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技术教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技术教学论文范文1
阅读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个中心环节。儿童的阅读要通过内部的语言把阅读材料变化成自己理解的内容。通过阅读,不仅对儿童的字词学习起到巩固记忆、扩大联想和加深理解的作用。而且,为儿童的写作提供范例和心理准备,不仅对识字、作文有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多种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不断提高,二十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的最伟大的成果之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引入教育教学过程,学生的阅读对象不仅有文字和图片,而且有大量的有声读物、大量的动画、大量的视频资料。它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成为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技术基础。
现以九年义务制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为例,浅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些体会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转化教师的角色,变"演员"为"导演"。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式"教学方法,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习的基本过程是学生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教师在讲台上讲述、示范、演示,学生相应地吸收、记忆、存储,课堂上圈划重点,课后反复抄写、背诵。事实证明,这种以应试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最大的弊端是扼杀了儿童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信息化教育环境下,不再以教师是否能够把教材讲解得清楚明白、分析得深入透彻,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前台的"演"转为后台的"导",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事先的备课上,这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学生提供丰富有序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思考探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
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通过分析,明确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为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帮助学生学习,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查找资料,把教学要求、教材说明、学习方法、播音员的朗读录音、生字的音形义、重点词句和段落的分析、课后练习以及杨梅树和果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杨梅的产地及生长情况、杨梅的营养价值、杨梅的食用和药用方法、当地围绕杨梅而形成的产业情况、果农收获杨梅时的欢快情景、杨梅产业为当地人创造的价值等有关资料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形式按一定的秩序制作成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课件。
由此教师较好地完成从"前台"到"后台"的活动空间转变,完成从"演员"到"导演"的角色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养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南宋朱熹也指出:"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则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的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
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语文学习能力密切联系。学生对语文越感兴趣,语文能力也就越好。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便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情境教学是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创设教学需要的特定情境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学校校园网的建立,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为教学创造了优异条件。
教授《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教师首先通过计算机向学生展示杨梅树、杨梅果的诱人图片及视频资料并配以播音员朗读课文的动人声音,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产生了要了解、探究杨梅树、杨梅果的欲望。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适时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灵活地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制造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使他们更加兴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愈加强烈。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喜闻乐见,处于愉快的教学情境之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与愉悦的心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立在科学人性观基础上的主体教育思想要求确立和提高人的主体地位,充分释放和发挥人的巨大能动作用,让他们意识到并主动地追求和实现个人在教育过程、自我发展中的价值,充分调动积极性,能动地进行学习、工作与社会生活。旧式教育只是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看待,没有看到人是主体,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因此,在旧式教育下,只强调社会制约的一面,抹煞相对独立的一面;强调受动的一面,否认能动的一面;强调外因的一面,忽视内因的一面;把学生的发展看成是教育注入的结果。因此,在课堂上,一味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在教育活动中,则是老师说了算,学生跟着转,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培养了一批唯唯诺诺、平庸驯服的"书呆子"。主体教育是对旧式教育辨证的否定,它要求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把学生当成有自主意识的主体,让学生掌握自身发展的主动权,成为自身发展的主人,教育者的作用在于推动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塑造或代替他的发展。教师更多地是一名向导和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而不是建立在学生被动与无知基础上的专断的权威。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计算机网络创设的智能化学习环境,是实现主体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理想环境,是儿童智力、能力、心理发展的一种理想环境。在计算机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获得知识是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通过独立探索或者和同伴协作交流,在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下进行的。
在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第二段时,如何把雨中杨梅树的可爱讲清楚呢?教师首先出示动画片:一幅细雨如丝的画面,让学生通过自主"观看",来理解春雨的特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紧接着,在教师的指导下,计算机显示杨梅在细雨如丝的背景上不断长大,让学生观赏杨梅树贪婪吮吸春雨的诱人画面,在那身临其境的境界中去体会"贪婪"、"吮吸"的含义。再接下来,教师把杨梅树吮吸甘露,不断旺盛生长的样子通过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此时面对那翠滴的杨梅树不由产生了喜爱之情,觉得它是那么可爱。最后,教师提出问题:"这一段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的?"学生在计算机上读有声读物,看提示加以思考,并调出描写杨梅树生长的动画片进行学习,动画片中配合教材组织的画面,配以播音员有感情的朗读,能让学生很好地体会写作方法,体会出雨中杨梅树充满旺盛生命力的样子。
在讲杨梅果时,教师也同样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成功地完成了第三段的教学任务。学习时,学生特别对杨梅果那鲜红的果肉和那甜津津的味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面对画面中的儿童吃杨梅果的样子,仿佛自己就置身其中,谗得口水直流,使学生们产生了对杨梅的喜爱,从而更加增加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语言文字是学习的工具,思维的工具,认识的工具。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有很强的思想性。语文是小学生学习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对获取新的知识,实现教育目标,全面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乃至于提高中华民族素质,都有重要意义。
技术教学论文范文2
(一)设计教案、学案、课件,录制教学视频
根据授课进度,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提前一周全体备课组组员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合,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可能在哪些地方出现问题,哪些地方需要强化,哪些地方学要重点练习来设计教案、学案和课件。根据重点、难点、易错点,录制精讲视频上传到“优教云”服务平台。
(二)学生自主学习
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学生可以预习教材,也可以利用优教云平台学习教师做好的教学视频或者课件。然后,通过优教云智慧平台,完成课前预习自测,优教云平台评分系统立即对答题情况进行评判反馈。
(三)制定个别辅导计划
教师通过优教云平台的评分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进度、难度,制定个别辅导计划,使课堂教学重点落到实处,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课中五环节
(一)合作探究
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常常需要教师在全班布置探究任务讲清规则,学生小组长组织讨论,分配任务,小组集思广益,代表发言,造成探究时间长,学生个性不能体现。优教云创造了一对一的环境,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无缝隙连接,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成为现实,增加了团队之间的交互频率,提高了合作学习的质效,学生由被动的客体转变为积极的主体,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释疑拓展
引导组织学生读议讨论,把课前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说出来,学生互相讨论解答,答不出来的或答不完整的,再由教师讲解补充,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正确完整的知识。整个课堂释疑过程,多数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这一教学步骤的持续深化,可逐步培养起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自学习惯和科学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学生就为课堂教学的“演员”,教师则变成课堂教学中的“导演”,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三)巩固提升
教师通过优教云平台的同步练习功能下发作业、学生用平板电脑提交作业,系统自动批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学生答案的正误、交作业的数量和质量能够及时反馈。教师可以根据反馈对掌握不熟的知识点进行及时有效的讲解和处理。这种功能对学生的作答反馈十分快捷方便,教师可以根据反馈能够及时地调整自己授课的针对性,这是优教云教学最为突出的优点。学生提交作业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在平板电脑上用输入法直接输入,可以将答案写在纸上,然后拍照片上传,可以发录像或者声音文件,收发作业非常迅速,整节课效果和节奏都比较高。
(四)自主纠错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上课并不像把预先量好、剪裁好的衣服板样摆到布上去,问题的全部在于,我们的工作对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的、有着敏感而娇弱心灵和精神的儿童。”教师通过云端把学生的作答下发到平板,对于不同的认识,组织学生讨论,甚至辩论。先听听学生的“错理”,让学生在叙述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例如,在平面几何中,讲解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时,有些学生坚持认为“边边角”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而几个学生用几何画板作出符合条件的多种三角形,然后几个不同色彩的三角形在鼠标的控制下,通过旋转、平移、翻折等一系列的模拟过程,形象生动地描述图形全等的内涵,找到了错因,也便于学生观察理解。
(五)课堂小结
技术教学论文范文3
1.培养学生自主性及研究性在网络技术条件下进行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及研究性的学习能力,使一些理论性的知识变得更具有现实性、开放性。学生通过网络来搜寻自己所需要和补充的资料,针对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和疑点进行自主学习、分析、讨论、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目的。
2.有助于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网络教学改变了传统师生既有的角色、地位与师生之间的结构关系。教师变为网络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学习群体的协作者。网络教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且个性的学习空间,师生之间逐渐形成一种平等民族的合作关系,师生之间的交流更为频繁密切,课堂的气氛也变得和谐又活跃。
二、网络技术条件下的中职政治教学研究
1.网络技术与政治课题内容相结合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布置预习性的作业,适当的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对所要接触的政治原理概念进行一个大致的了解,目的是为教学成功打下扎实的基础。之后,教师便可利用网络技术来构建情境教学模式,将学生一步步引导到之前所学理论知识上,通过生动的表述方式,由浅入深进行进一步深层次的政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PPT或者视频的形式把所看内容与已经掌握的其他政治学原理结合起来,形成自我的政治原理体系,加强学生对整个政治学科的透彻了解,进而增强学生对政治学科的探索性。
2.创新课件提高政治课的趣味性中职时期的学生往都热衷于一些时尚流行的事物,政治学科总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无聊沉闷的感觉,更难谈兴趣。此时中职政治教师就应该利用丰富的网络知识,将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时事事件通过图片和视频制成教学课件传授于学生,这样在结合政治课本的前提下,学生们更乐于接受,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其次可以教学利用微信、微博、QQ等网络平台来随时咨询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继而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升中职政治教学的效果,更加有效的开展中职政治的教学工作。
3.利用网络技术教学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不管任何时期,政治学科都始终贯穿在我们整个学习生涯中,由此看见政治学习的重要性。其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更是各位教师老生常谈的内容。教师一遍遍的强调这一观点,就是因为在课堂上我们更多的是学习理论轻于实践,尤其是具有较强理论性的政治教学。这一点作为中职教师来说非常重要,而解决这一难点更是让中职政治教师绞尽脑汁。网络技术条件的产生就轻松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在课堂上老是通过播放一些时事政治,国内外新闻来联系所学理论知识,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还对学生未来就业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4.实现教师多渠道、多手段教学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网络技术与政治教学的整合,实现了声形并茂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进一步实现了有效性的教学目的。网络技术条件下的政治教学,使得政治教学更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教师通过多渠道、多手段进行教学完成网络知识的运用与整合,更为枯燥无味的政治课堂营造出一种和谐活跃的氛围,使得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掌握,这样更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同时,中职时期的学生自制能力较差,教师应该合理运用网络技术将学生的思想带动起来,进而确保政治教学工作有效合理的进行。
三、结束语
技术教学论文范文4
在当前的影视教学过程中,创设虚拟实验情境的课件大都是利用flashmx软件制作完成,并将其分为运动拍摄以及固定拍摄两种形式。其中固定虚拟拍摄比较容易操作,首先通过矢量图将现场拍摄的实际情景模拟展现出来,包括里面的人物动作以及摄像机的具体摆放位置,并将所有摄像机设置成为按钮,然后再将已经拍摄完成的视频材料通过超级链接连到已经设置完成的按钮之上,这样就算是完成了固定拍摄的实际虚拟实验。不过在制作该课件过程中,经常容易碰到的问题是为了改善教学,一般情况下,在虚拟实验之中都要求学生对其操作流程进行实时有效的反馈,但由于在影视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视频教材,这势必会整个课件观看速度造成一些负面影响。所以,为了有效的解决掉这个问题,当前在制作课件时,大都采用flv格式的视频教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课件的自然顺畅性。
而相比之下,要想实现运动拍摄的效果,其过程以及操作就会显得较为复杂,需要学生依据它的实际变化而进行相应的鼠标跟随,并将鼠标位置同图片序列有机的绑定起来。
⑴创设一种合适的拍摄场景。通过使用计算机中的图形功能,简单的创设一个拍摄场景,并且包含人物的实际位置与动作、摄像机的具体摆放位置以及视频框等内容。此外,还应依据一定标准将视频框同摄像机位相对应起来。
⑵为按钮添加一些相应的动作,并将操作效果实际模拟出来。首先要依据一定流程,来为鼠标制定一些跟随效果,并将拍摄中摄像机位地变化情况模拟出来。其实际的操作方式可以简单概括成为:将虚拟情境中的机位2改设成为影片元件,然后在为其添加一些特定的动作脚本,同时实现鼠标的有效跟随。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当在操作过程中,完成“点击”机位2之后,实施以下动作,amera2一mc.onPress=function()
第二,将机位2跟随鼠标移动,并确保其在约束的范围之内,同时也要有效的防止和避免鼠标滑出虚拟模拟的场景。
技术教学论文范文5
1.以实践应用导向教学模式
教师为主导,把教学任务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组织引导学生在实践应用的环境和气氛下,自行完成学习任务并反馈和评价学习效果,提高综合应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有以下优点:教学形式不再以教师传授为中心,学生是活动中心,实践应用是导向,学生参与的程度更强,表现为学生主动要学;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获得内在喜悦满意的心理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来分析问题、制定问题解决计划、实施计划、解决问题,小组成员的活动与小组的学习结果息息相关。学生间的合作快乐且有趣,能有效地改善枯燥乏味的个体学习。不同类型、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可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在这过程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赏识和包容异类学习同伴的精神都会得到极大的发展。
2.实践应用任务驱动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大纲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调整和编排,把要讲的理论知识穿插到每一个实际应用案例中,在案例中完成教学目的。在案例中对相关的理论知识为学生进行详细讲解。这样,课堂教学的气氛才会生动形象,不会枯燥乏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习活动都以实践应用问题情境的方式开始,所选用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相关,问题也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设置,具有一定实用性,跟生活或今后工作紧密相关,学生学习积极性就会高。因此,当他们解决问题后,会有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这种满足感和自豪感又会激发他们更进一步地学习。随着他们不断地深入探究,获取的知识也就越来越多,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得到不断地增强,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的改变——更新教材,因材施教
在以就业为导向并结合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制定满足社会需求的校本教材内容,不为传统教材的知识体系所束缚,面向社会发展需求探索新的知识体系,自己以模块知识结构编写新教材。提高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与此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专业不同施教,了解每个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针对其专业要求、专业应用方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之有用,自然也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比如我在学前专业只教学生使用系统自带画图软件,而在旅游专业我教学生用Photoshop修改美化照片。
三、带学生深入企业——联系实际,活学活用
带学生到企业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平时多对企业的接触,课本知识就不会这么抽象了,也可以让学生更平缓地转型成企业员工,让学生对今后进入企业实习更有信心。学生实习或走向工作岗位,在企业里不敢求教主管或老板,企业人员也不会像老师这样耐心对待学生、理解学生,而教师可以随时为学生解惑。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大多数时候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如何解决面对的问题,最多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学生必须在已有的资料的帮助下,通过自主学习获取对于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确定解决办法,从而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有了选择、探究和创新能力,和探索质疑、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总结
技术教学论文范文6
社会的发展要求高中阶段的教育不能再以单纯的语、数、外等学科知识教育为主,而要在这些基础课程上加强生物、化学、信息技术等课程的教学。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阶段的教育有了明显的转变。就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而言,逐渐走出了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模式,开始走以知识为基础,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提高信息素养为宗旨的路线。应该说,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改革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一些教师依然被狭隘的传统思想所束缚,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中泥足不前。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要“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为此,教师不能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而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通过引导学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构建信息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应用能力,从而提升信息素养。
二、立足学生,突出发展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那么,学生自然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体。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无论是学习环境的创设还是学习方式的引导,一切都要围绕学生发展这一中心展开。在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并不局限于分数的提高,相反是要摒弃以分数为唯一衡量标准的狭隘观念,从而实现终身发展、全面发展。新课改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要“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为此,教师要摒弃以书本和课堂为主的传统教学,而要以课堂为中轴,整合家庭、社会等多种环境,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环境中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以网络技术应用中的“网站设计与评价”教学为例,教师可组织学生深入家庭或社区对各类网站进行调查,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网站而让学生掌握网站、网页、主页的概念,了解静态网页、动态网页的含义及其区别,在实践中初步学习网站设计。同时,新课改中还提出要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能再以知识传授为主,而要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而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如在“网络的连接策略”教学中,教师以电教室为基本环境,组织学生对电教室的传输介质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强调全面,关注差异
在传统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全面发展是一个内涵较为狭窄的概念。从全体学生角度而言,更多的是以参考率、及格率等来评定全面发展,由此造成了教师在教学中为保住升学率而对学生实施“魔鬼训练”。从学生个体角度而言,发展更多指向的是考试成绩,分数高就意味着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难发现,一些学生虽然在理论学习方面稍逊一筹,但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显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正确理解全面发展的内涵,这样才能更好地通过教学来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中指出:“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在这里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全面发展。一方面,全体学生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学生发展基础之上的。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实施小组教学、分层教学等让学生个体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另一方面,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学生指的是教育教学所面对的每一个学生,而全面发展则是全体学生的共同的全面性的发展。以“信息交换方式———数据交换技术”的教学为例,首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三种数据交换技术及用途、理解IP电话的工作原理,而这可采用分层教学方式进行。其次,在全体学生掌握了数据交换的基本方式后,教师以电话为例组织学生分析数据交换方式的优缺点,让学生在合作中得到全面发展。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