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地理考试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生地理考试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生地理考试总结

学生地理考试总结范文1

【关 键 词】 Solo分类评价理论;地图能力;地图教学;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7-0103-03

地图是开展地理教学的必备工具,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载体,也是考查学生地理学习情况的手段。在历年的江苏高考地理试卷中出现了“题题有图,无图不成题”的现象,地图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5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说明》在考核目标与要求中明确提出:“快速、全面、准确地从题目的文字和地理图表中获取有关地理信息。”“调动并运用地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判读、填绘地理图表,完成地理计算,进行地理观测和地理实验等。”“用文字和图表等表达方式准确简洁地描述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分布和发展变化。”可见,高考地理试题以地图为载体来考查学生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鉴于此,笔者试图用Solo评价理论对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地理中的地图试题进行分析(以必修内容试题中的地图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归类,以期按照思维能力考查层次深入探讨地图试题的特点及其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启示。

一、Solo分类评价理论

Solo的全拼是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意思是“观察到的学习结果的结构”。Solo分类评价理论是在结构主义学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由澳大利亚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比格斯及其同事共同创立。它用结构特征来确定学生面对问题时特定反应的层次水平,将学生的学习结果划分为5种结构。①前结构。学生没有回答问题所需要的简单知识,或受以前所拥有的无关知识干扰,因而找不到解决问题的任何办法,所以回答问题时思路混乱,或者重复同一个答案;②单点结构。学生对所要回答的问题能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但只能联系自己记忆中的单一事件、找到一个回答问题的线索,然后很快得出结论;③多点结构。学生回答问题时能找到越来越多与解题相关的特征,能将多个孤立事件联系起来,但未能将所有找到的特征综合起来回答问题;④关联结构。学生回答问题时,能将搜索到的所有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来回答或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⑤拓展抽象结构。学生能够提出更多问题,学习更多抽象知识。问题本身具有开放性,其意义能得到有效拓展,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学习能力,处于这一层次的学生,其钻研和创造意识更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比格斯提出的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思维层次类型。这5种结构从思维水平来看是逐步提高的,构成了学习过程中水平连续发展的整体。前3个结构层次主要从“量”的方面来描述学生的学习,而后2个结构层次主要从“质”的方面来描述学生的学习。Solo分类评价理论描述了学生学习由浅入深的过程,从而将抽象的学习过程与学生的具体学习表现联系起来,操作性较强。因此,Solo分类评价理论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教学评价、试题分析、试题开发。常兰按Solo分类理论的思路确定了试题的4个能力层次。

二、地图试题的Solo层次划分

1. 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地图试题研究中的具体化

历年的高考地理试题都重视对学生地图能力的考查,包括对地图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操作能力、应用能力等。

结合地图试题的特点,现将地图试题考查的具体能力按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5个思维层次加以细化。例如,学生解答高考地理中有关地图的试题时,首先要认真观察地图,从图中获取信息,把握某个地理变量的变化特点,这里学生所需要的能力对应了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单点结构,因此,笔者认为这两个能力属于单点结构的思维层次。经过类似的分析,笔者将地图考查的能力参照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5个层次分成4个能力层次,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地图的考查能力层次基本能与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层次相对应。因此,可以利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不同思维层次来对2015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卷中地图进行能力层次分类。

2. 地图试题的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层次划分范例

下面以2015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卷(1)~(2)题为例,说明对地图试题的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层次划分的具体操作过程与方法。

例如,北京时间2015年2月19日零点钟声敲响时,某工程师在南极长城站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图1为长城站位置示意图,读图后回答问题。

(1)T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 )。

A. 2月18日12时 B. 2月18日20时

C. 2月19日4时 D. 2月19日12时

(2)春节假期期间( )。

A. 南京太阳从东北方升起

B. 南京昼夜长短变仳幅度增大

C. 长城站日落时间推迟

D. 长城站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

分析:本题以南极洲图为载体,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据图1可知,南极附近为陆地,此图为南关球,因而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根据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如果经度增大则为东经度,如果经度减小则为西经,可知长城站附近的经度为西经,再根据图中所画经线的条数可知,长城站附近的经线为60°W。由于此图为南关球,再根据图中的陆地位置可以判断图中的虚线为南极圈,所以长城站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

(1)题考查地球自转造成时差、区时的计算。长城站的经度为60°W。通过计算得知,长城站位于西四区,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相差4+8=12个小时,西四区比北京时间晚12个小时,因此,T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0+24)-12=12(点),所以是当地时间是2月18日12时,因而答案选A。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题应被划分为地图试题的Solo分类评价理论中的多点结构水平。

(2)题考查的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春节期间为2015年2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运动。南京太阳从东南升起,南京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较小,长城站日落时间提前,长城站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因而答案选D。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题只要求学生知道长城站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因此,本题应被划分为地图试题的Solo分类评价理论中的多点结构水平。

三、2015年江苏高考试题中地图的Solo分析与比较

按照上述类似的划分方法,对2015年江苏高考试题中的地图进行分析,共18幅地图。表2为2015年江苏高考试题中地图在各层次的分布情况。

表2

[Solo层次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拓展抽象

结构 合计 幅数/张 2 8 4 3 17 比例/% 11.76 47.06 23.53 17.65 100 ]

从表2可以看出,2015年江苏高考试题中的地图大多数处于多点结构和关联结构水平,其中多点结构水平的地图最多,占了50%,而处于单点结构和拓展结构水平的地图相对较少。这说明,2015年江苏高考试题,更关注学生解读地图中各要素的地理意义、基本规律等能力的考查,以及根据地图中各要素的地理意义及基本规律而进行的推理判断能力的考查,这与高考对学生地图能力考查要求是相一致的。另外,还有3幅图达到了拓展抽象结构水平,这类地图主要是通过地理要素、结合实际情境来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要求学生能根据地图得到概括性的结论。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2015年江苏高考试题中的地图考查难度为中等偏上水平。

为了进一步分析,下面将地图按照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将地图进行细分,得到分布统计图,见图2。

图2

从图2可以看出,自然地理的单点结构水平与区域地理相同,说明对学生在单点结构上自然地理的地图能力要求与区域地理是相同的。自然地理的地图在多点结构水平上与区域地理相同,说明对学生在多点结构上自然地理的地图能力要求与区域地理的地图能力要求是相同的。人文地理的关联结构水平上高于自然地理,说明对学生在关联结构上人文地理的地图能力要求要高于自然地理。区域地理的拓展结构水平上高于自然地理,说明对学生在拓展结构水平上区域地理的地图能力要求高于自然地理。

四、地图教学的启示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值得地理教师和学生深入探讨的问题,也一直为广大地理教师所关注和探讨。本文对2015年江苏高考试题中的地图进行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教学启示,希望能为高中地理教师开展地图教学或作进一步的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1. 实施渐进式地图教学

为了逐步提高学生处理地图的能力,按照思维能力层次由低到高的顺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制定相应的地图教学策略。地图能力是分层次的,如读图能力可以分为10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在地图上指出单一地理要素分布”,第二层次是“正确认知并能运用图例,了解地理事物空问分布”,等等。同样,实践能力、信息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等都分为10个层次。

在明确地图能力的基础上,要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步骤一步一步地阅读地图。一般情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按这样的顺序阅读地图:先看清图名,知道地图的主题或主要内容;再阅读图例注记和比例尺,知道地图的表现方法:最后,深入到地图内部,关注具体的内容和信息。

同时,要引导学生从阅读单一要素地图开始训练,主要训练学生掌握以上读图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在单一要素图上总结某一要素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以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等等。在完全掌握单一要素地图阅读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地图要素,使学生能读懂多要素地图,并能区分出主要和次要的要素,结果读图结果,解决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问题。

渐进式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使学生的思维层次由简单到复杂,螺旋式上升,进而加深学生对地图的理解和运用,逐步提高运用地图能力。

2. 以训练为核心

通过变式图训练,引导学生在不同图形中寻找地理事物的本质,通过变式图的学习来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变式图训练可从空间角度、呈现形式等开展。

通过将同一地区不同要素的地图进行重叠,让学生来分析本地区多种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进而发现本地区地理事物在时空分布上的特点和规律,从而找到本地区地理事物不同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叠置图的训练,从而在时空特征中寻找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性。

通过将同类地图或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地图、同一时期不同要素的地图进行比较,找到相似性和差异性,以提示某一要素的发展变化规律,或提示某一地区的发展变化规律,进而对某一地理要素或某一地区进行深入全面地分析。

地图不但反映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还包含了地理事物随时间发展变化的规律,这就要求学生具有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在地图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特别是联想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地图的学习来推测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能力。

无论何种形式的训练,都要以高考真题和各地模拟考试试题为训练重点,因为这些试题都是经过专业人员命制的试题,质量高,也能反映当前试题命制的趋势。

地图的训练方式多种多样,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师生要结合运用各种方法开展读图训练,切实提高训练效果。

3.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为高中地理的教与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GIS用于中学地理教学,能大大丰富学生的课堂和课外学习内容,显著增加地理事物的空间表现形式,使地理信息可视化,并卓有成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GIS具有地图缩放、地图要素增减、地图叠加等多种功能,在地理教与学的过程中,如果利用了GIS的这些功能,将为教与学带来极大的便利,能充分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和效果。GIS的空间可视化为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为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GIS 技术中的二、三维地图浏览,地理位置定位,空间分析,路径查询等功能,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突出地理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Google公司于2005年7月了最新的地图搜索服务软件Google Earth。它采用成熟的宽带流技术,能实时为使用者提供多种数据,将本地搜索功能与卫星图片结合起来,可以看到地球上几乎每个角落的立体三维图象。Google Earth能提供教学所需要的地球表面任何地区的图片,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获取地理空间资料的捷径。利用Google Earth软件进行教学,可培养学生的空间方位感,增强教学的真实性、直观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它更加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及情感,成为解决教学难点的捷径之一。

学生地图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师生的不断努力。一方面,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地图知识,在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多练习,积极发挥内因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研究,寻找培训学生地图能力的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只有师生相互配合,才能大幅度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Biggs, J.B.& Collis, K. Evaluating thd quality of learning: The SOLO taxonomy, Academic Press, 1982.

[2] 常兰.SOLO分类理论与高中地理新课程的试题命制与评价[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8.

[3] 吴建新.提高学生地图能力构建地理认知新模式[J].上海教育科研,2009,(4):34.

[4] 陈宝婷.高中学生地图能力培养的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5] 陈宝婷.高中学生地图能力培养的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6] 夏志芳.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7] 杜福光.利用GIS技术培养中学生地理空间分析能力[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4,(1):73-77,61.

学生地理考试总结范文2

关键词: 会考复习 地理读图 读图能力培养

阅读地图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地图,仔细观察地图上的颜色、符号、标记与比例尺等获得地图所要传达给学生的相关地理知识,并且要让学生找到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得出具体结论。在会考复习中,教师要系统对学生的读图能力进行培养与训练,使学生能做到“看图说话”,这样就能轻松解决会考中地理考试所面临的读图难题。

一、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国家对各地教材的编制越来越重视。就拿地理这门课程来说,国家对其的编制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响应国家政策,新人教版七、八年级地理在进行地理教材编制的时候,进行了大量创新改革。改革的重点主要体现在地理的地图上,和以往的教材进行相比,新教材在栏目的设置及章节上都体现了新特色。新教材中增加了大量地形图、剖面图、示意图、联系图与交通图等,除此之外还多了很多插画,这些图画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在某种程度上更超越了文字叙述的功能。如此编排的原因在于:地图已相当于地理教学当中的“望远镜”,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地图,已成为每位地理老师必设的教学环节,也属于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利用地图进行教学符合现今地理教学的要求,也是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为了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必须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二、学生读图能力较弱的原因

(一)教学环境限制

在江苏很大一部分农村地区学校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不发达,教师只能按照地理课本上的地图进行教学,当遇到课本上的地图过小而且图片较复杂的情况时,学习能力水平较差的学生根本找不到具体的地理位置所在,久而久之,就丧失了看地图的兴趣。此外,在农村的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一直未得到改进,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这样会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二)对地图学习认识不够

在平时教学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对地图知识学习并没引起太大重视,在他们认为,只要临考的时候,抓紧时间背背理论知识就行。但通过学生平时的考试成绩就可以充分看出,“学生不注重知识理解,单纯靠死记硬背”在具体考试中是很难拿高分的。但学生没有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在平常学习中,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以前的学习模式,以致在遇到地图题目时就不会利用已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在考试时就更加不知所措。此外,教师在进行复习教学时,为了节省时间,往往进度很快,学生还未完全理解就已进入下一个课题。因此,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很大影响。

三、在复习中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的读图习惯

当教师进行地理复习的时候,首先要明确告知学生地图学习的重要性,以引起学生对读图学习的重视,这样在具体复习教学中,教师任务才会变得轻松,学生学习才不会变得吃力。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培养学生的读图习惯,教会学生运用多种读图方法。告诉学生在读图时,要特别注意图的类型,点、线及图例等的运用,对于某一类型的图例,要善于抓住一个典型进行具体分析、研究,找到这一类图的共同点,从而实现一图多思多用。另外,要使学生通过对单一事物的判读提升到对地图的综合解读上,养成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阅读习惯。

(二)掌握阅读地图步骤

学生的读图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会考复习中,要想使学生快速掌握读图能力,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而制定规范化、合理化的读图步骤,有利于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快速学会读图的效果。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了下面几个常见的读图步骤:一是浏览地图,形成初步印象。在浏览地图时,学生要快速反应这幅图所要表达的内容及猜测可能会提到的问题;二是精读地图,获取准确信息。一般地图的文字性说明很少,所有信息都靠学生自行去图中发现、找寻。在精读时,不能轻易放过图中细小的信息,一旦错过,就很有可能导致问题无法解答。三是填写地图,加深具体内容。地图上的空隙一般较多,为了方便了解地图,可以在地图上进行适当填写,使整个地图的脉络清晰明了,有助于解答问题。四是表述地图,综合各种能力。通过前三个环节对地图的分析,学生已对地图进行了大致了解,这时,可以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地图进行阐述。有漏掉的地方教师可以适当补充。这样经过层层顺序的解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读图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整体读图水平的提高。

(三)善于采用形式多样的读图教学方法

1.趣味读图法

即将面临会考的中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很大压力,而地理地图复习怎样做才能在众多课程中吸引学生注意,已成为地理教师急需解决的难题。趣味教学是最能吸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而且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本文首先在此列出了趣味读图这一方法。趣味读图法指的是根据地图上的符号巧妙设计旅行线路、地名猜谜等趣味问题进行读图的一种方法。比如说在复习“中国铁路”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采用“旅行读图法”的方式,将全班分为两个小组,让学生全部合上书本。第一小组提出旅游路线的出发点与终点,另一小组快速回答出两点之间的铁路站点。然后交换,第二小组提问,第一小组进行回答,一问一答两组相互交错式进行游戏,而教师在一旁记录两组的出错率与得分情况。结束之后,对赢的一方进行鼓励表扬,对输的一方进行勉励。利用这种趣味读图的游戏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铁路线的印象,而且起到了缓解学习压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在纸张上绘图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会考复习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记住地图,可以采取手绘图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地图的印象。学生可以自行在纸张上绘制地图,也可以根据书本上的地图进行描摹,还可以采取“一图多填”的方法,等等。例如,在绘制中国行政区域图时,学生可先在书本上对各区域进行描摹,然后合上书本将各个区域的省会及简称填好,为了充分利用图纸,还可以在图上画出我国众多山脉的走向及标出湖泊、河流等,甚至可以标注各地的矿产资源,尽可能地将学过的东西都书写在图纸上,但要注意的是,需保持纸张的整洁及清晰度。完成这一系列任务之后,将书本打开进行一一对照,及时总结自己不会的东西,记在本子上,以后定期对不熟悉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做到对所有知识点都能清晰明了。

(四)构建心灵地图

经过前面很长一段时间的复习,学生已掌握了读图的技巧与方法,很多知识都已积累在脑海当中。教师要采取最终手段巩固学生的读图能力,那就是“心灵地图”,它是读图的最高境界。“心灵读图”指的是:让学生先读图,然后闭上眼睛,在心里构建地图的形状,遇到困难时再睁眼看图。不断进行此项活动,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地图意识。

(五)及时总结

人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学习一次就立即记住。因此,这就需要学生养成经常看图、练图的习惯。学生要根据考试大纲中的重难点进行针对性学习,对自己不会的一类图例进行分析总结,找到解决问题的原因。对于看不懂的图形要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掌握这一类图的学习方法,经常练习,总结方法和技巧。在临考试时,还要将做的笔记经常拿出来反复翻阅,防止时间过得太久而忘记。这样才能做到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用图、读图能力。

四、结语

地图是地理学的核心部分,不管是传统地理教学还是现今的地理教学当中都少不了地图的运用,地位极其重要。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地图的教学作用,科学、合理用图,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看图、读图能力。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关于地图教学需要持之以恒,长时间缺乏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会下降。此外,教学时,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一,教师要尽量选取适合多数学生的读图方法,不能太难,也不能过易,这样才能使得学生都尽可能地掌握读图能力,在会考中考出理想成绩。

参考文献:

[1]高芳.初中地理读图教学中高效提问策略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4(5):107-107.

[2]蔡巧云.在读图中探寻地理“风景”――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刍议[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2):115-116.

学生地理考试总结范文3

关键词: 地理学科能力 高中地理 学习能力

高中地理学科是能力因素比较丰富而全面的学科。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进行能力培养,既能产生很多让学生受益终生的影响,又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功能和重要性。现在的高中地理考试非常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比如考查学生的记忆知识的能力、理解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具体地理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地理计算的能力及读图分析的能力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地理学科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在高考中获得成功,就必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

一、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重要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1.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使学生学会学习,独立地学习、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可以使学习知识的数量更多,质量更高,速度更快,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2.有利于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地理学科学习的内容广泛,具有很强的广博性、边缘性与综合性,与多门学科都有较强的联系,很多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通过对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高涨的学习热情,树立向上进取的精神,不但对地理学科,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大帮助,有利于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二、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学习目的、意志与兴趣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兴趣一旦养成,就会产生乐此不疲、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勇气和信心。所以,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起点,是促进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行为的“催化剂”,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前提。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就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多与学生交流、互动。所谓“亲其师”,才能够“信其师,乐其学”,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做让学生喜欢、敬重的老师。另外,教师也要注意自身形象,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个人专业知识能力,做具有崇高师德、知识渊博、创新精神的新时代教师。

2.指导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是目前世界上教育发展的趋势。学生成功的最大障碍,既非头脑愚笨,亦非身体残缺,而是学习能力不足。自主学习能力弱,不但做不了学习的主人,而且无法适应今后的考试。新课程标准要求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这门科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以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为主线,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中,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寻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的道路,树立全球意识和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地理学科的记忆任务繁多,记忆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记忆能力的培养贯穿地理学习全过程,任何地理教学内容都有记忆的要求。记忆能力的培养,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回忆记忆法和理解记忆法。回忆记忆法是通过回忆再现学习成果的记忆方法。可以要求学生在初步识记知识点之后采用回忆识记法。回忆记忆法可以借助填充地图为工具进行。理解记忆是在地理知识学习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理解记忆的过程是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加深理解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得越深就记忆得越牢。

4.善于运用地图进行学习。

地图被称为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地理教学中重要的信息源和工具。它为地理教学提供地理事物空间性状、分布及空间关系的信息。利用教材、地理图册和多媒体课件中的各种类型的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的突出特点和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启发学生从地图上发现、获取知识、信息,逐步养成用地图去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5.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

特别是区域地理的分区地理部分,知识点非常多,有大量地理素材,学生在单独学习和记忆时有一定困难,应当进行总结归纳,提取共性,归纳出一般规律和一般知识结构。这样做不但便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而且可以从现象到本质,深化认识。

开发学生学习潜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教学中重要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逐步培养并形成地理学科学习的能力,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学习中和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最终达到学以致用、受益终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学生地理考试总结范文4

【关键词】艺体生 地理素养 提升策略

高三艺体生的整体文化知识基础较一般文史类考生差,并且因为专业培训和考试的需要,艺体生在高三上学期基本无法在学校与其他同学一起进行高考复习。这一部分特殊的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快速提升地理素养,达到专业与文化双丰收,便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本文对快速提升高三艺体生地理素养的策略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研究高考地理命题特点,明备考重点

自2009年福建省实行新课程高考以来,地理命题出现了如下的特点:

1.强调学生掌握“本质”,主要考查地理中的“理”。

2.强调用获取的信息答题,主要考查解读信息的能力。

3.强调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考查新情境的探究能力。

4.强调掌握良好的思维模式,主要考查地理思维能力。

5.强调掌握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主要考查学习潜能。

因而,在仅剩的一学期里艺体考生高考地理复习重点就显现出来了:掌握基本的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和过程;掌握地理图像、图表和材料解读的一般方法和思路,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改变考前死记硬背、答题时生搬硬套的毛病;训练规范语言,让规范描述成为学生的习惯。

二、依艺体生的特殊性采取特殊策略

1.关注艺体生心理状态,加强心理调控

艺体考生考完专业初返校时不在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常提问些经过一定的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以激励他们的自信心、自豪感。教师还可利用课余时间与其聊天,结合其专业分数确立合理的奋斗目标,有利于学生克服惰性,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进艺体生进入学习状态后,积极备考和考试焦虑交织。这时应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阶段性目标,在不断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引导学生将成功归结为自己的能力,自信心,减轻学习上和精神上的压力,缓解和消除考试焦虑。

在适应性考试后,不少同学会有“一切己成定局”的感觉。好的同学觉得已经差不多了,没啥可做的了,紧张不起来;成绩依然不理想的同学会说再看也是没有用的,或者不知从哪儿着手。这时应根据这两类同学的特点布置相应的具体任务.让大家有事可做,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所突破,不浪费最后的“黄金时机”。

2.制定地理学习任务规划,加强地理学法指导

艺体生的地理学习自我规划能力有限,教师应细化每天要落实的内容,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地理学习任务。可结合地理教学进度帮助制定地理学习任务规划表:将主要的学习任务列出,附上时间安排,设置“地理复习效果”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地理复习效果及时填写掌握情况和附上自己的易错题型,好的自我表扬一下,享受成功快乐学习。不好的及时总结一下并用彩笔注出在课间偷偷瞄一眼,快速提醒达快速复习效果。在后期复习中(特别是第三阶段的懈怠浮躁期)就可以根据实施效果栏的记录,在冲刺复习时进行针对性查漏补缺。此外,结合各次地理练习和考试反映出的问题,从审题习惯、知识基础、思维拓展、答题规范、记忆方法等分析,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明确解决方法。

3.探索有效地理复习方法,实施因材施教

适合艺体生地理复习方法至少应包括以下关键词:主干突出、难度渐进、表达深入浅出、练习针对性强。

(1)主干突出。艺体生的地理复习时间宝贵,在有限的时间里应围绕常考的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和过程,突出学科主干知识――五大原理规律四大区位理论一个可持续发展。充分重视河流、地貌、气候三大自然要素,进行知识整合,引导从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描述入手、分析特征形成原因、思考地理要素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对区域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形成地理思维导图进行解题。

(2)难度渐进。先易后难,要落实到每一地理复习进程安排,甚至是每一堂地理课中,因为基础不好而自信心、自制力有限的艺体生常常会因为上课的前几分钟听不懂而放弃整节课的学习。

(3)表达深入浅出。用通俗的语言、浅显的比喻、板画更能吸引艺体生的注意力,引发学习兴趣,而纲要信号图则能起到揭示联系、建立逻辑的作用。把复杂的内容简单的表达,达到帮助理解,加深记忆的功效。

(4)练习有针对性。综合题强化“区域地图+系统地理”题型的训练;选择题强化;等值线图、数据分析、时间计算和晨昏线之类题型的训练;选修部分强化“分布特点”的描述、“形成原因”的分析、“措施与对策”的思考。还可针对学生概念混乱、审题薄弱、思维定势等常犯错误精选相关题型,不断经历“思考一犯错一反思一纠正”的过程,从而理清差别。审题,拓展思维,避免一错再错。

4.走出课堂复习误区,重视学生参与

面对学习基础较差的艺体考生、大量的复习内容和有限的复习时间,教师应避免出现的以下误区: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为了让学生少走弯路,多学知识,还是整堂地牵着学生的思路走,以为这样就是提高效率。其实过程参与得多,获得的才有生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学习潜能和表达能力,以适应新高考的命题要求。

5.明确难点类型,巧突破,树信心

理解性难点主要是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和地理原理等内容。在突破理解性难点时,要讲究教法的直观、形象和具体性,适当时机采用电脑多媒体演示、实验演示等教学手段。要讲究新旧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要补充相关的感性素材。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多运用图表方法来解答,联系生活,形象记忆等教学方法。

记忆性难点的处理方法是,教学中可采用顺口溜、编歌诀、构建知识结构等方法,理清各个知识点间的从属关系,把同类或相关知识归纳整理成为系统化、条理化、综合化的知识结构,帮助艺体生实现整体记忆而提高记忆效果。

学生地理考试总结范文5

地理专题是指以某项地理事物或现象为核心,以与之有内在联系的内容为背景,运用归纳与总结等方法,从而形成主题化、条理化、网络化、图式化与动态化的知识单元。由于单元知识的范围、性质、对象等不同,地理专题可分为大专题与小专题、自然地理专题与经济地理专题、系统地理专题与区域地理专题等。不同的专题内容,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却有着相同的教学效果。

1.整合主干知识

高三地理专题涉及的知识面广,地理思维严密,地理技能培养要求高。地理教学中,教师应以高中必修教材为主干线索,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整合选修教材和区域地理教材,构建适合新高考要求的地理专题知识体系。如通过气候专题复习,可为学生提供气候类型、特征、成因、分布地区与分布规律等完整而系统的知识体系,为他们掌握气候分析与判读,以及在区域地理中的应用夯实基础。实践证明,地理专题复习有助于学生对知识层次、脉络、体系进行整理;对地理知识的运动规律、分布规律、变化规律进行总结;对地理知识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多项联系进行优化;对地理知识的因果关系、并列关系、从属关系、包含关系进行归类;对地理知识的组成要素、分析要素进行整合。

2.培养学习能力

地理专题复习不仅能使教材的知识得以重组与升华,而且能拓展学生的地理思维,使地理技能培养落到实处。地理能力指运用地理知识与地理思维,灵活处理地理图表与科学推论,分析探究地理问题的技能。有效的地理专题复习可提高如下能力:对地理事实、地理数据等的识记、了解、空间定位能力;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应用与区分能力;对地理图表、地图、地理图像的判读、分析与绘制能力;对地理事物的概括、描述以及事物间的联系分析能力;对地理规律原理进行分析、理解、推导以及能准确阐述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地理信息进行提取、认定、判读与反思能力;对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区域间的类比能力;地理计算、表达与概括能力。

3.优化迎考复习

地理专题是地理知识体系的核心与精髓所在,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源泉和途径。地球运动、区位分析、环境问题、等值线、3S技术等专题知识是浙江卷的钟情点。同时,从试题特点看,部分专题的命题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如近3年关于地球运动的专题知识,浙江卷分别考查了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在经线上两至日正午太阳光线的变化、晨昏线与经纬线交点的移动轨迹,并且考查方向强化了对地理想象的过程性教学,试题的难度系数略有上升、空间想象力要求增强。可见,浙江卷对地理专题的考查厚朴而不失灵动,求新而不舍稳重。因此,地理专题复习的方向,教师要紧跟试题的特点与走向,优化学生的迎考途径。

二、如何生成有效的地理复习专题

科学合理地生成地理专题,需要教师结合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学生认知水平等实际,全面整合地理教材、注重知识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体系、培养严密地理思维、提升学生地理基本技能。高中地理的专题复习是对高中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提炼,是提高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地理专题的生成需要在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做到系统性与科学性有机结合,实现地理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生成地理专题的内容可以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地理图表等,专题的生成过程可按图1模式进行。

三、地理专题复习的能力提升策略

1.注重图式教学,提升地理能力

建立地理专题的目的是强化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地理专题复习既要便于学生从理论上处理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又能多角度地运用地理知识,揭示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与变化,进而培养学生地理发散性思维。根据高考试题特点,部分地理专题应合理结合图表,注重图式教学。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的“生命”,是落实地理知识、发展地理思维、提升地理技能的重要载体。如高三气候专题复习可采用如下图式教学:绘制并分析逐月降水柱状图,以揭示降水变化过程与成因;绘制并分析逐月气温变化曲线,以揭示气温的变化特点与规律,从而掌握判读气候类型的基本方法。

采用图式法能对各种气候的形成过程与变化特点实现动态化教学。如锋面系统专题复习,由于锋面系统两侧冷暖气团的物理性状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可结合等温线进行图式化教学,以实现直观教学与地理原理、规律的有效结合。如图2,假设T1、T2、T3为水平面上理想等温线分布,t1、t2、t3 为锋面移动过程的三个阶段。

图2沿实线箭头方向,由于等温线趋向密集,反应温差增大,表示锋面由过境前到过境时状态;同理,沿虚线箭头方向表示锋面由过境时转变为过境后的状态。若T1>T2>T3,则实线箭头方向表示暖锋逐渐过境,虚线箭头方向表示冷锋消失。若T1<T2<T3,则虚线箭头方向表示暖锋消失,实线箭头方向表示冷锋过境。从图中还可以发现过境时等温线密集,水平气压差增大,风力增大。若是冷锋过境,由于冷气团温度相对较低,结合风速大的特点,学生由此可推理出:冷锋过境时通常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同时,如图3,根据锋面的形成先后过程t1与t2,结合锋面结构图还可绘制从t1到t2阶段,从地面向高空方向的垂直等温线变化规律。教师引导学生,锋面过境时逆温现象由地面向高空生成,进而来推测锋面移动过程以及对天气变化、局部大气运动等造成的影响。

因此,图式教学能强化学生地理信息收集与处理,地理知识调用与连接,地理思维引导与发散,能更大程度地检验学生知识结构、地理技能水平。加强图表与知识联系,既是新课程赋予高中地理教学的使命,更是地理专题复习成功的关键。

2.实施模式教学,完善知识体系

模式教学是一种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按照“发现问题——分析归纳——解决问题——应用问题”的途径,遵循“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的教学原则,以帮助学生在新地理情景下避免思维空白或混乱的教学模式。地理知识的科学建模可以将学生所学地理知识系统化、整体化,达到化繁为简、凸显重点之目的。建模的方法与手段很多,可以对某个区域进行建模;可以对某个专题进行建模(如气候);也可以对某个专题分解成小专题进行建模等。

根据成土因素的关联性,可将成土过程建模如图4。然后,在成土模型的基础上,设计相关因素或条件变化,如风化作用改变、植被破坏等对模型的影响,在新的情景下创设地理问题,从而拓展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地理能力。

3.渗透关联教学,拓宽地理思维

学生地理考试总结范文6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地理空间定位 区域性 地图

中图分类号:G623.4

现在高考考试试题要求的地理能力中,地理空间定位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无图不成题"的命题思路,以区域地图、等值线图、晨昏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不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等为入手点,来考察这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如果学生定位错误,就有可能导致全题皆输,现今学生缺乏的正是这种一眼定位置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不是靠一时能提高的,需要长时间的认知地图、练习、积累的过程,所以教师在平时上课中就应该给学生灌输一些认知地图、解读地图的方法,而且要花很多时间来练习空间定位。下面谈谈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

一、 通过模型演示、多媒体(动画、视频、图片、课件)、学生参与、野外观察等形式,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结构。

例如在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讲授中,本章前3节主要讲授的是宇宙、太阳系、地球等天体和天体系统最基础的知识。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一方面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动画、视频、图片等)演示宇宙的产生过程、各种天体的形态,太阳系的形态、组成和运动,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关系,世界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等等,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可以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空间感,而且体现了政治的唯物主义观点;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小故事讲述神五、神六载人飞船研发、发射过程中的感人事迹,来引导出中国人实现飞天梦的艰苦历程,实现爱国主义的教育。

二、教会学生充分利用好各种地图,尤其是每个同学手中的地图册。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的信息源和工具,可以为提供地理现象和事物的空间分布及关系的信息,教会学生充分利用好各种地图,尤其是利用好每个同学手中的地图册,而且教师要求学生平时做到一下几点:

1.地图册必备。要求每个同学手里要配备一本大容量的地图册。

2.地图册必用。要求上课听讲、下课练习必须都使用地图册,无论是遇到图形题还是文字性的题型都要用地图加以定位、加以强化。

3.地图册必看。地图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这就需要经常看和经常练。

三、教师教会学生读图解图的方法,指导学生加以练习。下面谈一下具体方法:

1、区域轮廓定位法:如重要海域、海峡、运河、国家、岛屿、半岛、河流、湖泊的轮廓、山脉的走向等。

2、经纬网定位法。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把一些重要经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度、南北纬40度、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60°E、80°E、100°E、120°E、120°W、100°W等等从西到东、从北到南所穿过的地区依次记下,这样一旦图中出现上述经纬线那么就可以用排除法确定出它的位置了。而且在讲述这些重要经纬线穿过重要地区的同时,可以讲述经纬线穿过重要地区的气候、地形、河流、湖泊、资源等,来进行总结和对比,来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和归纳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的空间感。

3、以点带线面方法:

如用中国的位置这个比较大的点来认识周围国家的位置。中国大陆的经纬度(73°E--135°E,20°N---53°N),中国的西面是中亚那么经度也就是小于73°E,40°N附近的;中国的西南是印度半岛,那么经纬度也就是70°E--90°E,北回归线以南;中国的南面是中南半岛那么经纬度也就是100°E--110°E,北回归线以南;中国的东面是朝鲜半岛和日本那么经纬度也就是130°E--140°E,40°N附近。这样就可以把亚洲大部分地区就可以认识清楚了。

4、临摹画图法:首先,讲完每一个地理区域学生都要把图画上(画经纬线、重要区域的轮廓、山脉的走向,填出这个区域的国家、国家首都、气候、地形、河流、湖泊、资源、农业、工业、城市、人口、交通的分布等),来增强学生的动手绘图能力,提高学生地理空间能力。其次,让学生经常做这样的练习:根据地图、图表、文字表述等所反映的已有表象或将想象中的空间格局正确地画出相应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图文转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5、教师板图法:指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用简易的方法在黑板上绘制的简略、概括的地图、示意图、关系图、统计图等。

6、地理景观定位法:由于地理环境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地区在自然地理景观和人文地理景观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这些地理景观也可以正确地确定所在地区的位置。如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伦敦的大本钟等,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观也可以用来确定区域位置。

此外也可应用文字资料定位法、图例、注记定位法、综合定位法等。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由于目前试卷提供的区域地图往往是小区域的大比例尺地图,与学生平时接触到的小比例尺地图有所不同。解题时采用某一种区域定位方法准确地确定图示区域的范围显得有点困难。这时就要求学生同时利用多种定位方法进行区域定位。这样既能提高区域定位的速度,又能提高区域定位的正确性。

四、注重平时学生地图知识的积累

地图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这就需要经常看和经常练。

(1)教师从高一开始每天为学生讲授一个地理位置,并要求学生加以临摹画图。

(2)平时遇到不同类型的地图,都要仔细加以分析和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