,根本上促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
(2)改革行业组织管理体制。垃圾的处理和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个层面,如何处理就有组织协调问题,比如建筑垃圾怎么收集,由谁组织收集,堆存到哪里,堆存用地由谁解决,由谁提供,建筑垃圾利用工作由谁来牵头,由谁负责组织协调等。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要在现有管理原则的基础上,改革现有的建筑垃圾管理体制和程序,加强中央与地方、各部门之间以及运营管理各流程、各环节的组织协调,简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审批手续,使政府、企业、个人三者利益保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