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教学设计方案

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

关键词 ;网络教学资源系统;开发;设计;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4-0128-02

1 概述

作为网络教学资源库系统的一个重要工具,可以为其提供使用尽可能少的代码,从而生成企业级Web应用程序所需的各种服务。和其他开发工具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的程序代码具有较好的独立性。因为其支持的编译语言较多,因而可以进行很多低层操作,这样一来,网络教学资源库的执行效率便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可以将网页的内容与程序代码进行分离。可以将事件的程序代码归置到不同的文件夹中,从而实现系统表示层与业务逻辑层的分离,这种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文件的数量会相应增多,但程序的调试却会相对更加便捷,程序代码可以实现反复使用。

3)可以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作为编译方式的一种,在第一次被请求使用时,便自动被系统归入到NET类中,同时也会被存入服务器的缓存中。这样一来,如果用户再次执行此程序时,便可以直接从服务器的缓存中取出,因而执行效率大大提高。

2 网络教学资源库的系统需求分析

网络教学资源库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旨在推动优质资源的共享,为教室与学生提供一个信息交流与资源使用的平台。因而在网络教学资源库系统的建设方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便是对该系统需求的分析。只有对市场需求有充分的了解与把握,才能不断地完善系统本身,从而实现系统最优化与利益最大化。

网络教学资源库系统的界面要尽量美观且方便浏览。如大多数的网站页面一样,过于复杂和混乱的页面会使得使用者在打开的那一刻产生厌烦情绪。现在很多网站页面为了缩减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都会在网页的页面上增加尽可能多的广告模块,这样一来,进行资源搜索就会很不便捷,有些搜索栏甚至在网页页面上很难找到。研究结果表明,当使用者在寻找5至7秒时,若还找不到搜索栏,便会放弃。因此,保持系统界面的整洁性、便捷性至关重要。

3 网络教学资源库系统的设计

网络教学资源库系统将所有资源存放在服务器,使用者获取信息资源主要是通过浏览器来实现,同时,主要事物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这种结构设计一方面可以使客户端电脑的符合减轻,从而降低系统的工作量以及维护系统所花费的成本。网络教学资源库系统的结构设计主要包括6部分。

3.1 用户登录

用户在打开进入前台首页后,便能浏览到各种信息资源,并可以在搜索栏搜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但用户若想下载资源,只能注册账号,进行登录,这种权限设置可以增加用户的注册量。同时,用户的安全管理系统也要进行完善,防止其账户资料的泄露以及不法网站的侵入。

在网页后台,管理者可以进行登录,从而实现对网络资源的管理。这种功能明确的结构设置可以使网页更加简明化,用户登录。浏览起来也更加便捷。

3.2 资源展示

资源展示主要是以列表形式进行展示。XML文件是TreeView的主要数据源,这种方法与windows中的资源管理器很像,其所呈现的目录是树形目录,页面需要添加如下代码:

同时,Tree View的控件中需要设置DataSourceld属性,这样一来,XML中的数据便能得到大量的加载,当然,这个过程中也需要添加大量的代码,进行程序编写,以达到操作过程的实现。

资源在进行分类展示时,要选择分类点,如按照知识点分类或按照媒体类型分类,分类点可多选,即在树形目录中,同一资源可反复出现。树形目录在存储这些数据时,会占用大量的空间,且读写速度因其结构复杂也变得慢了下来,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采用XML文件进行数据的存数,这样一来,不仅读写方便,且资源在寻找时也更加便捷、直观。

3.3 资源搜索

资源搜索可以通过资源分类以及资源关键字搜索实现,若系统库中存在该种资源,便会呈献给使用者,若不存在,便会给予使用者一定的提示,同时,使用者可以向系统发送获取资源的请求。这部分的结构比较重要,一方面,资源管理者要将资源分类做的尽可能详尽,另一方面也要及时对使用者的需求进行反馈,以不断完善系统本身。

3.4 资源下载

资源的下载会有一定的权限设置,即用户需要登录账号之后才能获取下载资源的资格。下载途径比较快捷,即设置“本地下载”的链接,也可以直接发送到手机。当然,如果用户没有进行登录,“本地链接”的字眼将会被“注册”或“登录”所代替。

3.5 资源管理

资源管理主要是通过管理者在网页后台登录操作实现的。管理员在进行资源管理时,要将资源的种类、属性编辑的尽可能详尽,这样用户搜索资源会更加方便;同时呈现在用户眼前的资源浏览网页既要详尽又要简明,避免杂乱;在资源的整个使用过程中,要及时对用户的请求进行反馈,增加相应可用资源,同时,对于没用或者有问题的资源进行删除。

3.6 树形目录的设计与管理

系统中资源的展现方式是一个重要点。在系统设计中力求展现方式直观、方便,一般方式有文件夹列表的形式、表格的形式、树形目录的形式,其中树形目录的形式更为直观、便捷。树形目录实现的形式主要依靠Tree View 这一控件来实现,或者自己编写程序。使用Tree View来实现树形目录主要有三种方法:

1)在设计界面时,将Tree View的控件编辑到其属性设置中或界面代码中。

2)搜索资源所需的数据从全部从数据库中获得,并根据数据建立树形结构。

3)从XML文件中读取数据,建立树形结构。

树形目录的管理是比较复杂的一部分,涉及到存放树形目录的XML文件操作。其操作过程主要包括添加新目录、上移目录等。在添加节点时,要将在不同的层次中进行添加,因为目录是存在两层的,主要代码如下:

If node=”nodlel”Then

Dim xmldoc As New XmlDocument

Xmldoc.Load (“E:\metamis\XMLFile.xml”)

Dim xmlnodelist As XmlNode

4 结束语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资源库系统的建立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它将会为教室与学生提供一个更为方便、快捷的资源使用平台,促进信息技术的交流与沟通。在目前阶段,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优质的网络资源信息库系统还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努力,一方面需要我们充分了解的含义与使用方法,同时,网络教学资源库系统作为一种市场经济下的产物,也要充分了解市场的需求,迎合使用者的需要,才能不断完善系统本身,实现系统的优质化。

参考文献

[1]邓文渊.挑战动态网站开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华夏,陈新离案例实训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李颖云,张克.基于的文件上传和下载[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

[4]吴冰.基于的登录控件开发及安全策略[D].厦门大学,2008.

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范文2

关键词:电大教师;制定;整合;一体化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106-02

远程开放教育有着自己的特点:一是教学组织已经彻底打破了组班教学,实行了以课程为单元的远距离、分散式教学;二是学生经历不同,职业各异,学识不同,年龄也不同,三是教学资源的丰富。所以设计教学方案必须对上述问题仔细分析,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进行设计,并充分体现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的现代教育思想。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案要用系统的观点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第一、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学习者,教学目标的设计既要考虑教学过程的要求,又要考虑学习者已有的准备状态。第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选择与设计。既要针对不同学习类型和学习目的,又要考虑学习者的具体特点。第三、教学成效考评的设计只能依据教学过程前后变化以及学生作业、考试成绩的科学测量。其目的是为了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学设计。第四、如果教学设计效果不理想,应从多方面找原因,并且随时调整,使其趋于完善。

一、制定一体化设计方案的基本方法

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当树立“学习支持服务”思想观点。教师在学习环境的营造、学习材料的设计、学习方式的选择、学习偏差的矫正等过程中,都要以学生为中心,都要成为学生的支持者和帮助者。远程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播过程,这个过程是由选择教学过程的每一个基本成分--任务、内容、方法、手段、形式等最优方案的综合,一旦掌握了最优化的组织教学过程的整套方案,就能促使教学取得更大效益。

1.要综合规划和具体确定教学过程的任务。首先要规划好教学任务,其次要考虑整个教学过程的特点。第三要能够预测可能达到的最佳效果。

2.应合理选择学习信息。学习信息的选择要考虑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建立合理的信息结构,找出要点,注意协调。提高信息的可接受性,同时要遵守科学性、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

3、应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通道。这种选择除了要考虑各种媒体的特殊性外,还应注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发挥学习者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的能动性。此外还要考虑媒体和通道的合理性与经济性。

4.应有机地控制教学过程。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活动,因此教学过程的控制应该是学习者的自我控制与教师有机控制的合理结合。通过这种控制,教者能够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过程;学者能够调整自我,检查和校正自己的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除此之外,在开学初就要向学员提供教学日程安排表,使学员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活动。日程安排表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进程;学习资源选择、BBS讨论、小组学习计划等等。

二、具体做法

(一)加强教师整合多媒体教学资源技能培训

为了提高教师制定一体化设计方案,整合多种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技能,学校应加强对教师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组织全体教师进行网上资源整合技能培训,制定一体化课程方案的设计流程,规定相关的整合内容,含盖文字教材、音像教材、CAI课件、IP、BBS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为学员提供学习的便利条件。

同时,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使用网上教学资源,开发各种工具收集有关资源使用的信息,增强网上教学资源建设的针对性。同时通过面授讲述重点问题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使网上教学与面授教学保持连续性,积极利用学习平台课程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利用网上教学资源自主学习。除了文字辅导资源外,还应该建有语音答疑、双向视频、网上自测及网络课程等多种网上教学资源。

(二)尽可能配备多种课程媒体

目前,开放教育的教学资源有网上直播课堂、网络课件、电子教案、流媒体课件、视频会议。E―mai、BBS、电视媒体的、广播电视直播、VOD点播、VBI、IP课件、音像教材,录音、录像、VCD、DVD、电话、文字教材、面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可提供的教学媒体,其中包括文字教材(如教科书、学习指导书和期末复习指导书等)和音像教材(包括录音带、CAI课件、VCD光盘,学生还可以收看中国教育电视台1套和2套节目)。丰富的媒体资源,使课程教与学模式的构建有了良好基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自行选择。

(三)整合各种多媒体资源

第一,做到优化组合中央电大、省电大的各种资源。中央电大提供有文字教材、录像教材、复习带,有网络版的CAI课,有主讲教师、责任教师的直播课堂,有期末的网上教学活动,有重点、难点的网上讲解。这些媒体对学生来说都是重要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又不可能把所有教学媒体全部涉猎到,我们的教师要在制定、设计方案时进行选择。精选重点、难点进行讲解,有选择地收看录像带及复习带。这样一门课是由各种媒体中最精华的部分组成,可以减少学生使用媒体的目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提倡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我国传统教育中优秀的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各类教育中必须遵循的原则。网络环境下,提倡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实际在教学中也应有所体现,针对不同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同,教学方法也应随之改变。教师在深刻了解学生装的基础上,来确定媒体的使用,这样针对性就更强一些。担倡自己阅读教材,适当网上浏览教学信息,也可以求助于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中加深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在设计多媒体教学方案时必须考虑上述因素,这样才能体现针对性,只有针对性强,才能收到较好教学效果。

第三,教学活动实现多样化。随着教学课件、媒体的不断增多,针对不同年级入学的学生情况,所设计的方案应有所变化,体现教变的原理。对教师来说,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学生是教学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是动态的,教师设计的方案就不应该一成不变。当然,这种“变”与“不变”是相对的。对一门课来说,重点是固定的,难点确实因人而异,媒体选择更是因年级的不同,学生接受不同媒体效果不同,那么在进行优化组合过程中,各种媒体的比重也是不同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动态的,而不是僵化不变的。在教学媒体使用比例也是动态的,不同的学科比重是不同的,理工类的课音像教学效果差,外语则是相反。因此,没有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

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范文3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多模态

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了交际模式的多样并存;网络平台的逐步完善带来了文化资源的多元共享。大量非语言模态的符号(包括图片、视频、音频等)已经积极地参与到口头的和书面的意义资源的构建,并取代了语言符号和伴语言符号(如表情、手势等)在交际活动中的主流地位。文化的多元化和交际的多模态化改变了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同时也加速了电化教育的发展。网络环境下的课堂话语形式、课堂教学组织也随之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由基于语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基于交际的多模态教学模式转变。

本文以多模态话语理论为框架,结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探讨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可行性方案。

一.多模态话语理论框架

语言是一种交际意义资源。在交际过程中,我们往往会使用不同模态的社会符号,调动交际双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知渠道(如视觉、听觉、触觉等),以实现成功的意义互动。多模态话语理论关注的是交际意义资源的多模态性,以及各种模态的符号系统之间的关系。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遵循功能语言学的研究传统,将语言的纯理功能拓展到其它模态的符号系统[1],探讨它们如何发挥互补、协作的作用,合力共现完整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谋篇功能。目前,多模态话语理论已被尝试性地应用于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相关研究领域。

二.基于多模态话语理论的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而学习是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获得[2]。教学设计(Instruction Design)是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与目的,以及为满足这些需求而设计的教学系统的全过程[3]。

英语教学是一种跨文化、跨学科的交际活动;课堂教学是这种交际活动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习者学习动力的存续和学习进程的推进。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应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为出发点,以提高学习效果为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征提供学习支持。当前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呈现多学科整合的趋势。

2.1 多模态话语理论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启示

以多模态话语理论为框架进行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够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宏观调控和对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使课堂教学由单模态的静态活动转化为多层次的动态互动,使学习者在多模态的“教”、“学”互动中获得交际意义的构建能力。

多模态话语理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有如下启示。首先,传统的单模态教学局限于口头的或书面的具体言语,脱离真实的目标语语境。网络环境为课堂教学创造了丰富的多模态的教学资源――各种模态的符号系统――去构建目标语的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为培养学习者对多模态符号的感知能力和识读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其次,多模态的话语方式贯穿了课堂“教”、“学”互动的全过程。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以及教学内容调配和传输的主体,教师可对课堂教学进行整体布局和阶段性设计,如利用多模态的课堂教学环境和设施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和实践中习得识读目标语和母语的文化差异。

2.2多模态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纽带,需要设计者将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跨学科理论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教学设计是英语教学与英语学习的桥梁,需要设计者引导学习者主动进行意义资源的共享和共建。本文探讨的多模态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是指课多模态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多模态教学资源的设计。

多模态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学习者与教学资源三位一体的动态交际过程。在构建多模态的教学过程之前,教师首先应全面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学习目标和现有知识等要素,然后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估等进行整体设计。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模态的教学资源(PPT课件、视频片段、音频资料)发出多模态话语(声音、板书、手势等),激发学习者视觉(PPT课件、板书、纸质教材)、听觉(音频资料、教师讲解、回答问题、小组活动)等多种感知渠道传递教学内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多模态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将设计好的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协作、评估等方式实现英语学习的目标,最终构建听、说、读、写、译等相互关联的知识体系。

三.结语

本文结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阐述了多模态话语理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启示,探讨了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可行性方案。

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网络平台的逐步完善为课堂教学模式带来了深刻变革――教学资源的多模态化和教学过程的多模态化。在文化多元化和交际多模态化的大背景下,教师不仅需要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整体设计,还应对课堂教学的各阶段分别设计。在多模态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度选择、合理调配各种模态的教学资源是培养学生构建多模态意义资源进行交际的关键。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教学评估手段对各种模态的教学资源的比例进行科学地选择和搭配,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是下一阶段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张德禄. 多模态外语教学的设计与模态调用初探[J].中国外语. 2010, 5.

[2]田慧生, 李如密. 教学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287-288.

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范文4

【关键词】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专家;学科教师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5―0069―04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是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网络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其有效性建设与推广应用成为一项重要课题。现在各单位建设的网络课程数量较多,但高质量的不多,在其建设中存在各种问题,《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践》(唐清安等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一书中,编者分析了网络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我们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进行足够合理的教学设计,特别是教学设计中的情境设计、活动设计、师生交互等方面。这些都是由于没有充分重视和发挥教学设计专家的作用、学科教师与课程开发脱节、教学设计专家与学科教师交流不充分所导致的。那么,作为其设计与开发主体的教学设计专家与学科教师究竟以一种什么关系存在,各自承担什么样的工作才能开发出高质量的网络课程呢?

一 网络课程实际开发中教学设计专家与学科教师的关系

1 教学设计专家与学科教师的简单合作式

不少开办网络教育的学校,都有自己的教学资源开发公司,他们就不同学科特点开发了不同的网络课程模板。做得比较好的,还是有相应的教学设计组、美工组、集成组,教师需要编写相应的文字脚本(做得较好的,会在脚本中体现哪里该如何呈现哪些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内部关联是如何的),网络课程制作完成后,会组织专家进行验收。这些工作的具体实现,有的学校是专门的工作人员,有的学校会挑选有特长的学生兼任。在课程的制作中,制作者会和教师有一定的交流。

2 教学设计缺失,技术人员完全代劳式

也有不少学校,教师只负责提供教学内容和相应素材,比如各章节具体内容(教学目标、学习重难点、课后习题及答案等)、学习资源(拓展学习材料、图文声像的相关资源),然后交给相应的技术工作者进行实现。这其中,整个课程的框架、各个知识点的呈现、如何评价等都完全由技术工作者代劳,更有甚者会交给相应的公司制作。技术人员一般只负责课程的技术实现,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对课程进行简单的设计。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内容和资源越多就越好,对于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的设计、师生交互与学生评价方面的设计考虑甚少。最后做出来的课程就像电子书。

3 教学设计专家与学科教师的紧密合作式

在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中,也有教学设计专家与学科教师的紧密合作案例,他们各自做好了自己的份内工作,保证了课程的质量,在下文中将详细阐述他们的各自角色与工作。那么教学设计者或者教学设计专家与学科教师在网络课程制作过程中究竟扮演了哪些角色呢?

二 网络课程制作中教学设计专家的角色与工作

所谓教学设计专家,就是在教学设计领域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教学设计专家对网络课程有较深入的了解,有系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掌握了学习理论和教学策略并能有效地加以运用,了解如何最佳的应用技术来满足各种学习环境的使用者的要求,能够创建一个混合式的学习方案[1],他们具备此领域的专家知识,其主要工作是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根据网络课程的一些设计原则(如教学内容模块化、学习环境的情境化、学习过程自主化、学习方式交互性、学习系统开放性、教学评价多样化等)对课程进行分析、组织和设计,这是决定网络课程质量的关键。

现在的网络课程有不同的模式,典型的有个别化的、协同式的和交互式的。每种模式中的设计重点不同,但无论是哪种模式,我们认为,教学设计专家在网络课程制作过程中至少应该扮演以下角色:

1 课程结构的规划者

宏观上,教学设计专家运用系统方法对课程的结构进行规划和设计,一般以结构图的方式呈现出来。网络课程的基本结构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科性质和特点来确定。在教学设计上应该对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学习环境、学习活动、学习评价进行设计:对教学问题进行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等,主要包括内容的组织和表现形式的设计、学习者学习需求分析和学习风格的确定、符合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认知兴趣的学习内容形式的设计、学习策略的设计、教与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设计、学习环境设计、评价模块设计等。在系统上对导航、交互、学习支持系统、学习管理系统等进行设计:导航设计是目前网络课程建设普遍采取的模式,也是解决学生迷航问题的有效策略,是采用页面链接式、菜单式、导航条式还是知识地图式等都是需要设计的;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各门课程中采用哪些方式能更好地促进交互是需要考虑的,李克东难题提出后,如何进行深度的交互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艺术设计主要是对网络课程的整体风格、界面美工、教学艺术上进行设计。确定了课程的基本框架,就可以进一步确定整个课程由哪些模块组成,这些模块如何组织起来。从这个层面说,他们是系统地对整门课程的各个环节做一个总体的方案策划,也可以说是为自己、学科教师和技术工作者作出的预案。

2 课程方案的设计者

教学设计并非要求学生简单机械地回忆信息或者进行简单的规则应用,而是要帮助他们表现出有意义的行为,从而解决真实问题。微观上,教学设计专家对课程的每个章节的每个知识点、学习情境、学习活动、学习资源、相应的练习反馈及其学习评价内容的技术呈现进行设计,选择最合适的呈现方式,并考虑所设计的内容技术上能否实现,以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优质课程。从这个层面上讲,他们是考虑如何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创设情境、呈现知识、有助于学生的问题解决,是对宏观的课程结构的细化设计。

我们认为,在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教学设计专家虽然不能代替学科教师就具体学习内容进行设计,但在制定方案时应该做到以下几个导向:

(1)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

情境是建构主义四大要素之一,是指学习活动进行的情境必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要设计具有参与性的学习活动,还要对教师的指导活动进行设计。学习任务必须有真实性、复杂性、劣构性,尽可能地反映实际生活,问题解决不在于寻找唯一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这在适合于采用协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课程中尤为重要。

(2)以资源为基础,以活动为导向,设计基于资源的学习活动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提倡“以活动引领教学”的理念,让学生参与活动,体验活动,从活动中快乐学习。因此,基于资源的活动设计十分重要。活动设计主要通过分析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内容特点,对活动进程、活动框架、问题解决工具和学习策略进行设计。不同的课程我们采用的学习方法不一样,比如有体验式学习、案例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或者多种学习方式的组合,那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一是从传统的学习方法(如协作学习中合作的音乐椅、前进的雪球、倒退的雪球、轮流协作、思考-组队-共享等)中借鉴经验,找到共通之处,取长补短,寻找到适合网络课程的有效学习方法,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二是集思广益,充分分析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特征和学科背景进行活动设计。

(3)以工具为支持,为学生提供友好的学习环境

无论教学设计者是否承担了课程的技术实现工作,都应该考虑或者实现友好的学习环境,寻找合适的效能工具、认知工具和通讯工具以支持学生的学习活动。目前各种学习软件纷繁,我们不应该盲目求多求全,而要选择适应课程特点和相应学习方式的工具。目前而言,在线交流和论坛等已经成为每门课程的必选,而一些工具的创造性运用不多。比如,在中可以选择思维导图或概念地图工具,以帮助学生树立知识管理的理念,高效掌握学习内容,梳理知识结构与关系,构建知识体系。

(4)以协作为方式,促进深度的师生交互

在现在的网络教育中,网络虚拟性导致的师生情感缺失已经成为一个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师生的深度交互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重要保证。我们认为,以协作促交互,建立网络环境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协作学习又是体现协作的主要方式之一。协作学习是学习者在与学习环境、与他人互动中进行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协作学习活动是由多个学习者共同参与,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完成学习任务。从学习任务主题的确定到学习成果的取得,都要求学习者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中。协作不仅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精神和社会准则。学会协作,学会交往,与他人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是必需的。学习者主动探究学习,不断与教师、同学产生思维的碰撞,相互启发,提高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促进知识的建构。同时通过协作,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树立信息技术环境下新的师生交往观念。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和理解,使其过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

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我们提供的学习环境、创设的学习情境、提供的学习资源、设计的学习活动都应该有利于协作的开展。比如,我们的论坛、Webquest、Wiki、互动评价等都是促进协作的有力环境。在设计中,我们应该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进行选择、实现和优化。

3 课程设计方案、教师和技术人员之间的沟通协调者

教学设计专家在教学设计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但教育领域学科众多,每个学校开设的网络课程数量众多,他们不可能对每个学科的特色和相应的学科知识有深入的了解,相应的教学经验不多,部分院校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人员并无一线教学经验。另外,他们对技术实现部分不一定有深入研究,因此,他们要在自身工作、学科教师和技术人员之间协调,与学科教师和技术人员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以保证课程设计方案的顺利实施。

因此,教学设计专家是课程的总体策划者,是课程方案的设计者,是课程设计方案、教师和技术人员之间的沟通协调者。他们在目标的体现、内容的媒体呈现方式、学习评价的方式方面有着深入研究,能够提出大量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而对于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评价方面,则交由学科教师去处理。

三 网络课程制作中学科教师的角色与工作

所谓学科教师,就是进行学科具体教学任务的一线教师。大多数学科教师对网络课程和网络远程教学了解不多,他们不太熟悉教育原理、学习理论和教学技术在网络课程制作中的应用,但对学科知识有深入了解,明确其重难点和对应的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作为一线教学者,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对学生情况的把握、学科知识的组织、各个具体知识点的呈现方式等方面的优势是教学设计专家无法比拟的。在网络课程制作中,他们主要是内容和教学经验的提供者、教学设计的辅助者、课程脚本编写的有力参与者。

1 教学内容与学习资源的提供者

一门课程包含哪些科学合理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分为哪些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及其知识点的学习目标是什么,相应的重难点是什么,各单元的知识如何分解,这些知识该如何组织,知识间的前导后续作用如何,各个知识点需要什么样的学习资源、该采取何种方式进行相应的评价,这些都是学科教师的“份内之事”。

同时,教师还应提供丰富实用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进行基于资源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资源共建共享。丰富的教学资源并进行合适地呈现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多媒体时代有着丰富的资源呈现形式,如文本、网页、图片、动画、视频等,要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教师提供的资源既要准确科学,又要体现学科前沿。如今的网络课程都提供了较好的人机交互和人际交互环境,因此我们不仅要为学生提供资源或设计活动,更要把学生视为信息的搜集者与解释者,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自主性。让学生一起来共建资源,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这不仅为某门课程或某个话题积聚了丰富的可用资源,解决了资源少、更新慢、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的问题,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搜集、分析、处理、应用信息)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当然,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信息素养也高低不同,因此对于信息的捕捉力也不一样,所以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还需要教师的指导。一是教给学生一些捕捉和处理信息的技能,二是在学生提供资源后进行及时的点评和交流。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以通过组内协作、组间竞争的方式开展资源共建共享活动,并设立合理的奖励机制。

2 教学设计的辅助者

虽然教学设计专家在教学设计领域具有专业知识,熟悉教与学原理的运用,擅长提出一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但对各学科的教学特点和规律并不十分了解,因此无论是课程结构的宏观规划还是微观设计层面都需要学科教师的有力协助,这样设计出来的课程才更有针对性,更符合学科教学的需要。特别是前面述及的教学设计专家在教学设计上的几个导向,更需要教师的配合才能得以较好实现。

3 情境设计与知识呈现的把握者

教学设计专家从微观上对课程方案进行了设计,考虑了如何用最合适的技术来设计情境、呈现知识,但设计的情景和知识点的呈现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学科教师有着更大的发言权。

4 教学经验的提炼者

学科教师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他们在学习者分析、教材处理、教学内容把握、教学方法选择、学习资源筛选、教学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得心应手地处理。他们的经验提炼和反思对以后的教学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对自身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些课堂教学经验对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处理有着借鉴作用,让我们会少走弯路,也为我们的创新奠定了基础。因此,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学科教师教学经验的提炼、反思与创新,是网络课程有意义设计和开发的重要保证。

5 课程脚本编写的有力参与者

脚本的编写反映了课程的教学设计思想,精炼出了本课程全部知识点的结构。它能指导素材制作人员组织教学内容,也是软件开发人员的编程参考。在编写文字稿本过程中,要体现教学设计,强调结构设计,明确学习目标,熟悉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内容给,选择教学媒体,特别是要突出要点呈现,支点设置,难点化解,要点强调。[2]课程的脚本最好由网络课程开发的负责人、教学设计专家与有经验的学科教师即从事本学科多年教学与研究的教师合作编写,大多数情况下会由学科教师执笔,学科教师既懂得学科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又了解学科的发展前沿,还有长期教学积累的默会知识,因此是脚本编写的有力参与者。

四 教学设计专家与学科教师通力合作,制作高质量网络课程

从前面的分析看,在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教学设计专家与学科教师的角色工作不是独立存在的,而各自有着对方没有的优势,同时部分工作又相互渗透,他们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网络课程。

1 职业政客――教学设计专家不是通用型的

教学设计情境十分复杂,不是简单和线性化的,而应该根据纷繁复杂的教学情境,走向弹性、灵活、递归的教学设计。虽然俗话说“术业有专攻”,教学设计专家作为教学设计领域的专业人士,但他们不是通用型的,他们并不是能与任何学科教师协同工作。实际情况是,在一个专家能帮助开发或设计教学前,应当先了解“游戏”本身,必须先进入“应用情境”。在多数实际的教学设计开境中,“公民立法者”模式相对于“职业政客”模式更受推崇。“公民立法者”是那些知晓实践内容或应用情境的设计者或开发者。“职业政客”往往是那些并不置身于具体学习情境或学科内容领域的教学设计专家。[3]因此,前文述及的“教学设计专家与学科教师简单合作”的开发模式并不是通用的,建立通用模板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而由他人包办更是不可能的。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学设计专家们的创造性,他们不应高高在上,而应深入课堂,进入情境。只有真实地了解了学科特点、学生特色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设计出合理的课程结构,做出出彩的教学设计,创造性地提出问题解决方案。

2 “公民立法者”与“职业政客”的通力合作

教学设计本就是典型的团队任务,教学设计的范围和技术复杂性,要求发挥不同人员的专长。一门网络课程的设计并不是教学设计专家一个人完成,而是在教学设计专家与学科教师交流协作基础上进行的,整门课程的制作也是在教学设计专家、学科教师和技术人员等的通力合作下完成的。因此,教学设计专家与学科教师在网络课程的制作中并不是剥离和独立的,他们的作用也是彼此不能替代的,只有在他们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做好各自的工作,通力协作下才能做出一门好的课程设计,才可能做出一门优质的网络课程。

我院在做好军队网络教学系统中的网络课程建设的同时,还积极鼓励教员发挥其主动性,自主开发适合各学科特点的网络课程,以与军队网络教学系统相补充,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院网络课程开发一般遵循教务处组织立项、教育技术中心与各教研室合作开发的模式。教育技术工作者主要负责课程的整体框架设计、教学设计、界面美工、素材编辑制作、技术集成等工作,兼顾了教学设计和技术实现的工作,学科教师主要负责部分教学设计工作、教学内容的提供、把握与梳理、部分脚本的编写等工作,双方经常讨论、交流甚至争执,充分展示了前面述及的教学设计专家与学科教师的各自角色扮演以及分工协作,取得了突破性成绩:近年来开发的《画法几何》、《工程力学(三)》分别荣获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二等奖、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一等奖,开发的其他课程也在全军和总后电教教材评比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些网络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广泛应用,得到了专家、教员和学员的一致好评。

教学是动态的、具有创造性的过程,学生是不断发展的个性个体,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于促进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理解、建构知识。每个教师在任何时候面临的教学情境都不一样,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每个教师对理论和规则的理解与应用都存在一个“阐释学”处境,教学设计是一个劣构问题的求解过程,没有现成或统一的答案。[4]要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需要,网络课程开发中教学设计专家与学科教师的角色工作和关系处理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RA瑞泽,JV邓普西,王为杰,等译.教学设计和技术的趋势与问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64.

[2] 唐清安,韩平,程永敬等.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30.

[3][4] 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设计视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76-7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ructional Design Experts and Subject Teachers in Web-based Course Developing

PAN Juan ZHANG Quan QIN Ze-no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 Logist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11,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current model of web-based course developing,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roles and duty of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experts and subject teachers in the web-based course development, analyzes the reason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then presents the application and effective result in the practice ,which coul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high-quality web-based course development and similar researches.

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范文5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一、设计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学生在教学中探索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达到探究性学习的最大成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探究、讨论、答疑、实践等手段,始终贯穿探究性协作学习的精神,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辅相成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与知识、技能。

理论依据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教师启发式学习和探究性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思想,教师作为主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有所启迪,并协助学生顺利开展探究性协作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现问题,体现探究性协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以及在实践中获得真实情感体验的优势。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语文课程既要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情感体验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在鼓励学生探究性协作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此收获一定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自学与合作学习并重,根据教授教学内容及学生特征分析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

依据新课标以及培养信息化新型人才的要求,我们将根据以下四个维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带着现代思辨的观念审读作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增加学生的文言积累,提高学生阅读和赏析文言文的能力

1、熟悉掌握字词句,归纳。

(1)通假字属、凭

(2)一词多义:固、适、逝、苛、虽;

(3)词类适用:东、西、侣、友、舞、泣;

(4)特殊句式: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2、学会理清文章的思路,扣住每段的写景主体或叙事、议论内容来归纳整合,写出每一段段落大意。

过程与方法

1、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学习,通过朗读、讨论等手段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小组团队合作探究,培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过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加情感体验,提高理性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体验作者情感;

2、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通过课堂协作、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4、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从而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处世观。

信息素养

通过利用互联网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信息检索、识别和运用的能力。

三、利用教学环境与资源分析

四、设计师生活动,确定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

五、教学设计过程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怎么写

一、 学科领域

本教学设计方案所适用的学科领域是:语文、自然、地理、思想品德、美术、音乐,突出主要学科语文。

二、 学习目标任务

1、 情感目标

(1)、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认知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 了解五彩池神奇、美丽的特点。

(3) 了解五彩池神奇的原因,培养唯物主义精神。

2、 技能目标

(1) 培养学生分析、感悟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2) 熟悉电脑网络操作,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团结协作、自我表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想象能力。

(4)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三、 教学难点分析

1、 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2、 理解最后一自然段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四、 设计思想: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个别化教学,让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兴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等。

五、 设计思路:

1. 情景揭题,资料收集。(激发学习兴趣)

2、讨论交流,质疑问难.(培养质疑能力)

3、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培养阅读分析、语言积累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交流评价,获得真知。(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5、拓展学习,升华感情。(培养高级思维能力、知识积累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6、练习巩固,大胆创新。(培养自我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7、作品展示,体会成功。(培养赏析、评价能力)

8、总结评价,谈谈感受。(培养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能力)

六、课件设计思路

1、学习区

(1)、知识窗(有丰富的图片、文字、视频、动画、录音等与课文相吻合的静动态资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A、:五彩池的音像画面。B、媒体显示:大大小小的水池及文字C、。媒体显示视频宝石般的水池及文字 :五彩池的各种形状,近景、远景、全景、特写。D、媒体显示:各种形状的水池。E、媒体显示:视频五彩池,徜徉在这神奇的大自然中,聆听着美妙的音乐让我们美美地读好课文,再来一起欣赏美丽的画卷。F、媒体显示:流动的水池: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G、媒体显示:高低不平的石笋、细腻透明的石粉再加上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倒影使池水更加瑰丽的景象。H、视频三棱镜演示光的色散及文字讲述光的折射原理。I、中国地图,九寨黄龙的地理、环境背景材料、在世界上的历史地位和景区介绍以及

风土人情、民间传说;五彩池的景区介绍以及在旅游方面的地位。J、

(2)、小字典(有生字的读音、书写笔顺、部首、近反义词、同音词、组词,以及相关成语等资料。学生在自学生字时,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信息,进行自学。)资料来源于第七册教参书及《字词句段篇》

(3)、小导师(对课文的重点段句进行导学。,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3、 展示区(网上学生作品)

4、 赏析区A、写景美文集锦B、有关九寨黄龙的美术、摄影、音乐作品。C、九寨、黄龙、五彩池的图文介绍。D、九寨、黄龙的导游图。

5、网上探索区(给学生提供相关网站)

七、学习过程

(一)、 情景揭题,资料收集

1、在悠扬的乐曲声中,课件播放五彩池 风光,师指引学生细看池水的斑斓色彩和水池奇特的形状,揭示课题,让学生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地方?它为什么这样美丽,这样神奇? (课件:五彩池的音像画面。)

2、那就让我们通过生活,通过网络走进五彩池,去收集有关五彩池的资料吧。 分析:自学能力是独立学习的能力,是观察、理解、综合概括等多方面能力的统一表现。学生在预习、自学中确定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养成良好自学习惯,而学校开发的网络平台为他们进行课前预习质疑提供了极大方便。预习的目的是了解学习内容。但切实达到先学再教则应首先解决学生预习中的困难和盲目性。教师精心设计自学提纲,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自学。这样为理解领悟课文较深刻的内容奠定了基矗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先学后教的模式在网络环境中充分得到体现。网络平台已成为课上、课下学生学习的伙伴。

(二)、讨论交流,质疑问难

分析:在学生收集到充分的资料以后,我们看到了他们内心的激动与自信,于是我们组织他们进行交流讨论。只见他们就像一个个小专家,利用多媒体平台,展示自己的成果,提出自己的疑惑。他们或侃侃而谈,或争得面红耳赤,或洗耳恭听,或静静欣赏。我们惊叹于他们的博学,同时也惊叹于现代信息技术对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大功能。

(三)、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集体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环境自主学习,探究解决问题。可网上交流、小组协作等方式。)

1、课文围绕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板书:数量、形状、颜色、成因)

2、检查交流预习情况。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找出容易出错的字,查阅小字典,帮助记忆。

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范文6

当前社会发展速度比较快,传统的“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时展的需求,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完善。创新思维开发以及创新思维的引导、培养,是提升“居住空间设计”教学设计质量的关键要素,所以可以从创新课堂设计等角度对教育模式进行调整。目前国内“居住空间设计”设计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存在许多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下文将对其进行阐述。

1 当前“居住空间设计”课程设计现状

居住空间不同于其余空间形式,私密性比较强,饱含了居住人的特点以及居住人的特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房屋的要求也有了明显提升,所以“居住空间设计”不仅要满足功能性布局要求,还要尽量满足住户个性需求,打造最理想的生活环境。“居住空间设计”实践性和应用性比较强,想要提升“居住空间设计”教学质量,也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深入研究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居住空间设计课程可以将室内设计作为基础课程来看待,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要掌握一些基础的室内设计工作模式,同时还要掌握一些提升方案设计质量的工作方式,打破原有方案设计工作原理以及相应的设计要素,通过提升基本设计方法等形式灵活运用各种知识,掌握室内装饰材料以及室内施工图纸绘制工作方式,提升室内设计知识点方案设计应用质量。从该情况来看,课堂不仅要包含理论上的教学内容,还要传授一些实践内容。通过方案设计的形式给出户型图,让学生们自主布置房屋空间。如果通过该方式来打造概念性空间,可以让学生更加大胆地去进行一些思维发散,而且设计的个性也逐渐凸显,可以将设计方案反馈到教师处,提升设计方案可行性。学生在设计的时候,可以打破传统空间布局以及传统家具摆放位置,彰显自己的个性,但是这种突破需要以可实现为基础,才能保证“突破”具有实际意义。

2 “居住空间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课程设置当中的实践教学一般情况下都是安排在课堂理论教学之后的,通过分断集中教学的模式来传授相关的知识点。这种教学模式弊端比较明显,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是没有时间给学生解答问题,都会导致学生似懂非懂,长时间不能解决相关问题,还有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在之后一段时间的实践环节中,虽然理论知识学习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是理论和实践却很难结合到一起。所以可以将实践教学工作模式融入理论教学当中,让教师自由化渡支配时间,引导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点,吸收知识。大部分学生都是比较缺乏动手实践能力的,并且这部分学生在面对项目的时候,经常出现无从下手的感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居住空间设计”知识点日后的应用。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良好的动手能力是从事室内设计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的专业素养之一。根据不同规格空间,对空间进行重组,获得更加符合当前发展状况的新空间,利用这些形式来体验设计过程中空间布置的重要性。在该过程中,学生对资料的认识都是比较少的,也缺少工艺制作工作技能,知识让作品有表象,但是缺少灵感。

3 “居住空间设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想要从根本上提升“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质量,就必须要从实践性的层面来进行优化。将项目作为依托,结合理论知识点,将项目教学模式引入当前课堂教学过程中。在面对项目工程的时候,要将问题作为主要的课堂授课先导来看待,不断地引入一些全新的设计任务,让学生跟着设计任务的内容去学习。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味教授知识点的模式,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形式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勾起学生在该方面的求知欲望以及对位置知识点的探索欲望,提升学生事件设计能力。不能将设计方案集中在形式功能上,还要让学生可以拿出较为完整的方案,才能保证后期“居住空间设计”教学的正常开展。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还需要从事“居住空间设计”教学的教职员工在日后不断探索。

4 将反转课堂教学模式融入“居住空间设计”教学设计中

反转课堂教学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并且经过多年来的不断使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提升课堂教学内容,可以按照教学计划章节或者不同的教学项目内容来录制一些视频,将反转课堂理念运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因为建筑装饰设计课程专业特点比较明显,所以经常会受到来自于各个方面条件的约束,所以不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必须要加以完善,才能保证“居住空间设计”教学质量。首先可以从云平台以及云网络建设的层面上出发,为课堂教学提供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根据自己需要的教学环节来学习。其次,教师还可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录制,并将录制的资料录入云平台中,实现课堂教学信息资源共享。还可以定期在线教授课程,教师和学生通过在线互动的形式来学习知识,让学习课堂无处不在。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来批阅一些学生的作业,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批改,而学生则可以根据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困惑或者是自己的看法。从整体上来看,要根据课堂教学要求来安排课程,尽量减少负面条件的约束,提升“居住空间设计”教学设计质量。